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
写意花鸟教案-完整版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1、情感目标: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
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2、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学习认识,达到从练习、临摹、写生开始,最终进行创作的目标。
重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难点:利用传统的笔墨造型陈式进行创作。
活动方法:多媒体应用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活动过程:一、导入:“画之气韵出于笔墨”。
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
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
笔墨功深,气韵生动”。
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
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墨法:“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
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
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学生在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造型基础的不同,将致使每位学生个体的差异,写意花鸟写画“诗、书、画、印”结合的完美形式,向每位学生的画外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小学美术《写意花鸟画》教案

最后,我意识到,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同学们感受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让他们在学习写意花鸟画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具体内容包括:
(1)介绍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示范并教授梅、兰、竹、菊等常见花卉的画法;
(3)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完成一幅写意花鸟画作品。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增强学生对传统中国画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2.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巧,发展他们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提升视觉传达能力。
其次,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非常成功。同学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相互借鉴,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的优势。在实践操作中,他们能够将所学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尽管有些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我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同学的参与度并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尝试引入更多贴近生活的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提高课堂互动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供全班交流学习。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它在艺术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写意花鸟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如果对课程内容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大学美术学院国画花鸟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画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花鸟画的艺术审美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绘画基本功,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 国画花鸟画的基本技法介绍2. 花鸟画的构图与表现手法3. 花鸟画的写生与创作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国画花鸟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国画花鸟画有哪些基本技法吗?二、讲解与示范1. 教师讲解国画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如笔法、墨法、色法等。
- 笔法:勾勒、点染、皴擦、泼墨等。
- 墨法:浓墨、淡墨、焦墨、宿墨等。
- 色法:水彩、水墨、彩墨等。
2. 教师示范花鸟画的构图与表现手法,包括:- 构图:对称、平衡、对比、变化等。
- 表现手法:写实、写意、工笔、写意等。
3. 教师示范花鸟画的写生与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生活中的花鸟形象转化为艺术作品。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花鸟画的写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根据所学技法,创作一幅花鸟画作品。
四、点评与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花鸟画技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后续课程中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国画花鸟画的基本技法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创作能力和表现手法运用。
