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全国各地中考数学模拟试题汇编压轴题

合集下载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含详细答案)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含详细答案)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顺义区)如图,直线l1:y=kx+b平行于直线y=x﹣1,且与直线l2: 相交于点P(﹣1,0). (1)求直线l1、l2的解析式; (2)直线l1与y轴交于点A.一动点C从点A出发,先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运动,到达直线l2上 的点B1处后,改为垂直于x轴的方向运动,到达直线l1上的点A1处后,再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 运动,到达直线l2上的点B2处后,又改为垂直于x轴的方向运动,到达直线l1上的点A2处后 ,仍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运动,… 照此规律运动,动点C依次经过点B1,A1,B2,A2,B3,A3,…,Bn,An,… ①求点B1,B2,A1,A2的坐标; ②请你通过归纳得出点An、Bn的坐标;并求当动点C到达An处时,运动的总路径的长?
12.(黄冈)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COAB中,OC∥AB,以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8,0),B(8,10),C(0,4),点D为线段BC的中点, 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OABD的路线移动,移动的时间为t秒. (1)求直线BC的解析式; (2)若动点P在线段OA上移动,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PDC的面积是梯形COAB面积的 ; (3)动点P从点O出发,沿折线OABD的路线移动过程中,设△OPD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 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8
点F重合时,梯形ABCD停止移动.观察得知:在梯形ABCD移动过程中,其腰BC始终经过坐 标原点O.(如图2) ①设点A的坐标为(a,b),梯形ABCD与梯形OEFG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试求a与何值时, S的值恰好等于梯形OEFG面积的 ;
②当点A在EF上滑动时,设AD与x轴的交点为M,试问: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M 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利用图3进行探索)

2010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汇编《代数式》

2010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汇编《代数式》

2010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汇编《代数式》(01)选择题2.(2012•庆阳)已知整式的值为6,则2x2﹣5x+6的值为()2n﹣1m m3.11.(2010•淄博)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值为48,我们发现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二次输出的结果为12,…,则第2010次输出的结果为()D.12.(2010•湛江)3的正整数次幂: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38=6561…观察归纳,200713.(2010•永州)将一个正整数n输入一台机器内会产生出的个位数字.若给该机器输入初始数a,将14.(2010•盐城)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m的值是()15.(2010•深圳)观察下来算式,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得出22010的末位数字是()1234567816.(2010•密云县)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第1个数:;第2个数:;第3个数:;…第n个数:.17.(2010•淮安)观察下列各式:,,,…18.(2010•安顺)四个电子宠物排座位,一开始,小鼠、小猴、小兔、小猫分别坐在1,2,3,4号座位上(如图所示),以后它们不停地变换位置,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是在第一次换位后,再左右两列交换位置,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再左右两列交换…这样一直下去,则第2005次交换位置后,小兔所在的号位是()19.(2010•安徽)下面两个多位数1248624…、6248624…,都是按照如下方法得到的:将第一位数字乘以2,若积为一位数,将其写在第2位上,若积为两位数,则将其个位数字写在第2位.对第2位数字再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第3位数字…,后面的每一位数字都是由前一位数字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的.当第1位数字是3时,仍按如上操作得到20.(2010•扬州)电子跳蚤游戏盘是如图所示的△ABC ,AB=6,AC=7,BC=8.如果跳蚤开始时在BC 边的P 0处,BP 0=2.跳蚤第一步从P 0跳到AC 边的P 1(第1次落点)处,且CP 1=CP 0;第二步从P 1跳到AB 边的P 2(第2次落点)处,且AP 2=AP 1;第三步从P 2跳到BC 边的P 3(第3次落点)处,且BP 3=BP 2;…;跳蚤按上述规则一直跳下去,第n 次落点为P n (n 为正整数),则点P 2007与P2010之间的距离为( )21.(2010•烟台)如图,一串有趣的图案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请仔细观察,按此规律第2010个图案是.CD .22.(2010•温州)用若干根相同的火柴棒首尾顺次相接围成一个梯形(提供的火柴棒全部用完),下列根数的火柴棒不能围成梯形的是( )23.(2010•日照)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24.(2010•黔南州)木材加工厂堆放木料的方式如图所示,依次规律,可得出第6堆木料的根数是()25.(2010•绵阳)如图,在一个三角点阵中,从上向下数有无数多行,其中各行点数依次为2,4,6,…,2n,…,请你探究出前n行的点数和所满足的规律、若前n行点数和为930,则n=()26.(2010•茂名)用棋子摆出下列一组“口”字,按照这种方法摆,则摆第n个“口”字需用旗子()27.(2010•济南)观察下列图形及图形所对应的算式,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计算1+8+16+24+…+8n(n是正整数)的结果为()28.(2010•呼和浩特)在计算机程序中,二叉树是一种表示数据结构的方法.如图,一层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1,二层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3,三层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7…照此规律,七层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29.(2010•河北)将正方体骰子(相对面上的点数分别为1和6、2和5、3和4)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1.在图2中,将骰子向右翻滚90°,然后在桌面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则完成一次变换.若骰子的初始位置为图1所示的状态,那么按上述规则连续完成10次变换后,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2010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汇编《代数式》(0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选择题2.(2012•庆阳)已知整式的值为6,则2x2﹣5x+6的值为()(),因此可整体求出式的值,然后整体解:∵=6)的值,2n﹣1m m3,..=11.(2010•淄博)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值为48,我们发现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二次输出的结果为12,…,则第2010次输出的结果为()D.为偶数时,输出;当输入的数××=12×=6××12.(2010•湛江)3的正整数次幂: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38=6561…观察归纳,200713.(2010•永州)将一个正整数n输入一台机器内会产生出的个位数字.若给该机器输入初始数a,将,,为,14.(2010•盐城)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m的值是()15.(2010•深圳)观察下来算式,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得出22010的末位数字是()1234567816.(2010•密云县)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第1个数:;第2个数:;第3个数:;…第n个数:.个数:个数:=;=;=17.(2010•淮安)观察下列各式:,,,…2= [+18.(2010•安顺)四个电子宠物排座位,一开始,小鼠、小猴、小兔、小猫分别坐在1,2,3,4号座位上(如图所示),以后它们不停地变换位置,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是在第一次换位后,再左右两列交换位置,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再左右两列交换…这样一直下去,则第2005次交换位置后,小兔所在的号位是()19.(2010•安徽)下面两个多位数1248624…、6248624…,都是按照如下方法得到的:将第一位数字乘以2,若积为一位数,将其写在第2位上,若积为两位数,则将其个位数字写在第2位.对第2位数字再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第3位数字…,后面的每一位数字都是由前一位数字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的.当第1位数字是3时,仍按如上操作得到20.(2010•扬州)电子跳蚤游戏盘是如图所示的△ABC,AB=6,AC=7,BC=8.如果跳蚤开始时在BC边的P0处,BP0=2.跳蚤第一步从P0跳到AC边的P1(第1次落点)处,且CP1=CP0;第二步从P1跳到AB边的P2(第2次落点)处,且AP2=AP1;第三步从P2跳到BC边的P3(第3次落点)处,且BP3=BP2;…;跳蚤按上述规则一直跳下去,第n次落点为P n(n为正整数),则点P2007与P2010之间的距离为()21.(2010•烟台)如图,一串有趣的图案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请仔细观察,按此规律第2010个图案是.CD .22.(2010•温州)用若干根相同的火柴棒首尾顺次相接围成一个梯形(提供的火柴棒全部用完),下列根数的火柴棒不能围成梯形的是( )23.(2010•日照)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即;图个图中点的个数为;、令±(不合题意,都舍去)、令(都不合题意,舍去)、令24.(2010•黔南州)木材加工厂堆放木料的方式如图所示,依次规律,可得出第6堆木料的根数是().s=25.(2010•绵阳)如图,在一个三角点阵中,从上向下数有无数多行,其中各行点数依次为2,4,6,…,2n,…,请你探究出前n行的点数和所满足的规律、若前n行点数和为930,则n=()=n26.(2010•茂名)用棋子摆出下列一组“口”字,按照这种方法摆,则摆第n个“口”字需用旗子()27.(2010•济南)观察下列图形及图形所对应的算式,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计算1+8+16+24+…+8n(n是正整数)的结果为()28.(2010•呼和浩特)在计算机程序中,二叉树是一种表示数据结构的方法.如图,一层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1,二层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3,三层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7…照此规律,七层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29.(2010•河北)将正方体骰子(相对面上的点数分别为1和6、2和5、3和4)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1.在图2中,将骰子向右翻滚90°,然后在桌面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则完成一次变换.若骰子的初始位置为图1所示的状态,那么按上述规则连续完成10次变换后,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2014年11月1日。

