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中的应用容娟;齐昌珉;居琪晅;王莎;祝丹【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2013年9月—12月需动脉采血的住院病人进行血管难度分级,分级后由相应级别的护士进行采血。
比较实施血管分级管理前后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病人疼痛程度。
[结果]实施血管分级管理后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实施前(P <0.01);病人疼痛程度低于实施前(P <0.01)。
[结论]实施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能有效提高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疼痛。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5(000)020【总页数】3页(P2547-2548,2549)【关键词】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作者】容娟;齐昌珉;居琪晅;王莎;祝丹【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第一医院;湖北省武汉第一医院;湖北省武汉第一医院;湖北省武汉第一医院;湖北省武汉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1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是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而重要的操作,其结果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最可靠的指标和依据。
桡动脉因位置表浅,易于固定、按压,而且避免暴露、重复性好,所以临床上多选用桡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1]。
但桡动脉血管管腔细、穿刺时易于滑动,不易“一针见血”[2]。
穿刺成功率会受到护士穿刺技术、病人个体差异、护士心理素质等因素影响,其中护士的穿刺技术是影响穿刺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基础护理学》[3]中对动脉采血部分操作细节未做详细规定。
笔者根据病人特点、参考相关文献及归纳多年工作经验,于2013年9月—12月对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穿刺方法进行改进,规范操作流程,并进行血管难度分级,有效提高了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成功率,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呼吸内科有床位40张,有护士17人(包括正副护士长各1人)、均为女性,年龄22岁~40岁,平均28.7岁;护龄1年~24年,平均10.5年;学历:专科10人,本科7人;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9人。
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不规范操作解析

【 u o ade 】 K nha opa Dnga i , undn r i e 200P C A t r drs h S s agH sil og n Ct G agog o n 38 R H t, u y P vc 5
d i1.9 9 ji H 17 —32 .0 1 1.4 o:0 3 6 /.S .6 1 3 X 2 1 . 10 2 S
m k t dr p r i o hoi enet beo m z g a , he0 m z gcp cy cne a o aes n adoeao f m cos go t jc rop bt i n y plbt i n aai , osr t no a tnr n fh i o t l o i w o i t vi f
【 摘 要】 目的 探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中的不规范操作, 采取相应对策, 做到规范化操作采集。方法
采集者必须 了解检验 目的 , 从采血 空针的选择到采血方 法、 采血 量以及储 存、 送检 等环 节做 到规 范操 作 , 采 集检验标本前做好告知 , 取得 患者理解及 配合 。结果 床 医生提供 可靠的检验信息 。结论 的诊 断和 治疗提供 最可 靠的保障 。 正确 的标本采集有利 于及 时准 确得 出检验报 告 , 为临 规范标本 采集 中的操作 方法是取得及 时准确报告的前提 , 能为临床疾病
采集动脉血气分析的方法探讨

采集动脉血气分析的方法探讨摘要]动脉血气分析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程度等,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较可靠的指标和依据。
临床护理工作中遇休克、重症、全身衰竭等情况下,采用传统法采集动脉血比较困难或成功率低,采用食指触摸固定法,进针快,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在此跟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 关键词]动脉血;方法[ 中图分类号]R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04-1620(2015)10-323-02动脉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判断急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的慢性呼吸衰竭、酸碱失衡类型疾病救治中最常用、最可靠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氧疗、机械通气调节参数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护理人员如何正确做好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是血气分析结果准确的有力保证,也是准确诊断,及时治疗以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1. 操作1.1 用物准备检验单、采血管,一次性5ml 注射器一具,抽吸含100u/ml 的肝素后排尽空气备用。
