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压井作业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QSYDQ0510油水井不压井作业规程

QSYDQ0510油水井不压井作业规程

ICS 75.020E 14SYBGF XXXXXQ/SY DQ0510-2005代替 Q/SY DQ0510-2000油水井不压井作业规程Rules for not doing pressing work of well and oil well2005-03-20 发布2005-04-01 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前言本标准代替Q/SY DQ0510-2000《油水井不压井作业规程》。

本标准与Q/SY DQ0510-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重新定义了不压井作业;——修订了施工准备、起下抽油杆、安装井控装置等的操作过程;——删除了不压井工具的定义。

本标准内有关信息是保密的,其版权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所有。

未经油田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的许可,该标准的任何一部分均不得泄露给第三方,或复制、或储存于可检索系统,也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或任何方法(电、机械复制、抄录)传播……。

标准使用的管理权属油田公司,用户分两类:a)油田公司和所属单位在其管理、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有权使用本标准;b)承包商/分包商﹑制造厂/供方,以上述第一类组织的名义,为达到下述目的也可被授权使用本标准:——为项目做准备或被授权使用本标准;——确实为这些组织执行任务。

本标准的提供程序是在获得充分的保密保证后才予以提供,并且是永不更改的须知程序,被授权使用本标准的单位,有责任安全保管并保证标准不被用于油田公司之外的目的。

油田公司将寻访这些组织,以确认他们是如何执行这些要求的。

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部提出。

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批准。

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部、第一采油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龙、徐亚萍、倪明权、王江、马秋霞。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SY DQ0510-2000。

不压井作业技术介绍

不压井作业技术介绍

国内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由于不压井作业技 术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在国外是 作为一项相当成熟的技术在广泛应 用,所以根据目前国内油气田状况, 该技术作为一项保护油气层和环保 的新技术、新工艺有其广阔的应用 空间。
公司简介
TOP WELL SERVICES INC.始 建于2002年,是中 美合资的高新技术 企业,拥有国内第 一台车载液压式不 压井作业机,是国 内唯一一家提供不 压井作业技术服务、 咨询、致力于不压 井作业技术在国内 推广应用的公司。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外不 压井作业范围已经涉及:
欠平衡钻井; 小井眼钻井、侧钻; 带压起下油管、套管或衬管; 带压钻水泥塞、桥塞或砂堵; 酸化、压裂、打捞和磨铣; 挤水泥、打桥塞和报废井作业; 带压情况下,故障井口和闸门的更换。
不压井作业发展现状
国 内
60年代我国研制出钢丝绳式不压井装臵,利用常规通 井机绞车起下管柱,靠自封封井器密封,操作复杂、安 全性差。 70年代末开发出撬装式液压不压井装臵,用于低于 4Mpa的修井作业。但由于对该技术认识不足和液压元 件的缺陷,未能推广。 80年代我国研制出了车载式液压不压井修井机,工作 压力不高于6Mpa,但存在设计和密封方面的缺陷,由 于安全和可靠性差,也未能推广。 2002年我公司自国外引进了国内第一台工作压力在 35Mpa的液压式不压井作业机,填补了国内该行业该 作业压力的空白。到目前为止,我公司已经在大港油田 和长庆油田成功地施工了7口井口压力在10~35Mpa的 油气水井,取得了用户的高度评价。
公司简介
我公司自成立之初就为了适应 我国油气田当前发展的需要,一 直致力于不压井作业技术的推广、 应用。近期将与美国最大的不压 井技术服务公司CUDD公司合作, 共同推动我国不压井事业的发展。 CUDD公司拥有成熟的不压井作业 技术,处理过各类油气井,并有 过作业压力100Mpa以上的工作经 历。目前我公司正准备引进CUDD 公司先进的不压井作业技术和井 控设备,通过合作,利用其经验 和技术,来弥补和发展我国不压 井作业技术。我公司引进了第一 台不压井作业设备后,随着配套 技术和设施的不断完善,可对各 类探井、气井、油井和注水井进 行作业。

