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植物学讲义
植物学讲义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一、细胞学说:时间:1838—1839 提出人: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中心含义:一切生物有机体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意义:将整个生物界统一起来。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上的每个细胞都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这种能力即细胞的全能性.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影响植物细胞形状和大小的因素:遗传因素(位置、功能)和环境因素。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原生质体概念:由原生质构成的一切细胞结构的总称,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形态概念)。
原生质:构成生物细胞的一切生活物质,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物质概念)。
1 细胞膜(原生质膜)(1)亚显微结构单位膜:在电镜下由3 层结构组成一个单位的膜。
组成: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2)膜的分子结构-流动镶嵌模型构成膜的蛋白质和磷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特点:具有选择透性(4)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保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接受和传递遗传信息;参与细胞识别;抗病菌;胞饮等2 细胞核(1)数量、形状、位置与细胞种类、活动等有关. (2)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有核孔,作用-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换。
核仁:折光强的小球体,作用-合成与贮存RNA的场所。
核质:透明胶状物,由染色质和核液组成.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是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2种形态。
(3)细胞核的功能: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调节和控制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
3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2 部分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特定生理功能的微结构(微器官)。
叶绿体质体(植物体特有的) 有色体白色体叶绿体:色素-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结构(幻灯片18)-双层膜、基粒(由类囊体组成的柱状单位)、基质片层和基质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叶-大学植物学讲义

倒卵形:紫玉兰
椭圆形:水腊树
心形:薇苷菊
三角形:穿叶蓼
椭圆形:印度橡皮树
马占相思树
(2) 叶尖
鹅掌楸
羊蹄甲(豆科)
(3) 掌状叶裂
浅裂
深裂
全裂
元宝槭
五角枫
槭树科 五叶槭
3. 叶脉
网状叶脉
平行叶脉
单叶和复叶:据叶柄上着生的叶片的数目 可以把叶分为 单叶:叶柄上只着生一个叶片的叶
复叶: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叶片的叶
叶的大小:大者如王莲、芭蕉,直径可达 lm到 2.5m,最大的亚马逊酒椰的叶片可达 22 m长,12 m宽;小者如柏树和枝柳的鳞 叶,仅有数毫米长。
单叶与复叶的区别
• 单叶的叶腋处有芽,复叶小叶的叶腋处则无芽
• 单叶叶柄基部有托叶,复叶的小叶柄处无托叶
• 单叶着生的枝上有顶芽,复叶总叶柄轴顶端无 芽
• 气孔在上、下表皮均有分布,水生植物气孔仅 限于上表皮,沉水植物的叶则无气孔。有些旱 生植物(如夹竹桃)的表皮上常形成特殊凹陷 的气孔窝,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水分丧失。 气孔在表皮上的数目、位置和分布,随植物种 类而异,且与生态条件有关 。
几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器数目(个/厘米^2)(引自张继澍)
叶脉(vein):是叶片内的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发育而
来,在主脉和较大侧脉的维管束周围还有薄壁组织和机械组织,是由基 本分生组织发育成的。叶脉的主要功能是输导水分、无机盐和养料,并 对叶肉组织起机械支持作用。双子叶植物的叶脉多为网状脉,在叶的中 央纵轴有一条最粗的叶脉,称为中脉,从中脉上分出的较小分枝为侧脉, 侧脉再分枝出更小的细脉,细脉末端称脉梢,因此,双子叶植物叶片内 的维管束在叶片中央平面上与叶表面平行地形成互相连接的网状系统 。
植物学讲义提纲

g
(4)叶的结构 被子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完全叶).叶片由表皮, 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的.叶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一般可分化成栅栏 组织和海绵组织,这叫异面叶;但是,也有些植物叶肉没有明显的分化,这类叶 称为等面叶. 叶的形态结构容易随着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尤其是水分和光照对其影响较大. 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以分成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三类. 禾本科植物的叶基本构造也同样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但是还具有一 些不同的构造特点,如:表皮上的气孔由两个哑铃形的保卫细胞组成,上表皮还 具有运动细胞(泡状细胞),叶肉没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叶脉多 平行排列. 裸子植物松科的针叶在结构 上具有旱生的特点.表皮细 胞壁较厚,产并强烈地角质 化,外被较厚的角质层,气 孔下陷,能有效地减少水分 蒸腾;叶肉细胞的壁内突, 扩大了光合作用面积.
