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考点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中文化常识之地理常识

文言文中文化常识之地理常识

文言文中文化常识之地理常识1. 地区名(1)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地理方位的名词。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山东”顾名思义,指山的东面,这里“山东”之“山”指崤山。

(2)“江表英雄咸归附之”中“江表”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区。

(3)“江东子弟”的“江东”是指长江下游江南一带。

(4)“沛公欲王关中”一句中,“关中”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5)“山东豪杰”中“山东”指的是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的地区。

(6)河内指的是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内,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7)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蓝色部分为五关)以南的地区称为关中。

(8)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把居住在长江以南各地区的民族,统称为百越。

如“南取百越之地”的“百越”,也叫“四夷”、“诸越”。

所谓“四夷”,即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的合称。

(9)戎是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汉民族自称夏。

2.政区名(1)八州与八荒,泛指中国。

(2)九州,在古代指天下,即冀州、充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3)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如《过秦论》中说“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4)汉代诸侯王的封域,称为国,是行政区,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如《张衡传》中的“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5)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

宋代的路最初是负责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6)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简称省。

(7)县是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区域。

(8)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同乡。

古代文化常识(地理与职官)

古代文化常识(地理与职官)

古代文化常识(地理与职官)一、地理1、州:(1)尧时——分天下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2)舜时——(从冀州分出并州、幽州,从青州分出营州。

)分为十二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并州、幽州、营州。

(3)汉代——(中国疆土更大了,增加了交州、朔方。

朔方并入并州,改雍州为凉州,梁州为益州。

)分为十三个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并州、幽州、营州、交州。

(4)东汉——共有十三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并州、幽州、交州、司隶(直辖州)。

(没有营州多了司隶)(5)晋初——分为十九州:(和东汉比增加六州,把梁州分为雍、凉、秦三州;把益州分为梁、益、宁三州;把幽州分为幽、平两州;把交州分为交、广两州。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并州、司隶(直辖州)、雍州、凉州、秦州、梁洲、益州、宁州、幽州、平州、交州、广州。

(6)从汉到南北朝末,州基本上是监察区,有时也是行政区。

州的范围渐渐缩小了。

(7)唐代——全国共有三百多个州,是行政区。

(8)宋元——与唐代基本一致。

(9)明清——改州为府,所以有“兖州府”“扬州府”等名称,只留少数直隶州直辖于省,散州隶属于府。

2、郡:是行政区域。

(1)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著名的有陇西、颖川、南阳、邯郸、钜鹿、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河东、上党、太原、代郡、雁门、云中、琅琊、汉中、巴郡、蜀郡、长沙、黔中。

后来又增加了桂林、象郡、南海、闽中,共为四十郡。

(2)此后历代都有郡,但是区域变小了。

(3)隋代——取消了郡。

(4)唐代——州郡交替改变,都是行政区域。

(5)宋——废郡。

3、国:是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

国的区域略等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4、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略相当于汉代的州。

贞观年间,分全国为十道:(1)关内道,即古雍州;(2)河南道,即古豫、兖、青、徐四州;(3)河东道,即古冀州;(4)河北道,即古幽、冀二州;(冀州出现两次,表示是冀州的一部分)(5)山南道,即古荆、梁二州;(6)陇右道,即古雍、梁二州;(7)淮南道,即古扬州;(8)江南道,即古扬州的南部(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9)剑南道,即古梁州(剑阁以南);(10)岭南道,即古扬州的南部;开元年间,分为十五道:从关内道分出一个京畿道(治长安),从河南道分出一个都畿(治洛阳)。

古代文化常识中地理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中地理知识

有:
1. 中国古代的九州:越、齐、楚、燕、韩、赵、魏、秦和汉。

2. 古代七大郡县:冀州、幽州、兖州、豫章郡县(今河南);雍州(今甘肃);徐州(今安徽);扬州(今江苏)。

3. 六合之内的八个城市: 长安 (今陕西省西安市 ) 京兆 ( 今北京 ) 洛阳 ( 今河南
省 ) 洪都 ( 今浙江省绍兴市 ) 郢都 ( 今湖北省荆门市 ) 杨村 ( 今天津市天台县 ) 白狮 ( 上海市徐家汇地区 ) 锦城(上海市卢湾区)。

4. 古代五大道: 大道——连通黄泥行到朝歌;太行——连通黄泥行到凤翔;契丹——连通
黄泥行到大同;胡人——连通黄泥行到新野;番人——连通黄泥行到开封。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地区名
江表、江东、江南 江北、江左、江右
长江流域

