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带绦虫(肥胖带绦虫)

合集下载

概论、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概论、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成 虫
头 节
牛带绦虫成节
牛带绦虫孕节
虫卵 egg 与链状带绦虫相似,不能鉴别,故统称带绦虫卵。 牛囊尾蚴 略小于猪囊尾蚴,头节有4个吸盘。
二. 生活史 Life cycle
生活史循环
随粪便排出 脱落孕节
成虫(寿命20年以上) (人的小肠)
人食入(2-3月后)
孕孕节节或或虫虫卵卵 牛食入
人食入
囊尾蚴 (牛肌肉)
五. 流行 Epidemiology
1.分布:世界性分布,一般为散在感染,在有吃生的或不 熟牛肉习 惯的民族和地区可呈地方性流行。在我国主要分 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云南、宁夏、四川、广西、贵 州及台湾的少数民族地区。
2.流行因素:(1)感染者粪便污染牧草、水源。 (2)居民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
3. 附着器官因种而异 (吸盘suckers、小钩hooks或吸槽bothrium)。
4. 雌、雄同体。每个 成节有一套雌性生殖系统 和雄性生殖系统
5. 体壁由皮层 和皮下层组成 6. 无体腔及消化系统,通过皮层吸收营养。 7. 实质中有钙镁碳酸盐颗粒(石灰小体)。
(二)虫卵 egg
绦虫卵因种而异。假叶目绦虫卵有卵盖operculum, 卵内有一个卵细胞egg cell和许多卵黄细胞yolk cell。 圆叶目绦虫卵无卵盖,卵内有一个六钩蚴oncosphere。
三. 致病 Pathogenesis
链状带绦虫成虫和囊尾蚴均可致病,以囊尾蚴对人 的危害严重。
成虫寄生引起猪带绦虫病 成虫的机械作用、代 谢产 物刺激和夺取营养造成对人体的综合致病 作用。患者主要出现消化系统症状。
囊尾蚴寄生引起囊尾蚴病(囊虫病) 致病作用 囊尾蚴对寄生的局部组织有机械性压迫作用。 囊液渗出可诱发变态反应。 囊虫病的症状取决于囊尾蚴的数量及寄生部 位,患者多因皮下或粘膜下出现结节、或有 脑神经症状、或眼部疾患而就医。

人体寄生虫学肥胖带绦虫

人体寄生虫学肥胖带绦虫

肥胖带绦虫概述又称牛带绦虫,牛肉绦虫,无钩绦虫形态与猪带绦虫外形相似,但虫体大小和结构有差异成虫体壁较厚,不透明虫体较长,有4-8m节片数较多,有1000-2000个虫体组成头节颈部链体略呈方形直径1.5-2mm4吸盘位于四周,无顶突和小钩幼节成节孕节300-400个滤泡状睾丸卵巢仅分左右两叶子宫分支较整齐单侧一级分支约15-30支虫卵与猪带绦虫卵相似,光镜下难以区分牛囊尾蚴椭圆形的白色半透明囊状物,囊内充满透明囊液有一内陷头节头节形态结构与成虫的相似胆汁刺激后头节翻出生活史终宿主:只有人成虫寄生于人小肠上段,头节固着在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孕节多单节从链体脱落成熟虫卵或孕节被牛吞噬→六钩蚴在小肠孵出,钻入肠壁→随血循环到达全身(尤其血供丰富、运动频繁的骨、肩、膝、舌、颈部等处肌肉)→经60-75d 发育为牛囊尾蚴可随粪便排出脱落的孕节活动性强,也可主动从肛门逸出通常日排6-12个节片,最多40个每个孕节含虫卵8-100000个虫卵排出时成熟程度不同半数发育成熟40%需在外界发育两周才成熟10%为未受精卵孕节在地面蠕动时将虫卵从子宫前方排出 或在肛门处挤压而破裂,卵黏在肛门周围皮肤中间宿主:牛、羊、美洲驼、长颈鹿、野猪、羚羊等人不能作为中间宿主人食含囊尾蚴的未熟牛肉小肠内胆汁使囊尾蚴头节翻出并吸附于肠壁,经8-12周发育成熟成虫寿命长,可达20-30年致病一般只寄生1条成虫在流行区可感染更多致病作用较弱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泻或体重减轻等。

