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潘天寿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潘天寿是中国著名的花鸟画家,他的花鸟画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笔墨细腻,构图精妙
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所用的笔墨异常细腻,往往能把握住花鸟的精微之处,如花朵的
花瓣、蕾和叶片的纹理、鸟儿的羽毛和爪子等。

他的画作中,笔力疏密有致,墨色变化丰富,构图精妙巧妙,使人感受到画面的生动和灵动。

二、色彩丰富,用色鲜艳
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所用的颜色非常丰富,他以水墨为主,借助色彩透明度和滤镜的
特性,使得画面中的色彩鲜艳而不失自然,同时也能做到色系的协调和渐进。

他善于用明
暗表现物体的厚重感和立体感,以及空间的深度和距离感。

三、寓意深刻,寓教于乐
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中往往富有深刻的寓意性,他不仅是一位技艺娴熟的花鸟画家,
更是一位有着深厚人文情怀的艺术家。

他的画作中往往注重对生活、对自然、对民俗习惯
的真实再现,他通过画中所表现的花卉鸟兽,寄托了他对人生、对思想文化的思考和感悟,使得画作寓意深刻、寓教于乐。

四、形态各异,富有创意
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形态众多,既有自然写实的,也有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为基础的
等等,形态和风格多样,但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点。

他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画
家的判断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反映出画家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

综上所述,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具有细腻精美的笔墨、丰富鲜艳的色彩、高超的构图
技巧、深刻的寓意性以及丰富多样的形态等特点,这些艺术特点成为他在中国画坛上至今
享有盛誉的重要因素。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潘天寿是中国现代画坛的大师级人物,以花鸟画而闻名于世。

他的花鸟画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注重表现鸟兽的生动形态。

他追求画面的真实性和立体感,通过精准的线条描绘,给予画作丰富的质感和立体感,使观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鸟兽的形态和特征。

他对于细节的处理非常细腻,善于捕捉鸟兽的瞬间动态,使画作更加生动有趣。

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融入了他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他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美。

他懂得观察花鸟的形状、姿态和颜色,善于运用艺术手法将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使画作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传神的形象。

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注重画面的色彩运用。

他能够巧妙地运用颜色的对比和层次感,使画作色彩鲜明且丰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

他擅长使用浓墨重彩的手法,创造出丰富的纹理和层次感,使画面更加绚丽多彩。

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注重整体的构图和布局。

他善于以简洁、大胆的笔触勾勒出画面的轮廓,注重画面的整体平衡和和谐美。

他擅长通过形体的放大或缩小、重心的安排和对角线的运用来营造动感和节奏感,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善于将中国绘画传统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创造出独具个性和时代感的花鸟画作品。

他的画作既传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审美观念,又借鉴了西方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出现代艺术的风貌和新时代的精神内涵。

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具有形象鲜明、色彩丰富、构图精巧和个人风格鲜明等特点。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卓越的绘画技巧,为中国的花鸟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使其在世界艺术舞台上赢得了声誉。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摘要:本文对于潘天寿花鸟画作品中构图的立意、用笔、墨色、审美意蕴的现代性进行了主要探讨:其画作构思独特,构图生动,蕴动于静,造型形式多样,作品笔墨空灵,拙趣横生,他成功地实现了传统花鸟画构图审美范式的突破。

关键词:潘天寿;花鸟画;艺术特点一、立意奇巧,构图别致立意是指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之前,对作品主题的意图表达与形象提炼结合而进行的典型的思维活动。

立意的高低关系到作品格调的雅俗高下。

立意能够反映出作画者的思维特点和认识深度,这也是绘画创作中的基本问题之一。

通过对潘天寿的花鸟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潘天寿花鸟作品的立意之美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一)造势与破险潘天寿先生的花鸟画作品构思巧妙,立意深远,常借奇巧的构图形式来表达高远的立意。

我们看潘天寿先生的小品画就有这样的处理方法:他的画面形成了纵横、高低的不同的对比关系,表现出了画家出奇制胜的想象力、对平凡事物内在感情的体察力,同时也展现了对画面形式感的准确把握能力。

