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基础复习重点:睡眠的四个阶段_毙考题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1)含义:一种觉知;一种高级心理官能;一种意识状态。

(2)种类:无意识(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盲视);前意识;潜意识;意识。

(3)功能:觉知功能;计划功能;选择功能;监控功能。

2、睡眠(1)四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①第一阶段:轻度睡眠、α波、浅睡、身体放松、呼吸缓慢、易惊醒、10分钟;②第二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波、偶尔出现“睡眠锭”、身体放松、较难被唤醒、20分钟;③第三阶段:出现&波、时有“睡眠锭”、身体继续放松、血压、心跳、体温下降、40分钟;④第四阶段:深度睡眠、脑电多为&波、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会出现梦呓、梦游、尿床等,很难被唤醒(第三、四阶段被称为慢波睡眠);⑤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身体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眼球快速上下左右移动,通常伴有梦境(一般规律为:随年龄增长,REM睡眠在总睡眠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在每次睡眠中,随着时间推移REM睡眠所占比率越来越大)。

(2)功能:①修整、恢复大脑与身体功能;②减少个体能量消耗和避免伤害;③大脑节律性自我抑制调节。

(3)特征:普遍性、必需性3、梦:(1)精神分析: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弗洛伊德);(2)生理学观点: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神经随机活动的主观体验(霍布森、麦卡利);(3)认知观点:认为梦的功能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转化为符号化、可意识的知识(福克斯)。

二、注意概述1、含义: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2、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3、种类:(1)不随意注意:①含义: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②影响因素:刺激物特点(相对强度、新异性、对比性和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和人本身的状态(个人需要、直接兴趣、情绪情感状态、期待)。

一个人睡眠的知识点总结

一个人睡眠的知识点总结

一个人睡眠的知识点总结一、睡眠的定义睡眠是生物体周期性地出现的一种可逆的、意识形态改变和行为自我限制的生理状态。

在睡眠中,人的感觉、知觉和意识几乎完全或者完全地减弱,反应性下降,以便机体得到休息、恢复和储存能量。

二、睡眠的周期1. 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在这个阶段,人的眼球在闭合的情况下做出快速运动。

肌肉松弛,心率和呼吸变快,这个阶段是梦境出现的时候。

2. 非REM睡眠(NREM睡眠):NREM睡眠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包括浅睡眠、均衡睡眠和深度睡眠。

随着阶段的过渡,人的大脑活动逐渐减少,肌肉放松,身体进入深度休息状态。

三、睡眠对身体的影响1. 对于身体健康: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减少慢性疼痛和炎症。

2. 对于代谢和体重: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体重,稳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调节食欲激素,减少诱导肥胖的食欲。

四、睡眠对心理的影响1. 对于情绪调节: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情绪稳定性,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2. 对于认知能力:睡眠有助于记忆巩固和学习能力提高,保持大脑清醒和专注。

五、睡眠障碍1. 失眠症:指持续困难入睡、维持睡眠或早醒的症状,导致白天功能障碍。

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DB):是指在睡眠期间出现呼吸暂停,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3. 小睡舌综合征:睡觉时出现舌头滑入喉咙,引起呼吸暂停,造成睡眠质量下降。

六、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1. 调整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凉爷舒适,避免光线和噪音干扰。

2.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按时上床睡觉,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身体建立睡眠规律。

3. 改善生活习惯:减少摄入咖啡因,尽量避免在睡前长时间看电子设备,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运动。

七、儿童睡眠儿童的睡眠对于他们的成长发育和学习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提供适当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儿童睡眠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总之,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简述睡眠的阶段及其特征。

正确答案: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第一阶段: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在这个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状态,身体放松,呼吸缓慢,但容易被外部刺激惊醒。

这一阶段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波,偶尔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

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个体很难被唤醒。

这一阶段大约20分钟。

第三阶段:脑电波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δ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的脑电波。

身体继续放松,血压、心跳、体温下降。

该阶段约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大多数的脑电波开始呈现为δ波。

这个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

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梦呓、梦游、尿床等大多发生在这个阶段。

个体在此阶段很难被唤醒。

前四个阶段的睡眠大约要经过1个小时到90分钟,上述四个阶段之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快速眼动睡眠: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身体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

睡眠者的眼球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梦境。

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一般持续5至10分钟,大约90分钟后,会出现第二次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