3. 学生对花鸟画艺术审美的提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对国画花鸟画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给予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 在后续课程中,应继续加强学生的技法训练,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老年大学写意花鸟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
2. 学会运用水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写意花鸟画作品。
3. 培养学员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1. 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法。
2. 水墨、线条、色彩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水墨、线条、色彩的运用。
2. 创作一幅完整的写意花鸟画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写意花鸟画教材3. 笔、墨、纸、砚、颜料、调色板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写意花鸟画的历史、特点和技法。
2. 展示优秀写意花鸟画作品,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技法讲解1. 水墨技法:介绍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以及如何运用水墨表现花鸟画中的阴阳、远近、虚实等关系。
2. 线条技法:讲解线条的粗细、曲直、虚实等变化,以及如何运用线条表现花鸟画的骨法和筋力。
3. 色彩技法:介绍色彩的冷暖、明暗变化,以及如何运用色彩表现花鸟画的层次、质感等。
三、示范1. 教师现场示范写意花鸟画的创作过程,讲解每个步骤的技巧。
2. 学员跟随教师示范,进行实践操作。
四、实践1. 学员根据所学技法,尝试创作一幅写意花鸟画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员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1. 回顾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2. 学员分享创作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二、作品点评1. 教师对学员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员之间互相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三、拓展练习1. 教师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布置拓展练习作业。
2. 学员根据拓展练习作业,进行创作。
四、总结1. 总结写意花鸟画的学习要点,强调技法的重要性。
2. 鼓励学员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使学员对写意花鸟画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员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员的绘画水平。
初中美术《写意花鸟画—梅花》教案

写意花鸟画—梅花一、教学目标1、学习写意梅花的表现技法。
2、掌握梅花作画的步骤,运用不同的笔法、墨法,较自如地完成梅花图,提高学生中国画的技能。
3、通过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文化的精神,继承和发扬我国绘画的优秀传统。
教学重点写意梅花的步骤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教学方法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
教学过程:一、启发导入多媒体展示画梅精品(以史如源、贾宝珉等天津画家的梅花作品为主)。
欣赏与分析: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情绪?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特点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互相讨论后作答)教师总结: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二、实践发展先让学生动手尝试用笔用墨,感受笔墨意境。
教师总结讲解并示范用笔:中锋、侧锋、逆锋、藏锋。
用墨:干湿浓淡。
画梅花的步骤:(重点讲解)动笔前先想好布局(构图),最好做到“胸有成竹”再下笔1.画干:酌浓墨画老干暗部的边缘线,要注意枝干的转折,画亮部枝干的边缘线时要把笔上的墨吸干,尽量让留在笔上的墨少而淡。
画树皮时要把笔上多余的水吸干,然后酌浓墨由暗至亮皴擦。
2.点花:分点深花和点浅花,点深花墨要浓、点浅花要用淡墨。
3.画花蕊和小的枝干4.画背景(背景可以最先画也可以最后画,这要根据画面来安排)学生进行临摹或创作一幅写意梅花小品三、展评、拓展1.展示部分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表扬与鼓励。
2.布置学生课余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和图画作品,以及与梅花有关的诗词、散文、佳句等,编辑成册或办成小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课后反思:在教师示范之前,先让学生自己体验感受笔墨的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教师示范作画,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作画的步骤、运笔的方法、墨色在纸面上的显现等作画的全过程。
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写意梅花的表现技法和步骤。
导入阶段,除了欣赏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还加入了多幅天津着名花鸟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热爱家乡的文化资源。
初二美术第二单元第二节写意花鸟画教材课程

录
• 课程介绍 • 写意花鸟画基础知识 • 写意花鸟画的绘画技巧 • 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实践 • 作品展示与评价
01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掌握写意花鸟画的绘画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写意花鸟画的绘画 技巧,包括用笔、用墨、构图等方面的技能。
