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复习题复习进程
化学学科的复习计划与时间安排

化学学科的复习计划与时间安排一、引言随着高考的临近,化学的复习成为同学们的重中之重。
为了有效备考化学科目,需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和时间安排。
本文将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内容,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复习计划和时间安排,帮助同学们在备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复习计划1.确定复习目标在制定复习计划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复习的目标。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高考要求,确定想要达到的分数目标或者学习水平。
这样有助于明确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果。
2.分解知识点化学学科知识点复杂且庞大,因此分解知识点是制定复习计划的重要一步。
可以根据教材的章节、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结构图。
3.制定复习计划表根据知识点的分解,制定一份详细的复习计划表是必不可少的。
在制定计划表时,要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并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复习的顺序。
同时,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避免过于紧张或者过于松懈的学习进度。
4.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是复习的关键。
每天的复习时间建议控制在4-6小时,尽量利用早晨或者下午的黄金学习时间段。
同时,要注意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影响学习效果。
三、时间安排1.基础知识阶段(1-2周)在复习计划的初期,可以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回顾和巩固上。
主要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化学平衡等基础概念的学习。
2.重点知识阶段(2-3周)在此阶段,可以重点关注高考频次较高的知识点,如酸碱、氧化还原反应等。
可以结合教材和习题辅导书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强化。
3.综合应用阶段(2-3周)此阶段可以进行综合知识点的联动,学习和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题。
可以参加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
4.强化和巩固阶段(1-2周)在考试前的最后阶段,可以进行真题的模拟答题和错题的强化练习。
通过不断巩固和强化,提高解题技巧和应对高考压力的能力。
四、总结与建议在制定复习计划和时间安排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学习风格进行合理调整。
九年级化学复习计划

九年级化学复习计划九年级化学复习计划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回顾基础知识- 温习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的化学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基础知识。
- 复习基本的化学方程式,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盐类反应等。
- 复习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的确定。
第二步:复习化学反应原理- 复习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和化学能的基本概念。
- 学习和复习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和盐类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 复习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例如置换反应、加氢反应、脱水反应等。
第三步:复习化学实验与实验室技术- 复习化学实验中的基本实验技术,如称量、溶液制备和过滤等。
- 复习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实验室规则。
- 复习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第四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复习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化学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 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作用。
- 学习化学与其他学科(如生物学、物理学和地理学等)的关联性。
第五步:做习题和模拟考试- 复习化学知识后,做一些习题进行巩固和检测自己的掌握程度。
- 参加模拟考试,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并及时查看和分析自己的考试成绩,确定自己所需加强的部分。
第六步:解决问题和找答案- 复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疑问和难题,可以寻找相关的资料和参考书籍,解决疑问。
- 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 寻求老师的帮助,向老师请教疑问。
以上是一个九年级化学复习的简单计划,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
最重要的是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按部就班地复习和进行练习。
祝你成功复习化学!。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和精细安排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和精细安排为了让高三学生能够有一个系统和高效的化学复计划,并让他们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制定了以下的一轮复计划和精细安排:一、整体复安排- 第一周:复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
- 第二周:复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 第三周:复化学方程式和计算题,包括化学反应的平衡、摩尔计算等。
- 第四周:复化学实验和实验题,包括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题的解答。
- 第五周:进行综合复,复前几周所学的内容,并解决一些难题。
