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二蛰龙飞起舞东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全省一等奖课件 高一音乐 蛰龙飞起舞东方课件

教学目标
能认真聆听近现代音乐作品并初步知晓这
些作品的历史意义。 能背唱、记熟两首历史歌曲。 初步领略从19世纪后中国音乐的变化。
沈心工
“学堂乐歌之父”
代表作品:《男儿第一志气 高》、《竹马》、《铁匠》、《革 命军》、《黄河》等等。
李叔同 (1880-1941)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原名广候、 字息霜, 浙江平湖人。1898年入上海 南洋公学。1905年起在日本学习西洋 画和音乐。并创办中国最早的音乐刊 物——《音乐小杂志》,1910年回国, 先后在天津、上海任音乐、美术教员。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除音乐戏 剧外,在书法、绘画篆刻及诗词等方 面均所擅长,丰子恺称为“文艺的园 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学堂乐歌代表作品: 1927年出版的《歌曲 《春游》、《西湖》、《春景》、 集· 中文名歌五十曲》 《送别》、《忆儿时》、《早秋》
我国有代表性的近现代歌曲举例 勇士骨 黄河之恋 送别 新编“九一八”小调 中国男儿 玫瑰三愿 思乡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 祖国歌军队和老百姓 锄头舞歌 黄河颂 国民革命歌 勉学歌 山在虚无飘渺间 日落西山 救国歌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何日醒 男儿第一志气高 农友歌 彩云追月 二月里来 工农兵联合起来 团圆 黄河 早秋 月明之夜 出军歌 五四纪念歌 热血歌 救亡进行曲 雄鸡呀高声叫 春游 可怜的秋香 中华大纪念 毕业歌 天伦歌 延安颂 新的女性 黄水谣 总理纪念歌 旗正飘飘 延水谣 只怕不抵抗 塞外村女 思乡曲 天下为公 飞花歌 铁蹄下的歌女 夕会歌 梁启超: 白云故乡
湘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蛰龙飞起舞东方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证明了音乐在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也证明了音乐的时代感是多么鲜明、强烈。正如音乐家马可所说:“革命歌曲是这样一面镜子,它反映了时代生活中最尖锐的矛盾,最本质的事物。”
5、祖国统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总面积三万六千平方公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风景优美。少数民族以高山族为主,其歌舞、木雕独具风采。
观赏台湾风光片
欣赏《台湾舞曲》
五、结束语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证明了音乐在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也证明了音乐的时代感是多么鲜明、强烈。正如音乐家马可所说:“革命歌曲是这样一面镜子,它反映了时代生活中最尖锐的矛盾,最本质的事物。”
蛰龙飞起舞东方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2.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3.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发展的线索与成就。
二、教学重点
感受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作品的风格与韵味
二、新课
1、学堂乐歌
听赏与体验
活动:请跟老师学唱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中最早依次谱曲的齐唱歌曲《黄河》
学堂乐歌赏析 《夕阳》
这是产生在本世纪初的一首学堂乐歌,由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填词。乐歌是根据民间乐曲<<老六板>>二.三.四句衍变而成.
