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由来

合集下载

硅谷的由来

硅谷的由来

硅谷的由来硅谷的起源:来自1967年的一个电话我相信过去40年硅谷的所有传奇都起源于1967年的一个电话。

那天,一个12岁的小男孩拿起小镇居民的黄页本翻到一个人的电话,毫不犹豫的打了过去。

小男孩问:「是惠普公司的休利特先生吗?」对方回答:「是的。

」「我叫斯蒂夫,我需要一些电子零件做学校布置的一个项目,你能给我吗?」「可以。

」两人在电话里聊了20分钟,第二天,小男孩的父亲载着他去对方的公司拿到了零件,而且还意外获得了一份暑期实习的工作。

那个小男孩是乔布斯,当时12岁;那个给小男孩零件的的人是惠普公司的创始人比尔·休利特(BillHewlett),当时54岁。

40年后,当乔布斯到了休利特的岁数,他对给自己写传记的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说:「我过去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建立一家像惠普一样同时具有创造力并基业长青的公司。

」从乔布斯的少年到青年时代,惠普都是硅谷最伟大的公司。

此后几年,乔布斯又断断续续在惠普实习了很长时间,相信少年乔布斯从这段经历里收益良多,而他对惠普的推崇正是起源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的另一位创始人沃兹尼亚克曾经是惠普的正式员工,他在那里从21 岁工作到26 岁,正是在惠普小小的工作间里,沃兹利用业余时间,依靠他在惠普收集的元器件,一个人组装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在惠普,乔布斯和沃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从那里孕育除了另外一家伟大的公司。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惠普似乎被埋没了。

这家公司刚刚低调度过了自己75 岁的生日,但在硅谷似乎没有激起一点回响,他已经褪去往日的光环,和老对手IBM 一样,变成了一家低调的基础设施公司。

几天前,我在一次活动上遇到了硅谷骨灰级的老记者Michael Miller, 他曾经担任PCMag 主编十几年,我最后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觉得硅谷最伟大的公司是谁」,我满以为他会跟其他人一样会说出谷歌或者苹果的名字,但他想了半天,说出了另一个名字:Hewlett-Packard。

硅谷

硅谷

1、概况和历史


后来的几年,这种事情又不断的上演,脱离控 制的工程师不断的建立新的公司。1967年初, 斯波克、雷蒙德等人决定离开仙童公司,自创 国民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总 部位于圣克拉拉。 而1968年仙童公司行销经理桑德斯的出走,又 使世界上出现了超微科技(AMD)这家公司。
29
3、硅谷精神与制度

硅谷不仅仅是一个区域,也是一种文化, 一种精神,更重要的是它有特定的制度。
30
3、硅谷精神与制度

硅谷的成功得益于它特定的文化、精神 和环境,包括六个方面:

竞争合作的开放氛围;献身职业、 成就事业的精神;新创意不断涌现 的环境;支持创业的土壤;创新源 头和需求终端之间不断互动的创新 体系;鼓励冒险、允许失败的新文 化。
23
2、硅谷为什么能成功?


有雄厚的技术人才和睿智的创业家 在硅谷,有四十个以上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有上千个。这些情况表 明,硅谷堪称全世界的人才高地。 在硅谷,不光是人才济济,更重要的是,从教 授到学生都有着浓厚的创业氛围。几乎每个教 授都办公司,几乎每个学生都在公司任职,或 自己创业。
美国硅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美国硅谷



1、概况和历史 2、硅谷为什么能成功 3、硅谷精神与制度 4、从硅谷看资本市场和生产力发展 5、结论
2
1、概况和历史
3
1、概况和历史
4பைடு நூலகம்
1、概况和历史


硅谷(英文:Silicon Valley),台湾 称为矽谷,是高科技公司云集的的美国 加州圣塔克拉拉谷地的诗意名称。最早 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 的地方,因此得名。 后来这个名词引申为所有高技术企业聚 集的地方。现在是当今美国乃至全世界 的科技龙头。

硅谷发展历程

硅谷发展历程

硅谷发展历程硅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地区,以科技创新和创业精神而闻名,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以下是硅谷的发展历程。

1. 科研机构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在硅谷附近建立了斯坦福研究所,该机构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前来研究和实验。

