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外国城建史复习资料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1。
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
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
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
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
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
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4。
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a.布局特点: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b。
外国城建史复习资料.doc

第一部分古代城市1、古埃及建设重点是金字塔等国王的陵墓。
2、古代美洲的三个文化中心分别在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
3、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是希波丹姆。
4、古罗马在城市建设中,剧场、浴室、斗兽场等享乐建筑众多,神庙)退居二线。
5、提姆加德为古罗马营褰城的代表,是北非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罗马遗址。
6、维特鲁威于公元1世纪未写了一本建筑论文集《建筑十书》,是全世界遗留至今的第一部最完备的和最有影响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珍贵书籍。
7、罗马帝国广场以奥古斯都广场和图拉真广场为主体。
8、《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筑辉煌的历史总结,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
9、乌尔城:2100BC.・2000BC.建城、有城墙城壕的卵形城市、内城为宫殿和僧侣府第、分区明显、以山岳台为核心的公共中心(税收、署衙、作坊、商店、仓库等)、四合院宫殿、小街避日晒10城邦:也叫〃城市国家〃,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
11、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
12、卫城:政治军事与宗教中心、位于高处的神圣之所、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专政时期的产物、以防御为目的。
13、雅典卫城: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希波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
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用于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
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
14、希波丹姆规划型式:遵循古希腊哲学,探求儿何和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路网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
城市典型布局: 城市中心通育两条垂直.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占地面积较大,而街坊面积较小;城市分3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3种住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公职人员住区。
15、普南城: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城市面积小,建于4个不同高程的宽阔台地上;按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建设;是希波丹姆模式的一种发展:单纯棋盘式一一注重城市轴线一一道路与建筑与环境的配合与协调。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宝典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宝典第一讲古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古印度和古代美洲的城市规划(无)第二讲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与思想1.雅典卫城的设计特征①选址:位于雅典城市中心,孤立的山丘之上,用乱石在四周砌挡土墙,形成大平台。
山势险要.只有一个上下通道,在景观上成为整个雅典的控制点。
②总体布局: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顺应地形地势,山上有一个很好的观赏效果,同时也照顾到山下的观赏。
③创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绕山一周之后,从西侧进入卫城,可以充分感受卫城。
④创造了良好的室外空间,卫城的重点活动都在室外展开。
2.希波丹姆规划模式、评价.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
希波丹姆模式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⑴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⑵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⑶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工匠住宅区、农民住宅区、城邦卫士和公职人员住宅区评价希波丹姆斯规划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希波战争后城市重建及大规模殖民城市规划建设中迅速、简便化的要求,同时也确立了一种新的城市秩序和城市理想,既符合古希腊数学和美学的原则,也满足了城市中富裕阶层对典雅生活的追求。
然而希波丹姆斯模式也使得古希腊的城市规划从传统上灵活、有机走向形式上的典雅或呆板,甚至为了构图的形式美而全然不顾自然地形的存在.这种模式也给城市生活的活力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桎梏。
3.古希腊的广场(Agora)的特征及典型案例(图)(1)古希腊的城市广场总体上有着规则和不规则两种空间类型.(2)早期的以雅典为代表的城市明显带有生长城市的特征,广场空间的不规则性并非出自于比例、秩序、及其它空间造型的考虑,应理解为实际需求的结果。
(3)而受希波丹姆影响的殖民城市体现出一种明确的规划特征,广场空间以严格的长方形为基调,形态规则,空间完整。
中外城市建设史重点复习资料

