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发展与布局图文
产业布局

(二)产业布局的比较优势理论 斯密 李嘉图 赫克希尔-奥林 赫克希尔 奥林
(三)产业布局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 1、新古典均衡区域增长理论 、 2、缪尔达尔 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缪尔达尔-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3、威廉姆森的倒 曲线 、威廉姆森的倒U曲线 4、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
(四)公平与效率的选择理论 公平与效率释义 公平与效率的兼容与选择 影响公平与效率的因素: 影响公平与效率的因素: 1、资源稀缺 、 2、聚集效益 、 3、技术创新 、 4、增长所需要的社会经济秩序 、 5、增长所必需的扩散和转移 、 6、增长所必需的生态环境 、 前三者属于内涵要求区域经济发展走非均衡道路 后三者本质上要求区域经济的均衡性
(三)产业地区合理布局是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 结果 1、产业布局是一个客观的过程 、 2、产业布局又是一个主观因素作用的过程 、
产业布局的理论依据
(一)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杜能的同心农业圈层理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西方古典区位论基本特征: 西方古典区位论基本特征: 研究宗旨是为各企业或部门找到最佳生产区位 以完全竞争市场机制下的价格理论为基础
1、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加剧 、地区经济差距扩大, 2、区域经济摩擦、地区封锁日趋强化 、区域经济摩擦、 3、产业布局非区位化,引发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产业布局非区位化, 4、注重地区经济倾斜,忽视产业结构倾斜 、注重地区经济倾斜,
中国产业地区布局战略选择
一、产业布局战略选择的制约因素 经济体制的制约 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 政治和社会等因素的制约 二、产业布局战略选择的原则 效率与公平兼顾 产业政策的地区倾斜与产业倾斜相结合, 产业政策的地区倾斜与产业倾斜相结合,以产业倾 斜为重点 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相结合, 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相结合,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
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
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
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
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
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
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初中地理《中国的主要产业》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中国的主要产业
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热潮,不仅大中城市规划建设一个个规模大小不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少乡镇也圈起了一片片土地,作好了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前期工作。
若干年过去了,有些高新技术开发区生产红红火火,一片繁荣景象,而有些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土地上却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景象。
4、当前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在地域上将有什么样的分布特点?
5、结合材料料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了解我国一些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了解居住地是否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如果有,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过渡导入: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有。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

2020/10/6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农业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得到显著改善。
2020/10/6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实行双层经营体制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应趋向良性循环 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2020/10/6
2020/10/6
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2020/10/6
2020/10/6
2)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2020/10/6
4、从机械化向电脑自控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2020/10/6
2020/10/6
5、从土地向工厂、海洋、沙漠、太空发展
*白色农业:以微生物资源为核心,以动物 、植物为原料,发展相关的产业。 *蓝色农业又称海洋农业。
*太空农业:将航天航空技术与农业和 生物技术相结合。
2020/10/6
大力兴修水利,建成了大量的防洪、灌溉 、排涝、发电等工程。
农业的机械装备和物质投入大幅度增加。
2020/10/6
2020/10/6
3)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
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 多种经营,促进农、林、牧、渔的全面 发展,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2020/10/6
全国农林牧渔业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总产 值 农业
1990年
经济收 入(亿 元)
8151.2
构成比 重(%
)
100.0
5190.8 63.7
1995年
经济收 入(亿 元)
构成比 重(%
)
11668. 100.0 6
6403.8 54.9
1997年
经济收 入(亿 元)
13415. 0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σ-收敛性与空间集聚格局

