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第四章答案修正版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本章复习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对原子符号中各概念理解不清而导致出错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92235U常用于核裂变反应。
下列关于92235U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235B.电子数为143C.核电荷数为235D.中子数为1432.(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一上期末,)已知钍(90232Th)的原子可发生如下放射性变化:90232Th88228X+24He。
生成的X是与钫(Fr)同周期的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对X的推断错误的是( )A.X的氢氧化物是一种强碱B.X形成的盐均不溶于水C.X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层D.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2价易错点2 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辨析3.()铁-60的现身,揭秘了超新星爆炸历史真相。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元素的质量数为60B.2660Fe的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多8C.2660Fe与2658Fe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核素D.2660Fe与2658Fe的化学性质相似,互为同位素4.(山东淄博高一期末,)13C-NMR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
下列有关13C、15N的叙述正确的是( )A.13C与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14C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易错点3 不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导致元素推断错误5.()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W XY ZA.氢化物沸点:W<Z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C.化合物熔点:Y2X3<YZ3D.简单离子的半径:Y<X6.(双选)()任何科学真理的发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周期表中的副族都是金属元素B.周期表中的第ⅠA族都是金属元素C.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D.周期表中的0族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易错点4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错误7.()下列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的事实是( )A.HClO4酸性强于HBrO4B.向溴化亚铁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溶液颜色变黄C.BrCl+H2O HBrO+HCl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HBr的分解温度低于HCl8.(浙江台州高一期末,)下表中,陈述Ⅰ、Ⅱ都正确且两者之间有关联的是( ) 选项陈述Ⅰ陈述ⅡA 不能用pH试纸测新制氯水的pH H+有氧化性B Al(OH)3能在NaOH溶液中溶解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盐酸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C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强气泡D FeSO4溶液保存时加入少量铜粉Fe的金属性比Cu强易错点5 化学键类型与化合物类型的关系9.()下列关于NaHS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NaHSO4是离子化合物,所以NaHSO4固体能够导电B.NaHSO4固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是2∶1C.NaHSO4固体熔化时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D.NaHSO4固体溶于水时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10.()一定条件下,氨与氟气发生反应:4NH3+3F2 NF3+3NH4F,其中NF3空间结构与NH3相似。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四章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课后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四章 1A组·基础达标1.(2023年嘉兴期中)在下列宏观概念中,具有量子化特征的是( )A.人的个数B.物体所受的重力C.物体的动能D.物体运动的距离【答案】A【解析】在经典物理学中,对体系物理量变化的最小值没有限制,它们可以任意连续变化,如重力、动能、距离等.但在量子力学中,物理量只能以确定的大小一份一份地进行变化,具体有多大要随体系所处的状态而定,这种物理量只能采取某些分离数值的特征叫作量子化,如人的个数,只能是量子化的,A正确.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B.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只与温度有关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D.黑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答案】B【解析】根据热辐射定义知A正确;根据热辐射和黑体辐射的特点知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种类和表面状况有关,而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B错误、C正确;根据黑体定义知D正确.3.关于热辐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的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冷的物体只吸收电磁波B.温度越高,物体辐射的电磁波越强C.