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徽宗花鸟画艺术特点
宋代花鸟画折枝式构图的形式美探究

宋代花鸟画折枝式构图的形式美探究
宋代花鸟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而在宋代花鸟画中,折枝式构图是一种常见的形式美表现方式。
折枝式构图是指以树枝或植物的茎叶为主线,将花鸟等其他元素巧妙地融入形成一种富有韵味和动态感的画面构图。
在宋代花鸟画中,折枝式构图不仅是一种构图手法,更是一种审美表达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画家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艺术创造。
本文将探究宋代花鸟画折枝式构图的形式美特点,分析其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折枝式构图在形式美上的特点表现在对画面空间的合理构建上。
这种构图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画面的空间,将各种元素有机地融入形成层次分明、丰富多彩的画面。
画家可以通过调整树枝的长度、角度,来控制画面的整体结构,创造出富有节奏感的动态构图,使观者的视线在画面中流连忘返。
折枝式构图还能够在画面中形成局部的虚实对比,通过树叶的层叠或者树干的延伸,形成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营造出一种虚实相间、充满变化的空间氛围。
这些特点使得折枝式构图在宋代花鸟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当时花鸟画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折枝式构图在审美意义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宋代花鸟画中,折枝式构图在表现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的还能够将画家对自然界的感悟和理解融入其中。
通过对树枝叶的处理和花鸟的安排,画家能够展现出自己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体验,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富有情感的气息。
这种审美意义不仅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界的独特理解,更展示了中国画的审美理念和意境追求。
折枝式构图通过将自然界的景物巧妙地融入画面中,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悟。
折枝式构图在宋代花鸟画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宋代对中国美术史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宋徽宗为例

34神州文化宋代对中国美术史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宋徽宗为例余东起太原科技大学0.引言:宋代时期的绘画艺术具有阶段性发展特征。
从宋代建立初期至北宋灭,再到南宋建立,灭亡。
中国美术在宋代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
宋代初期的绘画艺术表现在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继承,而到了宋代中后期的绘画艺术便有了显著的开创性,画家不仅仅延续的五代以来的绘画传统,更是在创作上大胆表现出独特风格,着重表现艺术手法的同时,创新笔墨技巧,开创艺术风格。
1.宋徽宗对中国美术史的个人贡献1.1说起宋徽宗赵佶,人人都能想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世人多言宋徽宗政治上的昏庸不堪,毫无作为,靖康之乱也使宋徽宗身负骂名。
虽说宋徽宗在中华民族史上是耻辱的一笔,但宋徽宗艺术造诣天赋极高,他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2宋徽宗是出了名的才皇帝,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在绘画方面,他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将山水,花鸟,人物画相互融合,创作出不少惊艳世人的御笔画,其中《瑞鹤图》格调俊逸,为宋徽宗众多作品中的上品,被誉为宋代花鸟画之中的抗鼎之作。
而宋徽宗赵佶也被誉为“千古画帝”。
他的画作以花鸟画为首,开创了当时美术绘画创作的新时代。
对后世画家影响颇深。
宋徽宗具有独特的绘画意识,与常人所不同的是,在衬托意境,写意,雅致的绘画流中,他是少有的坚持写实,贴近自然,构造理想与众不同的画家。
他的工笔画清秀灵巧,刻画精细,独特的山水画构图方式不仅仅影响了宋代刘松年,李嵩等人,更是产生了绘画界的艺术变革。
他的画作将题诗,落款等巧妙的融入画面的一部分,从而将这些元素互相联系,成为画作的整体,由此之后,中国绘画的构图皆沿徽宗而行,这也成为中国传统画作的显著特征。
2.宋徽宗对中国美术史发展贡献2.1中国书画在古代是一种乐趣,它具有娱乐性,艺术观赏性。
但中国绘画在宋徽宗时期价值地位极高。
徽宗在位时期重视书画,从民间广泛收集书画的同时间接提高的绘画艺术的社会地位,他扩建翰林图画院,编辑著成《宣和画谱》,使得中国众多艺术文化精髓得以保留。
赵佶《瑞鹤图》画理浅析

