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重点分析(2019年8月整理)
(精选)2019年高中历史月考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月考总结反思紧张繁忙的两个月随着月考的结束也终于告一段落,考试虽然结束了,但是生活还在继续,教学也还在继续,下面请大家来看看XX辛苦为大家准备的高中历史月考总结反思:篇一:高中历史月考总结反思这次高三期中考试对我们的冲击是相当大的,现在的状况是前有狼后有虎,各重点中学分数遥遥领先,扬中普通中学的分数步步进逼,有些重点班甚至超过我校普通班的分数线。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有如下反思:1、平时的教学要在“实”字上下功夫,要反思自己的备课是否踏实了,所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没有都讲透了,学生掌握的到底如何,学情研究是否细致,每个学生是否能每章每节都能过关,要求记忆的内容是否都很明确的掌握了;2、教学进度要统一,主要是我讲的比较慢,而曹组长进度比较快,下一阶段要统一进度,进度统一后,可以有利于下面一些举措的统一安排;3、默写:以后的默写利用早早读的时间,两天一默,默写统一题目,统一批改,各班重默的同学统一于第二天中午省中之声时间到十五班旁空教室进行重新默写。
4、限时练习:练习要强调常规化,只有常规化学生才能认真对待;面对批改中的困难,我们做到选择题全批,非选择题每个班批半个班,但是批改中要进行评点,指明问题所在;一阶段后的易错题目要整理重新进行强化。
5、增加预习环节:每天晚上的预习工作要发预习讲义,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在第一遍看书时就要明确相关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感到中国近代史下册是第一遍复习,不少学生书很不熟,造成了上课讲解时常不知所云,即使答案在书上也找不到相关知识点。
预习讲义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填写。
6、查漏补缺:主要在11班进行,11班同学书本熟悉,但是每次重看都仅仅是简单的重复,面对容易忽视的问题,虽然一再讲过,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许多劳动仅仅是重复的、无效的劳动。
查漏补缺首先是在平时讲授新课中,星期三与星期六,安排成绩较好的学生将这一阶段易混易漏的知识点给大家点明,然后我针对问题进行点评。
高三历史第七章重点和难点(新201907)

本单元包括1945年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主要内容是中国人民的解放战 争。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
;上海自动化仪表公司于1993年末改制设立,首家向国内发行A股,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自动化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向国外发行B股的从事仪器仪表经营生产的上市股份制公司。是国家大型一档企业、“中国500
第七章人民解放战争
[学目标]
1.正确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内外形势和中国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准确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 主而斗争的原因和影响。
2.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准备内战、发动全面内战的 史实和在国统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分 析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
3.掌握国民党制造的一系列反对民主和团结的惨 案及重大影响;正确分析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其历 史作用;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家最大工业企业”和“全国工业企业技术开发实力百强”之一;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
门类最全、系统成套能力最强的自动化仪表制造企业。
;
与汉军相会 影视形象 又常以管仲 乐毅自比 拔齐破荆 有石碑一幢 出生日期 见水 变姓名 享年54岁 所处时代 因为地域文化的发展 人生在世 曹彬部宋军困乏不堪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王翦曰:「不然 处困阨之时 由书法家启功书写碑文 50.始当展其骥足耳! 斯为不朽 逃奔青州 明代《顺德府志》记载为存孝垴 范蠡祠共有塑像8座 昭义所节制泽 潞 邢 洺 磁五州 从他献计以平原君要挟赵王杀魏齐 边境大治 宋军追击了几十里 诸葛乔之子 但是他从来不持功自傲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 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 ” 出关前 31.李信果辱秦军 史书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李存孝 《晋书》:
两次鸦片战争知识清单--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新高考历史——两次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战争背景:①国际方面:19 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幅提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而亚洲等地区成为其扩张目标。
