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后提优补差训练:综合能力检测(一) (第一章)专项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最新)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02-答案

(人教版最新)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02-答案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氧化物包括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如23Al O )、不成盐氧化物(如CO )等,A 错误;少数非金属氧化物如CO 、NO 等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 错误;有些离子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如22Zn 2H Zn H ++++↑所以高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交集,C 错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物质就是混合物,胶体中有分散质和分散剂,胶体定是混合物,D 正确。

2.【答案】C【解析】①氨水是氨 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错误;②2CaCl 、NaOH 、HCl 、IBr 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正确;③水银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④碳酸钙是电解质,火碱是氢氧化钠,纯碱是碳酸钠,二者也都是电解质,正确:⑤碘酒是碘单质的酒精溶液,淀粉、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云雾是胶体,错误。

综上所述,C 正确。

3.【答案】D【解析】分散系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来分类的,③错误;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分类是根据物质在水溶液中是否能完全电离来划分的,⑤错误。

4.【答案】B【解析】甲烧杯的溶液呈黄色,说明甲烧杯中含有3+Fe ,23CO -、OH -均与3Fe +不能大量共存,则23CO -、OH -存在于乙烧杯中,而+H 与23CO -、OH -不能共存,由于溶液呈电中性,所以乙烧杯中还含有+K ,甲烧杯中含有H +、3+Fe 、24SO -,乙烧杯中含有+K 、OH -、23CO -,B 正确。

5.【答案】B【解析】利用过滤法可将 z 中固体和液体分离,A 正确;X 中分散系是氯化铁溶液,分散质是氯离子和三价铁离子,Z 中分散系是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是氢氧化铁胶粒,B 错误;根据实验现象,碳酸钙与3FeCl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2CO ,C 正确;Z 中是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 正确。

6.【答案】B【解析】不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A 错误;向43NH HCO 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 溶液生成碳酸钠、碳酸铵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332HCO OH CO H O ---++,B 正确;硫酸镁易溶于水,应拆写成离子形式,C 错误;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2CO 生成碳酸钙和水,D 错误。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习题:第一章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习题:第一章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本章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句中体现的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2.若用表示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它们相互组合形成下列四种物质,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3.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其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

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钴酞菁”分子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钴酞菁”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在分散系中,“钴酞菁”分子直径比Na+的直径小4.(原创)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①Fe(OH)3②NaHCO3③Cu(OH)2④Cu2(OH)2CO3⑤KAl(SO4)2A.②④⑤B.①②③C.②⑤D.③④⑤5.分析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①2H2+O2 2H2O②Ba(OH)2+H2SO4 BaSO4↓+2H2O③NH4HCO3 NH3↑+H2O↑+CO2↑④2CO+O2 2CO2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易错)A.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B.氯化钠晶体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7.与离子方程式H++OH- H2O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Mg(OH)2+2HCl MgCl2+2H2OB.Cu(OH)2+2HNO3 Cu(NO3)2+2H2OC.Ba(OH)2+H2SO4 BaSO4↓+2H2OD.2NaOH+H2SO4 Na2SO4+2H2O8.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Na2SO4溶液和MgCl2溶液B.Na2CO3溶液和稀硫酸C.NaOH溶液和Fe2(SO4)3溶液D.Ca(OH)2和盐酸9.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表示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错误的是( )A.B.C.D.10.在相同条件下,下列反应在溶液中均可发生:①3S2O82-+2Cr3++7H2O Cr2O72-+6S O42-+14H+;②Cr2O72-+14H++6Cl- 2Cr3++3Cl2↑+7H2O;③Cl2+2Fe2+ 2Cl-+2Fe3+;④Sn2++2Fe3+ 2Fe2++Sn4+。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

高一化学第一章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的无能为力B.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C.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水溶液③氯化钾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3.下列实验可行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含有的CO2B.用BaCl2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C.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5.有一关于实验操作的谜语:“我入水中较安全,水入我中真危险,我与水合多放热,实验牢记保平安。