- 第六周:进行模拟考试,并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每日复安排每天的复时间分为三个部分:1. 上午复- 早晨:复前一天所学的知识点,做一些相关的练题。
- 上午课间:复上午课堂所学的知识点,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2. 下午复- 下午课间:复下午课堂所学的知识点,梳理思路,并解答一些相关问题。
- 放学后:归纳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完成一些课后作业。
3. 晚上复- 晚自:对一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复和巩固,做一些选择题和解答题。
- 睡前:回顾今天的研究,预明天的内容,做一些预题。
三、复方法和策略- 建立知识框架:通过复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 刻意练:针对不熟悉的知识点或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加强记忆和理解。
- 多样化研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研究,如阅读教材、做练题、参加讨论等,提高研究效果。
- 定期复:不断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巩固记忆,避免遗忘。
- 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每天的研究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研究效果的下降。
以上是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和精细安排的内容,请学生们按照计划认真复习,相信通过努力和坚持,你们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化学复习方案

高考化学复习方案引言高考作为中国的一项重要考试,对每位考生而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化学,我们特制定本复习方案,旨在系统地梳理化学知识点,提高考生的化学素养和应试能力。
一、复习目标1. 熟练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性质。
2. 熟悉各类化学反应类型及其特点。
3. 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方法。
4. 提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能力。
5. 熟悉高考化学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二、复习计划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回顾(1-2个月)1. 回顾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性质,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
2. 复习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如酸、碱、盐、氧化物等。
3.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第二阶段:反应类型与特点(1-2个月)1. 掌握各类化学反应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2. 熟悉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3. 了解反应速率及其计算方法。
第三阶段:化学实验技能(1个月)1. 复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如仪器的使用、试剂的配制等。
2. 掌握常见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3. 熟悉实验安全常识和事故处理方法。
第四阶段:题目训练与模拟考试(1-2个月)1. 分析历年高考化学试题,总结出题规律和考点。
2. 进行专项训练,针对性地提高解题能力。
3.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调整复习策略。
三、复习方法与技巧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复习进度。
2. 做好笔记,及时梳理和总结知识点。
3. 注重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4. 加强练习,特别是高考真题和模拟题。
5.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注意审题和检查。
四、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
2. 合理分配学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3. 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信心。
4. 及时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共同进步。
结语通过本复习方案的指导,相信广大考生能够系统地复习化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祝各位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4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2篇)

2024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第一阶段:知识整理与复习(1个月)1. 复习和整理基础知识点:周期表,离子的成键与化合物的命名,化学键的分类与性质等。
2. 复习和整理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
3. 复习和整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4. 复习和整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常数和化学平衡的判断与计算。
第二阶段:练习与巩固(1个月)1. 进行大量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
2. 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考试题目进行模拟考试,提高对各类题目的解答能力。
3. 增加解析错题的时间,查漏补缺,强化易错知识点的巩固和记忆。
第三阶段:强化与提高(2个月)1. 梳理知识点,重点复习和强化考点。
2. 针对性地进行题目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能力。
3. 制定每周的强化训练计划,分配时间进行专项训练,如解析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
4. 参加一些化学竞赛和模拟考试,提高应试能力和应对高强度考试的心理素质。
第四阶段:考前冲刺(1个月)1. 针对近几年的高考真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常考的知识点和题型。
2. 根据分析,制定相应的备考计划,集中攻克高频考点。
3. 进行模拟考试和真题训练,熟悉考试环境和节奏,逐步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4. 复习和强化易错的考点和常见的易混淆知识点,做好错题集的整理和复习。
