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导线测量表 (10个点)
闭合导线角度测量

名称:闭合导线角度测量时间:2006年6月12日—2006年6月14日地点:画室周围参与人员:宋晓通徐基平刘阳戴松董立立赵健刘绪军李芹于静程培智张月宇宋毅崔孟收鲍冠杰薄银结林鹏涛乔勇郭佳内容:1、考核学生操作经纬仪进行测量角度的能力2、考核学生进行角度测量内业计算和角度闭合差计算的能力指导老师:步文萍王兴强秦原评分标准:1、严格按照测回法进行角度观测,以其他方式进行视为无效2、上下半回角度之差:︱β左—β右︱≤40’’为合格,允许进行重测,如最终上交资料上下半回角度之差超限视为无效3、四个点的导线的角度闭合差fβ=Σβ测—Σβ理=Σβ测—3600≤±404’’=±80’’,允许进行重测,如最终上交资料角度闭合差超限,视为成绩无效4、如为凑数涂改数据,取消比赛资格5、在同一精度下根据时间长短评定名称:高程测量比赛时间:2007年4月10号—2007年4月12号地点:北校园内参与人员:孙卫卫岳佳琪王昊韩振凯黄翠翠刘兆龙孙运浩刘波王治举张利英宋浩李方孙雪杨雪张玉涛张伟杨宇李翔刘灿灿内容:1、熟练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整平瞄准读数)2、布设成闭合路线,按图根控制的要求测出各图根点的高程3、在规定时间以及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完成高程测量过程指导老师:王兴强李晓良评分标准:1、假定起始点的高程为100米,图根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100米,水准路线高程闭合差≤±40L mm,否则视为不合格(40分)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分3、内业计算准确30分4、精神面貌10分名称:校园测绘地点:北校园时间:2007年4月15日—20日参赛人员:内容:1、熟练掌握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等仪器的正确使用2、掌握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3、掌握正确处理各种测量数据的方法,加强“测、绘、算”的基本功4、培养科学、实干精神和协作能力指导老师:王兴强评分标准:1、平面控制测量(15分)2、高程控制测量(10分)3、碎部测量(25分)4、内业计算准确(25分)5、绘制地形图(35分)。
测量,闭合导线等计算及表格

一.坐标计算以下为基本计算公式:直线上计算公式:已知该条直线的方位角à,已知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坐标,顺线路方向时,计算点的里程知道,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里程知道,可推算出计算点与直线的起点的直线距离d,(即计算点的里程减去起点的里程,逆线路方向时,为直线终点的里程减去计算点的里程),计算坐标增量:∆x=d×cosà∆y=d×cosà计算点的坐标为,直线的起点或终点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式中方位角à从直线起点算时,为已知即给定的方位角,而从终点算时,à为该段直线的起始方位角加上180度。
à+180à起点计算点终点第一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加一圆曲线,指仅存在圆曲线,如下第1点。
1.圆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ZY或YZ 点的弦长和偏角D=2 RSinδδ=90×L/(πR)δ---------圆曲线偏角D ---------弦长L --------为弧长α=α(z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α(yz)-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逆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zy)、α(yz)---------为圆曲线的起始方位角。
一般为已知。
计算点相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x=D*COSα△y=D*SINα坐标增量计算完毕后,要算某一点的坐标,用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加上计算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即为计算点的坐标。
缓和曲线同理。
第二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始端加一缓和曲线,末端加一缓和曲线,两段缓和曲线中加一圆曲线,如下第2点。
2.缓和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HY或YH点的弦长和偏角δ=L²/6RL0X1=L-(L^5/40R²L0²)Y1=L³/6RL0D=√(X1²+Y1²)α=α(h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导线测量及计算..