冲刺2010—2009年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含解题过程)3

冲刺2010—2009年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含解题过程)3

27、(2009年湖北省荆门市)25.(本题满分12分)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m -2,0),B (m +2,0)两点,记抛物线顶点为C ,且AC ⊥BC . (1)若m 为常数,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m 为小于0的常数,那么(1)中的抛物线经过怎么样的平移可以使顶点在坐标原点? (3)设抛物线交y 轴正半轴于D 点,问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BCD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 (x -m +2)(x -m -2)=a (x -m )2-4a .…………2分 ∵AC ⊥BC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AC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AB =4, ∴C (m ,-2)代入得a =12.∴解析式为:y =12(x -m )2-2.…………………………5分 (亦可求C 点,设顶点式)(2)∵m 为小于零的常数,∴只需将抛物线向右平移-m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可以使抛物线y =12(x -m )2-2顶点在坐标原点.………………………………………7分 (3)由(1)得D (0,12m 2-2),设存在实数m ,使得△BOD 为等腰三角形. ∵△BOD 为直角三角形,∴只能OD =OB .……………………………………………9分 ∴12m 2-2=|m +2|,当m +2>0时,解得m =4或m =-2(舍). 当m +2<0时,解得m =0(舍)或m =-2(舍);当m +2=0时,即m =-2时,B 、O 、D 三点重合(不合题意,舍)综上所述:存在实数m =4,使得△BOD 为等腰三角形.……………………………12分28、(2009年襄樊市)26.(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13,在梯形ABCD 中,24AD BC AD BC ==∥,,,点M 是AD 的中点,MBC △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2)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BC 和MC 上运动,且60MPQ =︒∠保持不变.设PC x MQ 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3)在(2)中:①当动点P 、Q 运动到何处时,以点P 、M 和点A 、B 、C 、D 中的两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并指出符合条件的平行四边形的个数; ②当y 取最小值时,判断PQ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第25题图26.(1)证明:∵MBC △是等边三角形∴60MB MC MBC MCB ===︒,∠∠ ·········· 1分∵M 是AD 中点 ∴AM MD = ∵AD BC ∥∴60AMB MBC ==︒∠∠, 60DMC MCB ==︒∠∠ ∴AMB DMC △≌△ ···························· 2分∴AB DC =∴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 ······································································· 3分(2)解:在等边MBC △中,4MB MC BC ===,60MBC MCB ==︒∠∠,60MPQ =︒∠∴120BMP BPM BPM QPC +=+=︒∠∠∠∠∴BMP QPC =∠∠ ······························································································· 4分 ∴BMP CQP △∽△ ∴PC CQBM BP= ··································································· 5分 ∵PC x MQ y ==, ∴44BP x QC y =-=-, ·············································· 6分 ∴444x y x -=- ∴2144y x x =-+ ········································································· 7分 (3)解:①当1BP =时,则有BP AM BP MD∥∥, 则四边形ABPM 和四边形MBPD 均为平行四边形 ∴211333444MQ y ==⨯-+= ································································ 8分 当3BP =时,则有PC AM PC MD∥∥, 则四边形MPCD 和四边形APCM 均为平行四边形∴11311444MQ y ==⨯-+= ··································································· 9分 ∴当1314BP MQ ==,或1334BP MQ ==,时,以P 、M 和A 、B 、C 、 D A DC B PM Q60°图13A D CBP M Q60°中的两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此时平行四边形有4个. ·········································································· 10分 ②PQC △为直角三角形 ··········································································· 11分 ∵()21234y x =-+ ∴当y 取最小值时,2x PC ==····························································· 12分 ∴P 是BC 的中点,MP BC ⊥,而60MPQ =︒∠,∴30CPQ =︒∠,∴90PQC =︒∠ ·························································· 13分(2009年湖南省株洲市)23.(本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90ACB ∠=︒,AC BC =,点A 、C 在x 轴上,点B 坐标为(3,m )(0m >),线段AB 与y 轴相交于点D ,以P (1,0)为顶点的抛物线过点B 、D .(1)求点A 的坐标(用m 表示);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设点Q 为抛物线上点P 至点B 之间的一动点,连结PQ 并延长交BC 于点E ,连结BQ 并延长交AC 于点F ,试证明:()FC AC EC +为定值.23.(1)由(3,)B m 可知3OC =,BC m =,又△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 BC m ==,3OA m =-,所以点A 的坐标是(3,0m -). ………………… 3分(2)∵45ODA OAD ∠=∠=︒ ∴3OD OA m ==-,则点D 的坐标是(0,3m -). 又抛物线顶点为(1,0)P ,且过点B 、D ,所以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y a x =-,得:22(31)(01)3a m a m ⎧-=⎪⎨-=-⎪⎩ 解得14a m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1y x x =-+ ………7分 (3)过点Q 作QM AC ⊥于点M ,过点Q 作QN BC ⊥于点N ,设点Q 的坐标是2(,21)x x x -+,则2(1)QM CN x ==-,3MC QN x ==-.∵//QM CE ∴PQM ∆∽PEC ∆ ∴QM PM EC PC = 即2(1)12x x EC --=,得2(1)E C x =- ∵//QN FC ∴BQN ∆∽BFC ∆ ∴QN BN FC BC = 即234(1)4x x FC ---=,得41FC x =+ 又∵4AC = ∴444()[42(1)](22)2(1)8111FC AC EC x x x x x x +=+-=+=⋅+=+++ 即()FC AC EC +为定值8. ……………………12分本答案仅供参考,若有其他解法,请参照本评分标准评分.29、(2009年衡阳市)26、(本小题满分9分)如图12,直线4+-=x y 与两坐标轴分别相交于A 、B 点,点M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A 、B 两点除外),过M 分别作MC ⊥OA 于点C ,MD ⊥OB 于D . (1)当点M 在AB 上运动时,你认为四边形OCMD 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 (2)当点M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OCMD 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3)当四边形OCMD 为正方形时,将四边形OCMD 沿着x 轴的正方向移动,设平移的距离为)40<<a a (,正方形OCMD 与△AOB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试求S 与a 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解:(1)设点M 的横坐标为x ,则点M 的纵坐标为-x+4(0<x<4,x>0,-x+4>0); 则:MC =∣-x+4∣=-x+4,MD =∣x ∣=x ;∴C 四边形OCMD =2(MC+MD )=2(-x+4+x )=8∴当点M 在AB 上运动时,四边形OCMD 的周长不发生变化,总是等于8; (2)根据题意得:S 四边形OCMD =MC ·MD =(-x+4)· x =-x 2+4x =-(x-2)2+4∴四边形OCMD 的面积是关于点M 的横坐标x (0<x<4)的二次函数,并且当x =2,即当点M 运动到线段AB 的中点时,四边形OCMD 的面积最大且最大面积为4; (3)如图10(2),当20≤<a 时,42121422+-=-=a a S ; 如图10(3),当42<≤a 时,22)4(21)4(21-=-=a a S ;∴S 与a 的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30、(湖南2009年娄底市)25.(本小题12分)如图11,在△ABC 中,∠C =90°,BC =8,AC =6,另有一直角梯形DEFH(HF ∥DE ,∠HDE =90°)的底边DE 落在CB 上,腰DH 落在CA 上,且DE =4,∠DEF =∠CBA ,AH ∶AC =2∶3 (1)延长HF 交AB 于G ,求△AHG 的面积.(2)操作:固定△ABC ,将直角梯形DEFH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CB 方向向右移动,直到点D 与点B 重合时停止,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运动后的直角梯 形为DEFH ′(如图12). 探究1:在运动中,四边形CDH ′H 能否为正方形?若能,请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探究2:在运动过程中,△ABC 与直角梯形DEFH ′重叠图12(1)图12(2)图12(3)))4<≤a部分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 25.(12分)解:(1)∵AH∶AC=2∶3,AC=6∴AH=23AC=23×6=4又∵HF∥DE,∴HG∥CB,∴△AHG∽△ACB…………………………1分∴AHAC =HGBC,即46=8HG,∴HG=163…………………………………2分∴S△AHG=12AH·HG=12×4×163=323……………………………………3分(2)①能为正方形…………………………………………………………………4分∵HH′∥CD,HC∥H′D,∴四边形CDH′H为平行四边形又∠C=90°,∴四边形CDH′H为矩形…………………………………5分又CH=AC-AH=6-4=2∴当CD=CH=2时,四边形CDH′H为正方形此时可得t=2秒时,四边形CDH′H为正方形…………………………6分②(Ⅰ)∵∠DEF=∠ABC,∴EF∥AB∴当t=4秒时,直角梯形的腰EF与BA重合.当0≤t≤4时,重叠部分的面积为直角梯形DEFH′的面积.…………7分过F作FM⊥DE于M,FMME =tan∠DEF=tan∠ABC=ACBC=68=34∴ME=43FM=43×2=83,HF=DM=DE-ME=4-83=43∴直角梯形DEFH′的面积为12(4+43)×2=163∴y=163………………………………………………………………8分(Ⅱ)∵当4<t≤513时,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四边形CBGH的面积-矩形CDH′H的面积.…………………………………………………………9分而S边形CBGH=S△ABC-S△AHG=12×8×6-323=403S矩形CDH′H =2t∴y=403-2t……………………………………………………………………10分(Ⅲ)当513<t≤8时,如图,设H′D交AB于P. BD=8-t又PDDB =tan∠ABC=34∴PD=34DB=34(8-t)………………11分∴重叠部分的面积y=S△PDB =12PD ·DB =12·34(8-t )(8-t ) =38(8-t )2=38t 2-6t +24 ∴重叠部分面积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y=316(0≤t ≤4) 403-2t (4<t ≤513)38t 2-6t +24(513<t ≤8) (注:评分时,考生未作结论不扣分)31、(2009年湖南省益阳市)20.阅读材料:如图12-1,过△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出与水平线垂直的三条直线,外侧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叫△ABC 的“水平宽”(a ),中间的这条直线在△ABC 内部线段的长度叫△ABC 的“铅垂高(h )”.我们可得出一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新方法:ah S ABC21=∆,即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解答下列问题:如图12-2,抛物线顶点坐标为点C (1,4),交x 轴于点A (3,0),交y 轴于点B .(1)求抛物线和直线AB 的解析式;(2)点P 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上的一个动点,连结PA ,PB ,当P 点运动到顶点C 时,求△CAB 的铅垂高CD 及CAB S ∆; (3)是否存在一点P ,使S △PAB =89S △CAB ,若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4)1(21+-=x a y ······················································ 1分……………………………………12分图12-2xC Oy ABD 11图12-1把A (3,0)代入解析式求得1-=a所以324)1(221++-=+--=x x x y ························································· 3分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b kx y +=2由3221++-=x x y 求得B 点的坐标为)3,0( ············································ 4分 把)0,3(A ,)3,0(B 代入b kx y +=2中 解得:3,1=-=b k所以32+-=x y ···························································································· 6分 (2)因为C 点坐标为(1,4)所以当x =1时,y 1=4,y 2=2 所以CD =4-2=2 ···························································································· 8分32321=⨯⨯=∆CAB S (平方单位) ································································· 10分 (3)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设P 点的横坐标为x ,△PAB 的铅垂高为h ,则x x x x x y y h 3)3()32(2221+-=+--++-=-= ···························· 12分 由S △PAB =89S △CAB 得:389)3(3212⨯=+-⨯⨯x x 化简得:091242=+-x x 解得,23=x 将23=x 代入3221++-=x x y 中, 解得P 点坐标为)415,23( ··············································································· 14分32、(2009年陕西省)25.(本题满分12分) 问题探究(1)请在图①的正方形ABCD 内,画出使90APB ∠=°的一个..点P ,并说明理由. (2)请在图②的正方形ABCD 内(含边),画出使60APB ∠=°的所有..的点P ,并说明理由. 问题解决(3)如图③,现在一块矩形钢板43ABCD AB BC ==,,.工人师傅想用它裁出两块全等的、面积最大的APB △和CP D '△钢板,且60APB CP D '∠=∠=°.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符合要求的点P 和P ',并求出APB △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25.(本题满分12分)解:(1)如图①,连接AC BD 、交于点P ,则90APB ∠=°.∴点P 为所求.······················································· (3分) (2)如图②,画法如下:1)以AB 为边在正方形内作等边ABP △;2)作ABP △的外接圆O ⊙,分别与AD BC 、交于点E F 、.在O ⊙中,弦AB 所对的APB 上的圆周角均为60°, EF∴上的所有点均为所求的点P . ··················· (7分) (3)如图③,画法如下:1)连接AC ;2)以AB 为边作等边ABE △;3)作等边ABE △的外接圆O ⊙,交AC 于点P ; 4)在AC 上截取AP CP '=. 则点P P '、为所求. ············································· (9分) (评卷时,作图准确,无画法的不扣分) 过点B 作BG AC ⊥,交AC 于点G . 在Rt ABC △中,43AB BC ==,.5AC ∴==.125AB BC BG AC ∴== . ····························································································· (10分) 在Rt ABG △中,4AB =,165AG ∴==.在Rt BPG △中,60BPA ∠=°,12tan 605BG PG ∴===°.∴1655AP AG PG =+=+. D C B A①D CBA③D C B A②(第25题图)DCBAP②③(第25题答案图)1116122255APB S AP BG ⎛∴==⨯+⨯= ⎝⎭ △. ································· (12分)33、(福建2009年宁德市)26.(本题满分13分)如图,已知抛物线C 1:()522-+=x a y 的顶点为P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点B 的横坐标是1.(1)求P 点坐标及a 的值;(4分)(2)如图(1),抛物线C 2与抛物线C 1关于x 轴对称,将抛物线C 2向右平移,平移后的抛物线记为C 3,C 3的顶点为M ,当点P 、M 关于点B 成中心对称时,求C 3的解析式;(4分)(3)如图(2),点Q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将抛物线C 1绕点Q 旋转180°后得到抛物线C 4.抛物线C 4的顶点为N ,与x 轴相交于E 、F 两点(点E 在点F 的左边),当以点P 、N 、F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Q 的坐标.(5分)解:(1)由抛物线C 1:()522-+=x a y 得顶点P 的为(-2,-5) ………2分 ∵点B (1,0)在抛物线C 1上 ∴()52102-+=a解得,a =59………4分(2)连接PM ,作PH ⊥x 轴于H ,作MG ⊥x 轴于G∵点P 、M 关于点B 成中心对称 ∴PM 过点B ,且PB =MB ∴△PBH ≌△MBG∴MG =PH =5,BG =BH =3∴顶点M 的坐标为(4,5) ………6分抛物线C 2由C 1关于x 轴对称得到,抛物线C 3由C 2平移得到∴抛物线C 3的表达式为()54952+--=x y ………8分 (3)∵抛物线C 4由C 1绕点x 轴上的点Q 旋转180°得到∴顶点N 、P 关于点Q 成中心对称 由(2)得点N 的纵坐标为5设点N 坐标为(m ,5)作PH ⊥x 轴于H ,作NG ⊥x 轴于G 作PK ⊥NG 于K∵旋转中心Q 在x 轴上∴EF =AB =2BH =6∴FG =3,点F 坐标为(m +3,0)H 坐标为(2,0),K 坐标为(m ,-5),根据勾股定理得PN 2=NK 2+PK 2=m 2+4m +104 PF 2=PH 2+HF 2=m 2+10m +50NF 2=52+32=34 ………10分 ①当∠PNF =90º时,PN 2+ NF 2=PF 2,解得m =443,∴Q 点坐标为(193,0) ②当∠PFN =90º时,PF 2+ NF 2=PN 2,解得m =103,∴Q 点坐标为(23,0)③∵PN >NK =10>NF ,∴∠NPF ≠90º综上所得,当Q 点坐标为(193,0)或(23,0)时,以点P 、N 、F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3分34、(2009年贵州安顺市)27、(本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抛物线与x 交于A(-1,0)、E(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B(0,3)。