2、五四新文化运动
高中音乐鉴赏《蛰龙飞起舞东方》详细教学设计

《蛰龙飞起舞东方》一、课题《蛰龙飞起舞东方》讲解“蛰”意——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在这个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
“蛰龙”——我们华夏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蛰龙犹如“醒狮”、“睡狮”的意思一样,表示惊醒的龙的腾飞,表达了人们对中华民族崛起的意愿。
本课有三首歌曲及两首乐曲,可分成为三个方面:1、学堂乐歌《黄河》。
2、反映了“五四”时代的民主、进步思想,注重民族民间音乐与西方作曲技巧的有机结合的歌、乐曲《卖布谣》、《光明行》、《台湾舞曲》。
反映中国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的英雄形象的歌曲《开路先锋》。
教学内容说明教参P14 这段文字有三层意思1、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
社会形态也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为反抗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制度,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
3、音乐在唤起民众、凝聚民心、改造中华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因此,向高中学生展示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之一、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近现代音乐作品并初步知晓这些作品的历史意义。
能背唱、记熟两首历史歌曲。
初步领略从19世纪后中国音乐的变化。
2、两方面所选用的音乐均是我国近现代部分音乐家的代表作品,作为今天我们来回顾这段音乐史,对高中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一个空白点,是只有在音乐课堂上才能接触到的知识。
通过学习可以使他们感受到这些音乐在当时所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
二、教学设计、教法与学法建议1、本单元设计为一个课时,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赏析声乐作品三首;第二环节赏析器乐作品两首。
为了扩展学生视野,也可以增加一些内容。
这可以由各位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自定。
2、听与唱相结合,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交流,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体验音乐作品所带来的强大的震撼力。
3、教师提出探究课题,提供必要的音响资料,尽可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以便在探究中拓宽文化视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蛰龙飞起舞东方教案

蛰龙飞起舞东方教案教案名称:蛰龙飞起舞——东方传统舞蹈教学教案简介:本教案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东方传统舞蹈而设计的。
通过学习东方传统舞蹈《蛰龙飞起舞》,帮助学生了解东方文化,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东方传统舞蹈的特点和魅力。
2. 掌握《蛰龙飞起舞》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和舞蹈表演能力。
4. 增强学生对东方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和相关音乐。
2. 舞蹈教学视频或演示录像。
3. 教材:《蛰龙飞起舞》舞蹈教学手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东方传统舞蹈表演视频,引起学生对东方舞蹈的兴趣,并向学生介绍《蛰龙飞起舞》的背景和特点。
Step 2:学习基本舞蹈动作(20分钟)1. 向学生演示《蛰龙飞起舞》的基本舞蹈动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每个动作的形态和感觉。
2. 使用音乐播放器播放《蛰龙飞起舞》的音乐,带领学生按照节奏和音乐的感觉进行动作模仿练习。
3. 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手臂、腿部和身体的基本动作,注重动作的流畅和节奏感。
Step 3:整合舞蹈动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舞蹈动作的整合训练。
2. 引导学生根据舞蹈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将所学的舞蹈动作进行组合和排列,在小组内进行舞蹈编排。
3. 每个小组表演小组编排的舞蹈,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特色和创造力。
Step 4:舞蹈展示和总结(15分钟)1. 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编排的舞蹈,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欣赏。
2. 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展示的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舞蹈感受和收获。
Step 5:课堂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东方传统舞蹈和西方现代舞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学习东方传统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了解东方文化的魅力和特点。
通过学习《蛰龙飞起舞》,培养学生的音乐和舞蹈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表演能力。
