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花鸟画的艺术成就

合集下载

美术鉴赏 徐渭生平及绘画成就

美术鉴赏 徐渭生平及绘画成就

徐渭生平及绘画成就简介明代画坛,高手林立,大家数不胜数,但说到最富创意的花鸟画家,非徐渭莫属,他可以说是明代文艺史上的一座巨峰或是奇峰。

他虽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却是16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文艺理论家。

其诗文书画和戏曲,涉猎之广,成就之高,几可与东坡并肩。

尤其是他开创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独特画风,扭转了花鸟画在画坛的地位,并最终成为这四百多年来的中国绘画的主流品种。

郑板桥自称徐渭“门下走狗”,齐白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而他的一生一直与穷困、病态、奇计、猜忌、死亡和暴力纠缠在一起,生活坎坷,命运多舛。

中年开始学画,53岁杀妻案刑满释放后才开始潜心文学艺术创作。

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得这位才能出众的才子成为愤世疾俗的封建礼教的反抗者。

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迹,徐渭不仅在绘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诗文、书法、戏曲同样光彩夺目,他是一代奇才的象征。

1 生平简介“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实堪嗟叹!”这是王长安先生概括徐渭的人生经历时所作的一首“十字歌”。

它形象生动而准确概述了徐渭独特的一生,简单罗列的数字凸现着一介文人在封建制度的残害下渗出的斑斑血泪。

1.1童年成长的悲歌徐渭出生在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 年)。

徐鏓晚年纳其身边的卖身女仆为妾,终得第三子即徐渭。

未料徐渭出生仅百日,徐鏓就过世了。

自此徐家的日常家务都由苗夫人主持。

苗宜人视徐渭如同己出,细心教养,并且徐渭他天资聪颖,才华早露。

然而徐渭并没有从此走向求学入仕的康庄大道,十岁时,家中又发生重大变故,家庭经济破产,不得不依附于同父异母的长兄徐淮生活。

1.2青年求仕的躁进从十七岁到四十四岁,每三年一次的科考,徐渭一场不落,却场场空手而归。

虽然徐渭在科举上屡试屡黜,但其出色的文学才情,已渐为人们所知。

恰而嘉靖三十三年(1554 年)进士出身的胡宗宪以御史巡按浙江,需要文事辅佐,正广罗贤才,听闻徐渭才名,便欲召其入幕。

徐渭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研究

徐渭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研究

灵的共鸣。 徐渭在画中 自题 叹 :半生落魄已成翁 , “ 独立书斋啸 晚风。笔底 明珠无处卖 , 闲抛闲掷野藤中。” 从此 , 可得知一种 饱尝坎坷 , 无可奈何 的憎愤与抗争 , 尽情表 现泼 墨的 自由奔放 中, 徐渭 笔下 的草书 , 画得到 了充 分 自如 的结合 , 与 署款 “ 天
固, 不致于散漫无效 , 从而使 形态活生生 的传神简逸 , 能够运
用 墨 的干 湿 、 淡 、 笔 的 快 慢 , 物 象 表 现 的这 么 淋 漓 尽 致 , 浓 行 把
墨象生动 , 丰富独特 。 品《 作 榴实图》果实水墨渲染 , , 破壳点染
榴 籽 , 实 相 生 , 次 明 显 , 墨 痛 快 淋 漓 , 条 从 上 至 下 以 正 虚 层 笔 枝 锋 用 笔 , 道 由粗 变 细 , 含 着破 笔 和 断 笔 , 断 意 连 , 直延 笔 蕴 笔 一 展 的 走 势 。 叶 大 小 间 隔 撇捺 , 笔 快 而泼 , 榴 行 飘逸 而灵 动 , 再加
中 国绘 画 历史 悠 久 ,从 先 秦 到初 唐便 形 成 了 丹 青 面 貌 的 单 一 表 现 形 式 。 了 明代 的花 鸟 画 , 有 了工 整 艳 丽 的 一 派 和 到 便 崇 尚士 气 的 写 意一 派 , 而 , 渭 的泼 墨 写 意绘 画 给 中 国 美 术 然 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世 感 慨 的 中心 结 合 , 处 显 情 意 , 处 显 生 命 , 个 画 面 形 成 处 处 整
到 了发 展 , 水 墨 渲 染 中呈 现 }淋 漓 奔 放 的艺 术 风 格 , 后 来 在 H 对
的水 墨 写 意 的 发展 与创 新 , 到 了深 远 的 推 动 作用 。 起