赵佶《瑞鹤图》画理浅析
瑞鹤图是赵佶的一幅作品,它描绘了一只瑞鹤在湖中游玩的场景。
画面中,瑞鹤身体轻盈,翅膀展开,在湖面上悠然自得地游玩。
画面中的水波荡漾,波光粼粼,把整个画面映衬得格外生动。
从画面的意境来看,赵佶以一只瑞鹤为主体,表达了“宁静、自然、安详”的意境。
画中的瑞鹤不仅代表了宁静、自然、安详的意境,而且也代表了“吉祥如意”的寓意。
这只瑞鹤在湖中游玩,传递出一种“安详、吉祥”的气氛,令人心旷神怡。
从画面的色彩来看,赵佶采用了明快、柔和的色彩,使整个画面显得格外生动。
画中的水波、天空、树木都采用了明快而又柔和的色彩,使整个画面显得格外生动。
总之,《瑞鹤图》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作品,它不仅传递出一种“宁静、自然、安详”的意境,而且也传递出一种“吉祥如意”的寓意。
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和历史评价

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和历史评价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大帝,也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艺术家之一。
他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在他任内,中国的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至于他被誉为“画圣、书圣、诗圣、礼圣、音圣”,可见他在各个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无限历史价值。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和历史评价。
一、宋徽宗的艺术成就1.绘画艺术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大师之一。
他的绘画艺术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行笔独特、工法精妙。
他的山水画具有“恬淡玄蕴,意境高远”的特点,自成一体,影响深远。
他的花鸟画则以“精巧细致、形神兼备、清丽淡雅”著称,表现了他独具慧眼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2.文学艺术宋徽宗善于诗词歌赋,他的诗歌涉及诸多方面,有山水诗、乐府诗、田园诗等不同风格,深受后人推崇。
他的文风古雅,清新简洁,富有哲理,视野开阔,被誉为“书谱开卷之始,诗贯中外之名”。
3.书法艺术宋徽宗的书法以欧阳询、颜真卿为榜样,注重结构和笔画的运用。
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结构平稳,线条流畅,质感鲜明,洒脱自如,达到了“意致浑远、法度宏邃”的艺术水平。
他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行草书”,即骈体草书。
4.陶瓷艺术宋徽宗还热爱瓷器技艺,并且亲历管理细事。
他大力推动钧窑、官窑、哥窑等各类瓷器的发展和制作,深受后世文化艺术界的推崇。
二、宋徽宗的历史评价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倡导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但是,在他执掌朝政时期,却出现了兵灾和外敌侵略的问题,这也成了历史上评价宋徽宗的争议点。
众所周知,宋徽宗是一位爱好文化艺术的皇帝。
他在各个领域十分用心,推采新思想,精力十分集中。
他提出了“玉石俱焚,不照先圣之书”的理念,意思是要把玉石宝石都焚毁,不让它们蒙蔽人民的眼睛,只照耀圣贤之书。
宋徽宗提出了这样的观念,体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尚和尊重,也成为后人学习他的重要思想。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写实性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写实性作者:李小草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4期摘要: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美丽奇葩。
从宋代历史的各个方面来看,“写实性”精神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社会根源和审美思想渊源。
本文主要分析了宋代工笔花鸟画“写实性”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艺术特征。
关键词:写实性;宋代工笔花鸟画[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235-01一、宋代工笔花鸟画“写实性”产生原因首先,受理性美学思想的影响。
郑午昌在《中国画学史》中说“宋人善画,要以一‘理’字为主。
惟其讲理,故尚真。
”理学不仅影响了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宋代绘画写实性风格的形成。
理论家邵雍曾提出要“以物观物”。
就是一切要从“物”本身去认识“物”,不带主观好恶,非常重视对“物”的细致入微的观察。
“理学”思想深深的影响宋代绘画。
在宋徽宗的影响和带领下,宋代院体画更充分地体现了“写实性”手法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