2010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压轴题

2010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压轴题

1.已知:如图,抛物线y=-x 2+bx+c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1,0)、B (0,3)两点,其顶点为D.(1) 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 若该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 求四边形ABDE 的面积;(3) △AOB 与△BDE 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予以证明;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注:抛物线y=ax 2+bx+c(a ≠0)的顶点坐标为⎪⎪⎭⎫⎝⎛--a b ac a b 44,22)2. 已知直角梯形纸片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10,0),B(8,32),C(0,32),点T 在线段OA 上(不与线段端点重合),将纸片折叠,使点A 落在射线AB 上(记为点A ′),折痕经过点T ,折痕TP 与射线AB 交于点P ,设点T 的横坐标为t ,折叠后纸片重叠部分(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1)求∠OAB 的度数,并求当点A ′在线段AB 上时,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 (2)当纸片重叠部分的图形是四边形时,求t 的取值范围;(3)S 存在最大值吗?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并求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如图,在R t ABC △中,90A ∠=,6A B =,8A C =,D E ,分别是边A B A C ,的中点,点P 从点D 出发沿D E 方向运动,过点P 作PQ BC ⊥于Q ,过点Q 作QR BA ∥交A C 于R ,当点Q 与点C 重合时,点P 停止运动.设BQ x =,QR y =.(1)求点D 到B C 的距离D H 的长;y x OB CA Tyx O BC AT(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点P ,使PQR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在△ABC 中,∠A =90°,AB =4,AC =3,M 是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M 点作MN ∥BC 交AC 于点N .以MN 为直径作⊙O ,并在⊙O 内作内接矩形AMPN .令AM =x .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MNP 的面积S ; (2)当x 为何值时,⊙O 与直线BC 相切?(3)在动点M 的运动过程中,记△MNP 与梯形BCNM 重合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 为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5、如图1,已知双曲线y=xk (k>0)与直线y=k ′x 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第一象限.试解答下列问题:(1)若点A 的坐标为(4,2).则点B 的坐标为 ;若点A 的横坐标为m ,则点B 的坐标可表示为 ;(2)如图2,过原点O 作另一条直线l ,交双曲线y=xk (k>0)于P ,Q 两点,点P 在第一象限.①说明四边形APBQ 一定是平行四边形;②设点A.P 的横坐标分别为m ,n ,四边形APBQ 可能是矩形吗?可能是正方形吗?若可能,直接写出mn 应满足的条件;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ABCMN P图 3OABC MND 图 2 OABCMNP图 1O A BCD ER P H QxyBA O 图1B AOPQ图26.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己知ΔAOB 是等边三角形,点A 的坐标是(0,4),点B 在第一象限,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P ,并把ΔAOP 绕着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 与AB 重合.得到ΔABD.(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当点P 运动到点(3,0)时,求此时DP 的长及点D 的坐标;(3)是否存在点P ,使ΔOPD 的面积等于43,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G 是CD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 与C 、D 不重合),以CG 为一边在正方形ABCD 外作正方形CEFG ,连结BG ,DE .我们探究下列图中线段BG 、线段DE 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1)①猜想如图1中线段BG 、线段DE 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②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 绕着点C 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α,得到如图2、如图3情形.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判断①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选取图2证明你的判断.(2)将原题中正方形改为矩形(如图4—6),且AB=a ,BC=b ,CE=ka , CG=kb (a ≠b ,k >0),第(1)题①中得到的结论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若成立,以图5为例简要说明理由.(3)在第(2)题图5中,连结D G 、B E ,且a =3,b =2,k =12,求22BE DG +的值.8. 如图1所示,直角梯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正半轴与x 轴负半轴上.过点B 、C 作直线l .将直线l 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 .(1)将直线l 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 为t (t ≥0),直角梯形OABC 被直线l 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 ,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 OM 为线段,MN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 为射线,N 点横坐标为4.①求梯形上底AB 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 ②当42<<t 时,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2)在第(1)题的条件下,当直线l 向左或向右平移时(包括l 与直线BC 重合),在直线..AB ..上是否存在点P ,使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BD=2,E 、F 分别是边AD ,CD 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E+CF=2.(1)求证:△BDE ≌△BCF ;(2)判断△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设△BEF 的面积为S ,求S 的取值范围.10.如图,抛物线21:23L y x x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M 点.抛物线1L 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2L ,2L 交x 轴于C 、D 两点. (1)求抛物线2L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抛物线1L 或2L 在x 轴上方的部分是否存在点N ,使以A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 是抛物线1L 上的一个动点(P 不与点A 、B 重合),那么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 是否在抛物线2L 上,请说明理由.11.2008年5月1日,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了.通车后,苏南A 地到宁波港的路程比原来缩短了120千米.已知运输车速度不变时,行驶时间将从原来的3时20分缩短到2时.(1)求A 地经杭州湾跨海大桥到宁波港的路程.(2)若货物运输费用包括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已知某车货物从A 地到宁波港的运输成本是每千米1.8元,时间成本是每时28元,那么该车货物从A 地经杭州湾跨海大桥到宁波港的运输费用是多少元?(3)A 地准备开辟宁波方向的外运路线,即货物从A 地经杭州湾跨海大桥到宁波港,再从宁波港运到B 地.若有一批货物(不超过10车)从A 地按外运路线运到B 地的运费需8320元,其中从A 地经杭州湾跨海大桥到宁波港的每车运输费用与(2)中相同,从宁波港到B 地的海上运费对一批不超过10车的货物计费方式是:一车800元,当货物每增加1车时,每车的海上运费就减少20元,问这批货物有几车?12.如图1,把一张标准纸一次又一次对开,得到“2开”纸、“4开”纸、“8开”纸、“16开”纸….已知标准纸...的短边长为a . (1)如图2,把这张标准纸对开得到的“16开”张纸按如下步骤折叠:第一步 将矩形的短边AB 与长边A D 对齐折叠,点B 落在A D 上的点B '处,铺平后得折痕AE ; 第二步 将长边A D 与折痕AE 对齐折叠,点D 正好与点E 重合,铺平后得折痕AF .则:A D A B 的值是 ,A D A B ,的长分别是 , .(2)“2开”纸、“4开”纸、“8开”纸的长与宽之比是否都相等?若相等,直接写出这个比值;若不相等,请分别计算它们的比值.(3)如图3,由8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构成“L ”型图案,它的四个顶点E F G H ,,,分别在“16开”纸的边A B B C C D D A ,,,上,求D G 的长.(4)已知梯形M NPQ 中,M N P Q ∥,90M =∠,2MN MQ PQ ==,且四个顶点M N P Q ,,,都在“4开”纸的边上,请直接写出2个符合条件且大小不同的直角梯形的面积.1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AB =7,CD =1,AD =BC =5.点M ,N 分别在边AD ,BC 上运动,并保持MN ∥AB ,ME ⊥AB ,NF ⊥AB ,垂足分别为E ,F .ABCD BCA D EGHF FE B '4开2开8开16开 图1图2 图3a①标准纸“2开”纸、“4开”纸、“8开”纸、“16开”纸……都是矩形. ②本题中所求边长或面积都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1)求梯形ABCD 的面积;(2)求四边形MEFN 面积的最大值.(3)试判断四边形MEFN 能否为正方形,若能, 求出正方形MEFN 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4.如图,点A (m ,m +1),B (m +3,m -1)都在反比例函数xk y的图象上.(1)求m ,k 的值;(2)如果M 为x 轴上一点,N 为y 轴上一点, 以点A ,B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试求直线MN 的函数表达式.(3)选做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的坐标为(5,0),点Q 的坐标为(0,3),把线段PQ 向右平 移4个单位,然后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线段P 1Q 1, 则点P 1的坐标为 ,点Q 1的坐标为 .15.我们把一个半圆与抛物线的一部分合成的封闭图形称为“蛋圆”,如果一条直线与“蛋圆”只有一个交点,那么这条直线叫做“蛋圆”的切线. 如图12,点A 、B 、C 、D 分别是“蛋圆”与坐标轴的交点,已知点D 的坐标为(0,-3),AB 为半圆的直径,半圆圆心M 的坐标为(1,0),半圆半径为2.(1) 请你求出“蛋圆”抛物线部分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你能求出经过点C 的“蛋圆”切线的解析式吗?试试看;(3)开动脑筋想一想,相信你能求出经过点D 的“蛋圆”切线的解析式.C D A BE F NMxO yAB 友情提示:本大题第(1)小题4分,第(2)小题7分.对完成第(2)小题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做下面的(3)选做题.选做题2分,所得分数计入总分.但第(2)、(3)小题都做的,第(3)小题的得分不重复计入总分.xOy1 2 31 Q P2 P 1Q 1AOBMDCyx16.将一矩形纸片O A B 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0)O ,,(60)A ,,(03)C ,.动点Q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 C 向终点C 运动,运动23秒时,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相等的速度沿A O 向终点O 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1)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OP OQ ,;(2)当1t =时,如图1,将O P Q △沿PQ 翻折,点O 恰好落在C B 边上的点D 处,求点D 的坐标;(4) 连结A C ,将OPQ △沿PQ 翻折,得到EPQ △,如图2.问:PQ 与A C 能否平行?P E 与A C能否垂直?若能,求出相应的t 值;若不能,说明理由.17.如图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33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223(0)3y ax x c a =-+≠经过A B C ,,三点.(1)求过A B C ,,三点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求出顶点F 的坐标; (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A B P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试探究在直线A C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M B F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M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 B O C 的边B O 在x 轴的负半轴上,边O 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1AB =,3O B =,矩形A B O C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后得到图1OP A xBDC Q y图2OPA x BC QyE A O xyBFC图16矩形E F O D .点A 的对应点为点E ,点B 的对应点为点F ,点C 的对应点为点D ,抛物线2y ax bx c =++过点A E D ,,. (1)判断点E 是否在y 轴上,并说明理由; (2)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3)在x 轴的上方是否存在点P ,点Q ,使以点O B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矩形A B O C 面积的2倍,且点P在抛物线上,若存在,请求出点P ,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已知:如图14,抛物线2334y x =-+与x 轴交于点A ,点B ,与直线34y x b =-+相交于点B ,点C ,直线34y x b =-+与y 轴交于点E .(1)写出直线B C 的解析式.(2)求A B C △的面积.(3)若点M 在线段A B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A 向B 运动(不与A B ,重合),同时,点N 在射线B C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B 向C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请写出M N B △的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点M 运动多少时间时,M N B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AB 的顶点A的坐标为(10,0),顶点B 在第一象限内,且AB =35,sin ∠OAB=55.(1)若点C 是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求经过O 、C 、A 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在(1)中,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以P 、O 、C 、A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梯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将点O 、点A 分别变换为点Q ( -2k ,0)、点R (5k ,0)(k>1的常数),设过Q 、R 两点,且以QR 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为N ,其顶点为M ,记△y xODECFABQNM 的面积为QMN S ∆,△QNR 的面积QNR S ∆,求QMN S ∆∶QNR S ∆的值.21.(2008年乐山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边AB 在x 轴上,且OA>OB,以AB 为直径的圆过点C 若C 的坐标为(0,2),AB=5, A,B 两点的横坐标X A ,X B 是关于X 的方程2(2)10x m x n -++-=的两根:(1) 求m ,n 的值(2) 若∠ACB 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l 交x 轴于点D ,试求直线l 对应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 过点D 任作一直线`l 分别交射线CA ,CB (点C 除外)于点M ,N ,则11C MC N+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2.已知:如图,抛物线y=-x 2+bx+c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1,0)、B (0,3)两点,其顶点为D.(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该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 求四边形ABDE 的面积;(3)△AOB 与△BDE 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予以证明;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注:抛物线y=ax 2+bx+c(a ≠0)的顶点坐标为⎪⎪⎭⎫⎝⎛--a b ac a b 44,22) ACO BNDML`23.已知抛物线c bx ax y ++=232,(Ⅰ)若1==b a ,1-=c ,求该抛物线与x 轴公共点的坐标;(Ⅱ)若1==b a ,且当11<<-x 时,抛物线与x 轴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c 的取值范围; (Ⅲ)若0=++c b a ,且01=x 时,对应的01>y ;12=x 时,对应的02>y ,试判断当10<<x 时,抛物线与x 轴是否有公共点?若有,请证明你的结论;若没有,阐述理由.24.如图①,四边形A E F G 和A B C D 都是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 b ,(2b a ≥),且点F 在A D 上(以下问题的结果均可用a b ,的代数式表示). (1)求D BF S △;(2)把正方形A E F G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图②,求图②中的D BF S △; (3)把正方形A E F G 绕点A 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D BF S △是否存在最大值、最小值?如果存在,直接写出最大值、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5. 已知24A B A D ==,,90DAB ∠=,AD BC ∥(如图13).E 是射线B C 上的动点(点E 与点B 不重合),M 是线段D E 的中点.(1)设BE x =,A B M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如果以线段A B 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 E 为直径的圆外切,求线段B E 的长;(3)联结B D ,交线段A M 于点N ,如果以A N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 M E △相似,求线段B E 的长.DCBAE F GGF EABCD ①②BADMECBADC26. 某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为了解决该县甲、乙两村和一所中学长期存在的饮水困难问题,想在这三个地方的其中一处建一所供水站.由供水站直接铺设管道到另外两处. 如图,甲,乙两村坐落在夹角为30 的两条公路的A B 段和C D 段(村子和公路的宽均不计),点M 表示这所中学.点B 在点M 的北偏西30 的3km 处,点A 在点M 的正西方向,点D 在点M 的南偏西60 的23km 处.为使供水站铺设到另两处的管道长度之和最短,现有如下三种方案:方案一:供水站建在点M 处,请你求出铺设到甲村某处和乙村某处的管道长度之和的最小值;方案二:供水站建在乙村(线段C D 某处),甲村要求管道建设到A 处,请你在图①中,画出铺设到点A 和点M 处的管道长度之和最小的线路图,并求其最小值;方案三:供水站建在甲村(线段A B 某处),请你在图②中,画出铺设到乙村某处和点M 处的管道长度之和最小的线路图,并求其最小值.综上,你认为把供水站建在何处,所需铺设的管道最短?27. 已知:如图①,在Rt △ACB 中,∠C =90°,AC =4cm ,BC =3cm ,点P 由B 出发沿BA 方向向点A 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 ;点Q 由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 ;连接PQ .若设运动的时间为t (s )(0<t <2),解答下列问题: (1)当t 为何值时,PQ ∥BC ?(2)设△AQP 的面积为y (2cm ),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Rt △ACB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如图②,连接PC ,并把△PQC 沿QC 翻折,得到四边形PQP ′C ,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PQP ′C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MAEC D BF30乙村 甲村 东北图①MAEC D BF30乙村 甲村图②OO28. 已知双曲线k y x=与直线14y x =相交于A 、B 两点.第一象限上的点M (m ,n )(在A点左侧)是双曲线k y x=上的动点.过点B 作BD ∥y 轴于点D.过N(0,-n )作NC ∥x 轴交双曲线ky x=于点E ,交BD 于点C.(1)若点D 坐标是(-8,0),求A 、B 两点坐标及k 的值.(2)若B 是CD 的中点,四边形OBCE 的面积为4,求直线CM 的解析式.(3)设直线AM 、BM 分别与y 轴相交于P 、Q 两点,且MA =pMP ,MB =qMQ ,求p -q 的值.29. 一种电讯信号转发装置的发射直径为31km .现要求:在一边长为30km 的正方形城区选择若干个安装点,每个点安装一个这种转发装置,使这些装置转发的信号能完全覆盖这个城市.问:(1)能否找到这样的4个安装点,使得这些点安装了这种转发装置后能达到预设的要求? (2)至少需要选择多少个安装点,才能使这些点安装了这种转发装置后达到预设的要求? 答题要求:请你在解答时,画出必要的示意图,并用必要的计算、推理和文字来说明你的理由.(下面给出了几个边长为30km 的正方形城区示意图,供解题时选用)P '图②A Q CPB图①AQCPB图1 图2 图 3 图4D BCE NO A Myx。

