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经济与政治 (1)

当代社会经济与政治 (1)
当代社会经济与政治 (1)

苏联解体的原因

首先,至今为止,学术界普遍认为苏联的解体是“诸多因素的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l1]在此采用国内较普遍的提法,即是苏联执政党在

发展和改革中出现了失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方

向,削弱乃至取消共产党的领导,最终诱发了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全面危机。在思野仑上,苏共存在教条主义倾向,社会主义理论存在滞后性,对待社会主义缺乏正确认识,以至苏共国家领导人在决策中失误频频。苏联的历史证明,“苏联经济的发展或停滞,政局的稳定或动荡,人民情绪的高涨或低落,党的兴旺或失败,凡等等,皆依赖于苏共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

在经济上,苏共在执政过程当中未能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经济

建设没有搞好。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因缺乏经验,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具有片面洼和局限性。

在政治上,苏联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和国家建设一直存在严重问题。一是长期以党代政、中央集权而形成严重的职务终身制和干部任命制,造成了个^崇拜泛滥成灾,党内腐败愈演愈烈。“斯大林把干部任命r制、终身制制度化,列宁所倡导民

主选举、民主监督、权力制衡被虚无化,造就了脱离群众的官僚阶层这一体制不能保障党及其领导集团代表人民的利益、真正体现党的宗

旨。]二是党内民主缺乏保障,虽然苏联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切实可行的规范而使民主集中制最终流于形式。党内各派长期斗争,苏共的社会基础逐渐被削弱。尤其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f 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大清洗”,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这些问题都在—定程度上削弱了苏共的实力及普j亘群众对苏共的信任。三是苏共作为—个先进的政治机体实际已名存实亡。苏共长期忽视党建工作,忽视党群关系,党的队伍日益行政化、官僚化。苏共进取不再,逐渐蜕变成—个严重脱离群众的党,从而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在民唉问题上,苏联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就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民够决系和民够矛盾。

教训

1.认清发展方向,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给了我们十分重要的启示:发展是执政能力的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指导国家的发展。在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了发展榈搬陕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尤嘎轮和实际问题,一直以来是我们党发展的重要题。我党在面对发展问题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丰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开拓创新,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新思想。科学发展观高度概括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方针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发展和仓嘶,在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注重发展经济,努力改善民生做到以人为本魏暌虽然彭徽方面曾经取得过巨大成就,但到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经济发屉缓慢,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甚至有所下降,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社会主义优越隆无4体现,人民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深刻教训。

3搞好党的建设,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杨,是决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败的关键。苏共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组织涣散,民主Ⅱ釜督机制不健全,个人专断、官僚主义盛行,腐败特权现象不断滋生,脱离群众现象严重后果,致值

在敌对势力的进攻面前丧失了战斗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依然富有重要意义。第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没者;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健全领导体制。第二,加强反耐昌廉力度,创建优良党风,不断完善党群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洋众疾苦,多为群众很能够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保证党永不蜕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在改革中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是关系到共产党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是从苏共的路线方针政策发生逆转时开始的,受到戈尔巴乔‘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支配。“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背

叛,是带有改良主义色彩的资本主义,其内容许多都是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理论。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我国取得了—定的成绩,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符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其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在未来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依然要延续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相结合的路线,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互依存论:

斯坦利·霍夫曼认为,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曾出现过“三个浪头”: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的第一个浪头,重点是研究外交史、战争与和平问题;50年代到60年代的第二个浪头,研究核时代的均势、威慑、决策理论;从70年代开始出现第三个浪头,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和国际社会行为者之间相互依存成了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这第三个浪头把研究国际社会行为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载体——相互依存论推上了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舞台。

相互依存论形成于60年代后期,整个70年代是其发展的兴盛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者言必称相互依存。

背景

第一,美苏两极格局开始松动,两大阵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增加,冷战对抗与美苏缓和同时存在。第二,在西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西欧、日本在经济上的崛起使世界经济的“从属性一致”开始瓦解,并被“相互依存论的不一致”所取代。第三,全球范围内的各国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第四,新技术革命势头迅猛,推动了相互依存趋势的发展。第五,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国际制度发展迅速,以非国家角色的积极姿态登上国际舞台。最早在60年代末敏锐地看到这一变化,并作出理论思考和分析的除了理查德·库珀之外,还有卡尔·多伊奇。多伊奇在《国际关系分析》中指出,研究国际关系不能仅仅以国家为中心,要重视国家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

论述题:

4.人类战争的根源是什么?战争的危害有哪些?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中国威胁论有没有根据?中国是否和平崛起及崛起后是否会威胁世界?中国作为一个成长中大国是否必然会称霸?以史为鉴,如何理解和对待近代屈辱史才能国富民强、不再挨

打!一国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如何避免再次发生战争?从美国的战争和中日战争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国防建设的急需改进的地方?美日印的围堵?如何台湾问题,中国统一的前景?中国是否该拥有航母?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不是人类历史一开始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战争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受人类社会本身特有规律支配的历史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战争的深刻根源存在于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之中,存在于社会的物质经济结构之中,存在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之中。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自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之后,就有了孕育和爆发战争的土壤,战争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只有当人类社会彻底消灭了阶级和社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使战争失去生成的土壤之后,才能最终实现战争的消亡。战争起源于经济,从属于政治,是“政治的继续”。也就是说,政治是孕育战争的母体,战争是实现政治目的的一种特殊手段。因此,寻找战争的直接根源,还要从政治范畴中去研究。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尽管多种多样,但都有其不同的政治或政策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中,有帝国主义侵略、干涉他国的战争,有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侵略、干涉他国的战争,有某些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战争,也有社会主义国家同其他国家甚至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这说明,当代战争的发生机制是复杂的,战争的直接根源是多元的,而且集中表现在实现政治目的的途径——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政策导向上。