稠油井不压井作业技术及施工应用

稠油井不压井作业技术及施工应用

稠油井不压井作业技术及施工应用摘要:带压作业技术能有效解决高压水井、自喷油井、新射孔和压裂井的作业难题,减少放喷、放溢流等待时间,及时投产、投注,缩短了作业占用时间;其次带压作业不需放喷,防止地面污染,减轻了作业工劳动强度,因此带压作业是一项新的油水井作业技术。

稠油可控不压井作业井口装置的结构设计,既可以在作业时及时密封环空,又可以控制井内管柱,能够安全可靠地实现低压稠油井不压井作业。

同时,针对冬季野外现场气温较低、管线冻堵频繁现象,增加了冬季防冻措施,扩大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空间。

关键词:带压作业;稠油可控不压井;井口装置;防喷器带压作业是采用加压装置加压控制起下管柱,采用防喷器控制环空压力,采用堵塞器控制油管内压力,即在井口有压力情况下,通过带压作业装置实现不放溢流、不压井起下管柱的作业。

随着采油技术的飞速发展,井筒的轨迹越来越复杂,对作业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生产作业现场发现:一部分稠油井虽经长时间放喷,仍存在溢流,给作业带来了安全隐患。

如若使用清水循环压井,又会破坏井底温场,降低稠油注汽效果,影响了后期采油生产。

若使用带压作业设备施工,工期较长,且对井场环境要求高,不适合解决这样的稠油井作业问题。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研究了稠油可控不压井作业技术研究。

该项技术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开发稠油可控不压井作业井口装置。

稠油可控不压井作业井口装置主要由动力源、液压系统、双闸板防喷器、升高短接、安全卡瓦、环形防喷器、远程控制系统、操作平台等结构组成。

在不压井起、下稠油管柱作业过程中,依靠环形防喷器和半封闸板密闭油套空间,并利用二者的交替密封来通过油管接箍。

如遇油管有上窜现象时,关闭半封及安全卡瓦,油管将停止上窜,并通过卸荷四通进行放压至正常后再重新施工。

1 技术现状及市场需求分析国内外在稠油不压井作业方面也没有完备的解决手段。

胜利油田2008年在稠油热采不压井工艺管柱上做过研究,采用井下开关的方式预防和控制稠油作业过程中井喷风险,但是在地方不压井作业设备上没有做深入开发。

最新不压井作业技术(培训

最新不压井作业技术(培训

节省占井 时间

压井液费 用
万元
13
4
7
4
10
4
20
3
13
5
12
4
16
3
9
4
24
4
二、实施情况及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效果统计表
10
L10-1
11
0.4
30
10
31
9
4
11
L13-12
8.5
0.3
20
10
23
7
3
12
L17-14
14
0.45
50
10
15
35
5
13
G30-30
10.3
0.3
20
10
17Βιβλιοθήκη 1317-1111
0.4
25
10
19
G3102-
21
2
8.5
0.3
20
10
26
22 L11-14 10
0.35
20
10
31
23 L15-16 12
0.4
25
10
20
24 L90-30 12
0.4
25
10
22
25
G5
26 L11-16 13
0.45
30
10
30
27 L15-19
0.3
20
10
7
31
5
16
4
重新分
23
L15-16 水井