”这一实验操作是指()A.将金属钠保存在水中 B.将盛有一粒白磷的一烧杯水加热至60℃C.用压强计测某一深度处的水压 D.稀释浓硫酸6.0.5mol Na2SO4中所含的Na+离子数为()A.3.01×1023 B.6.02×1023 C.0.5 D.17.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B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色C 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D 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流出8.相等物质的量的CO 和CO 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2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C 原子数目之比为1∶1⑤它们在同温同压下所占体积相同A.只①和④B.只②和③C.只④和⑤D.①②③④⑤9.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48gO 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B .1.8g 的NH 4+ 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1N AC .常温常压下,11.2 L 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D .2.4g 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 N A10. 下列物质中,含氧原子数不同的两种物质是 ( )A 、质量比为2:1的SO 2和O 2B 、9g 水和23g 乙醇C 、标况下44.8L 的NO 和100ml 5mol/L 的硫酸溶液D 、物质的量相同的H 2SO 3和FeSO 411.关于m g H 2和n g He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温同压下,H 2与He 的体积比为m ∶2nB .同温同压下,若m=n ,则H 2与He 的分子数之比为2∶1C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时,H 2与He 的质量比 >1D .同温同压下,H 2与He 的密度比为2∶112. 0.5L 1mol/L 的FeCl 3溶液与0.2L 1 mol/L 的KCl 溶液中,Cl -浓度比( )A .15∶2B .1∶1C .3∶1D .1∶313.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mol/L K 2SO 4溶液的正确说法是 ( )A .500mL 溶液中所含K +、SO 42-总数为0.3N AB .500mL 溶液中含有0.1N A 个K +离子C .1L 溶液中K +离子浓度是0.2mol/LD .2L 溶液中SO 42-离子浓度是0.4mol/L 14.有K 2SO 4和Al 2(SO 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 ,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mol/L ,则此溶液中K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1mol/LB .0.15mol/LC .0.2mol/LD .0.25mol/Ln m15.用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O )配制500mL 0.1mol/L 的硫酸铜溶液,需要硫酸铜晶体质量为 ( )A .25gB .12.5gC . 6.25gD . 37.5g16.由Na 2SO 4和NaNO 3组成的混合物88g 溶于水配制成1L 溶液,此溶液中Na +的浓度为1.2mol/L ,则原混合物中NaNO 3的质量为 ( )A . 17gB . 34gC . 25.5gD . 51g17.下列各溶液中,Na +浓度最大的是 ( )A .0.8L 0.4mol/L 的NaOH 溶液B .0.2L 0.15mol/L 的Na 3PO 4溶液C .1L 0.3mol/L 的NaCl 溶液D .4L 0.5mol/L 的NaCl 溶液18.将5mol/L 的Mg(NO 3)2溶液a mL 稀释至b mL ,稀释后溶液中N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b a 5mol/LB .b a 10mol/LC .a b 5mol/LD .b a mol/L1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由于操作不慎,使液面略超过了容量瓶的刻度(标线),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倾出标线以上的液体B .吸出标线以上的溶液C .影响不大,不再处理D .重新配制20.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结果产生偏高影响的是(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B .溶解所用的烧杯未洗涤C .称量时左码右物D .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21.某Al 2(SO 4)3溶液V mL 中含a g Al 3+,取出V/4 mL 溶液稀释成4V mL 后,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125/54V mol ·L -1B .125a/36V mol ·L -1C .125a/18V mol ·L -1D .125a/V mol ·L -1二、填空题22. 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后提优补差训练:1-1-2专项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后提优补差训练:1-1-2专项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后提优补差训练基础强化1.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混合物分离的操作分别是()A.蒸馏、蒸发、分液、过滤B.蒸馏、过滤、分液、蒸发C.分液、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分液、蒸馏【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离操作中使用的主要仪器,蒸馏的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过滤的主要仪器是漏斗,分液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蒸发的主要仪器是蒸发皿。

【试题参考答案】B2.下列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D.用分液的方法除去四氯化碳中的水【试题解析】酒精与水互相混溶不能萃取出碘水中的碘。

【试题参考答案】C3.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A.蒸发B.蒸馏C.过滤D.萃取【试题解析】蒸发和蒸馏主要是从物质沸点的角度考虑,过滤主要是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要考虑溶解性,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需要考虑溶解性。