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D.常温下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物体辐射电磁波的颜色【答案】B【解析】一切物体都不停地向外辐射电磁波,且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越强,对于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除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和表面状况有关;常温下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反射光的颜色.4.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状及其温度在不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他们的出色工作被誉为是宇宙学研究进入精密科学时代的起点.下列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微波是指波长在10-3m 到0.1 m 之间的电磁波 B .微波和声波一样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 C .黑体的热辐射实际上是电磁辐射 D .能量的量子化只是假说,无实际意义 【答案】C【解析】微波是一种电磁波,由电磁波可知,微波的波长在10-3~1 m ,A 错误;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 错误;由于分子和原子的热运动引起的一切物体不断向外辐射的电磁波又叫热辐射,C 正确;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D 错误.5.已知某种单色光的波长为λ,在真空中光速为c ,普朗克常量为h ,则电磁波辐射的能量子ε的值为( )A .h cλB .h λC .c hλD .以上均不正确【答案】A【解析】由光速、波长的关系可得出光的频率ν=cλ,从而ε=hν=h c λ,故A 正确. 6.(2023年嘉兴期中)如图所示,高效而环保的光催化捕蚊器采用蚊子喜爱的紫外线诱捕蚊子.捕蚊器发射的紫外线的频率为8.0×1014Hz ,普朗克常量h =6.6×10-34J·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紫外线可用于加热理疗B .紫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小C .该紫外线在真空中的波长为2.4×1023m D .该紫外线能量子的能量为5.28×10-19 J【答案】D【解析】红外线的热效应显著,红外线用来加热理疗,而紫外线的化学作用与荧光作用显著,常用来杀菌和消毒,故A 错误;紫外线属于电磁波,紫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高,B 错误;该紫外线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c f =3×1088.0×1014 m =3.75×10-7m ,故C 错误;该紫外线能量子的能量为ε=hν=6.6×10-34×8.0×1014 J =5.28×10-19J ,故D 正确.7.(多选)热辐射是指所有物体在一定的温度下都要向外辐射电磁波的现象,辐射强度是指垂直于电磁波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到的辐射能量.在研究某一黑体热辐射时,得到了四种温度下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横轴λ表示电磁波的波长,纵轴表示某种波长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则由辐射强度图线可知,同一黑体在不同温度下( )A .向外辐射同一波长的电磁波的辐射强度相同B .辐射强度的极大值随温度升高而向短波方向移动C .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总能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 .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是相同的 【答案】B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越高,向外辐射同一波长的电磁波的辐射强度越大,故A 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辐射强度的极大值随温度升高而向短波方向移动,故B 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升高,辐射的各个波长的辐射强度均变大,故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总能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强,故C 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黑体可以辐射出任何频率的电磁波,故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是相同的,故D 正确.8.(多选)一激光器发光功率为P ,发出的激光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传播的波长为λ,若其在真空中速度为c ,普朗克常量为h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激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nλB .该波的频率为cλC .该激光器在时间t 内辐射的能量子数为Ptnλhc D .该激光器在时间t 内辐射的能量子数为Ptλhc【答案】AC【解析】由n =c v 知在介质中速度v =c n ,在真空中波长λ真=c ν=nvν=nλ,故A 正确;频率ν=v λ=c nλ,故B 错误;在t s 内辐射能量E =Pt ,每个能量子ε=hν=h cλn,故在t s 内辐射的能量子数为E ε=Ptnλhc,故C 正确,D 错误.9.一盏灯的发光功率为100 W ,假设它发出的光向四周均匀辐射,光的平均波长为6.0×10-7m ,在距电灯10 m 远处,以电灯为球心的球面上,1 m 2的面积每秒通过的光子(能量子)数约为(已知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光速c =3.0×108m/s)( )A .2×1015B .2×1016C .2×1017D .2×1023【答案】C【解析】设离灯10 m 远处每平方米面积上灯照射的能量为E 0,则有E 0=1004πR 2;设穿过的光子数为n ,则有nh c λ=E 0,解得n =E 0λhc,代入数据得n =2×1017个,C 正确. B 组·能力提升10.能引起人的眼睛视觉效应的最小能量为10-18J ,已知可见光的平均波长为0.6 μm,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恰能引起人眼的感觉,进入人眼的光子数至少为( )A .1个B .3个C .30个D .300个【答案】B【解析】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 0=h cλ,能引起人的眼睛视觉效应的最小能量E 为10-18J ,由E =nE 0得能引起人眼的感觉时,进入人眼的光子数至少为n =E E 0=Eλhc=10-18×6×10-76.63×10-34×3×108个≈3个,故选B .11.