.从经济方面:战争消耗了大量人力无力以及一大批为了生存而离开的劳动力,智力型人才。不仅在战争阶段,即使是在战争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人仍旧不愿归国效力,这将是战后崛起的一大障碍。政治方面:大战之时,很多国家为了追求利益可能背后捅刀子,抓紧时间吃外快,而战争中的国家根本无力管辖(二战战败后我国未能向日本所要钱款就是因为国共大战之际)。大战之后,国立衰退,他国也不太会重视你的地位。社会问题:大战之前,房地产股市肯定崩溃,导致富人大部分破产,会对该国产生恨。不利社会的稳定(容易犯罪),再加上武器可能流落到平民手中,容易形成黑社会。战争中成长的孩子们有心理阴影,很少机会接触教育。。加剧恢复的困难程度。他们也很容易被教唆成雇佣兵。。或者很容易成灰战争的牺牲品。环境问题。这不用说了吧,很多炸弹都有迅速能迅速形成气体膨胀的元素如氮,碳。。形成的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对人的健康和大气层有很强的影响。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战争自出现以来就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月,参战国家33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5亿以上。战争双方动员军队6540万人,军民伤亡3000多万人,直接战争费用1863亿美元,财产损失3300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6年之久,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争双方动员军队1.1亿人,军民死亡7000多万人,财产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直接战争费用13520亿美元。越南战争历时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战争中,越南有160万人死亡,1000多万人成为难民;美国有5.7万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战争耗资2000多亿美元。两伊战争历时近8年。伊朗死伤60多万人,伊拉克死伤40多万人。两国无家可归的难民超过300万。两国石油收入锐减和生产设施遭受破坏的损失超过5400亿美元。两国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总额达9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的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海湾战争历时42天。美军死亡286人、伤3636人、被俘或失踪55人,其他国家军队亦有轻微损失。伊拉克方面则伤亡近10万人,被俘8.6万人。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约2000亿美元,美国则为战争耗资600亿美元。科索沃战争历时78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共出动飞机2万架次,投下了2.1万吨炸弹,发射了1300枚巡航导弹,造成南联盟境内大部分地区的军事、民用、工业设施和居民区的严重破坏。空袭还造成南联盟1000多名无辜平民死

亡,数十万阿尔巴尼亚族人沦为难民。战争中使用的贫铀弹和日内瓦公约禁用的集束炸弹导致新生儿白血病和各种畸形病态。持续的轰炸还严重恶化了南联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

祖国六十年的国庆大阅兵启示我们在富国的基础上一定要实现强军。富国,就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体富足,国家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强军,就是拥有一支与自身国际地位相匹配,能够确保安全与发展的现代化国防力量。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富国是强军的重要物质基础,强军是富国的有力保障。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对外贸易总额世界第二,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科学技术实现腾飞,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占世界第二,研发投入占世界第六,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总体进入小康社会,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基本达到了富国的水平。富国是强军的基础,但国富不代表军强。强军事富国的保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国家再富强,政权也难以稳固。举个例子来说,科威特是中东最富饶的国家之一,人均收入超过30000美元,国土狭小,疏于防备,1990年8月2日,短短的几个小时就被邻国伊拉克吞灭,科威特亡国。亡国之后所承受的那种磨难和屈辱,国家为解放、战后重建、恢复经济及军队建设而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而相比之下,以色列国家,人口数量、国土面积都非常小,国家安全形式十分严峻,四面都是敌人,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生存始终是国计民生第一位的重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不屈不挠,长期抗争,打赢了多次战争,保卫了国家安全靠的是一支常备不懈、能够打赢战争的军队和全民皆兵的后备力量。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为世界的和平事业做出贡献,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是最早向联合国提供维和部队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军事力量在维和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恐怖主义态度坚硬。中国的强军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为世界人民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空间

中/国/威/胁论,是美国经常提起的一个东西。。。之所以美国喜欢提这个,是因为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战胜苏联这个对手后,开始变得军事上一家独大,缺少势均力敌的假想敌来刺激军工业的发展。比方说,一件武器,美国的比别的国家领先30年,那么军工再向国会提出生产这种武器更好的版本,那么这个预算肯定不会被通过,因为你已经领先别人30年了,国会肯定会认为是浪费。。但是如果军队告诉国会,有另外一个国家也生产了和我们一样的武器,而且快要比我们的更好了。那么再提出这个武器更好版本的预算,国会肯定通过。这就是中/国/威/胁/论始终存在的原因,他和中国实际上有多少野/心多少高科技武器没有关系。美国军工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军工产业为了刺激自己的发展,需要中/国/威/胁/论存在。而实际上中国根本不想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因为苏联就是下场。中国的军费每年只有美国的8分之一,自然知道军备竞赛是死路一条。中国有没有野心,肯定有。。但现在经济底子太差,即使有野心也不会亮出来的,只会藏着掖着悄悄的发展。

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选择了一条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实质,就是要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在同国际社会实现互利共赢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摆脱不发达状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文章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就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而不主张用暴力的手段去改变国际秩序、国际格局;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发展的难题,而不给别人制造麻烦。2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国这条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是走得通的。

中国和平崛起,绝不追求成为一个争霸世界的军事大国,而是要建成一个市场大国、文明大国,建成一个在国际社会起建设性作用的负责任的大国。就市场大国而言,20年前,中国被称为“最大的潜在市场”;今天,中国庞大的市场能量已开始显现,特别是1997年亚

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世界贸易增长和GDP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以文明大国来说,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历史性地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所说:“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给任何国家造成威胁,而是要用其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民族文化,去点燃人类文明之光!”文章中写到,中国的和平崛起,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伟大事业。和平崛起的中国是和平崛起的亚洲的一部分。亚洲特别是东亚、南亚的和平崛起,正在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还为世界上不同制度和不同文化的国家与地区的和平共处,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模式。1997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非传统安全危机表明,东亚国家之间存在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已经、正在和将要超越东亚各国的社会制度、文化差异。对该地区尚存的热点问题和历史纠葛,我相信,东亚地区的政治家和人民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来解决。

