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的制备(教案设计)
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的制备一、配制原则和种类(一)培养基配制原则1、培养基:培养基是提供食用菌等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与特定环境条件的基质,如蘑菇菌是有机营养型中的草腐生菌。
制备培养基不仅要考虑它所需要的含碳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矿物盐类、生长因子,还要考虑水与pH环境,同时还应考虑它们培养方式是固体培养还是液体培养。
因此,可以把按菌类生长发育需要比例配制的灭菌营养基质,称为培养基。
换言之,培养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含有菌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具有菌类生长环境条件;经过灭菌,并保持无菌状态。
2、培养基的选择:在整菌种制备过程中,从母种到原种、栽培种,各个阶段的目的要求有所不同,所选用的培养基的配比也应有所区别。
一般母种初生菌丝较嫩弱,分解养分能力差,要求营养丰富、完全,氮源、维生素的比例应高。
须选用易于被菌丝吸收利用的物质,如葡萄糖、蔗糖、马铃薯、蛋白胨、无机盐类及生长素等为等而原种、栽培种所需数量较多,且菌丝分解能力强,可利用大量农作物秸秆、粪草、棉籽壳、麸皮、米糠等原料作为培养基。
(二)培养基的种类1、根据营养物质的来源,可以把培养基分炎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1)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是指用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天然有机物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如各种农副产品及其下脚料──小麦、大豆、玉米粉、麸皮、米糠、作物秸秆、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等,以及动植物组织的浸出液──牛肉膏、肉汤、马铃薯汁、麦芽汁、豆芽汁等都可以用来配制天然培养基,这种培养基来源广,成本低,营养丰富,适合于在生产上大规模培养菌类使用,但这些天然有机物质因产地、品种、生长期的不同,化学成分不能宣。
每批成分也不稳定,不宜用来做精细的科学实验。
以分离驯化食用菌培养基(2)半合成培养基为了促进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发育,常在天然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无机盐类,或在合成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某些天然有机物,就成为半合成培养基。
这类培养基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也是生长菌种和实际栽培最常用的培养基。
实验三: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实验三: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包装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学习微生物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了解培养基配方中各成分的作用、制备流程及各环节的操作技术与应用。
(3)学习并掌握培养基的高压蒸气灭菌原理、操作关键技术和灭菌技术。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用不同组分的营养物质调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人工制备培养基的目的,在于给微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养条件。
把一定的培养基放入一定的器皿中,就提供了人工繁殖微生物的环境和场所。
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上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在组成原料上也各有差异。
但是,不同种类和不同组成的培养基中,均应含有满足微生物生长发育的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素以及某些特需的微量元素等。
此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酸碱度(pH值)和一定缓冲能力及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和合适的渗透压。
根据制备培养基对所选用的营养物质的来源,可将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三类。
按照培养基的形态可将培养基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根据培养基使用目的,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及鉴别培养基等。
培养基的类型和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必须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不同的目的进行选择配制,本实验分别配制常用培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和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等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凝固剂制成的,常用的凝固剂有琼脂、明胶和硅酸钠,其中以琼脂最为常用,其主要成份为多糖类物质,性质较稳定,一般微生物不能分解,故用凝固剂而不致引起化学成份变化。
琼脂在95℃的热水中才开始融化,融化后的琼脂冷却到45℃才重新凝固。
因此用琼脂制成的固体培养基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温度范围内(25℃-37℃)不会融化而保持固体状态。
高压蒸气灭菌原理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
基础培养基的制备

1.灭菌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将包扎好的物品放入其中。 封盖。
2.接通电源,进行加热。 3. 排除高压锅内的冷空气,可将排气阀打开,待排出大 气后关闭排气阀。
4.当压力达15bl/in2(即1.05kg/cm2)时,此时灭菌器 内的温度为1210C,维持15~20min。
•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 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 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分离导入的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 加入氨基嘌呤、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 分离杂交瘤细胞
五、培养基配制的一般程序
• 称量:按照配方正确称取各种原料放于烧杯中。
• 溶化:在烧杯中加入所需水量,玻棒搅匀,加热溶解。
应用微生物与免疫学
一、目的要求
• 了解配制培养基的基本程序,熟悉基础培养 基的配制原则和制备方法。
• 掌握肉汤培养基、普通琼脂培养基的制备及 用途。
二、实验原理
• 培养基为人工培养微生物而制备的、提供适合微生物生长、 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 人工制造适宜的培养基并给予合适的温度、气体等培养条 件,即能使细菌等微生物在体外迅速生长繁殖。
按培养基 配方称量
加水加 热熔化
调节 pH值
过滤
分装 包装
灭菌
检查灭菌 彻底与否
六、实验内容
(一)材料: •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氯化钠等。
• 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干热灭菌箱。 • 其它: 1N NaOH、天平、牛角匙、电炉、pH试纸、烧杯、
量筒、漏斗、漏斗架、玻棒、三角瓶、带棉塞的试管、培 养皿、吸管、各种包装纸、绳索、标签等。
5.灭菌时间一到,切断电源,待压力降至零时,才能打 开排气阀,然后打开灭菌器盖,取出物品。
实验一 培养基的制备消毒灭菌