某广播电台天线的发射功率为10 kW ,发射的是在空气中波长为187.5 m 的电磁波,则:(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光速c =3.0×108m/s)(1)该电台每秒从天线发射多少个能量子?(2)若发射的能量子在以天线为球心的同一球面上的分布视为均匀的,求在离天线2.5 km 处,直径为2 m 的球状天线每秒接收的能量子个数以及接收功率.解:(1)每个能量子的能量ε=hν=hc λ=6.63×10-34×3×108187.5J≈1.06×10-27J ,则每秒电台发射上述波长能量子数目N =Ptε≈9.4×1030个.(2)设球状天线每秒接收能量子数为n 个,以电台发射天线为球心,则半径为R 的球面积S =4πR 2,而球状天线的有效接收面积S ′=πr 2,故n =N S ′S =N r 24R2=9.4×1030×124×(2.5×103)2个=3.76×1023个,接收功率P 收=nεt=3.76×1023×1.06×10-27 W≈4×10-4W .。
2020-2021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习题:第四章

第一节原电池基础巩固1下列反应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A.H2SO4+2NaOH Na2SO4+2H2OB.2FeCl3+Fe3FeCl2C.Mg3N2+ 6H2O3Mg(OH)2↓+ 2NH3↑D.NaCl+AgNO3NaNO3+AgCl↓答案:B2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在原电池中,只能用金属锌作负极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答案:C3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脂的KCl饱和溶液)()A.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C.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答案:C4某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HNO3作电解质溶液B.可以用锌作原电池正极C.可以用铁作负极,铁的质量不变D.可以用铜作原电池正极答案:D5根据原电池的有关知识,下列反应不能用于原电池的是()A.2H2+O22H2OB.2CH3OH+3O22CO2+4H2OC.Zn+2HCl ZnCl2+H2↑D.NaOH+HCl NaCl+H2O解析:原电池反应必须是放出能量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它不可以用于原电池。
答案:D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AlCl3+4NaOH NaAlO2+3NaCl+2H2O,可以设计成原电池B.Zn和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加快产生H2的速率C.把Fe片和Cu片放入稀硫酸中,并用导线把二者相连,观察到Cu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u与H2SO4能发生反应而Fe被钝化D.Zn-Cu原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中H+向负极作定向移动答案:B7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的S浓度逐渐增大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正极有O2逸出D.铜片上有H2逸出解析:题干所述装置属于原电池装置,负极反应式:Zn-2e-Zn2+,正极反应式:2H++2e-H2↑,电子由负极流出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
必修一第四章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第一节(P80课后习题)1.(1)⑧⑩(2)④⑤⑥⑦⑨(3)①②③④2.3.Na2SiO3 + H2SO4 = H2SiO3+Na2SO44.B(注:SiO2+4HF = SiF4↑+2H2O;NaOH与SiO2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D。
)5.铁不与烧碱反应,而普通玻璃坩埚、石英坩埚、陶瓷坩埚都含有大量的SiO2,能与NaOH反应,高温下反应更容易:SiO2+2NaOH=Na2SiO3+H2O,因此对坩埚造成腐蚀。
6.精选的河沙主要是SiO2晶体,硬度为7,而一般玉石的硬度在6~7之间。
7.SiO2+2NaOH=Na2SiO3+H2O 、8.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主要应用于信息技术和光电池等方面。
9.(1)还原剂(2)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3)SiO2 (沙滩物质)—Si(粗)— Si(纯)—集成电路产品如电脑(用户)10.(1)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异:电子层数不同。
不在同一横行,位于同一纵列。
(2)单质都有晶体形和无定形两种。
硅晶体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而碳单质不是。
(3)CO2、SiO2由于结构关系,物理性质差异非常大。
CO2常温下为气体,而SiO2为非常坚硬的固体。
但二者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如都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被C还原等。
11.(1)n(Na2O):n(CaO):n(SiO2)=1:1:6化学式为:Na2O •CaO•6 SiO2(2)纯碱:10t×13%÷(62/106) ÷95%×31≈73 t石灰石:10t×11.7%÷(56/100) ÷80%×31≈81 t石英:10t×75.3%÷95%×31≈246 t第四章第二节(P87课后习题)1.氯气溶于水后,部分与水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灭水中的病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第四章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 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理想斜面实验基础上,经抽象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它不是实验定律。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水平面滑动。