潘天寿先生的花鸟画,多数是从险处、绝处构思,最终形成造势与破险的立意格局。

如在他的作品《露气》中,表现了墨与色的交融、点与面的对比、物象空白的构成效果,体现了画家对画面形式美规律的把握以及超凡的作品构图能力。

(二)山水融入花鸟,形式新穎绘画作品的构图,是作者通过艺术的手段将构思在头脑中的艺术形象,有条理地呈现到画面上的过程。

构图是花鸟画创作重要的步骤之一,潘天寿先生的花鸟画构图风格多样,形式丰富,欣赏他的花鸟画,观者很难明确地说,到底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

潘天寿所画花鸟作品,多以近景山水入画,配以乱草丛篁,山花野卉,这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种另辟蹊径的创作方式使灵动活泛的花鸟与辽阔高远的山水意境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传统花鸟画的表现样式。

在他的作品《雁荡山花》中:把山中的树景、鸟的飞动形态、具有野趣的山草巧妙地融为一体,表现出山川的新境地,成功地再现出了雁荡山的山花之美。

浅谈潘天寿花鸟画的美学特征

浅谈潘天寿花鸟画的美学特征

风格 , 在平凡 的物 象以及显而沉稳 的构 图中充分体现 潘天寿独到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 法, 更进 一步表 达 了他 对 自然
和生命的热爱 , 其 美学特征集 中体现在 : 立意、 构图、 墨 色、 用笔 以及诗 画一体几个方面。 关键词 : 潘天寿 ; 花鸟画 ; 立意 ; 构图
中图分 类号 . J 2 2 2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0 5 — 0 1 8 1 — 0 2
动。即对客观对象与主观情 感互 相融洽 , 通过想象 、 提炼 、 升
华、 创造 出富有理想 的典型艺术形象构 思活动 , 古 人有“ 意高 映一个画家的思想境界和气质 ,是绘 画创作 中的一个根本性 问题 。 同时要把一位 画家的立意问题搞清楚是不容易的 , 这里 只是对潘天寿立意创作的初步探讨。 ( 一) “ 会心四远 , 着意新奇”
画用色古艳脱俗,他深入研究和发展了中 国传统绘画 的构 图 规律 , 崇尚气质 , 重视整体 , 追求不平凡 的画面表现 , 他 的艺术 博采众长 , 尤 于石涛 、 八大 、 吴 昌硕 、 诸家 中用 宏取精 , 形成个
人独特的风格 , 不仅构图具有新奇壮观之美 , 而且笔墨苍古凝 练老辣 , 而且大气磅礴 , 雄浑崎岖 , 具有摄人心 魄的力 量感和 现代结构美 ,下面我就分几个方面来 了解下潘天寿花鸟画的 美学特征 。
他的作 品以山水 画和花鸟 画相结合 ,创作 出一种新的形 象 。他说 : “ 古人作 山水时 , 却 少搭 配山花野卉为点缀 , 用咫尺 千里之远景 , 不易配用近景之花卉 故。予近年来 , 多做近景 山 水, 杂以山花野卉 , 乱草从湟 , 使 山水 画布置有异于古人 旧样 , 亦合个 人偏好耳 , 把 山水 意境 高远 空阔 , 花鸟造型清楚突出 的 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 既丰富了山水 画的创作方法 , 也扩大 了花 鸟画的发展前景 , 对 我国山水 花鸟画的发展做 出了新 的贡献 。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潘天寿(1906-2000)是中国一位著名的花鸟画家,被公认为是20世纪中国花鸟画的宗师之一。

他的画作以独特的风格和技艺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展现了传统中国绘画的精髓和个人创新。

以下将详细探讨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1. 线条的运用潘天寿善于运用细腻而流畅的线条来描绘花鸟的轮廓和细节。

他的线条灵动多变,通过不同的线条组合和笔墨的浓淡变化,呈现出画面的层次感和色彩的丰富度。

他的线条有时强调主体的形态和轮廓,有时则用于表现花鸟的纹理和羽毛的质感,给人以立体感和触觉上的丰富。

2. 墨色的浓淡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以墨色的运用闻名。

他精通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墨色技法,能够巧妙地运用浓墨、淡墨、干墨和湿墨等不同的墨色层次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他的墨色运用恰如其分,既可以表现出花鸟的鲜明色彩,又可以表现出物体的明暗对比和体积感,使画作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3. 色彩的运用潘天寿在花鸟画作品中大胆地运用鲜艳的颜色和对比鲜明的色彩组合,使画面更加鲜明明亮。