说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有上进心的国家和民族一旦崛起,都有称霸的意识形成,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的官方语气是“中国政府反对霸权主义,也决不会称霸世界。”但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中国目前正在发展阶段,不是不称霸,而是不敢称霸,因为中国的发展还没有超越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面对欧洲及周边国家如日韩、印度的种种压力,确实是没有能力称霸。正所谓“人往高处走”,当中国真正崛起的时候,也即台湾解决的时候,中国政府的态度就会强硬起来,

“南海1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是我们的!”我们会赶走那些霸占我们利益的如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

“长白山天池是我们的!”我们会赶走那里的朝鲜人。

“钓鱼岛是我们的!”我们会攻打日本。

“东北1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是我们的!”我们会以强硬的态度对付俄罗斯。

前提是“中国崛起”,而一旦这一条件形成,说“不称霸”都是不可能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会促使任何一个国家有称霸的意识。

中国“不称霸”将开创大国崛起新模式。中国有自己的发展理想,也有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中国也不能无视今天所处的国际环境,不能对那种怀疑、敌视甚至企图打压中国的行为掉以轻心。中国“不称霸”,但中国当自强。中国只有真正发展了,强大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才能增长,制约“称霸”和“争霸”的力量才能壮大,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所以,中国不需忌讳发展自己正当的国防力量,不必顾忌那些旨在诋毁中国的各种“威胁论”的影响。中国行得正,走的直,既要办好自己的事,也要力所能及的承担“国际责任”,别人爱说什么随他去。

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只有综合国力的互相制约达到平衡方能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战争,而国家力量肯定有大小强弱之分,故一个有效措施是区域一体化。经济利益的密切联系也是避免战争发生的有效举措,所谓无利不起早,一个国家要想发动战争也要充分考虑利弊方后行。而欧盟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范,众所周知,法国与德国乃是世仇,但他们于二战后以经济为发展重心,互相合作,尽释前嫌,为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提供了光辉典范。

中日战争和美国发动战争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从经验来说

1.由于战争的残酷,世界人民应该更加珍惜和平

2世界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敌人才能胜利

3.战争促进科技发展,而科技的发展也促使战争更加残酷

从教训来说

1.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战争的根源

2.不应由于政治上的偏见而排斥他国,应该共同合作

3.切勿以牺牲他国利益来维护自己利益

国防建设的急需改进的地方?

,第一,创新能力方面,中国以军工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的基础研发和生产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瓶颈。

第二,人才建设方面,中国军队现有的人才建设状况无法满足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

第三,建设效益方面,中国现有的国防建设效益不符合国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第四,发展模式方面,中国国防建设相对封闭的情形,与依托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存在矛盾。

第五,投入规模方面,在信息化建设任务艰钜的情况下,解放军财力投入相对不足。

第六,要素建设方面,解放军武器装备发展与其它要素发展不协调。

第七,政策制度方面,中国的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无法适应社会深刻的变革。

第八,平战转换方面,中国的国防动员能力还难以适应战略机遇期内应战应急能力建设的发展。

所谓的战略包围就是第一第二第三岛链的包围,

中国只要解决了台湾问题第一岛链就会顺利解决

中国只要解决了南海问题第二盗链形同虚设

对于钓鱼岛问题,就该向俄罗斯总统一样,去有争议的岛屿视察

堵住日本的嘴,他胆敢登上钓鱼岛,中国军方就该直接击落

这对南海问题还是藏南问题都是一个有力的震慑

而日本不可能,也没胆量与中国发生冲突,只会抱住美国大腿哭诉

美国也不会为了日本小利与中国发生摩擦,至少现在他还不想跟中国翻脸

因为伊拉克,阿富汗,伊朗,朝鲜问题都没解决

对于南海问题,中国就该先拿越南下手,在其海军实力没有完全提升起来之前(越南目前正在大力提升海军实力)拿下属于我们南海的所有岛屿,这样,其他南海岛屿都是迟早的问题至于藏南,印度有个巴基斯坦就够他忙活了,并且有中国撑腰,他不敢有所作为

台湾的未来从目前看主要取决中国大陆的发展。

如果大陆的经济发展接近台湾的水平,如果大陆的政治制度实现高度的民主和法制,台湾的民众将愿意回归到一个富强的中国的怀抱。这时候,中国的统一将瓜熟蒂落。回归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在利益上地位上多照顾一点现台湾地方政府。

如果在这之前,台湾宣布独立怎么办?

中国政府将绝对不会承认并会宣布其非法,联合国也不会承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会承认,台湾即使宣布独立,没有国际社会的承认,也是不被承认,无效的,被视为非法的。

而且,大陆可以采取各种惩罚的手段。从经济的制裁,到封锁,到斩首,到突袭,所有钳制台湾的方式都有了正当的理由。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但中国人一定要惩罚叛国的人。宣布独立后,台湾海峡的目前和平状态将不再存在,受惩罚的阴影将笼罩台湾,台湾的非法独立政府将惶惶不可终日。台湾的经济发展将在中国的合理的惩罚下受挫。这是台湾非法独立难以承受的代价。军事上,台湾无法和中国大陆对抗。中国可以不需要军事打击也可以达到惩罚台湾的目的。

台湾宣布独立,美国和台湾的关系法将失效,美国利益受损,将不愿意介入对于台湾非法独立的保护,这是台湾独立者所恐惧的。宣布独立将使得大陆惩罚台湾和台湾被惩罚以外没有其他出路了。对于台湾现政府,宣布独立将是将台湾逼入绝路的下下策。

想依靠台湾民众的公决独立也没无效,只有13亿中国人的公决才算数。如果地方的公决可以独立的话,世界各国都会出现分裂。所有国家的富裕省份和地区都可能闹独立。因此所有国家都不会允许地方公决的方式闹独立。明智的台湾领导人,最好的策略还是和大陆坐下来谈判,通过谈判来争取共赢。开启谈判前提不可避免是一个中国,不可能是以承认台独为前提。维持现状的拖的策略,拖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随着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制度改革的深化,将使得台湾越来越拖不下去

统一的前景:

1.台湾和大陆同属中华文化,文化是维系大陆与台湾的紧密精神纽带。

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精神财富。

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国人的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两岸紧密的经济贸易联系已经形成一种共生、共荣、共存的局面,台湾的经济前途在大陆。

3.两岸不断完善的民主制度是统一的内在保证——得民心者能当政。

4.中国大陆不断增长的综合实力,是实现中国统一的有力物质保证。

中国统一的前景:

1.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渐进和平统一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实质是可预期的,两岸政治经济相互融合的必然结果。

2.非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强制性统一。

3.