多条寄生可能有不完全肠梗阻症状主要表现在肠道孕节肌肉发达、活动力强最突出症状是孕节自肛门排出引发的肛周瘙痒37%牛带绦虫患者指甲缝有绦虫卵,很容易误食虫卵这一症状几乎所有感染者都有但人对牛带绦虫六钩蚴自然免疫诊断询问排节片史比猪带绦虫患者排出史更有诊断意义(更易被发现而引起重视)检查孕节根据子宫分支特征可区分猪带绦虫节片干硬—生理盐水浸软/乳酸酚浸泡透明检查虫卵方法检出率高透明胶纸法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获后只能得出为绦虫感染需检查头节和孕节来确认虫种流行地理分布世界性散在分布牧区较多流行因素卫生状况(粪便污染水源、牧场)饮食习惯、食物加工防治治疗槟榔、南瓜子合剂或吡喹酮驱除头节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预防控制传染源流行区的普查普治切断传播途径管理粪便、加强肉类检疫保护易感人群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卫生。

牛带绦虫病疾病详解

牛带绦虫病疾病详解

疾病名:牛带绦虫病英文名:taeniasis bovis缩写:别名:牛绦虫病;牛肉绦虫病;肥胖带绦虫病;taeniasis saginate;taenia saginata疾病代码:ICD:B68.1概述:牛带绦虫病(taeniasis saginate)是由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成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牛肉绦虫病、肥胖带绦虫病。

其囊尾蚴由Wepfer 于1675 年首次发现,1861 年Leuckart 将妊娠节片感染牛获得囊尾蚴,1869 年Oliver 将牛囊尾蚴感染人,从而完成了整个生活史。

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牛带绦虫病都是被最早记录的寄生虫病。

流行病学:牛带绦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以吃牛肉,尤其有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或民族中可造成流行,一般地区则多为散发病例。

牛带绦虫病在我国分布亦相当广泛,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均有人体牛带绦虫病报告,大多数为散发病例,感染率甚低,在 0.1%~1%之间。

但本病在云南西北部、四川甘孜、贵州东南、西藏昌都、广西大苗山、内蒙古、新疆喀什等兄弟民族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感染率较高,可达5%~70%。