鸟禽的画法
01
02
03
鸟禽的形态特征
了解不同鸟禽的形态特征, 如羽毛、翅膀、尾巴等, 选择合适的画笔表现。
鸟禽的神态与动态
注意鸟禽的神态和动态, 通过线条的运用表现出鸟 禽的活力和生命力。
鸟禽的色彩
掌握鸟禽的基本色调,通 过调色表现出鸟禽的色彩 变化和细节。
枝叶的画法
枝叶的构图
注意枝叶的大小、位置和 形态,合理安排构图,突 出主体枝叶。
转折等变化。
着色渲染
根据需要,使用颜色渲染画面, 突出主题形象的特征和氛围。
细节调整
对画面进行整体审视,对不足之 处进行补充和完善,使作品更加
完整和精美。
05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
展示方式多样化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拍照并上传至班级群相册,或者在班级展 示墙上进行展示。
鼓励分享创作过程
学生可以口头表述或以文字形式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灵感来源和 绘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枝叶的色彩
掌握枝叶的基本色调,通 过调色表现出枝叶的色彩 变化和层次感。
枝叶的质感
通过线条和墨色的运用表 现出枝叶的质感和生命力。
04
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实践
创作主题的选择与构思
主题选择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花卉、鸟类或其他 自然元素作为创作主题,考虑其形态、 色彩、寓意等。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word教案

课题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总课时编号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进入初中美术学习的第一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在小学美术学习阶段学生也对中国画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的一个延伸。
本课主要针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概况及其艺术特点作了一个初步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绘画,培养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本课将以多媒体展示花鸟画作品,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主,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色、用墨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们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写情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资源 PPT课件学生课本、颜料、纸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新授感悟体验:同学们,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中国古代绘画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那你对中国画知道多少呢?学生回答。
同学们说了很多关于中国画的知识,那我们现在给中国画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1、从表现形式上来分,可分为:写意和花鸟。
教师出示写意画和花鸟画的图片,并介绍其中的特点。
2、从绘画的内容来分,可以分为三类:花鸟、人物、山水。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中国花鸟画。
1、花鸟画的概念:中国花鸟画是以植物、动物、昆虫等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为题材的一种绘画形式。
2、欣赏《芙蓉锦鸡图》宋代赵佶这副作品的画面上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感悟。
《写生珍禽图》五代黄筌宋徽宗时期,是花鸟画的黄金时代,而在此之前的五代时期就已经有许多杰出的花鸟画家为这个黄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期的西蜀、南唐等地,花鸟画发展较快,并出现了黄筌和徐熙两种不同风格的代表性画家。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少版七(上)中华博览的第1课,主题为《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通过介绍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内容包括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花鸟画的表现手法、著名花鸟画家的作品欣赏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基本的绘画知识和专业术语。
2. 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和表意,培养学生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四、学情分析: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对于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式可能不太了解。
此外,学生们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花鸟画。
首先,我给大家展示一幅精美的花鸟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告诉我你们对这幅画有什么感受和看法。
学生A:我觉得这幅画很美,色彩鲜艳,花鸟栩栩如生。
学生B:我觉得画中的花鸟都很自然,好像能飞出来一样。
教师:很好,你们的观察很细致。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中国花鸟画的奥秘。
步骤二:学习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教师:中国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古代的绘画传统,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现在,请看屏幕上的图片,这是一些古代花鸟画作品。
学生C:这些画作看起来很古老,有一种古典的美感。