2. 科技公司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许多科技公司在硅谷成立,包括惠普(Hewlett-Packard)和英特尔(Intel)。

这些公司开始研发和生产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产品。

3. 创业文化的形成:随着科技公司的不断涌现,硅谷开始形成了一种创业文化。

年轻的工程师和企业家开始自己创办公司,寻求创新和商业机会。

4. 互联网的普及: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硅谷的发展。

许多互联网公司,如谷歌(Google)和雅虎(Yahoo),在这个时期创立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5. 风险投资的崛起:硅谷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支持。

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在硅谷设立办事处,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创业指导。

6. 多元化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硅谷的产业逐渐多元化。

除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公司,硅谷也涌现出生物技术、清洁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企业。

7. 产业集群的形成:硅谷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这个集群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创新的生态系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8. 技术创新持续推动:硅谷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不断推动科技行业的发展。

从智能手机到无人驾驶汽车,硅谷一直是科技前沿的领先者。

总的来说,硅谷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科研机构的建立、科技公司的兴起、创业文化的形成、互联网的普及、风险投资的崛起、多元化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硅谷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创业的中心。

美国的科技创新中心硅谷

美国的科技创新中心硅谷

美国的科技创新中心硅谷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谷地,是世界闻名的科技创新中心。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硅谷一直是全球科技行业的重要驱动力。

它汇集了无数创业公司、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实验室,成为了科技突破和创新的摇篮。

本文将介绍硅谷的背景、特点以及其对美国和全球科技发展的影响。

一、背景硅谷作为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历史优势。

早在20世纪50年代,硅谷就开始经历科技发展的初期阶段。

当时,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开始创办起一些小型创业公司,为硅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硅谷还受益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等世界级学府的优秀教育资源,为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二、特点硅谷之所以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心,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人才集聚:硅谷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科技人才。

无论是来自美国本土还是外国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创业者,都希望能够在硅谷找到更多机会。

高校的优秀教育和丰富的研究资源,以及众多创业成功案例的鼓舞,使得硅谷成为才华汇聚的地方。

2.创新氛围:硅谷秉持着开放合作的创新理念,各个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网络。

这种合作模式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推动了科技的突破和创新。

同时,硅谷还通过设立研究中心、孵化器和高科技园区等方式,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场所和资源。

3.风险投资:硅谷拥有世界顶级的风险投资机构。

众多的风险投资者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硅谷的创业企业中,帮助他们实现创意和理想。

这些风险投资机构不仅提供了资金,还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资源,成为了硅谷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持力量。

三、影响硅谷的科技创新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美国,而是波及全球。

1.经济贡献:硅谷是美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数以千计的高薪职位和创业机会吸引了大量人才。

硅谷科技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为美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硅谷的创新成果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发展的借鉴和参考。

2.科技进步:硅谷是大量科技创新和突破的孵化地。

硅谷的简介及由来

硅谷的简介及由来

●硅谷的简介及由来硅谷(Silicon Valley)位于加利福尼亚以北,旧金山湾区南部的圣塔克拉拉谷地;一般包涵圣塔克拉拉和位於东湾的佛瑞蒙市。

最早是研究和生产芯片的地方,后来这个名词引申为所有高技术企业聚集的地方。

现在是当今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资讯科技产业的龙头。

此外该地也有一些文化设施,如创新科技博物馆。

硅谷这个词最早是由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

它从1971年的1月11日开始被用于《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美国硅谷。

之所以名字当中有一个“硅”字,是因为当地的企业多数是与由高纯度的硅生产的半导体及电脑相关的。

而谷则是从圣塔克拉拉谷中得到的而后来东湾两岸地区的加入也使硅谷迅速的发展起来。

●硅谷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硅谷崛起和初步发展特点是发展相对缓慢,微电子业还未真正崛起,主要是对半导体、大型计算机和仪器仪表等的生产和制造,影响远不及东海岸的电子业和半导体业。

1955年建立第一个半导体实验室肖克利晶体管公司,是硅谷电子工业发展的起点。

1957年被称为“八人叛逆帮”,年龄均低于30岁的八个科学家离开肖克莱实验室而创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1959年仙童半导体公司的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德州仪器公司的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间隔数月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20年代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大发展时期微电子时代1971 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生产微机成为可能。