论徐渭的绘画艺术

论徐渭的绘画艺术
徐 渭 的花 鸟画继 承 了这 种 “ 比德 ” 的传 统 , 以其 花鸟
《 杂花 图卷》 是徐渭 的一件抗鼎之作。综 观宋
元 时期 的文人 花 鸟画 , 题材 比较狭 窄 , 大抵 限于枯 木
竹石 、 兰松 菊 之类 。以 此喻 指 文 人们 高 洁 的 隐逸 梅
的 图式象 征 自己不 屈 的人 格 及 多 难 的 身世 , 而更 为
生 了极大的影响。他 的绘 画具有独特 的艺术魅力 , 主要表 现 为愤 激不 平的情 感抒 发、 恣意纵横 的笔墨语 言和狂 怪 豪迈的 蔓学风格三个 方面。其 艺术风格 的形 成既 与晚明社 会 、 政治、 思想 文化有很 大的 关 系, 同时也是 他一 生坎 坷
不 平 狂 捐 人 格 的 艺术 体 现 。 .
绘 画 中表 现 最 为 明 显 的 是 在 宋 之 后 , 兰 竹 菊 四 梅
上 用狂 草 题 诗 : 山深 熟 石 榴 , 日便 开 口 , 山 少 “ 向 深
人收 , 颗颗 明珠走 。 同样抒 发 了他 怀才 不遇 的情 ”
怀。 .
“ 君子 画” 为花 鸟画 的 主要 内容 , 原 因便 是文 人 成 其 雅 会 , 自我 评判 上 的一种 比赋 化伦 理思 维的 结果 。 在
能 承受 的磨难 , 也赋 予他 常人难 以望其 项背 的才华 ,
种 闲适 幽 雅 的意 趣 , 是 激荡 难 平 的 情愫 。徐 渭 的 而
并使 二 者结 合 于 ~ 体 进 发 出 耀 眼 的 光 彩 。 他 在 文
学、 书法 和绘 画上都 卓有 成 就 , 尤其 是 在绘 画方 面所
花 鸟 画不但 形 式感 强烈 , 而且 往往 缘物抒 情 , 至借 甚
题 发挥 , 情倾 泻 胸 中郁 愤 之气 。 尽

浅谈徐渭的绘画艺术3篇

浅谈徐渭的绘画艺术3篇

浅谈徐渭的绘画艺术第一篇:徐渭是明朝著名的画家,他的绘画艺术受到了许多大师的影响,包括吴道子、杨公洲、赵孟俯等。

从徐渭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绘画的执着与热爱。

徐渭的绘画风格独特,他擅长于用笔墨表现温柔细腻的情感,擅长用色彩渲染出深邃动人的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徐渭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喜欢用大胆的线条和明快的颜色来表现自己对于形态和色彩的理解。

他的线条流畅、挺拔有力,笔画洒脱、疏密有致,这样的线条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和立体感。

而他丰富多彩的色彩运用则让人感到深深的情感共鸣。

不管是人物、山水、花鸟,徐渭都善于用色彩表现出其独特的韵味和气质,赋予了这些形象以生命力和美感。

特别是他擅长于表现春天、秋天的景色,以及女性仙子的形象,这些都体现出了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追求。

徐渭独特的绘画技巧和思想风格,使得他的画作在古典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画家们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依然能从徐渭的画作中感受到那种凌厉生动的气息,以及他对自然和人文的深沉理解。

第二篇:徐渭的画作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绘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他的画作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而且也对中国画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徐渭的画作以文人画为主,这是因为他身为文人,对文学和艺术都有一种深入的热爱和领悟。

他的画作多以人物、山水、花鸟为主题,对于这些题材的把握非常出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徐渭的人物画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充满了活力和朝气。