【试题参考答案】CD4.现有一瓶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A.萃取法B.洗气法C.蒸馏法D.分液法【试题解析】二者均可溶于水,常温下都是液体,最好的分离方法是蒸馏。

【试题参考答案】C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进行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底部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试题解析】蒸发操作时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不能将水分完全蒸干;蒸馏时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比水大。

【试题参考答案】C6.下列四组溶液中每组都是三种,其中可用稀硫酸进行鉴别的一组是()A.BaCl2溶液、Ba(NO3)2溶液、Na2CO3溶液B.Na2CO3溶液、BaCl2溶液、KNO3溶液C.Ba(NO3)2溶液、NaCl溶液、MgCl2溶液D.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Cl溶液【试题解析】A项无法区分BaCl2溶液和Ba(NO3)2溶液;B项与稀H2SO4反应产生气体的是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KNO3溶液;C项中无法区分NaCl溶液和MgCl2溶液;D中无法区分Na2CO3溶液和K2CO3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专题检测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专题检测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第一章专题检测答案
选择题(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60分)
21.(5分)(1)① ③ ⑦(2)①分液②洗气③升华④蒸馏
22、(9分) (1)③ ⑤ ④ ⑥ (2)砝码和物品的位置放反了 27.4
(3)A :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了 B :试管口向上倾斜 C :进气管和出气管反了(或混合气体从短管进入洗气瓶) 23、(14分) (1)Zn +2HCl===ZnCl 2+H 2↑
(2)恒压 防倒吸 NaOH 溶液 浓H 2SO 4 分液漏斗、蒸馏烧瓶 如图 (3)④⑤①②③(或④⑤①③②)
(4)b (5)饱和NaHSO 3溶液 过滤 萃取 蒸馏
24、(12分) (1)222222l 2()a l ()2C Ca OH C C Ca ClO H O +=++(2)碱性、漂白性 (3)①、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Cl 2,排除Cl 2干扰
②、白雾中含有SO 2,SO 2可以使酸化的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滴入硫酸,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黄绿色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D B A D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C
D
A
A
B
B
(5)①、CaSO 4 ②、22224l 242l C SO H O H C SO +--
++=++。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后提优补差训练:4-3-1专项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后提优补差训练:4-3-1专项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后提优补差训练基础强化1.下列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A.二氧化硫B.氮气C.氯气D.一氧化碳【试题解析】SO2、Cl2、CO均为有毒气体,会造成大气污染,N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试题参考答案】B2.下列气体溶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SO2溶于水B.HCl溶于水C.CO2溶于水D.Cl2溶于水【试题解析】Cl2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试题参考答案】D3.下列实验最终能看到白色沉淀的是()A.CO2或SO2通入CaCl2溶液中B.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过量SO2通入Ba(OH)2溶液中D.过量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试题解析】SO2、C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过量的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Ca(HCO3)2,最终没有沉淀;过量的SO2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HSO3)2,最终也没有沉淀;过量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产生硅酸沉淀。

【试题参考答案】D4.下列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硫元素只表现还原性的是()A.H2SB.SO2C.H2SO3D.H2SO4【试题解析】S有-2、0、+4、+6价,-2价是硫的最低价态,只表现还原性。

0、+4价既可以表现还原性,也可表现氧化性,+6价仅表现氧化性。

故选A。

【试题参考答案】A5.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①干燥的Cl2②Na2O2③NaClO④活性炭⑤SO2A.除①外其他都可以B.①②③C.①④⑤D.全部【试题解析】干燥的Cl2通入品红溶液中,能产生次氯酸,可使品红溶液褪色;Na2O2、NaClO具有强氧化性,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试题参考答案】D6.将等物质的量的SO2、Cl2通入水中,所得的溶液()A.具有中性漂白性B.具有酸性漂白性C.只有漂白性D.只有酸性【试题解析】因SO2和等物质的量的Cl2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使所得溶液只有酸性,无漂白性。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高考训练 课时作业 习题 第一章综合检测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高考训练 课时作业 习题 第一章综合检测

第一章 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①能量越低的物质就越稳定,②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