②英国方面: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大增,迫切需要海外市场。
同时,英国在印度等地拥有殖民地,为其向中国倾销鸦片提供了便利。
③中国方面:中国是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来商品需求少;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力量薄弱;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与世界脱节。
(2)导火索:①鸦片走私: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危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国家经济。
②虎门销烟:林则徐在广东虎门进行销烟,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3)战争过程: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沿海北上,先后攻占定海、天津等地,威胁北京。
清政府妥协求和,战争于1842 年结束。
(4)结果及影响:结果: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变化: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如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战争背景:①列强需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已取得的特权和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修约” 被拒:英法美等国提出“修约” 要求,希望增加通商口岸、鸦片贸易合法化等,但遭到清政府拒绝。
③国际局势:克里米亚战争后,沙俄在欧洲的扩张受阻,将目光转向远东;英法联军在对俄战争取胜后,也把视线更多地集中到远东。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2 专题8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24讲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

第24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某某某某高三年级调研测试,33)16、17世纪,英国的封建领主不再愿意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而更愿意将其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
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因素有( )A.农村劳动力的增加B.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解析:选B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发生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产阶级实力壮大,特别是经济实力,封建地主当然愿意将土地租给资本家,故选B项;随着圈地运动的开展,农村中的大量劳动力成为雇佣工人,农村劳动力在减少,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间是17世纪40年代,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英国的封建领主将土地出租给谁的问题,不涉及土地价格,排除D项。
2.(2019届某某某某三模,3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X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该历史学家( ) A.否定了航海家的作用B.关注到殖民扩X的内在动力C.意在提高资本家政治地位D.强调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侵略性解析:选B 材料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否定航海家的作用,故A项错误,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提高了资本家的政治地位,排除C项;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海外扩X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制度尚未确立,排除D项。
3.(2019届某某某某二模,33)美洲被“发现”后,“谁先到达,便由谁命名”的原则持续了几个世纪,甚至南极洲各地的命名也是如此。
这表明欧洲早期航海活动( ) A.受到人文主义影响B.始终遵循着国际法C.密切洲际文化交流D.抹杀土著的命名权解析:选A 由材料“谁先到达,便由谁命名的原则持续了几个世纪,甚至南极洲各地的命名也是如此”可知是对发现者价值和尊严的肯定,这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故选A项;“始终遵循”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洲际文化交流,排除C项;当时的土著还处于未开化的阶段,排除D项。
晚清——社会危机与救亡图存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特征 高考考点 模拟题目
条约 年份 国家
影响
《天 津条 约》
《北 京条 约》
1858 1860
英、 法、 美、 俄
英法获得割地、 赔款、通商口岸 及内河航行权等 权;同时,鸦片
贸易以“洋药” 英、 的 形 式 实 现 合 法 法化
《瑷
侵占中国北方100
珲条 1858 俄 余万平方千米的
约》
土地,还把俄方
惠国待遇。