水平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水平面滑动到的最远位置依次为1、2、3。
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B.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C.如果水平面光滑,小球将沿着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答案 C解析根据实验结果,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越低,小球滑得越远,由此得出结论,如果水平面光滑,小球将沿着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故C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力克服了物体的惯性,使其产生了加速度B.人走在松软土地上下陷时具有向下的加速度,说明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C.物理公式既能确定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又能确定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D.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力,当力刚作用的瞬间,加速度为零答案 C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但不能说力克服了物体的惯性,A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的,B错误;物理公式不仅能确定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也能确定单位关系,C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合外力与加速度是瞬时对应关系,D错误。
3.关于单位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力学的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质量的单位、位移的单位选定为基本单位B .牛、千克米每秒都属于力的单位C .在厘米、克、秒制中,重力加速度g 的值等于9.8 cm/s 2D .在力学计算中,所有涉及的物理量的单位都应取国际单位答案 D解析 力学单位制中,质量、长度、时间的单位被选为基本单位,故A 错误;根据F =ma,1 N =1 kg·m/s 2,故B 错误;在厘米、克、秒制中,g 值不变,g =9.8 m/s 2=980 cm/s 2,故C 错误;在力学计算中,没有特殊说明,所有物理量的单位都应取国际单位,故D 正确。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4章光章末综合测评4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章末综合测评(四) 光(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1.(4分)下列成语、俗语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相识,其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 .“一叶障目”说明光能发生衍射现象B .“镜花水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C .“空中楼阁”说明光能发生干涉现象D .“同流合污”说明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将沿波速方向随波迁移B [“一叶障目”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故A 错误;“镜花水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B 正确;“空中楼阁”说明光能发生折射,故C 错误;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不沿波速方向随波迁移,故D 错误.]2.(4分)如图所示,发出白光的细线光源ab ,长度为l 0,竖直放置,上端a 恰好在水面以下.现考虑线光源ab 发出的靠近水面法线(图中的虚线)的细光束经水面折射后所成的像,由于水对光有色散作用,若以l 1表示红光成的像的长度,l 2表示蓝光成的像的长度,则( )A .l 1<l 2<l 0B .l 1>l 2>l 0C .l 2>l 1>l 0D .l 2<l 1<l 0D [由视深公式h ′=h n ,可知,细线光源ab 的像长l =l 0n .因为介质的折射率n 大于1,所以像长l <l 0.由光的色散学问可知,水对红光的折射率n 1小于水对蓝光的折射率n 2,由l 1=l 0n 1和l 2=l 0n 2可得l 1>l 2.]3.(4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介质a 斜射向介质b ,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a 是光疏介质,b 是光密介质B .光的入射角必需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 .光在介质a 中的速度大于在介质b 中的速度D .该光束肯定是单色光B [光从介质a 射向介质b ,在a 、b 介质的分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则a 是光密介质,b 是光疏介质,A 错误;比照全反射的条件知,光的入射角必需大于或等于临界角,B 正确;由上分析得知,a 对该束光的折射率大于b 对该束光的折射率,由v =c n知,光在介质a 中的速度小于在介质b 中的速度,C 错误;此光可以是单色光,也可以是复色光,D 错误.]4.(4分)如图所示,a 和b 都是厚度匀称的平行玻璃板,a 和b 之间的夹角为β,一细光束由红光和蓝光组成,以入射角θ从O 点射入a 板,且射出b 板后的两束单色光射在地面上P 、Q 两点,由此可知( )A .射出b 板后的两束单色光与入射光线不平行B .射到P 点的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大,波长较长C .若略微增大入射角θ,光从b 板上表面射入到其下表面时,在该界面上有可能发生全反射D .若射到P 、Q 两点的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发生干涉现象,则射到P 点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小,这束光为蓝光D [光线经过平行玻璃板时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则最终从b 板射出的两束单色光与入射光线仍旧平行,A 错误;射到P 点的光在玻璃板中偏折角较大,可知玻璃对该光的折射率较大,由v =c n 可知,该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小,波长较短,B 错误;由于b 板上下表面是平行的,所以光从b 板上表面射入到其下表面时,在该界面上不行能发生全反射,C 错误;依据Δx =Ldλ知,条纹间距较小的光波长小,则频率大,折射率大,偏折程度大,故为射到P 点的光,即蓝光,D 正确.]5.