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朝鲜战争的胜负
朝鲜战争是平局 抗美援朝战争却是胜利

朝鲜战争是平局抗美援朝战争却是胜利对于亿万中国人来说,东邻半岛“三千里江山”总牵系着梦里情怀,在清川江畔、长津湖、马良山、上甘岭……都留下过中华好儿女的青春热血。
经过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保家卫国奋战,1953年7月27日,终于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
半个世纪的历史雄辩证明,朝鲜战争本不该打,抗美援朝战争却不能不打。
正如毛泽东当年所说:“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如今,世界大势乃至半岛形势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50年前的那个欢呼胜利之日还始终值得已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人纪念。
朝鲜战争是平局,抗美援朝战争却是胜利几十年来,中国一直严格区别“朝鲜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这两个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
他国纪念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日,中国却纪念10月25日抗美援朝开战日和7月27日停战日。
从国际法而论,当年朝鲜战争不论谁先开火,都是其内政,外国不应干涉。
美国却在两天后就宣布介入朝鲜内战,还以此为借口出兵台湾,并支援侵越法军,这才是真正的侵略。
当美国从朝鲜、台湾、越南三个战略方向对新中国形成威胁时,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强调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则,自然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反击。
中国因没有海空军而难以在台海作战,出兵越南后勤供应又极其困难,只有在朝鲜战场同侵略者较量才最便于发挥自身的陆军优势。
1950年10月上旬,当敌军不顾警告超过“三八线”北进时,毛泽东经过日夜不眠的思考后,终于作出了参战决策。
10月19日,早已待命的东北边防军部队以志愿军名义入朝,六天后正式开始交战。
三年一个月的朝鲜战争,最后基本回到开战时的位置——三八线,可谓是平局。
中国进行的二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却是从鸭绿江边开始,取得了将世界头号强国击退500公里并挽救了邻邦的胜利。
过去2万八国联军就能长驱进入北京,这次百万“十六国联军”在境外便被打退,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扬眉吐气的一场对外战争。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协会上,毛泽东宣布“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豪言就此变成了现实。
美国如何评价朝鲜战 争

美国如何评价朝鲜战争美国对于朝鲜战争的评价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群体中存在着多种观点和声音。
在朝鲜战争刚刚结束的那段时间,美国国内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较为复杂。
一方面,战争的结局没有达到美国最初的战略目标,这使得一些人认为这是一场“未竟的战争”,是一次战略上的挫折。
另一方面,也有观点强调美国在战争中展现出了军事力量和对盟友的承诺。
从军事角度来看,美国部分军事专家和将领认为朝鲜战争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战争。
朝鲜半岛的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给作战行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更是出乎美国的意料,志愿军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战术运用,使得美军在战场上遭遇了重大挑战。
在政治层面,一些美国政客认为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格局下的一个局部冲突,是共产主义阵营扩张的表现。
他们将战争的爆发归咎于苏联和中国的影响,认为这是对美国及其盟友在亚洲利益的威胁。
然而,也有一些较为客观的声音指出,美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误判以及过度干涉,是导致战争爆发和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对于朝鲜战争的评价也在发生变化。
在历史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以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视角来审视这场战争。
他们研究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试图从中吸取教训。
一些研究指出,朝鲜战争使得美国重新审视其在亚洲的战略布局,加大了对军事力量的投入和对盟友的支持。
同时,这场战争也让美国意识到,在与拥有强大民族意志和战略智慧的对手作战时,单纯依靠军事力量并不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然而,在大众文化领域,朝鲜战争在美国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相比,关于朝鲜战争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相对较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社会对于这场战争的复杂情感和相对较低的关注度。
在国际政治的视角下,朝鲜战争被视为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节点。
它加剧了东西方阵营之间的对立和紧张局势,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经历也促使其在后续的国际事务中更加谨慎地评估军事干预的风险和代价。
抗美援朝得失分析报告