12
重新分
24
L90-30 水井

不压井作业技术介绍

不压井作业技术介绍

技术挑战
技术要求高
不压井作业技术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增加了实施难度。
作业时间长
由于需要建立密封系统,不压井作业的作业 时间相对较长。
地层压力控制难度大
由于地层压力的不确定性,控制地层压力的 难度较大。
适用范围有限
不压井作业技术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井和地 层。
解决方案
提高技术水平
选择合适的作业方案
提高勘探效率
通过不压井作业,可以快速完成钻井、取芯等勘探任务,提高勘探 效率。
降低成本
不压井作业减少了压井材料和设备的消耗,降低了油气勘探开发成 本。
井下作业
维护油水井
在油水井的日常维护中, 不压井作业技术可以快速 完成洗井、冲砂等作业, 提高生产效率。
修井作业
不压井作业技术在修井作 业中具有广泛应用,如更 换油管、修复泵等,能够 缩短修井周期。
石油工业领域
不压井作业技术在石油工业领域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 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等各个环 节。
化工和天然气领域
不压井作业技术在化工和天然气 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 有效解决化工和天然气生产过程 中的各种问题。
其他领域
不压井作业技术还可应用于其他 领域,如采矿、冶金、水处理等,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发展方向
集成化发展
不压井作业技术将进一步集成多种技术,实现多功能 化和高效化。
精细化发展
不压井作业技术将更加注重细节和精度,提高作业质 量和安全性。
智能化发展
不压井作业技术将进一步集成智能化技术,实现远程 控制和自动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05
结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不压井作业技术

不压井作业技术

大港不压井项目简介
长 庆 不 压 井 项 目 简 介
9月和10月份,我公司在长庆 苏里格气田实施不压井作业四 口井(桃5井、苏35-25井、苏 33-18井、苏36-18井)。
施工目的和意义
为了提高气井携液能力,优选评价苏里格气田气 井采气管柱结构,开展由27/8″油管更换为23/8″ 小油管的试验。
生产油管
φ73.0mm FOX油管,内径 φ62.0mm 井下工具 最大外径φ148mm(封隔器)最小 内径φ50.0mm(封隔器)
施工前简况
该井在2003.5.11- 8.8关井进行了 一次压力恢复测试,油压从6.6Mpa 恢复到12.5Mpa;套压从7.0Mpa恢 复到12.5Mpa;井底压力从9.04Mpa 恢复到15.97Mpa。2003.9.19作业前 该井油压为10.2Mpa,套压10.2Mpa, 日产气量2万方。
采用常规压井作业工艺,长庆油田已实施了3口 井的更换油管工作,但存在压井作业后气井复产 困难,且复产后很难恢复到原先的产能的问题, 故四口井选用不压井作业工艺。
施工简况
四口井的管柱结构 一样,采用的不压井作 业工艺也一样,故选择 桃5井举例说明。

5
基井
本原
数井
据Hale Waihona Puke 管 柱图采气井口
规格: KQ-70 悬挂方式:上法兰式悬挂
结论
胶液封堵更换井口法历时时间短,有效 地保护了产层。从泵入胶液到更换完井口仅 1.5个小时,而胶塞破胶的时间设定在5小时, 在胶塞还没有完全破胶时,已经将井口更换 完,并采用氮气举升的方式将井内胶液完全 举出地面,减少了胶液在井内停留的时间 (胶液在井内停留的时间在5小时之内); 另外胶液内添加的EMS44(地层水添加剂) 增加了进入产层的胶液的返排能力,极大地 避免了对产层的损害。

石油开发 井下作业 不压井射孔操作规程

石油开发  井下作业  不压井射孔操作规程

不压井射孔操作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不压井新投完井一体化管柱作业及其他相关空井筒且套管完好不压井射孔完井一体化管柱作业的相关步骤和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不压井新投完井一体化管柱作业及其他相关空井筒且套管完好不压井射孔完井一体化管柱作业。

2引用标准Q/SY1119-2007油水井带压修井作业安全操作规程SY/T5604-93常规射孔作业技术规程3程序内容3.1施工准备3.1.1通径125mm、14Mpa环型防喷器1套。

