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生产工艺之酱油发酵.

合集下载

酱油发酵工艺流程

酱油发酵工艺流程

酱油发酵工艺流程
《酱油发酵工艺流程》
酱油是中国传统调味品之一,其制作工艺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和小麦,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才能变成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酱油。

下面就是酱油发酵工艺流程的详细介绍。

首先是原料的准备。

大豆和小麦是酱油的主要原料,需要先经过清洗和浸泡处理。

大豆一般需要浸泡12-16小时,小麦则需要浸泡8-10小时。

经过浸泡后的原料更容易被微生物发酵,提高酱油的质量和口感。

接下来是磨浆和蒸煮。

经过浸泡的大豆和小麦需要通过磨浆机磨碎成浆状物,并将这些混合浆状物放入锅中蒸煮。

蒸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搅拌,以确保混合物受热均匀,达到均匀蒸煮的效果。

然后是混合发酵和曝气。

将蒸煮后的原料混合放入发酵罐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盐水,再加入发酵剂。

这个发酵剂一般是通过前期发酵得到的酱油曲,酱油曲中含有各种微生物菌种,可以使酱油得到充分的发酵。

此时需要进行曝气操作,使发酵罐内达到氧气充足的环境,利于酱油的发酵。

最后是提取和陈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酱油的原料完全经过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变成了成品酱油。

这时需要通过提取的方式将酱油提取出来,并放入特定的容器中进行陈化,使酱油
的味道更加醇厚。

经过以上的工艺流程,酱油才得以最终成品。

酱油发酵工艺流程虽然繁杂,但正是这一复杂的工艺,使得我们享用到了口感丰富、风味独特的酱油。

酱油发酵工艺流程

酱油发酵工艺流程

酱油发酵工艺流程引言酱油是一种中国传统调味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酱油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酱油的发酵工艺流程,包括原料的选择、发酵菌的培养、发酵的过程控制等。

原料选择酱油的主要原料包括黄豆、小麦等。

黄豆是酱油的主要原料,要选择色泽鲜亮、饱满的黄豆。

小麦是增加酱油的口感和香味的重要原料,要选择质地细腻、颗粒完整的小麦。

发酵菌的培养1.大米孢子法:将合适的大米煮熟,放凉后,接种酿造酱油的菌种。

通过恒温培养,菌种会逐渐繁殖。

该方法适用于大生产规模的酿造厂。

2.纯种培养法:从优质的酱油产地中选择出优良的菌种,通过纯种培养的方式进行扩繁。

该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的手工酿造。

发酵的过程控制酱油的发酵过程需要控制温度、湿度、pH值等参数,以保证菌种的生长和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温度控制发酵温度一般在25-35摄氏度之间,不同阶段的酱油发酵需要不同的温度设置。

初期发酵的温度较高,有利于快速繁殖菌种;后期发酵的温度逐渐降低,有利于酱油的深度发酵。

湿度控制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利于菌种的生长和发酵过程的进行。

一般来说,发酵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菌种过于干燥或过湿。

pH值控制pH值是反映发酵过程中酸碱程度的指标,对于酱油的发酵来说,pH值的控制十分重要。

不同阶段的发酵过程中,pH值会发生变化,需要通过添加适量的酸碱物质进行调节,以维持适当的酸碱平衡。

发酵的主要步骤1.混合原料:将黄豆、小麦等原料混合在一起,按一定比例进行搅拌,使原料均匀混合。

2.蒸煮:将混合原料进行蒸煮,使原料变软,破壁以利于发酵。

3.压榨:将蒸煮后的原料经过压榨,将蒸煮后的原料中的液体分离出来,成为酱油的原液。

4.发酵:将酱油的原液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要注意调控温度、湿度和pH值等参数,以促进发酵菌种的生长。