中考数学压轴题集锦精选100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压轴题集锦精选100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压轴题集锦精选100题(含答案)一、中考压轴题1.如图,在△ABC中,∠BAC=30°,以AB为直径的⊙O经过点C.过点C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P.点D为圆上一点,且=,弦AD的延长线交切线PC于点E,连接BC.(1)判断OB和BP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O的半径为2,求AE的长.【分析】(1)首先连接OC,由PC切⊙O于点C,可得∠OCP=90°,又由∠BAC=30°,即可求得∠COP=60°,∠P=3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证得OB=BP;(2)由(1)可得OB=OP,即可求得AP的长,又由=,即可得∠CAD=∠BAC=30°,继而求得∠E=90°,继而在Rt△AEP中求得答案.【解答】解:(1)OB=BP.理由:连接OC,∵PC切⊙O于点C,∴∠OCP=90°,∵OA=OC,∠OAC=30°,∴∠OAC=∠OCA=30°,∴∠COP=60°,∴∠P=30°,在Rt△OCP中,OC=OP=OB=BP;(2)由(1)得OB=OP,∵⊙O的半径是2,∴AP=3OB=3×2=6,∵=,∴∠CAD=∠BAC=30°,∴∠BAD=60°,∵∠P=30°,∴∠E=90°,在Rt△AEP中,AE=AP=×6=3.【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圆周角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AD=6,点P、Q分别是AB边和CD边上的动点,点P从点A向点B运动,点Q从点C向点D运动,且保持AP=CQ.设AP=x.(1)当PQ∥AD时,求x的值;(2)当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与BC边相交时,求x的取值范围;(3)当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与BC相交时,设交点为E,连接EP、EQ,设△EPQ的面积为S,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S的取值范围.【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证明四边形APQD是矩形,再根据矩形的性质和AP=CQ 求x即可;(2)连接EP、EQ,则EP=EQ,设BE=y,列出等式(8﹣x)2+y2=(6﹣y)2+x2然后根据函数的性质来求x的取值范围;(3)由图形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根据函数的性质来求最值.【解答】解:(1)当PQ∥AD时,则∠A=∠APQ=90°,∠D=∠DQP=90°,又∵AB∥CD,∴四边形APQD是矩形,∴AP=QD,∵AP=CQ,AP=CD=,∴x=4.(2)如图,连接EP、EQ,则EP=EQ,设BE=y.∴(8﹣x)2+y2=(6﹣y)2+x2,∴y=.∵0≤y≤6,∴0≤≤6,∴≤x≤.(3)S△BPE=•BE•BP=••(8﹣x)=,S△ECQ==•(6﹣)•x=,∵AP=CQ,∴S BPQC=,∴S=S BPQC﹣S△BPE﹣S△ECQ=24﹣﹣,整理得:S==(x﹣4)2+12(),∴当x=4时,S有最小值12,当x=或x=时,S有最大值.∴12≤S≤.【点评】解答本题时,涉及到了矩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二次函数的最值等知识点,这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所以在解答题目时,一定要把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这样解题时才会少走弯路.3.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某汽车销售公司2005年盈利1500万元,到2007年盈利2160万元,且从2005年到2007年,每年盈利的年增长率相同.(1)该公司2006年盈利多少万元?(2)若该公司盈利的年增长率继续保持不变,预计2008年盈利多少万元?【分析】(1)需先算出从2005年到2007年,每年盈利的年增长率,然后根据2005年的盈利,算出2006年的利润;(2)相等关系是:2008年盈利=2007年盈利×每年盈利的年增长率.【解答】解:(1)设每年盈利的年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得1500(1+x)2=2160解得x1=0.2,x2=﹣2.2(不合题意,舍去)∴1500(1+x)=1500(1+0.2)=1800答:2006年该公司盈利1800万元.(2)2160(1+0.2)=2592答:预计2008年该公司盈利2592万元.【点评】本题的关键是需求出从2005年到2007年,每年盈利的年增长率.等量关系为:2005年盈利×(1+年增长率)2=2160.4.如图,已知直径为OA的⊙P与x轴交于O、A两点,点B、C把三等分,连接PC并延长PC交y轴于点D(0,3).(1)求证:△POD≌△ABO;(2)若直线l:y=kx+b经过圆心P和D,求直线l的解析式.【分析】(1)首先连接PB,由直径为OA的⊙P与x轴交于O、A两点,点B、C把三等分,可求得∠APB=∠DPO=60°,∠ABO=∠POD=90°,即可得△P AB是等边三角形,可得AB=OP,然后由ASA,即可判定:△POD≌△ABO;(2)易求得∠PDO=30°,由OP=OD•tan30°,即可求得点P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直线l的解析式.【解答】(1)证明:连接PB,∵直径为OA的⊙P与x轴交于O、A两点,点B、C把三等分,∴∠APB=∠DPO=×180°=60°,∠ABO=∠POD=90°,∵P A=PB,∴△P AB是等边三角形,∴AB=P A,∠BAO=60°,∴AB=OP,∠BAO=∠OPD,在△POD和△ABO中,∴△POD≌△ABO(ASA);(2)解:由(1)得△POD≌△ABO,∴∠PDO=∠AOB,∵∠AOB=∠APB=×60°=30°,∴∠PDO=30°,∴OP=OD•tan30°=3×=,∴点P的坐标为:(﹣,0)∴,解得:,∴直线l的解析式为:y=x+3.【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注意准确作出辅助线,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5.广安市某楼盘准备以每平方米6000元的均价对外销售,由于国务院有关房地产的新政策出台后,购房者持币观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加快资金周转,对价格经过两次下调后,决定以每平方米4860元的均价开盘销售.(1)求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2)某人准备以开盘价均价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开发商给予以下两种优惠方案以供选择:①打9.8折销售;②不打折,一次性送装修费每平方米80元,试问哪种方案更优惠?【分析】(1)根据题意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答案;(2)分别计算两种方案的优惠价格,比较后发现方案①更优惠.【解答】解:(1)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则6000(1﹣x)2=4860,解得:x1=0.1=10%,x2=1.9(舍去),故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10%;(2)方案①购房优惠:4860×100×(1﹣0.98)=9720(元);方案②可优惠:80×100=8000(元).故选择方案①更优惠.【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属于中档题.6.用两种方法解答:已知m、n是关于x的方程x2+(p﹣2)x+1=0两个实数根,求代数式(m2+mp+1)(n2+np+1)的值.【分析】本题主要是利用韦达定理来计算.已知m、n是关于x的方程x2+(p﹣2)x+1=0两个实数根,有四个等式可供使用:m+n=2﹣p①,mn=1②,m2+(p﹣2)m+1=0③,n2+(p﹣2)n+1=0④.通过变形方法,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解答】解:∵m、n是x2+(p﹣2)x+1=0的根,∴m+n=2﹣p,mn=1.方法一:m2+(p﹣2)m+1=0,n2+(p﹣2)n+1=0.即m2+pm+1=2m,n2+pn+1=2n.原式=2m×2n=4mn=4.方法二:(m2+mp+1)(n2+np+1)=(m2+mp)(n2+np)+m2+mp+n2+np+1=m2n2+m2np+mpn2+mnp2+m2+mp+n2+np+1=1+mp+np+p2+m2+n2+mp+np+1=2+p2+m2+n2+2(m+n)p=2+p2+m2+n2+2(2﹣p)p=2+p2+m2+n2+4p﹣2p2=2+(m+n)2﹣2mn+4p﹣2p2+p2=2+(2﹣p)2﹣2+4p﹣2p2+p2=4﹣4p+p2+4p﹣p2=4.【点评】本题主要是通过根与系数的关系来求值.注意把所求的代数式转化成m+n=2﹣p,mn=1的形式,正确对所求式子进行变形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O是等边△ABC的外接圆,AB=2,M、N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直线MN交⊙O于E、F两点,BD∥AC交直线MN于点D.求出图中线段DM上已有的一条线段的长.【分析】连接OA交MN于点G,则OA⊥BC,由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可得MN的长,易证得△BMD≌△AMN,有DM=MN,由相交弦定理得ME•MF=MA•MB,就可求得EM,DE的值.【解答】解:∵M,N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MN∥BC,MN=BC=1又∵BD∥AC∴∠DBA=∠A=60°∵BM=AM,∠BMD=∠AMN∴△BMD≌△AMN∴DM=MN=1连接OA交MN于点G,则OA⊥BC∴OA⊥EF∴EG=FG,MG=FN由相交弦定理得:ME•MF=MA•MB∴EM(EM+1)=1解得EM=(EM=不合题意,舍去)∴DE=DM﹣EM=∴DE(3﹣DE)=1解得DE=(DE=不合题意,舍去).【点评】本题利用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求解.8.如图,已知△BEC是等边三角形,∠AEB=∠DEC=90°,AE=DE,AC,BD的交点为O.(1)求证:△AEC≌△DEB;(2)若∠ABC=∠DCB=90°,AB=2 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1)在△AEC和△DEB中,已知AE=DE,BE=CE,且夹角相等,根据边角边可证全等.(2)由图可知,在连接EO并延长EO交BC于点F,连接AD之后,整个图形是一个以EF所在直线对称的图形.即△AEO和△DEO面积相等,只要求出其中一个即可,而三角形AEO面积=•OE•FB,所以解题中心即为求出OE和FB,有(1)中结论和已知条件即可求解.【解答】(1)证明:∵∠AEB=∠DEC=90°,∴∠AEB+∠BEC=∠DEC+∠BEC,即∠AEC=∠DEB,∵△BEC是等边三角形,∴CE=BE,又AE=DE,∴△AEC≌△DEB.(2)解:连接EO并延长EO交BC于点F,连接AD.由(1)知AC=BD.∵∠ABC=∠DCB=90°,∴∠ABC+∠DCB=180°,∴AB∥DC,AB==C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且是矩形,∴OA=OB=OC=OD,又∵BE=CE,∴OE所在直线垂直平分线段BC,∴BF=FC,∠EFB=90°.∴OF=AB=×2=1,∵△BEC是等边三角形,∴∠EBC=60°.在Rt△AEB中,∠AEB=90°,∠ABE=∠ABC﹣∠EBC=90°﹣60°=30°,∴BE=AB•cos30°=,在Rt△BFE中,∠BFE=90°,∠EBF=60°,∴BF=BE•cos60°=,EF=BE•sin60°=,∴OE=EF﹣OF==,∵AE=ED,OE=OE,AO=DO,∴△AOE≌△DOE.∴S△AOE=S△DOE∴S阴影=2S△AOE=2וEO•BF=2×××=(cm2).【点评】考查综合应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性质,进行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9.如图,有一直径MN=4的半圆形纸片,其圆心为点P,从初始位置Ⅰ开始,在无滑动的情况下沿数轴向右翻滚至位置Ⅴ,其中,位置Ⅰ中的MN平行于数轴,且半⊙P与数轴相切于原点O;位置Ⅱ和位置Ⅳ中的MN垂直于数轴;位置Ⅲ中的MN在数轴上;位置Ⅴ中的点N到数轴的距离为3,且半⊙P与数轴相切于点A.解答下列问题:(1)位置Ⅰ中的MN与数轴之间的距离为2;位置Ⅱ中的半⊙P与数轴的位置关系是相切;(2)求位置Ⅲ中的圆心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3)纸片半⊙P从位置Ⅲ翻滚到位置Ⅳ时,求点N所经过路径长及该纸片所扫过图形的面积;(4)求OA的长.