消毒用碘伏,消毒棉签,橡皮塞或塑料泡膜。
1.2 患者准备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情绪,让患者积极配合操作。
1.3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部位任何表浅易接近的动脉血管均可,常采用桡动脉、肱动脉和股动脉。
股动脉较粗容易穿刺,但易误穿股静脉;有文献报道股动脉和桡动脉采取的血标本所得出的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桡动脉穿刺容易被患者接受,临床多采用桡动脉穿刺。
2. 采集方法2.1 桡动脉穿刺术首先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和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感染。
嘱患者手臂自然平放于床上,腕部伸直,掌心向上,首先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选择桡动脉搏动最强处,然后用碘伏常规消毒桡动脉搏动最强处,直径达5cm,然后同样用碘伏消毒固定血管的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消毒面积达两个关节以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固定桡动脉,中指置搏动最强处,抬起中指以食指及无名指固定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成45° -60°进针,进针0.5~1.5cm,见有鲜红色回血后,待采集0.5ml 的动脉血后,即可快速拔针,按压穿刺点,针尖斜面刺入橡皮塞或软木塞,连同化验单立即送检。
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提取操作和评分准则

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提取操作和评分准则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提取操作和评分准则的详细信息。
它将包括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以帮助操作人员在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时获得准确的结果。
标本提取操作步骤下面是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提取操作的步骤:1. 准备工作:-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整洁。
- 从患者的动脉穿刺点采集血液样本。
- 使用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
2. 标本收集:- 使用专用的动脉血气采集器具进行血液采集。
- 从穿刺点取样,并确保足够的血液量被采集。
- 注意遵循正确的采集顺序。
3. 采样处理:- 确保标本不会受到空气暴露,防止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水平变化。
- 将血液样本转移到适当的中,并尽快将其送至实验室。
4. 冷藏和运输:- 将标本存放在恒温冷藏设备中,以确保血液的稳定性。
- 在运输标本至实验室的过程中保持标本的冷藏状态。
5. 记录和标识:- 在标本上标明患者的身份信息和采样时间。
- 记录任何操作的观察结果和其他重要信息。
评分准则动脉血气分析的评分准则用于评估血气指标的正常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血气指标的评分准则:- pH值:正常范围为7.35-7.45。
- 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范围为35-45毫米汞柱(mmHg)。
- 氧分压(PaO2):正常范围为75-100 mmHg。
- 氧合指数(PaO2/FiO2):正常范围>300 mmHg。
请注意,这只是一些常见血气指标的评分准则,实际评估应结合临床背景和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提取操作和评分准则的详细信息。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标本提取,并结合评分准则对结果进行判断。
这有助于提高动脉血气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信息,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员或查阅相关文献。
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目的分析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血管难度分级后接受桡动脉采血的住院患者的资料,并抽选血管难度分级前接受桡动脉采血住院患者作为对比对象,比较血管难度分级前后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疼痛程度。
结果管理前护士的一次性穿刺率与管理后比较,患者的疼痛评分与管理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血管难度分级管理;桡动脉采血;应用效果桡动脉位于人体皮肤表面,与人体其他采血位置相比较具有重复性好、隐秘度好等特点[1-2]。