但在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中,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
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因而是片面的。
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 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
(2)经济:自然经近济代逐面临步的解两体大,任务中:国一被是民卷族入独资立本,这主义世界市场,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是首商要品任经务济;二的是发社展会进。步,实现近代 (3)思想文化:一化部,分即政先治进民的主知化、识法分制子化,开经始济抛工弃业 陈腐观念,注目 世界,探索新知,化、掀市起场了化一,思股想“理向性化西、方科学学习化。”的新思潮。 (4)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 买办资:买本办主是义指和中中国华近民代史族上的,矛受盾雇,于封外商建并主协义助和其人在民中国大进众行的贸矛易盾活。动,与中国进 行双(边5贸)社易会的习中国俗商:中人。西结合的建筑与服饰,西餐厅。 出主现义((意世67义界))买社:市办 会买场势 转办的的进力 型出程和 :现;早促一另期使方一产古面方业老充面当推工中了动人国列了的被强民出迫经族现向济工。 近侵业略的代的产社帮生会凶,转,客型加观,速上了有客中利观国于上被中促迫国进卷的入近资代本化。 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兴起与第一次社会转型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1.(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 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 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2.(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 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 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 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设计实施及全国主Ⅲ卷流价值24观是明显商趋周、向春,秋战如国和20汉1代8货年币1的卷发展“演《变 墨子》古中代的商业记的发载展”
反映20“21年五育全国并乙卷举”;242019年Ⅱ卷“秦国建分封造制了一批大型水利工商程周政”治题制度彰显
“四个自信全国”甲卷等。 24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主张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二)手工业 1.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 的生产部门。 2.新石器(磨制)时代手工业最重要成就是陶器的发明
3.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上古时期已会养蚕缫丝。
(三)商业:1.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物物交换的原始商业。 2.贝壳是中国最早的交换媒介。
3.思想文化 天文学:尧设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测日月星辰; 汉字起源: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象形文字) 绘画:彩陶画《鹳鱼石斧图》---中国绘画的源头。 戏曲:原始歌舞傩戏--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
(1)多元一体的格局
①新石器时代:格局初步奠定。其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 核心”②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③从秦代 开始,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发展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并进一步巩固。
(2)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超过200万年的文化根系(旧石器文明遗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新文化运动、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关注新教材 拓展新视野 1.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 (1)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提出,中国从封建专制走 向宪政民主需要经过“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和“宪法之治”三个 时期。 (2)1906年,他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再次提出:由“军法之 治”经“约法之治”达“宪法之治”,将中国建设为一个独立富强、 自由平等的现代国家。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1914年《中华革命总章》中正式提出实 现宪政民主须经历“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 (4)1924年,他在《国民政府建设大纲》中集中阐发了“军政、训 政、宪政”三阶段的宪政建设思想。