第五阶段:考前复习与放松(1周)1. 复习全科知识点,进行最后一次的知识回顾。
2. 适度减少训练强度,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3. 每天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
总结: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具体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复习效果进行调整。
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不断进行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实力,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高考的挑战。
盘点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四步曲

盘点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四步曲专门多人认为化学依靠记背,而实际上,化学学习在于推导、衍生。
以下是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四步曲,请考生学习。
1、第一明确,任何化学反应,从元素周期表角度考虑化学的反应原理差不多上最外电子层是否饱和的问题,物态的化合价差不多符合元素周期表分规律,只有少数多化合价的,要抄下牢记。
做一个专门学化学的笔记本,把专门规的记录,包括所有反应的专门颜色、气体、沉淀、变价等值的注意的专门反应和元素。
通过复习反应方程式(按课本章节逐步复习显现的方程式),对比周期表摸索,就能得出结论。
你会发觉,参照最外电子层分布规律和同主族元素排列顺序,一切的氧化还原、水解电离,原本搞不清概念的你,现在在你面前,神马差不多上浮云,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你会发觉,小小的一张周期表,对你学化学的关心,有多么的给力!2、其次重点记录,专门元素,一定要牢记分清专门元素?确实是反应能产生专门气体、沉淀、颜色的元素,还有变价元素、组合元素(酸根)等,这些都高考化学的考点与解题入手点。
在本博有归纳化学解题入手点大全,里面全差不多上专门反应、易混知识点。
期望大伙儿自己总结,而不是认为有了这些内容,就高枕无忧。
3、判定与推导要学习无机化学重在判定,判定反应机理,反应原理,如化合价是否对等,能否参与反应,如何配平,差不多上基于周期表规律进行判定和推导的。
而有机化学的判定,第一是官能团的判定,而后是碳链的推导。
抓住官能团的反应特性,然后依照碳链分布规律(4个键位),就能把知识点吃透,把题拿下。
4、圆规复习法什么事圆规复习法?确实是立足于一个中心,然后不断的对外扩圈。
无机化学的中心确实是化合价,有机化学的中心确实是官能团。
无机中,不管是氧化还原、水解电离的知识点,差不多上化合价迁移的过程,因此整个中心点式化合价。
而化合价的规律又来自周期表,因此学无机部分,必须以化合价为中心,坚持元素周期表、坚持专门现象。
有机中,以官能团为主轴,要区分官能团的特性,有机化合物的形成规则(要紧是碳链、苯环规则),所有有机反应和考点都围绕着那个形成规则和官能团特性,故有机部分,要一手抓碳链苯环、一手抓基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024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备考计划

2024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备考计划第一阶段:回顾基础知识(2个月)在这个阶段,我将回顾并巩固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
具体计划如下:1. 复习历年高考真题:逐年分析高考试题,重点关注常考的知识点和题型。
每周做一套完整的历年真题,然后认真分析解答过程,并总结出容易出错的地方。
2. 整理知识框架:整理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框架,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复习教材重点内容:通过仔细研读教材,将各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制作自己的复习笔记。
4. 制定计划表:每周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表,明确每天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并按时完成。
第二阶段:提升解题能力(2个月)在第一阶段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后,我将进一步提升解题能力。
具体计划如下:1. 完善知识点:对于第一阶段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熟悉的知识点,再次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并做相关题目进行巩固。
2. 做题训练:每天做一定数量的化学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注重题目的类型多样性和难度递进性。
3. 解题方法总结:总结各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建立自己的解题思路和逻辑。
4. 做模拟试题:每周模拟一次高考化学试题,模拟考试时要保持正常考试环境,并认真做完试卷后进行错误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
第三阶段:强化题型训练(1个月)在第二阶段提升解题能力的基础上,我将进一步加强对各种题型的训练和应对能力的培养。
具体计划如下:1. 针对各类题型进行分类整理,重点练习难度较高的题目。
2. 针对选择题,注重解题技巧和选项排除方法的掌握。
3. 针对计算题,加强对数、指数运算、化学方程式平衡等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并学习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4. 针对实验题,学习实验技术、操作规范和数据处理等相关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和模拟练习。
第四阶段:全面复习与强化训练(1个月)在前三个阶段完成后,我将进一步进行全面复习和强化训练,达到对高考化学知识全面、深入的掌握。
具体计划如下:1. 重新整理知识框架,确定复习的重点内容。
2023学年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考试复习备考计划

2023学年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考试复习备考计划一、复习时间安排•第一阶段:开始复习时间为考试前一个月,即2023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
每天复习时间为2-3小时。
•第二阶段:开始复习时间为考试前两周,即2023年2月1日-2023年2月14日。
每天复习时间为3-4小时。
•第三阶段:开始复习时间为考试前一周,即2023年2月15日-2023年2月21日。
每天复习时间为4-5小时。
二、复习内容1. 基础知识复习•复习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式、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等。
•复习化学平衡、酸碱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热力学、离子反应等相关知识。
