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马背上的民族》
幼儿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5篇范文

幼儿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5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幼儿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目标:1、初步感受祖国是个大家庭,有许多的民族。
2、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知道他们擅长骑马和打猎。
准备:课件《马背上的民族》和播放课件的相关设备。
过程: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老师:今天,我遇见了一位小导游,他想要带你们去参观他美丽的家乡,你们想不想去啊?(想)分析:以课件的形式导入,比较能够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播放课件画面一:(出现一个可以动的蒙古族小男孩的形象)嗨,大三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你们能猜出我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吗?(蒙古族)恭喜你,答对了。
今天,我就是你们的导游,向你们介绍我生活的家乡和我们的民族。
2、观看赛马的图片师:好,现在我们就和小导游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画面二:师:你们看,小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个什么地方啊?出示画面:美丽的草原图,上面有赛马画面。
幼儿回答师:对了,这就是蒙古小导游的家乡,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播放《赛马》的音乐小导游: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啊?请你们通过这个音乐猜一猜我的蒙古族伙伴们在干什么?幼儿对于猜谜性的提问方式,特别能够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大家欣赏音乐中的一段师:有哪个小朋友猜出来了,请你告诉小导游,看你猜的对不对?请几个幼儿站在座位上回答这个问题。
师:刚才的几个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跟着小导游去看一看吧。
幼儿回答。
师:哦,原来他们是在赛马。
你们看那些蒙古族的小朋友多勇敢啊。
小导游告诉我,蒙古族生活在大草原上,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骑马,因此,别看他们的年纪很小,骑马的技术是非常的好。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用弓箭打猎。
请部分幼儿模仿赛马的动作。
3、了解蒙古族的民族风情(1)展示蒙古族生活的画面虽然不能够亲身感受蒙古风情,但是,通过生动的画面也能带给幼儿真实得感受。
小导游:刚刚带你们参观过蒙古族最有特色的赛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看一看我们蒙古族的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社会)

幼儿园大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社会)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马背上的民族(如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2. 培养幼儿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马背上的民族的简介:民族分布、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
2. 马背上的民族的生活习俗:居住环境、饮食、服饰、节日等。
3. 马背上的民族的传统文化:草原文化、马术文化、音乐舞蹈等。
三、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马背上的民族的基本信息。
2. 培养幼儿对马背上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并表达对马背上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的看法。
2. 如何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马背上的民族的特色。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文化用品等。
2. 环境:创设一个宽敞、舒适的活动空间,准备一些马背上的民族的元素,如蒙古包模型、民族服饰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马背上的民族,引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信息的学习:讲解马背上的民族的简介,让幼儿了解民族的基本情况。
3. 生活习俗的学习:讲解马背上的民族的生活习俗,让幼儿了解民族的生活方式。
4. 传统文化的学习:讲解马背上的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幼儿了解民族的文化特色。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表达对马背上的民族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幼儿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幼儿对马背上的民族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的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八、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马背上的民族的主题活动,如蒙古包体验、马术表演等。
2. 邀请马背上的民族的专家或代表来园进行文化交流。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思考如何更好地让幼儿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
十、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马背上的民族的资料、视频等。
马背上的民族作文