据此,下列判断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相同的条件下,红磷比白磷能量高B .在相同的条件下,白磷比红磷稳定C .红磷和白磷的结构不同D .红磷容易发生自燃而白磷则不会自燃2.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图示的是( ) A .镁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 .碳酸钙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C .酸碱中和反应D .乙醇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3.在298 K 、101 kPa 时,已知: 2H 2O(g)===O 2(g)+2H 2(g) ΔH 1 Cl 2(g)+H 2(g)===2HCl(g) ΔH 22Cl 2(g)+2H 2O(g)===4HCl(g)+O 2(g) ΔH 3 则ΔH 3与ΔH 1和ΔH 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ΔH 3=ΔH 1+2ΔH 2 B .ΔH 3=ΔH 1+ΔH 2 C .ΔH 3=ΔH 1-2ΔH 2 D .ΔH 3=ΔH 1-ΔH 2 4.已知表示乙醇和甲醚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H 3CH 2OH(l)+3O 2(g)===2CO 2(g)+3H 2O(l) ΔH 1=-1 366 kJ·mol -1CH 3OCH 3(l)+3O 2(g)===2CO 2(g)+3H 2O(l) ΔH 2=-1 455 kJ·mol -1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一定条件下,甲醚转化为乙醇,可放出热量B .乙醇比甲醚稳定C .乙醇储存的能量比甲醚储存的能量高D .乙醇与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5.已知: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CO(g)+12 O 2(g)===CO 2(g)ΔH =-282.8 kJ·mol -1,现有CO 、H 2、N 2的混合气体67.2 L(标准状况),完全燃烧后放出的总热量为710.0 kJ ,并生成18.0 g 液态水,则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 的体积分数为( )A .80%B .60%C .50%D .20%6.根据下表键能数据,估算反应CH 4(g)+4F 2(g)===CF 4(g)+4HF(g)的ΔH 为( )A.-C .+1 944 kJ·mol -1D .-1 944 kJ·mol -1 7.下列有关中和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l)+OH -(l)===H 2O(l) ΔH =-57.3 kJ·mol -1 B .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至少需测定4次温度C .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环形玻璃搅拌棒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量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小D .已知2NaOH(aq)+H 2SO 4(aq)===Na 2SO 4(aq)+2H 2O(l) ΔH =-114.6 kJ·mol -1,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114.6 kJ·mol -18.半导体工业用石英砂作原料通过三个重要反应生产单质硅:SiO 2(s)+2C(s)===Si(s)+2CO(g) ΔH 1=+682.44 kJ·mol -1 (石英砂) (粗硅)Si(s)+2Cl 2(g)===SiCl 4(l) ΔH 2=-657.01 kJ·mol -1 (粗硅)SiCl 4+2Mg(s)===Si(s)+2MgCl 2(s) ΔH 3=-625.63 kJ·mol -1 (纯硅)生产1.00 kg 纯硅放出的热量为( ) A .21.44 kJ B .600.20 kJ C .21 435.71 kJ D .1 965.10 kJ 9.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燃烧热 ΔH =-241.8 kJ·mol -1B .2 mol H 2(g)与1 mol O 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 mol H 2O(g)所具有的总能量低C .液态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O(l)===2H 2(g)+O 2(g) ΔH =+571.6 kJ·mol -1 D.H 2O(g)生成H 2O(l)时,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10.我国利用合成气直接制取烯烃获重大突破,其原理是 反应①:C(s)+12O 2(g)===CO(g) ΔH 1反应②:C(s)+H 2O(g)===CO(g)+H 2(g) ΔH 2反应③:CO(g)+2H 2(g)===CH 3OH(g) ΔH 3=-90.1 kJ·mol -1 反应④:2CH 3OH(g)===CH 3OCH 3(g)+H 2O(g) ΔH 4,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反应⑤:3CH3OH(g)===CH3CH===CH2(g)+3H2O(g)ΔH5=-31.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不变B.ΔH1-ΔH2>0C.反应④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3CO(g)+6H2(g)===CH3CH===CH2(g)+3H2O(g)ΔH=-121.1 kJ·mol-111.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过程中的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MgCl2(s)分解制备Mg(s)和Cl2(g)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固体的稳定性:MgI2>MgBr2>MgCl2>MgF2C.Mg(s)和X2(g)作用生成MgX2(s)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MgBr2(s)+Cl2(g)===MgCl2(s)+Br2(g)ΔH=-117 kJ·mol-112.用CH4催化还原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ΔH=-574 kJ·mol-1②CH4(g)+4NO(g)===2N2(g)+CO2(g)+2H2O(g)ΔH=-1 160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ΔH<-574 kJ·mol -1B.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将NO2还原为N2,同时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D.若用4.48 L CH4将NO2还原为N2,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为1.6N 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3.(8分)氮元素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一章的测试题及答案(共28页)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一章的测试题及答案(共28页)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一章的测试题及答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篇一: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综合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单元检测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54分)1.