右角
观测方法:单导线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左角或右角,支导线 观测左右角,导线网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测角。 (二)、测边: 光电测距仪:目前是测距的主要方法,测距仪等级不同对不 同等级的导线测距的技术要求不同。测距仪的等级是按标 称精度划分。 mD=(a+b×D) mD—测距中误差: 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 D—测距长度:
f
f x2 f y2
1 K S T f
考虑导线误差与边长有关,衡量导线精度用相对误差表示。
图根导线精度要求:
K
1 2000
3、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
调整原则: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比例分配到各边长的坐标增量 中去。其坐标增量改正数为:
Vxi V yi fx Si S
S
导 线 测 量
要点: 1、导线的布设形式, 各种形式使用条件。 2、导线的外业工作 包括的内容及精度 要求。 3、导线测量计算
导线的布设形式及要求
一、导线的形式: (一)、闭合导线:如图,从一点开始 经过一系列的导线点,最后又回到原来 的起始点形成一多边形。 (二)、附和导线:如图, B βA 1 2 3 βp P B βA A 7 5 6 3 2 Q 4
∆xAB
α
AB
S
∆yAB
x AB xB x A d cos AB y AB y B y A d sin AB
xA o
A yA
yB
y
以上,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已知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出 该边的坐标增量,并计算出另一点的坐标的方法称为坐 标正算。用普通计算机计算坐标增量的方法: 例:已知坐标方位角α 12=24°36′00“ 已知边长231.30m
导线测量

S----经气象及加、乘常数等改正的斜距(m); h----仪器的发射中心与棱镜的反射中心之间的高差(m)。 (2)导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应按
m
1 N
*
ff
n
式中:fβ----导线环的角度闭合差或附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 n----计算fβ时的相应测站数; N----闭合环及附合导线的总数。
2 任意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mDi
1 Pi
式中:mDi----第i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mm);
Pi----第i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
3 当网中边长相差不大时,可按下式计算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mDi
dd
2n
式中:mDi----平均测距中误差(mm);
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测绘分公司
3.1.1测回法观测步骤
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测绘分公司
专业、专注、专心
勇于跨越 追求卓越
步骤: (1)盘左瞄准左边A,配置度盘,读取并记录水平角读数αOA及距离OA; (2)顺时针旋转瞄准右边B,读取并记录水平角读数αOB及距离OB;
则上半测回角值:β= αOB-αOA。 (3)转动仪器,用盘右瞄准右边B,读取并记录水平角读数αOB1及距离OB1; (4)逆时针转动仪器瞄准左边A,读取并记录水平角读数αOA1及距离OA1;
闭合导线测量

内业计算步骤: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2.推算坐标方位角3.计算坐标增量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5.计算各店坐标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现以图6-11所注的数据为例(该例为图根导线),结合“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的使用,说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步骤。
1.准备工作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见表6-6,起算数据用单线标明。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计算角度闭合差如图6-11所示,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6-5)式中n——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不等于理论值,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fβ表示,即(6-6)(2)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的质量。
各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见表6-3和表6-4,其中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的计算公式为:(6-7)如果>,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求,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或重测。
如果≤,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求,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整。
(3)计算水平角改正数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β,vβ的计算公式为:(6-8)计算检核: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4)计算改正后的水平角改正后的水平角βi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水平角改正数(6-9)计算检核:改正后的闭合导线内角之和应为(n -2)×180˚,本例为540˚。
本例中fβ、fβp的计算见表6-5辅助计算栏,水平角的改正数和改正后的水平角见表6-6第3、4栏。
3.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按式(4-18)和式(4-19)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本例观测左角,按式(4-18)推算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填入表6-6的第五栏内。
计算检核: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角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闭合导线计算表