抗美援朝得失分析报告抗美援朝战争是中朝两国人民共同抵抗美国侵略的一场正义战争,对于中朝两国以及世界局势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下面从军事、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多个方面对抗美援朝的得失进行分析。
首先,抗美援朝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具有重大军事意义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与美国军队展开正面对抗,逼迫美军无法越过三八线。
中国军队以高度的战斗力和英勇的战斗精神,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军事实力,也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军队的傲慢。
此外,抗美援朝战争还促使中国军队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国今后的军事事业打下了基础。
其次,抗美援朝战争对于政治领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抗美援朝战争让中国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使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树立了威望和领导地位。
同时,这场战争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为中国声援其他国家争取自主权和国家独立事业奠定了基础。
此外,抗美援朝战争还加强了中国同苏联的合作,使两国关系更加紧密。
再次,抗美援朝战争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争使中国的国内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但是,这场战争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军需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工业的进步。
此外,战争促使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最后,抗美援朝战争对于中国的外交关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打下了基础。
同时,这场战争也是中国对抗西方国家的一次重要表态,显示了中国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独立发展的决心。
综上所述,抗美援朝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既有得失,但总体而言是积极的。
这场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加强了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时,这场战争也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和破坏。
然而,这些牺牲是值得的,因为抗美援朝战争体现了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独立和尊严而付出的努力。
抗美援朝利与弊分析报告

抗美援朝利与弊分析报告引言:1950年10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一年多的时间就面临来自美帝国主义及其盟友的侵犯。
中国政府决定援助朝鲜,并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意义重大,也给中国带来了利与弊。
本报告将从多个层面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一、利1.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地区稳定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场保卫家园的战争。
如果朝鲜被美军侵占,中国的东北边境将临直接威胁。
中国如果不出兵援助朝鲜,将失去本身的国防线。
战争中,中国坚决打退敌人的侵略,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巩固了东北边疆的稳定。
2.增加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地位抗美援朝战争让世界瞩目中国的强大实力。
中国政府以坚决支持朝鲜的姿态在国际舞台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迅速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与地位。
这为之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国际环境。
3.强化中国军队的实战能力与经验积累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第一场重大战争。
战争锻炼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实战能力。
后来,这些经验不仅在解放军内部广泛传播,也对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弊1.战争所带来的损失抗美援朝战争作为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给中国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战争期间,中国国内的工农业生产大规模调整,战争物资消耗大量资源,军队阵亡伤病人数巨大,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加重国家经济负担战争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包括军费、物资供应等。
中国政府在战争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动员和调配,大量资金被投入战争,导致国家经济负担加重,对国内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抑。
3.国际形势失衡与压力增大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事行动,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中国的决定也引起了与美国及其盟友的地缘政治角逐,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冷战格局。