1试述我国城市是怎样产生的?我国城市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
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而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分化出来的,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
2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评判的标准有何看法?1、城市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2、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3、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或至少提供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见证4、需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给水、排水设施以及提供防卫用的城墙、壕沟等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3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1分封诸侯。
2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
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含义:匠人营国指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方九里即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指每边开三道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市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经涂九轨指为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市朝一夫,即市与朝各方百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
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实例中尤为明显。
5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特点及形成原因?建设特点:1、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2、城市规模扩大,人口盈实3、工商业繁荣发达,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也丰富多样4、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出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理论5、列国都城一般都由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城市。
形成原因:1.城廓之分。
2.王宫多建在高台之上。
3.选址:城市规模较大,数量增多,人口增多;城市防御突出。
4.工商业发达。
6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 《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部分对应页码)古代:重点:1、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P92、阿玛纳城与底比斯城的区别P63、卡洪城的规划特点P5重点:1、古希腊的城邦含义P212、希波丹姆式的主要思想及影响、典型城市P293、图示说明米利都城市的规划特点P294、简述雅典卫城的规划特点P275、希腊化时期城市特点P32重点:1、简述罗马营寨城的特点及典型城市(提姆加德)P372、《建筑十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P463、古罗马不同时期的城市特点P36,37,414、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P37,42中古:重点:1、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建设特征P482、威尼斯及圣马可广场特点P50 ,823、锡耶纳坎波广场特点P514、佛罗伦萨及西格诺利亚广场特点P49重点:1、伊斯兰城市建设特点P642、阿拔斯王朝的巴格达城市建设特点P653、平城京和平安京的规划特点P71重点:1、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菲拉锐特、斯卡莫奇的理想城市的探索P742、巴洛克时期封丹纳的罗马改建的主要内容P793、罗马市政广场的规划特点P814、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及其格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P765、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广场特征及典型广场格局P806、巴洛克时期城市建设特征P76重点:1、绝对军权时期法国广场和园林建设特征和典型案例P90~~922、德国的卡尔斯鲁的规划格局P943、凡尔赛的规划特点P88近代:重点:1、奥斯曼的巴黎就成改建的特点及影响P1032、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建设特点P1073、纽约曼哈顿规划及华盛顿规划设计特点P1124、以实例说明近代亚非拉殖民城市建设特点P1085、英国英华庭园P101重点:1、空想社会主义的定义及代表人物及实践意义P1142、霍华德“田园城市”的主要内容、意义及图示P1173、工业城市的主要思想内容P1204、带型城市的主要思想内容及实践P121现代:重点:1、盖迪斯的区域规划理论的内容P1262、沙里宁的有机疏散P1273、格里芬的堪培拉规划特点P1294、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5、大赫尔辛基的规划特点重点:1、勒·柯布西耶的主要思想及明日城市、光辉城市的特点P1292、霍华德、柯布西耶规划思想的比较3、田园城市、卫星城市、新城的建设特点4、恩温的卫星城市的主要内容P1345、雷德伯恩体系P1356、邻里单位理论P1357、赖特的广亩城市P1408、中心地理论P1869、增长极理论P18610、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及其先进性、局限性P13911、马塔提出带型城市的特点及图示P141重点:1、昌迪加尔、巴西利亚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优缺点,规划年代和规划师P170重点:1、英国的三代新城的特点及代表城市P2、哈罗新城、坎波诺尔德、朗科恩、密尔顿·凯恩斯的规划特点及比较P2073、瑞典新城与英国新城的差别P1634、魏林比、哥伦比亚的规划特点P163,2145、多摩新城的规划布局及规划意义P216重点:1、区域中的大城市规划:伦敦、巴黎、华盛顿、东京、莫斯科P2002、意大利古城保护的方法P1783、巴黎谷城的分区保护P2314、伊斯坦布尔的古城保护P231重点:1、50年代和60年代城市中心区的区别P179,2362、新宿副中心、巴黎德方斯、纽约罗斯福岛、巴比坎中心的规划设计特点P218重点:1、工作居住综合区P2582、整体式居住小区P260重点:1、Team10的“人际结合”规划思想及簇群城市P1892、场所的定义、特性及于空间的区别P2653、马丘比丘宪章及雅典宪章的对比 P139,2674、新陈代谢理论P2795、丹下建三的东京2000年规划P2806、现代科学方法论P2727、整体主义P189(思想史纲P163)8、凯文·林奇P264。