5.熟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酱油需要进行熟成。

熟成的时间一般为数月到数年,熟成过程中,酱油的味道会逐渐变得更加浓郁。

酱油低盐固态发酵工艺

酱油低盐固态发酵工艺

酱油生产工艺一、低盐固态发酵:(一)工艺流程:种曲盐水水↓↓↓豆粕+麸皮→润水→蒸料→制曲→成曲→发酵→浸淋→生酱油→加热灭菌→配兑→沉淀澄清→成品(二)工艺操作:1.原料质量和比例:(1)原料(豆粕、麸皮)要求:豆粕细而均匀,成颗粒状,颗粒大小为2~3mm,通过16目筛不超过5%,不能通过6目筛不超过20%。

水分在7~10%,粗蛋白质在46~51%;麸皮质地疏松,体轻,表面积大,水分在12%左右,粗蛋白质在14%左右。

(2)原料配比:豆粕∶麸皮=7∶3 一般一批料为9t,其中豆粕为6.3t,麸皮为2.7t。

分6锅蒸煮(即每锅加入豆粕1.05t,麸皮0.45t)。

2.曲精处理:麸皮干蒸冷却麸皮拌曲精(1)排冷凝水:先打开蒸汽管的疏水阀,然后打开蒸汽进汽阀门,利用蒸汽压力排净进汽管、蒸料锅的冷凝水,然后关蒸汽阀,关好疏水阀,准备投料。

(2)投料:投入蒸料锅麸皮150Kg进行干蒸,投好料封盖后,开始旋转蒸料锅,然后打开排汽阀门和进汽阀门,当排汽阀排出蒸气后,将排汽阀关闭。

蒸料锅温度将不断上升,5~10min后,温度升至125℃时,关闭进汽阀。

将蒸料锅垂直放置,开排汽阀放汽,等蒸气压排至常压时,打开蒸球盖,取出麸皮冷却至35~40℃,加入曲精(一般9t料加入曲精2.7Kg),拌匀,并装置在接种漏斗。

3.蒸煮原料(1)排冷凝水:先打开蒸汽管的疏水阀,然后打开蒸汽进汽阀门,利用蒸汽压力排净进汽管、蒸料锅的冷凝水,然后关蒸汽阀,关好疏水阀,准备投料。

(2)投料:将7∶3比例的1.5t豆粕、麸皮相互加入到蒸料锅里,投好料封盖后,开始旋转蒸料锅,然后打开排汽阀门和进汽阀门,当排汽阀排出蒸气后,将排汽阀关闭。

蒸料锅温度将不断上升,5~10min后,温度升至125℃时,关闭进汽阀。

将蒸料锅垂直放置,开排汽阀放汽,等蒸气压排至常压时,打开水阀,直接加入65~75℃的温水1100Kg(根据豆粕、麸皮的水分含量添加温水量,要求熟料的总水量在46~48%),反复旋转20min蒸料锅,然后开进汽阀和排汽阀。

酱油发酵的概念

酱油发酵的概念

酱油发酵的概念酱油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被广泛应用于亚洲国家的菜肴中。

酱油的制作是一种发酵过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大豆、小麦等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和小分子有机物,从而形成酱油的特殊风味和口感。

以下将详细介绍酱油发酵的概念和步骤。

酱油发酵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脱脂发酵、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

1. 脱脂发酵:首先将大豆清洗并蒸煮,然后将蒸熟的大豆与食盐混合搅拌,放置在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环境中发酵。

这个阶段主要是由一些厌氧菌引起的。

2. 固态发酵:在脱脂发酵的基础上,继续向混合物中添加面粉等碳水化合物补充营养源,并继续控制温湿度,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这个阶段涉及大量的霉菌和酵母菌。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降解大豆中的蛋白质并产生酶,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和小分子有机物。