因此,在穿刺时,会影响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
为了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本院对桡动脉采血实施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血管难度分级后接受桡动脉采血的住院患者的资料,并抽选血管难度分级前接受桡动脉采血住院患者作为对比对象。
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共4名,小组组长由护士长以及主管护师组成,成员由护师和护士组成。
1.2 方法1.2.1 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小组应根据讨论结果制定相应的血管难度分级标准,并由本院内的医学专家进行论证,并修订血管条件难度评分。
血管条件难度评分:动脉搏动:从弱到强,1~3分;脉率:120次/min为1分、101~120次/min为2分、51~100次/min为3分;患者配合程度:完全不配合为1分,通过解释后配合为2分,自己主动配合为3分;水肿从弱到强,1~3分。
血管难度分级:Ⅰ级为评分≤5分、Ⅱ级为评分在6~10分,Ⅲ级为评分在11~16分。
级别越低说明其血管难度越大。
1.2.2 护士分级由护士长组织对护士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则在规定的病房和规定的血管难度中下对住院的患者进行采学,每名护士共向三例特定的患者进行采血。
B超引导下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在困难型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乡村医药B超引导下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在困难型危重患者中的应用蒋玉勤吴佳敏蒋芝萍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准确反映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多采用传统触摸法采集标本。
失血性休克、肥胖、老年患者及小儿等动脉搏动难以扪及或不清晰,是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困难型患者。
采用传统触摸法很难确定动脉位置及走向,护士采集标本难度极大,穿刺失败及反复穿刺不仅可引起皮下血肿等并发症,而且会延误病情诊断,甚至耽误治疗,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1]。
本科室尝试将B超用于困难型危重患者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中,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我院需行动脉血气监测的标本采集困难型危重患者50例,凝血机制和血小板检查正常,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入院顺序先后分为传统组与B超组,各25例。
传统组男19例,女6例;呼吸衰竭8例(32.0%),多发伤7例(28.0%),脑外伤6例(24.0%),脑梗死3例(12.0%),心肺复苏后1例(4.0%);平均年龄(52.2±15.4)岁;平均心率(105.2±15.2)次/min;平均动脉压(76.7±13.7)mmHg。
B超组男17例,女8例;脑外伤7例(28.0%),呼吸衰竭6例(24.0%),多发伤5例(20.0%),心力衰竭3例(12.0%),脑梗死、心肺复苏后各2例(各8.0%);平均年龄(50.2±16.1)岁;平均心率(102.0±17.3)次/min;平均动脉压(73.8±14.1)mmHg。
两组基本情况接近。
1.2 采集方法1.2.1 传统组采用传统触摸法采集动脉血气标本:①用作者单位:314100 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通信作者:蒋玉勤,Email:564614655@ 注射器抽取6250U/ml肝素钠0.2ml,转动针栓使整个注射器内均匀附着肝素,针尖向上退出多余液体和注射器内残留气泡。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疼痛难忍
血样污染
如患者疼痛难忍,应停止采集,对患者进行 心理疏导,并重新安排采集时间。
如血样污染,应重新采集血样,避免影响检 测结果。
05
动脉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要点一
动脉血气采集的适应 症
动脉血气分析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呼吸 功能、酸碱平衡和血氧饱和度等,适 用于各种危重患者的监护和治疗。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动脉血气分析技术, 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加强临床应 用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医生和护士的操作水 平和技能。
针对不同患者人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更 加安全、便捷和实用的动脉血气分析技术,以满 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动脉血气采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采集步骤
患者准备
了解患者病史、用药情况,确认患 者无凝血功能障碍、无严重感染等 禁忌症。
选择穿刺部位
通常选择桡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 等,做好皮肤消毒。
穿刺
使用穿刺针穿刺动脉,抽取适量动 脉血液,拔出穿刺针,局部加压止 血。
样品处理
将采集的血液样品注入血气分析仪 专用试管中,进行检测。
注意事项
采集前应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 的配合。