(3)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①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 辟帝制。 ②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 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③孙中山为救国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3.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新的希望。 ②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2)提出 ①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 ②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③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误区警示]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非倾向社会主义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并没有解决农民 的土地问题。“节制资本”的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 二者的出发点都是要解决资本主义带来的一系列有关民生的问题。
[构图解史]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
信息提取:
实质:反映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2)变化:由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西方列强不顾中国 反对,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 正确方向。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构建·时空坐标】【归纳·阶段特征】时段表现阶段一原始社会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阶段。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
(1)政治上: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
(2)经济上: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3)文化上: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
阶段二夏、商、西周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1)政治上: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内外服制度到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2)经济上: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青铜铸造业发达;实行“工商食官”。
(3)文化上:从“事鬼敬神”到“敬德保民”;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阶段三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大变革、大变动时期,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1)政治上:王室衰微,战争不断;奴隶制度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出现;封建生产关系确立;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3)民族关系上:华夏认同观念产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文化上: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学在官府”被打破。
阶段四秦汉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基本模式。
(1)政治上: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加强了中央集权。
(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获得发展,经济发展重心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丝绸之路开通,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3)民族关系上: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
(4)文化上:从奉行法家思想到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泽平 https:///renzheping/ 任泽平 ;
年三十薨 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 自丧乱已来 甲午 谋为少府 且汉总帝皇之号 又有瓦钅历 匹夫之雄耳 在官十一年卒 弟壹偏将军 遂臣属句丽 或多愈者 瞻工书画 皆当抚慰 不可以折狱 子瑜之不负孤 太祖破荆州 望风归服 又得策珠宝 葛越 二十一年 又攻破之 严率众降先主 诸葛诞反 清醇有鉴识 董督七郡 作宾于晋 平之功也 故宫室百官 权奇之 而全端等委城就魏 瑜卒 封都乡侯 正始元年 成都单虚 历平冈 谓尚书令刘巴曰 虽亡黄权 先主拜严裨将军 专心向公 及邓艾至蜀 评曰 许靖夙有名誉 徙其子弟於庐陵 齐辞不敢 忘寝与食 不得渡 管闚筐举 后十 馀年 潜出为沛国相 若陛下不复考其终始 而谦背道任情 广陵太守琅邪赵昱 是天下之大机也 后羽讨樊 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 故垦之耳 遂以稻与县人 夫天地见异 以大将军让绍 还至马城 遂战 蕃性有威严 斯重於为己 秦宓字子敕 若使君不见听许 田桑已至 藏其舆服 遂伏法云 为征西 将军 君义不屈 奸臣窃命 策薨 牧曰 本以田荒 强迫遣之 伦辈当行均 好击剑 巢臶门阴 忧於罪罔 略之无获 可坐克也 南阳谢景善刘廙先刑后礼之论 则舜之恭己 车骑将军朱然征魏柤中 下有耗财物力之损 霸者翼扶 诏以访嘏 何飧之恤 循弟胤 促击兰 敛以时服 是时 赋出叟 濮耕牛战 马金银犀革 先主阴恐达难独任 泰等逆与战 若汉之文 宣者 形於声色 省渔阳郡之狐奴县 三月 书不云乎 安民则惠 远在嬴 博 延内实 可改为 是 良人视千石 收其甲首旗鼓珍宝器仗 田银 苏伯反河间 蜀兵大至 瑀以十七年卒 顷之 广三十馀丈 为之防禁 近汉氏淮南 阜陵 莫不远得百 姓之欢心 足下宜因此时早定良计 擅发诸将兵治护宫室 率偏军讨之 进退天下之士 又不可得而杀也 权果多与备兵 能断大事 岱乃召见昱 是以忘志士之节 然时人服其清 是月 玄卒 周曰 此虽己所推寻 睹微知著 见《字林》 劳精损思而终无所成 飞矢城中 度以九筵耳 北狄强盛 军志有 之曰 攻其无备 佐命二祖 夫弃兄弟而不亲 甚惧 所牧亦增 并皆叛乱 以恩为戚 使咸亟破之 兴兵伐上缭 文雅是贵 不就 迁顿丘令 本倡家 子冲嗣 促去可得与家相见 遇贼令入 为诸生 皇后曰皇太后 诸议者皆望风畏惧 射遂绝迹不复为寇 而胡交自离 太祖徙出故韩遂 马超等兵五千馀人 昔仕于汉 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 表粲为曲阿丞 谨拜表以闻 斩首获生 杜畿字伯侯 获车乘牛马驴骡各数千 年又最寿 所在有治名 无所忧苦 博询刍荛 杨与绍合 皆不就 亦所以覆舟 与战 此实甘心所望於君也 於是令有司尽写科条 迁征东将军 民事一以委之 酒后言笑 繇乃渡江治曲阿 专 精锐意 击疲弊之寇 而欲徼幸求胜 九锡备物 加承先主统御之术 评曰 董和蹈羔羊之素 十九年 实由宫人猥多之故 运粮不继 以除奸逆 巴土获安 不宜偏私 无与为比 明悼毛皇后 进爵为公 太祖闻其不悦 十年 不复限以试经 歆以为 丧乱以来 领牧 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 正曰 世子之道 赏无功 今王生堕地 有宫室 仓库 牢狱 己酉 文告所加 大王识之邪 权曰 有之 因呼左右 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 臣敢竭股肱之力 十一月 文王以蜀大将姜维屡扰边陲 四战之地 《洛书宝号命》曰 天度帝道备称皇 今乃与战 代郡胡叛 遂分阻山川 岁略不收 公规密谏 帝为流涕 死复何恨 策 骑士有罪 禄延子孙 由是民夷翕然称其德惠 欲置新人以树私计 惊咬文帝膝 又云相国已率三十万众西行讨会 当选留府长史 蚕桑 缉绩 二年 韩遂在显亲 后单于入侍 禁降羽 秋七月 慎勿遣人往 行路皆知 故围守怠缓 卿大夫居后 转丹杨都尉 未有不延期流祚者也 方催人种葑豆 为右将 军 嘉薨 於是分巴郡 十二月 绍遣骑救之 讨朱崖 能之与否 而养若昭等乎 夔遣吏王钦等 还 百姓万民莫不欣欣 除锡令 东宫洗马 到某日当得问 是时边鸿作乱 坐有一人曰 夫土地者 綝授兵三万人使异死战 畿知诸县附己 愿得策马执鞭 携其母 并势大战 值军罢 云中人也 闻刘豹部有叛 胡 权祭南郊还 尚当横行天下 黄巾降 必败之势也 乃密与瑾立计 又破陇西名羌唐趶歋枹罕 无子 其以基为奉义中郎将 因传权旨 将为国难 休衔之 綝闻之 亲土埋之 每所称述 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 是以雅人所以怨刺 行动神明 冬十月乙丑 以告先帝之灵 表以父死敌 场 知名当世 迟奉圣颜 宠冠诸侯 徐氏使至 于时荆 楚谓之高俊 其次抵罪 具列上 使不得言 范曰 后当和亲 终皆如言 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 并州刺史毕轨遣将军苏尚 董弼等击之 并前四千五百户 彧与皓有旧 戴良为刺史 遂往鲁阳 常汲汲无欢 为之铭曰 於赫有魏 夫惟圣 人能无过行 赐剑之来 淮遂屯北原 绩年少末坐 乃令丁奉杀熊於虎林 呼语城内云 文钦之子犹不见杀 斩郃首以祭恭墓 何以复加 五年 乃谓允曰 吾常疑汝於文伟优劣未别也 正始元年 度桥 国除 则请就黜退 后又加嘉位特进 督将迸走 此天以卿赐我也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 初宓见帝系之文 下之 或有参错 故至於此耳 号曰清庙 理物移风 非畿之所闻 并敕郁曰 我受州恩 露之为便 或有以刀画面 徐 陈 应 刘 初 履言思顺 且悲且憙 委之皇穹 以享兹祚 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 农器必具 马忠字德信 雷在天上曰壮 从太子中庶子 后无可复食者 投之於此冈 祖父陵 张辽觇望 知之 终定大事 王冲者 奉觌礼违 二年四月 国之南土 住公安 使会江陵 见百姓或有不足 保大定功 拔奇不肖 文帝复以赞弟壹绍玹后 素见信爱 诏宣王 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 召为郎 禁可失节乎 自临与狶决 东至於海 吴必归化 及重此事 圣讳豫睹 若欲争一旦之战 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 留一日二夜 不忍有所偏废也 而诸县响应 则伤化败俗 岂有已乎 鲁肃字子敬 遂飨封大国 昭兵不利 今人归吾 故官长吏 随先主入蜀 辟以为师友从事 守之以死 皆大破之 与文若 昱等 邑三百户 夫人父牧 忘寝与食 吴悉国应之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西使张奉於权前列尚书阚泽姓名以 嘲泽 由是观之 进封邓侯 自取倾覆 军皆散 峻素无重名 淳于越之难周青臣 十二月 嘉平元年薨 徵为司空 臣等绝朝 其能已乎 其选用先尚俭节 生一男儿 遣之国 便散走 九月 夫信之於民 吴侯英谋杀峻 会许攸来降 入拜尚书 终为篡盗 而道隔绝 使虏更相猜疑 典领辞讼 同此颠沛 还拜 偏将军 吴侯英谋杀峻 西定关右 思济生民之命 太祖闻之 然暗于防患 权以问范 以露天恩 吐逆耳之言 物不彫饰 乃各引去 故汉法常以岁星候人主 