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学
动物解剖-1内脏学-概论

2.腹中部:分四部
- 通过两侧腰椎横突末端做两个矢状面,又可将腹中部分
为左、右髂部及中间部; -中间部又可分为肾部(上方)和脐部(下方)。
3.腹后部:分三部
-
腹中部的两个矢状面向后延续,把腹后部分为左、右腹
股沟部和中间的耻骨部。
思考题
什么叫内脏? 胸、腹膜及胸膜腔和腹膜腔的组成如何?
…???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在腹腔和骨盆腔内的浆膜和浆膜腔称为腹膜和腹膜腔。
1.胸膜和胸膜腔
-在胸腔内的浆膜和浆膜腔。 胸膜脏层(肺胸膜)
肺 肺
覆盖于肺表面 胸膜壁层 衬于胸腔内面 肋胸膜:衬于胸腔侧壁 膈胸膜:衬于胸腔膈面 纵隔胸膜:组成纵隔
心
-胸膜的壁层和脏层在肺根处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互移行,共同围成2个胸膜腔。
-腔内为负压,使肺可随着胸壁
和膈的运动而扩张或回缩。
-胸膜腔内有少量浆液,即胸膜
液,起润滑作用,可减少肺在
活动时产生的摩擦。
2.纵隔:
-在左右胸膜腔之间,由
两侧的纵隔胸膜和夹在
其中的心脏、心包、胸 腺、食管、气管、部分 血管、神经和淋巴管构 成。
3.腹膜和腹膜腔
-在腹腔和骨盆腔内的浆膜和浆膜腔。 -腹膜壁层:衬于腹腔和骨盆腔内表面。 -腹膜脏层:覆盖于腹腔和骨盆腔器官表面。腹膜壁层 和脏层之间的腔 隙为腹膜腔,腹 膜腔内有少量浆
多小叶。
包括肺、胰、肾、睾丸和卵巢
- 实质器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的部位称“门” ,
如肝门、肾门和肺门等。
三.体腔与浆膜
体腔
浆膜
(一)体腔
体腔是指容纳大部分内脏器官的腔隙。
内脏学总论—内脏的一般结构(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内脏的定义
连续管道 与外界相通
内脏的功能
胸腔、腹腔、盆腔内
物质代谢 繁殖后代
内脏的一般结构
中空性器官
呈管状或囊状
内部均有空腔 消化道:4层组织
没空腔
实质性器官 表面包以被膜或浆膜
小叶 门
黏膜 黏膜下层 肌层 外膜
内脏的概述 课后思考
习 题 01
消化管壁有哪些结构组成? 各结构由何组织构成?有何功能?
功能:物质代谢、繁殖后代
内脏的概述 内脏的定义与功能 功 能:
01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将食物的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02 呼吸系统:从空气中摄取氧气
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内脏的概述 内脏的定义与功能 功 能:
03 泌尿系统:把机体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
多余的水、盐 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04 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
生殖活动,繁殖后代
内脏的概述 内脏的定义与功能 功 能:
05 其它功能:内分泌功能
产生多种类固醇或含氮类激素 参与对机体多种功能的调节
内脏的一般结构
内脏的概述 内脏的一般结构 中空性器官
中空性器官
形态:
呈管状或囊状 内部均有空腔
结构:
(器官壁由数层组织构成)
课堂导入
内脏: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课堂导入
内脏: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内脏学:研究内脏各器官形态结构
和位置的科学
目录
CATALOG
01
02
内脏的定义与功能
内脏的一般结构
内脏的定义与功能
内脏的概述 内脏的定义与功能
位置:
内脏学