[(2),(3),(4)中的结果保留π].【分析】(1)先求出圆的半径,再根据切线的性质进行解答;(2)根据位置Ⅰ中的长与数轴上线段ON相等求出的长,再根据弧长公式求出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3)作NC垂直数轴于点C,作PH⊥NC于点H,连接P A,则四边形PHCA为矩形,在Rt△NPH中,根据sin∠NPH==即可∠NPH、∠MP A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的长,【解答】解:(1)∵⊙P的直径=4,∴⊙P的半径=2,∵⊙P与直线有一个交点,∴位置Ⅰ中的MN与数轴之间的距离为2;位置Ⅱ中的半⊙P与数轴的位置关系是相切;故答案为:2,相切;(2)位置Ⅰ中的长与数轴上线段ON相等,∵的长为=π,NP=2,∴位置Ⅲ中的圆心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π+2.(3)点N所经过路径长为=2π,S半圆==2π,S扇形==4π,半⊙P所扫过图形的面积为2π+4π=6π.(4)如图,作NC垂直数轴于点C,作PH⊥NC于点H,连接P A,则四边形PHCA为矩形.在Rt△NPH中,PN=2,NH=NC﹣HC=NC﹣P A=1,于是sin∠NPH==,∴∠NPH=30°.∴∠MP A=60°.从而的长为=,于是OA的长为π+4+π=π+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线与圆的关系、弧长的计算、扇形的面积公式,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Ⅰ中的长与数轴上线段ON相等的数量关系.10.如图,△ABC内接于⊙O,AB=6,AC=4,D是AB边上一点,P是优弧BAC的中点,连接P A、PB、PC、PD.(1)当BD的长度为多少时,△P AD是以A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并证明;(2)在(1)的条件下,若cos∠PCB=,求P A的长.【分析】(1)根据等弧对等弦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求解;(2)过点P作PE⊥AD于E.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和垂径定理进行求解.【解答】解:(1)当BD=AC=4时,△P AD是以A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P是优弧BAC的中点,∴=.∴PB=PC.又∵∠PBD=∠PCA(圆周角定理),∴当BD=AC=4,△PBD≌△PCA.∴P A=PD,即△P AD是以A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2)过点P作PE⊥AD于E,由(1)可知,当BD=4时,PD=P A,AD=AB﹣BD=6﹣4=2,则AE=AD=1.∵∠PCB=∠P AD(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cos∠P AD=cos∠PCB=,∴P A=.【点评】综合运用了等弧对等弦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以及垂径定理.11.在△ABC中,AB=BC,将△ABC绕点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得△A1B1C1,使点C1落在直线BC上(点C1与点C不重合),(1)如图,当∠C>60°时,写出边AB1与边CB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当∠C=60°时,写出边AB1与边CB的位置关系(不要求证明);(3)当∠C<60°时,请你在如图中用尺规作图法作出△AB1C1(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再猜想你在(1)、(2)中得出的结论是否还成立并说明理由.【分析】(1)AB1∥BC.因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证明两直线平行.(2)当∠C=60°时,写出边AB1与边CB的位置关系也是平行,证明方法同(1)题.(3)成立,根据旋转变换的性质画出图形.利用三角形全等即可证明.【解答】解:(1)AB1∥BC.证明:由已知得△ABC≌△AB1C1,∴∠BAC=∠B1AC1,∠B1AB=∠C1AC,∵AC1=AC,∴∠AC1C=∠ACC1,∵∠C1AC+∠AC1C+∠ACC1=180°,∴∠C1AC=180°﹣2∠ACC1,同理,在△ABC中,∵BA=BC,∴∠ABC=180°﹣2∠ACC1,∴∠ABC=∠C1AC=∠B1AB,∴AB1∥BC.(5分)(2)如图1,∠C=60°时,AB1∥BC.(7分)(3)如图,当∠C<60°时,(1)、(2)中的结论还成立.证明:显然△ABC≌△AB1C1,∴∠BAC=∠B1AC1,∴∠B1AB=∠C1AC,∵AC1=AC,∴∠AC1C=∠ACC1,∵∠C1AC+∠AC1C+∠ACC1=180°,∴∠C1AC=180°﹣2∠ACC1,同理,在△ABC中,∵BA=BC,∴∠ABC=180°﹣2∠ACC1,∴∠ABC=∠C1AC=∠B1AB,∴AB1∥BC.(13分)【点评】考查图形的旋转,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本题实质是考查对图形旋转特征的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12.九年级(1)班课外活动小组利用标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已知标杆高度CD=3m,标杆与旗杆的水平距离BD=15m,人的眼睛与地面的高度EF=1.6m,人与标杆CD的水平距离DF=2m,求旗杆AB的高度.【分析】利用三角形相似中的比例关系,首先由题目和图形可看出,求AB的长度分成了2个部分,AH和HB部分,其中HB=EF=1.6m,剩下的问题就是求AH的长度,利用△CGE∽△AHE,得出,把相关条件代入即可求得AH=11.9,所以AB=AH+HB=AH+EF=13.5m.【解答】解:∵CD⊥FB,AB⊥FB,∴CD∥AB∴△CGE∽△AHE∴即:∴∴AH=11.9∴AB=AH+HB=AH+EF=11.9+1.6=13.5(m).【点评】主要用到的解题思想是把梯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利用三角形相似比列方程来求未知线段的长度.13.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球(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其中红球有2个,黄球有1个,任意摸出一个黄球的概率为.(1)试求口袋里绿球的个数;(2)若第一次从口袋中任意摸出一球(不放回),第二次任意摸出一球,请你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出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分析】(1)根据概率的求解方法,利用方程求得绿球个数;(2)此题需要两步完成,所以采用树状图法或者列表法都比较简单,解题时要注意是放回实验还是不放回实验,此题为不放回实验.【解答】解:(1)设口袋里绿球有x个,则,解得x=1.故口袋里绿球有1个.(2)红一红二黄绿红一红二,红一黄,红一绿,红一红二红一,红二黄,红一绿,红二黄红一,黄红二,黄绿,黄绿红一,绿红二,绿黄,绿故,P(两次都摸到红球)=.【点评】(1)解题时要注意应用方程思想;(2)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4.已知:y关于x的函数y=(k﹣1)x2﹣2kx+k+2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1)求k的取值范围;(2)若x1,x2是函数图象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且满足(k﹣1)x12+2kx2+k+2=4x1x2.①求k的值;②当k≤x≤k+2时,请结合函数图象确定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1)分两种情况讨论,当k=1时,可求出函数为一次函数,必与x轴有一交点;当k≠1时,函数为二次函数,若与x轴有交点,则△≥0.(2)①根据(k﹣1)x12+2kx2+k+2=4x1x2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关于k的方程,求出k 的值;②充分利用图象,直接得出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答】解:(1)当k=1时,函数为一次函数y=﹣2x+3,其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k≠1时,函数为二次函数,其图象与x轴有一个或两个交点,令y=0得(k﹣1)x2﹣2kx+k+2=0.△=(﹣2k)2﹣4(k﹣1)(k+2)≥0,解得k≤2.即k≤2且k≠1.综上所述,k的取值范围是k≤2.(2)①∵x1≠x2,由(1)知k<2且k≠1,函数图象与x轴两个交点,∴k<2,且k≠1.由题意得(k﹣1)x12+(k+2)=2kx1①,将①代入(k﹣1)x12+2kx2+k+2=4x1x2中得:2k(x1+x2)=4x1x2.又∵x1+x2=,x1x2=,∴2k•=4•.解得:k1=﹣1,k2=2(不合题意,舍去).∴所求k值为﹣1.②如图,∵k1=﹣1,y=﹣2x2+2x+1=﹣2(x﹣)2+.且﹣1≤x≤1.由图象知:当x=﹣1时,y最小=﹣3;当x=时,y最大=.∴y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一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的最值,充分利用图象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①,有四张编号为1、2、3、4的卡片,卡片的背面完全相同.现将它们搅匀并正面朝下放置在桌面上.(1)从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到的卡片是眼睛的概率是多少?(2)从四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贴在如图②所示的大头娃娃的左眼处,然后再随机抽取一张贴在大头娃娃的右眼处,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贴法正确的概率.【分析】根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①全部情况的总数;②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解答】解:(1)所求概率为;(2)方法①(树状图法)共有12种可能的结果:(1,2),(1,3),(1,4),(2,1),(2,3),(2,4),(3,1),(3,2),(3,4),(4,1),(4,2),(4,3)∵其中有两种结果(1,2),(2,1)是符合条件的,∴贴法正确的概率为,方法②(列表法)1 2 3 4第一次抽取第二次抽取1(2,1)(3,1)(4,1)2(1,2)(3,2)(4,2)3(1,3)(2,3)(4,3)4(1,4)(2,4)(3,4)共有12种可能的结果:(1,2),(1,3),(1,4),(2,1),(2,3),(2,4),(3,1),(3,2),(3,4),(4,1),(4,2),(4,3),∵其中有两种结果(1,2),(2,1)是符合条件的,∴贴法正确的概率为.【点评】此题考查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16.经统计分析,某市跨河大桥上的车流速度v(千米/小时)是车流密度x(辆/千米)的函数,当桥上的车流密度达到220辆/千米时,造成堵塞,此时车流速度为0千米/小时;当车流密度不超过20辆/千米时,车流速度为80千米/小时,研究表明:当20≤x≤220时,车流速度v是车流密度x的一次函数.(1)求大桥上车流密度为100辆/千米时的车流速度;(2)在交通高峰时段,为使大桥上的车流速度大于40千米/小时且小于60千米/小时,应控制大桥上的车流密度在什么范围内?(3)车流量(辆/小时)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桥上某观测点的车辆数,即:车流量=车流速度×车流密度.求大桥上车流量y的最大值.【分析】(1)当20≤x≤220时,设车流速度v与车流密度x的函数关系式为v=kx+b,根据题意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组求出其解即可;(2)由(1)的解析式建立不等式组求出其解即可;(3)设车流量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vx,当x<20和20≤x≤220时分别表示出函数关系由函数的性质就可以求出结论.【解答】解:(1)设车流速度v与车流密度x的函数关系式为v=kx+b,由题意,得,解得:,∴当20≤x≤220时,v=﹣x+88,当x=100时,v=﹣×100+88=48(千米/小时);(2)由题意,得,解得:70<x<120.∴应控制大桥上的车流密度在70<x<120范围内;(3)设车流量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vx,当0≤x≤20时y=80x,∴k=80>0,∴y随x的增大而增大,∴x=20时,y最大=1600;当20≤x≤220时y=(﹣x+88)x=﹣(x﹣110)2+4840,∴当x=110时,y最大=4840.