g
(二)植物的营养器官 1,要点提示 (1)内皮层 内皮层:皮层最内的一层,常由一层细胞组成,排列整齐,称为内 皮层. 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 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为凯 氏带.一些单子叶植物则呈5面增厚.(思考:?) 原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外方,也就是近中柱鞘的部分,是最初成 熟的部分,称为原生木质部. 后生木质部:它是由管腔较小的环纹导管或螺纹导管组成.渐近中 部,成熟较迟的部分,称为后生木质部. (2)根的结构 根的结构由外向内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大部分. 表皮是位于根最外面的一层生活细胞. 皮层位于表皮以内,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 中柱也就是维管柱,它包括了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 薄壁细胞四个部分. 以上这还只是根的初生结构,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还会在此基 础上继续形成更为复杂的次生结构. 外始式:由于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分化过程中,是由外方开始向内方 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称为外始式.(思考:合理性?)
大学《植物学》讲义7-1

第七章被子植物的分类基础教学目的:了解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掌握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术语;掌握植物的鉴定方法,了解北方常见科、属、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分布及利用等。
重点难点: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术语;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使用。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分类方法一、分类学及其发展分类学的任务不仅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自然分类系统。
分类学识随着各门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
被子植物的分类是以植物的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即根据花、果实、茎、叶等器官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随着解剖学、生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分类也吸收了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因而分类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
如化学分类学、染色体分类学、实验分类学、数值分类学等。
二、分类系统(一)人为分类系统与自然分类系统(二)恩格勒系统主要依据、主要观点(三)哈钦松系统主要依据、主要观点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一、茎的形态术语(一)根据茎的性质、寿命划分依茎中木质含量多少分为木本和草本。
木本植物茎含木质多,坚硬,寿命长。
其中主干明显且高大的为乔木;基部分枝,主干不明显且较矮的植物为灌木,仅基部木质,上部不甚木质的矮小植物为半灌木。
另外,茎细长而不能直立的为藤本。
草本植物含木质少,多汁,较柔软。
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本。
(二)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划分1、直立茎多数植物的茎背地生长,直立地面,如小麦,玉米等。
2、平卧茎茎平卧地上,如蒺藜,地锦等。
3、匍匐茎茎平卧地面,节上生根,如甘薯等。
4、缠绕茎茎细而软,不能直立,只能缠绕在支持物上向上生长,如牵牛等。
5、攀缘茎茎的一部分形成卷须、吸盘等结构,攀援它物生长,如黄瓜等。