“理学”思想是宋代的主流思想,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世人的绘画审美意趣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市民文化随着市民经济的繁荣而日益发展,在绘画作品的创作上表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
我们可以看出宋代文化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宋代的院体画风继承了前人以形写神,注重形似逼真的美学观念,在思想情感表达和状物写实上也达到了特有的和谐。
宋代的宫廷艺术家创造了一个“写实”绘画的高峰时期。
在以形为贵的发展过程中,宋代工笔花鸟画以精致入微,塑造典型,以形写神的独特形态屹立于中国绘画史,也把“写实性”绘画语言推向了历史的巅峰。
再次,宋代工笔花鸟画“写实性”发展的原因就是绘画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改进,绘画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宋代工笔花鸟画基本上是在绢上作画。
绢与纸相比:绢能够多层敷色、皴染、正反面用色用粉而不会损坏画底,更加适合比较深入细致的描绘,符合宋代工笔花鸟画“写实性”在用墨敷色上的要求。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作者:魏光磊来源:《神州》2012年第28期摘要:工笔花鸟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体现出了浓郁的传统生活气息,而且以独特的风格特征和审美思想在当今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宋代的院体花鸟画经历了百年的孕育,蕴含了高雅的品质,成为了工笔花鸟的鼎盛时期。
画家们有着高超的写生技巧,注重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对生活有着很大的热情。
他们的表现手法独特,风格柔媚富丽,被后来的画家吸收和应用。
宋代花鸟画在艺术风格上大大超过了唐代,它所描绘的花果珍禽草木,生动逼真,色彩典雅,姿态优美,在传神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意境;审美情趣;构图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起初花鸟画是在人物画的背景中描绘的,起着陪衬的作用,经过很长的时间,尤其是到了宋时期,花鸟画达到了一种超越个人一时情感的境界,除了受到当时政治经济和时代审美情趣影响之外,另外,宫廷画院的设立起了关键作用,使花鸟画逐渐成熟并且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其风格独特,表现手法微妙逼真,整个画面生动传神,在画中能感受到生活的情趣,体会到画家对画投入的极大热情和情感,是用真情来表达自然中的勃勃生机。
一、宋代花鸟画超凡脱俗的意境美中国传统的绘画主要讲究的是意境美,意境是中国古典美术的重要范畴,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常以意境美取悦于人。
写景是画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触景生情到寓情于景,最后达到情和景的交融的境界。
中国画的意境,并不是我们主观的思想,也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描写,应该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的新源”在生活里、自然里所取得的审美的体现,是艺术家对自然的一种感悟,是观察景色时产生的一种情调。
宋时期花鸟画采用简单的布局,细微精湛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宁静自然,构成了意境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北宋画家催白的代表作品《双喜图》,画面描绘了深秋园林景象,疾风劲吹,树枝摇动着,有双鹊飞来,其中一只鸟于枝上对着树下一只野兔叫,兔子蹲在地上回首逗趣,动态传神。
宋徽宗《瑞鹤图》

宋徽宗《瑞鹤图》
《瑞鹤图》是北宋政和年间宋徽宗赵佶所作画卷。
《瑞鹤图》表现的主体包括鹤、祥云和宣德门,其特殊的构图(对称与半景式)展示了三大主体的关系。
赵佶信奉道教,绘制这幅画时,正值上元佳节,画面因之流露出吉祥且神秘的气息。
在画面中虽只能看到宫门的脊梁部分,但仍然能感受到气氛的庄严肃穆。
北宋晚期著名的花鸟画画家——宋徽宗赵佶便是宋代花鸟画的集大成者。
他的画作深受黄荃“富贵典雅”和徐熙“野逸淳朴”画风的影响,取材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奇花名石。
徽宗在创作中强调写生。
在他的倡导下,宋代院体画鸟形成了造
型严谨、色彩明亮、秀丽工致的绘画特点,这也正反映了北宋时期画家对于花鸟画的追求。
画面表现了一群仙鹤飞翔的景象。
天空碧蓝,云雾缭绕,鹤群姿态各异,千变万化,它们似乎在相互交流,如云似雾,活灵活现。
仙鹤自古以来就带有“祥瑞”之意,成为某种特殊的精神象征,给人吉祥繁荣之感,得到历代画家们的赞赏。
浅谈宋人花鸟画

浅谈宋人花鸟画姓名:符凡凡班级:2011级室内一班学号:201111850392摘要: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
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