∵4840>1600,∴当车流密度是110辆/千米,车流量y取得最大值是每小时4840辆.【点评】本题考查了车流量=车流速度×车流密度的运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的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17.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4,b),过点A作AB⊥x轴于点B,△AOB 的面积为2.(1)求k和b的值;(2)若一次函数y=ax﹣3的图象经过点A,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1)由△AOB的面积为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知k的值,得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然后把x=4代入,即可求出b的值;(2)把点A的坐标代入y=ax﹣3,即可求出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解答】解:(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AB⊥x轴于点B,△AOB的面积为2,A(4,b),∴OB×AB=2,×4×b=2,∴AB=b=1,∴A(4,1),∴k=xy=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即k=4,b=1.(2)∵A(4,1)在一次函数y=ax﹣3的图象上,∴1=4a﹣3,∴a=1.∴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18.图(1)是一个10×10格点正方形组成的网格.△ABC是格点三角形(顶点在网格交点处),请你完成下面的两个问题:(1)在图(1)中画出与△ABC相似的格点△A1B1C1和△A2B2C2,且△A1B1C1与△ABC的相似比是2,△A2B2C2与△ABC的相似比是;(2)在图(2)中用与△ABC,△A1B1C1,△A2B2C2全等的格点三角形(每个三角形至少使用一次),拼出一个你熟悉的图案,并为你设计的图案配一句贴切的解说词.【分析】(1)△A1B1C1与△ABC的相似比是2,则让△ABC的各边都扩大2倍就可.△A2B2C2与△ABC的相似比是;△ABC的直角边是2,所以△A2B2C2与的直角边是即一个对角线的长度.斜边为2.依此画图即可;(2)拼图有审美意义即可,答案不唯一.【解答】解:【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图形的画法,做这类题时根据的是相似图形的性质,即相似比相等.对应角相等.19.如图,矩形ABCD的边AD、AB分别与⊙O相切于点E、F,(1)求的长;(2)若,直线MN分别交射线DA、DC于点M、N,∠DMN=60°,将直线MN沿射线DA方向平移,设点D到直线的距离为d,当时1≤d≤4,请判断直线MN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1)连接OE、OF,利用相切证明四边形AFOE是正方形,再根据弧长公式求弧长;(2)先求出直线M1N1与圆相切时d的值,结合1≤d≤4,划分d的范围,分类讨论.【解答】解:(1)连接OE、OF,∵矩形ABCD的边AD、AB分别与⊙O相切于点E、F,∴∠A=90°,∠OEA=∠OF A=90°∴四边形AFOE是正方形∴∠EOF=90°,OE=AE=∴的长==π.(2)如图,将直线MN沿射线DA方向平移,当其与⊙O相切时,记为M1N1,切点为R,交AD于M1,交BC于N1,连接OM1、OR,∵M1N1∥MN∴∠DM1N1=∠DMN=60°∴∠EM1N1=120°∵MA、M1N1切⊙O于点E、R∴∠EM1O=∠EM1N1=60°在Rt△EM1O中,EM1===1∴DM1=AD﹣AE﹣EM1=+5﹣﹣1=4.过点D作DK⊥M1N1于K在Rt△DM1K中DK=DM1×sin∠DM1K=4×sin∠60°=2即d=2,∴当d=2时,直线MN与⊙O相切,当1≤d<2时,直线MN与⊙O相离,当直线MN平移到过圆心O时,记为M2N2,点D到M2N2的距离d=DK+OR=2+=3>4,∴当2<d≤4时,MN直线与⊙O相交.【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此类问题可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距离d 与圆半径大小关系完成判定.20.如图所示,AB=AC,AB为⊙O的直径,AC、BC分别交⊙O于E、D,连接ED、BE.(1)试判断DE与BD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2)如果BC=6,AB=5,求BE的长.【分析】(1)可通过连接AD,AD就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上的高,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特点,可得出∠CAD=∠BAD,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出∠DEB=∠DBE,便可证得DE=DB.(2)本题中由于BE⊥AC,那么BE就是三角形ABC中AC边上的高,可用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得出AC•BE=CB•AD.进而求出BE的长.【解答】解:(1)DE=BD证明:连接AD,则AD⊥BC,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D⊥BC,∴∠CAD=∠BAD(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DE=BD;(2)∵AB=5,BD=BC=3,∴AD=4,∴S△ABC=•AC•BE=•CB•AD,∴BE=4.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等知识点的运用,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特点得出圆周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在Rt△ABC中,∠C=90°,Rt△BAP中,∠BAP=90°,已知∠CBO=∠ABP,BP交AC于点O,E为AC上一点,且AE=OC.(1)求证:AP=AO;(2)求证:PE⊥AO;(3)当AE=AC,AB=10时,求线段BO的长度.【分析】(1)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即可;(2)过点O作OD⊥AB于D,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CO=DO,利用“SAS”证明△APE和△OA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EP=∠ADO=90°,从而得证;(3)设C0=3k,AC=8k,表示出AE=CO=3k,AO=AP=5k,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PE=4k,BC=BD=10﹣4k,再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k=1然后在Rt △BDO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解即可.【解答】(1)证明:∵∠C=90°,∠BAP=90°∴∠CBO+∠BOC=90°,∠ABP+∠APB=90°,又∵∠CBO=∠ABP,∴∠BOC=∠APB,∵∠BOC=∠AOP,∴∠AOP=∠APB,∴AP=AO;(2)证明:如图,过点O作OD⊥AB于D,∵∠CBO=∠ABP,∵AE=OC,∴AE=OD,∵∠AOD+∠OAD=90°,∠P AE+∠OAD=90°,∴∠AOD=∠P AE,在△AOD和△P AE中,,∴△AOD≌△P AE(SAS),∴∠AEP=∠ADO=90°∴PE⊥AO;(3)解:设AE=OC=3k,∵AE=AC,∴AC=8k,∴OE=AC﹣AE﹣OC=2k,∴OA=OE+AE=5k.由(1)可知,AP=AO=5k.如图,过点O作OD⊥AB于点D,∵∠CBO=∠ABP,∴OD=OC=3k.在Rt△AOD中,AD===4k.∴BD=AB﹣AD=10﹣4k.∵OD∥AP,∴,即解得k=1,∵AB=10,PE=AD,∴PE=AD=4K,BD=AB﹣AD=10﹣4k=6,OD=3在Rt△BDO中,由勾股定理得:BO===3.【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作辅助线构造出过渡线段DO并得到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3)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k=1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AD是⊙O的直径.(1)如图①,垂直于AD的两条弦B1C1,B2C2把圆周4等分,则∠B1的度数是22.5°,∠B2的度数是67.5°;(2)如图②,垂直于AD的三条弦B1C1,B2C2,B3C3把圆周6等分,分别求∠B1,∠B2,∠B3的度数;(3)如图③,垂直于AD的n条弦B1C1,B2C2,B3C3,…,B n∁n把圆周2n等分,请你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B n的度数(只需直接写出答案).【分析】根据条件可以先求出圆的各段弧的度数,根据圆周角等于所对弧的度数的一半,就可以求出圆周角的度数.【解答】解:(1)垂直于AD的两条弦B1C1,B2C2把圆周4等分,则是圆的,因而度数是45°,因而∠B1的度数是22.5°,同理的度数是135度,因而,∠B2的度数是67.5°;(2)∵圆周被6等分∴===360°÷6=60°∵直径AD⊥B1C1∴==30°,∴∠B1==15°∠B2==×(30°+60°)=45°∠B3==×(30°+60°+60°)=75°;(3)B n∁n把圆周2n等分,则弧BnD的度数是:,则∠B n AD=,在直角△AB n D中,.【点评】本题是把求圆周角的度数的问题转化为求弧的度数的问题,依据是圆周角等于所对弧的度数的一半.23.今年,我国政府为减轻农民负担,决定在5年内免去农业税.某乡今年人均上缴农业税25元,若两年后人均上缴农业税为16元,假设这两年降低的百分率相同.(1)求降低的百分率;(2)若小红家有4人,明年小红家减少多少农业税?(3)小红所在的乡约有16000农民,问该乡农民明年减少多少农业税?【分析】(1)设降低的百分率为x,则降低一次后的数额是25(1﹣x),再在这个数的基础上降低x,则变成25(1﹣x)(1﹣x)即25(1﹣x)2,据此即可列方程求解;(2)每人减少的税额是25x,则4个人的就是4×25x,代入(1)中求得的x的值,即可求解;(3)每个人减少的税额是25x,乘以总人数16000即可求解.【解答】解:(1)设降低的百分率为x,依题意有,25(1﹣x)2=16,解得,x1=0.2=20%,x2=1.8(舍去);(2)小红全家少上缴税25×20%×4=20(元);(3)全乡少上缴税16000×25×20%=80 000(元).答:降低的增长率是20%,明年小红家减少的农业税是20元,该乡农民明年减少的农业税是80 000元.【点评】本题考查求平均变化率的方法.若设变化前的量为a,变化后的量为b,平均变化率为x,则经过两次变化后的数量关系为a(1±x)2=b.24.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由D分别作DE⊥AB于E,DF⊥AC于F.设DE=a,DF=b,且实数a,b满足9a2﹣24ab+16b2=0,并有=2566,∠A使得方程x2﹣x•sin A+sin 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试求实数a,b的值;(2)试求线段BC的长.【分析】(1)由题意可知:2a2b=2566,则2a2b=248,则a2b=48.化简9a2﹣24ab+16b2=0得:(3a﹣4b)2=0,则3a﹣4b=0,即3a=4b,则根据,可求得a与b的值;(2)要求BC的长需求出BD和CD的长,知BD、CD分别是直角三角形BDE和直角三角形CDF中的斜边.又知在△ABC中,AB=AC,则∠B=∠C,则根据三角函数只要知道∠B或∠C的读数即可,要求∠B或∠C的读数需求的∠A的读数,根据判别式可以求得∠A的读数.【解答】解:(1)由条件有,解得;(2)又由关于x的方程的判别式△=sin2A﹣sin A+=(sin A﹣)2=0,则sin A=,而∠A为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所以∠A1=60°或∠A2=120° 2分当∠A=60°时,△ABC为正三角形,∠B=∠C=60°于是分别在Rt△BDE和Rt△CDF中有BD=,CD=所以BC=BD+DC=.当∠A=120°时,△ABC为等腰三角形,∠B=∠C=30°同上方法可得BC=14. 3分所以线段BC的长应为或14.【点评】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以及判别式的应用.25.某市城建部门经过长期市场调查发现,该市年新建商品房面积P(万平方米)与市场新房均价x(千元/平方米)存在函数关系P=25x;年新房销售面积Q(万平方米)与市场新房均价x(千元/平方米)的函数关系为Q=﹣10;(1)如果年新建商品房的面积与年新房销售面积相等,求市场新房均价和年新房销售总额;(2)在(1)的基础上,如果市场新房均价上涨1千元,那么该市年新房销售总额是增加还是减少?变化了多少?结合年新房销售总额和积压面积的变化情况,请你提出一条合理。