4.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三个底线:

①“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

②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

③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

3.和平统一的方式是中国统一最可能选项,但不能排除非和平方式统一的可能。

一、中国的海域

中国海岸线总长度为3.2万公里,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中国许多优良的港湾和港口城市,而这些港湾和港口城市都集中了中国最为发达的工商业金融业等经济体,辽阔的海域上也分布着数千个岛屿以及那些已探出的或未探出的各种战略资源。

二、周边情势

中国领海逾半有争议,在中国可以管辖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也就是指中国专属经济区),就有52%与邻国有争议,和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有划界争端。我们从上面图片中可以看出,中国海域所面临的形式是不乐观的。

中国面临领海被侵犯,特别是南海问题,因为上世纪在此领域发现了丰富的海底资源,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就开始了在南海疯狂掠夺,进行军事占领霸占了部分海域。而面对辽阔的海域,我们却显得鞭长莫及,只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样的下策来勉强维护一下主权。

三、国际形势

二战结束后,美国势力对亚洲的渗透始终是我们走进太平洋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一大障碍。

在美国对亚洲的控制战略中,控制中国是这个战略的核心,岛链封锁是一条紧紧套在中国脖子上的一根绳。虽然随着现在中国经济的复苏,军事力量也足以自保,可以击退任何来犯之敌。但是,一味地缩在自己家里被动地反击,最后击退了敌人也毁了自己的家业。

航母在现代国防中的作用

航母是一个海上战略移动平台或者说是移动基地,外海作战必不可少。我们不侵犯别人,但

我们要保证自己辽阔的海域主权不遭侵犯,没有航母就显得力不从心。没有航母,我们就只有等侵犯者来到我们的家门口,在家门口反击,而不能把战火阻止在远离国土之外的大洋上。中国海军原副司令赵兴发说“航母只是一个海上战略基地,从反击力量来说,如果说别国的航母要用于对我国领土进行打击的话,我们也是有能力去对付的。”但是,我们在成功地施展了能力后,就是把别国的航母打沉了,我们的国土呢?我们那些海岸线的经济命脉呢?恐非也不能独善其身了,以牺牲国土而换得击沉人家一艘两艘航母,这个代价谁也算得出来的。“最近中国南海一些领地又频频受扰。”面对新京报记者的发问,赵兴发回答:“自从日本钓鱼岛事件出现之后,最近,菲律宾将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为菲属岛屿,黄岩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现在菲律宾想划入自己的版图,我们一定不能让步。不然,不但领海线,还有专属经济线也划出去了。”

好一句“我们一定不能让步。”如果没有航母,我们用什么来保证不让步?用一贯的谴责和抗议?还是用导弹24小时不停地去驱逐,或者用核燃料飞机呆在受扰领海上空几个月几年,这核燃料飞机美国都还没有进行过预研,我想中国也还没有造出来吧。

如果要让“我们一定不能让步”这句话底气十足,中国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航母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全局。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还是确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都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之中。可以说,没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21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容,其中蕴涵着强军的要求,没有强军作保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没有根基。从国际环境看,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当前,包括国防力量竞争在内的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方面面临的挑战突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艰巨繁重。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历史经验的重要启迪。历史经验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即使富裕起来了,如果没有相应的国防实力,其生存仍然面临严峻挑战,甚至会被外敌灭亡。像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果仅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无强大的国防力量,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国际地位,也难以有效维护已有的发展成果。总之,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答案

1.世界经济全球化长期以来为发达国家所主导,给发达国家带来了最大的利益,但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良好机遇。 正确(T)错误(F) 2.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 正确(T)错误(F) 3.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超越和替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正确(T)错误(F) 4.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其目标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正确(T)错误(F) 5.在1971年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中国申请加入了联合国。 正确(T)错误(F) 6.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正确(T)错误(F) 7.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特征是战争与革命。 正确(T)错误(F) 8.一位美国学者说:“美国之所以繁荣是因为美国民主,而美国之所以民主是因为美国繁荣。”这个说法正确揭示了美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正确(T)错误(F) 9.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对苏“一边倒”和联美反苏的政策。 正确(T)错误(F) 10.“一国两制”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实施的错误构想。 正确(T)错误(F) 1. 金砖四国是指中国、印度、巴西和( )。 A.法国