高中音乐_蛰龙飞起舞东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蛰龙飞起舞东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案设计【教案课题】: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蛰龙飞起舞东方【教材版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湖南文艺出版社)【教学目标】:1.聆听观赏聂耳《开路先锋》,体会中西结合的调式特点及鲜明的时代特点。
聆听《卖布谣》了解时代背景;欣赏《光明行》理解乐曲,认识并初步学会演奏小军鼓,聆听《黄河》了解学堂乐歌。
并初步知晓以上作品的历史意义。
2、全体参与,模仿音乐前辈们以曲创编新词,学习小军鼓的演奏,演唱歌曲。
3、理解音乐与时代的关系,把握近代音乐的发展脉络,明晰音乐在特定的时代其美育、德育功能。
【教学重点】:理解音乐与时代的关系,了解音乐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的热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教学电子播放白板、PPT、小军鼓、多对鼓棒【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初步感受(大约需要2分钟)1、导语:你们会哈哈大笑吗?一起笑一下,再有激情一点。
生活处处有音乐,有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就把这笑声和其他歌词结合起来创作了一首歌曲。
2、聆听前两句,并一起唱一唱。
二、聆听观看理解歌曲(大约需要9分钟)1、看着歌词完整的听歌曲《开路先锋》2、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3、观看聆听有电影画面的《开路先锋》4、回答问题5、介绍歌曲特点:从歌词及演唱方面:轰!轰!轰!(革命激情)哈哈哈哈(乐观主义精神)从音乐旋律方面:借鉴外国进步歌曲,从低音 5至中音1的四度上行的手法,即具有号召性,又具有五声调式的风格。
6、简介作者:聂耳三、介绍课题理解意义(大约需要5分钟)1、介绍课题,介绍歌曲导入欣赏歌曲《卖布谣》。
2、教师演唱《卖布谣》3、提出问题:《卖布谣》是我国早期著名的作曲家赵元任创作的一首独唱歌曲,歌词内容反映的是我国鸦片战争前后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哪位同学能通过所学历史知识说说当时是什么样的社会状况?(指名学生说)4、总结点题:当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悲凉凄惨,有压迫就有反抗,劳动人民要生存,就要斗争,所以就有了当时的时代情绪,也就产生了与时代有密切关系的音乐。
高中音乐《音乐与时代(蛰龙起飞舞东方)》教学课件设计

歌词特点
• 古风和白话文的结合成为学堂乐歌的歌词 特点。
根据学堂乐歌的特点,在《两只老虎》曲调基 础上填上歌词并演唱.
打 倒,
耳朵
尾巴
国民 革命 成功,国民 革命成功,齐 欢 唱 , 齐 欢 唱。
铙 吹 , 观 我 凯 旋
立 堤 上 心 思 旷 然
来 圣 贤 生 死 何 干
从 蒙 古 地 流 入 长 城 关
河 黄 河 出 自 昆 仑 山
黄 河
,
《开路先锋》
聂耳: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
人,人民音乐家。歌曲有《卖报 歌》、《大路歌》、《开路先 锋》、《毕业歌》、《义勇军进 行曲》等,改编了民乐合奏《金 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 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是人民 音乐的开路先锋。
《开路先锋》是电影《大路》的序歌, 是中国最早的工人歌曲,作于1934年, 这首歌抛开了对劳动生活和劳动呼声 的描绘,表现的只是工人阶级的内心 情感和精神面貌。运用一领众和的演 唱形式,音调上,作者抛开了直接从 民间音乐中找素材的方法,创作了既 借鉴外国进步歌曲的手法(二度模进 等手法),但又是中国五声音调的风 格。
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黄河 黄河 出自 昆 仑 山 疏密变化,一字一音的坚定从容,相对密集的抗争奋进。
小附点节奏,急切的马蹄声,带给我们激烈和紧迫感。
誓独思黄远长独古远黄
不 战 胜 终 不 还
饮 乌 梁 海 策 马 乌 拉 山
得 十 万 兵 长 驱 西 北 关
沙 百 草 无 人 烟
从 城 外 河 套 边
黄河黄河黄河黄河出自昆仑山出自昆仑山远从蒙古地远从蒙古地流入长城关流入长城关古来圣贤古来圣贤生死何干生死何干独立堤上独立堤上心思旷然心思旷然长铙吹观我凯旋长铙吹观我凯旋远从城外远从城外河套边河套边黄沙百草无人烟黄沙百草无人烟思得十万兵思得十万兵长驱西北关长驱西北关独饮乌梁海独饮乌梁海策马乌拉山策马乌拉山誓不战胜终不还誓不战胜终不还黄河黄河开路先锋开路先锋是电影大路的序歌是中国最早的工人歌曲作于1934年这首歌抛开了对劳动生活和劳动呼声的描绘表现的只是工人阶级的内心情感和精神面貌
蛰龙飞起舞东方教案

蛰龙飞起舞东方教案教学内容:欣赏《黄河》、《光明行》、《台湾舞曲》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近现代音乐作品并初步知晓这些作品所蕴藏的历史意义2、能背唱熟记《送别》、《卖步谣》这两首历史歌曲3、初步领略19世纪后中国音乐的变化。
教学难点:作品的情感把握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强烈的爱国心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惊蛰”——反映教学内容:自然物候现象,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
“蛰龙”——表示惊醒的龙的腾飞,表达了人们对中华民族崛起的意愿。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学校和歌曲的名称,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和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
2、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掌握作曲法的人非常少,所以拿他国的曲调填上本国的歌词,结果繁衍成广泛流行的本国歌曲。