微处理器使硅谷从而也使整个美国进入微电子时代,是计算机真正普及,也是计算机真正影响到人类各个领域的开始。

真正名扬四海是1971年硅谷英特尔公司发明第一台微处理机(MCS-4)开始,而1976年苹果微型电脑在硅谷问世更成了脍炙人口的传世佳话。

到1981年,硅谷已有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军事电子学、系统设备、精密仪表等高新技术企业1744家。

集结着30个以上高新技术生产的跨国公司总部。

硅谷发展史

硅谷发展史

硅谷发展史1. 硅谷诞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硅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谷地(Santa Clara Valley),也被称为旧金山湾区(San Francisco Bay Area)。

硅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那时美国政府在该地区建立了国防工业基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府投入的不断增加,硅谷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高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2. 科技公司的崛起:1950年代-1970年代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硅谷开始涌现大量的电子科技企业,如Fairchild半导体公司和Intel公司等,这些公司为硅谷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此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知名高校也成为创新中心。

这些大学帮助培养了无数的计算机专家,支持了硅谷的发展。

3. 互联网开启新时代:1980年代-200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新一代的科技公司,它们主要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

苹果公司、谷歌公司和Facebook等企业成为硅谷最耀眼的明星。

这些公司的成功不仅仅因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一直处于市场领先的地位,他们的员工也很有创新性,这让硅谷成为创新中心。

在这样的氛围下,硅谷的科技公司掀开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4. 人工智能的革命:2010年代-至今在过去的几年中人工智能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自动驾驶汽车到语音助手,似乎每一个生活领域都开始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硅谷成为了人工智能的领导者。

对于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这些新兴技术,硅谷已经成为全球的领导者。

5. 总结硅谷是科技创新的摇篮,是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见证者,是信息技术的发源地。

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历了几个时期,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创造奇迹。

无论是计算机硬件、电子设备、软件技术还是人工智能,硅谷的引领地位不可替代。

硅谷是全球最具竞争力和革新性的技术产业中心之一,领导着全球科技的势头。

硅谷历史

硅谷历史

硅谷(Silicon Valley)。

位于加利福尼亚以北,旧金山湾区南部的圣塔克拉拉谷地;一般包涵圣塔克拉拉和位於东湾的佛瑞蒙市。

最早是研究和生产芯片的地方,后来这个名词引申为所有高技术企业聚集的地方。

现在是当今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资讯科技产业的龙头。

此外该地也有一些文化设施,如创新科技博物馆。

硅谷的由来硅谷这个词最早是由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

它从1971年的1月11日开始被用于《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美国硅谷。

之所以名字当中有一个“硅”字,是因为当地的企业多数是与由高纯度的硅生产的半导体及电脑相关的。

而谷则是从圣塔克拉拉谷中得到的而后来东湾两岸地区的加入也使硅谷迅速的发展起来。

在开始的十几年时间,由于记者的拼写错误它都被误称为“硅胶谷”,硅谷在当时还没有融入到美国文化当中。

硅胶,一种广泛用于隆胸和堵露等等作用的物质。

历史当地一直是美国海军一个工作站点,并且海军的飞行研究基地也设于此,后来一定数量的科技公司的商店围绕着海军的研究基地而建立。

但当海军把它大部分位于西海岸的工程转移到圣迭戈时,NASA接手了海军原来的研究工程,不过大部分的公司却留下来,当新的公司搬来之后,这个区域逐渐被航空航天企业所占据。

但是此地却还没有民用的高科技企业,虽然这里有很多很好的大学,但是当学生们毕业之后,他们却到东海岸去寻找工作机会。

斯坦福大学教授Frederick Terman对此很是讨厌,他在学校里选择了一块很大的没有用处的空地用于不动产的发展,并设立了一些项目来鼓励学生们在附近发展他们的“风险投资”。

众多成功故事当中的一个就是他说服William Hewlett和David Packard留在当地发展,后来他们两个人在1939年成立了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一个跟NASA及美国海军没有任何关系的高科技公司。

在1951年,这个项目又被扩展以建立斯坦福研究公园,一些很小的工业建筑以很低的租金租给一些小的科技公司,今天这些公司是重要的技术诞生地,但是在当时却并不为人所知。