B.南非 C.俄罗斯 D.德国 2. 1980年,埃及和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埃及从以色列手中收回了()。 A.苏伊士运河 B.沙姆沙伊赫 C.巴勒斯坦 D.西奈半岛 3. 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献之一是( ) A.《行动纲领》 B.《七十七国联合宣言》 C.《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 D.《不结盟理论》 4. 1974年日本三木武夫内阁提出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对苏联和中国采取() A.等距离外交 B.全方位外交 C.多边均衡外交 D.多边自主外交 5.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部,各国投票权力大小均实行( ) A.按各国自愿认购资金份额的原则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解答:正确。 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1)国际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国际经济协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本质要求,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本身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全球化把各国、各地区经济联成一个整体。然而,经济全球化进程却受到民族国家壁垒的限制。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最核心的行为主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疆界,都有自己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追求的经济目标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世界经济中运用国家权力来保护和扩展各自的利益,因此,彼此间的差异和矛盾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某种形式的协调来消除经济全球化客观趋势和民族国家壁垒之间的矛盾,它既可以由全球性、地区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机构出面进行,也可以由各国政府直接派代表协商进行,如两国或数国之间不定期的贸易谈判、两国或数国之间定期的会晤协商制度等。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各国政府调整各自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关税政策和外贸政策,达到合作和协调的目的。 (2)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经济全球化虽然导致国际经济协调产生的必然性,但没有保证协调结果的平等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经济协调在世界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协调机制趋于完善,形式趋于多样化。而国际经济协调越发达、越有效,就越能促进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国际经济协调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涉及国家间根本利益的对立,任何国家都不会做出妥协或让步,还有可能引发冲突。现存的各个经济集团之间多少具有一些排他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带来困难。而且,国际经济协调仍然是在不同的主权国家之间进行的,其基础仍然是国家实力,主权国家仍然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来参与协调的,最终还是要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一些国际经济组织,长期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支配地位,它们的活动和规则往往更多反映西方大国意志,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长期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从短期或局部看,还有可能受到损害,引起南北矛盾激化,更加突出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2.在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独立、发展和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挑战。 解答:正确。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科技革命改变着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和空间。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无力控制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限制了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难以捍卫其“信息边疆”。更为严重的是,在科技方面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宣传、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对那些它们不“满意”的发展中国家发动心理战,挑起这些国家的反政府情绪,影响该国政府的决策和促使政府倒台。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享有的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制约着国家的经济自主权。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特别是那些处在对发达国家单方面依附状态中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在区域集团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3、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4、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 (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5、怎样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 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主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 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社会经济学论文-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社会学论文 学院:木材工业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姓名:张正民 学号:100403326

当代体系下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根据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式,讨论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全球华、经济危机、政治与经济 正文: 首先,关于经济全球化。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题目大全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题目大全 1、某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及其增长对策分析 2、某地区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分析 3、某地经济增长中出口贸易的作用分析 4、某地出口贸易与FDI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5、某区域国际垂直分工与跨国公司投资行为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6、某地跨国公司投资对其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 7、国际产业转移与某地利用外资的关系分析 8、某地国际贸易与其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 9、某地区新兴产业的兴起与其传统产业的关系研究 10、某国基础能源价格水平变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 11、政府货币政策变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 12、某地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的实证分析 13、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14、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15、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及其效应分析 16、我国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17、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载力分析 18、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19、农民工市民化的困难与途径 20、提高劳动者报酬的理论基础与途径

21、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风险与投资途径 22、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2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影响的实证分析 24、淘汰落后产能的动因与治理机制 25、制造业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26、我国投资效率与国际比较研究 27、公共政策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实证分析 28、工资提高对企业经营影响程度评价及优化建议 29、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驱动作用 30、论金融中介与经济发展 31、当前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分析 32、民营银行的地位和与发展机制 33、知识经济与现代企业的制度创新 34、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35、我国当前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6、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农业现代化 37、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创新中的利益保障制度 38、边境区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实证分析 39、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分析 40、农村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 上海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0年上海全年举办的展会数量居全国首位,会展年总收入占全国近50%,已成为国内会展业实力最强的城市。通过世博会的举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2010-2011年第二学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科目考 查卷 专业:应用化学班级:任课教师:曹晓飞 姓名:学号:成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讨式教学之我见 【摘要】针对一种研讨式教学方法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探讨。本文介绍了专题式研讨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随后对该课程进行了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最后分析了该门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研讨式教学教学设计 一、何谓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对专题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构建,体验学科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由专题研究和专题讨论两个重要环节组成。 (1)、专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和整理与教学(或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初步认识; (2)、专题讨论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专题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在对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

简单来说,“专题研讨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内容,以研讨为形式的一种教学。该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什么要采用研讨式教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等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严重制约了该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研讨式教学方式正可以从多个方面为为这门课程服务。 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 (一)、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 经过一学期来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的认真学习,我总结出它所涵盖的三大特点: 1、理论性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以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国际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学生起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是很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本书的概念,不明白自己学这本书的意义何在,更甚至有学生会把它与国际形势报告或国际时事政治相混淆,从而降低其理论价值。在教学中如果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回答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注重从理论上分析和思考,并注意吸收国外的国际问题学说和观点中科学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浅谈中俄关系