他的色彩运用既能够表现出花鸟的真实色彩,又能够营造出画面的气氛和情绪。

他的色彩运用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既符合传统中国绘画的审美观念,又具有现代艺术的独特韵味。

4. 视角的选择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常常选择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呈现,使画面更具有透视感和动感。

他喜欢将花鸟放大并放置在画面的前景中,使之充满屏幕,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这种视角选择不仅能够突出花鸟的形态和特征,使之更加鲜明明亮,还能够为画作赋予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和场景感。

5. 情感的表达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

他的画作常常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美妙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他通过对花鸟的细腻描绘和对色彩的精心运用,表达出对自然界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他的花鸟画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表现技巧,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情感和情感的表达。

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线条的运用、墨色的浓淡、色彩的运用、视角的选择和情感的表达。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潘天寿是中国画界的重要人物,以其花鸟画作品著称于世,其作品风格唯美淡雅,极富诗意与抒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

一、自然意境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富有自然意境,他对于大自然的细致观察与独特感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从潘天寿的花卉作品中可以看出,其所画的花卉精致逼真,用笔具有鲜活感,选择的颜色也极具层次感,给人以视觉上的美丽享受。

同时,他的鸟类作品中同样具有自然意境,使得观者不仅可以从画中感受到美,也能感悟到自然的美妙。

二、纤细细腻的笔墨潘天寿的作品中,笔墨纤细细腻,用笔轻柔而有力,既有意境也有画似雕刻的形态美感。

他的作品以线条勾勒轮廓,通过细微的笔墨变化来表达各种自然表现,如草物的茂盛、花卉的娇嫩等。

同时,他的作品中还有丰富的贴近生活的细节,如水滴、露珠、昆虫的画法,表现出强烈的笔墨艺术魅力,使观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与精湛技艺。

三、色彩和谐美妙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在色彩运用上,具有和谐美妙的艺术特点。

他的花鸟画作品中,用色上不拘泥于传统,不但可表现出花卉的色彩姿态,还能与它们所处的环境相呼应,宛如生机勃勃的一团色彩性的春光,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四、抒情手法的运用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在抒情手法的运用上,也极富特色。

他常常以花鸟的生命活力与形态美为表现方式,将自然界中的形象转化为抒情的表达对象,以寓情于景、谐情于形,将人文思考与自然审美相统一。

这种抒情手法,使得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充满深情而有文化内涵,也启迪了读者实践时懂得依靠自然界美的灵感。

总之,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在艺术特点上以自然意境、纤细细腻的笔墨、色彩和谐美妙以及抒情手法的运用为主要特征,既有传统又不失时代气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欣赏价值。

潘天寿艺术风格简析

潘天寿艺术风格简析

潘天寿,1897年3月生,1971年9月卒,浙江宁海人。潘天寿原名天授,字太颐,号寿者。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冠庄村,自幼在家乡冠庄西山的雷婆头峰学校上学,他晚年多以“雷婆头峰寿者’款于画上,就是为纪念童年纯朴的乡居生活。 潘天寿年青时自感“无干事之才,只有书画尚能胜任”,因而在诗、书、画、篆刻等方面深入探研。1923年,27岁的潘天寿应聘到上海美专任职,并参与创办上海新华艺专,培养了许多学生。1928年,他到新成立的杭州西湖艺术院任中国画系主任,他的才干受到当时已80高龄的昊昌硕的赏识,潘天寿在艺术上亦也受了到吴的影响。1955-1965年间,是潘天寿创作、著论丰盛的10年,这时期他曾任全国美协副主席,1958年荣任苏联莫斯科美术研究院名誉院士,文革中受到诬陷与摧残,1971年9月含冤而逝,时年75岁。后来由国家投资在浙江美院院内建有潘天寿纪念馆。
艺术特色 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引人入胜。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
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如他的《小龙湫一角》特别是把画面主体小龙湫压到边角的构图,含蓄地让观者先看灵岩的磅礴山势,烂漫的山花然后再去欣赏那支龙湫水,这种方法,正与那些使画面“一览无余”形成对照,不仅显示了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也表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摘要】潘天寿是中国著名的花鸟画家,他的作品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他在题材选择上精心挑选,绘画技法独特精湛,表现手法丰富多样,艺术风格独具特色。

潘天寿的作品具有传世的价值,对后世的艺术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潘天寿花鸟画作品不仅在艺术地位上备受推崇,而且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对潘天寿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以及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潘天寿、花鸟画、艺术特点、背景、意义、题材选择、绘画技法、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传世价值、艺术地位、影响。

