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泊车位的优化设计与效度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停车场泊车位的优化设计与效度评价

【摘要】:随着汽车消费量剧增,“停车难”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以某小区露天停车场为背景,用排队论对该服务系统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整数规划模型对其泊车位布置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停车场效度进行了度量。

在对停车场泊车位优化设计的模型中,我们考虑一种把车间距空间和马路空间并入车辆所在的空间的方式,形成新的“空间单元矩形”,因其可以在空间无间隙密铺从而简化分析过程。同时设定了“最大内接矩形”作为优先标准,建立了整数规划模型,对“最大内接矩形”空间内的车位进行了优化设计,用LINGO 软件编程处理,而对其余的区域采用观察法和穷举法进行设计,最终的设计方案总共能够提供102个泊车位,空间利用效率较高。

在对停车场效度评价的模型中,我们选择的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基于稳健性打分原则,对各指标进行打分,在形成评判集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价。用MATLAB软件编程处理,结果显示综合评价值为4.85,停车场的效度处于较好的状态。

在对车位优劣进行评价时,我们援用了目标规划的思路,用四个依次优先级递增的指标进行评价。在筛选车位时我们又援用了决策理论中淘汰“次优方案”的思路,根据优先级逐渐把“次劣”泊车位排除,最后发现在采用我们设计的泊车方案的前提上,整个停车场右下角的车位是最劣车位,最不受欢迎。

关键词:泊位设计排队论整数规划多目标规划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

一、问题的重述

随着我国的汽车消费增长并逐渐普及开来,“停车难”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成为了困扰人们正常生活和交通秩序的重要因素。究其本质,“停车难”问题的根源在于停车位供给短缺和停车位需求旺盛之间的供需矛盾,真正意义上解决这个难题有待于车辆停放设施的增加速度跟上车辆的迅猛增加。但是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车辆停放设施数目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设计提高停车场的运行效率,对于局部缓解“停车难”的现状有着重大的意义。

停车场运行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停车场内部泊车位的优化设计和泊车位分配,并需要综合考虑整体的效果。对停车场整体运行效率的评价是基于停车平均等待时间、人均停车面积、停车顺畅程度等等的综合指标,需要构建一个整体评价体系。

二、模型的假设

1.停车场车主到达停车场的过程是泊松流,其相继到达的间隔时间不存

在记忆性,服从负指数分布(Markov)。

2.车在停车场的停留时间是完全随机的,服从一阶埃尔朗分布(Erlang)。

3.不存在预定车位或固定车位,所有的泊车位均符合先到先服务(FCFS)

规则。

4.每个泊车位的平均服务率相同,且独立工作,不会相互影响。

5.车主在选择泊车位中均考虑自身效用最大化,不存在利他正义等特殊

情况。

6.停车场经营业主在保证停车场基本安全的情况下,以自身利益最大化

为目标进行决策,不考虑利他主义等情况。

7.进入停车场的车型只考虑小型车,小型车的详细指标参见附录二。

8.停车场进行泊车位优化设计的前提是遵守国家交通部对于停车场的

相关条例(参见附录二),不考虑违规修建的情况。

9.车主不具备制定停车场车位价格的能力,但可以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

特定车位的价格,因此不同车位的价格可能是有差异的。

三、符号说明

1.排队论部分:

X/Y/Z/A/B/C:排队论模型中的指标,分别代表相继顾客到达时间的分布、服

务时间的分布、服务台的个数、系统容量限制、顾客源数目和服务规则。

M:负指数分布。

C: 泊车位数,即服务台个数。

L q:系统中排队等待候车的车主的期望值。

W q:一个车主在系统中排队等待时间的期望值。

μ:一个泊车位的平均服务率,1/μ指一个车主的平均服务时间。

2.泊车规划模型部分:

m:一个停车位的长度

n:一个停车位的宽度

m’:空间单元矩形的长度

n’:空间单元矩形的宽度

θ:车辆的停放角度

P:停车场内道路宽度

3.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i个指标层中的第j个指标

:因素相对于的重要程度的量化值

:第k个可能的服务水平的评价结果

:W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

:模糊判断矩阵

:评判矩阵,由打分法获得。

四、数学模型的分析和建立

1 影响因素分析和初步判断

1.1停车场业主心理分析

考虑停车场业主经营停车场是处于盈利的目的,同时业主希望能够持续盈利,那么业主的利益最大化是基于尽量不发生安全事故的前提(因为出现安全

事故既会损坏声誉,又需支付大笔的赔偿金)。把安全事故的发生视为一个概率问题,停车场内部的通畅程度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直接相关,也与发生事故之后人员能够逃离的概率以及消防部门有效救援的概率相关,因此业主希望停车场内尽可能通畅以提高安全性。同时在这个基础上,业主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希望停车场地中泊车位数目尽可能多、泊车位的利用率尽可能高以提高其收益。在这两点满足的条件下,停车场业主才会追求车主的满意度,既保证安全、又保证盈利、还保证好的声誉是业主最希望达到的状态。

1.2 车主心理分析

每个车主都希望自己享受到最优质的停车服务,希望停车场的人均停车面积尽可能大、内部交通尽可能顺畅等等,但是车主在市场中能够观察到泊车位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车主们对停车场的条件要求已经退化为软约束,能够获得泊车位成为首先考虑的决策标准。在获得泊车位的情况下,车主们优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和时间效率,而这两者正好同时对停车场系统内部的通畅程度提出要求,这有利于车主提高心理满意度。(这里暂不讨论车主停车对停车收费的敏感度。)

1.3 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很显然,每个决策主体进行的都是具备多个目标,而且这些目标有明确的优先级。这里首先进行指标说明,如果用c1刻画停车场系统的顺畅程度,用c2刻画停车场泊车位的平均使用量(泊车位的平均使用量=泊车位平均利用率*泊车位的绝对水平),引入正负偏差变量d+和d-,①分别代表决策者超过目标值的部分和决策值未达到目标值的部分,简单化而言可以给出业主和车主的目标规划模型,或称满意水平模型:

业主的满意水平模型是:

车主的满意水平模型是

P1和P2代表业主决策的优先因子,同理P1’和P2’代表车主决策的优先因子,并规定P1>P2,P1’>P2’。

业主和车主约束条件是相同的,由于定性指标内部关系机理繁杂,在此不详细列出。从对双方满意水平模型中可以看出和的尽可能小对于

双方都有利益改善,同时双方对和变化幅度的要求不完全统一。考

虑业主和车主的总体最优化,就需具体考虑,综合协调双方的满意度指标。在双方的满意水平模型中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提高停车场顺畅程度、泊位数的绝对水平和泊位数的使用率符合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但是指标的权重双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