2010年部分省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压轴题(五)及答案

2010年部分省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压轴题(五)及答案

2010年部分省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压轴题(五)28.(江苏省无锡市本题满分10分)如图1是一个三棱柱包装盒,它的底面是边长为10cm 的正三角形,三个侧面都是矩形.现将宽为15cm的彩色矩形纸带AMCN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 (如图2),然后用这条平行四边形纸带按如图3 的方式把这个三棱柱包装盒的侧面进行包贴(要求包贴时没有重叠部分),纸带在侧面缠绕三圈,正好将这个三棱柱包装盒的侧面全部包贴满.(1)请在图2中,计算裁剪的角度∠BAD;(2)计算按图3方式包贴这个三棱柱包装盒所需的矩形纸带的长度.解:(1)由图2的包贴方法知:AB的长等于三棱柱的底边周长,∴AB=30∵纸带宽为15,∴sin∠DAB=sin∠ABM=151302AMAB==,∴∠DAB=30°.(2)在图3中,将三棱柱沿过点A的侧棱剪开,得到如图甲的侧面展开图,C 图甲图1图3A将图甲种的△ABE 向左平移30cm ,△CDF 向右平移30cm ,拼成如图乙中的平行四边形ABCD ,此平行四边形即为图2中的平行四边形ABCD 由题意得,知:BC=BE+CE=2CE=2×cos 30CD =︒∴所需矩形纸带的长为MB+BC=30·cos30°+cm .28.(江苏省宿迁市 本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bx x y ++=2交x 轴于)0,1(A 、)0,3(B ,交y 轴于点C ,其顶点为D .(1)求b 、c 的值并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 (2)连接BC ,过点O 作直线BC OE ⊥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E .求证:四边形ODBE 是等腰梯形; (3)问Q 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OBQ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ODBE 的面积的31?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求出:4-=b ,3=c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 ……3分(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342+-=x x y ,易得C 点坐标为(0,3),D 点坐标为(2,-1)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DE 交x 轴于点F ,易得F 点坐标为(2,0),连接OD ,DB ,BE ∵∆O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B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 点坐标为(2,2), ∴∠BOE= ∠OBD=45 ∴OE ∥BD∴四边形ODBE 是梯形 ………………5分在ODF Rt ∆和EBF Rt ∆中,(第28题)(第28题2)OD=5122222=+=+DF OF ,BE=5122222=+=+FB EF∴OD= BE∴四边形ODBE 是等腰梯形 ……………7分(3) 存在, ……8分 由题意得:29332121=⨯⨯=⋅=DE OB S ODBE 四边形 ………………9分 设点Q 坐标为(x ,y ), 由题意得:y y OB S OBQ 2321=⋅=三角形=23293131=⨯=ODBE S 四边形 ∴1±=y当y=1时,即1342=+-x x ,∴ 221+=x , 222-=x ,∴Q 点坐标为(2+2,1)或(2-2,1) …………11分 当y=-1时,即1342-=+-x x , ∴x=2, ∴Q 点坐标为(2,-1)综上所述,抛物线上存在三点Q 1(2+2,1),Q 2 (2-2,1) ,Q 3(2,-1) 使得OBQ S 三角形=ODBE S 四边形31. ………………12分EFQ 1 Q 3Q 226.(湖南省长沙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两边分别在x 轴和y轴上,OA =cm , OC=8cm ,现有两动点P 、Q 分别从O 、C 同时出发,P 在线段OA 上沿OAcm 的速度匀速运动,Q 在线段CO 上沿CO 方向以每秒1 cm 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用t 的式子表示△OPQ 的面积S ;(2)求证:四边形OPBQ 的面积是一个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3)当△OPQ 与△P AB 和△QPB 相似时,抛物线214y x bx c =++经过B 、P 两点,过线段BP 上一动点M 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N ,当线段MN 的长取最大值时,求直线MN 把四边形OPBQ 分成两部分的面积之比.解:(1) ∵CQ =t ,OPt ,CO =8 ∴OQ =8-t∴S △OPQ=21(8)222t t -=-+(0<t <8) …………………3分 (2) ∵S 四边形OPBQ =S 矩形ABCD -S △PAB -S △CBQ=1188)22⨯⨯-⨯⨯=………… 5分 ∴四边形O PBQ 的面积为一个定值,且等于 …………6分(3)当△OPQ 与△P AB 和△QPB 相似时, △QPB 必须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依题意只能是∠QPB =90°又∵BQ 与AO 不平行 ∴∠QPO 不可能等于∠PQB ,∠APB 不可能等于∠PBQ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关系只能是△OPQ ∽△PBQ ∽△ABP ………………7分8=解得:t =4经检验:t =4是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从边长关系和速度) 此时P(0)∵B (8)且抛物线214y x bxc =++经过B 、P 两点, 第26题图∴抛物线是212284y x x =-+,直线BP 是:28y x =- …………………8分 设M (m , 28m -)、N (m ,212284m m -+)∵M 在BP 上运动 ∴4282m ≤≤ ∵2112284y x x =-+与228y x =-交于P 、B 两点且抛物线的顶点是P ∴当4282m ≤≤时,12y y > ………………………………9分 ∴12MN y y =-=21(62)24m --+ ∴当62m =时,MN 有最大值是2 ∴设MN 与BQ 交于H 点则(62,4)M 、(62,7)H ∴S △BHM =13222⨯⨯=32 ∴S △BHM :S 五边形QOPMH =32:(32232)-=3:29 ∴当MN 取最大值时两部分面积之比是3:29. ……10分28.(南京市8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2,M 是AD 的中点,点E 从点A 出发,沿AB 运动到点B 停止,连接EM 并延长交射线CD 于点F ,过M 作EF 的垂线交射线BC 于点G ,连结EG 、FG 。

201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1-10题)

201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1-10题)

【001】如图,已知抛物线2(1)33y a x =-+(a ≠0)经过点(2)A -,0,抛物线的顶点为D ,过O 作射线OM AD ∥.过顶点D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射线OM 于点C ,B 在x 轴正半轴上,连结B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射线OM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s .问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DAOP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3)若OC OB =,动点P 和动点Q 分别从点O 和点B 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和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OC 和BO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的时间为t ()s ,连接PQ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及此时PQ 的长.xyMCDPQOAB【002】如图16,在Rt △ABC 中,∠C =90°,AC = 3,AB = 5.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到达点A 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 返回;点Q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伴随着P 、Q 的运动,DE 保持垂直平分PQ ,且交PQ 于点D ,交折线QB -BC -CP 于点E .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Q 到达点B 时停止运动,点P 也随之停止.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t 秒(t >0).(1)当t = 2时,AP = ,点Q 到AC 的距离是 ; (2)在点P 从C 向A 运动的过程中,求△APQ 的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在点E 从B 向C 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 能否成为直角梯形?若能,求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当DE 经过点C 时,请直接..写出t 的值.AC BPQE D图16【00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B(4,0)、C(8,0)、D(8,8).抛物线y=ax2+bx过A、C两点.(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终点D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PE⊥AB交AC于点E,①过点E作EF⊥AD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G.当t为何值时,线段EG最长?②连接EQ.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判断有几个时刻使得△CEQ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相应的t值。