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
宋代院体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在传神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在于能够从自然万物中直接取得,生意趣味浓厚是其重要的特征。
宋代院体花鸟画对后世影响致深。
通过对两宋院体花鸟画的学习和研究让我们对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工笔花鸟画艺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宋代花鸟画代表作品技法科学性意境影响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我们就已经看到了中国画的雏形,而中国花鸟画,由一开始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到形成一个独立的画科,经过了漫长的岁月。
到了宋代,花鸟画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那么从什么角度来看待宋代花鸟画呢?宋代花鸟画有很高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在绘画中的体现,通过一幅幅宋人花鸟我们就能感受到。
当我们打开宋人画册时,我们会为每一幅作品栩栩如生的气魄所感染!就算是一幅小品,也大气磅礴,动静有序,一支花,一丛叶,都充满了自然的灵气。
所刻画蜻蜓鸟虫,无不活灵活现,楚楚动人,有振翅欲飞的感觉,如果说现代画家对于生活的观察,可借助于照相机,能够以高速快门拍下禽鸟飞动的瞬间。
但是在宋代,没有照相机,全靠画家细心的观察和领悟,才能把鸟画得活灵活现。
中国工笔花鸟画也被称为“帝王艺术”,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黄金时代。
当时涌现出了很多有名的画家,可谓人才辈出。
宋代以来不断完善画院体制,提高画家地位,按职位设立画学士、艺学、待诏、祗候、供奋等名目。
宋徽宗时设立画学,正式成为科举考试制度的一部分。
徽宗朝兴“画学”,在封建社会里是空前绝后之举,因为此前和此后绘画都没有被列入国家科举制,它培养了许多画家,提高了画家绘画能力和文化修养,促进了绘画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宋徽宗花鸟画艺术特点
作者:路瑶函
来源:《大东方》2015年第09期
摘要:宋朝时期对于中国书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北宋。
北宋皇帝宋徽宗作为一位艺术超群的画家,对于中国书画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典雅绮丽的画、纤细清秀的书、柔美婉约的词都为历代艺术家所赞赏。
花鸟画不仅显示了他高超的艺术水平更是对花鸟画的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为后世的中国绘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三个部分对宋徽宗赵佶花鸟画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宋徽宗;花鸟画;艺术特点
一、宋徽宗绘画艺术特点的形成
大宋王朝皇权集中制的到了进一步加强,臣子权力分散,庶民地位得到了提升,平民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昌盛。
科举制度日趋完善,文人参政现象越来越普遍,权贵阶层集文人、高官、学者三种身份于一体,谈文论艺渐成风气。
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和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宋代逐渐在书画上呈现出兴盛之势。
宋徽宗赵佶身为大宋皇帝这一特殊身份,权利和个人喜好促使宣和画院这一体制蓬勃发展。
他不仅提倡而且身体力行积极参与绘画创作和教学,从客观上刺激了画院的绘画数量和质量,也促成了宣和画风的形成。
宋徽宗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都体现出他过人的艺术才能,他在绘画上的才能,不论上水、人物、花鸟样样精通。
北宋末期由于宋徽宗个人对花鸟题材的偏好,使花鸟画创作成为宫廷画院创作的主流。
在宋徽宗授意编撰的《宣和画谱》中,对黄筌的作品评价认为:“凡山水野草,幽禽异兽,溪岸江鸟,钓艇古槎,莫不惊觉。
”称赞黄筌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体现了宋徽宗赵佶的黄筌画派画风的推崇。
从赵佶的很大一部分作品中可以看到黄筌的遗风,如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瑞鹤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芙蓉锦鸡图》等,此类作品工细规整、纤细而不呆板,富贵而不低俗。
宋徽宗的花鸟画创作中也融合了众多画家绘画作品的优秀之处,吸收黄筌富贵画风注重写实、色彩艳丽典雅的特征。
同时受到文人画家的影响,同时借鉴崔白等人的注重写生和意趣的特点,融徐黄二体于一身。
另外,他还深受儒、道思想及自身文学上的深厚素养的影响,为中国花鸟画增添了诗情画意,使花鸟画呈现出新颖多变的风格。
黄筌的法度严谨和崔白的野逸意趣[1]。
二、宋徽宗花鸟画的技法特点