采集后应立即将血液样品注入血气分析仪专用试管中 ,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采集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减轻紧张情绪。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穿刺失败
出血过多
如穿刺失败,应更换穿刺部位,重新穿刺。
如出血过多,应加压止血,并通知医生进行 处理。
02
试剂的配制与储存
试剂的配制和储存应严格按照说明书 的要求进行,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PPT课件

注意事项
采血时应避免反复穿刺或多次取 血,以免影响检查结果;采血时 应确保注射器或血气针内无气泡; 采血后应立即送检,以免影响检
测结果。
采集注意事项
患者准备
医生技能要求
患者在采血前应保持安静状态,避免剧烈 运动和情绪激动;如有必要,医生会要求 患者进行吸氧或暂停呼吸等特殊准备。
进行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医生必须经过专 业培训,熟练掌握采血技术和操作规程, 以确保采血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如桡动脉、肱动脉、 股动脉等。
准备采血器材
确保采血器材的清洁、干燥、无菌,并按照操作规范正确使用。
采集中的质量控制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在采血过程中,要严格遵 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 染和交叉污染。
一针见血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避免 反复穿刺,以免增加患者 痛苦和血管损伤。
采血时机
异常值处理
采血时机应选择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时进 行,避免在患者呼吸困难或刚完成呼吸治 疗时采血,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如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值,医生应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必要时进行复查或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02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流程
采集前准备
评估病人情况
消毒
了解病人病情、生命体征、用药情况 等,以便确定采集时机和注意事项。
准确定位
采血前应准确确定采血 部位,尽量选择明显、
易固定的动脉血管。
适当增加采血量
根据检测需要,适当增 加采血量,确保血液量
充足。
正确使用抗凝剂
根据检测要求,正确选 择和使用抗凝剂,避免 血液凝固或产生气泡。
缩短采血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中的应用容 娟,齐昌珉,居琪晅,王 莎,祝 丹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h i e r a r c h i c a lm a n a g e m e n t o f v a s c u l a r d i f f i c u l t yi n c o l l e c t i n g b l o o d s a m pl e s o f a r t e r i e s R o n g J u a n ,Q i C h a n gm i n ,J u Q i x u a n ,e t a l (F i r s tH o s p i t a l o fW u h a nC i t y o fH u b e i P r o v i n c e ,H u b e i 430022C h i n a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对2013年9月 12月需动脉采血的住院病人进行血管难度分级,分级后由相应级别的护士进行采血㊂比较实施血管分级管理前后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㊁病人疼痛程度㊂[结果]实施血管分级管理后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实施前(P <0.01);病人疼痛程度低于实施前(P <0.01)㊂[结论]实施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能有效提高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㊁减轻病人疼痛㊂关键词: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中图分类号:R 471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96493.2015.20.045 文章编号:10096493(2015)07B 254703 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是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而重要的操作,其结果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最可靠的指标和依据㊂桡动脉因位置表浅,易于固定㊁按压,而且避免暴露㊁重复性好,所以临床上多选用桡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1]㊂但桡动脉血管管腔细㊁穿刺时易于滑动,不易 一针见血 [2]㊂穿刺成功率会受到护士穿刺技术㊁病人个体差异㊁护士心理素质等因素影响,其中护士的穿刺技术是影响穿刺成功率的主要因素㊂‘基础护理学“[3]中对动脉采血部分操作细节未做详细规定㊂笔者根据病人特点㊁参考相关文献及归纳多年工作经验,于2013年9月 