他的人物画多为豪放自然的意味,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自由人格思想。

而在他的山水画中,则含蕴着一种深邃的哲学意境,又蕴含着浓郁的文人气息。

他画的山水都非常写实,却不失诗意,在运笔、刻画上都相当自由奔放,这充分表现出了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此外,在他的花鸟画中,徐渭将人物、动物、植物交织在一起,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这种和谐不仅是在画面上的,更是体现了生命的和谐。

徐渭的画艺在当时被誉为“神品”,并被推崇为“神仙画”。

徐渭的写意花鸟画_徐渭的作品特点

徐渭的写意花鸟画_徐渭的作品特点

徐渭的写意花鸟画_徐渭的作品特点徐渭的写意花鸟画自成风格,无人能及。

徐渭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人的优点上,更是大胆创新,将画中的事物在看上去简单的描绘下,呈现出的不仅是事物本身的相似,更是达到了神似的地步。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徐渭的写意花鸟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徐渭的写意花鸟画明代的绘画正处于向古人学习以及创新两种意识碰撞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水墨写意画最为流行。

其中,以徐渭为代表的水墨写意画大师,更是用自己的才能,将绘画推向了另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峰。

徐渭虽然在仕途上,不得志,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是在书画、戏曲、诗文等艺术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在水墨写意画上,徐渭的写意花鸟画最为出色,不拘小节、气势磅礴、栩栩如生,看了令人叫绝。

徐渭的写意花鸟画自成风格,无人能及。

徐渭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人的优点上,更是大胆创新,将画中的事物在看上去简单的描绘下,呈现出的不仅是事物本身的相似,更是达到了神似的地步。

徐渭的写意花鸟画,不是一般的临摹,运用了艺术的加工,使得事物的内在能够更好的诠释出来,让观赏者能够在欣赏画作时,身临其境。

他的梧桐图,虽然只是画了小小的一部分,却能够让人想到参天粗壮的梧桐树,并身陷其中。

徐渭用他精湛的笔法,描绘出一幅幅让人为之倾倒的画作,无法自拔。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晚年也极为贫困,但因为有着竹子一样的高洁品质,徐渭做到了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即使那些达官显贵拿着很多的钱财,徐渭都不会为其画一幅画。

流传至今,徐渭的写意花鸟画有很多,如:《墨葡萄图》、《山水人物花鸟》、《牡丹蕉石图》、《菊石图》等等。

徐渭的作品特点在文学方面,徐渭创作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诗歌、戏剧,但不论是哪一方面的作品,徐渭的创作方式都不同于之前的该类型作品的创作模式。

他的每一个作品中都展现出了自己独有的特性。

就徐渭的散文来说,最出名的就是他的《自为墓志铭》。

而他的诗歌,则是将自己真实情感注入到了作品中。

在戏剧方面,徐渭写了几个戏曲,表现出了不同的感情,其中也包含了他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点。

徐渭的水墨写意花鸟画研究

徐渭的水墨写意花鸟画研究

THE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2011年9月号 总第147期82徐渭的水墨写意花鸟画研究文/赵松岩内容提要:徐渭是中国画史上著名的写意花鸟画家,他的笔下,无论是花卉草木还是蔬菜果实,都是一挥而就,一切皆不拘泥于形似,而是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酣畅淋漓的意象之中。

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达到了“神”“逸”的极高状态,不仅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形成具独立的审美价值的墨韵形式美。

徐渭的写意花鸟画达到了诗书画结合的状态,劲健的书法用笔、不拘形似的超脱物象、情感浓郁的诗文在徐渭的画面中相得益彰。

他的水墨淋漓、气势磅礴的大写意画风开创了写意花鸟画的新局面,给近现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徐渭;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笔墨徐渭生于明代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卒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

他出身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官僚世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山阴布衣等,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其在文学、书画、戏曲等方面均有极高的造诣。

徐渭自幼聪颖,多才多艺,但命途多舛,科考屡试不中,家庭也祸不单行,身怀绝世之资而不能施展,有济世之才而不能治国。

命运的困苦更激发了他的悲愤之情,这些悲惨的遭遇与不幸却使得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并显示出其极端的个性,处处发抒“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悲愤与不平之气。

