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复习教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教案 与朱元思书复习学案9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 与朱元思书复习学案9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与朱元思书复习学案9篇与朱元思书复习学案 1一.教学要点1.掌握以下词语:行旅桐庐悠然领略鸢飞戾天经纶亟思遁世缥碧轩邈泠泠窥谷忘反见日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3.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4.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二.教学设想1.本文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安排一课时课内自读;2.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三.教学步骤及具体教学内容1.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3.学习第一段.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⑴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⑵分析各句: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第二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4.学习第二段⑴翻译本段.⑵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5.学习第三段⑴朗读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⑵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A.从山自身写: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6.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⑴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⑵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⑶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7.作业⑴完成练习一,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⑵完成练习二,区别“许”、“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义.⑶完成同步练习各题.课后记:本文在课下注解中,似乎有一处解释不通,即169页注解“⒆[疏条交映]粗壮的枝条互相掩映”,与下文的“有时见日”连接不合理。

《与朱元思书》复习教案

《与朱元思书》复习教案

《与朱元思书》复习教案一、导入由《山中杂诗》引入二、复习任务积累文言词句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实战演练三、诵读文章1.自由朗读课文并背诵。

2.同位互查。

3.齐背。

四、我来设题1.如果你是出题人,针对本课你会出哪些默写题?请你出2道诗文默写题并给出标准答案。

步骤:(1)找学生说。

(2) 重点句子默写到学案上,并进行改正。

如: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词句出题前先让学生自主翻译全文,探讨疑难。

2、如果你是出题人,你认为哪些词语解释可能要考?请出4道解词题并给出标准答案。

步骤:(1)思考考查什么类型的词语?(2)自主分类整理。

(3)展示交流(4)识记(5)出题检测通假字①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②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①飞戾天者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②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今义:喻指政治才能词类活用①凤烟俱净:消散形词词用作动词②任意东西:向东、向西名词用作动词③猛浪若奔:飞奔的马动词用作名词④互相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形容词作动词⑤皆生寒树:使……寒冷形容词作动词⑥望峰息心平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词多义绝1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的2猿则百叫无绝停止、消失3沿溯阻绝断,断绝。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绝,没有出路的5 绝巘多生怪柏极,非常。

许 1一百许里大约、左右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3时人莫之许承认、同意4杂然相许赞同5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上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重要的实词:①从流飘荡顺、随②负势竞上凭借③泠泠作响发出虚词:①鸢飞戾天者……的人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连词,可译为“就”3、如果你是出题人,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重要?请画出其中的两句并给出翻译。

步骤:(1)同位间合作,一人问,一人答,并做出判断。

(找2组同学)注意评判:字字落实,特别是句中的重点词语,要注意特殊的句式,如省略句、判断句。

(2)标画重点句子,识记句子翻译。

《与朱元思书》教案最新8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最新8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最新8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

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作者简介:补:吴均出生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曾做过吴兴主簿、建安王伟记室、国侍郎等官后官至奉朝请。

他为人耿直,因私下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

不久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飘荡(dàng)急湍(tuān)轩(xuān)邈泠泠(líng)经纶(lún)横柯(kē)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学生朗读或范读课文。

(1)注意语速。

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与朱元思书》复习教案

《与朱元思书》复习教案

《与朱元思书》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本课文学常识。

2、掌握本课重点的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正确翻译重要或特殊句式的句子。

4、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态度、情感。

5、能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辨析掌握本课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通过练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复习重点:1、掌握本课重点的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背诵并翻译课文。

复习难点:理解作者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试卷复习方法:1、诵读法: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

2、提问法: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

3、竞赛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复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自学导纲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与朱元思书》,请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2、展示本节课的复习导纲。

①识记本课文学常识。

②背诵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

③背诵课文。

④翻译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4、学生围绕目标自主复习。

二.合作互动【检测复习情况】1、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文学家。

文体知识:“书”是—2、生字韵柯缥碧轩邈泠嘤鸢戾纶3、解释重点词语。

风烟俱净一百许里水皆缥碧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冷冷作响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4、翻译重点句子。

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⑵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⑶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⑷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⑸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理解句子含义。

怎样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6、理解性背诵。

⑴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⑵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⑶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⑷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⑸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是:⑹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是:三、导学归纳1、教师归纳2、学生谈收获。

与朱元思书教案五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五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五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可教授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记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

__语言精练生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背诵、通过联想与想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学设计】一、恰当导入1、可以由美景图片导入,也可以播放富春江山水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可以放《高山流水》等古筝曲,让学生想像,音乐为我们创设了怎样一幅图画。