美国 12 — 00年的数据 , 9 9 20 将空间计量分析与 1一 2 收敛性原理相结合 , " 研究 了美 国地 区间经济增长的
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 , 对经济增长产生最直
接、 最重要影响的是产业结构的变化 , 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是三次产业结构 的变动和三次产业的内
收稿 日 :05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期 20 — 2 1
作者简 介: 李金华 (92 )男 , 16 一, 湖北汉川人 , 经济学博士 , 中国杜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 术经济研 究所研究员 , 主要研 究方 向为数量经济 学理论与方法。 基金项 目: 中国杜会科学院 20 04年 A类重大课题 ( 目号 : 0003 ) 项 0 0011 。 4
对经济的影响 , 说明东部 、 中部、 西部经济区存在 明显的经济结构差异。二人将各种经济结构 比重 , 如产
业结构 比重 、 所有制结构的 比重引入 C b — u g s生产 函数 , ob D ol a 研究 了东 、 西三大经济 区经济结构对 中、 经济的影响, 结果表 明: 中国的东 、 西三个经济区的经济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 中、 东部地 区出现 了通过要 素私有化的市场经济特征 , 中部地 区出现 了很强 的非工业化特征 , 而西部地 区则出现了农业化的经济特 征。魏后凯 (0 3 研究 了中国制造业的集 中与 x非效率① 20 ) 问题 , 他选 择 2 个制造行业 , 8 并将其分为低 集中度行业 、 中等集 中度行业、 高集中度行业 , 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及检验 , 出了“ 中度与行 得 集 业的平均资本、 产业效率具有相关关系” 的结论 , 他认为 国外某些学者提 出的集 中度与 X效 率( 技术效 率) 呈倒 u型相关的假说 , 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当前制造业 的现实。季丹( 03 从柔性制度 的角度, 20 ) 研究 了中国产业集群 问题 。他认为 , 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 的两个 阶段。产业集 聚主要指 同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单元复习)-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主要产业 农作物的分布
4.1 《农业》
1.农作物包括 粮食作物 和 经济作物 。 2.粮食作物以 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 为 主,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也是重要的 饲料 和 工业原料。 3.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
中国的主要产业 粮食作物的分布
4.1 《农业》
1.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小麦 , 居民的主食是 面食 ; 2.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居民 的主食是 大米 。 3.南北方粮食作物的分界线是 秦岭淮河一线。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但由于行 业整体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技术创新动力,平均利润率仅为5.1%。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局部示意图及嘉兴气候资料图
(1)嘉兴市位于 浙江 省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
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2)嘉兴成为“丝绸之府”的自然原因
中国的主要产业
4.2 《工业》
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写出图中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和性质: ①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的基地 ②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基地
中国的主要产业
例题分析
工业布局要因地制宜,需要考虑资源、人口、市场等因素。读辽中南工业基地
中国的主要产业
例题分析
D 1.我国淡水鱼生产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南地区
D.长江中下游流域
下图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2.甲处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宜发展(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中国产业发展和布局的自然基础

服务业对外开放
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吸部沿海地区产业布局
产业集聚
外向型经济
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和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 形成了多个产业集聚区,如珠江三角 洲、长江三角洲等。
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出 口导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对外贸易活 跃,成为我国对外经济的重要窗口。
中国气候条件多样,包括温带、亚热带、热带等不同气候 类型,这种气候多样性为不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气候变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影响较大,例如气候 变暖可能导致某些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病虫害增多等,从而
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应对气候变化的产业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中国也在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以应对气候变化对传统产业的挑战。
区域协调发展与产业布局优化趋势
总结词
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是中国未 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旨在实现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VS
详细描述
中国政府将加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力度,优 化产业布局,推动地区间的产业转移和升 级。同时,将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高 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链协同效应,促进区 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此外,中国政府还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高新技术产业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技术创 新体系和人才储备,高新技术产业发 展迅速,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 材料等领域。
中部地区产业布局
1 2 3
资源型产业
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因此 资源型产业较为发达,如煤炭、钢铁、化工等领 域。
制造业
第五章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历史演变

第五章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历史演变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几千年漫长历程。
随着人口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变革,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力的进步,都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产业布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1.对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必须进行历史考察。
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产业部门,这些产业部门按照一定的数量和比例关系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区域产业结构。
产业发展了,产业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如铁路、海运的出现,可以使某些经济活动远离原料、燃料地,布局在交通条件方便的地方;航空运输的发展,出现了机场产业区;高速公路的发展又使某些产业部门布局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是不断发展、调整、演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产业结构与布局进行历史的考察。
2.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具有历史继承性。
任何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社会变革,都不是对已有物质基础的推倒重建,而是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发展。
历史遗留下来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产业基础,无疑对当前和今后的产业分布和经济地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例如,吉林市的工业分布,于建国初期着重发展了煤化工、铁合金、造纸、甜菜糖等主要工业部门,并形成了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
现在吉林市工业分布的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已有的工业企业已布局成型,难以搬迁。
为此,必须考虑已有工业基础和其他产业分布条件的变化,在着重发展耗能与耗原材料少的加工工业的同时,对已有的工业采取相应的改造与调整措施,如化学工业在煤化工的基础上,转向着重发展石油化工,耗能多的铁合金工业向高层次产业发展,造纸工业应控制其规模,并向高层次发展,甜菜糖工业应在降低甜菜运价和产品成本以及综合发展方面采取措施。
历史时期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所产生的影响与留下的烙印也深刻地反映在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布局上。
离历史时期越近,它对现实的影响越深,悠久的历史,对现实中的产业布局仍有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