(4分)如图所示为光的双缝干涉试验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P 点是亮条纹,说明该处是光的加强区域,P 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B .照耀单缝S 的单色光的频率越大,光屏上出现的条纹间距越大C .若将单缝S 去掉,再将S 1缝封住仅留下S 2,则白光通过S 2后光屏上会出现彩色条纹,但不是干涉条纹D.撤去双缝同时渐渐增大单缝宽度,光屏上始终出现明暗相间条纹C[在双缝干涉试验的装置中,缝的宽度跟光的波长相差不多,若P点是亮条纹,说明该处是光的加强区域,P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A错误;照耀单缝S的单色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短,光屏上出现的条纹间距越小,B错误;若将单缝S去掉,再将S1缝封住仅留下S2,则白光通过S2后光屏上会出现单缝衍射的彩色条纹,C正确;撒去双缝同时渐渐增大单缝宽度,光屏上将先出现衍射条纹后出现亮区,D错误.]6.(4分)与通常视察到的月全食不同,小虎同学在2012年12月10日晚观看月全食时,看到整个月亮是暗红的.小虎画了月全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并提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A.地球上有人用红色激光照耀月球B.太阳照耀到地球的红光反射到月球C.太阳光中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D.太阳光中的红光在月球表面形成干涉条纹C[月全食是月球、地球、太阳三者在同始终线上且地球在中间时,地球将太阳光拦住而形成的,看到月亮是暗红的,缘由是太阳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后,射到了月球表面,选项C正确.]7.(4分)用如图所示的试验装置视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a)是点燃的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b)是直立的且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将金属丝圈在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视察到的现象是( )(a) (b)A.当金属丝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B.当金属丝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C.当金属丝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D.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D[金属丝圈的转动不变更肥皂液薄膜上薄下厚的形态,由干涉原理可知干涉条纹与金属丝圈在竖直平面内的转动无关,仍旧是水平的干涉条纹,选项D正确.]8.(6分)如图甲所示为光学试验用的长方体玻璃砖,它的______面不能用手干脆接触. 在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砖折射率的试验中,两位同学绘出的玻璃砖和三个针孔a 、b 、c 的位置相同,且插在c 位置的针正好拦住插在a 、b 位置的针的像,但最终一个针孔的位置不同,分别为d 、e 两点,如图乙所示.计算折射率时,用________(选填“d ”或“e ”)点得到的值较小,用________(选填“d ”或“e ”)点得到的值误差较小.甲 乙[解析] 试验用的光学玻璃砖的光学面不能用手接触,以防止损坏其光学面.如图所示,连接cd 、ce 并延长分别交玻璃砖于O 1、O 2点,并连接OO 1、OO 2,入射角i 相同,折射角∠O ′OO 2<∠O ′OO 1,由n =sin i sin r 得,折射角越大的,求得的折射率越小.由图可得,ce 与ab 近似平行,故用e 点得到的误差小.[答案] 光学 d e9.(10分)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个半径为R 、折射率为n =2的透亮玻璃球.一束光沿与直径成θ0=45°角的方向从P 点射入玻璃球,并从Q 点射出,求光在玻璃球中的传播时间.(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解析] 设光在玻璃球中的折射角为θ,由折射定律得n =sin θ0sin θ=2,解得θ=30°. 由几何学问可知光在玻璃球中路径的长度为L =2R cos θ=3R ,光在玻璃球中的速度为v =cn =22c , 光在玻璃球中的传播时间t =Lv =6R c .[答案] 6R c10.(10分)如图所示,置于空气中的一不透亮容器内盛满某种透亮液体.容器底部靠近器壁处有一竖直放置的6.0 cm 长的线光源.靠近线光源一侧的液面上盖有一遮光板,另一侧有一水平放置的与液面等高的望远镜,用来视察线光源.起先时通过望远镜不能看到线光源的任何一部分.将线光源沿容器底向望远镜一侧平移至某处时,通过望远镜刚好可以看到线光源底端.再将线光源沿同一方向移动8.0 cm ,刚好可以看到其顶端.求此液体的折射率n .[解析] 当线光源上某一点发出的光射到未被遮光板遮住的液面上时,射到遮光板边缘O 的那条光的入射角最小.光路图如图所示,若线光源底端在A 点时,望远镜内刚好可以看到此光源底端,设过O 点液面的法线为OO 1,则∠AOO 1=α.其中α为此液体对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由折射定律有sin α=1n . ②同理,若线光源顶端在B 1点时,通过望远镜刚好可以看到此光源顶端,则∠B 1OO 1=α.设此时线光源底端位于B 点.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sin α=AB AB 1.联立②③式得n =AB 2+BB 21AB . ④由题给条件可知AB =8.0 cm ,BB 1=6.0 cm ,代入④式得n =1.25.[答案] 1.2511.(4分)(多选)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单色光从空气射入一般玻璃,传播速度肯定减小B .发生全反射时,反射光的能量几乎等于入射光的能量C .光导纤维传输信号和全息照相利用的都是光的全反射现象D .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反射光,就可以比较清晰地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 ABD [光从空气射入一般玻璃,依据v =c n可知,光传播速度肯定减小,A 正确;发生全反射时,折射光线完全消逝,反射光的能量几乎等于入射光的能量,B 正确;光导纤维传输信号利用的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而全息照相利用的是光的干涉现象,C 错误;加偏振片的作用是减弱反射光的强度,从而增大透射光的强度,D 正确.]12.(4分)(多选)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入射角θ1从零起先增大到某一值的过程中,折射角θ2也随之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比值θ1θ2不变B .