1. 引言1.1 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背景潘天寿(1893-1960),字次渠,号南阳山人,湖北黄陂人,是中国现代著名花鸟画家、篆刻家、书法家、教育家。

擅长花鸟画,作品富有韵律和情感,具有浓艳的色彩和独特的笔墨技法,常见于各大拍卖会场,备受藏家和艺术爱好者追捧。

潘天寿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深受后人喜爱和传颂。

潘天寿自幼酷爱绘画,师承江苏画坛名家王鼎之,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精通篆刻、书法等艺术形式。

他的花鸟画作品,不拘泥于传统,兼收并蓄各种绘画技法,形成了独特的画风。

潘天寿承袭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又创造性地将西方绘画元素融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

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多表现大自然的生机与灵动,捕捉自然界万物的神韵,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共鸣。

他用笔墨勾勒出花鸟的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富有韵律感和生命力。

潘天寿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艺术家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悟,也传达了他对生命、情感和美的热爱与追求。

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既传承了中华传统绘画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文化的元素,具有深远的艺术内涵和时代意义。

1.2 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意义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意义在于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0705619毕业论文(2011 届本科)题目:浅谈潘天寿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系(部)院:美术学院专业:绘画作者姓名:杨小文指导教师:黄建职称:讲师完成日期:二零一一年五月二十日二○一一年五月目录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1)论文任务书 (2)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4)论文 (6)注释与参考文献 (11)致谢信 (12)附录 (13)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 (16)毕业论文情况登记表 (17)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审批表 (18)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 (19)封底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杨小文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河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试析潘天寿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杨小文(河西学院美术学院07级6班甘肃张掖 734000)内容摘要:潘天寿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国画大师。

先生的写意花鸟画强烈的表现了壮美的艺术基调,构图推陈出新,笔墨凝练老辣,画中“诗、书、画、印”的巧妙结合,独具特色的指头画,把指画的艺术发展推向了高峰,给后人极为珍贵的艺术财富。

关键词:潘天寿写意花鸟画构图笔墨指画写意花鸟画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上起步晚,后经过众多绘画艺术家提炼加工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潘天寿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写意花鸟画大师,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一生中创造了大量写意花鸟画。

潘先生在写意花鸟画中所创造出的奇迹和成就在中国写意花鸟画领域里开创出了一片新天地,他的绘画之所以有很高的成就,与先生作品壮美的艺术基调;构图推陈出新;笔墨凝练老辣;“诗、书、画、印”的巧妙结合分不开。

一.壮美的艺术基调1.“大、重、奇、工”是潘天寿写意花鸟画的主要风格壮美的艺术基调是潘天寿写意花鸟画突出的特点之一,潘先生写意花鸟的主要风格特点可以用“大、重、奇、工四字来概括。

大,指大气磅礴,不是小手小脚的;重,是指有分量,不轻浮;奇,指奇特,但奇而不怪;工,指工夫深,谨严精微而没有雕琢的痕迹。

”[1]见画如见其人,潘先生为人朴实刚直,不拘小节,而这“大”字正体现了他的性格。

他的每一幅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大和重,显得特别的有分量感,同时在“大”和“重”的基础上又突破了“奇”和“工”。

比如作品《小憩》(见图1—1)一画上两只庞大的秃鹫目光闪闪,雄踞石上,有睥睨一切之概,这幅画无论是从用墨还是构图上来讲,把“大”、“重”、“奇”、“工”表现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此画是证明以上四大特点的最大有力证据,此外,像作品《松鹰》、《雄视》、《鹫石》等也可以说明这点。

2.高风俊骨是潘天寿写意花鸟画的壮美风格用“高风峻骨”四字似乎更能恰当地概括潘天寿先生绘画的壮美基调,潘天寿绘画的这一艺术基调,可以说是传统绘画重骨气的实体,而刚劲的实体中到处贯通着生命力和对人的强大作用。

潘先生画中的“骨”坚强无比,浩大而刚正,于是就形成了其作品的高风峻骨的壮美艺术基调。

潘天寿绘画的高风峻骨、壮美风格,从画材的选择上就表现出来了。

在潘先生的绘画中既有描绘朱荷、翠鸟、红桃、绿柳、蜻蜓、蝴蝶等情趣清新秀逸的册页小品,又有塑造雄鹰、水牛、苍松、古梅、危岩、巨石等形象粗狂、浑厚、古朴、老辣的宏篇巨作。