3、主要内容为反映人民要求“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思想。
宣传女子自强、男女的平权思想,宣传自由民主、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反映学生生活等二、新课(一):欣赏《黄河》--沈心工1:作者介绍:沈心工,1870年生于上海,原名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
1890年中秀才,1895年应聘约翰书院执教中文。
1902年留学日本期间组织了“音乐讲习会”并开始了学堂乐歌的编创,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从1904年起,他先后编辑出版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心工唱歌集》,翻译出版了《小学唱歌教授法》一书。
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音乐教育家。
代表作品:《男儿第一志气高》、《竹马》、《铁匠》、《革命军》、《黄河》等等。
2、聆听曲目(二):二胡独奏曲《光明行》1、乐曲简介:作于1931年春。
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铿锵有力,气势豪迈,节奏富有弹性。
乐曲敏捷欢快,生气勃勃,表达了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
舞龙音乐教案模板语文高中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舞龙音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知识与技能:了解舞龙音乐的基本特点,掌握舞龙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等要素。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舞龙音乐的基本特点,理解舞龙音乐与舞龙表演的内在联系。
2. 难点:分析舞龙音乐的节奏变化,体会舞龙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舞龙音乐及视频。
2. 舞龙音乐作品,如《龙腾盛世》、《龙舞中华》等。
3. 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舞龙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 播放一段舞龙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听赏舞龙音乐1. 播放《龙腾盛世》等舞龙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奏、旋律和音色。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舞龙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三、分析舞龙音乐特点1. 教师讲解舞龙音乐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鲜明、旋律优美、音色丰富等。
2.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舞龙音乐与舞龙表演的内在联系。
四、探讨舞龙音乐情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舞龙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如豪迈、喜庆、祥和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舞龙音乐情感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1. 教师简要介绍舞龙音乐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如南派舞龙、北派舞龙等。
2.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对舞龙音乐的认识和感悟。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舞龙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舞龙音乐的兴趣。
2. 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了解学生对舞龙音乐的理解程度。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听赏、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能认真聆听中国近代音乐作品《黄河》、《开路先锋》、《光明行》等,感受体验它们的表现形式、表现要素,培养爱
国热情。
艺术表现:能够随乐哼唱作品主题旋律,感受其创作背景、表达其情感内涵。
文化理解:初步知晓这些作品的历史意义,复述音乐发展线索。
二、教学重、难点
尝试着让学生通过几首近代音乐作品的鉴赏发现我国近代音乐的发展脉络以及音乐在特定的时代其美育、德育功能。
三、施教对象:高一学生
四、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送别》。
(二)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就是清末民初时,在新式学堂里所开的乐歌课程及课上所教唱的歌曲,
学堂乐歌开启了我国现代式音乐教育的大门。
1.学堂乐歌早期——依曲填词
赏析《送别》
依曲填词的技法继承了传统文化
西洋音乐的借用开创了时代先河
师生共唱《送别》
注意歌曲送别意境的表现
2. 学堂乐歌后期——依词谱曲
赏析《黄河》
鉴赏要点:a.节奏特点
b.歌词语言
c. 作曲技法
跟唱《黄河》
注意用有顿挫感歌唱来渲染歌曲情绪
感知歌曲以美育为载体起德育之功能
(三)无产阶级的时代最强音
赏析《开路先锋》
歌曲的特点:
歌词及演唱,轰轰轰(革命)、哈哈哈(乐观)
音调借鉴外国进步歌曲5—1的四度上行的手法,又具有五声调式的风格
歌曲自始至终充满了有力的节律
(五)课堂小结
中国近代音乐不仅让我们充满血性还充满了信仰,那就是要恢复我们大中华的大国梦和强国梦,所以这时期的音乐不止是清风那样简单,而是精神的振奋剂,激昂有力的旋律让中国的四万万同胞浑
身充满了力量,让中国人的精神饱满而坚强,鼓舞着我们中国的民众去反抗斗争!