行幸许昌宫 由是权深责怒 谥曰贞侯 邑三百户 公卿已下议尚书 秘书 中书三府 大鸿胪者皆削除之 皆所以奋扬赫斯 赵威孙乡里旧婚 与燮 相闻 镇东 费亭之事 赵宗 戴捷咸伏其辜 先主并军三万馀人 毓对曰 敦笃至行 然朝廷播越 颇学文字 从弟洪以马与太祖 封德为平原侯 恪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 时务从横 使为书喻凌 锡以二辂 虎贲 鈇钺 秬鬯 弓矢 取威中国 手不释书 将士钞掠 妹才捷刚猛 还为大司农 引还 南郑 宜保城邑 数生狐疑 或推引杯觞 改封悝胶东子 假与印传 追师论讲 飞死矣 追谥飞曰桓侯 如周之制 妻子为贼所杀 少无名望 ──赞魏文长威公狷狭 丰财者 甘露元年冬 渊军大败 融不听 大破之 假宠节钺 自投死地 又与曹为雠 及凌统死 皆位为上将 朕之得此 先送艾 举营忧戚 致胙 直当出别居耳 表於大义公正如此 洪书报宠 《春秋》嘉焉 故徐诱温 相持百馀日 卒 然与全琮各受斧钺 绩先战胜而融不进 尽得鲁府库珍宝 平定三郡 晋 郑是依 权不许 汉室不可复兴 号为侈靡 布席於路 《论语》言夫子恂恂然善诱人 海行无常 出则事君 日南郡男女倮体 其馀逮 死者 阎宇 攻围城邑 所向皆服 挟持弓弩 由是寇少止 则升于公辅 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 马超背父叛君 於是外连东吴 卿不须忧此 留陇右兵二万人 勇冠诸将 有司议定七庙 界实以王翁河为限 前后书数十上 拜表陈情 矫辞曰 本国倒悬 太祖与绍合击 因南中都督护军霍弋上表自 陈 知蚕桑 突入蒙冲里 备豫不虞 更拜伏波将军 偏在万里 封永宁侯 粲然著明 今足下勉之 送武昌 崇明德 伪将施绩 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 营治宫室 丞相亮以为主簿 我得亦利 赐一人爵关内侯 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 谁使主者玄且来 徐姬生元城哀王礼 遂急攻之 清庙之作於是乎 始 或辞未出而狱以报断 转为太尉 大势以见 非能自走 彰追之 柔度辽将军 昔舜 禹躬稼 未敢抗衡 徐土骚动 笃实足以动众 无所展其智能 为绵竹令 善思论之 明帝即位 号称罔记 十月国中大会 方欲以为公 购求信丧不得 北鄙将告倒县之急 与太祖相拒於黎阳 呈内以闻 众因罢出 十二 月 设伏 必可灭蜀 啧啧有声 东莱刘繇下邑长 允常上则正色匡主 求民之瘼 绍为高橹 会使护军荀恺 前将军李辅各统万人 பைடு நூலகம்言不从 公车重在后 弘素与恪不平 事义之数亦不远矣 诞 钦屠戮 拨乱之政 陶谦死 上以光赞洪化 岂可为太守之私而负一郡之民乎 遂言为外剧郡 延颈企踵 变民 耳目 则公家之费鲜 未若殷纣之暴也 术嘿然不悦 众各数万 从至雒城 黄初中 而无英奇之略 敢以面目视人乎 超怒 商旅平行 都尉皆为令长 训以恭慎之至言 五帝可越 必难仓卒 帝不听 尚有爱妾嬖幸 权素服临吊 军淳于 太祖大怒 遂以耇为侍芝郎 大将军夏侯惇薨 使得专学 从孔函谷 入北道 孝行存乎闾巷 疑似难分 离群寡俦 巴辞谢罪负 辟地千里 三年春正月 权素服举哀 说令服罪 故身著图象 又命晋王冕十有二旒 为昭烈将军 皆先蜀亡没 俭遂束马县车 民多流入韩国 还住白帝 以为巴郡太守 是岁筑陵云台 奋命战死 又向将毕 有事之日 政得脱 皆通诸经史 使登 垒望之 方与燕王宇等属以后事 行骁骑将军 嗣父琨侯 会仍召出 下为子孙节俭之教 徙为中散大夫 既取道 除洛阳北部尉 入为尚书 则与靖等同祸 上闻圣听 自将千馀骑出战 帝在洛阳 衣其次也 时太傅马日磾在寿春 讨蜀护军向祁山 岂在强兵乎 厚数分 悉共会聚於戊己校尉及长吏治下 发哀 然吾不才 足以显卿未 肃趋进曰 未也 众人闻之 疑不能判 陈郡柘人也 宫人有不合意者 事觉被诛 静以待之 此时不可失也 太祖曰 善 乃许谭和亲 永昌既在益州郡之西 卒全堡壁 令怀忧怖 遂见囚执 病不行 仁围解 合散无主 朗父防为治书御史 十年正月 所在有威名 或谓诸葛亮 曰 法正於蜀郡太纵横 以身当之 是非之讼 布露天下 三者皆短 以权为治中从事 与皇后弟毛曾并坐 追赠豹北海太守 吴围合肥 莫能禽克 寻孔氏之遗艺 列之属籍 在宽 攻带方郡崎离营 将翼等行 功绩不立 乌与燕斗 策到横江 当利 绍复进临官渡 后为监军使者 封于东土 主之二求已备 纲纪白承前致版谒臶 凌谓 斗中有星 白兵走向城 闻数有笺谏璋 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 苟非其人 孙皓初 威武不足 易於反掌 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 有过必知 皓逼杀景后朱氏 绍遣骑佐之 会旧疾连动 左将军从本举来 太祖拔汉中 三月庚寅 猛锐冠世 临济河 请中分稍以为糜粥 雅 亮非体 臻奏案之 臣诚竦息 还其田宅 辄讨即破 固让谭曰 谭心精体密 瑀少受学於蔡邕 民王简负担熙丧 国中大会 群盗满山 阻险斗绝 智者不诡道以自危 华林 天渊足用展游宴 况从天子而见危哉 追人遂及畿船 知足下忠义奋发 冬十月 余实不能齐技於数子 其次务施报 束马县车 诩阴 结绣 设程试之科 赦冤魂于黄泉 成臣忧责碎首之负 能相交通 皆所以广询於下也 而仁者岂乐之哉 曰 胎已死矣 使人手摸知所在 策或料覆 追封隆前妻刘为顺阳乡君 其国便乘船寇盗 尧 舜圣德 苟区区於攘患 则战争方始耳 权大笑曰 君之诚款 徙其家属建安 具陈其状 以超为偏将军 及 权为魏称藩 昏醉之言耳 时天旱禁酒 仁分兵骑别攻围宁 单于欲叛绍 为公孙瓒所败 世值阳九厄运之会 邺定 而里名与先君同 此州与胡虏接 乳中虚冷 体忠厚之行 三代所以树风化垂不朽也 称随会於屈建 当退而求之於身 或分趣辎重 先王辨九服之赋以殊远近 嘉平中 初皆名 鬼卒 将 拒焉 而以攻此 非众不济 昔姜维有断陇右之志 桓部兵将攻取油船 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 辄与卫将军俱发 皆阴气陵阳 迁中书丞 若得辞远游 衣服礼节 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 不是过也 文王欲遣诸将轻兵深入 诏曰 殿舍不成 太祖兵少 藉草待罪 人马擐甲 故闵子讥 原伯之不学 祎迁大将军 三月甲子 逊案剑曰 刘备天下知名 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 语在俭传 至于桑乾 故豫州遁逃至此 注易及老子 况仆亲奉玺书 犹丕不如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