教师:没错!古代的花鸟画注重形象的写实性,追求准确地描绘花鸟的外貌特征。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花鸟画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
步骤三:理解花鸟画的表现手法教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花鸟画的表现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一}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核心提示:第一节花鸟画的简要概述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表现范畴,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第一节花鸟画的简要概述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表现范畴,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另外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
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最后应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内容(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1)花鸟形象比人物、山水出现要早,如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出现的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
如长沙马王堆的帛画《人物夔凤图》等,当时还没有产生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画家和理论,花鸟画也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这些作品或是常有较多的装饰性,或是主要表现人物生活环境。
(2)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专家曹霸、韩干,还有如韦偃画龙,戴嵩画牛等)。
(3)五代时期,出现了两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形成了“黄家宝贵,徐熙野逸”的两大流派,标志着花鸟画已进入成熟阶段。
黄筌:西蜀宫廷画家,重视写生,专写宫中奇珍异石,珍禽异兽,风格富丽工巧。
徐熙:南唐布衣,专画山野花鸟草虫,其画法“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
主张笔墨为主,设色为辅,墨迹与色彩互不相遮盖。
徐黄二体的不同风格遂形成五代以后花鸟画工整和粗放的两种风貌。
(4)进入北宋,因皇家画院独钟“黄家宝贵”之风,工笔花鸟画在此期间得到很大发展。
直到北宋中叶,崔白、吴元瑜等创造了与黄家浓艳重彩大异其趣的“放笔墨以出胸意”的风格,才使宋初埋没多年的徐派画风得以光大。
(宋徽宗赵结是北宋花鸟画的集大成者,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顶峰)。
自此以后,工笔花鸟画便开始走向衰落,这与文人画出现不无关系。
(5)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宋代文人画的标志是水墨梅竹成为独立的画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文同、苏轼等。
他们主张“不专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
可以说水墨梅竹是文人画理论的实践。
因此水墨梅竹一经出现,立即被士大夫掌握,作为感事抒情的艺术形式而迅速地发展起来。
(6)到了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发展文人画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
特别是画竹,名家之多,作品流派之广,是任何朝代无与伦比的。
元赵孟頫标新立异,主张以书入画,他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的“书画同源”理论,为其后以水墨变化为主的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而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花鸟画推向写意的航道。
同时,墨法已备,艺术技巧也达到了足以适应这种表现的要求。
不再取悦于工丽,以清淡的水墨写意为主,是元代花鸟画的一个特点。
(7)明清两代是中国写意画真正确立和大发展的时期。
明代沈周的花鸟画强调笔精墨妙,擅用水墨淡色。
继而有陈白阳在其水墨写意基础上以生宣纸作画,使水墨韵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
徐青藤推波助澜,用笔更为奔放淋漓,“不求形似,但求生韵”,他的《杂花图卷》、《墨葡萄图》是其风格的代表,徐渭的大写意画风对清代的八大、石涛、杨州八怪及近代的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的影响极大。
八大山人和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画家。
他们无论在笔墨、造型、章法,还是在画中立意,画外寄情等方面都是别出心裁的革新者。
八大山人以他奇古的笔墨画出的“伤心鸟”、“瞪眼鱼”传达了他孤高、愤懑的情怀。
他的《荷花小鸟》、《孔雀牡丹竹石图》可以说是体现他艺术观的代表作。
石涛是一位诗文并茂、书画冠绝的画家。
他的花鸟画脱尽窠臼,挥洒自如,寓豪放于潇洒之中;他的《画语录》盛传于世,集中表达了他的艺术思想;他的“画者从于心”、“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独到见解,对后世的花鸟画创作起到了发聋振聩的作用。
受八大山人和石涛直接影响的画家是称为“杨州八怪”的金龙、黄慎、郑燮、李蝉、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骋等一批富有创造精神的画家,他们在继承优秀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摆脱种种束缚,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艺术珍品,成为清代花鸟画最为别致的创作。
更值一提的是其中的郑板桥。
他是杰出的画竹专家,他的思想情绪往往借他的兰竹作品和题画诗来渲泄。
(8)清朝末年,“海上画派”的出现,顿时使嘉庆、道光以来花鸟画冷落的局面为之改变。
这个画派起于赵之谦,盛行于任伯年,吴昌硕,别树一枳,放射异彩,对近代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9)近代画坛受其影响的画家的赵云壑、王一亭、诸乐三、王个移、陈师曾、王梦白、陈半丁、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王雪涛等。
他们不同程度地从吴昌硕艺术中吸取营养,同时发展各自特长,使得中国写意花鸟画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同面貌。