•复习化合与化分反应、碳氢化合物等相关内容。
2.实验操作练习•基础化学实验操作练习,包括仪器的使用、操作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和实验报告撰写等。
•通过实验内容训练实际问题解决方法,提高实验思考能力。
3.习题练习•复习历年考试真题,通过题目总结考试重点和难点。
•练习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类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计算题、分析题等。
•充分利用电子或纸质习题册练习,并不断总结做题方法和技巧。
三、复习方法1.制定复习计划•依据时间分配,制定每天的复习计划。
•在计划中明确每天所学的知识点,并做好总结。
2.学习小组互助学习•加入同学、老师等学习小组,共同学习、讨论和分享新知识。
•在小组中可以互相帮助、纠正和补充错误的知识点。
3.课后整理笔记•通过整理好的笔记,可以加深印象和理解。
•对不熟悉或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重新学习和总结,优化复习效果。
4.模拟考试•可以在模拟考试中检测学习进度和考试水平。
•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复习重点和难点,同时调整复习方法和步骤。
四、考试前的准备工作1.三天之内避免过度复习•三天之内的复习应重点关注整体与基础,不应单纯追求细节。
•三天之内要注意休息,并避免过度熬夜,过度疲劳会影响考试发挥。
2.保持良好心态•考前不要过度紧张和焦虑,应保持平静状态,信心十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复习题广西大学分析化学练习题 ---------梁信源第一部分: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第一章分析结果的误差和处理1.平行实验的精密度愈高,其分析结果准确度也愈高。
( )2.操作误差是由于错误操作引起的。
( )3.绝对误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 )4.系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随机误差(偶然)是可以避免的。
( )5.Ka=10-4.76的有效数字为两位。
( )6.算式7415.5)37.1241.18(67.27..的结果为三位有效数字。
( )7.蒸馏水中带有少量影响测定结果的杂质,实验中引进了随机误差。
( )8.精密度只检验平行测定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和真值无关。
( )9.分析者个人操作误差可用对照试验进行校正。
( )10.在定量分析中,测量的精密度越好,准确度越高。
( )11.用感量为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样0.4000克,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0.2%。
( )12.pKa=4.76为两位有效数字。
( )13.因为pH=7.00,所以[H+]=1.00.10.7mol/L。
( )14.用G检验法取舍离群值(可疑值)时,当计算G值大于查表G值时,离群值应保留。
( )15.用感量为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样0.1000克,称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1%。
( )16.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其准确度不一定高。
( )17.系统误差的特征之一是具有随机性。
( )18.无限次测量的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19.偏差愈小,测定值的准确度愈高。
( )20.使用的玻璃仪器洗不干净而引入杂质,使测量产生仪器误差。
( )21.在无被测成分存在的条件下,按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实验称为空白实验。
( )22.滴定分析中,精密度是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 )23.用蒸馏水代替试液,按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试验称为对照试验。
( )24.理论上,被测成分的真实值是无法确定的。
( )25.pH=8.52,则[H+]的有效数字为三位。
( )26.用万分之一的天平进行减量法称量0.05g、0.2g物体时,引起的相对误差相同。
( )27.溶解试样的蒸馏水含有杂质会引入随机误差。
( )28.减小随机误差的方法可用标准方法进行对照试验求校正系数校正。
( )29.系统误差,重复测定重复出现,并可以用某些方法检验出来。
( )30.所有的系统误差通常都可用对照试验来校正。
( )31.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够准确所引起的误差属于操作误差。
( )32.蒸馏水中带有少量影响测定结果的杂质,使实验中引进了试剂误差。
( )33.当溶液的pH=7.00时,其[H+]=1.0×10-7mol·L-1。
( )第二章滴定分析法第 1 页(共 32 页)第 2 页(共 32 页)1.纯度达到99.9%的试剂就可作为基准物质。
( )2.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是由化学计量点电位与滴定终点电位不一致引起的。
( )3.基准物质(试剂)必须有符合化学式的固定的组成(包括结晶水)。
( )4.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是由标准电极电位与条件电极电位不一致引起的。
( )5.滴定分析法要求滴定反应的反应速度足够快。
( )6.滴定分析要求滴定反应必须定量进行,通常要求反应的程度达到99%以上。
( )7.滴定反应要完全彻底,一般要求完成程度达99.9%以上。
( )8.基准物质应符合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易溶于水。
( )9.基准物质应符合的条件之一是在高温下稳定。
( )10.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是由终点时的条件电位与计量点时的条件电位不一致引起的。
( )11.一些物质不能直接滴定,必定可以采用间接滴定法滴定。
( )12.滴定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常量成分分析。
( )13.凡是纯净的物质都可作为基准物质使用。
( )14.滴定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反应的完全程度必须为100.。
( )15.K2Cr2O7等强氧化剂与Na2S2O3的反应无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不能进行直接滴定。
( )16.在被测试液中,加入已知量过量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反应完全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第一种标准溶液的余量,这种滴定方法为返滴法。
( )17.作为基准试剂,应符合的条件之一是试剂要为化学纯。
( )18.滴定分析法要求滴定剂和被滴物都要制成溶液。
( )19.用KMnO4法测定Ca2+含量。
采用的滴定方式是间接滴定法。
( )20.滴定度是以每mL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的克数表示的浓度。