虽然徐渭曾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1],但其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史中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作为中国花鸟画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毋庸置疑。

徐渭开创的大写意水墨花鸟画的新局面使他在中国绘画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

他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在兼收各家之长的基础上而不为各家所限,而且进行了大胆的变革,使其艺术创作极具创造力,别开生面,自成一家。

在他的笔下,无论是花卉草木还是蔬菜果实,都是一挥而就,一切皆不拘泥于形似,而是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酣畅淋漓的意象之中。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徐渭(1521年-1593年),字元仲,明代大画家,人称徐元仲。

他擅长绘制花鸟画,并创造了独特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被誉为“大写意花鸟之祖”。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徐渭的艺术风格。

一、笔墨酣畅,意境深远徐渭的花鸟画即使是写实的作品,眼前的事物也不是他描写的主题。

他已将笔淋湿了,意念±氤氲起来,蓦地画出一只百灵、一朵梅花,笔墨简略、酣畅淋漓,达到神韵之妙。

在画中,梅花即是梅花,瘦鹅即为瘦鹅,同时又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以感召人心的姿态出现在作品中。

二、构图富有变化,布置雅致和谐徐渭的花鸟画构图始终以画面感为先,尤其是对比和借鉴日本绘画的大胆布局,更是为徐渭的花鸟画构思和创作带来了不少启示。

他往往将画中花鸟放入山石流水之中,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画面中的花鸟和背景相互呼应,既有对比之美,也有和谐之美。

三、色彩凝重素雅,气韵生动徐渭的花鸟画的色彩相对浓重,多以墨色为底,少用蓝、绿等高级色彩,而是以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红、黄、白等为主要色调,这样画出来的花鸟画色彩虽然不太华丽,但却有凝重素雅的美感。

通过笔墨的表现手法,不仅能够表现花卉的婉转柔美、鸟儿的灵动可爱,还能够把画面中天地之间的气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四、传统文化意境浓郁徐渭的花鸟画风格虽然大写意,但其中不乏传统文化的符号和意境。

他非常注重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思想深度,往往能够将自然景观与文化寓意相结合,使作品既有追求自然美的品质,又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传统文化的珍品。

总之,徐渭以其独特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赢得了艺术界的高度评价,也为后世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基础。

他的作品不仅精美绝伦,而且充满了智慧和灵气,是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的艺术珍品。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徐渭(1521年-1593年),字元仲,号木木园,明代画家,是中国画史上著名的文人画大师。

他的画风独特,擅长花鸟画,尤其擅长大写意花鸟画。

以下将对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进行浅析。

大写意是指在绘画中强调表达意境和情感,而不拘泥于形态外貌的细节,追求一种含蓄而深沉的艺术效果。

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通常采用简练而富有韵律感的线条,创造出高度凝练的形态。

他的画作中,常常使用轻重、淡墨、倒笔等手法来处理线条,使画面极具节奏感和动感,增强了意境的表达。

徐渭的花鸟画注重寄情于物,通过对花鸟的刻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他擅长用简练而富有变化的线条勾勒出花鸟形态的本质特征,注重在整体构图中捕捉动态和静态的对比,烘托出意境的层次感。

通过大胆夸张的造型和装饰性的处理,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度。

徐渭在运用墨色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他擅长运用墨的浓淡和水的湿润程度来营造画面的明暗、深浅和温度。

有时他选择淡墨点染,制造出一种虚实相生、模糊与清晰并存的艺术效果;有时他又使用浓重的墨色进行描绘,突出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

通过灵活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徐渭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神秘的氛围,增加了画作的艺术魅力。

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独特而精深,通过简练而富有变化的线条、灵活运用的墨色以及恰到好处的构图,传达出他独具特色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境界。

他对花鸟的刻画精准而深入,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作品不仅带有强烈的诗意,同时也融合了音乐、诗词和绘画的元素,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独特才情和艺术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徐渭写意画的艺术成就【摘要】大写意画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