外国城建史考试复习资料

第七章 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 一、城市是自发成长的; 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 城市选址与发展 保守的选址、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 二、城市是自发形成的,以环状与放射环状为多; 三、统一而强大的教权,教堂常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 四、中世纪城市划分为若干教区; 五、中世纪城市与有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 六、建筑群具有美好的连续性、丰富感与活泼感,给人以良好的美的享受; 七、城市的弯曲街道既可以挡冬季寒风,防夏日暴晒,又具有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 丰富的城市景观:教区划分(小教堂/井亭/喷泉雕塑/商住混合/专业化商业街)、建筑体量/色彩 /建材的巨大反差、自发形成的街道、城市主体色调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题型——填空简答论述1、古埃及典型城市卡洪城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南面,建于第十二王朝时期约公元前1900年。
城市平面为长方形,边长380×260米,有砖砌城墙围着。
城市又用厚厚的死墙划分成东西两部分。
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
仅260×108米的地方就挤着250幢用棕榈枝,芦苇和粘土建造的棚屋。
这区仅有一条8~9米宽的南北向道路通向南城门。
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米的大路将城东分为南北两部分。
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
东西大路的背面为贵族区,面积与城西奴隶区差不多,仅排着十几个大庄园。
每个大庄园均是深宅大院。
尤其是西端一片用墙围着的建筑群,大概是显贵的住所;占地60×45平方米,拥有六、七十个房间,有几层院落。
路南则是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层住所。
它的平面成曲尺形,房屋零散地分布者。
城东有市集,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贵族住宅朝向北来凉风的方位,而西部劳动人民居住区,却迎着由沙漠吹来的热风方位,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别。
(书本第5页)2、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空想社会主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
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
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设想把城市建设和经济制度联系在了一起,这样就从更为广阔的社会改造角度,给整个欧洲的现代运动产生了直接的推动力。
并且这种理论主张城市规模不能够过大了,要接近农村,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城乡的结合。
并且有可能能够的城市中各种矛盾。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设想重视城市居民的公共生活和集体生活,建立了各种公共设施。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始于人们从社会改革角度对解决城市问题所作的种种探索。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

外国城市建设史一.填空题1.人类最初的居住形式: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2.最早产生城市的时间及意义:公元前4000-3000年,意义:对传播人类文化的贡献,仅次于文字的发明。
3.古罗马伊达拉里亚时期城市城市建设规定的一般程序:p36(1)选址(2)划分地区,地区再分地块(3)确定街道走向(4)城市奠基仪式4.罗马帝国典型的营寨城:p36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兰培西斯、啊奥斯达、提姆加德为代表5.中世纪西欧城市产生和发展的三个主要来源:p48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6.意大利中世纪的主要城市:p49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比萨7.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建筑师:p73乔托,米开朗基罗,伯拉孟特,阿尔伯蒂,费拉锐特,斯卡莫齐,珊索维诺,拉斐尔8.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广场:p80安农齐阿广场,罗马市政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罗马纳伏那广场9.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哪属于“城市集中主义”理论:勒柯布西耶哪些属于“城市分散主义”理论:田园城市,有机疏散,卫星城市10.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理论提出者及其城市名称:托马斯-摩尔城市名称:乌托邦、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欧文的新协和村、傅立叶的法郎吉11. 二战以后及50年代主要的商业街区产生的城市,国家及类型:荷兰鹿特丹的林巴恩(步行商业街)、美国底特律的郊区购物中心、美国的市内商业街、日本的地下商业街12.60年代以来有哪些大城市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工作:伦敦、巴黎、华盛顿、东京、莫斯科二.简答论述题1.古埃及典型城市卡洪城主要内容及其特点:p5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砌的围墙围着。
城市用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居住密度极高。
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m的大路将其分为两个部分。