12月对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穿刺方法进行改进,规范操作流程,并进行血管难度分级,有效提高了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成功率,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呼吸内科有床位40张,有护士17人(包括正副护士长各1人)㊁均为女性,年龄22岁~40岁,平均28.7岁;护龄1年~24年,平均10.5年;学历:专科10人,本科7人;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9人㊂成立管理小组:小组成员5人,由正副护士长(主管护师)各1人㊁责任护士(护师)3人组成㊂1.2 方法1.2.1 规范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穿刺方法 参照‘基础护理学“桡动脉穿刺方法[3]及相关文献[49]和笔者的临床经验对常规手臂摆放㊁桡动脉定位㊁固定方法㊁进针角度及按压方法进行了改进㊂①手臂摆放:病人手臂伸直,略向外展,腕部垫小软枕,手指掌面下压,手掌背曲呈反弓状,以使穿刺部位皮肤自然绷紧,桡动脉相应拉直固定,更接近体表,易把握进针深度㊂②桡动脉定位:以桡骨茎头为基点,向尺侧移动1.0c m ,再向肘部方向上移0.5c m 即为进针点㊂解剖观察在桡作者简介 容娟,主管护师,本科,单位:430022,湖北省武汉第一医院;齐昌珉㊁居琪晅㊁王莎㊁祝丹单位:430022,湖北省武汉第一医院㊂骨茎头处恰有一动脉吻合支,桡动脉与其掌侧浅支吻合㊂此处血管较充盈膨大,位置好固定,不易滑脱,穿刺成功率高㊂③桡动脉固定手法:行平行固定法:穿刺者左手指指尖触摸动脉搏动明显处,以指腹为中点轻轻旋转90ʎ,左手中指与示指并拢,两指尖与血管走向平行,分别按于所选动脉两侧,将桡动脉固定在示指㊁中指之间,穿刺时不易滑动,并保持了桡动脉正常的充盈状态,回血速度相对较快㊂④穿刺进针角度:操作者右手持注射器与动脉走向呈45ʎ~60ʎ的角度,于两指尖缝隙正前方0.5c m 处进针㊂易控制进针的力度和深浅,不易穿透动脉,针尖与血管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进针角度增大㊂1.2.2 制定操作流程 ①用物准备:一次性动脉采血器(B D )㊁皮肤消毒剂㊁无菌棉签㊁橡皮塞㊁小枕㊂②病人准备:采血前向病人解释采血目的,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取得合作㊂③操作方法:病人取平卧或半卧位,手臂平放外展15ʎ~30ʎ,腕下垫一小软枕,手掌背曲呈反弓状,根据解剖定位方法,选择穿刺点,用0.2%活力碘乙醇消毒穿刺皮肤,直径4c m~7c m ,待干后,左手示指㊁中指消毒后平行固定法固定穿刺血管,右手持注射器45ʎ~60ʎ角刺入动脉,抽血0.5m L ~1.0m L ,拔针后针头斜面即插入橡皮塞隔绝空气㊂用2支棉签垂直于血管方向,横压于穿刺点上方,5m i n~10m i n㊂血标本即刻送检㊂1.2.3 血管难度分级 由管理小组成员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对造成动脉采血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病人脉搏跳动的强弱㊁快慢㊁配合程度㊁肢体有无水肿对穿刺成功率影响较大㊂管理小组根据讨论结果,结合相关文献[10]制定了血管难度分级标准,提请院内专家论证(呼吸科主任医师㊁副主任医师各1人,主任护师1人㊁副主任护师1人㊂专家提出要考虑病人的性别㊁年龄㊁肥胖因素㊂管理小组根据专家意见,考虑性别不同主要表现在脉搏的强弱上,肥胖造成的影响可同水肿因素,所以在原有血管难度分级的基础上,增加了年龄因素㊂修订后的血管条件难度㊃7452㊃护理研究2015年7月第29卷第7期中旬版(总第508期)评分:①动脉搏动㊂由弱到强依次评为1分~3分㊂②脉率㊂>120/m i n或<50/m i n=1分;101/m i n~ 120/m i n=2分,51/m i n~100/m i n=3分㊂③病人配合程度㊂不配合=1分,经解释后配合=2分,主动配合=3分㊂④水肿,由轻到重依次评为1分~3分㊂⑤年龄㊂ȡ80岁=1分,70岁~79岁=2分,60岁~69岁=3分,<60岁=4分㊂血管难度分级:评分ɤ5分为Ⅰ级,6分~10分为Ⅱ级,11分~16分为Ⅲ级㊂级别越低,血管难度越大㊂1.2.4护士分级由2名护士长共同组织考核:在病区选取Ⅱ级血管条件㊁医嘱需采血住院病人,每名护士采集3例病人血气标本,由护士长监考㊂3例均一次成功者定为1级护士,3例中2例一次成功为2级护士,3例中低于2例一次成功定为3级护士㊂考核历经26d完成,15名护士中1级护士3人,2级护士9人,3级护士3人㊂按考核后的1级~3级护士按均等原则分配到3个责任制护理小组中,实施责任制小组护理工作模式㊂每年对科室护士进行一次培训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重新划分护士级别㊂1.2.5护士培训针对各级护士在操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由护士长对护士进行统一的针对性培训,讲解包括操作前对病人的告知与沟通㊁桡动脉解剖位置㊁穿刺点选择㊁穿刺时固定动脉手法㊁穿刺进针角度㊁穿刺后按压方法等;借助B D公司的手臂模型,在模型上进行示范㊂培训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科室示教室进行,每次1h,理论及实训各30m i n,护士根据自己时间选择参与培训1次㊂1周后进行考核㊂理论以试卷形式进行,90分合格;操作考核在手臂模型上进行,改进后的操作细节能熟练操作为合格㊂接受培训的护士均考核合格㊂1.2.6临床实践经过培训后且实行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即责任护士负责自己所管床位病人的动脉血气采集,采集前评估病人血管条件,如血管难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畴,直接请本组上一级护士协助或由其直接抽取血标本,被申请的上一级护士不得推诿㊂1.2.7评价方法临床实践3个月后评价效果㊂①动脉采集血标本成功率:一次刺进桡动脉并抽取0.5 m L血液为一次穿刺成功;针头未退出,通过2次调整刺入桡动脉并抽取0.5m