大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

有我与忘我看似相矛盾,其实是相统一的。

只有有意识地追求大写意画这一独特的境界,才能真正将这门解衣磅礴的艺术发扬光大。

大写意画;有我;无我从本质上讲,中国画都是写意的,所谓意,即主体心中感受到的外物的精神和形象。

历代画家中,最能充分发挥写意精神的代表人物是徐渭。

由于他历经坎坷人生,加上天资过人,令他具备独特的艺术气质。

在中晚明日渐成熟的大写意语言和审美体系中,徐渭把笔墨表情状物能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他以书入画,特别以狂草的笔法入画,走笔如飞,纵情挥洒,用大块的水墨与线相结合,泼墨酣畅,千变万化,使画面浑然一体,达到迹简意远,超然象外的境界。

徐渭激情奔放,虽狂怪有理,却放而能收,控制自如,把写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徐渭大写意巅峰【正文】徐渭(1512—1593),字文长,号青藤,是我国十六世纪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他在文学、诗歌、戏曲和绘画史上都占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要地位。

尤其在绘画方面,对后世四百多年的大写意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郑板桥说:“徐文长、高且园两先生不甚画兰竹,而燮时时学之弗辍,盖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也。

文长、且园才横而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驯之艺,所以不谋而合。

”又有诗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

”还刻了一颗“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可见其对徐文长的崇拜。

现代写意画大家齐白石亦曾说:“青藤、雪个(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服之。

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

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还有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衷肠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可见,齐白石对徐文长亦深情怀敬意。

自然徐文长所以那样地受到后人的崇敬和纪念,恐怕是由于他不仅有杰出的成就,而且有高尚的品格——傲骨铮铮,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敢于同邪恶作斗争和反抗外寇侵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徐文长从小跟陈鹤学画,奠定了他绘画风格的基础。

陈鹤字鸣野,号九皋,别号海樵山人,出身于绍兴世袭百户的军官家庭,因少年病弱,辞去世袭军职,在绍兴怪山修建飞来山房和息柯亭,广交宾客,他擅长写意花鸟画,善制散曲,为绍兴文坛的盟主。

徐文长自幼爱好绘画、戏曲,可以说是深受了他的影响的。

陈鹤的墨迹已难看到,据与他同时代一些人的记载,说他作画走笔如飞,泼墨淋漓。

如姜二酉撰的《陈鹤传》中说:“慕山人者,每候山人饮宴兴酣,载笔素以进。

山人则振髯握管,须臾为一掷,累幅或数十丈,各惬其所,乞而后止。

”可以想见,陈海樵的绘画风格是一种泼墨大写意,而徐文长绘画的基本风格亦正是这样。

徐文长的青少年时代就与著名画家沈青门(仕)、谢时臣有很深的交谊,沈工诗善画,兼工散曲,与徐文长志趣相投,后来同在胡宗宪幕府。

徐文长有《题青门山人画滇茶花》诗云:武林画史沈青门,把兔申藤善写生。

何事胭脂鲜若此?一天露水带昆明!从徐文长的诗意看,沈仕是一位善于写生的高手。

谢时臣是吴中著名的山水画大家,擅长巨幅山水,因好用浓墨,笔墨粗放,受到吴中画派的排挤。

徐文长住在杭州玛瑙寺时(嘉靖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曾受到谢时臣的指教。

他在《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说:“吴中画多惜墨。

谢老用墨颇侈,其乡讶之,观场而矮者相附和,十之八九。

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与不生动耳。

”在当时吴派画风靡画坛的形势下,徐文长的看法确是一种卓见。

徐文长在嘉靖二十五年(二十五岁),曾去当时的文化中心苏州,看到了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陈白阳诸大画家和祝允明、王雅宜等书家一些作品,眼界大开。

他说:“世传沈征君画多写意,而草草者倍佳。

”“陈道复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

”“南京解元唐伯虎,小涂大抹俱高古。

”。

又称:“祝京兆书乃今时第一,王雅宜次之。

”徐文长虽然失遇而返,但吴中的绘画和书法成就对徐文长的影响却是很大的。

他对古人的画亦很有研究,如他认为夏珪的画,“苍洁旷迥,令人舍形而悦影”。

评倪云林的画是“一幅淡烟光,云林笔有霜”等等。

从上面所论,我们可以窥见徐文长独特的艺术趣味,他欣赏陈海樵的如云如雨如露的泼墨写意画法,沈仕、谢时臣的“生动”,沈周的“草草者”,陈道复的“草书飞动似之”,唐伯虎的“小涂大抹俱高古”,夏珪的“苍洁旷迥”,“舍形而悦影”,倪云林的“笔有箱”等风格。

