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技巧提高雏鸡成活率

合集下载

提高雏鸡成活率 有两大要诀

提高雏鸡成活率 有两大要诀

提高雏鸡成活率有两大要诀
【适时初饮】
雏鸡应在出壳后24小时内转入育雏舍,以便尽早饮水和开食。

初次饮水加入0.01%高锰酸钾饮半小时后,在清水中加入3%至5%的葡萄糖或按说明加入电解多维,以增强雏鸡的体质。

最初10天,应给温开水,10天后可饮用洁净的自来水或深井水。

一旦开始饮水,不能再间断供水,以防长时间断水而引起雏鸡暴饮。

饮水器随时清洗干净,每天进行1次消毒。

【及时开食】
初次饮水后2至3小时,当1/3至1/2的雏鸡有啄食表现时即可开食饲喂。

最初几天要少给勤添,一般每2至3小时喂料1次,昼夜喂料。

开食料用配合饲料或浸烫的小米。

在整个育雏期间,除了饲喂配合饲料外,适量饲喂青菜、谷粒等,对雏鸡的成活率和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应特别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防止发生缺乏症。

10日龄后应适量喂给干净的细沙,能促进消化。

提高养鸡存活率的技巧方法

提高养鸡存活率的技巧方法

提高养鸡存活率的技巧方法养鸡现在是很多农村地区发展的项目,大家在养鸡时,最看重的就是鸡群的成活率,而要想养的鸡全部成活,那么掌握管理方法技巧非常重要,下面就一起来了解养鸡提高存活率的方法技巧。

1、饲料添加养鸡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一些药物提高存活率,如小苏打、葡萄糖、青霉素、甘草等。

如果鸡有现腺肌胃炎,在治疗时可以搭配小苏打减轻胃酸对胃的持续刺激。

每个月可用两次葡萄糖,给鸡补充营养,保肝通肾。

治疗球虫时,先用青霉素饮水两个小时再用球虫药,可以提高球虫治愈效果。

治疗鸡呼吸道后可以在饲料中加甘草连用一星期,可以快速的缓解长期呼噜咳嗽的后遗症。

2、适宜温度育雏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鸡舍温度,1日龄雏鸡适宜环境温度为35°C,随着雏鸡的生长,每周降低2-3°C。

观察鸡舍温度时,要“看鸡实温”,根据雏鸡的表现及时调整环境温度。

蛋鸡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23°C。

温度过高,如持续30°C以上高温,将会使蛋重、蛋壳质量和产蛋率下降,要通过湿帘和风机降低舍温。

温度过低,也会消耗机体本身的能量来维持正常体温,影响生产性能。

3、湿度管理育雏前期适宜的环境湿度在70%-85%,青年鸡和成年鸡适宜环境的相对湿度为60-65%。

当环境相对湿度低于40%时,环境干燥,空气中的粉尘增多,容易出现呼吸道病。

雏鸡羽毛生长不良、易脱水,成年鸡的羽毛凌乱,皮肤干燥。

若湿度大,环境潮湿,有害气体增多,氧气含量减少,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细菌病增多,易发生球虫。

湿度过大会加重冷热反应,低温环境下湿度大,会使鸡群感觉更冷,高温环境下湿度大,会使鸡群感觉到更闷热。

4、通风管理鸡舍内的粪便会产生高浓度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通风不良会使鸡舍有害气体浓度增加,刺激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引起流泪,结膜炎、气管炎,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诱导发生呼吸道病。

所以,即使在温度较低的冬季,鸡舍要注意通风换气,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雏鸡的成活率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对于养殖户来说,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雏鸡的成活率往往不高。

为了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需要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

下面将从环境、营养、疫病防治等方面介绍一些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一、环境方面1. 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雏鸡生长发育和成活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孵化期内,应该保持恒定适宜温度(37.5-38℃),并且要根据孵化器内部温度变化进行调节。

在出壳后,应该逐渐降低温度(每天降低1℃),直到达到适宜生长发育和生存所需的温度(28-32℃)。

2. 光照控制光照对于雏鸡生长发育和行为调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该保证光照充足,但不要过度强烈。

在孵化期内,应该保持恒定的黑暗状态,直到雏鸡开始吃喝为止。

在出壳后,应该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12-16小时/天),并且要注意避免过度强烈的光线刺激。

3. 空气质量控制空气质量对于雏鸡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并且定期清理鸡舍内部和外部环境。