L血液为二次穿刺成功;针头完全退出,并重新穿刺抽取血标本成功为多次穿刺成功[4]㊂②病人疼痛程度:采用W o n g B a k e r面部表情法评估并记录病人疼痛程度㊂0分为无疼痛,1分~ 2分为轻度疼痛,3分为明显疼痛,4分~5分为剧烈疼痛㊂1.2.8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㊂2结果2.1实施血管分级管理前后桡动脉血标本采集成功率比较(见表1)表1实施血管分级管理前后桡动脉血标本采集成功率比较例次(%)组别例次一次穿刺成功二次穿刺成功多次穿刺成功实施前223132(59.19)23(10.31)68(30.49)实施后228205(89.91)16(7.02)7(3.07)注:实施前后穿刺成功情况比较,Z=7.866,P=0.000㊂2.2实施血管分级管理前后病人疼痛情况比较(见表2)表2实施血管分级管理前后病人疼痛情况比较例次(%)组别例次轻度疼痛明显疼痛剧烈疼痛实施前223146(65.47)45(20.18)32(14.35)实施后228201(88.16)18(7.89)9(3.95)注:实施前后病人疼痛比较,χ2=52.129,P=0.000㊂3讨论动脉采血是呼吸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专科操作技术,以往护士专科技术的掌握主要靠实践中的传㊁帮㊁带,或是自我摸索,缺少理论依据,护士对技术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和规范化㊂桡动脉穿刺时易伤及骨膜,骨膜神经丰富,病人会有强烈的疼痛[11]㊂临床工作中,一般由责任护士负责完成所管病人的桡动脉采血,年轻护士担心遭到同事嘲笑或批评,遇到穿刺不成功时也不及时请求援助,存在一次穿刺成功率不高(59.19%),病人因剧烈疼痛(14.35%)对此项操作抗拒的问题㊂通过对护士进行专科技术培训,对动脉穿刺时病人肢体摆放㊁血管定位㊁固定手法㊁穿刺角度等进行规范;在为血管难度高的病人采血时,级别高的护士更擅长解释和人文关怀,缓解了病人紧张心理,有效地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P<0.01),减轻了病人疼痛(P<0.01)㊂经科室考核产生的1级护士均为责任组长,护师,年龄28岁~30岁,家庭稳定,专科工作10年左右,此阶段护士对事业规划十分清楚,长期的工作让她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满自信,操作时受病人及家属情绪干扰少,表现沉着㊁冷静,同时她们也善于与病人沟通,使病人放松,取得病人信任,血管分级为Ⅰ级的病人由她们来进行采血更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和病人满意度;3名3级护士,均为参加工作1年~2年,年龄22岁~23岁者年轻护士对社会认知有偏见,对护理专业的职业态度不稳定,往往工作热情不高[12],由于专业理论知识缺乏,专科技术不熟练,与病人沟通时缺乏信心,这些都是造成她们穿刺成功率不高的原因㊂实施血管难度分级管理,通过对血管难度的量化,护士明确何时需寻求上级护士帮助,何时自己独立完成㊂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提高增加了年轻护生的信心,同时也体现了高级别护士价值,激发她们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㊂参考文献:[1]马新翠,刘希芝,韩金红,等.图例分析法在动脉采血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1):513514.㊃8452㊃C H I N E S E N U R S I N G R E S E A R C H J u l y,2015V o l.29N o.7B446名护士职业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研究李少晗,余艮珍,黄小妹,朱振云R e s e a r c ho n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q u a l i t y ofw o r k l i f eo f 446n u r s e s L i S h a o h a n ,Y uY i n z h e n ,H u a n g Xi a o m e i ,e t a l (T o n g j iH o s p i t a l o fT o n g j i 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o fH u a z h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H u b e i 430030C h i n a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特征护士职业生命质量的差异性,为提高不同特征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㊂[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武汉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44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㊂[结果]不同年龄护士主动性㊁自豪感及胜任感3个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婚姻护士胜任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任职方式不同的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总分及主动性㊁自豪感㊁胜任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职务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总分及满意度㊁主动性㊁自豪感㊁胜任感㊁平衡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每月值夜班次数不同的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对临时聘用㊁职务低以及每月值夜班次数大于5次的护士给予重视㊂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㊂关键词:护士;职业生命质量;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 