1.传染源感染牛带绦虫的人是该病的传染源。

从粪便中排出虫卵,使牛感染而患牛囊尾蚴病。

牛为食草动物,不吞食虫体,仅因吞食污染饲料中虫卵而被感染,故感染多较轻。

但如一次吞食节片腐烂后污染饲料的大量虫卵,也可发生严重感染。

牛囊尾蚴感染与牛的饲养放牧方式有关。

人为牛带绦虫的惟一终宿主,故流行区人的排便习惯以及粪便污染牛棚、牧场、饲料、水源都可能造成牛囊尾蚴感染。

再如人粪便未经恰当处理施用也可造成环境污染而造成牛的感染。

2.传播途径人主要是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牛囊尾蚴的牛肉感染牛带绦虫。

饮食习惯是决定牛带绦虫病感染率最主要因素。

回族食用牛肉机会较多,故牛带绦虫病较多。

如天津曾报告所见患者中,85%为回族。

此外,藏族、苗族、侗族居民有生食牛肉习惯,牛带绦虫病也较常见。

绦虫概论、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绦虫概论、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肥胖带绦虫 Taenia saginata
肥胖带绦虫又叫牛带绦虫、牛肉绦虫或无钩绦虫。其形态或生活史与链状 带绦虫相似,但中间宿主是牛,幼虫不寄生人体,它也是我国主要人体寄 生绦虫之一。
一. 形态 Morphology 成虫 adult 与链状带绦虫相似,但体节大而肥厚,有体节1000-
2000个,体长4-8m。头节呈方形,有4个吸盘,无顶突及小钩。成 节中卵巢2叶。孕节子宫每侧侧支有15-30支,支端多分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 实验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1.询问排节片史。 2.检查孕节子宫分支(15-30支),可鉴别虫种。 3.粪便(直接涂片法、沉淀法、浮聚法)或透明胶 纸法检获虫卵,只能报告有带绦虫卵。
五. 流行 Epidemiology 1.分布:世界性分布,一般为散在感染,在有吃生的或不熟牛肉习
成 虫
头 节
牛带绦虫成节
牛带绦虫孕节
虫卵 egg 与链状带绦虫相似,不能鉴别,故统称带绦虫卵。
牛囊尾蚴 略小于猪囊尾蚴,头节有4个吸盘。
二. 生活史 Life cycle 生活史循环
脱落孕节
成虫(寿命20年以上) (人的小肠) 人食入(2-3月后) 囊尾蚴 (牛肌肉) 随粪便排出
孕节或虫卵 孕节或虫卵 牛食入 六钩蚴孵出 (牛小肠)
3. 圆叶目绦虫(链状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等)发育过程不需水环境, 只需一个中间宿主。
卵(egg) 中 间 宿 主 成虫 (adult) 终宿主 4. 绦虫成虫寄生在宿主肠道,幼虫寄生在人体皮下、肌肉和内脏器官, 对人体的危害大。 棘球蚴 (hydatid cyst) 囊尾蚴(cysticercus)
四. 实验诊断

[寄生虫学] 肥胖带绦虫

[寄生虫学] 肥胖带绦虫

中宿主:牛
终宿主:人(唯一) 感染阶段:囊尾蚴 感染途时有腹部不 适、饥饿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体重减 轻等症状。 *瘙痒:牛带绦虫孕节活动力较强,多 数孕节自动从肛门逸出所致。 *致回盲部剧痛,偶然可导致阑尾炎、 肠腔阻塞等并发症。
猪带绦虫
体长 节片 头节 成节 孕节 2~4米 700~1000节,较薄,略透明 呈球形,4个吸盘, 有顶突及两圈小钩 卵巢分3叶,左右两叶及中央小叶 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 7~13支
牛带绦虫
4~8米 1000~2000节,较厚,不透明 呈方形,4个吸盘,但无顶突 及小钩 卵巢分左右两叶 子宫分支整齐,每侧15~30支 头节无顶突及小钩,不寄生人体
诊 断
1、询问病史: 2、检查孕节:据子宫分支的数目 和特征进行区别。 3、肛门试子法查虫卵。
流 行
世界性分布,在多食牛肉,尤其是 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和民 族中更易流行。多见于新疆、内蒙、 西藏、云南、宁夏、四川的藏族地区。 其它地区亦有散发病例。 流行的主要因素是病人和带虫者的 粪便污染牧草和水源以及居民食用牛 肉的方法不当。
肥胖带绦虫又称牛肉绦虫、 牛带绦虫或无钩绦虫,它与猪 带绦虫形态和发育过程相似, 同属带科、带属。
形 态
成虫:乳白色,不透明,扁平带状,长 4-8米,节片1000-2000节。♥
头节:方形,四个吸盘,无顶突及小钩
成节:卵巢2叶
孕节:子宫侧支15-30支。 ♥
虫卵:与猪肉绦虫卵不易区分。
猪带绦虫与牛带绦虫的形态比较
囊尾蚴 头节具顶突及小钩,可寄生人体
生 活 史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上端,以头节固着。孕节多逐 节脱离链体,随宿主粪便排出。从链体脱落下的孕 节仍具有显著的活动力,有的可自动从肛门逸出。