这给中国国际形势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和压力。
结论:抗美援朝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国利与弊兼具。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与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与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也是世界反帝斗争史上的重要一章。
本文将从战争的背景、战争的经过以及战争的意义三个方面来论述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与意义。
一、战争的背景1.1 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敌对势力联合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国和苏联是朝鲜的友好邻邦。
1.2 美国冷战政策美国政府制定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企图推翻新中国,阻止共产主义在亚洲的传播。
二、战争的经过2.1 中国决策介入战争中国政府决定抗美援朝,派遣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力挺朝鲜。
2.2 双方激战三年自1950年起,中朝军民和志愿军与敌对势力进行了激烈战斗,经过三年的持久抗战,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三、战争的意义3.1 维护国家安全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为了维护自身安全而进行的正义之战,确保了中国的边境安全。
3.2 维护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对侵略行为的有力回击,体现了中国拥护和平、反对侵略的立场,为亚洲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3.3 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崭露头角,彰显了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和实力,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
3.4 促进中国经济建设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为了加速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国转变重心向发展内部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与意义不仅体现在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展示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反侵略抗争的精神,为后来的中国外交政策和军事战略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成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舍生忘死精神的永恒象征。
试分析抗美援朝的利弊

试分析抗美援朝的利弊摘要:迄今为止,抗美援朝在学界还是一个争议很深的话题。
在我看来,一场战争必定存在了利弊两方面,但抗美援朝终究还是利大于弊的。
这场战争为新中国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国际形象上、精神上都带来了极大的成就。
我们从这一不可抹面的历史里需要汲取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向前。
关键词:抗美援朝、中国、美国、利弊、抗美援朝精神这学期选修了外交风云这门课程,在课上我们分析过许多中国现代外交上的重大事件。
而对于抗美援朝这一场注定不平凡的战争,我想要略说一二。
对于这场战争,迄今为止,还是存在着诸多争议。
但我认为,我们不能再去争议的是抗美援朝这场战是该打还是不该打,因为历史是具有客观性的,是无法改变的。
无论有再多的人认为抗美援朝不该打,这样的争辩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所能评价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利和弊,以及利弊之间的权衡。
只有通过不断的分析历史,才能更好的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造福于现在。
想要全方位彻底地分析一场战争,最基本的就是全面了解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
那么朝鲜战争最开始是由金正日发起的。
于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突然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南北双方在一系列的军事摩擦之后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
但仅仅在两天之后,也就是1950年6月27日,得知战讯的联合国向安理会提交了动议案,要求授权组成联合国军队帮助韩国抵抗北朝鲜军队的入侵,该议案通过后,以美国为主的十几个国家也派出军队参战。
中国共产党在苏联的施压下和朝鲜政府的请求下,经过周全考虑之后,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政策,并且迅速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既然事情都具有双面性,那么抗美援朝也不例外的存在利弊。
我的观点是抗美援朝是利大于弊,但我想先从弊端分析,再罗列其利处,进行权衡对比。
抗美援朝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为了抗美援朝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据中方官方数据显示,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伤亡50万余人次。
抗美援朝的评价 抗美援朝评价(最新)

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