二、叶的形态术语(一)叶序(二)叶片形状(三) 叶尖急尖:先端成一锐角,两边直或稍外弯,如女贞、竹 渐尖:先端逐渐狭窄而尖,两边内弯,如垂柳、紫荆钝形:先端钝,如大叶黄杨微凹:先端圆而不明显的凹缺,如锦鸡儿微缺:先端又一个小缺刻,如黄杨尾尖:先端逐渐狭窄成长尾状,如菩提树突尖:先端平圆,中央突出一短而钝的渐尖头,如玉兰具短尖:先端圆,中脉伸出叶端成一细小的短尖,如胡枝子(四) 叶基1 基本形状2 特殊形状(五) 叶缘(六)(七)脉序 是叶脉的排列方式。
植物学讲义茎3

第二节茎1.茎(种子植物)的来源(1)幼胚的胚芽发育成茎(2)叶腋的芽发育茎的侧枝2.茎、枝和芽三者的关系是什么?茎——枝上除去叶和芽所留下的轴状结构。
枝——着生着叶和芽的茎芽——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
也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一、茎的形态(一)茎的外形外形圆柱形、三角形、方柱形2.节——茎的鉴别特征(1)节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节间——两个节之间的部分茎具节和节间;节上着生叶;在叶腋和茎的顶端具有芽节、叶和芽是茎的标志性特征。
(2)木本植物的果枝长枝—节间显著伸长短枝—节间缩短(各节间紧密连接,难于辨认)短枝上的叶—簇生。
如银杏(簇生)、马尾松(二针)果枝—长枝—短枝(果枝、短果枝群)—花(3)草本植物的莲座茎节间缩短——叶排列成基生的莲座状。
(4)节膨大的茎禾本科植物——甘蔗、毛竹、水稻和玉米蓼科植物——蓼蓝、水蓼节间膨大——莲(藕)(5)叶痕——维管束痕、芽鳞痕和皮孔A叶痕落叶植物叶落后,茎上留下的叶柄痕迹。
叶痕的形状、颜色、排列顺序(互生、对生等)、维管束痕的排列形状和束数各不相同。
图示B.芽鳞痕第一,有些茎上可以看到芽鳞痕第二,顶芽(鳞芽)外围的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形状和数目因植物而不同。
第三,顶芽每年在春季开展一次,芽鳞痕可用来鉴别茎的生长量和生长年龄。
(用于扦插、嫁接做切片时选枝用) C 皮孔第一, 本质——是木质茎上气体通道第二, 皮孔的形状、颜色和分布的疏密、因植物不同。
上述三种均可做为鉴别植物种类的特征。
(二) 芽 1. 芽定义—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和花序。
枝芽和花芽枝芽—决定着主干与侧枝的关系与数量。
决定着植株的长势和外貌。
花芽—决定着花或花序的结构和数量。
芽的结构顶端分生组织—顶芽叶原基—顶端分生组织下面的突起 幼叶—由叶原基伸展而成叶芽原基—幼叶腋处的突起(也称侧枝原基或枝原基)。
芽轴叶芽原基—相当于更小的枝芽芽轴—芽间没有伸长的短缩茎。
根 大学植物学讲义

生殖生长:花、 果实、种子的形 成
植物的发育过程
种子萌发: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开始生长 幼苗生长:根系不断深入土壤,茎叶逐渐展开 成熟植物:完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形成完整的植物体 衰老与死亡:植物逐渐衰老,最终死亡
植物的生长调节
生长素调节:促进 细胞伸长生长
赤霉素调节:促进 细胞分裂和生长
植物的命名规则
拉丁学名:国际通用的植物命名法规,由属名、种名、命名人及命名时间组成
英文俗名:根据植物特征或用途命名的通俗名称 中文译名:根据拉丁学名翻译的中文名称,通常采用意译或音译 命名规则:遵循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确保同一物种只有一个正确名称
常见植物的分类与识别
常见植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用途 等进行分类,如 草本植物、木本 植物、水生植物
近代植物学:科学方法的引入与 进步
现代植物学:分子生物学与生态 学的发展
未来植物学:挑战与机遇
植物的形态与结构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植物的细胞结构
细胞质: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细胞核: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植物的组织结构
植物组织的基本类 型
植物组织的形成和 分化
常见植物的生态 作用:介绍不同 植物在生态系统 中的作用,如提 供氧气、净化空 气、保持水土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植物的生理功能与生态 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植物 通过光合作用将 光能转化为化学 能,合成有机物 质,为植物的生 长和发育提供能 量。