另外,在孵化期内应该保持适宜湿度(60-70%),并且根据需要进行加湿或通风调节。

二、营养方面1. 饮水管理水是雏鸡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因此,在饮水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清洁卫生、新鲜无菌的饮水;(2)避免给予过冷或过热的水;(3)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4)定期清洗饮水器,避免水污染。

2. 饲料管理饲料是雏鸡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饲料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新鲜、干净、无异味的饲料;(2)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3)添加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营养均衡;(4)避免过度喂食或饿肚子。

三、疫病防治方面1. 疫苗接种在雏鸡出壳后的第一天内,应该给予毒苗接种。

在后续生长发育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养殖雏鸡是农村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雏鸡的成活率却是一个难题。

为了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1. 选购优质种鸡
选购优质种鸡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

优质种鸡具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和健康状况,能够保证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在选购种鸡时,要选择健康、活泼、毛色光亮、体型匀称的种鸡。

2. 确保饮水和饲料的质量
饮水和饲料的质量对雏鸡的成活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饮水要保持清洁,饲料要新鲜、营养丰富,不含有毒物质。

同时,要根据雏鸡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点,科学配制饲料,保证雏鸡的营养需求。

3. 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
雏鸡的生长环境对其成活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保持鸡舍的干燥、通风、温度适宜,避免过度拥挤和污染。

同时,要定期清理鸡舍,消毒杀菌,预防疾病的发生。

4. 加强管理和防疫
加强管理和防疫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要定期对雏鸡进行
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雏鸡的健康和安全。

5. 做好孵化和育雏工作
孵化和育雏工作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

要选择优质的孵化器和孵化技术,保证孵化的质量。

同时,要做好育雏工作,保证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提高雏鸡成活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选购优质种鸡、确保饮水和饲料的质量、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管理和防疫、做好孵化和育雏工作等。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才能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保证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抓好前4天提高雏鸡成活率

抓好前4天提高雏鸡成活率

抓好前4天提高雏鸡成活率
一、饮水
雏鸡进入育雏舍后,要先让雏鸡饮水,用20℃左右温开水,水中放育雏药或电解多维。

雏鸡进舍后应控制饮水量,以防脱水严重的鸡雏一次饮水太多出现水中毒。

2~7日龄时,饮水中加入恩诺沙星自由饮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抓雏、运输、环境变化等产生的应激反应;另一方面可以预防疾病,因为有些疾病是从种鸡垂直传播给雏鸡的,如白痢、慢性呼吸道疾病、大肠杆菌病等。

1日龄雏鸡温度稳定在36℃~37℃,温度过低不利于卵黄吸收,以后每天温度降0.5℃;湿度保持在65%~70%,如达不到,可在升温炉上加一铝锅水以蒸发水蒸气,坚决避免高温低湿现象,以免鸡只脱水,在保温的同时注意通风换气。

二、开食
雏鸡饮水2~4小时后,1/3的雏鸡有啄食表现时开始喂料,将饲料撒在垫纸或料盒上,少给勤添,每2小时左右撤去脏料更换新料,4日龄以后,每3小时给料一次。

三、光照
入舍前2天24小时光照;每15平方米一只40瓦灯泡,自3日龄起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夜里12点关灯。

四、管理
1.仔细挑选出残弱鸡,隔离单独饲养,检查脐带是否收缩不全,发现有隆起、黑蒂、血丝甚至有臭味的鸡只应淘汰,因抢水打湿羽毛
的鸡只应捡出,放置在温度高且干燥处。