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接下来的2007年将是俄罗斯的“中国年”。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与北方邻国俄罗斯正走得越来越近。 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俄罗斯占有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而且带有突出的战略色彩。这种战略协作关系对于一级世界造成的重心倾斜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中俄这两个同时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安全和经济价值。可以预期,普京的访华将使两国在各领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向实质化方向发展,并对国际政经局势产生某种新影响。更重要的是,一个模型,困扰两国300年的边界问题彻底解决后和平相处以期共赢的模型正在完整地搭建起来。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俄罗斯政府视中国为长期友好国家,两国之间拥有大量的共同利益。他叮嘱俄罗斯新任驻华大使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拉佐夫积极开展与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合作,在双边关系上取得重大进展。 在经过一系列的政治行动后,曾经私有化的俄罗斯石油资源重新掌握到了国家手中。这为俄罗斯以能源增加对国际事务的发言权打下了基础。出于使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在对华石油供应上,俄罗斯一直没有表现出真正的积极态度。表面原因是俄罗斯的能源企业体制没有理顺,实际原因是,日本对俄罗斯石油的兴趣增加了俄罗斯的筹码。然而,日本与俄罗斯在北方四岛归属问题上的争端成了影响俄日关系的痼疾,而中国强大的购买力也足以使俄罗斯在经济发展上不须过于借重日本,这可能会最终决定中国拥有优先权。据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透露,今年俄罗斯准备通过铁路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的原油,普京总统来华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就能源发展问题达成了新的协定。俄罗斯政府已经通过原则决定铺设东西伯利亚到太平洋的原油管道,从拉佐夫的表态看,这一管道首先向中国输油的可能性很大。 在中俄关系中,经济领域的合作一直滞后于政治和军事合作,这与其他大国双边关系的发展轨迹呈反向形状。其中,能源合作进展不畅是重要原因。只有这方面加快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才能走向全面化。随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以及边界问题的解决,为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前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巨大。双方已经商定,要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 中俄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正在呈现出制度化走向。例如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协调及广受瞩目的军事合作。在伊核及朝核问题上,中俄两国配合得非常密切。双方都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都是多边会谈的积极参与者。两国的合作为把问题控制在政治、外交框架之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俄“国家年”活动项目中包括了多项军事项目。在中俄总体关系当中,军事合作并不是一个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方面。不过,两个军事大国的合作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可以增进两军的互信,另一方面,对于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各种不利于国家安全的因素,也是巨大的威慑。两国于 2005年8月18日至25日举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大规模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国的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举行。中俄双方派出了陆、海、空军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保障部队近万人参加演习。俄军动用了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参加两国历史上这次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俄太平洋舰队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号大型反潜舰、1艘大型登陆舰、1艘驱逐舰和海军陆战队的1个连,17架远程军用运输机和歼击机,普斯科夫第76空降兵师的1个连等部队参加了联合军演。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论文选题指南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论文选题指南(备注:以下各条是选题指南,不是具体题目,题目自拟)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分析 3、欧盟一体化进程及对中国的影响 4、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5、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选一个角度) 6、新经济体的兴起及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 7、雅尔塔体制及对中国的影响 8、中苏关系及经验教训 9、非传统安全威胁及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10、恐怖主义盛行的原因、国际反恐现状、恐怖主义的新特点 11、当今大国关系的调整及特点 12、联合国改革问题及中国的态度 13、中印关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主要障碍 14、印度的发展及前景预测 15、中国和印度的发展现状及竞争力比较 16、苏联模式及形成原因、特点及评价 17、巴以冲突的由来、现状、发展前景 18、比较“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19、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原因及应对 20、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21、朝鲜半岛核问题的由来、发展现状及解决前景 22、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如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华武器禁运问题等) 23、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及发生的原因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24、“中国模式”的特点及优势(与世界其他发展模式比较) 25、中国“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提出的背景、内涵、评价等) 26、中国“和平发展”的主张及评价 27、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28、中美关系(历史、现状、前景、主要障碍等) 29、日本“政治大国”的战略(提出的背景、过程、前景等) 30、评析新时期(奥巴马上任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31、越南的经济、政治现状中越关系 32、朝鲜的经济、政治现状中朝关系 3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原因、表现、前景等) 34、比较德国和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表现、原因、评价) 35、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前途分析 36、独联体国家内部的纷争及原因分析 37、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38、中国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39、我国外交战略评析 40、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1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题目大全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题目大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题目大全》的内容,具体内容: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或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下面是我整理了,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题目1、某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 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或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下面是我整理了,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题目 1、某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及其增长对策分析 2、某地区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分析 3、某地经济增长中出口贸易的作用分析 4、某地出口贸易与FDI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5、某区域国际垂直分工与跨国公司投资行为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6、某地跨国公司投资对其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 7、国际产业转移与某地利用外资的关系分析 8、某地国际贸易与其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 9、某地区新兴产业的兴起与其传统产业的关系研究 10、某国基础能源价格水平变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 11、政府货币政策变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 12、某地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的实证分析 13、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14、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15、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及其效应分析 16、我国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17、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载力分析 18、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19、农民工市民化的困难与途径 20、提高劳动者报酬的理论基础与途径 21、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风险与投资途径 22、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2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影响的实证分析 24、淘汰落后产能的动因与治理机制 25、制造业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26、我国投资效率与国际比较研究 27、公共政策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实证分析 28、工资提高对企业经营影响程度评价及优化建议 29、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驱动作用 30、论金融中介与经济发展 31、当前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分析 32、民营银行的地位和与发展机制 33、知识经济与现代企业的制度创新 34、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35、我国当前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台海局势 提纲: 一、台海现局势分析 (1)大陆对台政策 (2)台湾政局 (3)国际环境 二、影响台海局势的内外因素 (1)台湾当局的策略 (2)美国因素 (3)日本与日美同盟 三、台海局势发展与两岸关系展望 (1) 未上课时我就很喜爱这门课,原因有二:一、我喜欢探求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因而那些藏在时政之下的博弈和利益冲突,以及在那些经济现象下的成因和推动力都吸引我去探求,同时我对军事的爱好也促使我需要更多地了解主导军事行为的经济和政治;二、懂得经济知识和与其紧密相关的政治是极为必要的,不管我未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经济政治都会与我紧密相关,并极大地影响我的生活,我有这样的觉悟。所以我是带着求知来上这门课的,虽然课时很少,但还是获益颇多。 先是每晚课开始时老师给我们总结罗列一周发生的国际大事,并同我们一起讨论这些事件,给我们分析这些事件,并点出这些事件中流露出来的信息。老师这是在引导我们该如何阅读时事,启发我们如何从这些事件中获取信息。 再就是老师与我们分享搜罗来的一些视频,视频都是一些事件的记录及媒体或专家关于热点事件的评论,内容都非常丰富且精彩,既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许多时事,也很好的缓解了4节课的疲劳,在放松之余又汲取了很多知识。同时,老师也是在培养我们关注时事的习惯。 还有在课堂余下的时间中,老师都会给我们讲一些学科知识以外的东西,还推荐了很多有益的书籍。譬如老师曾给我们介绍了记忆法,谈到了简历并以此来警醒我们要抓紧不多的时间学习,通过双手相握告诉我们要学会改变习惯,讲了一个大学生用家里囤积的豆子致富的例子。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习惯、看待事物的方法、经济生活的方式。在我看来,老师对于我们生活上的引导是会让我获益终生的,其意义远大于教授的学科知识。 老师的授课方式很特别,几乎没有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只是最后花了一点时间简单带过。虽然这样无法让我们从课堂上获得很多经济政治方面的基础知识,但老师对时事的讲解让我们更能清晰的体会经济政治的实用意义,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和政治。事实上对于短短的16节课并不能教授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通过时事这样实例化的讲解对于我们的启蒙意义更大,比起枯燥的书本教学更易于接受,如此的授课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我觉得让同学们更快的了解对这门学科并对它产生兴趣,才是这16节课来最重要的,让同学们今后能够主动去学习经济政治方面的知识,远要好过讲授那么一点点的枯燥的课本知识而让同学们对这学科感到厌烦。这样才让这16节课发挥了最大的意义,对我更是意义非凡。 这些公共必修课会让大多数同学们感到无意义,但经济政治于我却是非常重要的,并对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结课论文