(2) 装放待灭菌物品:将已包扎好的物品放入内桶。盖上锅盖,以两
两对称方式同时旋紧螺栓,勿使漏气。
(3) 加热排气:接通热源,同时打开排气阀,待见有大量水汽排出时,
维持3---5min,锅内空气排尽,关上排气阀。另外一种排气方法:先将排气 阀关闭,待加热升温内压达到5磅时再打开排气阀,等到压力表指针回到零, 关闭排气阀。
培养基的作用:微生物分离、培养、增殖、保藏及鉴定。
培养基配制原则
◆ ◆ ◆ ◆ ◆ ◆ ◆
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 控制pH条件 控制氧化还原电位
原料来源的选择
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调配
灭菌处理
2 消毒和灭菌的原理
★ 消毒与灭菌是确保 微生物纯培养 (由一个菌体
生长繁殖的群体)的最基本的实验技术。
高 压 蒸 汽 灭 菌 锅
a 方法:一般121℃(1kg/cm2或15磅/英寸2) 20-30min。 b 适用:耐高温物品如培养基,无菌水,培养皿。 c 注意事项:灭菌开始排净冷空气;
灭菌终了,自然缓慢降压回零;
灭菌结束,趁热取出物品。
三 实验操作步骤
分组操作:分6组,5人1组。
◆ ◆ ◆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第1~2组做,每组600ml) 马铃薯糖琼脂培养基(第3~4组做,400ml) 高氏1号培养基(第5~6组做,200ml)
每组需要做的其它工作
(1)每组包1ml吸管5支(塞棉花)(示范) 。 (2)每组包培养皿2包(每包6个) (示范)。 (3)每组装9ml无菌水5管。 (4)每组装20ml无菌水2瓶(50ml三角瓶,内有玻璃珠)。
(5)装锅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1) 灭菌前的准备:将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内桶取出,向外锅内加入适
培养基的配制高中生物教案

培养基的配制高中生物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培养基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常见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基的组成和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培养基的配制要点。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所需试剂、培养基配制方案、培养基配制步骤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培养基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培养基的概念和分类 (10分钟)
1.介绍培养基的定义和作用。
2.讲解培养基的分类,如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
三、分组讨论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15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培养基配制方案,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配制要点。
2.组内学生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确保每位学生都掌握了配制方法。
四、实验操作 (30分钟)
1.学生按照所分配的配制方案,准备所需试剂和材料。
2.学生根据配制步骤操作,并观察结果,记录实验过程。
五、讨论与总结 (10分钟)
1.带领学生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收获。
2.总结不同培养基的特点和配制要点。
六、作业布置 (5分钟)
要求学生回家复习课堂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七、教学反思 (5分钟)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实验五%20培养基的制备、包扎