徐文长的画,就是吸收了前辈诸家的特点和优点,逐步形成自己大写意的绘画风格的。

徐文长作画气概不同凡响,如他题《刘雪湖梅花大幅》诗中说到:“我与刘君初相见,较量长短捋髭须。

圈花少让元章笔,发干元章不若吾。

捉笔呼煤将发干,闭门自不令人看。

须臾歇笔乃开门,一扫槎枒三丈绢。

”这种作画的风格,显然是受陈鹤的影响,并且胆量和气魄更为雄豪。

他晚年有《又图卉应史甥之索》诗云:陈家豆酒名天下,米家之酒亦甚亚。

史生亲携八升来,如椽大卷令吾画。

小白连浮三十杯,指尖浩气响成雷。

惊花蛰草开间愁,何用三郎羯鼓催?羯鼓催,笔兔瘦,鳌蟹百双,羊肉一肘,陈家之酒更二斗。

吟咿吾,迸厥口,为侬更作狮子吼。

从今天留存的墨迹《葡萄图》、《墨牡丹》和《杂花图长卷》等作品看来,确实使人感到有“指尖浩气响成雷”,“一扫槎枒三丈绢”的气魄。

这种气概不仅在当时无人可与伦比,就是后来数百年间,也罕有人可与比者。

他这种作画风格与他的书法风格和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擅长行草书,小从著名书法家杨珂学,杨珂字秘图,余姚人,据万历《余姚县志》说:“杨珂幼摹晋人帖逼真,后稍别成一家。

多作狂书,或从左、或从下、或从偏旁之半而随益之。

……笔法自中锋者最难,帷秘图为然。

”徐文长从杨珂处学得狂书,又兼学米芾而自成一家法。

袁宏道就是在看了他的书法单幅之后说徐文长“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落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

”徐文长自称“吾书第一、诗第二、文三、画四。

”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是多么自信。

他的书法风格确实是奇特的,观其笔意有如“天马行空”,其笔势如“渴骥奔泉”,章法、结体奔放多变,笔画飞动。

纵恣中见沉雄,苍颈中见姿媚。

他的书法主在以情韵、气势见胜。

他以行草书入画,形成了他那大刀阔斧、纵横睥睨的大写意画法和风格,似有一种“推到一世之豪杰,开拓万古之心胸”的气概,令人惊心动魄,一新耳目。

徐文长的大写意画风格的形成,除了前辈画师的艺术成就和书法成就的影响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他的独有的生活道路和广博的学识素养所造成的他的独特的胸襟和思想情操。

他的诗文、戏曲和书画中的那股“磊落不平之气”,与他英雄失路,一生潦倒,不得志的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的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主张“本色”,强调要抒发自己的真性情,反映社会的真实矛盾,以力挽明代文坛的颓丧之风。

他是文如其人,书如其人,画如其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而不失其真。

他敢于发人所不敢发,为人所不敢为,具有狂傲不屈的斗争精神。

所以,重视绘画的思想性,是形成他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

据孔尚任跋徐文长自制竹秘阁说:“上刻双钩竹石,款僧悔。

盖文长读书玛瑙寺中自称僧悔时所用也。

双钩竹石,皆文长手画,笔法圆活,竹根盘结出土外。

曾见文长绢幅双钩竹筱,其下盘根亦如是也。

竹竿亭亭,节棱甚大,或取盘根错节之义。

予购之燕市,背刻小纪。

从这段记载可以知道,徐文长年轻时作画不仅很注意写生和基本功,而且就很注意绘画创作的思想性。

他画的竹子是“竹根盘结出土外,”“竹竿亭亭,节棱甚大”。

孔尚任说他“或取盘根错节之义”。

这是对的,后来在他五十岁时《画竹与吴镇(兑)》的题画诗中就明白地表明:聚千垂梢凡几重?只须用墨一分浓?即令小节无此用,也自成林一壑中。

东坡画竹多荆棘,却惹评论受俗嗔;自是俗人浑不识,东坡特写两股人。

可见,他画竹是在画人,是在抒发胸中的块垒。

他画牡丹、葡萄等也往往如此,他有题墨牡丹云:“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窭人,生与梅竹宜,至荣华富丽风,若马牛宜弗相似也。