内脏学一、名词解释:1.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之间的分界。
2.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位于空肠始端与腹后壁之间,由骨骼肌、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共同构成,其表面有腹膜覆盖,临床上称之为Treitz韧带,将十二指肠空肠曲悬吊于腹后壁,是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重要标志。
3.麦氏点(McBurney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急性阑尾炎时,此点附近有明显压痛。
4.齿状线:在肛管内,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行线。
是临床上区分内外痔的分界线。
5.肝门:位于肝脏面“H”形的横沟部,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6.肝蒂:位于肝门下方,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由出入肝门的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组成,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所包裹,合称肝蒂。
7.肝胰壶腹(Vater壶腹):位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壁内,为胆总管和胰管的汇合处管腔扩大而成。
8.肺门:位于肺的内侧面中央有一椭圆形的凹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的地方。
9.肺根:是与肺门相连的结构,出入肺门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肺根,把肺连于纵隔。
10.肋膈隐窝(肋膈窦):是最大的胸膜隐窝,属于胸膜腔的一部分。
它是由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形成,是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部位。
深度可达两个肋间隙,胸膜腔积液常先积存于肋膈隐窝,临床上把此处作为胸膜腔穿刺抽液的部位。
此处也是炎症后容易发生粘连的部位。
11.肾门:位于肾内侧缘中部凹陷处,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肾之处。
12.肾蒂:连于肾门的一个结构,出入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在一起,称肾蒂。
右侧肾较左侧者短。
《内脏学概述》

整理ppt
大多数内脏器官属于管状器官,如消化道、 呼吸道、泌尿和生殖管道。其管壁结构从内 向外依次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或 外膜)组成。
整理ppt
(二) 实质性器官 包括肺、胰、肾、睾丸和卵巢等,其中
有些器官,如肝、胰属于腺体。腺体以导管 开口于管状器官。实质性器官的结构包括实 质和间质两部分。间质是结缔组织,它覆盖 于器官的外表面并伸人实质内构成支架,并 将实质器官分隔成许多小叶。实质部分是器 官结构和功能的主要部分。血管、淋巴管、 导管和神经出入实质器官的部位称为“门”, 如肝门、肾门和肺门等。
内脏学概述
一. 内脏的概念
广义的内脏概念是指身体内部
的器官,狭义的内脏是指绝大部分
位于体腔(胸腔、腹腔和骨盆腔)内
的器官,一般包括消化、呼吸、泌
尿和生殖四个系统。(如图)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二. 内脏器官结构特点 根据内脏器官的基本结构,可将其分为
管状器官和实质性器官两大类。 (一) 管状器官
整理ppt
四. 腹腔分区 为便于确切地叙述腹腔各器官的位
置,一般用两个假想的横切面(一个面通 过左、右最后肋骨后缘,另一个面通过 髋结节前缘)将腹腔分为腹前、腹中和腹 后3部分。
整理ppt腹腔各部分区情况如源自: 腹前部 :左肋部 、剑状软骨部、右
肋部 腹中部 :左髂部 、腰下部 、脐部、
右髂部 腹后部 :左腹股沟部 、耻骨部 、
整理ppt
三. 体腔与浆膜腔
(一)体腔:是指身体内部的腔洞, 一般包括胸腔、腹腔和骨盆腔。 1、胸腔:位于体腔的前部,是由胸 廓围成的腔洞,胸廓由骨、肌肉和筋膜 组成,胸廓外表面被以皮肤。胸腔内有 心、肺、气管、食管和血管。
内脏学概述

减少器官在活 动时的摩擦
胸膜 腹膜 胸膜腔 腹膜腔
大网膜
肠系膜、 肠系膜、韧带
纵隔
四、 腹腔分区
一、内脏学及内脏的含义
内脏学:研究机体各内脏器官形 内脏学:
态结构和位置关系的科学。 态结构和位置关系的科学。
内脏
狭义的概念: 狭义的概念:是指位于体腔内直接或间接 与外界环境相通, 与外界环境相通,参与动物体新陈代谢活 动以维持生存和绵延种族的器官,包括: 动以维持生存和绵延种族的器官,包括: 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器官。 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器官。
广义的概念:还包括体腔里其他一些器官, 广义的概念:还包括体腔里其他一些器官, 如心脏、 内分泌腺等。 如心脏、脾、内分泌腺等。
二、内脏的一般结构
管状器官 实质性器官
管状器官
呈管状或囊状,内部有较大而明显的空腔。 呈管状或囊状,内部有较大而明显的空腔。 特 征:
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上皮 变移上皮
外表面伸入实质内构成支架, 外表面伸入实质内构成支架, 将实质器官分隔成许多小叶。 将实质器官分隔成许多小叶。
门
分布于实质性器官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 分布于实质性器官的血管、神经、 的部位称为“ 该器官的导管出入的部位称为“门”。
三、体腔与浆膜
体 腔
胸腔 腹腔 骨盆腔
浆膜固有层
粘膜层 粘膜下层 构成 肌层
黏膜上皮 固有层 黏膜肌层
粘膜肌层
外膜(或浆膜) 外膜(或浆膜)层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变移上皮
实质性器官
是器官结构和功能的主要部分。 实质——是器官结构和功能的主要部分。
内脏学