而且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东西大路以北为贵族区,面积与奴隶区相似,但仅有十几座庄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城市的定义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城市(城镇)”city: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影响城市建设的因素1、防御的要求对城市建设的影响a:人类早期的居民点都有防御的要求b: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是中国历史上城市建设的高潮期(一套城墙—三套城墙)c:欧洲城市的大发展,则是由于罗马帝国的兴起(对外扩张,营寨城的模式——巴黎、伦敦等;最完整的营寨城: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德)d:中世纪时期封建主的城堡建筑e:文艺复兴时期理想城市方案(阿尔波蒂,费拉瑞特,斯卡莫奇)2、兵器技术的进步影响到城市建设(城墙加厚、土墙包砖,火药的出现促进了砖的大量使用)3、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a: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长安城、曹魏邺城等)b:古埃及卡洪城c:罗马帝国时期大量世俗性建筑的建造(斗兽场、大浴场、寺庙、宫殿等)d:中世纪时期城市格局的变化(封建城堡为中心——市政厅为城市的政治生活中心。
)4:社会政治制度对城市建设有直接影响a:中国的封建社会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直至清王朝大多数朝代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城市规模都很大(唐长安、洛阳、元大都)b:而欧洲长时间封建割据,城市规模较小,直到17世纪形成军权专制的国家。
巴黎、伦敦等城市才得到发展c: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权中心(如:宫殿、衙门)而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的中心—教堂。
5、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a:中国是地主所有制,城市是它的政治、经济、居住的中心,而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b:中国封建社会“重农轻商”“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占统治地位,而商品交换的模式即“商品经济”占次要地位。
因此城市的发展缓慢。
但一些商路要地(如:河流交汇点等)往往形成商业都会如:苏州、扬州、成都、广州等c:中国有很长的海岸线但海外贸易不是重点而欧、美等国家则将海外贸易作为发展的重点,海港城市较早发展起来如:威尼斯、马赛、汉堡。
d:中国古代市的变化说明了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小——大;不固定—固定。
西周的宫市—春秋战国共享的市—汉长安九市—唐长安东西市—北宋商业街—清雇工作坊)6、近代工业革命对城市的影响a:瓦特1784年蒸汽机的发明。
摆脱自然资源,将生产集中于城市。
作坊式—大规模。
b:产生的影响:新的生产方式改变城市格局;新的交通方式改变城市格局;出现新的城市类型;人口和财富的集中引发大量的问题(贫富差距、土地投机、环境卫生等)古埃及城市背景:发源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
古埃及文明的起始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4500年,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人统治后,开始衰落。
政治体制:古埃及的政权是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实行“政教合一”,国王被称为“法老”古埃及的宗教:1.埃及人特别崇拜水2.埃及人相信人有灵魂,而且认为灵魂是不死的,这种观念导致他们对死者的崇拜3.埃及人对太阳的崇拜是最重要的宗教崇拜古西亚、古印度、古代美洲文明古西亚:发源于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是世界上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公元前3000年代这里就出现了奴隶制国家。
古巴比伦——亚述帝国——新巴比伦——波斯帝国古代印度:是泛指南亚次大陆整个地区南亚次大陆最早的居民是达罗毗荼人古代美洲:三个文化中心:墨西哥地区(奥尔梅克文明);古玛雅地区;古印加地区古希腊古希腊的自然条件与社会背景a:多山,海岸线曲折,亚热带气候适合室外活动,盛产大理石和陶土,以外贸为主b:文化阶段划分:以爱琴文化为开端(克里特,迈锡尼)荷马史诗(前12-8)古风时期(前7-6)古典时期(前5-4)希腊化时期(前3-2)c:城邦主义(以城市为中心,周围有村镇)d:宗教信仰(多神,行业的守护神,庙宇不仅是宗教的场所,也是建筑和公共或动的中心)e:民主自由的政治理念古希腊思想与文明的内核a:唯物主义的认知观b:人文主义的思想c: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d:公正平等的政体理念理想城市的规划形态a:理想国家的探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b: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c:希波丹姆模式(理性)(棋盘式的路网)希波丹姆模式: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希波丹姆是最早将这种规划形式在理论上予以阐述的,并大规模的在重建希波战争被毁的城市予以实践)城市的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
街坊面积一般较小。
希波丹姆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与城市公共生活要求,把城市分为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工匠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古罗马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征a:世俗化的特征城市里代表从高精神寄托的神庙建筑退居次要地位。
浴池、宫殿、斗兽场b:军事化的特征营寨城、罗马道路、城墙、桥梁、输水道。
c:君权化的特征罗马城是军权化特征最集中体现的地方。
公共建筑的布局,城市中心广场乃至整个城市的轴线体系中世纪重视及的宗教思想禁锢与深刻影响a:基督教对世俗与精神世界的全面占领b: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神权C:宗教与世俗权利的论争城市规划思想——宗教图景与自然秩序a:凸显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理念b:实行自然主义的非干预规划c:力显丰富多变的景观与亲和宜人的特质d:追求有机平和背后的内在秩序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1.1453年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2.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3.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4.中国的造纸,印刷术传入西方。