此外,细胞壁也会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多糖和胺基糖。

3. 液态发酵:经过固态发酵后,将发酵物与水混合并进行液态发酵。

此时,水中的微生物会与发酵物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对方的生长和代谢。

在液态发酵中,微生物进一步分解小分子有机物,产生复杂的香味物质。

这个过程中,一些产生酸味的菌种会产酸降低pH值,起到抗菌作用,同时也会使酱油具有相对较长的保质期。

酱油发酵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厌氧菌、霉菌和酵母菌。

厌氧菌主要负责脱脂发酵,霉菌和酵母菌在固态和液态发酵中起主导作用。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和转化大豆中的物质,释放出各种化合物,形成酱油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微生物的选择和控制是酱油发酵的关键,它们需要适合发酵条件并且相互配合,才能产生高品质的酱油。

总结起来,酱油发酵是一种复杂的微生物代谢过程,通过对原料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转化,形成酱油特有的风味和保质期。

这一过程中的微生物包括厌氧菌、霉菌和酵母菌,它们在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酱油发酵对于保持酱油的质量和口感具有重要作用,也使得酱油成为了具有丰富风味和口感特点的调味品。

典型酱油发酵工艺

典型酱油发酵工艺

典型酱油发酵工艺多种酱油发酵工艺
发酵方法及特点
发酵方法很多,根据发酵状态分:稀醪(lao )发酵、固稀发酵和固态发酵三种.根据加盐量分:高盐发酵、低盐发酵和无盐发酵。

根据保温状况不同可分:天然露晒发酵和保温发酵。

普遍广泛使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
1.天然露晒发酵
俗称老发酱油酿造法:我国各地传统的名特酱油产品,大多都是这种工艺酿造制成。

成品颜色色泽红褐而清亮,酱香独特而浓郁制曲靠纯酿发酵菌种高盐发酵周期半年至一年。

2.稀醪发酵法
稀醪发酵法是指在成曲后加入较多量的盐水,使酱醪成流动状态,有常温发酵和保温发酵之分。

酱油香气好,且滋味纯。

可以室内大吃发酵,也可以室外罐式发酵。

发酵周期扔较长,提取压榨出油!
3.分酿固稀发酵法
此工艺是一种速酿发酵型发酵工艺,利用不同温度、盐度和固稀发酵条件。

把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分开制醪,先固态低盐后稀醪加盐的发酵方法。

发酵周期短,一般30天左右。

酱油香气好,该工艺操作复杂。

4.无盐固态发酵
无盐固态发酵是一种消除食盐对酶的抑制作用,在高温下进行快速发酵的一种方法。

发酵周期3天左右。

高温发酵,管理要求严格,产品风味不佳,香味不足。

5.低盐固态发酵法
低盐固态发酵法是根据酱醅中食盐含量较低,不会过分抑制酶活力的原理进行发酵的方法,酱油色泽较深。

滋味鲜美。

生产设备较简单,操作方便。

原料全氮利用率较高,采用浸淋法提取成品.发酵周期30天左右.。

稀态酱油发酵工艺

稀态酱油发酵工艺

酱油生产工艺一、高盐稀态发酵:(一)工艺流程:种曲盐水水↓↓↓豆粕+麸皮→润水→蒸料→制曲→成曲→发酵→浸淋→生酱油→加热灭菌→配兑→沉淀澄清→成品(二)工艺操作:1.原料质量和比例:(1)原料(豆粕、麸皮)要求:豆粕细而均匀,成颗粒状,颗粒大小为2~3mm,通过16目筛不超过5%,不能通过6目筛不超过20%。

水分在7~10%,粗蛋白质在46~51%。

麸皮质地疏松,体轻,表面积大,水分在12%左右,粗蛋白质在14%左右。

(2)原料配比:豆粕∶麸皮=7∶3 一般一批料为9t,其中豆粕为6.3t,麸皮为2.7t。

分6锅蒸煮(即每锅加入豆粕1.05t,麸皮0.45t)。

2.曲精处理:麸皮干蒸冷却麸皮拌曲精(1)排冷凝水:先打开蒸汽管的疏水阀,然后打开蒸汽进汽阀门,利用蒸汽压力排净进汽管、蒸料锅的冷凝水,然后关蒸汽阀,关好疏水阀,准备投料。

