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精选)
第四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精选精品PPT

❖ 加强社会影响的管理 二、 社会责任、社会义务和社会响应
第一节 社会责任(CSR)
▪ 是指管理者检查其决策和行动所造成的社会影响 二、道德发展阶段(三水平六阶段,P127,略)
社会责任不止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福利。
力的管理方法 保护提出道德问题的员工 ▪ 管理者从他们对社会影响的角度来履行社会责任 ▪ 两种方式:公司慈善活动;员工志愿活动
▪ 道德义务 社会响应(Social Responsiveness):是指公司为应某种普遍的社会需要而从事的社会活动。
命(经济的生产率) 活动家方式:(深绿)最高程度的环将使企业的权力更大)
第四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是指管理者检查其决策和行动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力的管理方法
赞成和反对的争论
❖ 赞成的观点:
第一节 社会责任(CSR)
▪ 公众期望 保护提出道德问题的员工
三、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
❖ 反对的观点:
▪ 违反利润最大化原
▪ 长期利润 对管理道德衰退和缺乏社会责任感进行管理
有道德的领导(共享价值观的倡导者和执行者)
则
管理者从他们对社会影响的角度来履行社会责任
▪ 淡化企业的基本使 即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 成本
▪ 减少政府管制 社会经济学观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市场方式:对顾客的环境偏好做出响应
▪ 权力过大(追逐社
古典观点: (20世纪30年代之前)
▪ 责任与权力的平衡 一、社会责任的古典观与社会经济观
第一节 社会责任(CSR)
▪ 股东利益 古典观点: (20世纪30年代之前)
会目标将使企业的 权力更大)
第四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般说来,组织的道德准则一旦制定以后,便相对稳定,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准则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尤 其是社会变革时期,这种变化更为重要。当道德准则落后于 时代要求时,就意味着它具有变革的风险,或者准确地说是 拒绝变革的风险。
3、管理者以身作则 (1)言传身教。 (2)通过他们的奖惩建立文化基调。 (3)高层的以身作则最重要。
进行独立的 社会审计
挑选有素质 的员工
建立道德守则 和决策规则
改善企业 道德行为
的途径
对绩效进行 全面评价
对员工进行 道德教育
在道德方面 领导员工
设定工作 目标
1、量化往往变成考核人际关系。(德才兼 备标准)
强德强才是圣人;强德弱才是君子; 强才弱德是小人;弱德弱才是愚人。(杨沛庭——《中外管 理》主编)
对“公平公正”的认识 ➢ 主要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 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
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4、社会契约道德观
观点 ➢ 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 为就是善的
契约论的道德观有其深刻的局限性 ➢ 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 ➢ 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如价格、道德、婚姻等是不可以契约的 ➢ 契约主义泛滥会导致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
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首先并且更重要的是一个伦 理实体
在企业管理中,伦理的要义就是个人作为“组织人”或作为 企业的成员而行动
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
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3、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
马克斯·韦伯
20世纪西方学术界对伦理经济、管理意义的几种解释: 理想类型论(马克斯·韦伯):现代资本主义成功的最大秘密在于
第四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二、管理道德的特征
• (1)普遍性 • 无论是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文化管理,还是单位、
部门、家庭和邻里的人际关系管理,都应当遵守管理道德的原 则和要求
• (2)特殊性 • 管理道德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道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
所调整的关系Biblioteka 管理关系,规范的行为是管理行为• (3)非强制性
层的沟通渠道,尊重员工的话语权,为员工创造自由的工作环 境。 • 第二,企业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慈善活动,帮助社会 上的困难群体。 • 第三,企业在生产中也要充分考虑到社会责任。
四、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1、对雇员的责任 •2、对顾客的责任 •3、对竞争对手的责任 •4、对环境的责任 •5、对社会发展的责任
• 2、社会经济观
• 它与“古典观”相对立,它认为,企业处理要赚取合理利 润以外,还应该为相关利益群体(如债权人、供应商、 消费者、员工、所在社区乃至政府等)承担其应该负担 的社会责任。
三、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
• 从长期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小与其经营业绩呈正相关。 •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做得工作: • 第一、企业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建立企业员工与管理
三、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 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一般受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 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变量、组织文化以及道德问题的 强度五种因素的影响。
• 1、道德的发展阶段
• (1)前惯例层次
• 这是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行为者认为:
• (2)惯例层次
• 有良性也有恶性,一些真正为企业整体利益着想的就是良性的。 相反,以个别人期望为是非标准的管理道德就是恶性的
容和形式,这体现了管理道德的 • A.普遍性B.特殊性C.变动性D.社会教化性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THANKS 感谢观看
。
促进可持续发展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实现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增强员工归属感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强 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降低风险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降低 企业面临的环境、社会和法律 等方面的风险,减少潜在的损
失。
04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公平
对待员工、客户和利益相关者时,应 遵循平等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公正
在决策和分配资源时,应依据客观事 实和标准,不受主观情感或偏见影响 。
尊重与责任
尊重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侵犯他人的权益,维护良好的人 际关系。
责任
勇于承担管理责任,对组织、员工和社会的福祉负责,积极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03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与重要性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6 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后果
法律后果
违反法律法规
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可能违反国 家法律法规,导致罚款、吊销执
照等行政处罚。
合同违约
企业未能履行合同中规定的社会责 任,可能导致合同违约,承担违约 责任。
刑事责任
严重的不履行社会责任行为可能构 成犯罪,企业需承担刑事责任。
声誉损失
消费者权益保护
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企业应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可靠,不欺诈消费者。
保障消费者信息安全
企业应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建立消费者反馈机制
企业应建立消费者反馈渠道,及时回应和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意见 。
05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融合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融合
第四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3、企业组织
巴纳德组织三要素:共同目的、协作的愿望、信息的沟通 4、人文力与企业精神
16
[管理的道德困境] 学生的道德问题
鲁特格尔大学( Rutgers University )调查 了 600 多名学生,发现在打算选择工商业生涯的 学生中,76%承认至少有一次考试作弊;19%则 至少作弊 4次。
10