3.1.2通径186mm、14Mpa液压卡瓦1套。

3.1.3自封封井器1套。

3.1.4三联阀及支座、管线1套。

3.1.5WDF固定井口封井器1套。

3.1.6KGB开关式控泵器1套(带芯筒)。

3.1.7根据生产情况提前联系液氮(气举排液),射孔队(射孔),试井车(捞芯筒)及其他生产材料。

3.2开工准备3.2.1按标准对井场、井口、环保进行验收,符合施工要求即接井,与采油厂工区完成交接手续,生产设施搬迁到位。

3.2.2现场备井筒容积1.5倍的压井液。

S、天然气检测仪各一台。

3.2.3井口附近配备便携式H23.3施工步骤及工艺要求(3.3.1—3.3.3工序不涉及带压作业,实际工序以甲方设计为主,按常规作业操作规程施工)3.3.1安装井口、测油补距3.3.2探塞、替浆、试塞、洗井3.3.3通井、气举掏空3.3.4下射孔、完井一趟管柱、射孔进行套管校深,下管柱,油管校深,装采油树,射孔。

管柱结构:固定井口封井器+油管+定位短节+油管+泵座+油管1根+封泵器(带芯筒)+油管+同心气锚+引爆器+射孔枪+管鞋。

封泵器入井前需检验其灵活性和密封性,合格后方能入井,管柱组合已甲方设计为主。

3.3.5放喷连接放喷管线,按甲方设计要求控制放压,若达到自喷条件,连接流程,自喷完井。

若达不到,套管控制放压为零,执行以下步骤。

3.3.6捞封泵器芯筒配合测试队井口安装防喷管,带压捞封泵器芯筒,封泵器关闭。

气井作业(含不压井作业)

气井作业(含不压井作业)

的液体从油管排到地面,井筒中的液面将逐渐下降,结
果降低了井筒中液体对气层的回压。产层气则向油管及 油套环形空聚积,当套压超过输压一定值后,即可将套 管内的天然气通过地面气水分离器进入集气干线,这样 就实现了气井抽油机排水采气的目的。气井排水采气的 工艺流程与采油的不同点在于油井是油管采油,气井是 油管排水,油套管环形空间采气。
大庆油田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第一节 采气工艺
5.施工步骤及技术要求 1)通油管 (1)安装绳索作业防喷管装置,用吊车安装。 (2)对于62mm油管,采用59.7mm通井规通至规定深度,只有在通井顺利 (无卡、阻)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过程,否则就要进行下作业,更换 掉通不过的油管,然后继续通井,直至合格为准。 2)下卡定器 用钢丝绳作业车在加上井下作业工具的情况下,按如下步骤把卡定器放 入井下预定深度的油管内: (1)将下震击打捞工具内的剪切铝(或铜)销针安放好。 (2)将钢丝末端系在带打捞头的绳帽上,联结加重杆,机械或液压震击器 以及下震击打捞工具,注意绳索工具连接螺纹必须上紧。 (3)匀速下放工具串,防止中途坐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上提解卡 后继续下放,直至预定的深度。 (4)上提约20m后,全速下放设备串,如果超过预定深度5~10m都没坐卡, 则重复这项工作,直到坐卡为止。 (5)上提约20m后下放,探定卡定器的实际坐卡位置。 (6)取出工具检查,看是否确实将卡定器下人井下。 3)投缓冲弹簧 (1)如果油管内卡定器上部液柱高,可将缓冲弹簧直接投入井下,如果 液柱低于152m,可用钢丝把缓冲弹簧下至液面以下,通过震击,释放弹簧。 大庆油田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2)探测缓冲弹簧是否到位。
大庆油田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第一节 采气工艺
4.气举设计 气举设计的技术要求是:阀的位置及其间距,即需要从上而下 确定顶阀、卸载阀和工作阀的位置及其间距。这些阀的作用在于: 顶阀:初期卸载,以降低注气启动压力。 卸载阀:工作阀以上压井液柱的卸载,排空。 工作阀:注气点以上持续卸载,正常举升或诱喷,维持正常生 产。 底阀:对于深井和高产液指数的井,安置备用阀,加深排空深 度。 顶阀及其余阀的安置深度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ICSQ/×××不压井作业操作规程(本稿完成日期:2008-10-30)中原石油勘探局 发布前言本标准由中原油田石油勘探局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斌、王子海、金智涛、张玉芳、唐献伟。