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同学们都要有安全意识,否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①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②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时,应将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并集中在药品处加热③使用金属钠或钾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试剂瓶中④镁着火时使用二氧化碳扑灭⑤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的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⑥废旧电池应回收处理A.全部B.①②④⑤C.①③⑤ D.①④2.下列关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①托盘天平可读取到小数点后一位(以克为单位),容量瓶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以毫升为单位)②托盘天平只能粗略地称量物质的质量,量筒只能粗略地量取液体的体积,严格地说,它们都不能与容量瓶——精确仪器配套使用③量筒内的残液必须冲洗下来,倒入容量瓶中④称量的固体(或量取的液体)可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⑤引流时,玻璃棒不能靠在瓶口上⑥定容摇匀后,若液面低于刻度线,可再次加水补齐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④⑥ D.④⑤⑥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 BaCl2的溶液中Cl数为B.22g 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C. 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D.常温下NA个Cl2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为-4.只给出下列甲中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物质的量的是( )C.③ D.④5.阿伏加德罗定律能够成立的本质原因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A.气体体积的大小与气体分子的大小有直接关系B.不同气体分子的大小几乎相等C.不同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D.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与分子本身的大小成正比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②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验纯;③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一定要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④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左物右码;⑤配制浓硫酸与蒸馏水的混合液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到蒸馏水中并及时搅拌和冷却;⑥选用100mL量筒量取稀硫酸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C.②④⑤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7.若某氖原子的质量ag,12C原子的质量是bg,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a/bB.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C.W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是W/(aNA)molD.W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0W/a8.现有VL浓度为·L-1的盐酸,现欲将此盐酸浓度增大1倍,以下方法最宜采用的是( )VA.加热浓缩到溶液体积为L 2B.加入·LC.加入10mol·L-1盐酸-1盐酸,再稀释至D.标准状况下通入氯化氢气体9.实验室里需用480mL /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硫酸铜,加入500mL水B.称取胆矾配成500mL溶液C.称取硫酸铜,加入500mL水D.称取胆矾配成500mL溶液10.某溶液经分析,其中只含有Na、K、Ca2、Cl、NO3,已知其中Na、K+++--++、Ca2、NO3的浓度均为·L1,则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L1 B.·L1 --C.·L1 D.·L1 --11.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 B.①和③C.③和④ D.①和④12.为了检验SO2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四种方案,其中方案最-优的是( )BaCl2溶液足量稀盐酸A.方案甲:试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足量稀盐酸BaCl2溶液B.方案乙:试液――――――→无沉淀(也无气泡)――――――→白色沉淀足量稀硝酸32溶液C.方案丙: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D.方案丁:试液――――――→白色沉淀(过滤)――――――――――――――――→沉淀不溶解32溶液13.下列各溶液中,所含NH4的浓度与·LNH4的浓度相等的是( )A.·LB.·LC.·L-1++-1的硫酸铵溶液100mL中所含的NH4Cl溶液100mL 的NH4NO3溶液100mL 的(NH4)3PO4溶液100mL 的(NH4)3PO4溶液50mL----1-1-1D.·L14.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 mL 1 mol·L1 AlCl3溶液中c(Cl)相等的是( )A.150 mL 1 mol·L1 NaCl溶液-B.75 mL 3 mol·L1 NH4Cl溶液-C.150 mL 1 mol·L1 KCl溶液-D.75 mL 1 mol·L1 MgCl2溶液-15.已知一种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密度为ρ1(g·cm3),体积V1(L);另一种-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密度为ρ2(g·cm3),体积V2(L),两者混合后,溶液的密度-为ρ3(g·cm3),用数学式表示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cV+cV- V1ρ1+V2ρ2cV+cV-ρ3C.+c2V2-L1 1ρ1+V2ρ231V1+c2V23V1ρ1+V2ρ2mol·L1 -16.如图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时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所含原子数相等 B.气体密度相等C.气体质量相等 D.摩尔质量相等17.T℃,硝酸钾的溶解度为ag,取该温度下的硝酸钾溶液bg,蒸发cg水后溶液达到饱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能力检测(一)(第一章)(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特大地震,福岛一核电站发生爆炸,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下列图标警示的是放射性物品的是()【试题解析】A表示的是易燃物质;B表示的是爆炸性物质;C 表示的是剧毒性物质;D表示的是放射性物品。