马背上的民族作文马背上的民族作文450字在我国北方,有着茫茫的大草原;草原上,散落着各式各样的蒙古包;在蒙古包里,有着勤劳、豪放的蒙古族。
他们的性格豪爽,待人热情,有着“马背上的民族”之称。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背上的民族作文450字,欢迎大家分享。
蒙古族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总共有五百多万人,主要居住在我国的北方——内蒙古自治州。
蒙古族中“蒙、古”二字,代表着“勤劳、勇敢”的含义。
他们主要是养羊、养牛、养马为生。
蒙古族煮东西与我们大不相同。
我们汉族一般是把肉、蔬菜切成片状,在放入锅中煮、或炒。
而蒙古族一般把整只羊拔了毛后丢入锅中煮到六分熟,再用柴架起来点燃我特别钟爱于蒙古族,因为我流淌的血就是蒙古族的血统。
蒙古人的大汗成吉思汗英勇善战,激励着他们的后代。
望着英勇的前辈,我真是敬佩不已。
说起内蒙古的美丽,没有领略过它风光的人大概很难想象。
且不说那雄伟的大青山,滔滔的黄河水,只看那无边无际的草原就足够让你留连忘返了。
如果你夏天来到草原,看到的将是一泻千里的绿,平地是绿、溪水是绿的.、线条柔美的小小丘也是绿的,到处都布滿了绿色,直到和天际相联。
在宽阔的绿野上,点缀着数以千计的野花、姹紫嫣红把草原打扮得更加迷人。
而那星星点点散布在草原上雪白的蒙古包与流动着的马群、羊群、牛群更加点缀着这幅美丽的画。
有时候,服装往往会体现出一个民族的信仰和特点。
蒙古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蒙古袍。
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对于袍子的颜色,男子大多喜欢穿蓝色、棕色。
女子则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女袍比较紧,以显示身材苗条和健美。
蒙古人认为,像乳汁一样洁白的颜色,是最为圣洁的,多穿于盛典、年节吉日时穿用;蓝色则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红色是像火和太阳一样能给人温暖、光明和愉快,所以平时多穿这样颜色的衣服。
腰带则更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
马背上民族2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 们出现都为民间剪纸形成奠定了一定基础.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诗 句.而中国最早剪纸作品发现,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 近出土北朝时期(公元一一年)五幅团花剪纸.
历史发展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彭衙行》诗中 有“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句子,以剪纸招魂风 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
2. 其传承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文化历史 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社会认知、道德观念等.剪纸 艺术遗产先后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二章
节 历史起源与发展
历史起源
纸发明是在公元前西汉时代(公元前世纪),在此 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出现,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 材料,通过镂空雕刻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 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技法在金箔、 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剪桐 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 弟,封姬虞到唐为侯.
立体剪纸
立体剪纸既可是单色,也可是彩色.它采用了绘 画、剪刻、折叠、黏合等综合手法产生一种近 于雕塑、浮雕新型剪纸,它吸取了现代美术技巧, 充分体现了写实与美术浪漫特点,使剪纸由平面 感变为立体化,可用于观赏造型及儿童手工制作 等.
第四章 节
用途形式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小学舞蹈《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耸肩基础训练》教案

课件、视频、与蒙古族舞蹈相关的道具、影音设备、练功服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教师开场白
自我介绍+引入课题
问:“马背上的民族”是什么少数民族?
2.介绍“马背上的民族”及蒙古族舞蹈风格
①蒙古族自古以来逐水、草而居,游牧在辽阔的草原上,他们善于骑马而被成为“马背上的民族“,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思考、练习、欣赏来体验蒙古族舞蹈舞蹈的艺术之美,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蒙古族耸肩的动作要领与特点。
难点:分别对蒙古族耸肩动作中的每个动作的理解与把握。
教材分析:
《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耸肩基础训练》是一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训练课,本节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学理论,融合蒙古族传统和舞蹈文化,创设与此相适应的教学情境,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通过慢板耸肩组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并用连贯的动作完成一个舞蹈片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
快板耸肩组合可以训练学生的上肢协调性以及反应能力。整个舞蹈连贯而流畅,且富有韵律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让学生从中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舞感,使学生勇敢地展示自己
拓展
1.舞蹈欣赏
练习
1.将模块练习中的单一动作组合起来,并配合音乐成为一个蒙古族肩部动作的基础训练组合
①慢板耸肩组合
过门|基本体态准备(1个八拍)
{1}右单耸肩(两拍一次,做1个八拍)
{2}左单耸肩(两拍一次,做1个八拍)
{3、4}双耸肩(两拍一次,做2个八拍)
《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耸肩基础训练》(教案) 六年级舞蹈美育通用版

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耸肩基础训练(教案)背景介绍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其文化与马息息相关。
蒙古族的盛行是在元代,当时的蒙古人在马背上奔驰,享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美誉。
而耸肩作为蒙古族传统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之一,常常表现在骑马过场等动作中。
本教案将以蒙古族耸肩为基础,通过舞蹈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以及了解蒙古族的文化特点。
教学目标•了解蒙古族的文化特点和舞蹈风格。
•掌握蒙古族耸肩动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能够跳出基本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并表现出蒙古族特有的力度和气势。
教学内容1.蒙古族文化介绍:介绍蒙古族的特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蒙古族文化,为后续舞蹈动作的表现打下基础。
2.耸肩动作基本训练:通过模拟蒙古族骑马过场的场景,教授耸肩动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耸肩的动作要领、重心转移等关键要素。
3.马步练习:通过马步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蒙古族舞蹈的力度和气势。
同时,通过马步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舞蹈节奏,提高舞蹈的整体美感。
4.蒙古族基础舞蹈训练:以蒙古族传统舞蹈为基础,教授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表现要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蒙古族文化和舞蹈风格。
教学步骤1.蒙古族文化介绍•介绍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特点、传统、服饰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一些基本的蒙古语词汇和用语,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蒙古族文化和舞蹈风格。
•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蒙古族的传统生活和文化特色。
2.耸肩动作基本训练•通过蒙古族骑马过场的模拟,引导学生了解耸肩动作的基本要领和技巧,例如肩膀外翻,膝盖屈曲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耸肩动作的关键要素,如重心转移和节奏感。
•让学生掌握基础版的耸肩动作,并鼓励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拓展和变化,以便更好地表现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3.马步练习•通过蒙古族传统骑马的场景,引导学生掌握马步的基础动作和步伐。
大班民族大家庭教案