实验五培养基的制备、包扎一、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2、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内容: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2、SDAY培养基的配制。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及水分等。
培养还应具有适宜的pH、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5%-1.0%的琼脂配置为半固体培养基,加入1%-2%的琼脂配置为固体培养基。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多糖,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
琼脂在96-100℃融化,46℃以下凝固。
培养基经灭菌后方可使用。
三、实验材料及用具1.试剂牛肉膏、蛋白胨、酵母浸出粉、葡萄糖、琼脂、链霉素、1M NaOH、1M HCl、NaCl、蒸馏水。
2.仪器及用具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烧杯、量筒、玻璃棒、分液漏斗、天平、药匙、pH试纸、称量纸、棉花、纱布、线绳、橡胶管、报纸、铁架台、标签纸。
四、操作步骤(一)培养基配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5g、琼脂20g、蒸馏水1L、pH 7.0~7.2。
SDAY培养基:葡萄糖40g、蛋白胨10g、酵母浸出粉10g、琼脂20g、蒸馏水1L。
(二)步骤:操作图示(1)称量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份放于烧杯中。
对于不是粉状(如肉膏),应用烧杯称量。
(2)配调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使其溶解(可加热助溶)。
如是配制固体培养基,在琼脂的熔化时,需不断搅拌,并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待完全熔化后,补足所失水分。
如果配方中含有淀粉,先将淀粉用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并在火上加热搅拌,然后加足水分及其他药品,待完全熔化后补足所失水分。
(3)调节pH值培养基溶解均匀并冷却至室温时用pH试纸测pH,然后根据要求加酸或碱(一般用1molHcl和1molNaOH),要缓慢少量且多加搅拌。
《培养基的制备》课件

在制备培养基时,需要将 培养基中的气泡排除,以 确保培养基的质量。
3 除菌
必须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的 除菌处理,以避免外源性 的微生物污染。
6. 结语
培养基的重要性
培养基是细胞培养和微生物研究的基础,对于科学 研究和产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经验总结
制备培养基时要注意操作规范,保持实验环境的清 洁,确保培养基的质量。
4. 培养基的贮存
1
贮存时间
不同类型的培养基有不同的贮存期限,要根据需要及时更新。
2
贮存温度
培养基应该在指定的温度下储存,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导致变质。
3
细菌培养
使用培养基时,必须遵循无菌操作,确保细菌的纯度和培养环境的卫生。
5. 培养基的常见问题
1 氧化
2 消泡
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会发 生氧化反应,影响培养效 果,需在贮存时防止氧化。
《培养基的制备》PPT课 件
这是一个关于培养基制备的PPT课件,课件内容包括前言、培养基的组成、培 养基的配制、培养基的贮存、培养基的常见问题以及结语。
1. 前言
培养基是一种用于细菌、真菌和细胞培养的人工培养环境。它提供了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调节因子。
2. 培养基的组成
基Hale Waihona Puke 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生长因子等。
辅助成分
提供额外的营养物质和调节剂,如洋菜、琼脂和血清等。
酸碱度调节剂
控制培养基的酸碱度,维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3. 培养基的配制
1
操作步骤
按照特定的步骤和顺序,将不同成分加
器材准备
2
入适量的溶液中,并进行搅拌和消毒处 理。
准备好所需的培养皿、量杯、瓶子、搅
实验教案 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 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2 通过对基础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二基本原理不同培养基中含有不同的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其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用,为微生物提供C源、能源、N源和维生素。
在配制固体培养基时还要加入一定量琼脂作凝固剂。
琼脂在常用浓度下96度溶化,实际应用时,一般在沸水中或下面垫以石棉网煮沸溶化,以免烧焦,琼脂在40度时凝固,通常不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含量根据琼脂的质量和气温的不同有所不同。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NACl5.0g,水1000ml,pH 7.2-7.4.马铃薯培养基是霉菌的基本培养基,培养基配方如下:马铃薯100g 蔗糖10g 琼脂10g 水500ml pH 自然三器材:1试剂或溶液:马铃薯、蔗糖、琼脂、蒸馏水。
2仪器或其它用具:试管、三角瓶、烧杯、玻璃棒、天平、牛角勺,纱布、麻绳、牛皮纸、高压灭菌锅四操作步骤1称量:依次称取马铃薯块、蔗糖、,切碎的琼脂放入三角瓶中并加入500ml蒸馏水2 把三角瓶放入锅中,锅盖好后放在电热炉上加热,等琼脂溶解后取出三角瓶3过滤:趁热用多层纱布过滤,去除里面的杂质4分装: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
5加塞:分装完后在试管口塞上塞子,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勇气性能。
6包扎:用牛皮纸再包扎瓶口,以防灭菌时弄湿棉塞。
7灭菌:用高压蒸汽锅在0.1MP下灭菌20min8搁置斜面:趁热将试管里的培养基斜面,注意斜面的长度大约为试管长度的1/29无菌检查五:注意事项1培养基配制后,必须立即灭菌2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在管口上,以免沾在塞子上而引起污染实验二革兰氏染色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二基本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 创立的而后作了些改进,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