不压井作业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气水井不压井作业的选井条件、施工准备、不压井作业程序、技术要求、资料录取、安全与环保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水井不压井作业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766 液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SY/T5443 地面防喷器控制装置专用液压气动件。

JB4730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SY/T5053.2 地面防喷器及控制装置。

SY5170 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钢丝绳规范SY6.23 石油井下作业队安全生产检查规定SY/T 5791 液压修井机立放作业规程SY/T5587.5-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井筒准备。

SY/T5587.6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起下油管作业规程SY/T6610 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不压井作业利用油水气井井下的密封工具和专用井控装置、作业平台,实现不放喷、不压井起下管柱的过程,称为不压井作业。

3.2井控装置具有防顶、防喷等性能,由安全卡瓦、闸板防喷器、环形防喷器、球形防喷器、举压缸、液控装置及管柱内防喷装置等配套设备、工具组成的系统总称为井控装置。

3.3游动卡瓦在加压起下作业过程中随着液缸上下移动控制管柱起下速度的卡瓦,称游动卡瓦。

3.4固定卡瓦在加压起下作业过程中固定在液缸下部支撑管柱的卡瓦,称固定卡瓦。

3.7举压缸通过液控操作能克服井内压力,控制井内管柱上升或下降速度的液缸,称举压缸。

3.8堵塞器根据井下油管不同的内径,通过自重、钢丝传送、机械方式所下入封堵管柱内孔的工具,称为堵塞器。

3.9防溢球座连接在管柱底部,用以防止下钻井内流体从管柱内孔溢出并可以通过液压或机械方式改变密封方向的球座,称为防溢球座。

3.10液控装置具有控制卡瓦、闸板、剪切防喷器等打开关闭,举压缸的升降性能,由发电机,液压泵、蓄能器、液压管线等连接起的控制不压井作业系统实现不压井、不放喷作业的操作平台称为液控装置。

4 不压井作业选井原则4.1 井内技术状况清楚,无落物、套管无变形、只需进行起下作业。

4.2井口压力,气井油套压不超过5MPa.油井油套压不超过8MPa.水井油套压不超过12MPa.5 施工准备5.1资料5.1.1井史资料。

5.1.2井下管柱结构。

a. 油管规格及深度;b.工作筒规格及深度;c. 油管挂上端内螺纹规格;d.井下工具规格及型号(抽油泵、封隔器、配水器、防砂管等)5.1.3套管现况。

施工准备应符合SY/T5587.5-2004的规定。

5.1.4生产现况。

a.产液量、综合含水;b. 油压、套压、流压;c.静压。

5.1.5历次作业施工简况5.1.6井口采油树型号规格。

5.1.7井位、道路、电源情况。

5.1.8施工方案及完井要求。

5.1.9 施工设计,安全预案。

5.2设备5.2.1 联合作业机5.2.1.1 联合作业机提升能力不低于650kN。

5.2.1.2 联合作业机有效作业高度不小于23m。

5.2.2 防喷装置系统5.2.2.1 防喷装置应符合SY/T5053.2 地面防喷器及控制装置。

5.2.2.2防顶、防掉卡瓦支撑负荷应大于300kN。

5.2.2.3防喷器组工作压力应不小于35MPa。

5.2.3 液控装置。

5.2.3.1 液控装置包括:液控操作台、蓄能器、液压缸、液控管线。

5.2.3.2液控装置应符合GB/T3766 液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及SY/T5443 地面防喷器控制装置专用液压气动件的规定。