硅谷的发展历程

硅谷的发展历程

硅谷的发展历程硅谷是指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的地区,是全球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的重要中心。

硅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06年,旧金山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许多人流离失所。

随后,一些创业家和工程师转向旧金山南部的地区,开始在那里建立新的企业和工作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硅谷成为美国军事工业的重要基地。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们和学生们参与了各种军事研究项目,为硅谷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威廉·肖克利在硅谷建立了一家半导体公司,这是硅谷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此后,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来到硅谷,加入了不同的高科技公司。

1950年代到1960年代,硅谷的发展迅速。

霍普金斯弗洛姆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明了集成电路,这一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硅谷成为半导体和电子设备的全球中心。

20世纪70年代,个人电脑的兴起进一步加速了硅谷的发展。

那个时候,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等年轻人开始在自己的车库里组装计算机。

这些个人电脑的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家,推动了硅谷逐渐形成了一个集中了各种高科技公司的区域。

1990年代到2000年代初期,互联网的兴起给硅谷带来了新的机遇。

Google、亚马逊、Facebook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的成立,让硅谷以其创新、创业和风投生态系统而闻名于世。

从此以后,硅谷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创业者和投资者汇聚在这里,不断推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总之,硅谷从早期的军事工业基地发展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经历了从半导体和电子设备到个人电脑再到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如今,硅谷依然是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的核心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硅谷的由来硅谷的起源:来自1967年的一个电话我相信过去40年硅谷的所有传奇都起源于1967年的一个电话。

那天,一个12岁的小男孩拿起小镇居民的黄页本翻到一个人的电话,毫不犹豫的打了过去。

小男孩问:「是惠普公司的休利特先生吗?」对方回答:「是的。

」「我叫斯蒂夫,我需要一些电子零件做学校布置的一个项目,你能给我吗?」「可以。

」两人在电话里聊了20分钟,第二天,小男孩的父亲载着他去对方的公司拿到了零件,而且还意外获得了一份暑期实习的工作。

那个小男孩是乔布斯,当时12岁;那个给小男孩零件的的人是惠普公司的创始人比尔·休利特(BillHewlett),当时54岁。

40年后,当乔布斯到了休利特的岁数,他对给自己写传记的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说:「我过去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建立一家像惠普一样同时具有创造力并基业长青的公司。

」从乔布斯的少年到青年时代,惠普都是硅谷最伟大的公司。

此后几年,乔布斯又断断续续在惠普实习了很长时间,相信少年乔布斯从这段经历里收益良多,而他对惠普的推崇正是起源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的另一位创始人沃兹尼亚克曾经是惠普的正式员工,他在那里从21 岁工作到26 岁,正是在惠普小小的工作间里,沃兹利用业余时间,依靠他在惠普收集的元器件,一个人组装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在惠普,乔布斯和沃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从那里孕育除了另外一家伟大的公司。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惠普似乎被埋没了。

这家公司刚刚低调度过了自己75 岁的生日,但在硅谷似乎没有激起一点回响,他已经褪去往日的光环,和老对手IBM 一样,变成了一家低调的基础设施公司。

几天前,我在一次活动上遇到了硅谷骨灰级的老记者Michael Miller, 他曾经担任PCMag 主编十几年,我最后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觉得硅谷最伟大的公司是谁」,我满以为他会跟其他人一样会说出谷歌或者苹果的名字,但他想了半天,说出了另一个名字:Hewlett-Packard。

其实曾经有人问过乔布斯同样的问题,乔布斯的反应是带着那人从他位于帕洛阿尔托市(Palo Alto)的家中出来,走了十几个街区,来到艾迪逊大街367号(367 Addison Avenue)的那个著名车库前面,一字一句念出地标牌匾上的字:「硅谷诞生地」。

然后说:这就是硅谷最伟大的公司。

正是在这个车库里,1939年,惠普的两位创始人开始了一段传奇旅程。

为了弥补这一段历史的缺失,我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仔细研究了惠普历史,并从Kindle 上下载了惠普另一位创始人戴维·帕卡德(Dave Packard)撰写的「惠普之道」(The HP Way)。