呼吸作用:植物 通过呼吸作用将 有机物质氧化分 解,释放能量, 为植物的生长和 发育提供能量。
大学《植物学》讲义71

第七章被子植物的分类基础教学目的:了解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掌握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术语;掌握植物的鉴定方法,了解北方常见科、属、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分布及利用等。
重点难点: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术语;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使用。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分类方法一、分类学及其发展分类学的任务不仅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自然分类系统。
分类学识随着各门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
被子植物的分类是以植物的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即根据花、果实、茎、叶等器官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随着解剖学、生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分类也吸收了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因而分类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
如化学分类学、染色体分类学、实验分类学、数值分类学等。
二、分类系统(一)人为分类系统与自然分类系统(二)恩格勒系统主要依据、主要观点(三)哈钦松系统主要依据、主要观点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一、茎的形态术语(一)根据茎的性质、寿命划分依茎中木质含量多少分为木本和草本。
木本植物茎含木质多,坚硬,寿命长。
其中主干明显且高大的为乔木;基部分枝,主干不明显且较矮的植物为灌木,仅基部木质,上部不甚木质的矮小植物为半灌木。
另外,茎细长而不能直立的为藤本。
草本植物含木质少,多汁,较柔软。
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本。
(二)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划分1、直立茎多数植物的茎背地生长,直立地面,如小麦,玉米等。
2、平卧茎茎平卧地上,如蒺藜,地锦等。
3、匍匐茎茎平卧地面,节上生根,如甘薯等。
4、缠绕茎茎细而软,不能直立,只能缠绕在支持物上向上生长,如牵牛等。
5、攀缘茎茎的一部分形成卷须、吸盘等结构,攀援它物生长,如黄瓜等。
二、叶的形态术语(一) 叶序(二) 叶片形状1 基本形状2 特殊形状(三)叶尖急尖:先端成一锐角,两边直或稍外弯,如女贞、竹渐尖:先端逐渐狭窄而尖,两边内弯,如垂柳、紫荆钝形:先端钝,如大叶黄杨微凹:先端圆而不明显的凹缺,如锦鸡儿微缺:先端又一个小缺刻,如黄杨尾尖:先端逐渐狭窄成长尾状,如菩提树突尖:先端平圆,中央突出一短而钝的渐尖头,如玉兰具短尖:先端圆,中脉伸出叶端成一细小的短尖,如胡枝子(四)叶基(五)叶缘(六)叶裂(七)脉序 是叶脉的排列方式。
植物学全套讲义精品课教案(两份全套讲义)

植物学全套讲义精品课教案(两份全套讲义)植物学讲义(两份)植物学讲义(一)如何认识《植物学》?1.植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植物学研究的是植物形态、结构的规律性、个体发育的规律性以及系统演化的规律性。
它揭示的是自然的奥妙。
学习和研究植物学将会使你懂得许多植物学的知识,并利用植物学的知识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好植物学知识会让你科学地解答许多令人费解的问题。
如:(1)俗话说树怕剥皮猪怕壮,为什么?(2)连理枝是如何形成的?(3)路灯下的树或枝条容易冻坏或冻死,为什么?(4)嫁接是如何成活的?(5)果树环割、环剥会提早结果,为什么?(6)病原菌如何侵入植物体内?(7)为什么要植树造林?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植被如何呼风唤雨?……2.植物学是艺术植物世界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无不给人以美学的享受。