( )21.用0.01mol·L-1HCl标液滴定0.01mol·L-1NaOH溶液至甲基橙变色时,终点误差为正误差。
( )22.用0.1mol·L-1HCl标液滴定0.1mol·L-1NaOH溶液至甲基橙变色时,终点误差为负误差。
( )23.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与酸碱的强弱无关。
( )24.用0.01mol·L.1HCl标准溶液滴定0.01mol·L.1NaOH溶液,应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 )25.酸碱滴定中,由于Ka或Kb过小而不能直接滴定的酸碱,也不能用返滴定法滴定。
( )26.用0.1mol·L.1NaOH滴定同浓度的HCl,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其终点误差是正误差。
( )27.往20mL0.1mol·L-1的HAc溶液中滴加19.98mL 0.1mol·L-1NaOH时,溶液呈碱性。
( )28.若滴定剂和被测物浓度减小10倍,则强酸滴定强碱的pH突跃范围减小1个pH单位。
( )29.若用因保存不当而吸收了部分CO2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弱酸,则测定结果偏高。
( )30.某弱酸型指示剂的酸色为黄色,碱色为蓝色,pKHIn=5.0。
指示剂溶液呈蓝色时,其pH>6。
( )31.用0.01mol·L-1HCl标液滴定0.01mol·L-1NaOH,用甲基橙指示剂时,终点误差为负误差。
( )32.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可用量筒取水。
( )33.可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HCl溶液。
( )34.当滴定剂与被测物浓度增加10倍时,NaOH滴定HAc溶液的pH突跃范围增加1个单位。
( )35.相同浓度的HCl和HAc溶液的pH值相同。
( )36.滴定pH相同、体积也相同的HCl和HAc溶液,消耗相同量的NaOH溶液。
( )37.酸碱指示剂的实际变色范围是pH=pKa±1。
( )38.用NaOH溶液滴定HCl与一氯乙酸(Ka=1.4.10.3)的混合液会出现两个滴定突跃。
( )39.将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能使酚酞指示剂显红色。
( )40.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H2CO3的突跃范围比滴定同浓度的HAc的大。
( )41.用HCl溶液滴定弱碱BOH(pKb=5.0) 应选用酚酞为指示剂。
( )42.某弱酸型酸碱指示剂HIn,指示剂常数为K,当pH≥1+pK时,只看到指示剂的碱色。
( )43.通常情况下,滴定弱酸的碱滴定剂必须是强碱。
( )44.强酸滴定强碱时,为减小CO2的影响,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 )45.用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标定HCl溶液,再用该盐酸标准溶液滴定Na2CO3溶液,所得Na2CO3含量将偏高。
( )46.凡能与酸碱直接或间接发生质子传递反应的物质都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
( )47.硼砂是二元碱,与硫酸反应的计量关系为:2n(硼砂)=n(H2SO4)。
( )48.纯度为100%的硫酸可作为基准物质使用。
( )49.配制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必须用分析天平称量分析纯的固体NaOH。
( )50.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NaOH和Na2CO3时,若第一化学计量点前滴定速度太快,摇动不够均匀,则测得NaOH的含量偏低。
( )51.在配位滴定反应中,EDTA与金属离子只形成1:1配合物。
( )52.在EDTA配位滴定中,溶液的pH值越大,EDTA的酸效应系数越大。
( )53.EDTA滴定法应用范围广的原因是绝大多数金属离子与EDTA的配合物易溶于水。
( )54.配位效应系数是用金属的总浓度是金属离子的平衡浓度的倍数表示的。
( )55.配位滴定中,.Y(H)=1表示Y与H.没有发生副反应。
( )56.Ag++2NH3[Ag(NH3)2]+不能作为滴定反应是因反应分步进行,两步完成程度都不大。
( )57.配位滴定中,溶液的酸度越大,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越大。
( )58.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大多数可以一步完成。
( )59. EDTA滴定法中,酸效应曲线是指滴定某金属离子M的最小pH与lgKMY的关系曲线。
( )60.金属指示剂本身的颜色与其金属配合物的颜色应当相同。
( )61.Pb2+、Zn2+可在控制一定酸度下用EDTA标准溶液分步逐一准确滴定。
( )62.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无色金属离子时,终点的颜色是配合物MY的颜色。
( )63.EDTA是一种多基配体,它有四个能直接与金属离子结合的配位原子。
( )64.因H+与配体Y结合,使配体Y参加主反应的能力下降的作用称为酸效应。
( )65.在配位滴定中,如果Kf .MIn. Kf .MY时,则会出现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 )66. Cr3+、Al3+可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 )67.在配位滴定中,EDTA与金属离子一般以1:1的摩尔比反应的。
( )68.标定EDTA溶液的基准物最好用被测金属离子的纯金属、氧化物或碳酸盐。
( )69.EDTA的pKa1=2.00、pKa2=2.67、pKa3=6.16、pKa4=10.26,在pH=5.00的水溶液中EDTA的主要存在形式是HY3-。
( )70.多数无机配位剂不能用于滴定金属离子。
( )71. Cr3+、Al3+与EDTA反应速度慢,不能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 )72.EDTA与绝大多数的金属离子以1:2的摩尔比反应。
( )73.金属指示剂配合物MIn与游离指示剂In的颜色应明显不同。
( )74.增大氢离子的浓度可以使配位滴定突跃范围变小。
( )75.用EDTA 配位滴定法测定水样中的Ca2+时,加入NaOH的作用之一是掩蔽Mg2+。
( )76.EDTA标准溶液常用其二钠盐(Na2H2Y·2H2O)配制。
( )77.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某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时溶液的颜色是游离金属指示剂的颜色。
( )78.所有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电位与该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无关。
( )79.氧化还原条件电位是指一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都为1mol·L-1时的电极电位。
( )80.凡是条件电位差....>0.4V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作为滴定反应。
( ) 第 3 页(共 32 页)第 4 页(共 32 页)81.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可用直接法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