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共52页
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

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护理质量管理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关注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我们将介绍该模式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并对其与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区别进行分析。
我们将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探讨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方式以及在急诊科中预期的效果。
通过分析相关数据、调查和研究结果,我们将支持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方面的有效性。
我们将讨论该模式实施和推广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一、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概述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护理质量的预测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的质量。
该模式的概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通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和护理管理理念,实现了对护理质量的动态监测与评估。
其次,该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和分析护理数据,从而帮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和改进措施。
此外,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可以与急诊互联网相结合,实现急诊患者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提高救治效果和患者安全性。
通过120急救服务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加强急诊救治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急救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优化使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因此,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措施和效果(一)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急诊科护理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急诊科工作强度大,护士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疲劳和失误。
急诊科病患情况复杂多样,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对护理水平要求较高。
前睁性生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

中国护理管理3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8月15日 第11卷 第8期护理质量 Nursing Quality基金项目:2010年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0Y012)作者单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护理部,516001 广东省(曾美文,郑秀先,江桂素,周锦玲);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高咏萱)作者简介:曾美文,大专,副主任护师,护士长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 曾美文 郑秀先 高咏萱 江桂素 周锦玲 长期以来,护理质量管理都是以质量检查[1]、事后控制为主要方法,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以达到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目的,但是同样的问题总是在反复出现,未能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探索适合当前护理服务需求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已成为护理学界、护理专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2]。
我院从2010年1月开始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质量管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已开展APN 连续性排班的6个临床科室(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儿三区、胃肠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为研究对象,从2010年1月开始参与所有项目的开展工作。
1.2 方法1.2.1 护士分层级管理: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与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见习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
上层级护士负责管理、指导、培训下层级护士。
1.2.2 调整临床护士的工作模式,开展小组责任制/管床责任制/床边工作制/床边记录制:根据科室护理人员、患者情况及护理工作量分成若干个责任小组,设置2~3个护理组长,护理组长由科室按护理部制定的选拔条件及方法产生,选拔内容包括理论考试(30%)、民主测评(50%)、科室领导考核意见(20%),任期为6个月至1年。
每个护理组长管理2个或2个以上责任小组,分管3~5个危重患者。
每个责任护士分管8~10个患者。
1.2.3 明确各层级的职责、理顺职权及其关系:护士长做好病区行政管理,对病区护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产前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
・
17 3 7・
论著 ・
( 护理 研 究 )
应用效果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产前区护理管理中的
林 艳 红
( 广东 省清 远市 中 医院 ,广东 清远 5 10 ) 150
【 摘要 】 目的 观察前瞻性 护理质量 管理模式在产前 区护理 管理 中的应用效果 , 高护理 的整体质量 。方法 以 21 的在本 提 01
st fco ete p l a o pop cv us gqai ng me dl ees nf at ee a e r-p l ao < . ) as t na rh pi t no rset e r i u l ma ae n mo ew r g icnlbt r nt eapi t n P 00 . ia i f a c i f t i n n y t t i i y tt h p h ci 5
( o 5 。结论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 护理风 险,减 少不 良护理事件 的发 生率 ,促进产前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善 。 P< . ) 0
【 关键词 】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 式 ; 护理 管理 ;产前 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 :R 7 .1 4 37 文献标识码 :A d i O36  ̄i n17 - 6 92 1 .817 o l . 9 .s.64 4 5 . 20 .37 : 9 s 0
LN Y n og (igunH si lfTa ioa hns dcn, igun5 1 o, hn) I ah n Qnya opt dt nl i e a o r i C e Me ii Qny a 15 o C ia e
[ bta t O jc v os d eapiao f c o rset en rigq at n gmet dlnpe a l ir t us g A s c】 bet e T u yt p l t ne et f opci us u lyma ae n moe rn t s i rn r i t h ci p v n i i a d tc n i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其基本思路是前瞻为本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一、概念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从系统上、组织体制、工作机制上建立一个不容易出错的系统。
前瞻性是基础,前瞻性质量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建立系统安全和患者安全文化,通过文化、制度、思维、操作层面建立和创造条件及环境,使管理者终末式的监控行为转变为对系统安全性的监控、前瞻性干预及为临床护士提供指导、指引、培训的服务行为;同时,通过对医疗护理风险和高危因素的正确评估、预测和前瞻性干预,以最大限度减少不良事件的一种管理模式。
二、理论基础1、前瞻就是提前看到、想到、预知预测到,就是在工作、行动开始前周密安排或计划工作、行动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提前思考可能会存在什么风险,有什么人会支持或反对,如何规避可能发生的来自人为的、外部的阻力和客观的困难等。
2、凡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沟通去争取各方面的资源,达成工作目标。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是PDCA的开始,就是计划,就是预知、预测。
有预,才有策划和策略。
因此前瞻性管理的整体思路就是通过分析人力、环境、条件和形势,把工作过程中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减低到最低程度的科学决策过程,是保证我们的工作,特别是开创性、创新性工作能顺利开展的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4、前瞻性质量管理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
其特点是以顾客为中心;全员参加,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人人都是质控员;全过程质量管理;运用多种多样的科学方法的质量管理;强调和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5、前瞻性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患者安全文化。
患者安全文化是避免和预防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受到任何意外伤害。
影响患者安全文化的主要因素包括:(1)领导重视患者安全,采取积极的行动;(2)建立非处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3)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及有效的信息交流;(4)重视护士的教育训练。
三、理念和文化前瞻性护理管理的理念和文化基础是预防为主,防范在先,为护士创造不容易出错的、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和完善制度、标准并确保严格执行等。
优质护理模式创新与前瞻性质量控制