论我眼中的世界经济与政治通过这学期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的学习,让整天忙忙碌碌的我对当代的经济、政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由政治格局的两极到多级化,还是后来到一超多强的新格局,以及战后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些方方面面都令我这个尚未正式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感触颇深。接下来,我简要谈一下我眼中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我眼中的世界政治 正如第一节课开始就讲到的那样,二战后形成了两级的格局。用一句不恰当的话概括的话就是“命中注定”,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趋势。因为在战后美国的军事实力急剧膨胀,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大家也都明白一个道理,在那个时代,谁的手中握有先进武器,谁就掌握先机,谁就拥有发言权。而对于苏联的话,也是借助二战的机会,在战后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也是唯一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随后,资本主义一极和社会一极得以形成,两极格局正式确立。 可以说美苏作为北约和华约的载体,通过政治、军事手段控制和支配其他国家。而此时“极”的含义和随后的多极化的“极”显然是有着极大的区别。这时的“极”重点强调的是一种控制力、支配力,而后来的多极化所指的“极”则是只各国之间的吸引力、影响力、作用力及协调力。两极格局在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期之后,开始受到多方面的冲击。一方面是资本主义一极开始分化,欧洲开始走向联合,进而欧洲经济共同体得以建立。而日本也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实施自己伟大的崛起计划。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一极也开始分化。东欧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摆脱了苏联的控制融入到欧洲的大家庭之中。此外,南斯拉夫也脱离苏联的控制。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始兴起。最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瓦解。 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和平与动荡共存,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一超多强的新局面在逐渐形成。之后联合国成立,开始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联合国的成立也标志着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开始由孤立主义走向世界主义,或者说是国际主义。 二、我眼中的世界经济 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可以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所以,在战后世界经济才会如此迅速的发展。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在战后形成了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布鲁顿森林体系。该体系运行的主体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而其得以正常运行的两大支柱一是美元与黄金挂钩,一是世界组织货币与美元挂钩。可见,美国在战后的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之下,经济也在逐渐的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稳定。而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也得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如果我们再回归到全球发展的角度来看的话,各成员国也由于这一体系的存在使得相互之间的联系加强,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三、我眼中的经济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进一步发展;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期终试卷及答案

xx职教中心14中职班《经济政治与社会》期终试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任何商品都是和的统一体。 2、科学消费观的内涵是,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绿色消费;,。 3、我国法定公司的形式有两种,即和。 4、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经济中坚持与基本原则,促进经济、与的和谐发展。 5、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6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是、、。 9、在社会保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二、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2分×10,共20分) 1、金钱是万能的。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挣钱。 2、要买就买名牌、高档商品。价廉物美的商品不好。 3、要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主要是上班时候的事。现在学习为时过早。

4、我们已经实现小康生活,还谈节约和艰苦奋斗干什么呢?! 5、在农村,由于有了新型合作医疗,农民看病一分钱都不要了。 6、人生需要规划,钱财需要打理。作为学生,一定要学会理财。 7、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作为学生首先要讲道德。 8、大力发展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 9、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中职生要掌握技能。 10、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 1、下列各项不属于商品的是() A、超市卖的矿泉水 B、导游给客人提供的服务 C、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同学的音乐盒 D、在饭店吃的年夜饭 2、小明选购商品时,特别注意商品的质量。这说明他关注()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商品的外观 D、商品的价格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心得体会3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心得体会3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一部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下面是带来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心得体会一: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内容简介:近2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发展日新月异,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政治发展的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形势扑朔迷离,国际热点此起彼伏,大国关系不断调整,人们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变革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研究也越来越多而且深入,取得许多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为了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两课"课程实际相结合、与当代大学生实际相结合、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与当今世界实际相结合,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以适应大学生"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的需要。 作者严格遵照修订说明,认真贯彻落实xx大精神,对疏漏不妥之处进行了认真修订,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国对外战略的调整,补充了大量新的观点、材料和内容,使之更加符合教学基本要求,更加适用于教学实际。修订过程中,全体编者进行了多次讨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因此,第三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每个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自身的利益。但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和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加,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例如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

的发展和繁荣,成为中国和许多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家签订了《京都议定书》,限制本国二氧化碳排放,尽管这会增加本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毕竟保护大气环境,防止地球变暖,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也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因此,追求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并未颠覆国家利益之上的原则,而恰恰是这一原则在当代条件下的具体体现。维护共同利益本身就是维护自身利益。争取自身利益不是为所欲为,要尊重别国利益。随着国际社会的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之间的契合度将进一步提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心得体会二: 下午专业停课,于是去旁听文艺美学和管理心理学,正巧老师开会,停课。于是上了一节杨冬老师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最大的感悟就是人一定要有判断力、 世界就是这样,太多的以利益为中心,不论是听师长讲述他的观点,还是看南方周末看三联生活周刊,只是借鉴,只是启发,而不是被动的一味接受。人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这在当今的社会尤其的重要。 晚上帮C上有机化学,其实我是想上中国古代美术的。想想换种感觉也不错,学些生活常识,结果让我很是心烦,讲的全是高中化学,自己看《思维与设计》也看不进去,那本书需要全心的投入,而我还时不时的在听课,我突然很想问人为什么要一天按时的吃三顿饭,虽然那个老师讲的内容我真的不敢恭维,但我却对他有别样的好感。我觉得自己以后应该找个学理科的老公,来互补一下。而看到那些化学分子式,我这个外行中的外行只能感叹一句AMAZING!之后不了了之、