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

2 生活史特点
(1)人是唯一的终宿主 (2)中间宿主包括牛、羊、野山羊、美洲驼、长颈鹿、 驯鹿、羚羊等 (3)感染方式:囊尾蚴经口感染 (4)成虫寿命:20~30年,长达60年
三、致病
1 2 3 4 夺取营养:营养不良,食欲亢进,易饥,体重下降。 机械、毒素作用:消化功能紊乱。 并发症:肠梗阻,阑尾炎。 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有时腹痛、腹泻、消化不良、 肠梗阻、肛门搔痒。
肥胖带绦 Taenia saginata
肥胖带绦虫又称无钩绦虫、牛肉或牛带绦 虫,它与猪带绦虫同属于带科、带属,仅 成虫寄生人体引起绦虫病。
一、形态
两种带绦虫鉴别要点 区别点
虫体长 节片 头节 成节 孕节 囊尾蚴
猪带绦虫
2~4m 700~1000节 较薄、略透明 球形,有顶突及小钩 卵巢分3叶 子宫分支不整齐 侧支数7~13支 头节有顶突及小钩 可寄生人体
六 、防治原则
1 2 3 4 查治病人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个人卫生,食用肉加工卫生。 注意牧场清洁,防止人粪污染牧场。 加强肉类检疫,严禁出售“米牛肉”。
பைடு நூலகம்
牛带绦虫
4~8m 1000~2000节 较厚、不透明 略方形,无顶突及小钩
卵巢2叶 子宫前端可见短小分支
子宫分支较整齐, 侧支数 15~30支,支端多有分叉 头节无顶突及小钩 不寄生人体
孕节活体
二 生活史
1 生活史过程
成虫寄生小肠→孕节或虫卵排出体外→虫卵或孕节被牛经 口食入→在小肠内孵出六钩蚴,钻入肠壁 →随淋巴、血 循环至全身→人经口食入囊尾蚴→在小肠头节翻出,经 8~10周发育为成虫
四、流行
1 分布:世界性分布,我国多为散在感染,仅内蒙、新 疆、西藏、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台湾部分地区流行, 感染率可高达70%以上。 2 感染途径:流行区有生食牛肉习惯;非流行区食用未 煮熟的牛肉或污染刀板,造成散发病例。

2、牛带绦虫解析

2、牛带绦虫解析

生活史要点:
1.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2. 宿主: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牛和多种动物) 3. 感染阶段:囊尾蚴 4. 感染途径:经口 5. 致病阶段:成虫 6. 孕节可主动从肛门排出,活动力强。
牛带绦虫生活史
误食牛带
绦虫的虫卵,但几乎没有虫卵在人体内发育的报 道。因此、幼虫(牛囊尾蚴)不能寄生于人体, 牛带绦虫对人的危害不及猪带绦虫严重。 1.消化功能紊乱:
2.营养不良、贫血:
3.肠梗阻:(因脱落的孕节移动、阻塞引起)
4.肛周及会阴部搔痒、炎症。(孕节从肛门自
行逸出引起)
四、诊断:
询问病史对牛带绦虫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a. 透明胶纸法: b. 棉拭漂浮法: c. 压片法:
五、流行:
牛带绦虫为世界性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
内蒙、西藏等地区,流行区居民感染率高达70%。
二、肥胖带吻绦虫(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 Taenia saginata )寄生于人体小 肠,引起牛带绦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亦有流 行。 祖国医学文献中关于寸白虫的记载,似为对牛、 猪带绦虫的统称,但宋代《扁鹊心书》中:“多食 牛肉则生寸百”,系指牛带绦虫而言。
一、形态: 1. 成虫 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形态结构相似。乳白色, 呈带状、长4~8m,由节片1000~2000个,较厚, 不透亮。虫体由头节、颈节和链体组成。 (1)头节:略呈方形,直径约1.5~2.0mm,无 顶突和小钩。
牛食入、消化 虫卵或孕节→→→→→→六钩幼在牛肠中孵出→→→钻入肠壁血管 液作用 →→→随牛血液循环→→→到达牛的全身各处→→→形成囊尾蚴
人误食、消化 含囊尾蚴的牛肉→→→→→头节在肠中翻出→→用吸盘附于肠粘膜 液作用
→→→成虫 从囊尾蚴被人食入到成虫发育成熟,形始排出孕节需8~10周。 成虫可活:60年以上。