宏观方面,从热带雨林到极地苔原;从平原到丘陵再到高山;处处展示着植物带给人类的无穷魅力。
参天的大树,鲜艳的花朵,无名的小草等等,让人赏心悦目。
微观方面,从植物细小的形态到显微构造;从微形态到超微构造;展现了微观世界的精妙绝伦。
从而激发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
植物世界是美丽的,微观世界更奇妙。
植物所创造的艺术美,是任何伟大的艺术家所无法创造的。
植物的美绪论植物学(Botany):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生长发育的基本特性、植物多样性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植物的多样性1.植物总数:50余万种。
2.分布范围:极其广大。
热带、温带、寒带至南北两极;平原、丘陵至高山;海洋、湖泊、沼泽至陆地。
3.细胞组成:单细胞、群体、多细胞。
4.演化趋势: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
5.植物的功能:绿色植物体内具有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呈现绿色一大类植物。
光合作用。
非绿色植物:不具叶绿素的一大类植物。
矿化作用。
二、植物界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被子植物的分类基础教学目的:了解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掌握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术语;掌握植物的鉴定方法,了解北方常见科、属、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分布及利用等。
重点难点: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术语;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使用。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分类方法一、分类学及其发展分类学的任务不仅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自然分类系统。
分类学识随着各门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
被子植物的分类是以植物的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即根据花、果实、茎、叶等器官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随着解剖学、生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分类也吸收了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因而分类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
如化学分类学、染色体分类学、实验分类学、数值分类学等。
二、分类系统(一)人为分类系统与自然分类系统(二)恩格勒系统主要依据、主要观点(三)哈钦松系统主要依据、主要观点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一、茎的形态术语(一)根据茎的性质、寿命划分依茎中木质含量多少分为木本和草本。
木本植物茎含木质多,坚硬,寿命长。
其中主干明显且高大的为乔木;基部分枝,主干不明显且较矮的植物为灌木,仅基部木质,上部不甚木质的矮小植物为半灌木。
另外,茎细长而不能直立的为藤本。
草本植物含木质少,多汁,较柔软。
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本。
(二)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划分1、直立茎多数植物的茎背地生长,直立地面,如小麦,玉米等。
2、平卧茎茎平卧地上,如蒺藜,地锦等。
3、匍匐茎茎平卧地面,节上生根,如甘薯等。
4、缠绕茎茎细而软,不能直立,只能缠绕在支持物上向上生长,如牵牛等。
5、攀缘茎茎的一部分形成卷须、吸盘等结构,攀援它物生长,如黄瓜等。