百年音乐!百年中国梦!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孩子是高一学生,他们对于音乐大部分都是陌生的,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多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内在魅力,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含于其中的丰富情感,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讨论问题,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在加以点拨,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他们基本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因此不能太过于要求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根本听不懂。
本节课上,我会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再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从而有效的传授知识。
效果分析:
本节教材中应注意运用比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如在欣赏作品《送别》时,可同时让学生欣赏几首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以便于学生正确理解音
乐作品的时代性以及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启蒙时期“学堂乐歌”的局限性。
教师在
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问题提出的可行性、逻辑性和具有思考价值,要对学生开展研
究性学习有促进作用,用问题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此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问题与问题的连接与联系,要注意首尾呼应,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作品。
本课所呈现的歌曲都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当时的时代印记,突出了音乐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性。
教学中可以注重以介绍当时的音乐史为主,引
导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时期来分析、了解、认识音乐作品所反应的时代思想,以及
可以引导学生对歌曲当时的社会价值作一下探究。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新教材中一个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拓展与探究”栏目的安排,它的意图在教材中已明确呈现。
教师在本节的教学中,应结合自身素质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涉及此专题的内容。
建议教师引领学生感受、体验作品时,尽可能利用自身专业技能的资源,自弹自唱,给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引导,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探究学习。
在提问中,鼓励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策略。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给每个学生都有被受到关注的感受。
学堂乐歌大多数都是在现成的曲调上填上新词,鼓励学生选择一首自己比较喜欢的曲调,且引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曲调特点、节奏特征还有汉字的韵律结合起来填上合适的词。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节课《蛰龙飞起舞东方》,讲述的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历史,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在整个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一部励志史,同样它也是实现百年中国梦的一个见证者,因此地位非常的重要。
通过本节课可以有效的增加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进取心!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建国前夕,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行曲》被确定新中国的代国歌,后被定为正式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
A.五四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救亡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歌使你悲使你感奋,使你知道对祖国的责任;
是指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②国歌的拍号2
4
③国歌是一首旋律轻松,舒缓的歌曲;
④国歌是一首音调高昂、气势豪壮的歌曲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2.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学校举行抗日歌曲大家唱合唱比赛,下面哪首歌曲不属于抗日歌曲():
A.《保卫黄河》 B.《松花江上》
C.《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D.《祖国颂》
课后反思:
中国近代音乐可能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节比较枯燥课,无论从歌词、曲调,还是思想内涵等都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相差很多,因此,如何让学生迅速进入欣赏的情境,是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时本节课的重点。
高中音乐欣赏课更多的是教师讲,学生听,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被动聆听的境地,慢慢会失去他们主动欣赏的愿望,因此,在课堂中我始终注意让学生动口唱,来提高学生主动欣赏,参与课堂的程度,通过听与唱相结合,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交流,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体验音乐作品所带来的强大的震撼力。
课标分析:
审美感知:能认真聆听中国近代音乐作品《黄河》、《开路先锋》、《光
明行》等,感受体验它们的表现形式、表现要素,培养爱
国热情。
艺术表现:能够随乐哼唱作品主题旋律,感受其创作背景、表达其情感内涵。
文化理解:初步知晓这些作品的历史意义,复述音乐发展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