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一批有志于中国画革新的画家,努力从西画中吸取营养,以表现新的时代精神。
最早体现这种艺术思潮的是以高剑父为代表的岭南画派。
他们的花鸟画吸收西画的造型方法、重写实,重渲染设色、有较强的质感,清新明快,怡情悦目。
(10)同样,当代有成就,有创造性的花鸟画家,都十分重视生活,强调写生。
无论是下笔奔放,造型夸张的刘海粟、朱屺瞻、崔子范,还是造型严谨,笔法工细的于非訚、陈之佛、郑乃珖等,由于作品中充满了新的生活情趣,反映了时代精神,均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欢爱。
第二节中国花鸟画分类及特点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节知识,知其花鸟画的分类划分、理解花鸟画的特点,并能运用到学习花鸟画的过程中,提高对花鸟画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掌握花鸟画内在的哲学涵义和它独特的美学原理。
二、教学内容:(一)中国花鸟画有两种分类法:(1)从画体分,花鸟画自五代“徐黄二体”分道以来,已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表现形式。
一是工整细致、严谨周密的工笔花鸟画;二是洗练概括、活泼粗放的写意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又分为大写意、小写意和工兼写三类。
(2)从设色分,花鸟画又可分为白描、水墨及着色三类,着色又分为淡彩和重彩。
所谓白描(也称线描),是用墨笔以线条勾勒表现对象,不敷任何颜色;所谓水墨,就是以墨当色,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完成画面效果的方法;所谓淡彩,就是在水墨的基础上施以透明的植物色,淡清典雅;所谓重彩,指设色浑厚浓重,艳丽夺目,所用颜料以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为主。
此外还有一种不勾墨线而直接用色和墨点染作画的没骨花鸟画。
(三)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神似所谓神,不仅仅指人的神气和性格,物同样有神气、有性格。
画家在描绘一花一鸟、一草一木之时,不以形似为满足,追求的是对象之神,要紧紧抓住对象的内在的神韵气质,把它体现出来。
至于对象外在的形和色,并不是完全不去追求,因为神是离不开形的,离开了形,就没有神,神是在形之中体现的。
但是,在作花鸟画时,往往不受形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从形和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大胆地加以取舍和夸张,甚至于变形变色,借以达到追求神似的目的。
这一点,在写意花鸟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正如唐张彦远所说:“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
只有在画中追求神似气韵,注重于神,神气表现出来了,形似也就在其中了。
白石老人的一段话说得更为精彩:“太似媚世,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这个“似与不似之间”就是指对象的神韵所在,也就构成了中国花鸟画的显著特点——把“形神兼备”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
(2)注重意境一幅优秀的花鸟画并不是花鸟的单纯描绘,而是借助于花鸟的描绘,表现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和意愿。
被描绘的对象只是画家抒情达意的载体。
当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对象的神韵气氛交融在一起,通过特殊的构思和形象塑造,巧妙地反映在画面上,使画产生一种动人的境界。
这就构成了意境。
因此,画家在作画之前,首先要对描绘的对象有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能力,在一张画的意境中,不仅要把一些事物和观念告诉给欣赏者,而且要把画家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欣赏者。
意境是花鸟画的灵魂,有了意境,作品才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3)讲究笔墨花鸟画非常讲究用笔和用墨,而且用笔有笔法,用墨有墨法,甚至从画面中一笔一墨的巧拙来认定画家的艺术修养和功力。
不理解这一点,便无法欣赏花鸟画,也不可能画好花鸟画。
清代花鸟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
这是说,笔墨是花鸟画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无论形象的刻画,还是意境的渲染,离开了用笔和用墨,便不可能成其为中国画了。
中国画之所以注重笔墨,跟书法有很大关系。
以书法笔意为画,使中国画的线条既能造型,又可表意,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4)随类赋彩花鸟画对于色彩的运用,有其一定的特色。
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就是指根据对象的“类”来设色,不去描绘物体受光的影响而引起的色彩变化,也不去强调周围色彩的反射影响,而是着重描绘自然物象的固有色。
所谓固有色就是指所画对象物本身的颜色。
例如红花就是红色,绿叶就是绿色,不会变成别的颜色。
中国画家还十分注重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及色彩对人感情的感染力,因此并不拘于对象的自然色彩,而是按所表现的主题需要,对色彩进行主观的设计和创造。
例如用墨或朱色来画竹画花鸟或其他事物,而不管自然界有没有这种颜色。
这是中国画色彩区别于西洋画色彩的重要特点。
花鸟画赋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色彩的使用要谨慎,不轻用不乱用,有必要的地方才设色,并且一经设色之后,就不再随便涂改。
设色也要有笔法。
不论是点花还是厾叶,也不论是色淡还是色浓都同样要有笔法,而不能随意涂抹。
这一特点是中国画的色彩观点及中国画所用的绢和宣纸的性质所决定的。
(四)处理时空的灵活性这里指的是花鸟画在章法布局上的“自由性”,它可以突破自然真实的限制,灵活地处理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其目的是充分的表现画家所追求的审美意境和美感形式。
花鸟画的章法,多半是近景或中景,远景的很少。
并且在同一画面上,大都采取俯平仰三结合的角度来处理花叶和鸟的位置。
画家所站的位置和视点是不固定的,可以上下左右前后自由移动,突破了空间的约束。
有时为了表现内容的需要,把时间不同的花鸟巧妙的置在同一画面上。
如五代徐熙的《百花图卷》把四季的花卉错落有致地组织在同一张画幅上,不但在时间上,连空间的约束也同时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