2.仔细观察,将温度和湿度随时控制好,发现鸡群聚堆或伏卧在火源附近,说明温度太低,应加温;如鸡只远离火源,在墙根处聚集,说明温度太高,严防高温低湿,雏鸡脱水。

3.随时清除食盘中的脏物,做好每日记录,如死淘数、喂料量等。

3日龄后带鸡消毒,用消毒剂带鸡喷雾消毒和舍外5米内环境消毒。

带鸡消毒,注意不要直接对准雏鸡喷雾。

更换门口消毒盘内的消毒液,使其保持消毒浓度。

蛋雏鸡饲养管理十大关键技术

蛋雏鸡饲养管理十大关键技术
然 有 如 此 病 状 , 患 鹅 精 神 还 好 , 食 欲 尚无 减 少 。 随 着 病
5 合理的光 照制 度
光 照 时 间 的 长 短 直 接 影 响 雏 鸡 的 健 康 和 成 鸡 的 产 蛋 。 掌 握 好 光 照 的 强 度 和 时 间 , 既 可 以保 持 鸡 的 健 康 成 长 又 可 防 止 鸡 的早 熟 、 晚 熟 。 合 理 的 光 照 度 为 : 第 1 的 周
文 章 编 号 : 10 .7 32 1)10 6 .2 0 713 (0 01-0 50 鹅 的 慢 性 呼 吸 道 病 又 叫 支 原 体 病 , 是 由鹅 致 病 性 支 原 体 引 起 的 种 传 染 病 。 其 临 诊 特 征 是 张 口 呼 吸 , 并 发 出 呼
4 适 当的通风换 气
鸡 舍 内 在 保 持 适 宜 的 温 度 的 同 时 , 要 加 强 通 风 换 气 , 保 持 鸡 舍 内 的 空 气 新 鲜 , 不 呛 鼻 ,刺 眼 , 流 泪 ,臭
味即可 。
噜呼 噜声的气管 哆音 ,出现眶下窦 炎、气囊 炎。2 1年2 00 月份 本市 一 肉鹅养殖 场4 日龄 肉鹅 发生本 病 ,现将本 病 0

例 鹅 慢性 呼 吸 道 病 的诊 治 钱 慧 Leabharlann 高宜强 2 13 2 4 6)
体温 调节 、生 长发育 等 ,所 以一 定要调 节好 鸡舍 内的适
宜 温 度 : 第 1周 3 ~ 2 , 第 2周 3~ 8 , 第 3周 53 ℃ 22 ℃ 2 - 6C , 第 4周 2 ~ 4 , 第 5周 2 ~ l , 第 6周 8 2 ̄ 62 ℃ 42 ℃
率。
l 做好 卫生防疫工作 0
要 做 到 有 计 划 、 有 步 骤 、 有 目的 的 防 疫 疫 苗 , 制 定 合 理 的 防 疫 程 序 。 在 做 好 以 上 十 项 育 雏 关 键 技 术 的 同

养鸡小窍门

养鸡小窍门

养鸡小窍门
1、加喂糖水法:雏鸡孵化后15小时内,在饮水中加入8%的蔗糖,搅拌溶化后给其饮用,可使雏鸡死亡率降低50%。

2、加喂食醋法:在雏鸡出壳后15天内,每天坚持用1份醋加10份水浸泡鸡饲料进行饲喂,可以大大减少雏鸡白痢病和鸡霍乱的发生,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3、雏鸡剪冠法:小鸡出壳后24小时内、尚未开食前,剪掉雏鸡鸡冠,不仅能节省饲料,还能避免鸡成年后的各种冠伤,蛋鸡开产后产蛋率可提高4%。

4、加喂胆碱法:在蛋鸡饲料中添加0.05%的胆碱,产蛋率可提高3%,平均蛋重增加2.8克。

5、播放音乐法:在雏鸡孵化出壳时播放雏鸡出壳鸣叫的声音,能使小鸡出壳整齐一致,提高孵化率。

饲养蛋鸡、肉鸡时,每昼夜有规律地播放12小时令鸡激奋的悦耳小夜曲,每播放1小时停1小时,连续7~8周,这样可使肉鸡日增重提高3%,蛋鸡产蛋率提高10%。

专利查询
1/ 1。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引言雏鸡的成活率是养殖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对于养殖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的效益和盈利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技术措施,以帮助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这些措施包括改善孵化环境、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健康管理等方面。

增加孵化环境的适应性1. 温度控制确保孵化器内部的温度能够稳定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保证孵化的效果。

在雏鸡孵化的不同阶段,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阶段调整温度。

2. 湿度管理湿度对于雏鸡的成活率同样非常重要。

适宜的湿度能够保证雏鸡蛋的水分含量,使得雏鸡能够顺利孵化出来。

在孵化的不同阶段,湿度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阶段调整湿度。

3. 氧气供应雏鸡在孵化过程中需要足够的氧气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因此,确保孵化环境中氧气的供应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增加通风设备和控制通风量来改善氧气的供应情况。

4. 移除不健康的胚胎在孵化过程中,有些胚胎可能出现异常,例如畸形、死亡等情况。

这些不健康的胚胎可能会对其他正常胚胎造成影响。

及时发现并移除这些不健康的胚胎是非常重要的。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1. 安排合理的饲养密度过高的饲养密度可能导致鸡群之间的竞争加剧,导致激烈的争斗和伤害,从而影响雏鸡的成活率。

因此,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对于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非常重要。

2.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饲养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对于雏鸡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确保饲养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稳定在适宜范围内,能够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3. 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饲料雏鸡需要充足的饮水和饲料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因此,确保饲养环境中始终有充足的饮水和饲料供应是必要的。