【试题参考答案】D2.下列实验中,①pH试纸的使用②过滤③蒸发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均用到的仪器是()A.蒸发皿B.玻璃棒C.试管D.分液漏斗【试题解析】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和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pH试纸使用时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试题参考答案】B3.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CaCO3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2-4C.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试题解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固体可能是碳酸钙,或Na2CO3等,A不正确;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和BaSO4,当溶液中存在Ag+或SO2-4时,滴入BaCl2溶液都会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B不正确;无色溶液滴入酚酞显红色,溶液一定显碱性,C正确;如果先加盐酸,则无法确定Cl-是原溶液中存在的,还是加盐酸引入的,D不正确。

【试题参考答案】C4.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试题解析】由固体的体积和密度能求出固体的质量,但不知其摩尔质量,无法求出物质的量。

【试题参考答案】C5.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N A个氢原子的气体的体积约为11.2LB.25℃,101×105 Pa,40g SO3含有的原子数为2N AC.28g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约为22.4LD.1mol/L NaOH溶液中含有的Na+数为N A【试题解析】N A个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n(H2)=0.5mol,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约为11.2L,但题中并未指状况,A错;40g SO3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原子数为2N A,B正确;28g铁的物质的量为0.5mol,产生H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约为11.2L,C错;未指明溶液体积,无法确定Na+数,D错误。

【试题参考答案】B6.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gB.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约为60gC.1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g/molD.6g偏二甲肼含有1.2N A个偏二甲肼分子【试题解析】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质量的单位是g,故A、C 错误;D中6g偏二甲肼含有0.1N A个分子。

【试题参考答案】B7.有NO、CO2、N2O4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0.5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2B.1:1:1C.4:2:1D.1:2:4【试题解析】由于1mol NO、CO2、N2O4含有的氧原子个数比为1:2:4,故三种气体含有0.5mol氧原子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4:18=4:2:1。

【试题参考答案】C8.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粗盐提纯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以用玻璃棒进行搅拌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试题解析】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不能再倒回试剂瓶中,A错;不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否则容易导致滤纸破损,导致滤液浑浊,B错;蒸发时不能将溶液蒸干,C错,只有D正确。

【试题参考答案】D9.海水淡化是海岛地区提供淡水的重要手段,所谓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又称海水脱盐),其方法较多,如水合物法、电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和压渗法等。

下列方法中也可以用来进行海水淡化的是()A.过滤法B.蒸馏法C.萃取法D.结晶法【试题解析】利用水与其中溶解的盐分的沸点不同,使水与可溶物分离,应采用蒸馏法,过滤只能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结晶法得到的是固体物质,萃取法不适宜大量处理海水。

【试题参考答案】B10.某Na2SO4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30g水,未见晶体析出,与原溶液相比,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溶质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分数C.溶液的体积D.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试题解析】加热蒸发掉30g水,没有晶体析出,在蒸发溶剂水后溶质Na2SO4的质量不变,溶剂水减少,溶液质量和体积减小,溶液的浓度(包括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物质的量浓度)增大,A正确。

【试题参考答案】A11.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B.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C.等体积等密度的CO2和C2H4D.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试题解析】A项N2、C2H4二者摩尔质量相同,所以质量相同时,所含气体分子数相同;B、D项只有在同温、同压、同体积条件下分子数才相同;C项质量相同的CO2和C2H4,由于二者摩尔质量不同,故分子数不同。