”可见,他的泼墨牡丹不光是形式风格上的一种创造,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的艺术创新。

他一生的不幸遭际,使他同情劳苦人民,而恨富贵人,恨这个可诅咒的封建社会。

他有题《画蟹》诗云: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

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

他以画蟹来咒骂那些如董卓一类的横行霸道的封建统治者。

又有题《掏耳图》云:做哑装聋苦未能,关心都犯痒和疼。

仙人何用闲掏耳,事事人间不耐听。

他以画《掏耳图》来揭露“事事人间不耐听”的日趋腐败的明王朝,反映了他“做哑装聋苦未能”的品格,他要把耳朵掏得更清爽些,“关心都犯痒和疼”,所以,“不耐听”则更要听,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思想。

他又有题《芭蕉石榴》诗云:蕉叶屠埋短后衣,墨榴铁锈虎斑皮。

老夫貌此谁堪比?朱亥椎临袖口时。

他以画芭蕉,来反映社会阶级矛盾之尖锐。

短后衣是当时贫苦的劳动者的衣服,他以蕉叶比作人民的衣服,石榴比作铁椎,说人们会象战国时朱亥用铁椎击晋鄙那样来击杀那些可恶的权贵们。

他还有题《水墨牡丹》云:墨染娇恣浅淡匀,画中亦足赏青春。

长安醉客靴为崇,去踏沉香亭上尘。

他画牡丹讥笑李白与皇帝打交道,写诵牡丹诗来讨好杨贵妃与唐明皇,是没志气的表现。

借以讽刺那些投机钻营、奉承拍马的御用文人。

因此,徐文长的画与他的诗文、戏曲一样,艺术创作与现实密切结合,总有一股磊磊落落的不平之气跃然于纸上。

另外,徐文长的绘画风格的形成,与他在艺术上敢于冲破藩篱、大胆创新的精神分不开的。

他有《画百花卷与史甥,题曰“漱老滤墨”》诗云:世间无事无三昧,老来戏笔涂花卉。

藤长剌阔背几枯,三合茅柴不成醉。

葫芦依样不胜楷,能如造化绝安排。

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五指裁。

胡为乎,区区枝剪而叶裁?君莫猜,墨色淋漓雨拔开。

他认为“世间无事无三昧”,这个“三昧”就是“能如造化绝安排”,布置上要巧于剪裁,笔墨上要能“淋漓雨拨开”,得之自然,对传统,对物象不能如“葫芦依样,创作要以“不求形似求生韵”为原则,才能达到“根拔皆吾五指裁”的艺术效果。

另在《写竹赠李长公》诗中说:山人写竹略形似,只取叶底潇潇意。

譬如影里看丛稍,那得分明成个字?这些诗集中地反映了他绘画创作的基本观点,这一思想是对前代优秀文人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也是大写意花鸟画的理论基础。

所以,徐文长绘画总的特点,是情胜于境,意胜于形,不拘泥于枝节,讲究整体的气势,讲究意境,随性而发,随情而动,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笔墨大胆泼辣,气骨俱盛,运笔纵恣,似草书飞动,但畅快中有沉着,沉着中有畅快。

用墨善泼墨、破墨,淋漓酣畅,墨分五彩,神韵焕发。

款书多行草书,书法一气呵成,使画面气势倍增。

明代绘画名家,流派辈出,有浙派、吴派,成就卓著,但作为大写意花鸟画,在明代是一个新兴的画风,林良、沈周、陈鹤、陈道复等都是当时写意画的高手,而徐文长则在他们成就的基础上,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进一步地加以发展,成了晚明画坛一位大写意画的大师,他的绘画风格与成就,对此后四百余年的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