读完这本书,我惊奇的发现,不同于其它几十年前那些过时的经理人传记,这本书上记载的每一条经验和思考,仍然历久弥新,毫无疑问它们已经深入到硅谷所有公司的基因里,成为硅谷文化的核心所在。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惠普留下的遗产:车库文化在惠普之前,没有公司会把公司建在车库里,或者没有公司会以它为荣。

但惠普却自豪于自己的车库文化,并把创始车库作为文物保护起来。

深耕在车库文化之下的是一种工程师文化——有伟大的点子就必须实现它,而实现它你必须亲自动手。

两位创始人都是工程师出身,在他们身上把工程师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据记载,1980年,帕卡德和妻子邀请10几位中国官员前往他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海岸的别墅,他直到最后一刻才发现,家里没有筷子。

帕卡德的解决办法是,他立刻去车库里,亲自用红衫木做出十双筷子来。

对了,惠普在创始人执政时从来不招MBA,这一点也被大部分硅谷公司继承了。

鼓励创新是惠普另一伟大遗产。

20世纪50年代有一次,休利特建议,禁止工程师在周五做常规工作,叫他们进行头脑风暴,「如天马行空般思考」。

尽管休利特的「自由创新时间」的想法不及谷歌那样普及,但它确实给工程师发出了一个信息:要勇于尝试,不要害怕犯错误。

扁平管理层据记载,两位创始人经常与员工们围着咖啡壶和几盘炸面饼圈谈笑风生。

两人的办公室都在公司最偏僻的地方,尽管很大,却都显得寒碜。

这样的开放式办公被大部分硅谷公司继承了,如今不管是巨头Faebook, Tesla, 还是新贵Airbnb 和Pinterest, 我们发现CEO 和其他高管都没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而是跟员工混坐在一起。

此外惠普的两位创始人坚持让员工称呼自己为「比尔」和「戴维」,他们也直呼所有员工的名字。

这点也被硅谷继承,并蔓延到其它地域和领域;两位创始人力图消除等级现象:他们把门打开,敲掉围墙,向底层员工征求意见,不做视察计划,而是即时采取行动。

此外巨灾医疗保险、弹性工作制、分权决策、目标管理这些如今硅谷文化的核心都来源于惠普。

导师文化2010年,乔布斯去世前夕,他接到了谷歌创始人佩奇的电话,说想来家里坐一坐,佩奇的家离乔布斯家只隔了三个街区。

当时谷歌和苹果因为安卓和iPhone 之争而处于战争边缘。

乔布斯的第一反应是「去你妈的」,但后来转念一想「当我年轻的时候,硅谷的每个人都帮助过我,我要像比尔·休利特教导我一样教导佩奇。

」于是他把佩奇叫到病床前,告诉他如何专注于产品,以及如何寻找最优秀的员工。

乔布斯后来对艾萨克森说:「我要用我剩余不多的时间帮助下一代的硅谷企业家们,我要让那些硅谷最伟大公司遗留的血统,在他们身上延续下去。

」毫无疑问,硅谷最伟大的公司指的就是惠普,当年即使苹果和惠普互为竞争对手,但乔布斯仍然和休利特维持着师徒之谊,当乔布斯被赶出苹果,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向自己的导师道歉:「对不起,我把事情搞砸了。

」时过境迁,即使翩翩少年如乔布斯者也已经雨打风吹去。

如今的硅谷巨头们都还很年轻,佩奇和马斯克42岁,扎克伯格30岁,更多的人只有三十出头。

他们中可能有人已经打造了比惠普更加影响世界的公司,但是像惠普那样基业长青仍然任重道远。

中国的互联网领袖们相信正在遇到同样的问题。

他们如果能拾起那本泛黄的「惠普之道」,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最后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惠普之道」中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句。

「公司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公司是为了赚钱,但这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我们把一群人聚在一起,并把他们称作公司,是为了实现这些单独个体实现不了的事情。

」「惠普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和比尔从很早就意识到,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为那些技术人员设计和制造一些独一无二的电子设备。

」「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是下命令,而是为你的员工提供机会,最有效率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十一条「车库军规」:1、相信你能改变世界;2、随时随地迅速完成工作,不要把工具锁起来;3、知道什么时候独立工作,什么时候分工协作;4、分享你的工具和点子,信赖你的同事;5、不要有公司政治,不要官僚;6、只有客户能决定你工作的好坏;7、激进的想法往往不是坏的想法;8、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9、每天做出一点成绩,没有成绩不要离开车库;10、相信团队的智慧可以做成任何事情;11、发明创造。