【试题参考答案】A12.在实验中有下列四组试剂,某同学欲分离含有氯化钾、氯化铁和硫酸钡的混合物,应选用的试剂组是()A.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B.水、氢氧化钾溶液、硫酸C.水、氢氧化钾溶液、稀硝酸D.水、氢氧化钾溶液、盐酸【试题解析】加水过滤分离出BaSO4,加KOH溶液分离出Fe(OH)3,然后加盐酸把Fe(OH)3转化为FeCl3。

【试题参考答案】D13.含有MgCl2、NaCl、Na2SO4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含有Cl-为 1.8mol,Na+为2mol,Mg2+为0.5mol,则SO2-4的物质的量为()A.0.6molB.0.7molC.1.2molD.1.0mol【试题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Cl-)+2n(SO2-4)=2n(Mg2+)+n(Na+)代入数据 1.8mol+2n(SO2-4)=2×0.5mol+2mol,n(SO2-4)=0.6mol。

【试题参考答案】A14.200mL0.3mol/L的K2SO4溶液和100mL0.2mol/L的Fe2(SO4)3溶液混合后(不考虑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3mol/LB.0.4mol/LC.0.45mol/LD.0.5mol/L【试题解析】由题意可知:n(SO2-4)=0.3mol/L×0.2L+0.6mol/L×0.1L=0.12molV=0.2L+0.1L=0.3Lc(SO2-4)=0.12 mol0.3 L=0.4mol/L。

【试题参考答案】B15.现有①MgSO4②Ba(NO3)2③NaOH④CuCl2四种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即可鉴别出来,鉴别的先后顺序是()A.③④②①B.③④①②C.②①③④D.④③①②【试题解析】观察颜色,溶液呈蓝色的为CuCl2溶液,然后将其他三种溶液分别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CuCl2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为NaOH溶液,再取少量未检出的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SO4溶液,剩下的一种为Ba(NO3)2溶液。

【试题参考答案】D16.在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密度为1g/cm3)稀释成9mol/L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A.大于100mLB.等于100mLC.小于100mLD.等于100/ρmL【试题解析】设稀释时水的体积为V mL,则质量为V g,稀释后溶液密度为ρ′(g/cm3),由稀释定律知100ρ×18=100+Vρ′×9,ρρ′=200100+V,由于硫酸浓度越大密度越大知ρρ′>1,则200100+V>1,V<100mL,加水的体积大小与混合后的密度有关,与原溶液的密度没关系,D项错误,应选C。

【试题参考答案】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17.(10分)(1)有下图所示A、B、C、D四种仪器:请选择下列仪器名称的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①冷凝管②漏斗③圆底烧瓶④锥形瓶⑤分液漏斗⑥容量瓶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的是________(选填A、B、C、D)。

(2)实验室中由粗盐结晶制精盐的操作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等步骤。

①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

A.获得NaCl晶体B.除去难溶性物质C.除去易挥发物质D.除去可溶性物质②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参考答案】(1)①⑤②⑥B、D(2)①B②烧杯、玻璃棒、漏斗18.(14分)为了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MgSO4,从稀盐酸、Na2CO3、Ba(NO3)2、K2CO3、Ba(OH)2溶液中,选择A、B、C 3种试剂,按图中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溶液――→加过量A后过滤滤液――→加过量B后过滤滤液――→加适量C较纯净的KCl溶液(1)3种试剂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加过量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过量B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KCl溶液中含有的杂质离子是Mg2+、SO2-4,可选用的除杂试剂为Ba(OH)2,Ba(OH)2既可除去Mg2+、又可除去SO2-4,而过量的Ba(OH)2可用K2CO3溶液除去。

除杂试剂过量的原因是将相关杂质除尽。

【试题参考答案】(1)Ba(OH)2K2CO3稀盐酸(2)为了除尽Mg2+、SO2-4MgCl2+Ba(OH)2=BaCl2+Mg(OH)2↓MgSO4+Ba(OH)2=BaSO4↓+Mg(OH)2↓(3)为了除尽过量的Ba2+Ba(OH)2+K2CO3=2KOH+BaCO3↓BaCl2+K2CO3=BaCO3↓+2KCl19.(10分)实验室要用CuSO4·5H2O晶体配制500mL 0.1mol/L CuSO4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CuSO4·5H2O________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