大班民族大家庭教案【篇一:大班社会《马背上的民族》】大班社会活动:马背上的民族备课人:茆志凤备课时间:2010年11月2日上课时间:年月日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祖国是个大家庭,有许多的民族。
2、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知道他们擅长骑马和打猎。
活动准备:课件《马背上的民族》和播放课件的相关设备。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播放课件画面一: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现一个可以动的蒙古族小男孩的形象)嗨,大四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你们能猜出我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吗?(蒙古族)恭喜你,答对了。
今天,我就是你们的导游,向你们介绍我生活的家乡和我们的民族。
2、观看赛马的图片师:好,现在我们就和小导游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画面二:师:你们看,小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个什么地方啊?出示画面:美丽的草原图,上面有赛马画面。
幼儿回答师:对了,这就是蒙古小导游的家乡,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播放《赛马》的音乐小导游: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啊?请你们通过这个音乐猜一猜我的蒙古族伙伴们在干什么?师:有哪个小朋友猜出来了,请你告诉小导游,看你猜的对不对?请几个幼儿站在座位上回答这个问题。
师:刚才的几个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跟着小导游去看一看吧。
幼儿回答。
游告诉我,蒙古族生活在大草原上,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骑马,因此,别看他们的年纪很小,骑马的技术是非常的好。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用弓箭打猎。
请部分幼儿模仿赛马的动作。
3、了解蒙古族的民族风情(1)展示蒙古族生活的画面小导游:刚刚带你们参观过蒙古族最有特色的赛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看一看我们蒙古族的家。
播放蒙古包的画面:师: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呀?请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不要给与评价老师:今天,我遇见了一位小导游,他想要带你们去参观他美丽的家乡,你们想不想去啊?(想)师:对了,这就是蒙古族小朋友的家,叫蒙古包,是蒙古族的家。
你们知道为什么蒙古族爱骑马吗?为什么要住在蒙古包里吗?先请幼儿回答,然后小导游再进行讲解。
幼儿园大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社会)