斯坦福大学的两个研究生与他们创立的惠普公司成为美国硅谷最早的“拓荒者”硅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惠普公司的成立。

当年,两个斯坦福的研究生在小小的帕洛阿尔托(PaloAlto)车库里开创一家电子仪器公司。

现在,这间小车库已经成为硅谷发展的里程碑。

该公司发迹的传奇也是这个地区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斯坦福大学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弗雷德里克·特曼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来到了斯坦福大学,成为一名电子工程教授。

他有两个研究生威廉·惠利特和大卫·普卡德。

前者在硕士论文中设计了一种音频振荡器。

弗雷德里克于是鼓励他将它转化为商品。

事实上,他借给威廉和大卫538美元来生产这种机器,他还帮助他们找工作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其首次试验。

此外,他还向银行贷款,帮助他们进行商业化生产。

这段小插曲预示了斯坦福大学生在硅谷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正如东海岸的许多同行们一样,惠普公司的财富也受到战争的影响。

尽管公司的第一笔主要业务是与沃尔特·迪斯尼(WaltDisdney)公司签订的8台音频振荡器的合约,惠普公司的腾飞还是在战争期间。

惠普公司生产的电子测量装置和接收器可以用来侦察和分析敌人的雷达信号,这些产品合同的签订使惠普公司的销售额从1941年的3.7万美元升至1945年的75万美元。

然而与东海岸的老牌公司(如瑞森公司)相比,惠普公司的业绩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从员工规模上讲,惠普公司仅拥有130名员工,而通用电气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和瑞森公司都雇用上千名员工。

与它们相比,惠普公司显得十分渺小。

有一小部分战前的技术公司它们当中有许多得到了斯坦福大学特曼教授的积极鼓励与支持也随着惠普公司而发展起来,为这一地区新兴的电子产业打下了基础。

一位名叫查尔斯·里顿(CharlesLitton)的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在1932年时创立了里顿工程实验室(LittonEngineeringLaboratories),生产玻璃真空管。

战争期间它成为全国玻璃制造机械的主要生产商。

后来里顿工程实验室渐渐发展为里顿工业,成为军事电子系统的主要生产者。

西格(Sigurd)与罗赛尔·万瑞(RussellVarian)兄弟在30年代后期发明了速调器,这是一种灵敏的微波接收器与传导器,斯坦福大学因此给了他们100美元的材料,并允许他们免费使用物理实验室。

但是作为交换,如果这项技术应用能带来专利权的话,斯坦福大学需要享受其利益的50%。

他们的速调器在战争中成为美国地对空和地对海反潜艇雷达的核心部分。

1948年,这两兄弟成立了“万瑞协会”,成为主要的电子仪器制造商。

像惠普、里顿工程实验室和万瑞协会等公司早期的商业成功,巩固了北加利福尼亚作为新兴电子产品中心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波士顿是一个转折点,对圣克拉拉谷而言也是如此。

战争吸引了众多的人们来到旧金山海湾,加入到军事工业当中。

圣克拉拉县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了这次发展机会。

里士满、奥克兰和通往太平洋的大门旧金山,拥有便利的军事装备和工业中心,仅莫非特海陆空军站就吸引了好几千的军事人员。

当地的工业,从罐装蔬菜加工厂到电子公司,都全力以赴地进行战备生产。

在军事需求为北加利福尼亚的公司增加了大量财富的同时,作为奖励,政府把大部分战时军事电子合同送给了西海岸的大公司。

特曼教授把最大的努力用于建立斯坦福大学同当地企业之间的合作纽带,从而在硅谷播下充满活力的种子战争结束后,特曼教授倾尽全力促进技术和工业区域性基地的发展。

40年代初,他放弃了在斯坦福大学的教职,在哈佛大学的无线电研究实验室担任战时所长。

1946年,特曼教授再度回到斯坦福大学,担任工程系系主任。

特曼教授在东部的经历使他接触到军事电子学的研究,并看到了西海岸工业和大学的弱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