在这种周期性的循环中,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每晚会重复几次。

随着黎明的接近,第三和第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

最后一次快速眼动睡眠长达1小时。

解析:关于睡眠的阶段要明晰的是为什么是四个阶段外加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而不是直接划分为五个阶段。

这是因为四个阶段的划分依据是脑电波的变化,这四个阶段的脑电波和觉醒状态不一样,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脑电波和觉醒状态的脑电波类似。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什么是图形掩蔽?正确答案:图形掩蔽是指在短暂呈现条件下,图形的轮廓尚未形成,而被另一个含此图形的图形所掩蔽。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导论3.什么是“角色采择技能”?阐述培养儿童角色采择技能的主要方法。

睡眠生理及睡眠障碍

睡眠生理及睡眠障碍

睡眠生理及睡眠障碍睡眠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们每天都会睡眠,但是很多人对睡眠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了解睡眠的生理过程以及睡眠障碍的原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睡眠的生理过程和睡眠障碍,以便更好地理解睡眠的重要性和如何改善睡眠问题。

睡眠生理睡眠的四个阶段睡眠是由四个阶段组成的:非REM睡眠1,非REM睡眠2,非REM睡眠3和快速眼动(REM)睡眠。

在整个睡眠周期中,四个阶段将交替出现。

•非REM睡眠1(N1):这是睡眠开始时的第一个阶段,通常持续约5-10分钟。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身体渐渐放松,但还没有完全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在这个阶段, 心率和呼吸会逐渐变慢,眼球也会慢慢转动。

•非REM睡眠2(N2):这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阶段,通常持续50-60分钟。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的身体进入更深的睡眠状态,但我们仍然会有一些轻微的活动或动作。

在这个阶段中, 心率和呼吸呈现稳定,肌肉放松,但意识仍然存在。

•非REM睡眠3(N3):这个阶段是深度睡眠的阶段,通常持续20-40分钟。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的身体处于最深的休息状态,心率和呼吸变得非常慢和规律,肌肉放松到完全松弛,也很难被外界刺激唤醒。

•REM睡眠:REM睡眠通常发生在启动睡眠周期后的1小时左右,其周期通常持续20-30分钟。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的脑袋比其他阶段更活跃,同时眼球会快速地上下运动。

REM阶段是我们做梦的阶段,也是我们的大脑整理记忆和调整情绪的时间。

睡眠的生理效应睡眠对我们的身体有着重要的生理效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大脑功能、记忆与学习、情绪稳定、免疫功能等。

下面我们来讨论睡眠的生理效应。

•身体健康:睡眠不足会导致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

•心理健康:睡眠不好可能会导致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问题。

•大脑功能:睡眠对大脑的功能与认知能力有重要影响,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影响记忆、注意力、决策能力和思维反应效率等。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睡眠分为哪几个阶段?正确答案:睡眠周期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外加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①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个体处于浅睡状态,易被惊醒,持续10分钟。

②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睡眠锭”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的脑电波,这一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

③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水面锭”波,持续40分钟。

④第四阶段:此时大多数脑电波开始呈现为△波,称为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阶段。

⑤快速眼动睡眠(REM sleep)阶段:此阶段个体的脑电波与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波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第一次持续1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

总之,睡眠的周期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外加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每晚会重复几次。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2.举例说明思维的特征。

正确答案:(1)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例如,我们认为“晚霞不出门,朝霞行千里”,这种思维就概括了彩霞与天气的关系。

(2)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客观的认识。

例如,很多时候我们对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是依据人们的外在行为进行推断的,这就反映了思维的间接性。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虽然我们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但我们可以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这样我们就形成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析: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揭秘睡眠周期的四个阶段,你知道吗?

揭秘睡眠周期的四个阶段,你知道吗?