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001】如图,已知抛物线2(1)y a x =-+a ≠0)经过点(2)A -,0,抛物线的顶点为D ,过O 作射线OM AD ∥.过顶点D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射线OM 于点C ,B 在x 轴正半轴上,连结BC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射线OM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s .问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DAOP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3)若OC OB =,动点P 和动点Q 分别从点O 和点B 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和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OC 和BO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的时间为t ()s ,连接PQ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及此时PQ 的长.【C=90°,AC = 3,AB = 5.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到达点A 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 返回;点Q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伴随着P 、Q 的运动,DE 保持垂直平分PQ ,且交PQ 于点D ,交折线QB-BC-CP 于点E .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Q 到达点B 时停止运动,点P 也随之停止.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t 秒(t >0). (1)当t = 2时,AP = ,点Q 到AC 的距离是 ; (2)在点P 从C 向A 运动的过程中,求△APQ 的面积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范围)(3)在点E 从B 向C 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 能否成 为直角梯形?若能,求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当DE 经过点C 时,请直接写出t 的值.【00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 的三个顶点B (4,0)、C (8,0)、D (8,8).抛物线y=ax2+bx 过A 、C 两点. (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A P 图16(2)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向终点B 运动,同时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D 向终点D 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 秒.过点P 作PE ⊥AB 交AC 于点E ,①过点E 作EF ⊥AD 于点F ,交抛物线于点G .当t 为何值时,线段EG 最长? ②连接EQ .在点P 、Q 运动的过程中,判断有几个时刻使得△CEQ 是等腰三角形? 请直接写出相应的t 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全国各地中考模拟数学试题汇编压轴题1.(2010年广州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如图,以O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A点的坐标为(0,1),直线x=1交x轴于点B。

P为线段AB上一动点,作直线PC⊥PO,交直线x=1于点C。

过P点作直线MN平行于x轴,交y轴于点M,交直线x=1于点N。

(1)当点C在第一象限时,求证:△OPM≌△PCN;(2)当点C在第一象限时,设AP长为m,四边形POBC的面积为S,请求出S与m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3)当点P在线段AB上移动时,点C也随之在直线x=1上移动,△PBC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求出所有能使△PBC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P的坐标;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OM∥BN,MN∥OB,∠AOB=900,∴四边形OBNM为矩形。

∴MN=OB=1,∠PMO=∠CNP=900∵AM PMAO BO=,AO=BO=1,∴AM=PM。

∴OM=OA-AM=1-AM,PN=MN-PM=1-PM,∴OM=PN,∵∠OPC=900,∴∠OPM+CPN=900,又∵∠OPM+∠POM=900∴∠CPN=∠POM,∴△OPM≌△PCN.(2)∵AM=PM=APsin450=2m2,∴NC=PM=2m2,∴BN=OM=PN=1-2m2;∴BC=BN-NC=1-2m2-2m2=12m-ABCNPMOxyx=1第1题图(3)△PBC可能为等腰三角形。

①当P与A重合时,PC=BC=1,此时P(0,1)②当点C在第四象限,且PB=CB时,有BN=PN=1-22m,∴BC=PB=2PN=2-m,∴NC=B N+BC=1-22m+2-m,由⑵知:NC=PM=22m,∴1-22m+2-m=22m,∴m=1.∴PM=22m=22,BN=1-22m=1-22,∴P(22,1-22).∴使△PBC为等腰三角形的的点P的坐标为(0,1)或(22,1-22)2. (2010年广州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四))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k2-4)x+2k-2以y 轴为对称轴,且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草图;(2)设A是y轴右侧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A作AB垂直x轴于点B,再过点A作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D,过D点作DC垂直x轴于点C, 得到矩形ABCD.设矩形ABCD 的周长为l,点A的横坐标为x,试求l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当点A在y轴右侧的抛物线上运动时,矩形ABCD能否成为正方形.若能,请求出此时正方形的周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根据题意得:k 2-4=0,∴k=±2 .当k =2时,2k-2=2>0, 当k =-2时,2k-2=-6<0.又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 ∴k=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函数的草图如图所示:(2)令-x 2+2=0,得x =±2.当0<x <2时,A 1D 1=2x ,A 1B 1=-x 2+2 ∴l=2(A 1B 1+A 1D 1)=-2x 2+4x +4.当x >2时,A 2D 2=2x,A 2B 2=-(-x 2+2)=x 2-2, ∴l=2(A 2B 2+A 2D 2)=2x 2+4x-4. ∴l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是:⎪⎩⎪⎨⎧-=)2x (4x 4x 2)2x 0(4x 4x 2l 22>-+<<++(3)解法①:当0<x <2时,令A 1B 1=A 1D 1,得x 2+2x -2=0. 解得x=-1-3(舍),或x=-1+3.将x=-1+3代入l=-2x 2+4x +4,得l=83-8, 当x >2时,A 2B 2=A 2D 2 得x 2-2x-2=0,解得x=1-3(舍),或x=1+3, 将x=1+3代入l=2x 2+4x-4, 得l=83+8.综上所述,矩形ABCD 能成为正方形,且当x=-1+3时,正方形的周长为83-8;当x=1+3时,正方形的周长为83+8.解法②:当0<x <2时,同“解法①”可得x=-1+3, ∴正方形的周长l=4A 1D 1=8x=83-8 .第2题A 1A 2B 1B 2C 1D 1C 2D 2 xy当x >2时,同“解法①”可得x=1+3, ∴正方形的周长l=4A 2D 2=8x=83+8 .综上所述,矩形ABCD 能成为正方形,且当x=-1+3时,正方形的周长为83-8;当x=1+3时,正方形的周长为83+8.解法③:∵点A 在y 轴右侧的抛物线上, ∴当x >0时,且点A 的坐标为(x ,-x 2+2). 令AB =AD ,则22x -+=2x,∴-x 2+2=2x, ① 或-x 2+2=-2x, ② 由①解得x=-1-3(舍),或x=-1+3, 由②解得x=1-3(舍),或x=1+3. 又l=8x,∴当x=-1+3时,l=83-8; 当x=1+3时,l=83+8.综上所述,矩形ABCD 能成为正方形,且当x=-1+3时,正方形的周长为83-8;当x=1+3时,正方形的周长为83+8.3.(2010年河南省南阳市中考模拟数学试题)如图所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矩形OABC 的边长OA 、OC 分别为12cm 、6cm, 点A 、C 分别在y 轴的负半轴和x 轴的正半轴上, 抛物线y=ax 2+bx+c 经过点A 、B, 且18a + c = 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果点P 由点A 开始沿AB 边以1cm/s 的速度向终点B 移动, 同时点Q 由点B 开始沿BC 边以2cm/s 的速度向终点C 移动.①移动开始后第t 秒时, 设△PBQ 的面积为S, 试写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并写出t 的取值范围.②当S 取得最大值时,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R, 使得以P 、B 、Q 、R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如果存在, 求出R 点的坐标, 如果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答:(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c bx ax y ++=2,由题意知点A (0,-12),所以12-=c ,第3题图又18a+c=0,32=a , ∵AB ∥CD,且AB=6,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32=-=abx . ∴4-=b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24322--=x x y . (2)①9)3(6)6(22122+--=+-=-⋅⋅=t t t t t S ,()60≤≤t . ②当3=t 时,S 取最大值为9。

这时点P 的坐标(3,-12),点Q 坐标(6,-6). 若以P 、B 、Q 、R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如下三种情况: (Ⅰ)当点R 在BQ 的左边,且在PB 下方时,点R 的坐标(3,-18), 将(3,-18)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满足解析式,所以存在, 点R 的坐标就是(3,-18);(Ⅱ)当点R 在BQ 的左边,且在PB 上方时,点R 的坐标(3,-6), 将(3,-6)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不满足解析式,所以点R 不满足条件. (Ⅲ)当点R 在BQ 的右边,且在PB 上方时,点R 的坐标(9,-6), 将(9,-6)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不满足解析式,所以点R 不满足条件. 综上所述,点R 坐标为(3,-18).4.(2010年江西省统一考试样卷)已知二次函数y =x 2+bx +c 与x 轴交于A (-1,0)、B (1,0)两点.(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若有一半径为r 的⊙P ,且圆心P 在抛物线上运动,当⊙P 与两坐标轴都相切时,求半径r 的值.(3)半径为1的⊙P 在抛物线上,当点P 的纵坐标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P 与y 轴相离、相交?答案:解:(1)由题意,得10,10.b c b c -+=⎧⎨++=⎩ 解得0,1.b c =⎧⎨=-⎩∴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y =x 2-1.(2)设点P 坐标为(x ,y ),则当⊙P 与两坐标轴都相切时,有y =±x . 由y =x ,得x 2-1=x ,即x 2-x -1=0,解得x =152±. 由y =-x ,得x 2-1=-x ,即x 2+x -1=0,解得x =152-±. ∴⊙P 的半径为r =|x |=512±. (3)设点P 坐标为(x ,y ),∵⊙P 的半径为1,∴当y =0时,x 2-1=0,即x =±1,即⊙P 与y 轴相切,又当x =0时,y =-1,∴当y >0时, ⊙P 与y 相离;当-1≤y <0时, ⊙P 与y 相交. 5.(2010年山东宁阳一模)如图示已知点M 的坐标为(4,0), 以M 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交x 轴于A 、B ,抛物线c bx x y ++=261过A 、B 两点且与y 轴交于点C . (1)求点C 的坐标并画出抛物线的大致图象(2)已知点Q (8,m ),P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 求出P 点坐标使得PQ +PB 值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3)过C 点作⊙M 的切线CE ,求直线OE 的解析式. 答案:(1)将A (2,0)B (6,0)代入c bx x y ++=261中 ⎪⎩⎪⎨⎧++=++=c b c b 6602320 ⎪⎩⎪⎨⎧=-=234c b∴234612+-=x x y将x =0代入,y =2 ∴C (0,2)(2)将x =8代入式中,y =2∴ Q (8,2) 过Q 作QK ⊥x 轴过对称轴直线x =4作B 的对称点APB +PQ =QA第5题图在Rt △AQK 中,AQ =102 即,PB +PQ =102 PM ∥KQ 即△APM ∽△AQK∴PA=32P (4,32)6.(2010年河南中考模拟题1)如图,在ABC ∆中,∠A 90=°,10=BC , ABC ∆的面积为25,点D 为AB 边上的任意一点(D 不与A 、B 重合),过点D 作DE ∥BC ,交AC 于点E .设x DE =以DE 为折线将△ADE 翻折,所得的DE A '∆与梯形DBCE 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y. (1).用x 表示∆ADE 的面积;(2).求出0﹤x ≤5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3).求出5﹤x ﹤10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4).当x 取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答案:解:(1) ∵ DE∥BC ∴∠ADE=∠B,∠AED=∠C∴△ADE∽△ABC ∴2)(BCDE S S ABC ADE =∆∆即241x S ADE =∆ (2)∵BC=10 ∴BC 边所对的三角形的中位线长为5 ∴当0﹤5≤x 时 241x S y ADE ==∆ (3)x ≤5﹤10时,点A'落在三角形的外部,其重叠部分为梯形 ∵S △A'DE =S △ADE =241x ∴DE 边上的高AH=AH'=x 21 由已知求得AF=5 ∴A'F=AA'-AF=x-5 由△A'MN∽△A'DE 知2DE A'MN A')HA'F A'(=∆∆S SCBA2MN A')5(-=∆x S∴251043)5(41222-+-=--=x x x x y (4)在函数241x y =中 ∵0﹤x≤5∴当x=5时y 最大为:425 在函数2510432-+-=x x y 中当3202=-=a b x 时y 最大为: ∵425﹤325 ∴当320=x 时,y 最大为:3257.(2010年河南中考模拟题2)如图,直线334y x =+和x 轴y 轴分别交与点B 、A ,点C 是OA 的中点,过点C 向左方作射线CM⊥y 轴,点D 是线段OB 上一动点,不和B 重合,DP⊥CM 于点P ,DE⊥AB 于点E ,连接P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