(2)投料:投入蒸料锅麸皮150Kg进行干蒸,投好料封盖后,开始旋转蒸料锅,然后打开排汽阀门和进汽阀门,当排汽阀排出蒸气后,将排汽阀关闭。

蒸料锅内温度将不断上升,5~10min后,温度升至125℃时,关闭进汽阀。

将蒸料锅垂直放置,开排汽阀放汽,等蒸气压排至常压时,打开蒸球盖,取出麸皮冷却至35~40℃,加入曲精(一般9t料加入曲精2.7Kg),拌匀,并装置在接种漏斗内。

3.蒸煮原料(1)排冷凝水:先打开蒸汽管的疏水阀,然后打开蒸汽进汽阀门,利用蒸汽压力排净进汽管、蒸料锅的冷凝水,然后关蒸汽阀,关好疏水阀,准备投料。

(2)投料:将7∶3比例的1.5t(豆粕、麸皮)相互均匀加入到蒸料锅里,投好料封盖后,开始旋转蒸料锅,然后打开排汽阀门和进汽阀门,当排汽阀排出蒸气后,将排汽阀关闭。

蒸料锅内温度将不断上升,5~10min后,温度升至125℃时,关闭进汽阀。

将蒸料锅垂直放置,开排汽阀放汽,等蒸气压排至常压时,打开水阀,直接加入65~75℃的温水1100Kg(根据豆粕、麸皮的水分含量添加温水量,要求熟料的总水量在46~48%),反复旋转20min蒸料锅,然后开进汽阀和排汽阀。

酱油生产的工艺流程

酱油生产的工艺流程

酱油生产的工艺流程
《酱油生产工艺流程》
酱油是一种经过发酵而成的调味品,在亚洲菜肴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了数百年的传承和改良,包括了以下关键步骤:
1. 原料准备: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和小麦,另外还需要盐和水。

大豆和小麦需要先磨碎成粉,然后混合在一起。

2. 发酵:混合成粉的豆麦经过热水浸泡和蒸煮后,放置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发酵。

这个过程中,微生物会将淀粉和蛋白质分解,并产生出酵母菌和有益细菌。

3. 混合和储藏:发酵完毕后,将混合物加入盐水中,形成酱油。

随后,将酱油放入特制的罐子中进行储存和熟化。

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并且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

4. 筛选和提取:经过储存一定时间后,酱油中的渣渣会下沉,而饱和的酱油则会上浮。

工人需要通过筛选和提取的方式来分离酱油和渣渣。

5. 烹制和调味:最后,将提取好的酱油放入锅中加热,进一步浓缩和调味。

这样,酱油的味道和质地就会得到提升。

以上就是酱油生产的工艺流程。

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涉及了许多微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知识。

通过不断改良和完善,
现代酱油生产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保证了酱油的味道和品质。

酱油和醋的发酵工艺

酱油和醋的发酵工艺

酱油和醋的发酵工艺
酱油和醋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制成的。

酱油发酵工艺:
1. 原料准备:将黄豆、面粉、盐以及水混合,制成黄豆膏。

2. 发酵:将黄豆膏加入酱种,酱种是由酵母菌、大豆酱油、盐和水混合而成的。

然后,将混合物放入发酵室,温度在25-35摄氏度之间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分解淀粉为糖,然后转化为酸和酸类化合物。

3. 酿造: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倒入锅中进行煮沸,以杀死发酵中的酵母菌。

然后将其过滤、澄清、熬制、冷却存储。

4. 储存:将熬制好的酱油放入储存罐中密封保存,以保持其品质。

酱油需要经过一定的储存时间,使其风味更浓郁。

醋发酵工艺:
1. 原料准备:将水加热至适宜的温度,然后加入发酵醋种。

醋种是由醋酸菌培养液制成的。

醋种会催化醋酸发酵过程。

2. 发酵:将醋种和水混合物倒入发酵容器中,然后封闭容器,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发酵过程中,醋酸菌会将醇类物质转化为醋酸。

