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的文化
18、昌盛的文化

课题:昌盛的文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水平:知道佛教和道教产生的时间、传入路线及基本教义,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文化的长远影响。
学习司马迁生平及其编撰的《史记》的内容特点,理解什么叫纪传体。
学习秦陵兵马俑的发掘情况及意义,想象秦陵兵马俑的阵势和设计原因。
2.过程与方法:使用谈话法,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使用讨论法,学习司马迁及其编撰的《史记》。
使用竞赛法,回答想象的秦陵兵马俑的阵势和设计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谈话法学习佛教、道教的基本情况,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为学生自主学习下面两个子目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学习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史实,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秦陵兵马俑的相关情况,感受当年秦始皇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开拓进取的精神。
理解到秦陵兵马俑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并养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讨论,学习司马迁及其编撰的《史记》,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难点】
佛教及道教教义的理解。
板书设计:
一、宗教
1、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原
2、道教——东汉年间土生土长
二、史学——司马迁与《史记》
三、雕塑——秦陵兵马俑
教学反思:。
昌盛的文化

一、佛教和道教
名称 佛教
古印度 西汉末年
发源地 传入(兴起) 时间 教义
1、人死后能够 转生来世。2、 人如果忍受苦难, 虔诚信佛,来世 就可得到幸福。
修身养性, 炼制丹药, 以求得道成 仙。
道教
中国 东汉
佛教的诞生
公元前6世纪,印 度释迦部落王子乔 达摩.悉达多创立 了佛教。
三、秦始皇陵兵马俑
跪射兵俑
立射兵俑
将军俑
御手俑
说一说:
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了怎样 一种精神风貌?
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 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 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 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 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中国有没有土生土长的宗教呢? (1)道教创立时的思想来源:
战国时期的 道家思想
秦汉时期的 神仙艺术
道家学派是 老子 —— 谁创立的? “ 太上老君”
方术
老子是一位思想家,并非道教创始人。 道教思想与道家思想存在着重大差异。尊老 子为创始人是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
龙 门 石 窟
敦 煌 莫 高 窟
葛洪——东晋炼丹家、 医药学家
三
教 共
栖 图
东汉以后, 思 想领域逐渐 形成了以儒家 为主,儒、佛、 道三家并立互 补的局面。
二、司马迁与《史记》
泰人 山固 ,有 或一 轻死 于, 鸿或 毛重 。于
《史记》
体裁:纪传体通史 内容:
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 帝时期的史事
文字特色: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人物栩栩如生史记的组成
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 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 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 表 10 篇——编排时间与事件 书 8 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史记的组成
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 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 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 表 10 篇——编排时间与事件 书 8 篇——记述典章制度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还是一部优 秀的文学作品。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 18 课 昌 盛 的 文 化
宗教:佛教东来与道教兴起 史学:司马迁与《史记》 雕塑: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进口”——佛 教
“国产”——道 教
一、佛教东来
公元前6世纪,印度 释迦部落王子乔达 摩· 悉达多创立了佛 教。“释迦牟尼”是 佛教徒对他的尊称, 意为“释迦族的圣 人”。
名著赏析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斧甑,烧庐 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 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 之,杀苏角,虏王离。 ——《史记· 项羽本纪》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 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 下铜而致椁(guǒ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宫 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史记》
B
A)
A
返回
返回
河南洛阳白马寺
佛教基本教义
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 病死等痛苦之道。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宣扬生死轮回, 因果报应,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眼前的一 切痛苦,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死后进入西 天极乐世界,在来世得到幸福。 这种教义让人们放弃斗争,一味忍耐,有利于 维护现存的等级制度,所以被统治者加以利用成为 控制人们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对“来世天国” 的虚幻期待,也在贫苦民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 也正源于此,佛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18课昌盛的文化