二、叶的形态术语(一)叶序(二)叶片形状1 基本形状2 特殊形状急尖:先端成一锐角,两边直或稍外弯,如女贞、竹渐尖:先端逐渐狭窄而尖,两边内弯,如垂柳、紫荆钝形:先端钝,如大叶黄杨微凹:先端圆而不明显的凹缺,如锦鸡儿微缺:先端又一个小缺刻,如黄杨尾尖:先端逐渐狭窄成长尾状,如菩提树突尖:先端平圆,中央突出一短而钝的渐尖头,如玉兰具短尖:先端圆,中脉伸出叶端成一细小的短尖,如胡枝子(四)叶基(五)叶缘(七)脉序 是叶脉的排列方式。
网状脉:细脉分支交错,连接成网状。
如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叶。
(羽状网脉、掌状网脉)平行脉:侧脉与中脉平行达叶尖或自中脉分出走向边缘而没有明显的小脉连接。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
(直出平行脉、横出平行脉)射出脉:多数叶脉由叶片基部辐射出,如蒲葵、棕榈(八)单叶与复叶单叶 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复叶 一个叶柄上生有二至多数叶片。
依小叶的排列情况分为:羽状复叶:小叶排列在叶轴的两侧呈羽毛状。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的数目为单数,顶端生有一个小叶。
如刺槐、核桃浅裂 深裂全裂 羽状裂 掌状裂 浅裂 深裂全裂偶数羽状复叶:小叶的数目为双数,顶端生有两个小叶。
如花生掌状复叶:小叶在总叶柄顶端着生在一个点上,向各方展开而成手掌状的叶。
如七叶树三出复叶:只有三个小叶着生在总叶柄的顶端,如胡枝子单身复叶:两个侧生小叶退化,总叶柄顶端只着生一个小叶,总叶柄顶端与小叶连接处有关节,如柑桔一朵完整的花可分为五个部分,即花柄、花托、花被、雄蕊群和雌蕊群。
或称花梗,是着生花的小枝,可以把花展布在枝条的显著位置上;同有的圆柱状,如木兰,有的凸起如复碗状,在雌蕊整邻形成膨大的盘状,能分泌蜜汁,称为花盘。
3 花被 花被着生在花托的外围或边缘部分,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由扁平状瓣片组成。
在外的称花萼,在内的为花冠,象这样的花称二被花,如油菜、豌豆、番茄等。
也有花被的内、外部分瓣片,在形状、色泽等方面并无区分的,称为单被花,如百合、丝兰。
也有花被完全不存的,称为无被花,如杨、柳、胡桃等。
(1) 花萼 是由若干薄片组成,包被在花的员外层。
普通萼片多为绿色的叶状体。
萼片各自分离的,称离萼。
彼此连合一起,构成为合萼。
(2)花冠 位于花萼的上方或内层,是由若干花瓣组成,排列为一轮或多轮。
花瓣有各自分离或互相连合的。
具有前者特征的花称离瓣花,如桃花;具有后者特征的花为合瓣花,如牵牛、茄等。
花瓣形状、大小相同的为整齐花,如桃花;相反则为不整齐花,如豌豆花。
一回羽状复叶 二回羽状复叶由于组成花冠的花瓣形状、大小相同或各异,花瓣各自分离或彼此连合,而使花冠形成多种不同的形状,有成十字形的,如油菜;有蝶形的,如豌豆;有漏斗状的,如牵牛;有钟状的,如风铃草;有管状的,如马兜铃;有唇形的,如野芝麻;有舌状的,如菊花等。
4 雄蕊群是一朵花中雄蕊的总称,由多数或—定数日的雄蕊所组成,位于花被的内方或上方,在花托上呈螺旋或轮状排列。
一般直接生于花托上。
也有基部着生于花冠或花被上的。
雄蕊的数日和长短,随植物种类而异。
原始种类植物的雄蕊数多而不一定,较高等的则减少,以至达到一定的数目,此外,一朵花中的雄蕊一般长短相等,但也有同一花中的雄蕊长短不等,如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共有六枚,其中外轮的二个较短,内轮的四个较长,称四强雄蕊,又如唇形科、玄参科植物的花朵中,雄蕊共有四枚,二个较长,另二个较短,称为二强雄蕊。
雄蕊同样有分离和连合的变化。
花药完全分离而花丝连合成一束的称单体雄蕊,如棉花;花丝如连合成二束的称二体雄蕊,如蚕豆、豌豆等;花丝合成为三束的为三体雄蕊,如小连翘;合为四束以上的为多体雄蕊,如金丝桃。
雄蕊的花丝分离而花药互相连合的称聚药雄蕊,如菊科、葫芦科等植物的雄蕊。
5 雌蕊群是一朵花中雌蕊的总称。
位于花中央。
每一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的。
构成雌蕊的单位称为心皮,是具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有些植物,一朵花中的雌蕊只是由一个心皮所构成,称为单雄蕊,如蚕豆、大豆。
更多种类植物的雌蕊是由几个心皮构成的,其中有的各心皮各个分离,因而各雌蕊也分离,称为离生雌蕊,如玉兰、莲等。
或是各个心皮互相连合,组成一个雌蕊,称为合生雌蕊,即复雌蕊,如番茄等。
合生雌蕊各部分的连合情况不同,有子房、柱头和花柱全部连合的,也有子房和花柱连合。
单雌蕊是通过心皮二侧边缘,向内包卷愈合而成。
边缘愈合的部分形成一条缝线,称为腹缝,相对于心皮的中肋处的一条缝线,称背缝。