宋徽宗其中一幅代表作《芙蓉锦鸡图》纵81.5厘米,横53.6厘米,为一幅绢本立轴,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经典传世名画之一。
锦鸡的羽毛斑斓华贵,造型推敲有度,用笔考究,充分体现出它珍禽的特点。
它浑身的羽毛则用细碎的笔调勾出其质感和生长方向。
头部黄色羽毛用细笔拉出丝丝毛茸茸的感觉;翅膀羽毛用墨色晕染出浓淡层次;尾部羽毛长而硬,密而不乱。
用色上更为丰富,在鸡的面部和颈后羽毛上铺厚薄不同的白色。
颈部的黑色条纹明亮,腹部朱砂亮丽灿烂。
一双瞪得溜圆的眼睛凝视着蝴蝶,神情专注。
两只翻飞的蝴蝶是全图动的部分,轻盈灵巧。
左下的菊花花与叶玲珑又精致,与宽大舒展的芙蓉叶形成鲜明对比,既丰富了全图的线条,又与整幅画的艺术风格十分和谐。
赵佶在图的右上角赋诗一首:“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
”锦鸡就是雉,按儒家“瑞应”说,它的出现是“圣王”出世的象征。
于是这幅花鸟画就有了政治意义。
古人称鸡有“五德”:“头上有冠是文,脚下雄健是武;临敌敢斗是勇;见食呼友是仁;按时报晓是信。
”赵佶将自己比作“五德”俱全的锦鸡,想要安逸太平,却怎知会有“靖康之难”!此画设色浓丽,晕染细腻,传达出皇家的雍容富贵气派。
赵佶的花鸟画风格以工细彩墨为主,并能寓巧于拙,《柳鸦芦雁图》是他拙朴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柳鸦芦雁波图》纸本淡设色,纵34厘米、横223.2厘米,共分二段,前段画一株柳树和数只百头鸦。
柳树枝干用粗笔浓墨作短条皴写,笔势很壮,显得浑朴拙厚。
柳条直线下垂,流利畅达,运笔圆润健韧而富弹性,墨色前后层次分明。
鸟身用浓墨,黝黑如漆。
鸟的羽毛用墨留出白线,鸟的嘴舌用淡红色点染,头和腹部敷以白粉,周围略用淡墨烘染,把白头鸦衬托得分外突出,显得神采奕奕。
全图笔墨醇和安谧,脱去凡格,深得熙落墨之意韵。
此图中柳鸦芦雁采用没骨画法,竹以双钩法绘出,设色浅淡,构图洗练。
粗壮的柳根、细嫩的枝条、姿貌丰腴的栖鸦、芦雁画得都很精细工整。
栖鸦双双憩息嬉戏,芦雁饮水啄食,形态自在安详。
点睛用生漆,更显得神采奕奕。
此图在黑白对比和疏密穿插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整个画面恬静雅致、神静气闲。
不失皇家法度严谨和野逸意趣。
三、宋徽宗绘画艺术的美学特点
中国传统花鸟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创作实践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绘画理论与美学思想[2]。
《宣和画谱》通过对绘画的见解和绘画作品的评论,体现出了宋代特殊的审美态度。
尤其是当时的宋徽宗赵佶,他本人对艺术的偏爱对书中美学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对绘画创作拥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他能通过画面中任何一种微小的物像,就能向世人传递出他不同于其他画家的美学特征。
宋徽宗集艳丽富贵与清淡野逸为一体,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美学风格。
宋代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儒学的复兴,北宋中后期新儒学成为思想学术的主流,并被确立为宋代思想的正统。
第一次提出“天理”为脱离物质载体的理念的是北宋中期的程颢、程颐。
到了南宋时期,朱熹在二程的“天理”思想上进一步提出了道德修养是一切人生根本的命题,其中“天理”的含义是指人的内省性特征,及要求文人要注重本身内在的道德修养。
理学在绘画艺术上体现为准确细腻描绘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南宋朱熹认为:“格,至也;物,犹事也。
穷其极处无不到也”。
所谓“格物”,是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用认真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找出这件事物中蕴含的“道理”。
这也是促进宋代绘画中追求写实和严谨风格的形成。
对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的影响是肯定的。
宋代理学的兴盛也是的文人士大夫的人生价值得以转变。
从而追求平淡、阴柔秀丽的气质成为宋文化特有的时代产物。
四、结语
通过对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的分析和鉴赏,其花鸟画艳丽富贵,形象逼真写实,也体现了时代的主流风格。
通过对外形描绘,表达了对像富有生命的感觉。
在他的花鸟画中不仅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审美情趣,也说明了宫廷花鸟存在的真正价值。
更体现出其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生活理想。
赵佶花鸟画所表达的艺术思想也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典范。
参考文献:
[1]谢稚柳.中国书画鉴定[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
[2]黎孟德.中国艺术名作快读.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1
作者简介:
路瑶函(1987—),籍贯河南郑州市,本科学历,专业:绘画(国画方向)。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