5.2.4内防喷装置。

5.2.4.1 内防喷装置包括:堵塞器、防溢球座、防喷盒、防喷管、防喷堵头、防喷阀门、钢丝绞车。

5.2.4.2 内防喷装置工作压力应大于21MPa。

5.2.5工作液入井液应保证与地层配伍,油水井一般用清水,pH值应在6-8之间,水质清洁;气井用加入0.3%活性剂的活性水。

6 不压井作业程序6.1装防喷管下堵塞器或关闭井下油管密封装置。

6.2 卸井口流程,安装防喷器组。

6.3 卸防喷管试提原井管柱。

6.4 倒出油管悬挂器。

6.5 起原井管柱。

6.6 加压起管柱。

6.7 加压下管柱。

6.8 正常下管柱。

6.9 油管管柱座封。

6.10 整体吊下井控装置。

6.11 整体吊装采油井口。

6.12 装防喷盒,下抽油杆。

6.13对防冲距,连流程液压打开防溢球座,交井生产。

7 技术操作要求7.1 施工准备7.1.1 设备安装应符合SY/T 5791 液压修井机立放作业规程的规定。

7.1.2 作业平台应使用φ22mm钢丝绳固定。

7.1.3 井控装置及液控装置应按JB4730的规定检验合格。

7.2 封堵7.2.1油管漏失、结盐、结垢、结蜡情况下,可用通径规使用钢丝或内管输送预通后选择合适外径的堵塞器进行分段堵塞。

7.2.2堵塞器尺寸与井下管柱工作筒尺寸应相匹配。

下堵塞器后可泵注清水进行助送,排量应控制在0.25m3/min以内。

7.2.3堵塞器进入工作筒后,蹩压不小于10MPa,稳压不小于30min后,打开井口放空,溢流量应不超过15L/min。

7.3安装井控装置7.3.1装防喷盒封堵井口内油管,卸防喷盒,封堵合格后,采油井口整体吊至不妨碍作业处妥善保存。

7.3.2钢圈槽擦净后,应涂润滑脂,钢圈应无损伤。

7.3.3检查核实油管螺纹规格,准备好相应规格的提升短节,其长度应高出井口装置30cm以上。

7.3.4井控装置整体吊装,注意不要碰伤钢圈,卡瓦、闸板两端不应有妨碍开关的物体。

7.3.5连接螺栓全部上满,逐次对角旋紧上下间隙差不大于1mm。

7.3.6整体安装完毕后,蓄能器储满20MPa,作为突然停车备用液控系统的能量。

半封和全封和剪切应全部打开,通过液过液控系统试压调整。

7.4倒油管悬挂器7.4.1油管悬挂器提升不得划伤自封,球形防喷器、环形防喷器。

7.4.2打开、关闭防喷器时两端应一致。

7.4.3应调整防喷器装置各环节压力,防止座封器过防喷装置时,压力过大损坏部件或伤人。

7.4.4井口压力过大时,可用安全短套平衡防喷装置的压力。

7.4.5油管悬挂器卸掉后,丈量、记录准确清楚,应放置合适部位保存。

7.4.6自封芯子与压盖应放正。

提升短节插入时,注意不得划伤胶芯子内壁。

7.4.7自封、环形、球形要调整到不漏失即可。

7.5起管柱7.5.1起油管应按SY/T5587.6规定执行。

7.5.2起下操作不得顿井口,游动车不得左右来回摆动,不得用榔头等工具敲击油管。

7.5.3井口操作台应备用防喷专用闸门或防喷堵头等工具。

7.5.4液流筒内的液流应通过软管线排离井口。

7.6加压起管柱7.6.1油管有上顶显示时,关闭游动卡瓦进行加压起管柱。

7.6.2使用液压缸控制举升油管至上支点,关闭固定卡瓦。

7.6.3 确认固定卡瓦关闭后,打开游动卡瓦用液缸带动游动卡瓦下放至下支点。

7.6.4 关闭游动卡瓦,打开固定卡瓦。