70年前,朝中代表团代表和“联合国军”代表在《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上签字,历时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和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至此结束。
这场战后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在当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几十年后,我们应怎样用历史的眼光评价抗美援朝,本刊特邀三位专家解答。
抗美援朝出兵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主持人:新中国成立伊始,在国内各方面都面临艰难的情况下,抗美援朝决策确实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大事。
毛泽东说,这恐怕是他一生中最困难的一个决策。
对于当时出兵参战的决策,您怎么看?张星星(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抗美援朝出兵参战的决策,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经过慎重思考、深入讨论、反复权衡,独立自主作出的正确抉择。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直接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中国在作出出兵决策之前,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美国发出警告,但是美国完全无视中国的警告,不断扩大对朝鲜的侵略。
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不惧强敌的决心和信心,符合中华民族的最大利益,得到全国各阶层和各民族人民的热烈拥护。
正如毛泽东当时所说的,抗美援朝出兵参战的决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
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对于当时的出兵决策,有观点称:“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是在苏联领导人的鼓动下毛泽东个人作出的决断,是当时的中共主要领导人在信息极不充分的情况下作出的错误判断”。
也有人撰文认为:“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也有反对中国出兵参战的意见,反对者陈述了各种理由,是毛泽东否定了不同意见。
……而从现在解密的联合国和美国档案得知,联合国、美国和其西方盟国并没有准备与中国作战,并且在努力防止这样的战争发生。
抗美援朝辩论知识点总结

抗美援朝辩论知识点总结综合考察中国参战的重要意义,以及战争胜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抗美援朝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彰显了中国人民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国形象。
而在战争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也为中国日后的国防建设和人民战争理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抗美援朝辩论的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战争的背景、理由和意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建立与作战经过、影响和意义等方面。
接下来将分别阐述这些知识点,以期全面了解抗美援朝这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一、战争的背景朝鲜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一场重大冲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在进行重新调整与重建。
但是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朝鲜半岛的形势却出现了不断恶化的趋势。
在二战结束后,日本统治朝鲜的情况改变,形成了北韩和南韩两个独立的政权。
然而,苏、美、中、英等多国却没有能够在未来的东朝鲜及南朝鲜的统治方向等问题上达成统一的态度。
最终,根据《开城协定》的规定,南北韩的临时政权诞生了,然而,双方在领土和政治问题上没有任何进展,朝鲜问题便由水面以下演变到水面之上。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开始改变。
美国当时正处于“西区战略”的实施中,并且已在南韩驻有军队,并开始对南韩进行军事训练援助。
而朝鲜共产党政权对北韩的发展须要得到苏联和中国的支持,因此,美国在朝鲜的策·略中有些建在中国政策问提上。
在朝鲜的问题上,美国一方面想要保持朝鲜的分裂状态,并以此激化中国与苏联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又希望用两国之间的较量来影响中国政府的政策。
但是,中国对于美国的意图深知清楚,并已预见到朝鲜半岛的问题所带来的全面爆发战争的风险。
黄风证明:指华北的黄河下游地域因大风而逐渐形成的特有的黄色风沙。
彝族锅庄:彝族的共同村寨的标识,是村庄内一大圈房屋相连接而成形如肺部的一个空间,形式上像个大锅,称为"锅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朝鲜战争的胜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2周年,我们有幸见证这个黄种人的民族重弱小的,任人宰割的落后国家发展成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几十年来的辛酸苦楚,先人们的努力,造就了我们这代人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是这62年来的辛酸史,是我们这代人必须牢记的,毕竟我们生活在这种和平年代,远离战争的硝烟,我们会因为和平时期的生活把先人们所经受的痛楚慢慢遗忘,这就造成了现在人们思想的退步,如今的中国很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讲,中国还很弱小,虽然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这造成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根本就无法做到先富带动后富的行动,尽管中国政府正在努力的往这方面做,但是我认为要想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到达所谓的共同富裕至少还需一个世纪吧。