这在作品《墨竹》、《下塘水牛》、《梅竹图》、《雄视》中一一得到证实。

如在选材上,潘先生往往选取那些能体现顽强生命力的特性加以刻画和表现,他画树,往往是画多年与风霜雪雨搏斗以致树干盘曲倾斜、枝丫残折但没有倒下的老树。

作品《松树图》(见图1—2)、《墨梅》中形象有力地表现了这一点。

他画石,往往是画经过亿万年风霜电袭击而仍然坚硬如铁、棱角分明、十分平板、接近方形的磐石。

当然他的画里有流淌在山坳里的涓涓细流,更有腾空而下、声震山谷的飞瀑。

梅兰菊竹,他固然多次描绘,而山谷那些自然生长、不大惹人注意的野草闲花,在他的绘画中更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如作品《暮色劲松》、《铁石帆运图》、《春酣》等对以上论点更有说服力3.用墨、造型基调又是潘天涛花鸟画的又一风格潘天寿用墨厚重而富有变化,在大块墨团中也似乎有一股力量在涌动。

线条在他的画上具有果断、强悍、雄健、老辣、稚拙、生涩等特点。

在造型上,任何形象在潘天寿的画上都以方正、厚重、刚硬为主,一出场就大大方方、堂堂正正,连癞蛤蟆和蜗牛也无卑微、猥琐之态。

评论家一致认为,潘天寿的绘画艺术是力的化身、力的象征、力的变现。

潘天寿所创作的艺术形象是美的、标致的,是力中见美,美中有力,力与美的结合。

二.写意花鸟画的构图推陈出新潘天寿先生的写意花鸟画构图很讲究推陈出新,所谓推陈出新也就是借古开今,“推陈”是手段,“出新”是目的[1]。

“新”必须是从“陈”中推出,就是在抛弃陈旧的东西同时去其糟粕,存其精华,有所创新和发展。

“推陈”与“出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推陈”要求发扬优秀传统,“出新”要求创造与时俱进的新艺术。

潘天寿先生的花鸟画在构图时不落俗套,常常给人出其不意、推陈出新的感觉,这表现在以下几个个方面:1.山水与花鸟巧妙地融合山水画与花鸟画的结合是潘天涛创新的一个新路子。

他的画山水与花鸟结合,在取近景时配上远景以增加画中的材料,以近景为主体,远景为客体,使之更加丰富热闹,又突出层次变化。

如画鹰和鹭,远处配些峥嵘的岩石和倾泻的瀑布,如作品《欲雪》(见图1—3)就是一幅典型的山水与花鸟结合的画,在这幅画里,作者以竹子为前景,在竹子后边画了一座巨大的石山,石山上又画了几簇很有力度的兰草,又在石山顶上画了几只好像怕冷而缩着脖子的八哥,与前面的竹子相互呼应,相互衬托。

这样花鸟与山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但使作品显得创意新颖,而且使画面相得益彰,很有感染力。

山水、花鸟基本上是分家的,是独立的画种,而潘天寿意把他们融合一起,在花鸟画领域里开拓了一个新局面,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创造。

2.构图新奇、壮阔新奇、壮阔是潘天寿绘画作品构图的主要特点。

吴弗之先生评析其画:“不论画幅大小,都从高处、远处、大处和最新处立意。

”在其作品《小龙湫下一角》(见图1—4)中,潘先生只取湫下一角,通过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表现自然环境的幽深静穆,创造出“空山无人,水流花放”优美新奇的意境。

再如作品《暮色劲松》(见图1—5),画面的最前面有一棵参天的大古松,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给人紧张厚重之感,但先生又在古松后面加了几座小山,画面的左下角画了一道瀑布,顿时整个画面显得松动、空旷、富有神秘感。

3.构图倾向于奇险一路潘先生画的构图也倾向于奇险,经常采用“造险”和“破险”的手法构图。

如先生在作画时,他一出手喜欢写出一块巨大的磐石,使之几乎填塞了整个画面,让他自己陷入一个险境,也给自己出了个难题,这就是所谓的“设险”。

但先生胸有成竹,提笔四顾,临见妙裁,在某些地方点缀些山花野草或禽鸟虫畜,顿感整个画面柳暗花明,通过画面上物象的位置变换、获得与众不同的新奇意境,这就是所谓的“破险”了。