同时,饲料的质量也要符合雏鸡的需求。

4. 控制饲养环境中的疫病传播疫病的传播对于雏鸡的成活率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饲养环境中的疫病传播,包括对雏鸡进行疫苗接种、定期消毒和健康检查等。

健康管理措施1. 对雏鸡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定期进行雏鸡的健康检查是必要的,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潜在的疾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技巧提高雏鸡成活率
雏鸡成活率与养殖户的收益息息相关,只有多学习掌握更多的养殖技巧才能确保雏鸡成活率高、生长快。

1.严格消毒
接雏前准备好育雏室。

饲槽饮水器等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再用热碱水刷洗,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育雏室用清水冲扫干净,待干后铺好垫草,放入育雏用具,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8毫升、高锰酸钾14克、水14毫升进行熏蒸消毒,关严门窗12~24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将室温预热至30℃以上即可接雏入室。

2.选择健雏
健雏一般活泼好动,腿部结实,行动自如,眼有神,脐部愈合良好。

弱雏羽毛污浊,精神不振,闭眼打盹,站立不稳。

购买雏鸡时一定要挑选健雏。

3.及时饮水
雏鸡出壳后24小时可失水8%,48小时可失水15%,当失水大于15%时,很快便会出现脱水症状。

因此,雏鸡出壳12小时后应及时供给充足洁净的饮水。

最初几天饮0.01%的高锰酸钾及添加复合维生素的水,起消毒饮水和清理肠胃作用,促进胎粪排出。

4.精心饲喂
饲料要适口性好,易消化,新鲜质优,颗粒大小适中。

雏鸡出壳后12~24小时内开食,开食可用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麦等,煮至八成熟饲喂,利于雏鸡消化。

1~3日龄每昼夜喂6~8次,4日龄以后日喂4~5次,夜间喂1次。

逐渐改喂雏鸡混合料。

5.调节温湿度
养雏鸡适宜的温度是:1周龄时30℃~32℃,2周龄时28℃~30℃,3周龄时25℃~28℃,4周龄时22℃~25℃,以后每周降低1.5℃~2℃,直到室温湿度1周龄以内保持在60%~65%,1周后以50%~60%为宜。

鸡舍过湿可用布袋装一些生石灰放在室内吸潮;过干可在火炉上放盆水,通过水分蒸发,增加室内湿度。

6.密度合理
密度的大小应根据雏鸡日龄的大小,品种饲养方式和鸡舍结构等进行合理调整。

一般养殖雏鸡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为每平方米20~25只;5~7周龄为10~20只。

网上育雏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为每平方米24~28只,5~7周龄为15~20只。

7.科学光照
合理的光照时间是:0~3日龄24小时,4~14日龄16~19小时,15日龄以后采用自然光照。

光照强度按每15平方米的鸡舍在第一周时,用一个40W的灯泡悬挂在2米高的位置,第二周开始换用25W的灯泡就可以了。

8.卫生防疫
不卫生和潮湿的环境易诱发雏鸡疾病,尤其是小鸡白痢和球虫病最易发生。

应定期对鸡舍彻底消毒,保持干燥清洁,勤换垫料,饮水洁净,饲料新鲜。

雏鸡注射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冻干苗0.2毫升,进行首次免疫。

在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0.1%的维生素及青霉素、链霉素。

2~7日龄在饮水中加0.02%的痢特灵,饲料中拌入0.1%的氯霉素。

5~7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Ⅱ或Ⅳ系疫苗按规定剂量滴眼滴鼻。

14日龄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疫苗进行第二次免疫。

18日龄时注射法氏囊炎疫苗。

30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Ⅱ或Ⅳ系疫苗进行第二次免疫。

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治疗,死鸡要远离鸡舍焚烧或深埋。

9.空气新鲜
加强育雏室的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舍内通风换气可在中午阳光充足时开窗进行,
门窗的开启度从小到大最后呈半开状态,切不可突然将门窗大开,让冷风直吹,使室温突然下降。

10.细致管理
要经常观察鸡群,掌握鸡群动态。

减少应激因素,严防猫、鼠等进入鸡舍;随时检查舍温,温度过低往往引起雏鸡扎堆压死;发现啄肛雏鸡,可在被啄处涂上紫药水;7~11日龄要及时断喙,用断喙器切除雏鸡上喙的1/2和下喙的1/3,断喙前两天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K3(20~30毫升/千克体重)和抗生素防止出血,减缓断喙应激反应。

中国禽病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