图片
道教兴起
产生时间: 产生时间: 东汉后期
民间的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思想起源: 思想起源:
道教教义: 道教教义: 乐生、重生:通过修炼得道成仙, 乐生、重生:通过修炼得道成仙,
长生不老
道教的影响
科学:炼制丹药,促进了中国古 科学:炼制丹药, 道教对中国 代化学、医学、 代化学、医学、药物学的发展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课
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
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练习
佛教东来
佛教起源: 佛教起源:古印度 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
时间: 西汉末年 时间: 传入中国: 传入中国:
传入中国:
路线: 沿丝绸之路传入: 路线: 沿丝绸之路传入:印度
读一读:
说秦汉、道秦汉, 秦汉文化不简单; 西汉佛教传进来, 东汉道教兴起来; 《史记》首创纪传体, 秦陵兵马俑 创造了世界大奇迹。
文化的影响: 文化的影响:
民俗: 民俗: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
图片2
宗教的本质
宗教为什么会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宗教为什么会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佛教、 佛教、道教之所以会受到封建统治者 的欢迎和支持,是因为它们的教义 教义在很大 的欢迎和支持,是因为它们的教义在很大 程度上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程度上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在封建社会,劳动人民遭受压迫剥削, 在封建社会,劳动人民遭受压迫剥削, 感到无法解脱, 感到无法解脱,佛教的来世说和道教的成 仙说教,是人们在思想上得到安慰, 仙说教,是人们在思想上得到安慰,麻痹 了斗志,放弃了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反抗, 了斗志,放弃了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反抗, 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 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
昌盛的文化教案范文

昌盛的文化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昌盛的文化,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昌盛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创作和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昌盛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昌盛的文化特点和艺术表达形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对中国昌盛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活动:欣赏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如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
引导学生参与创作和表演活动,如写诗、书法练习、绘画创作、音乐演奏等。
3.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验,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情况。
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在创作和表演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如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
2. 教学设施:投影仪、音响设备、书写工具等。
3. 辅助资源: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设计的教学活动,逐课时进行教学。
3. 教学计划安排:第1-4课时:欣赏和分析中国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
第5-8课时:引导学生参与创作和表演活动,如写诗、书法练习、绘画创作、音乐演奏等。
第9-10课时:进行作品展示和总结反思。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昌盛文化的相关知识。
昌盛的文化

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当选择行业领域中只有少数竞争对手时,可以考虑做SWOT组图进行比较
SWOT分析步骤
分析环境因素
构造SWOT矩阵
制定行动计划
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
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
SW优势与劣势分析(内部环境分析)
提高公司盈利性
产品线的宽度
产品的质量
产品价格
产品的可靠性
产品的适用性
服务的及时性
服务态度
……
竞争优势可以指消费者眼中一个企业或它的产品有别于其竞争对手的任何优越的东西。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寻找与竞争者或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公司的产品与服务有什么优势/劣势;而不是从公司的角度出发,衡量企业的竞争优势。
悲观
WO对策
最小与最大对策,即着重考虑弱点因素和机会因素,目的是努力使弱点趋于最小,使机会趋于最大
苦乐参半
ST对策
最小与最大对策,即着重考虑优势因素和威胁因素,目的是努力使优势因素趋于最大,是威胁因素趋于最小。
苦乐参半
SO对策
最大与最大对策,即着重考虑优势因素和机会因素,目的在于努力使这两种因素都趋于最大。
而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主要的是三个关键因素: (1)建立这种优势要多长时间? (2)能够获得的优势有多大? (3)竞争对手作出有力反应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企业分析清楚了这三个因素,就会明确自己在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中的地位了。
OT机会与威胁分析(外部环境分析)
昌盛的秦汉文化范文