通过“造险”和“破险”使得整副画充满生机和活力。

4.画石的平面分割潘先生对画石是非常讲究的,因为“平面分割的均匀,各块面的差距较弱,往往给人以平易、轻松的感觉,宜于表现江南景色。

平面分割的差距较大、对比强,则往往给人以强烈、紧张、严肃、惊险的感觉。

”[1]潘画的平面分割属于后一类型,如《雄视》(见图1—7)一画,有以近似不等边三角形的巨石倒立在画幅中间偏右处,且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其余的物象或空白占的面积,都无法跟它相比。

因此,这一巨石就给人以惊险、强大、威力无比的感觉,加上巨石上巍然屹立着两只秃鹫,皆向不同方向虎视眈眈,韵味深刻,主题鲜明。

5.对画面四边、四角的安排新颖、别致在画面四边、四角的安排上潘先生也很讲究。

画的四边及四角与全幅画承转合互相关联,因此对画的四边及四角的处理,是不能马虎的。

如《微风燕子斜》(见图1—8)一画,先生在画面上安排了三种题材,即柳树、梅和燕子。

上下两枝梅花都从画面的右边斜出,而上面的一枝梅花和柳树伸出了画外,给人以无限遐想,同时在画面的左上角添加两只燕子弥补空白,左上角的燕子和右下角的梅花形成了呼应之势,让人觉得很舒服。

6.运用对立、统一辩证法去安排、处理构图潘先生的画哲学意味极强。

如他说:“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

”“艺术之常,源于人心之常,艺术之变,发于人心之变,常其不能不常,变其不能不变,是为有识,常变之到,终归于自然也。

”[2]他主张常与变的对立统一,所以潘先生主张运用辩证法去安排画面,也就是说画画必须要有变化,要有节奏感。

而作画所说的对立统一是具象的指“大小搭配”、“疏密组织”、“粗细交错”、“左右平衡”、“上下掩映”、“干湿浓淡”等等,用“对立统一”辩证法安排和处理构图,才能使绘画表现的更自然、和谐。

三.凝练老辣、雄浑奇崛的笔墨技巧1.潘先生的写意花鸟画以墨线为主要手段潘先生的笔墨与其他大家相比,显得凝练老辣、雄浑奇崛、劲道有力。

先生喜欢用墨线为主要手段去创作,就笔与墨来说,先生称说过:“笔不能离墨,离墨则无笔,墨不能离笔,离笔则无墨。

故笔在才能墨在,墨在才能笔在,盖笔墨两者,相依则为用,相离则具毁”。

[2]比如他画的《雁荡山花》(见图1—9)几乎是白描着色,即使用淡墨,也会留下用笔的痕迹。

所以绘画过程中,用笔是非常重要的,用笔就相当于人的骨架,而墨则就是人的血肉,色乃是饰物,没有了骨架,何谈血肉和饰物。

2.用笔功力多来自他的书法潘天寿先生绘画上的用笔功力,多来自书法的功力。

他曾说过:“我国绘画用线的好坏与书法用线的好坏可说是完全一致的。

”他甚至说:“画好画,先的书法好。

”[2]潘天寿先生不但在绘画方面造诣很高,而且在书法上工夫也很深。

先生经常临摹碑帖,兼通各种书体,尤其是行书和隶书。

对于各种不同的书体他吸收融合,这对他后来的画画有了很大的帮助。

先生的《行书赴广州诗卷》,气势磅礴,遒劲有力,富有震撼力。

3.用墨丰富多变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这在潘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里运用得特别到位,在做画时,先生很注重墨色的变化,画到干笔时就想到湿笔,由浓想到淡,由黑想到白,时刻注意对立统一的变化,所以他的每一幅作品墨色丰富多变,耐人寻味。

作品《秋酣》(见图1—10)很灵活地表现了用墨丰富多变的特点,先生先用淡墨画出大片的叶子,最后用焦墨勾叶筋,远处用淡墨加了几笔篱笆,使整个画面显得有精神和韵味。

四.潘天寿先生写意花鸟画中“诗、书、画、印”四者巧妙的融合1.诗与画的巧妙结合潘先生的大多数画里把“诗”、“书”、“画”、“印”四者巧妙的融为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