比值sin θ1sin θ2是一个大于1的常数 C .比值sin θ1sin θ2不变 D .比值sin θ1sin θ2是一个小于1的常数 CD [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玻璃的折射率n =sin θ2sin θ1>1,且不变,因此C 、D 正确.] 13.(4分)(多选)在光纤制造过程中,拉伸速度不匀称,会使得拉出的光纤偏离匀称的圆柱体,而呈圆台状,如图所示,已知此光纤长度为L ,圆台对应底角为θ,折射率为n ,真空中光速为c .现光从下方垂直射入下台面,则( )A .光从真空射入光纤,光的频率不变B .光通过此光纤到达小截面的最短时间为L cC .从上方截面射出的光束肯定是平行光D .若满意sin θ>1n,则光在第一次到达光纤侧面时不会从光纤侧面射出 AD [光的频率由光源确定,与介质无关,所以光从真空射入光纤,光的频率不变,A 正确;光通过此光纤到达小截面的最短距离为L ,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v =c n ,则光通过此光纤到达小截面的最短时间为t =L v =nL c,B 错误;通过光纤侧面全反射后再从上方截面射出的光束与垂直射出上方截面的光束不平行,C 错误;全反射临界角记为C ,则sin C =1n ,到达光纤侧面光线入射角等于θ,若θ>C ,即有sin θ>1n,则光在第一次到达光纤侧面时发生全反射,不会从光纤侧面射出,D 正确.]14.(4分)(多选)如图所示,△OMN 为玻璃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a 、b 两束可见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棱镜底面MN (两束光关于OO ′对称),在棱镜侧面OM 、ON 上反射和折射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玻璃棱镜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 光的传播速度B .若保持b 光入射点位置不变,将光束b 顺时针旋转,则NO 面可能有光线射出C .用a 、b 光在同样的装置做“双缝干涉”试验,a 光的条纹间距大D .用a 、b 照耀同一狭缝,b 光衍射现象更明显BC [由题图可知,b 光在NO 面上发生了全反射,而a 光在MO 面上没有发生全反射,而入射角相同,说明b 光的临界角小于a 光的临界角,由sin C =1n分析得知,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 光的折射率,由v =c n得知,在玻璃棱镜中a 光的传播速度比b 光的大,A 错误;由上分析,可知,若保持b 光入射点位置不变,将光束b 顺时针旋转,其入射角减小,可能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则NO 面可能有光线射出,B 正确;由于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 光的折射率,则a 光的频率比b 光的低,a 光的波长比b 光的长,而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所以a 光束的条纹间距大,C 正确;波长越长越简单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a 光比b 光更简单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D 错误.]15.(4分)(多选)如图所示,一束色光从长方体玻璃砖上表面射入玻璃,穿过玻璃后从侧面射出,变为a 、b 两束单色光,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较大B .在玻璃中b 光的波长比a 光短C .在玻璃中b 光传播速度比a 光大D .减小入射角i ,a 、b 光线有可能消逝BD [由题图可知折射率n a <n b ,则νa <νb ,又由n =c v 得,v a >v b ,综上得λb <λa ,故A 、C 错误,B 正确;减小入射角i ,由几何关系可知在玻璃内的入射角变大,可能发生全反射.a 、b 都可能消逝且先消逝的是b 光,D 正确.]16.(6分)一位同学用“插针法”测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的折射率.(1)该同学在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时,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以O 点为圆心,OA 为半径画圆,交OO ′延长线于C 点,过A 点和C 点作垂线分别交法线于B 点和D 点,如图所示.测量有关线段长度,可得玻璃的折射率n =________.(用图中线段表示)(2)这种方法能否测量两表面不平行的玻璃砖的折射率________(选填“能”或“否”).[解析] (1)依据题意,题图中AO 为入射光线,OC 为折射光线,由几何关系知sin i =AB AO ,sin r =CD OC ,又因为AO =OC ,依据折射率公式有n =sin i sin r =ABCD. (2)依据测量原理,可以知道,对于两表面不平行的玻璃砖,这种方法不影响测量它的折射率,故能测量两表面不平行的玻璃砖的折射率. [答案] (1)ABCD (2)能17.(10分)如图所示,由某种透亮物质制成的直角三棱镜ABC ,折射率n =3,∠A =30°.一束与BC 面成30°角的光线从O 点射入棱镜,从AC 面上O ′点射出.不考虑光在BC 面上的反射,求从O ′点射出的光线的方向.[解析] 如图所示,光从O 点射入,折射角为r 1,sin i 1sin r 1=n sin C =1n解得r 1=30°,sin C =33,则C <45° i 2=90°-r 1=60°>C ,故光在AB 面发生全反射光在AC 面发生折射,i 3=30°sin r 3sin i 3=n 解得r 3=60°,光经AC 面反射后,垂直射向AB 面,再次反射,之后光在AC 面再次折射,有i 4=i 3,由对称性知r 4=r 3=60°.[答案] 一条光线射出方向与O ′A 夹角为30°,另一条光线射出方向与O ′C 夹角为30°18.(10分)用某一单色光做双缝干涉试验时,已知双缝间距离为0.25 mm ,在距离双缝为1.2 m 处的光屏上,测得5条亮纹间的距离为7.5 mm.(1)求这种单色光的波长.(2)若用这种单色光照耀到增透膜上,已知增透膜对这种光的折射率为1.3,则增透膜的厚度最小应取多少?[解析] (1)依据公式Δx =l d λ,得λ=d l Δx由题意知Δx =xN -1又l =1.2 m ,d =0.25×10-3 m所以λ=d l Δx =0.25×10-3×7.5×10-31.2×4 m =3.9×10-7m.(2)依据公式n =c v ,c =λf ,v =λ′f 得n =λλ′所以λ′=λn =3.9×10-71.3 m =3.0×10-7m故增透膜的最小厚度d ′=14λ′=7.5×10-8 m.[答案] (1)3.9×10-7 m (2)7.5×10-8 m。
第四章练习二答案及解析

练习(二)单选题1. 根据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将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和重症肥胖。
单纯性肥胖者占肥胖症总人数的()。