3. 氧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将发酵液倒入醋桶,并置于通风的环境中,以便醋酸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酸。

4. 熟化:经过氧化后,将醋液放置一段时间,以使其酸味和风味更加浓郁。

5. 过滤与储存:将熟化好的醋液通过过滤器过滤,去除杂质,然后储存在清洁、
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酱油和醋的发酵工艺都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时间条件,以保证微生物能够有效地进行发酵,并最终生成所需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滤油 头油
二油
2、酱油加热
(1)加热的目的 ①起灭菌作用; ②调和香气和风味; ③增加色泽; ④除去悬浮物,使蛋白质发生絮状沉淀物及其他杂质一起下沉; ⑤破坏酶使酱油质量稳定。 (2)加热方法 ①大锅熬煮(土法);②列管加热器间接加热;③夹层锅加热。 (3)加热温度 间歇式为65~70℃维持30min,连续式以出口温度控制在80℃ 为宜。
3、酱油的配制
每批生产的头油和二油或质量不等的原油,按 统一的质量标准进行调配,使成品达到感官特 性、理化指标要求。 助鲜剂(谷氨酸钠、肌苷酸、鸟苷酸) 甜味剂(砂糖、饴糖、甘草等) 香辛料(花椒、丁香、豆蔻、桂皮、大小茴香 等)

4、成品酱油的防霉
①生霉原因 a.与酱油的质量有关,低质量酱油容易生霉。 b.与工艺有关,如发酵不成熟;灭菌不彻底或防 腐剂添加不当。 c.与包装容器不洁有关。 d.与环境气候、地区、温度有关。 e.空气中杂菌的污染。
加热
调配
澄清
检验
成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工艺操作要点
(1)盐水调制 盐水调制是用食盐加水或低级酱油溶解调制 成所需要浓度。一般以淀粉原料为全部制曲 者,其盐水浓度要求在12~13 oBe'。以淀 粉质原料采用液化、糖化工艺者,则按照下 述的“稀糖浆盐水”的配制来掌握。
(2)稀糖浆盐水配制 • 若制曲中将大部分淀粉原料制成糖浆直接参与发酵 时,则需要配制稀糖浆盐水。稀糖浆中含有糖分及 糖渣,不能从浓度折算盐度,需要通过化验方能确 切了解糖浆中含盐量,本工艺要求食盐浓度为 14~ 15g/100mL,用量与常用盐水相等。 (3)酵母菌和乳酸菌菌液的制备 • 酵母菌和乳酸菌经选定后,必须分别经过逐级扩大 培养,一般每次扩大10倍,使之得到大量繁殖和纯 粹的菌体,再经混合培养,最后接种于酱醅中。 (4)制醅 (5)前期保温发酵 (6)后期降温发酵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2 酱油生产技术
2.4 酱油发酵
酱油发酵
一、固态低盐发酵
1、工艺流程 2、发酵设备 酱油发酵的设备主要指发酵室、发酵容器、 制醅机及溶盐设备等。
固态低盐发酵工艺流程
水 原料 润水 蒸煮 菌种 冷却 食盐 水 热水 残渣 二渣 三油 三油 头渣 二油 种曲 接种 通风制曲 成曲拌盐水 入池发酵 浸出淋油 加热 生酱油 加热 二油
二、高盐稀醪发酵
1、工艺流程
食盐+水 成曲 稀醪 搅拌 保温发酵 成熟酱醪
2、操作要点 制醪 发酵
三、固稀发酵
1、工艺流程
成曲 固态发酵 稀醪发酵 成熟酱醪
2、操作要点 入池保温发酵(固态发酵) 补加盐水稀醪发酵
四、酱油的提取及后处理
1、酱油的浸出
水 三油 二油 成熟酱醅 加热 加热 加热 第一次浸泡 头渣 第二次浸泡 第二次滤油 二渣 第三次浸泡 第三次滤油 三油 残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