优质护理模式创新与前瞻性质量控制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质控中心侯明珍自2010年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护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我们改变了排班模式,将护理站前移,做到了床边护理、床边记录。
在我们加强了基础护理,改变了排班模式,将功能制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创新优质护理模式?如何进行前瞻性的质量控制?如何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目前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第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前瞻性护理质量控制。
首先回顾一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到目前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力资源问题。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按照卫生部的要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床护比要达到1:0.4。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护士的人数有所增加,很多医院病房的床护比按编制床位计算达到了1:0.4,但是实际工作中加床较多,护理与实际病人数仍然未达到1:0.4。
我今年到了一家三甲医院去检查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看到的是神经内科80个病人,19个护士,床护比仅达到1:0.23。
很多医院都是这样的问题,三级医院要好一些,二级医院就更差一些。
所以人力资源的问题是优质护理服务深化的瓶颈。
第二,护士的能力。
由于护士的技术能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使用措施不当等,贻误了抢救和治疗的机会常有发生。
比如说我们在呼吸科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这个病人是一个呼吸衰竭的病人,呼吸非常困难,呼吸次数达到了38—42次/分钟。
这个病人用的有无创的呼吸机,但是它的氧流量只有2L/分钟,然后这个病人的卧位是平卧,稍微懂得一点专科护理的这个知识的人都知道,它的氧流量是不够的。
另外一个就是卧位,卧位,他是平卧位。
当我们调整了这个氧流量,把它加到6L/分钟,然后把病人的卧位改变了半卧位45度左右,这个病人过了五六分钟,10分钟的样子,这个病人的呼吸困难就改善了,呼吸的次数下降到每分钟32次。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MICU病房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

[2]
吴可萍,于翠香,刘凌云,等.消毒供应中心岗位技能培训基地 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 l,46(5):494.
[3]
于翠香,梁云霞,吴可平,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及 实施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60—661.
[4]
杨玉萍,段立中.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实施与管理[J].中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896. (收稿日期:2013—08—07) (本文编辑肖向莉)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1]彭刚艺,陈伟菊主编.护理管理工作规范[M].第4版.广州:广 东科技出版社,2011:95—104. [2]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 [EB/OL].(2010—01—22)[2013—06—02].http://wenku.
baidu.corn.
三级质控是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体现科室三级质
设立监管和质控标准,落实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
度,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和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影响 安全质量的高危因素,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1.2.4重视护士的教育培训,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把病情 观察、治疗、护理、健康教育、记录书写等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在 专科护理实践中,提高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发扬团队精神,培 养质量意识,提高质控能力。 1.3评价方法按《广东省医院l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13。 评价两种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下MICU病区的护理质量。重点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6项)评价指标包括:使用呼吸机患者卧 位不正确发生率、患者口腔清洁不合格率、人工气道意外脱出 率、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 病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计
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的效果

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的效果。
方法:从我院各科室抽取160例于2018年~2019年时间段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纳入80例护士。
对照组护士沿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护士则实施前瞻性护理管理。
结果:观察组护士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护理文书等质量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实施前瞻性护理管理能够使护理管理质量的得到提升,从而改善护理质量水平,实践意义较大。
目前绝大多数的医院所沿用的护理管理模式仍然是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即由护理管理者主导,在护士临床护理工作结束后,对其进行监督与检查,发现护理问题后进行纠正与指导,属于一种事后管理模式[1]。
该护理管理模式虽然在改善护理质量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控制护理问题发生率中的作用微乎其微[2]。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积极地探寻一种事前护理管理模式,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3]。
本文以下就主要对前瞻性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各科室抽取160例于2018年~2019年时间段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纳入80例护士。
通过对两个研究组对象的各项基础资料实施统计学分析表明,二者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如下:观察组80例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为(34.7±2.6)岁;包括主管护师6名、护师26名、护士48名;包括本科学历35名、大专学历45名。
对照组80例护士均为女性;年龄在22~47岁,平均年龄为(35.8±2.5)岁;包括主管护师7名、护师29名、护士44名;包括本科学历32名、大专学历48名。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ppt课件

前瞻性和病人安全为本的管理体系
前瞻性护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规范的个性化的核心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制定科学、操作性强的专科护理指引,并动态调 整 责权明确、分层级管理、质控权充分下放到组长 以专科护理质量为核心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建立无惩罚的不良事件上报和分享制度 运用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RCA和FMEA),及时 检讨工作流程与制度的有效性 对护士进行充分的培训 充分的临床支持保障
FMEA的步骤
• • • • • • • 步骤一:定立主题 步骤二:组成团队 步骤三:画出流程 步骤四:执行分析 步骤五:计算RPN(Risk Priority Number) 步骤六:评估结果 步骤七:计划和改善
步骤一:定立主题(选择流程)
• 选择一个下面没有太多流程的流程来分析 • 不要选择一个太复杂的流程来做FMEA,而 是选择其中的一个子流程
RPN最低分是1分(1×1×1) 最高分数是1000分(10×10×10)
计算RPN值的意义
• 帮助团队找出需要优先注意的问题 RPN值高的失效模式是流程中最需要改善的部分 RPN值低的失效模式,即使完全去除,也可能不 会影响整个流程,应该把它们列在最后考虑 • 能够帮助评估改善的程度 改善前后的RPN值比较,是否达预期目标?
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手段
根本原因分析(RCA)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FMEA)
专科护理质量本底数据的确立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基于RCA&
FMEA)
一、根本原因分析
(Root Cause Analysis ; RCA)
RCA是一种回顾性不良事件分析工具
RCA可以了解造成不良事件的过程及 原因,并改善流程以减少同类事件的 发生
步骤四:执行分析
• 团队一起列出失效模式和原因 • 对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列出所有可能 的失效模式 • 然后针对每个列出的失效模式,找出所有 可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