A. 80%以上B. 85%以上C. 90%以上D. 95%以上【答案】D【解析】根据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将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和重症肥胖。
单纯性肥胖者占肥胖症总人数的95%以上。
2. 烟草使用的干预侧重于生活方式管理的策略,()不是具体干预原则包括。
A. 以健康为中心,强调预防为主,烟草使用的干预主要应放在预防不吸烟者开始吸烟。
B. 以整体为中心,强调干预对象的健康责任和作用C. 以个体为中心,强调干预对象的健康责任和作用D. 形式多样,强调综合干预。
【答案】B【解析】烟草使用的干预侧重于生活方式管理的策略,具体干预原则包括:(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干预对象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健康为中心,强调预防为主,烟草使用的干预主要应放在预防不吸烟者开始吸烟。
(3)形式多样,强调综合干预。
3. 通常推荐最佳的随访计划应安排在开始戒烟后1周、()和3个月,并按照吸烟者的选择确定一个具体的随访时间。
A. 2周B. 3周C. 1个月D. 2个月【答案】C【解析】通常推荐最佳的随访计划应安排在开始戒烟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并按照吸烟者的选择确定一个具体的随访时间。
4. 以下()阶段不是针对个体自我戒烟法的烟草干预措施。
A. 准备阶段B. 随访C. 发展阶段D. 行动阶段【答案】C【解析】针对个体的烟草干预措施分为五日戒烟法和自我戒烟法。
自我戒烟法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和随访。
5. 自我戒烟法中随访阶段可以帮助复吸者回顾戒烟的好处,并鼓励他们重新开始戒烟。
通常认为连续戒烟()以上才能称为戒烟成功。
A. 半年B. 1年C. 2年D. 3年【答案】C【解析】通常认为连续戒烟2年以上才能称为戒烟成功。
自我戒烟法中随访阶段,可以帮助复吸者回顾戒烟的好处,并鼓励他们重新开始戒烟。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人与环境本章复习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不能正确理解和区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2021辽宁大连普兰店二中高二月考,)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下列哪个选项体现了间接价值(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B.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2.(2021福建厦门集美中学高二期末,)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她和她的团队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有效地遏制了疟疾的蔓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被称为“中国神药”。
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生态价值3.(2020湖南永州高二上期末,)地球上几乎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B.每个物种都维持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C.屠呦呦通过研究植物黄花蒿,从中提取出青蒿素D.路边生长的不知名野草以及生活在其周围的不知名昆虫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是(易错)A.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出了新型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发现了某细菌体内的抗寒基因,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易错点2 不能正确理解生态工程的设计原理5.(2021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二月考改编,)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 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但却种植了属于乔木的杨树,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半死不活”,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
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 )A.自生原理B.协调原理C.整体原理D.循环原理6.(2021河北衡水十四中高二期末,)如图是某农户家庭种、养系统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8 图4.1所示系统中,发电机以发电机-变压器组方式接入系统,最大开机方式为4台机全开,最小开机方式为两侧各开1台机,变压器T5和T6可能2台也可能1台运行。
其参数为:图4.1 系统示意图115/3kVE ϕ=;1.12.1 1.2 2.215G G G G X X X X ====Ω;1.32.3 1.4 2.410G G G G X X X X ====Ω, 1.1 1.4~10T T X X =Ω,0.10.4~30T T X X =Ω,1.5 1.620T T X X ==Ω,0.50.640T T X X ==Ω;60km A B L -=,40km B C L -=;线路阻抗120.4/km Z Z ==Ω,0 1.2/kmZ =Ω,线路阻抗角均为75,.max .max 300A A B L C B L I I --==,负荷功率因数角为030; 1.2ss K =, 1.2re K =,0.85rel K I =,0.75rel K II =,变压器均装有快速差动保护。
试解答:(1) 为了快速切除线路上的各种短路,线路A-B 、B-C 应在何处配备三段式距离保护,各选用何种接线方式?各选用何种动作特性?答:应该在1,2,3,4处配备三段式距离保护;选用接地距离保护接线方式和相间距离保护接线方式;它们的I ,II 段选择具有方向特性的距离保护,III 选用具有偏移特性的距离保护。
(2) 整定保护1~4的距离I 段,并按照你选定的动作特性,在一个阻抗复平面上画出各保护的动作区域。
答:线路AB 的正序阻抗 10.46024AB A B Z Z L -==⨯=Ω线路BC 的正序阻抗 10.44016BC B C Z Z L -==⨯=Ω保护1,2的距离I 段 .1,20.852420.4I Iset rel AB Z K Z ==⨯=Ω 保护3,4的距离I 段 .3,40.851613.6I I set rel BC Z K Z ==⨯=Ω保护1~4距离I 段在阻抗复平面上的动作区域如图4.1.1所示,圆周1、2、3、4分别对应保护1、2、3、4距离I 段的动作特性:图4.1.1 保护1~4距离I 段的动作特性(3) 分别求出保护1、4接地距离II 段的最大、最小分支系数; 答:对保护1:(I )当与相邻下级线路距离保护I 段相配合时1max 2.88b K =,1min 1.59b K =(II )当与相邻变压器的快速保护相配合时1max 2.88b K =,1min 2.01b K =对保护4:(I )当与相邻下级线路距离保护I 段相配合时4max 2.26b K =,4min 1.41b K =(II )当与相邻变压器的快速保护相配合时4max 1.99b K =,4min 1.53b K =(4) 分别求出保护1、4接地距离II 、III 段的定值及时限,并校验灵敏度。