一朵具备以上各部分结构的花称为完全花,如果有一部分或二部分缺少不全的,称为不完全花。
雌蕊和雄蕊如果在一朵花上同时兼备的称为二性花。
单存一种花蕊而缺乏另一种的称为单性花,其中只有雄蕊的称雌花,只有雄蕊的称雄花。
花被保存而花蕊全缺的称无性花或中性花。
雌花和雄花生于同一植株上的,称为雌雄同株,分别生于二植株上的,称为雌雄异株。
同一植株上,二性花和单性花都有的,称为杂性花,如柿树。
(二)花冠的类型花冠有离瓣花冠和合瓣花冠。
不同植物花瓣排列成不同的花冠形状:蔷薇花冠、蝶形花冠、十字形花冠、舌状花冠、轮状花冠、唇形花冠、钟状花冠、漏斗状花冠、筒状花冠等。
1蔷薇型花冠2十字型花冠3蝶形花冠4唇形花冠5漏斗形花冠6管状花冠7舌状花冠8钟形花冠9高脚碟状10坛状花冠11辐射状花冠1 离生雄蕊2 单体雄蕊3 二体雄蕊4 多体雄蕊5 聚药雄蕊6 二强雄蕊7 四强雄蕊8 冠生雄蕊(五)胎座的类型(六)花程式与花图式花的各部分用一定的符号和数字来表示,称为花程式。
通常P 代表花被;Ca 代表花萼;Co 代表花冠;A 代表雄蕊群;G 代表雌蕊群;*代表辐射对称;例如,百合的花程式为* P3+3 A3+3 G(3:3)其含义为百合花辐射对称;两性花;花被两轮,每轮3被片;雄蕊两轮,每轮3枚;雌蕊3心皮合生,子房上位,3室。
用花的横切面简图来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离合和排列等情况,称为花图式。
四、花序的形态术语被子植物的花,有的是单独一朵生在茎枝顶上的,称单生花,如玉兰、牡丹、芍药、莲、桃等。
但大多数植物的花,密集或稀疏地按一定排列顺序,着生在特殊的总花柄上。
花在总花柄上有规律地排列方式,称为花序。
花序的总花柄或主轴称花轴,也称花序轴。
花序下部的叶有的退化,但也有特大而具颜色的。
花柄基部生有苞片,有的花序的苞片密集一起,组成总苞,如菊科植物中的蒲公英、蓟等的花序有这样的结构。
有的苞片转变为特殊形态,如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的颖片就是。
1 单雌蕊2 离心皮雌蕊3 复雌蕊 1 边缘胎座 2 侧膜胎座 3 中轴胎座4 特立中央胎座5 顶生胎座6 基生胎座花序的形式变化甚繁,表现为主轴的长短,分枝或不分枝,有无花柄,各花开放的顺序,以及其它特殊因素所产生的变异等。
花序主要可归纳为二大类,一类是无限花序,另一类是有限花序。
(一)无限花序无限花序的特点是花序的主轴在开花期间,可以继续生长向上伸长,不断产生苞片和花芽,所以也称单轴花序,各花的开放顺序是花轴基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上方顺序推进,依次开放。
如果花序轴短缩,各花密集呈一平面或球面时,开花顺序是先从边缘开始,然后向中央依次开放。
无限花序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 总状花序花轴单一,较长,自下而上依次着生有柄的花朵,各花的花柄长短相等。
开花顺序由下而上,如紫藤、芥菜、油菜的花序。
2 伞房花序着生在花轴的各花,花柄长短不等,下层花的花柄较长,然后各花花柄由下而上地逐步缩短,因此。
各花排列在同一个平面上。
如梨、苹果、樱花等。
3 伞形花序花轴短缩,大多数花着生在花轴的顶端。
每朵花有近于等长的花柄,因而各花在花轴顶端的排列呈圆顶形,开花的顺序是由外向内,如葱、人参、五加、常春藤等。
4 穗状花序花轴直立,较长,上面着生许多无柄的两性花,如车前、马鞭草等。
5 柔荑花序花轴上着生许多无柄或短柄的单性花(雌花或雄花),有花被或缺花被,有的花轴柔软下垂,但也有是直立的,开花后一般整个花序一起脱落,如杨、柳、栎、枫杨等。
6 肉穗花序基本结构和穗状花序相同,所不同的是花轴粗短,肥厚而肉质化,上生多数单性无柄的小花,如玉米、香蒲的雌花序。
有的肉穗花序外面还包有一片大型苞叶,称为佛焰苞,因而这类花序又称佛焰花序,如半夏、天南星等。
7 头状花序花轴极度缩短而膨大,扁形,铺展,各苞叶常集成总苞。
如菊、蒲公英、向日葵等。
8 隐头花序花轴特别肥大而呈凹陷状,很多无柄小花着生在凹陷的腔壁上,几乎全部隐没不见,仅留一小孔与外方相通,为昆虫进出腔内传布花粉的通道。
小花多单性,雄花分布内壁上部,雌花分布在下部。
如无花果等。
有的无限花序的花轴具分枝,每一分枝上又呈现上述的一种花序,这类花序称复合花序。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圆锥花序或称复总状花序。
在长花轴上分生许多小枝,每小枝自成一总状花序,如南天竹、稻、燕麦等。
2 复穗状花序花轴有1或2次分枝,每小枝自成—个穗状花序,如小麦、马唐等。
3 复伞形花序花轴顶端丛生若干长短相等的分枝,各分枝又为一个伞形花序,如胡萝卜、前胡、小茴香等。
4 复伞房花序花轴上的分枝成伞房状排列,每一分枝又自成—个伞房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