闭合导线计算表
你问这个问题感觉像是在学校考老师布置闭合导线作业,所以我就说一下具体要做的首先我说一下什么是闭合导线,就是从一个已知点进过一段距离后回到这个已知点(想简单点就是以这个点在实地画一个不管是方形还是圆形,最后头尾相连回到这个点)具体简单步骤,你会有一个已知点,全站仪在这个已知点上架站,然后输入你所知道的坐标,我们假设有4个点,分别为abcd,你从a点架站,输入坐标测回法观测方法1.安置仪器:在a点安置仪器,b、d设置目标2.盘左(正镜)观测瞄b,读数b左=0°01'10",记入测回法观测手簿顺时针转动照准部,瞄d,读数d左=147°12'30",记入测回法观测手簿计算上半测回的角值β左=d左- b左=147°11'20"为上半测回3.倒转望远镜,盘右(倒镜)观测瞄B,读数d右=327°12'55",记入测回法观测手簿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瞄b,读数b右=180°01'50",记入测回法观测手簿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右= b右- d右=147°11'05"为下半测回上、下半测回,合称一测回4.计算一测回的角值β=(β左+β右)/2=147度11分13秒[数字只是举例,一般来说看b点就直接置零最好]角度测完算完了以后,在bd两点架棱镜,用测距观测出距离,然后记录。
最后按照这个方法,在a点测bd,在b点测ac,在c点测bd,在d点测ac,形成闭合。
外业完了最后就是内业计算了计算就不细说了,给你一张我在学校时导线测量的表,你看下。
闭合导线测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任务一 闭合导线测量(三角形测量)
参照校本教材中角度和距离测量的记录格式, 做好导线测量的外业记录, 并妥善保存。
二、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之前, 应全 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 数据是否齐全, 有无记错、算错, 成果是 否符合精度要求, 起算数据是否准确。然后绘制导线略图, 把各项数 据注于图上相应位置。
把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 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的布设方案, 最 后到野外去踏勘, 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和建立标志。 如果测区 没有地形图资料, 则需详细踏勘现场, 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测区 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 合理地选定导线点的位置。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闭合导线测量(三角形测量)
桩顶钉一小钉,作为临时性标志, 若导线点需要保存的时间较长, 就 要埋设混凝土桩或石桩, 桩顶刻“十”字, 作为永久性标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闭合导线测量(三角形测量)
导线点应统一编号。 为了便于寻找, 应量出导线点与附近固定而明显 的地物点的距离, 绘一张草图, 注明尺寸, 称为点之记。
2.量边 导线边长可用光电测距仪测定, 测量时要同时观测竖直角, 供倾斜改
正之用。 若用钢尺丈量, 钢尺必须经过检定。 对于一、二、三级导线, 应按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进行丈量。对于图根导线, 用一般方法往返丈 量或同一方向丈量两次; 当尺长改正数大于1/10 000 时,应加尺 长改正; 量距时平均尺温与检定时温度相差10 ℃时, 应进行温度改 正; 尺面倾斜大于1.5%时, 应进行倾斜改正; 取其往返丈量的平均 值作为成果, 并要求其相对误差不大于1/3 000。
实验高程操纵测量(四等水准闭合线路)

实验十高程操纵测量(四等水准闭合导线)一、实验目的一、进一步熟悉水准仪的构造及利用方式。
二、学会操纵测量的水准测量实际作业进程。
3、把握闭合水准线路测量的观测、记录和数据整理校核的方式;把握闭合差的调整及计算待测点高程的方式。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DS3水准仪、三脚架、尺垫、记录板和测伞,另外自备2H铅笔和计算器。
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实验步骤及要求1. 全组一起施测一条闭合水准线路,设计安置4个测站(A B、B C、C D、D A)。
确信起始点及水准线路的前进方向。
人员分工是:两人扶尺,一人记录,一人观测。
施测1~2站后轮换工作。
2. 在每一站上,观测者第一选好距离前后测点/转点大致相等处安置仪器,进行仪器的粗略整平,然后照准水准尺,对光、调焦、排除视差,然后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录员将读数记入记录表中。
3. 第一站(A B)第一对准后视尺A黑面,读取后视尺读数a1,紧接着照准后视尺红面,并读取读数a2,然后照准前视尺B黑面,用一样的方式读取前视读数b1,紧接着照准前视尺红面,并读取读数b2。
记录员把前、后视读数记好后,别离采纳黑面和红面计算高差h1和h2,检查互差是不是超限(小于5mm,假设未超限,计算平均高差h=(h1+h2)/ 2。
4. 用步骤3表达的方式依次完成闭合线路上测站(B C、C D、D A)的测量工作,最后回到了起点。
5. 观测终止后,当即算出高差闭合差fh =Σhi。
若是fh小于fh容,说明观测功效合格,即可算出各立尺点(B、C、D)高程(假定起点高程为HA=62 m)。
不然,要进行重测。
fh容= ±20 L ,L单位为km。
6. 高差更正与高程计算: 高差闭合差更正数Vi =-Li/L x fh或Vi=-ni/n x fh,高程计算为Hi =H(i-1)+ Vi。
五、测量功效记录表1:闭合水准线路测量记录表(双面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