新中国成立至今,这62年的发展,中国的飞跃,是有目共睹的,撇开现在的种种问题,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虽然在这条道路上走过不少岔道。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国靠着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去探索,去追寻发展的道路,这是一种自强,自信的表现。
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军事力量上质的飞跃;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航空领域的发展;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则体现中国的实力蒸蒸日上。
但是中国的发展并表示一帆风顺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经济倒退了不晓得多少年。
而我想通过我自己,来简单的评价一下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负。
战争的胜负我个人观点应该从他的2个角度出发来思考的胜负关系。
首先是战略企图与图谋。
其次是战术作战的能力与体现。
在这里我们先要来驳斥一下所谓“伤亡胜负论断”韩战中,美国拥有的先进武器,是中国军队当时情况下不可能想象的。
但是在实际作战中,美国并没有那么超前的歼灭与俘获中国军人很多。
而中国的内部自身矛盾造成了高达45%非作战减员情况。
则在后期中国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
美国与中国的伤亡比例按照数字统计,公平说只有1:3-1:4左右。
而美国自己的军事报告声称高达1:10。
这是很不切合实际。
战后撤退回国的中国军队约有38-41万。
而当时分拨次参战的中国军队总数约有100万。
而美国大约俘获约有12-18万战俘。
因此中国的伤亡总数约在26-23万人。
总计约占53%部队损失。
而美军确切伤亡总数应该小于8万人。
因此可以推断1:3到1:4是可以成立的。
但是,这并不能说美国就是因此成为胜利者。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
全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与人民伤亡总数约有1.2亿。
而法西斯轴心国以及服从国军民伤亡总数2300万。
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当时损失平民与军队总和为960万。
而同盟国是3210万。
如果按照伤亡大小判断胜负。
那么失败的绝对不是希特勒。
战争要区分来看待,首先是战略上,美军当时进入半岛与金日成军队开战。
主要战略企图是美军要全部消灭朝鲜军队。
维系韩国军队的武装与政权建设。
而在后阶段,由于麦克将军的神勇的,美军作战效果取得了飞跃,已经占领了平壤。
而且在仁川以北地区合围并且歼灭了55万朝鲜军队。
因此,战略目标美军发生了变化,改变了维持现状的原定部署,改为消灭金日成的北朝鲜政权。
在靠近中国边境鸭绿江附近的地区,美军却突然遭遇了世界上另外一个当时的陆地军事强国中国的武装干涉,这是美军始料不及的,根本没有任何思维余地,因为在此之前美军有1000个理由认为中国是不敢公然出兵对抗的。
战争持续着,双方各有胜负,而随着美空军优势不断加强,中国的后方补给出现极大困难。
因此,中国就此考虑停止战争。
而这恰好复合我们的初期战略定位“维系韩国政权”。
因此。
我们之间可以达成协议。
在随后发生了反复,这主要由于个别领导者如李成万的主观臆断造成的。
因此,在战略角度上,中美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美军扼制了北朝鲜军队对韩国的入侵局面,把它赶回去了。
而中国为了维护自己的边境把美军从鸭绿江边驱赶回来,并且界定在38度线,中国也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的。
因此,战略角度上我们谁都不是失败者。
但是,战术角度上,美军的确失去了这场战争。
美军在先期遭受了中国形式的“闪击战”的快速打击。
在中后期由于多次指导性失误,使得美军出现了很大的不利局面。
中国的作战能力完全使得美军震惊了,美军当时并不知道这支曾经被前中国国民政府军驱赶到无人区的军队具有如此的凶悍的作战能力。
战术上我们与他们必有一个失败者,否则双方战略目标就根本不可能实现。
但是,美军早期对待朝鲜军队,美军是胜利者。
而后期在面对中国军队下,美军确实是失败者。
因为他们当时必须后退,否则就会有遭受被大批伏击歼灭的可能。
这是战争环境的须要的,也是必须认清的。
而在战争后期,中国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了成功。
但是,当时国内经济处于刚刚开始的战后恢复阶段,不可能与美国这样的国家相比。
因此,选择最后和谈,尽快结束战争是中国必须选择。
如果按照最普通的数学恒等式来看,战略上我们与美军1:1可以抹掉,战术上我们1:0,美军失利了,实际上是很简单的等式。
而斯大林可以说他最为悲惨的是,首先前期他没有敢于直接出来来维护他所建立的赤色世界的权威的。
面对联军,他怯懦了,这给了欧洲前共产主义国家一个震撼。
而中期他看到中国可能给他带来好处,因此,秘密派遣了作战空军,以便在中国一旦获胜以后,可以有值得炫耀的价值。
后期,他希望中国把美军赶下海。
实际上是企图叫中国与美国死拼。
而铲除中国这个具有未来发展军事潜力的国家。
当时的中国常备军400-500万人。
其中25%来到这里。
而中国如果要在那里与美军对决也就是驱赶他们出韩国,就必须在调集国内剩余的至少50%的军队,也就是说届时中国境内只剩下不足200万军队,中国是不可能答应,知道那时是一支极端落后的武装,一旦在失去数量的优势,那么他会如何?
而斯大林的最后还是没有达到目标,而他的造就安排好的谈判专家团,也几乎没有派上用途。
因为,美军只愿意与我们的真正对手交谈而不是胆小鬼,所以前苏联在那次作战中,几乎什么也没有拿走什么也没得到。
早期的面子他失去了,中期的底盘落空了,后期的独霸朝鲜美梦破灭在毛主席的英明下。
他自然不会把中国在看作是自己的“红色奴隶”因此,后来的中苏恶交。
就很明显说明了。
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希望我们可以建设更加美好的国家!
参考:美国前退役将军迪拉堪贝宁中将,在他的后期《如何公正看代我们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