道:冲动形态或在意志存在的“伦”,其表现形态就是各 种道德规范及其体系,如中国传统伦理中仁义礼智信 的“五常”。“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 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德:是个体透过“理”与“道”对“伦”的内植和内化, 是个体内在的实体性或伦理普遍性,有了“德”,人 便由个体上升为主体。 得:是个体以“德”处理世俗生活中的诸利益关系所达 到的义利合一,得德想通的状态和境界,所谓“得之 有道,取之有理”,“君子取财,得之有道”。
5
重庆一化工厂在排污,电石渣废水一排入龙溪河,河水顿时变色。
6
美国密歇根州铜矿及工厂产生的尾料将湖水染红
பைடு நூலகம்
7
小资料:家乐福中国掀廉政风暴 多名管理人员 涉嫌受贿被拘
家乐福中国新总裁罗国伟掀起的改革风暴开始在家乐福各个环 节显现。 最近,家乐福中国总部以邮件、通告的形式向全国各个地区通 报了一些已被查处的内部腐败事件。家乐福内部掀起的反腐风 暴正在越刮越猛。 家乐福内部通告显示,近期北京CCU(城市采购中心)以及7家 门店生鲜处相关人员被送到司法机关。东北区域几家门店生鲜 处负责人被拿掉,深圳梅林店部分员工也被处理。“总部的决 心很大,反腐败已经确立为今年的工作重点。”
最好动力——道德
两者往往处于矛盾中,最强往往不是最好,最好也非最强。 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的目的,在于将两者有机得匹合,形成 “最强动力—最好动力”的合理体系。 4、竞争力论 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
管理学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 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三、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
➢“财富创造是一种道德行为” ➢在经营活动中,企业伦理与管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表现在以
1、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 2、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 3、企业组织:共同目的;协作的愿望;信息的沟通; 4、人文力与企业精神。
一、企业与现代社会
1、企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管理学
第五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与现代社会
2、两种关于社会责任的观点 传统经济学观点:为股东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否则就不成其为 福利是政府和非赢利组织的责任。 社会经济学观点:企业不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他们还要对社会负责,因此 造利润,还应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管理学
第五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 价人或组织行为善恶的标准和原则。
➢企业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全体成员对本企业“应当是什么 什么”的高度认同。
➢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社会责任间的关系:衡量企业价值观 好标志,就是企业对待社会责任的态度。企业价值观越 展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管理学
第三节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一、道德管理的特征
合乎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1. 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 织的一项责任;
2. 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3. 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 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
➢一个组织的文化是由组织共享的价值观构成的; ➢就道德风险而言,最有可能鼓励高道德标准的是有无诚
织文化; ➢基于价值观的管理(values-based nagement); ➢与弱文化相比,一种强文化能够对员工施加更多影响。
管理学-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道德管理的因素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道德发展阶段 个人特征 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 问题强度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途径
挑选高道德 建立道德守则 素质的员工 和决策规则
在道德方面 领导员工
设定工作目 标
对员工进行 道德教育
对绩效进行 全面评价
进行独立的 提供正式的
社会审计
保护机制
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社会契约道德观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这种道德观实质上是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变种。既不符合权利至上的道德观更不符合公平公正道德观的基本原则,却能大 幅度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契约论的道德观有其深刻的局限性。因为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而且, 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哲学家已经多次指出,许多东西,比如人格、道德、婚姻、家庭是绝对不可以契约的。契约主义 的泛滥,会导致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三、公平公正道德观
这种观点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 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所谓公平公正,主要是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 因素。这种道德观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践中问题十分复杂。
企业与现代社会
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感谢你们的聆听
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20世纪西方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几个不断递进的解释和实践模式: 1.理想类型论-20世纪20年代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2.文化矛盾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 3.最强动力-最好动力论-20世纪末期德国著名经济伦理学家彼得●科斯洛夫斯基 4.竞争力论-20世纪90年代查尔斯●汉普登-特纳等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主体判断某种行为时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组织的道德标准要与社会的道德标准相容,否则很难为社会所接纳。
一、四种道德观1.功利观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做出。
功利主义的目的是为更多的人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
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但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尤其在一些受决策影响的人没有参与决策的情况下;同时,也会导致一些利益相关人的利益被忽视。
2.权利观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做出的。
权利观积极的一面是它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
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接受这种观点的管理者把对个人的保护看得比工作的完成更重要,对效率有不利的影响。
3.公平观这种观点要求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如给新来的员工提供高一点的工资,以更好地维持员工的生活。
公平观保护了弱势员工的利益,但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
4.综合观这种观点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即契约思想。
其种类有两种:(1)适用于社会公众的一般契约;(2)适用于特殊社团成员的特殊契约。
二、崇尚道德的管理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看做责任2.以社会利益为重3.重视相关者的利益4.以人为目的5.超越法律即超越法律的要求,比法律的要求做得更好。
6.自律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第二节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表1 道德发展阶段每个人在进入组织时,都带着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这些准则是个人早年从父母、老师、朋友和其他人那里发展继承来的,是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基本信念。
它看起来和恶发展阶段非常相似,但实际上不一样,道德发展阶段相对稳定,而价值准则有时会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自我强度用来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
一个人的自我强度越高,可知冲动并遵守子女年的可能性越大,越会坚持己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