2018年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考三次试题答案

题目1 不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0.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是导致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 选择一项: A. 意识形态的影响不正确 B. 国家力量的变化 C. 外交政策的变化 D. 国家利益的改变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国家力量的变化 题目2 不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0.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多选题】主权国家构成的要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固定的领土 B. 有一定形式的政府 C. 定居的居民正确 D. 完整的主权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固定的领土, 定居的居民, 有一定形式的政府, 完整的主权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国际社会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国家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经常的联系而形成的一个有秩序的整体。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多选题】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 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 D. 经济危机的结束 反馈 正确答案是: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军事实力是国家防御外来侵略和安全自卫的能力,是国家实力构成的一个核心要素,也是国力强弱的最直接反映。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 未回答 满分3.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国家作为一个行为主体,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 选择一项: A. 国家目标 B. 国家影响 C. 国家力量 D. 国家利益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国家力量 题目7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

中国传媒大学2015 学年第二学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 题目日本文化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学生姓名陈超阳 学号8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生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林媛 教师所属学院 成绩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建交以来中日关系发展变化 (3) 二、现今日本文化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3) 三、日本文化导致中日关系变化 (3) 四、日本文化导致中日关系的困局 (3) 总结: (3) 参考文献: (3)

日本文化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摘要:世界上恐怕再也难以找到像中国与日本这样微妙的双边关系了。从历史角度上讲,两国间有二千年的交往史,从官方到民间都有大量的人员相互交往,相互学习,有着惊人相似的文字。然而从甲午战争,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日本的对华政策都建立在“软弱和分裂的中国”思维之上。中日关系自1972年复交以来,在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近年来,中日关系由“政冷经热”逐渐转向“政冷经凉”,引起政府和民间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日本民族文化的角度,先对建交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做一个大致的阐述,再者着重研究当今中日关系,最后分析日本文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文化中日关系对华政策 正文: 一、建交以来中日关系发展变化 在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上,伴随着彼此社会内部结构的动荡与重组以及周边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与调整,日本人的眼中的中日关系有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受国际环境、中日各自国内状况及两国关系等诸因素的影响,中日之间的相互认识,大体以冷战结构崩溃为一大转折点,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的变化。而这两个时期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到20世纪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20

当代社会经济与政治 (1)

苏联解体的原因 首先,至今为止,学术界普遍认为苏联的解体是“诸多因素的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l1]在此采用国内较普遍的提法,即是苏联执政党在 发展和改革中出现了失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方 向,削弱乃至取消共产党的领导,最终诱发了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全面危机。在思野仑上,苏共存在教条主义倾向,社会主义理论存在滞后性,对待社会主义缺乏正确认识,以至苏共国家领导人在决策中失误频频。苏联的历史证明,“苏联经济的发展或停滞,政局的稳定或动荡,人民情绪的高涨或低落,党的兴旺或失败,凡等等,皆依赖于苏共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 在经济上,苏共在执政过程当中未能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经济 建设没有搞好。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因缺乏经验,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具有片面洼和局限性。 在政治上,苏联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和国家建设一直存在严重问题。一是长期以党代政、中央集权而形成严重的职务终身制和干部任命制,造成了个^崇拜泛滥成灾,党内腐败愈演愈烈。“斯大林把干部任命r制、终身制制度化,列宁所倡导民 主选举、民主监督、权力制衡被虚无化,造就了脱离群众的官僚阶层这一体制不能保障党及其领导集团代表人民的利益、真正体现党的宗 旨。]二是党内民主缺乏保障,虽然苏联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切实可行的规范而使民主集中制最终流于形式。党内各派长期斗争,苏共的社会基础逐渐被削弱。尤其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f 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大清洗”,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这些问题都在—定程度上削弱了苏共的实力及普j亘群众对苏共的信任。三是苏共作为—个先进的政治机体实际已名存实亡。苏共长期忽视党建工作,忽视党群关系,党的队伍日益行政化、官僚化。苏共进取不再,逐渐蜕变成—个严重脱离群众的党,从而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在民唉问题上,苏联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就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民够决系和民够矛盾。 教训 1.认清发展方向,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给了我们十分重要的启示:发展是执政能力的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指导国家的发展。在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了发展榈搬陕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尤嘎轮和实际问题,一直以来是我们党发展的重要题。我党在面对发展问题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丰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开拓创新,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新思想。科学发展观高度概括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方针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发展和仓嘶,在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注重发展经济,努力改善民生做到以人为本魏暌虽然彭徽方面曾经取得过巨大成就,但到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经济发屉缓慢,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甚至有所下降,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社会主义优越隆无4体现,人民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深刻教训。 3搞好党的建设,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杨,是决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败的关键。苏共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组织涣散,民主Ⅱ釜督机制不健全,个人专断、官僚主义盛行,腐败特权现象不断滋生,脱离群众现象严重后果,致值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六版)知识点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六版)知识点 1、当代世界经济主要行为主体 答:主权国家、国际经济组织和企业(跨国公司) 2、世界经济行为体 答: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协调 3、现行国际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O)、以世界银行(WB)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制和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制。 IMO、WB为核心的,WTO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制。 4、世界市场的概念 答:(1)世界市场是由国际货物、服务和知识产权交易而把各国国内市场联系起来的世界范围的交换领域。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而世界市场的发展又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 (2)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科技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5、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命题 答:(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指是国家、民族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生产要素的跨国界运动的过程,也是实现全球资源跨国界的基础。 (2)经济全球化直接表现为贸易的自由化、金融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 (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4)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①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②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③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④战后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⑤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6、世界银行(WB)的概念和作用 答:(1)概念: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是一个政府间的金融机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答: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脉络是:(1)战后各大国力量对比发 生重大变化,苏联和英美划分势力范围,雅尔塔体制确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大集团和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两极格局形成;(3)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美苏激烈争霸;(5)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3、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答:(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2)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4)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5)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6)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4.如何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Ⅰ、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经济决定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欧洲一体化:①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②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③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日本的崛起:①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联盟又有摩擦;②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两极格局受冲击,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提出不结盟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②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③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④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一支新的国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③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4)中国的振兴 :①1949.10.1新中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②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③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④到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较大;⑤1978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⑥影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答:(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 (3)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