文艺复兴运动的内涵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为了动摇封建统治和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在上层建筑领域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是其核心,借用复兴古典主义——古罗马、古希腊的外衣)提倡人性、人权、人道。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a:追求理想王国的城市图景(中世纪的城市建设的手法完全被摒弃。
阿尔波蒂对城市规划的观点——便利、美观。
大量的理想城市方案的出现)b:高雅与精英主义的营造思维(一方面同封建文化作着斗争,另一方面开始脱离大众。
逐渐形成巴洛克式催生了法国古典宫廷文化的兴起。
米开朗琪罗、拉菲尔、帕拉第奥…….)C:尊重文化与“后继者”原则(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佛罗伦萨城市中心,威尼斯圣马可广场……)d:两种城市规划思想的分野与交融16世纪末在西欧的城市设计领域出现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倾向1.巴洛克(将建筑的风格原理放大到整个城市,通过整齐、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来强调城市空间的运动感和序列景观。
2.古典主义(在建筑群与城市总体布局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体,强调统一性和稳定感。
)在城市规划思想领域两种风格通常混合出现:“巴洛克+古典主义”如:欧斯曼的巴黎改建华盛顿的城市设计19世纪初19世纪初期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16世纪爆发尼德兰革命拉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序幕。
其后1640年英国和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决定了欧洲从封建制度转向资本主义制度。
1784年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开始了机器工业时代资本主义城市的发展带来的种种城市建设的矛盾:1、城市化加快,人口剧增、建筑拥挤,居住条件恶化。
2、城市功能结构发生了变化3、城市中阶级分化极端严重4、城市盲目扩张,交通紊乱5、城市环境恶化6、城市设计缺乏整体环境考虑*近代人本主义思想的两位大师霍华德、盖迪斯、芒福德并称为西方近现代三大“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家。
他们认为: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是一切罪恶问题的根源,是反人性和不人道的,因此必须加以控制和消灭。
因此,他们的思想与所有理论的出发点是“出自人性对大自然的热爱”,目标是实现“公平”、“城市协调和均衡增长”,基本空间测略一般是“分散主义”。
1、霍华德与社会(田园)城市思想城市地价的飞速增涨分析认识:a、城市土地投机解决对策:城市中的所有土地必须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b、城市财富的分配失衡“田园城市”1919年“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与霍华德协商,对田园城市做了一个简短的定义:1、“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2、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3、被乡村带包围;4、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委托他人为社区代管”。
霍华德与社会(田园)城市思想1)思想内核---社会改革的主张霍华德1898年10月《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2)空间模式---城乡交融、群体组合的“社会城市”霍华德提出了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田园城市必然是一组城市群体的概念:当一个城市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应该停止增长,其过量的部分应当由邻近的另一个城市来接纳。
3)田园城市与相关概念的辨析“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托人为社区代管”。
田园城市同“花园城市”、“卫星城”有本质的区别。
4)田园城市的历史贡献霍华德被公认为西方近代规划史第一人。
他的“田园城市”对近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贡献在于:a:在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上,摆脱了传统规划主要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或张扬规划师个人审美情趣的旧模式,提出了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移b: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c: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启蒙作用d: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作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将物质规划同社会规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盖迪斯的综合规划思想盖迪斯是一格综合性的规划思想家,他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Urbanoogy)的概念。
1) 城市研究的综合观盖迪斯强调城市规划不仅要注意物质环境更要重视研究城市社会学以及更为广义的城市学。
2)区域协同的综合观盖迪斯是西方近代建立系统区域规划思想的第一人。
他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指出城市从来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同外部环境(包括其他城市)相互依存的。
正如芒福德所言: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首先是区域规划盖迪斯还首先提出了城镇集聚区的概念。
3)勤奋务实的实践观:调查—分析—规划4)深切的人文关怀重视人文要素与地域要素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戈涅(T.Garnier)(法国青年建筑师)的工业城市模式法国建筑师戈涅1901年提出了工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