幼儿园大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社会)一、教学目标:1. 了解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 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蒙古袍、头饰、蒙古靴等。
2. 蒙古族的生活方式:蒙古包、骑马、射箭等。
3. 蒙古族的节日习俗:那达慕大会、草原音乐节等。
三、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蒙古袍、蒙古包、骑马等。
2. 视频素材:蒙古族的生活场景、节日庆典等。
3. 制作蒙古族文化手册,介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蒙古袍的图片,引发幼儿对蒙古族的兴趣。
2. 观看蒙古族生活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方式。
3. 教师讲解蒙古族的传统服饰、生活方式和节日习俗。
4.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探讨蒙古族的特色文化,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5.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模拟蒙古族的生活场景,如骑马、射箭等。
6. 总结:让幼儿表达对蒙古族文化的感受,并学会尊重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阅有关蒙古族的资料,了解更多信息。
2. 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蒙古族文化手工作品,如蒙古包、蒙古袍等。
3. 培养幼儿每天阅读有关民族文化的书籍,拓宽知识面。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蒙古族文化的兴趣。
2. 评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骑马、射箭等,检验他们对蒙古族生活方式的理解。
3. 收集幼儿的作业作品,评估他们对蒙古族文化的了解和家长的参与程度。
七、教学延伸:1. 邀请蒙古族的家长或专业人士来园进行蒙古族文化讲座,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蒙古族文化。
2. 组织一次蒙古族文化主题的班会,让幼儿展示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3. 开展蒙古族文化体验活动,如蒙古包体验、骑马体验等,让幼儿亲身体验蒙古族的生活方式。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中,要尊重蒙古族的文化,避免误导幼儿。
2. 在实践活动环节,要注意幼儿的安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社会活动:马背上的民族
备课人:茆志凤备课时间:2010年11月2日上课时间:年月日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祖国是个大家庭,有许多的民族。
2、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知道他们擅长骑马和打猎。
活动准备:
课件《马背上的民族》和播放课件的相关设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老师:今天,我遇见了一位小导游,他想要带你们去参观他美丽的家乡,你们想不想去啊?(想)播放课件画面一: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现一个可以动的蒙古族小男孩的形象)嗨,大四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你们能猜出我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吗?(蒙古族)恭喜你,答对了。
今天,我就是你们的导游,向你们介绍我生活的家乡和我们的民族。
2、观看赛马的图片
师:好,现在我们就和小导游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画面二:
师:你们看,小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个什么地方啊?
出示画面:美丽的草原图,上面有赛马画面。
幼儿回答
师:对了,这就是蒙古小导游的家乡,美丽的内蒙古
大草原。
播放《赛马》的音乐
小导游: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啊?请你们通过这个音乐猜一猜我的蒙古族伙伴们在干什么?
师:有哪个小朋友猜出来了,请你告诉小导游,看你猜的对不对?
请几个幼儿站在座位上回答这个问题。
师:刚才的几个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跟着小导游去看一看吧。
幼儿回答。
师:哦,原来他们是在赛马。
你们看那些蒙古族的小朋友多勇敢啊。
小导游告诉我,蒙古族生活在大草原上,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骑马,因此,别看他们的年纪很小,骑马的技术是非常的好。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用弓箭打猎。
请部分幼儿模仿赛马的动作。
3、了解蒙古族的民族风情
(1)展示蒙古族生活的画面
小导游:刚刚带你们参观过蒙古族最有特色的赛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看一看我们蒙古族的家。
播放蒙古包的画面:
师: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呀?请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不要给与评价
师:对了,这就是蒙古族小朋友的家,叫蒙古包,是蒙古族的家。
你们知道为什么蒙古族爱骑马吗?为什么要住在蒙古包里吗?
先请幼儿回答,然后小导游再进行讲解。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导游是怎么说的吧
播放课件,同时小导游进行讲解:我们蒙古族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游牧民族,我们骑在马背上,以放牛、养羊为主,哪里的草丰富,我们就骑着马带着蒙古包到哪里安家,马儿是我们在最好的交通工具和伙伴。
(2)展示蒙古族的服饰
师:你们看蒙古族小导游的服装和我们的服装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蒙古小导游是怎么说的。
小导游:我们蒙古族的服饰是蒙古袍。
为什么要这样穿呢?是因为在我们骑马放牧时能护膝防寒,晚上能当被盖;长长的袖筒冬天可护手持缰,夏天可防蚊叮咬;宽宽的腰带在我们骑马时可保持腰板的挺直和稳定。
夏天的蒙古袍薄一点,冬天的蒙古袍厚一点。
师:原来蒙古族的服装是根据他们的生活来设计的。
(3)展示蒙古族的节日
师:小导游,你还想带我们去参观什么啊?
小导游:带你们去参观我们蒙古族特有的节日
播放相关画面
小导游:每年7月、8月间,草原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
除摔跤之外,“那达慕”上还举行射箭、赛马、马术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
4、了解其他擅长骑马的民族。
师:看来蒙古族人的生活和娱乐都离不开马,真是马背上的民族。
小导游:我还有几个小伙伴要介绍给大家,他们都是很擅长骑马和和打猎,和我们蒙古族一样是马背上的民族。
师:好啊,让我们先来猜一猜他们都是哪些民族的。
播放其他民族的小朋友,然后点击后分别介绍。
藏族:我们是藏族的小朋友,我们生活在西藏,那里有著名藏教圣地——不达拉宫,我们的民族主要以放牧为主,因此我们擅长骑马射箭,我们的藏族歌舞也很有特色。
鄂温克族:我们鄂温克族有的和蒙古族一样过着游牧、住蒙古包的生活,擅长骑马;有的居住在森林里,住在撮罗子里,擅长狩猎。
哈萨克族:我们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游牧生活,我们居住的地方是一种轻便而又易于支撑和拆的毡房。
我们很善于骑马,每逢过节的时候我们都要进行赛马的游戏。
5,结束活动。
播放乐曲《赛马》,幼儿和老师一起模仿骑马的动作,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