7.6.5 重复7.6.2-7.6.4的动作,起出井内全部管柱。

7.6.6液压缸起下行程应小于最大行程0.3m以上。

7.6.7应有专人负责液控系统的操作。

7.6.8套管出口控制阀应有专人负责,不得随意放压。

7.6.9管柱提升速度应控制在1m/S以内。

7.6.10上卸扣时,应防止游动卡瓦松动。

7.6.11用液缸提油管负荷较大或遇卡时,可控制套管放压或用泵车挤水冲洗,不可突然快放。

7.6.12当油管接距吊卡小于220mm或已在吊卡上时,可用防喷堵头提升。

7.6.13接箍过环形、球形、自封时注意压力变化;应及时调整液控压力,防止液流喷出。

7.6.14起至尾管时,应严格控制举升速度在0.5m/S以内,工作提至全封与剪切闸板以上,自封以下空间时,关闭卡瓦、咬紧油管、滚筒刹车要稳牢,并关闭全封,剪切闸板。

7.6.15井口压力高于10MPa,应配备防顶卡瓦、剪切闸板;井口压力低于0.5MPa时,应配备防掉卡瓦。

7.6.16起至封隔器或配产器、防砂管等工具时应在防喷装置系统中封闭,分别倒开,上短节提出。

7.6.17起出全部管柱后,关闭全封闸板,井控置内余压应放为零。

提出尾管,做好收尾工作。

7.7加压下管柱7.7.1所有下井管柱工具应冲洗干净,丈量记录准确、清楚。

7.7.2配下井管柱应注意下井工具,如封隔器、配产器、防砂管等,上部应加1-2m长提升短节。

不能通过防喷器的工具,应通过调整井控装置的内径、高度来满足工具的需要(特殊工具例外)。

7.7.3堵塞器或防溢球座配制应与下井工作筒相匹配,装入工作筒后,其上部应填满润脂,以防脏物卡理打捞头。

7.7.4第一根油管插入防喷器装置后,应缓慢放至全封以下位置,后使用安全卡瓦、固定卡瓦、半封卡牢。

7.7.5游动卡瓦打开,液缸举升游动卡瓦到上支点卡牢。

游动卡瓦在上支点卡牢后,环形、球形防喷器应高于套压0.5MPa以上,打开全封和剪切闸板,调整液控装置各部件的压力,无漏失为合格。

7.7.6打开安全卡瓦,固定卡瓦、通过液缸游动卡瓦慢慢把油管压入井内。

7.7.7游动卡瓦压至下支点时,安全卡瓦、固定卡瓦、半封卡瓦关闭,游动卡瓦打开通过液缸举升至上支点卡牢,安全卡瓦、固定卡瓦半封打开,加压压下油管。

7.7.8连接第2根油管,重复7.8.4-7.8.7的动作,下入全部管柱。

7.7.9加压起下时,两缸应保持压力平衡,升降高度一致。

7.8正常下管柱7.8.1下油管应按SY/T5587.6规定执行。

7.8.2调整好液控系统中的各种压力(如蓄能器、球形、环形、自封等压力)。

7.8.2正常下管柱时,下入速度应不超过3m/S,不得顿击井口,不得敲击油管。

7.8.3全部起下过程,应随时向自封芯子加注机油润滑,并随时观察液压油情况;严防液压油漏失影响井控或液控失灵,造成损失。

7.9起下工具7.9.1下井工具冲洗干净,表面不得有毛刺,光滑、丈量、记录准确清楚。

7.9.2下井工具进入自封、环形、球形时调整液控压力,不得划伤胶芯。

7.9.3下井工具不应挂碰卡瓦。

7.9.4带压力的井装卸井下工具必须在井控装置内完成。

7.9.5油管挂应冲洗干净,密封圈完好并涂沫润滑脂。

7.9.6油管挂进入锥座时应扶正,慢慢座入,注意不得划伤密封圈。

7.9.7顶丝应对角逐个旋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