河内、河外、河东 河西、河南、河北 山西、山东 关中、关内、关外
黄河流域

崤山 华山 太行山 函谷关 (西/东)
河内
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 黄河以南为河外。 河东 “河东”本是地名,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 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 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 带。 山东 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西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关西 函谷关以西。又称关内。
纪月
一年分四季,每季三个月, 分别称为孟、仲、季。
纪月 纪日

特殊称谓纪日法
★初一:朔 ★十五:望 ★十六:既望 ★月末:晦
返回
传 统 节 日 称 谓
元日----正月初一 人日----正月初七 上元、元宵-- 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两天 端午节--五月初五 夏至三伏 伏日----七夕、乞巧-- 农历七月七 八月十五 中秋----九月九 重阳节--夏至日、冬至日合称 至日----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日----年末 除夕-----



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 “禹锡”即“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 “梦得”。 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


4.称谥号
谥号:周代才有的。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 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根据身前的品德行为 来定的。
姓 名 字 号
例子:周武王、范文正、靖节先生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例子:聊斋先生、饮冰室主人

讳称
讳 称
称大小便:更衣、出恭、解手 称死:
a.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 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b.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c.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 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 尊敬的人物的死。 d.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 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 老、故、逝、终等。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地理概况1. 中国古代地理环境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包括山地、平原、草原、沙漠、湖泊、河流等。

华北平原、江南水乡、川西高原、西北草原、西南高山等地形地貌多样。

2. 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区,四川盆地、大盆地、大广平原等地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区。

3. 中国古代气候中国古代气候主要包括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中国季风气候明显,南方多雨,北方多干。

二、世界古代地理1. 世界古代主要地理特征世界古代地理主要特征包括河流文明、地中海文明、中东地区沙漠草原、非洲的内陆盆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等。

2. 世界古代主要自然资源世界古代主要自然资源包括黄金、铁矿、石油、原始森林、水资源等。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罗马等文明都是河流文明,依赖于河流的水源。

3. 世界古代气候世界古代气候主要包括冰川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季风气候等。

北极圈和南极圈是世界古代的冰川区,气候寒冷干燥。

三、中国古代地理学1.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近世代。

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认识,中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图、天文地理的研究,近世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发展。

2.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地理学主要成就包括《山海经》、《大唐西域记》、《元代丹阳归经》等著作,对地球的分布情况、地球的形状等都有一定认识。

3.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学者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学者有章孝慈、郑和、郭守敬、徐霞客等,他们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世界古代地理学1. 世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世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近世代。

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认识,中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图、天文地理的研究,近世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发展。

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 地区名

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 地区名

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地区名
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中,地区名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来命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
1. 山南水北:在古代,山南水北是吉祥之地,因此常被用作地名。

如《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有“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2. 河东河西:古代以黄河为界,分为河东和河西两个地区。

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彭城之战,项羽击刘邦于河东”。

3. 山东山西:古代以崤山为界,分为山东和山西两个地区。

如《战国策·魏策》中有“越晋阳之关,阻漳、滏之险,北带燕云而南趋山东”。

4. 江东江表:古代以长江为界,分为江东和江表两个地区。

如《赤壁之战》中有“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5. 关中关西:古代以函谷关为界,分为关中和关西两个地区。

如《过秦论》中有“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6. 三秦:指关中地区,因项羽入关中后分封三王而得名。

如《赤壁之战》中有“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7. 燕赵:指河北地区,因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的疆域而得名。

如《鸿门宴》中有“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腻”。

8. 齐鲁:指山东地区,因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的疆域而得名。

如《论语·雍也》中有“齐一变至于鲁”。

9. 吴越: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因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的疆域而得名。

如《柳毅传》中有“洞庭之阴,有大泽焉,名曰马湖”。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一:天文1.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2.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3.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4.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5.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

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

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

6.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7.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8.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

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9.月亮: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地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月亮为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月亮为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月亮为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月亮为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月亮为广寒、清虚;(7)因传说中为月亮驾车之神名叫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考点,太全了!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考点,太全了!

1 .地区名【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 ,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大多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 ,泛指北方。

朔气指北方的风,也叫朔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

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部晋阳和京都长安。

【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

又叫“两京” 。

2.政区名【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 ,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神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考点,太全了!
1.地区名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大多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精品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朔气指北方的风,也叫朔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

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部晋阳和京都长安。

【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

又叫“两京”。

2.政区名
精品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神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参见“海内”条。

指天下、全国。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

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精品
【州】参见“郡”条。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

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

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