昌盛的秦汉文化范文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汉朝则继承了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兴盛的时期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将以秦汉文化的艺术、文学、哲学等方面为切入点,来探究秦汉文化的昌盛之处。
首先,秦汉时期的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多以壁画和画像为主,壁画多以历史题材为主题,宏大的画面构图和鲜艳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陕西西安秦始皇陵中的壁画以明快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丰富的狩猎场景和军事壮丽景象,展示了秦朝的强盛和繁荣。
而汉朝的画像则更加注重形象的写实性,体现出汉代人物造型艺术的丰富和生动性。
此外,秦汉时期的书法艺术也达到了中国古代书法的巅峰时期,秦汉时期的隶书和楷书成为后世书法发展的基础。
秦汉时期的文学也是非常繁荣和昌盛的。
秦朝时期的文学以政治性文献为主,例如《尚书》、《离骚》等,这些文献内容严肃庄重,文风雄浑有力,体现了秦朝统一六国、建立集权制度的精神。
而汉朝时期的文学则更加开阔多样,不仅有政治性文献,还有丰富的士人作品。
例如《诗经》、《楚辞》等,这些文学作品展示了汉朝时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尤其是《楚辞》中的《离骚》一文,以其才情横溢的艺术手法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此外,秦汉时期的哲学思想也是独具特色。
秦汉时期的儒家学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代表人物有著名的儒家思想家司马迁。
他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开创了中国史学的先河,对后世史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秦汉时期儒家思想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展了伦理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昌盛时期,无论是在艺术、文学还是哲学方面,秦汉文化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和昌盛提供了土壤,丰富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5篇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5篇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
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重点分析:1、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
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平。
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1、对纪传体这种史书体例的理解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史书的接触较少,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史书,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甚至连这些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
修身养性、 炼丹服药、 长生不老、 得道成仙。
讨论:
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中哪些是
合理的?哪些是消极甚至是 迷信的?
宗 发源地 教
教义
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认
佛教 古印度
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眼 前的痛苦,信奉佛教,努力修
行,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
道 教
中 国
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 炼丹服药,可以长生 不老,得道成仙。
5、佛教刚传入中国时,信奉的人多是 (B)
A贫苦民众 B帝王贵族 C商人 D手工业者
6、成为后世编写史书典范的是
(D)
A《汉书》B《三国志》
C《后汉书》D《史记》
7、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
的是(D
)
பைடு நூலகம்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曹操 东汉末期的人
练一练:
是制片错了,老爷爷和小 孩都对了。因为佛教是西 汉末年传入中国的,而刘 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
四.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秦始皇陵兵马俑
请谈谈你对秦始 皇兵马俑的感受
说一说:
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了怎样 一种精神风貌?
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 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 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 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 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 想象:
为什么秦始皇要把 如此巨大的军阵埋在 地下?
1、佛教起源于
( A)
A古印度 B朝鲜 C日本 D古罗马
2、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 ( B )
A北京法源寺 B洛阳白马寺
C嵩山少林寺 D恒山悬空寺
3、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是
( C)
A基督教B东正教 C道教D伊斯兰教
4、《史记》记述的内容起止的时间是 ( C)
A从春秋到东汉 B从战国到东汉
C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D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光武帝
试一试:
请同学们将下面属于佛教的 人物和地名找出来。
玉皇大帝、西天如来、太上 老君、观音菩萨、少林寺、 武当山、庆云寺、玉皇庙
道教圣地----青城山
肇庆:三仙观
二.道教的兴起
1.起源地: 中国
2.产生时间: 东汉后期 3.教义:
修身养性、炼丹服药、 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等
佛教:
现实痛苦、 因果报应、 忍耐修行、 来世天国。
——
或人 轻固 于有 鸿一 毛死 。,
或 重 司于 马泰 迁山 ,
讨论:
从司马迁的生平遭遇和写作 《史记》的过程,我们能学习司 马迁的什么优秀品质?
看一看司马迁是怎样记 述历史的,结合自己的 学习,谈一谈从中受到 那些启示?
1、树立远大理想,坚韧顽 强,忍辱负重的精神。
2、严谨修史态度和实事求是 的态度。
昌盛的文化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学习目标
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列举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佛教的传 入和道教兴起的时间。《史记》的作 者司马迁及《史记》的体例,秦兵马 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难点:使学生认识宗教的本质及 其作用。
一、佛教东传
1.佛教起源于: 古印度 2.传入时间: 西汉末年
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
1.作者: 司马迁 2.体例: 纪传体通史(第一部) 3.内容: 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
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特点: 体例完备,史料翔实,
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史记》书影
史记的组成
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 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 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 表10篇——编排时间与事件; 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1、 佛教起源于_________, _________(时间)经_________传入中 原地区。东汉初年,_______派使臣到_______求佛法,促进佛教在我 国的传播。并建造了我国的第一座佛教寺院_________。佛教的基本教 义是宣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 耐眼前的一切痛苦,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______得到幸福。
一、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
1、佛教东来 ——西汉末年
古印度
西域
中国
2、道教兴起 ——东汉后期
二、司马迁与《史记》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三、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 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说秦汉,道秦汉, 秦汉文化不简单, 西汉佛教传进来, 东汉道教兴起来, 《史记》首创纪传体, 秦陵兵马俑创造了世界大奇迹。
3.路线: 天竺(古印度) 敦煌 长安
西域
洛阳
名白图
源马为
自寺我
“ 白 马 驮 经
” 的 故
,
.
为 东 汉 明 帝 所 建
国 第 一 座 佛 教 寺
----
事寺
笑
大
口
肚
常
能
开
容
笑
容
世
天
上
下
可
难
笑
容
之
之
人
事
请你来参与:
佛教宣扬的是什么?(佛 教的教义是什么?)
4.教义: 现实痛苦、因果报应、 忍耐修行、来世天国
2、 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______,其发源地是______。思想来源 于民间流行的___________与__________,它的主张体现了中国传统 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 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______为主,_____,_____, _____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4、 《史记》是_________撰写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 ______________。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时期约 3000年的史事。
5、 秦汉时期,我国的_________艺术有了重大的发展。举世闻名的 _________________是杰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