同学们,你到过富春江吗?它位于浙江省境内,是全国闻名的胜景之一。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撰文盛赞过它,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代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文中,作者给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赞誉。

这篇与一般书信不同的写景小品文,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

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饱览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目标: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缥碧甚箭轩邈泠泠千转直视无碍千百成峰鸢飞唳天望峰息心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有条件的可利用课件或投影出示字词,学生识记)2、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要掌握合理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适当也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熟读全文,把握大意,识记词语,揣摩句意。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优秀7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优秀7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爱岗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优秀7篇,欢迎阅读。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

2、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

3、培养诵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4、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步骤:一、引入课文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

南朝人)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

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二、分析课文(一)、朗读课文1、明确读音和句读轻声朗读课文,标出不明白的读音、句读。

学生提出。

(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朗读:学生全文朗读。

(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

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

那种“劲”。

2.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学生无人发言时:指定下列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13篇)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13篇)

学习任务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3、深入文章意境,涵咏体会,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学习重点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脸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

(清·刘嗣绾)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骄文中写景的精品。

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二、读文字,反复朗读,疏通文义,沟通古今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2、反复朗读,要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

3、做古今沟通的练习。

(学生互相测试)A、请查找工具书,找出和下列加下划线实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一应俱全百废俱兴面面俱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荒谬绝伦聪颖绝伦绝代佳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自强不息息事宁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横何上蔽,在昼犹昏;──虽死犹生过犹不及B、给出译文,能快速背出原文。

这时,驾舟顺流飘荡,可以随意东飘西泊。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枝叶尽力往高远展伸。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4、再次熟读课文,基本达到给出上句,能够对出下旬的程度,鼓励在课堂上背诵全文。

与朱元思书复习教案

与朱元思书复习教案

《与朱元思书》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积累吴均及“书”有关的常识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复习过程: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一)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作者:,字:叔庠,朝梁家。

(二)字词句积累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飘荡()缥碧()急tuān ()甚箭互相xuān ()邈()泠泠作响()yīngyīng()成韵鸢()飞lì()天者经lún世务者()窥()谷忘fǎn()横柯上蔽()答案:Piāo piǎo 湍轩miǎo líng 嘤嘤yuān 戾纶kuī反kē重点字词解释1、天山共色()2、从流飘荡()3、猛浪若奔()4、互相轩邈()5、泠泠作响()6、好鸟相鸣()7、蝉则千转不穷()8、横柯上蔽()9、经纶世务者()10、窥谷忘反()11、鸢飞戾天者()答案:1、一样的颜色;2、顺、随;3、飞奔的马;4、这些山峦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5、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6、互相和鸣;7、通“啭”,鸟叫声;8、树木的枝干;9、筹划;10、同“返”,忘返;11、至重点句子翻译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答案:1、(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2、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3、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4、(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与朱元思书》复习教学案
复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及句子翻译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填空。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 (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风烟俱净()负势竞上()从流飘荡( )
•水皆缥碧()急湍甚箭()()
•争高直指( ) 泠泠作响( ) 好鸟相鸣( ) •嘤嘤成韵( ) 鸢飞戾天()经纶世务( ) •3、词类活用现象:
•猛浪若奔(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互相轩邈(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任意东西( )
•4、通假现象:
•蝉则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5、一词多义:
•奇山异水()舟首尾长八分有奇()
•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群响毕绝( ) 绝巘多生怪柏( )
•何许人也()一百许里()遂许先帝()杂然相许()•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直视无碍()争高直指()()指通豫南()
• 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
•(1)
•(2)
•(3)
•7.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8.原文填空。

•(1)总括富春江山水特点的句子:
•(7)郦道元的《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都写到了江水流速快,请把它写在下面。


•9.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关于祖国山水的诗句。


•中考链接:
•(一)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沿溯阻绝。

沿: (2)良多趣味。

良:
(3)略无阙.处(4)虽.乘奔御风
(5)直视无碍。

碍:(6)窥谷忘反。

窥:
(7)横柯.上蔽(8)望峰息.心
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力拉崩倒之声
.. B.中间
C.阡陌交通
..语,皆指目陈胜
..,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
3、翻译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文: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5、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6、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附答案:
(一)2、A 4.B 5、(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

6.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二)1、①奔:飞奔的马。

②作:发出。

③勒:约束,阻止。

④设:着,涂。

2、C
3、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4、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