揭秘睡眠周期的四个阶段,你知道吗?睡眠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你是否了解睡眠的四个阶段呢?让我们一起揭秘睡眠周期的四个阶段,深入了解睡眠的神秘世界。

睡眠周期是指从入睡到醒来这一整个过程,通常持续约90分钟。

这个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清醒期、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简称NREM)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清醒期,这个阶段发生在我们入睡后的最初几分钟。

在这个阶段,人们处于半清醒状态,肌肉放松,眼睛会盯着一个地方,心率和呼吸也开始放缓。

这个阶段的时长短暂,通常只有几分钟。

第二个阶段是NREM1,也被称为浅睡眠。

在这个阶段,人们的呼吸和心率进一步减慢,眼球运动停止。

大脑的电活动开始变得更加规律。

这个阶段相对较长,持续约20分钟。

第三个阶段是NREM2,也被称为深睡眠的开始。

在这个阶段,人们的呼吸和心率继续减慢,大脑活动进一步降低。

此时,大脑开始产生所谓的“慢波睡眠”(slow-wave sleep)的电活动。

这个阶段通常持续约30分钟。

第四个阶段是NREM3,也被称为深睡眠。

在这个阶段,人们的呼吸和心率最为缓慢,大脑活动最为低下。

此时,大脑产生的慢波睡眠电活动达到最高峰。

这个阶段通常持续约30分钟。

睡眠周期中的四个阶段并非线性发展,而是循环重复出现。

在入眠后,人们首先经历清醒期,然后进入NREM1,再进入NREM2,接着进入NREM3深睡眠阶段。

随后,人们会经历一段REM(Rapid Eye Movement)睡眠,这个阶段是我们做梦最多的时候。

在REM睡眠中,身体肌肉松弛,眼球快速运动,大脑活动变得更加活跃,类似于清醒状态。

REM睡眠通常在入睡后约90分钟后出现。

了解睡眠的四个阶段对我们维持良好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无法进入深睡眠阶段,可能会影响到身体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而如果我们无法进入REM睡眠,可能会导致情绪不稳定、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睡眠周期的四个阶段

睡眠周期的四个阶段

睡眠周期的四个阶段
睡眠按其深浅程度可分为入睡、浅睡、深睡、延续深睡,各阶段的特点如下:
第一阶段(或称第一期):入睡阶段。

从昏昏欲睡开始,逐渐入睡,不再保持觉醒状态。

这时候,呼吸变慢,肌肉张力下降,身体轻度放松,此时属于初睡状态,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

这一阶段大致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或称第二期):浅睡阶段,或称轻度睡眠阶段。

本阶段睡眠属浅睡或轻度至中度睡眠状态,睡眠者已不易被唤醒,此时肌肉进一步放松。

这一阶段大致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或称第三期):深睡阶段。

这时候睡眠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肌肉充分松弛,感觉功能进一步降低,更不易被唤醒。

这一阶段大致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或称第四期):延续深睡阶段。

本阶段是第三阶段的延伸,但不是每个睡眠者都能达到本阶段,也不是每个睡眠周期都可达到这一阶段。

有的人睡眠不够深,就不能达到这一阶段,或只有很短时间的第三、第四阶段的睡眠。

以上四个阶段组成一个睡眠周期。

每一周期平均持续时间约为90分钟,也就是说,每隔90分钟,睡眠者从深度睡眠逐渐转回较浅的睡眠,然后又由较浅的睡眠再次进入深度睡眠。

而大约在两个睡眠周期之间,出现做梦和眼球快速转动状态,这时候的睡眠称为“做梦睡眠”、“眼速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简称REM。

)。

普通心理学笔记背诵版(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笔记背诵版(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笔记背诵版(彭聃龄)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基础复习重点:睡眠的四个阶段
睡眠与梦
借助脑电图EEG分析睡眠本质。

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中多波,频率高波幅小;处安静或休息状态时多波,频率低波幅大。

睡眠状态时多△波,频率更低,波幅更大。

睡眠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浅睡状态,身体放松,呼吸变慢,易被惊醒,波为主,持续约10分钟。

第二阶段:睡眠锭阶段,偶尔出现低频大幅波,持续约20分钟第三阶段:仍存在睡眠锭,△波开始出现,更放松,持续约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状态,△波大规模出现,呈低频大幅,出现梦游、梦呓尿床等,持续时间约20分钟。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波消失,高频低辐波,进入新的阶段。

梦境出现,容易惊醒。

第一个睡眠周期中可持续1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可至1小时。

所有人睡眠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前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60到90分钟。

当接近黎明时,第三、四阶段睡眠会消失睡眠功能理论:功能恢复理论认为睡眠使得身体能够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

但研究显示减少睡眠并没有明显不良影响,只是某个成分可能对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

生态学理论认为睡眠的目的是减少能量消耗和避免受伤害,
以后进化为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一个中心环节,是正常脑功能变化的一部分。

失眠通常会伴随其他方面的问题,最常见的是精神失调。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