197.32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96493.2015.20.046 文章编号:10096493(2015)07B 254903 职业生命质量(q u a l i t y o fw o r kl i f e )是指某一职业生命阶段的质量,是劳动者对工作的感受和职业对劳动者的身心效应,如职业满意度㊁身心健康和安全等[1]㊂作为医疗机构的主要服务提供者,护士职业生命质量将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护患关系[2]㊂评价护士职业生命质量可以使医院更好地了解工作环境㊁工作设计㊁社会因素以及工作家庭平衡对护士工作生活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医院效益[3]㊂本研究通过对武汉市4所医院的44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不同特征护士职业生命质量的差异,为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提供可参考的依据㊂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3年9月 10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武汉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4所医院中共抽取48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㊂收回有效问卷446份,有效回收率91.2%㊂作者简介 李少晗,护师,本科,单位: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余艮珍(通讯作者)㊁黄小妹㊁朱振云单位: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㊂1.2 方法1.2.1 研究工具1.2.1.1 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 包括年龄㊁婚姻状况㊁任职方式㊁职务㊁值夜班情况㊂1.2.1.2 职业生命质量量表(QW L 732) QW L 量表包含生理健康㊁心理健康㊁满意度㊁主动性㊁自豪感㊁胜任感㊁平衡感7个维度32个条目[4]㊂采用L i k e r t 5级评分法,职业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越高,表示某方面的状况越好㊂C r o n b a c h s α为0.792[5]㊂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E x c e l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不同年龄㊁婚姻状况㊁任职方式㊁职务及值夜班情况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之间的比较采用L S D 法㊂所有统计分析用S P S S 13.0软件进行处理㊂2 结果2.1 护士一般人口学资料 本调查对象均为女性㊂年龄19岁~55岁,其中20岁~29岁人数最多,为255人,占总人数的57.2%㊂未婚者187人,已婚者242人,其他17人㊂正式在编人员108人,合同制189人,临时聘用人员149人㊂调查人员中普通护士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380[2] 陈锦凤.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新方法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106.[3]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17419.[4] 孟立波,张影.不同动脉采血法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2012,26(6B ):15761577.[5] 彭慧,李晓婷,张亚美.体表坐标在采集血标本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08,7(12):37.[6] 杨兰杰.桡动脉取血部位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2):719720.[7] 夏雪云.三种动脉采血方式[J ].临床护理杂志,2009,8(5):7879.[8] 高林玲,任小红.两种桡动脉采血穿刺方法的效果比较[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09,23(5):377388.[9] 邢鑫欣,刘秋云,王艳玲,等.经桡动脉采血后不同按压面积对止血效果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92393.[10] 吕力珍,赖丽英,萧晓霞,等.性别㊁年龄㊁肥胖㊁心力衰竭等因素对桡动脉采血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5):294295.[11] 何美容.改良桡动脉穿刺采血技术探讨[J ].全科护理,2014,12(9):820821.[12] 李竞群.新护士上岗初期问题及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757758.(收稿日期:20140420;修回日期:20150415)(本文编辑范秋霞)㊃9452㊃护理研究2015年7月第29卷第7期中旬版(总第5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