2、牛带绦虫

2、牛带绦虫

牛食入、消化 虫卵或孕节→→→→→→六钩幼在牛肠中孵出→→→钻入肠壁血管 液作用 →→→随牛血液循环→→→到达牛的全身各处→→→形成囊尾蚴
人误食、消化 含囊尾蚴的牛肉→→→→→头节在肠中翻出→→用吸盘附于肠粘膜 液作用
→→→成虫 从囊尾蚴被人食入到成虫发育成熟,形始排出孕节需8~10周。 成虫可活:60年以上。
2.营养不良、贫血:
3.肠梗阻:(因脱落的孕节移动、阻塞引起)
4.肛周及会阴部搔痒、炎症。(孕节从肛门自
行逸出引起)
四、诊断:
询问病史对牛带绦虫病诊断有一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价值。 a. 透明胶纸法: b. 棉拭漂浮法: c. 压片法:
五、流行:
牛带绦虫为世界性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
内蒙、西藏等地区,流行区居民感染率高达70%。
(2)颈节:最细。 链体:由幼节、成节及孕节组成。 (2)成节:卵巢分2叶睾丸800~1200个。
(3)孕节:子宫分支排列整齐,每侧约为15~30支
2. 囊尾蚴 略小于猪囊尾蚴,一般不寄生人体,头节 无顶突和小钩 3. 虫卵 与猪带绦虫虫卵相似,从形态学上无法区 别,通称带绦虫卵。
牛肉中的囊尾蚴
15~30
单节脱落,能主动地蠕 动出肛门 牛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比较
1. 体长 、节片
2、头节
3、成节
4、孕节
5、囊尾蚴
虫卵从形态上与猪带绦虫难以区别。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以头节固着于肠粘膜
上,通过体表吸收营养物质,虫体发育成熟后, 孕节多逐节单片脱离链体,随粪便排出体外,亦 可自动从肛门逸出。由于节片蠕动或破裂,虫卵 可散播到粪便中或肛门周围的皮肤上。
二、肥胖带吻绦虫(牛带绦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片可在其它部位异位寄生,曾有在子宫腔、 耳咽管等部位的报告。
四、诊断
1.询问病史 生食或半生食牛肉史 粪便中有节片或有节片自动逸出史
2.孕节检查 3.粪检孕节、虫卵(肛门拭子法查虫卵)
五、流行
1.分布
1)世界性分布 (喜食牛肉的地区和民族中形成流行) 2)我国20多个省都有散在分布的病例 (西藏的感染率最高可达到70%以上) 3)男性稍多于女性 城市中常有输入性病例
2.流行环节
传 染 源:人为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经口感染,生食或半生食含有
牛囊尾蚴的牛肉所致。 易感人群:感染者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
于女性。
六、防治
1.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在流行区应进行普查普治,以控制传染源。
槟榔、南瓜子合剂疗法 吡喹酮、阿苯哒唑、甲苯咪唑等
2. 注意牧场清洁,管理好人粪便。 3.加强卫生宣教,注意饮食卫生,改变
不卫生的饮食习惯,不吃生肉和不熟 的肉。 4.加强肉类检查,禁止出售含囊尾蚴的 牛肉。
思考题
1.牛带绦虫的感染期、感染方式?
2.猪带绦虫与牛带绦虫对人体的危害有 什么不同?
牛带绦虫(肥胖带绦虫)-1 (2)
又称牛带绦虫、牛肉绦虫,或无钩绦 虫,在我国古籍中也被称作白虫或寸白虫。 它与猪带绦虫同属于带科、带属。两者形 态和发育过程相似。
一、形态
1、成虫
乳白色,扁长如带, 长约4-8m,节片 较厚,链体由 1000-2000片组成, 雌雄同体。与猪带 绦虫形态相似,但 长度和结构有差异。
囊尾蚴 可寄生于人体 不寄生人体
生活史要点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期:囊尾蚴 致病期:成虫 (牛带绦虫病) 终末宿主:人 中间宿主:牛、羊、长颈鹿、羚羊、野猪等
三、致病
一般无明显症状,仅时有腹部不适,消化不 良、腹泻或体重减轻等症状。
牛带绦虫孕节活动力较强,多数患者有孕节 自动从肛门逸出和肛门搔痒的症状。
幼节
头节 颈部
成节 链体
孕节
(1)头节
近似方形,其直径 1.5-2.0mm, 有 4个吸盘, 无顶突 与小钩。
成节
睾丸 子宫 卵巢
பைடு நூலகம்节
充满虫卵的子 宫向两侧发出 分支,每侧约 15-30支,各 分支可继续分 支。
2.虫卵
•两种带绦虫卵相似 •类圆形 •卵壳薄,易破裂 •壳内具有放射条纹 的胚膜,内含六钩 蚴
3.幼虫(囊尾蚴)
白色囊状物 内含透明囊液 两层囊壁 内层增厚为头节
两种带绦虫形态区别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长度
2~4米
4~8米
节片
700~1000个
1000~2000个
头节 球形 1mm 略方形 1.5~2mm
有顶突 小钩 无顶突 小钩
成节 卵巢分三叶 卵巢分两叶
孕节 子宫向每侧分
7~13支
15~30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