答:保护1距离II 段的整定:(1)整定阻抗:按下面两个条件选择 1)当与相邻下级线路距离保护I 段相配合时.11min .3()0.75(24 1.5913.6)34.218II II I set rel AB b set Z K Z K Z ⋅=+=+⨯=Ω2)当与相邻变压器的快速保护相配合时.11min ()0.75(24 2.0120)48.15II II set rel AB b t Z K Z K Z ⋅=+=+⨯=Ω 所以取.134.218IIset Z =Ω(2)灵敏度校验:.134.218 1.43 1.2524II set senAB Z K Z ===>,满足灵敏度要求。
(3)动作时限:与相邻保护3的II 段配合130.50.51II II t t t s =+∆=+=,它能同时满足与相邻线路保护以及相邻变压器保护配合的要求。
距离III 段的整定:(1)整定阻抗:按躲过正常运行时的最小负荷阻抗整定.min min .max 0.9190.533L L L U Z I ⋅===Ω .min.1cos()IIIL set rel ss re set L Z Z K K K ϕϕ=-取2.1=rel K , 1.2ss K =, 1.2re K =和75o set ϕ=,30oL ϕ=,于是Ω=-=⋅93.155)3075cos(*2.1*2.1*2.153.1901 III set Z(2)灵敏度校验:1)本线路末端短路时灵敏系数:.1(1)155.93 6.50 1.524III set sen AB Z K Z ===> 2)相邻设备末端短路时灵敏系数:.1(2)1max 1.2IIIset sen AB b nextZ K Z K Z ⋅=≥+ a 、 相邻线路末端短路时灵敏系数利用问题(3)中求灵敏系数的结论,只要令,0BK BC CK X X X ==即可1b 56.056.0056.012.1112.0034.034.012.0034.1K 11211131BC AC AB AB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当X 34.1、X 56.0分别取最小值,而X 12.1、X 34.0、X 12.0分别取最大值时,K 1b 就取最大值 即当34.1min 56.0min 12.1max 34.0max 12.0max 10,20,25,30,30X X X X X =Ω=Ω=Ω=Ω=Ω时,1max 11 2.8820212048201125403072330303072110b K =+=⎡⎤⎛⎫⎛⎫++++ ⎪⎪⎢⎥+++⎝⎭⎝⎭⎣⎦+16next BC Z Z ==Ω.1(2)1max 155.93 2.23 1.224 2.8816III set sen AB b next Z K Z K Z ⋅===>++⨯ b 、 相邻变压器末端短路时灵敏系数 此时,1.max 2.88b K =,20next t Z Z ==Ω.1(2)1max 155.93 1.91 1.224 2.8820III set sen AB b next Z K Z K Z ⋅===>++⨯ 所以灵敏度校验满足要求。
(3)动作时限:与相邻设备保护配合130.50.51III III t t t s =+∆=+=,它能同时满足与相邻线路保护和相邻变压器保护的配合要求。
保护4距离II 段的整定:(1)整定阻抗:按下面两个条件选择 1)当与相邻下级线路距离保护I 段相配合时.44min .2()0.75(16 1.4120.4)33.573II II I set rel BC b set Z K Z K Z ⋅=+=+⨯=Ω2)当与相邻变压器的快速保护相配合时.44min ()0.75(16 1.5320)34.95II II set rel BC b t Z K Z K Z ⋅=+=+⨯=Ω所以取.433.573IIset Z =Ω(2)灵敏度校验:.433.573 2.1 1.2516II set senBC Z K Z ===> (3)动作时限:与相邻保护2的I 段配合420.5II It t t s =+∆=,它能同时满足与相邻线路保护以及相邻变压器保护配合的要求。
距离III 段的整定:(1)整定阻抗:按躲过正常运行时的最小负荷阻抗整定.min min .max 0.9190.533L L L U Z I ⋅===Ω .min.4cos()IIIL set rel ss re set L Z Z K K K ϕϕ=-取2.1=rel K , 1.2ss K =, 1.2re K =和75o set ϕ=,30oL ϕ=,于是.4190.53155.931.2*1.2*1.2*cos(7530)III set Z ==Ω-(2)灵敏度校验:1)本线路末端短路时灵敏系数:.4(1)155.939.74 1.516III set sen BC Z K Z ===> 2)相邻设备末端短路时灵敏系数:.4(2)4max 1.2IIIset sen BC b nextZ K Z K Z ⋅=≥+ a 、 相邻线路末端短路时灵敏系数4b 56.056.0056.034.1134.0012.012.034.0012.1K 11211131AB AC BC BC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当X 12.1、X 56.0分别取最小值,而X 34.1、X 12.0、X 34.0分别取最大值时,K 4b 就取最大值 即当12.1min 56.0min 34.1max 12.0max 34.0max 12.5,20,20,30,30X X X X X =Ω=Ω=Ω=Ω=Ω时,4max 11 2.2120212072201120403048330303048112.5b K =+=⎡⎤⎛⎫⎛⎫++++ ⎪⎪⎢⎥+++⎝⎭⎝⎭⎣⎦+24next AB Z Z ==Ω.4(2)4max 155.93 2.26 1.216 2.2124III set sen BC b next Z K Z K Z ⋅===>++⨯ b 、 相邻变压器末端短路时灵敏系数 此时,4.max 1.99b K =,20next t Z Z ==Ω.4(2)4max 155.93 2.79 1.216 1.9920III set sen BC b next Z K Z K Z ⋅===>++⨯ 所以灵敏度校验满足要求。
(3)动作时限:与相邻设备保护配合420.50.51III III t t t s =+∆=+=,它能同时满足与相邻线路保护和相邻变压器保护的配合要求。
(5) 当AB 线路中点处发生BC 两相短路接地时,哪些地方的哪些测量元件动作,请逐一列出。
保护、断路器正常工作情况下,哪些保护的何段以什么时间跳开了哪些断路器将短路切除?答:当AB 线路中点处发生BC 两相短路接地时,接地距离保护中:B 相,C 相的接地距离保护的测量元件动作;相间距离保护中:BC 相间距离保护的测量元件动作;保护、断路器正常工作情况下保护,保护1的B ,C 相的接地距离保护I 段、BC 相间距离保护I 段、保护2的B ,C 相的接地距离保护I 段、BC 相间距离保护的I 段,将在故障瞬间跳开保护1,2处的断路器,从而将短路切除。
(6) 短路条件同(5),若保护1的接地距离I 段拒动、保护2处断路器拒动,哪些保护以何时间跳开何断路器将短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