腹膜腔
概述
二、体腔和浆膜腔
胸腔 体腔 腹腔 骨盆腔 胸膜腔 浆膜腔
腹膜腔Leabharlann 概述二、体腔和浆膜腔
胸腔 体腔 腹腔 骨盆腔 胸膜腔 浆膜腔
腹膜腔
概述
二、体腔和浆膜腔
胸腔 体腔 腹腔 骨盆腔 胸膜腔 浆膜腔
腹膜腔
概述
三、腹腔分区
腹前部 腹中部 腹后部
第一节 消化系统 (Alimentary System)
由两个隆起的黏膜褶形 成,其自瘤胃贲门,沿 瘤胃及网胃的右侧壁下 行,止于网瓣胃口。犊 牛的食管沟发达,吸允 乳汁或饮水时,食管沟 闭合成管。
消化系统
瓣胃
呈椭圆形,位于右 季肋部,瘤胃与网 胃交界处的右侧。
消化系统
瓣胃黏膜特点: 瓣叶,百叶
出入口:网瓣口,瓣皱口
消化系统
皱胃(真胃)
(1)形态:前大后小的葫芦形。
空肠
小肠中最长的一段,系膜长,盘曲多,在腹 腔内活动范围大。 马空肠主要位于腹腔左髂部上1/3处,一部 分可达后腹部,与小结肠混在一起,由发达的空 肠系膜集中固定于腰椎下方,称空肠系膜根(内有 动脉、静脉、神经和淋巴管等)。 牛的空肠位于腹中部右侧,由较短的系膜固 定在结肠旋袢的周围,肠壁内淋巴集结较大。
马肝较扁,质脆,色棕红,在肝的腹侧缘有两个叶 间切迹将肝明显的分为左叶、中叶和右叶,左叶间切迹 内有圆韧带,右叶间切迹处无胆囊。中叶被肝门分为背 侧的尾叶和腹侧的方叶。尾叶向右侧的突出部分称为尾 状突。左叶的内侧分出一个不明显的左内叶。 牛、羊的肝略呈长方形,分叶不明显,由发达的胆 囊和圆韧带将肝分成不明显的左、中、右叶。胆囊具有 浓缩和贮存胆汁的作用。牛的肝管与胆囊管汇合成一条 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乙状弯曲”肠粘膜乳头上。羊 的胆管与胰管合成一条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乙状弯 曲”。
内脏学 基础医学概论

内脏学基础医学概论什么是内脏学?内脏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研究人体内部的器官系统,特别是腹部脏器的结构、功能、疾病和治疗。
内脏学主要涉及人体的消化、排泄、生殖、呼吸等系统。
内脏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既可以研究各种脏器的解剖学形态和生理功能,又可以研究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
因此,内脏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内脏学的研究对象内脏学主要研究人体的各种内脏器官,包括胃、肠、肝、胆、胰、肾、膀胱、生殖器官等。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人体内最主要的内脏器官之一,它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
这些器官协同工作,完成了人体对外界食物的吸收和消化。
消化系统是人体内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器官之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胃炎、胃溃疡、肠炎、肠梗阻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内脏学研究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排泄系统排泄系统是人体内的另一个重要系统,它包括肾脏、膀胱、尿道等器官。
排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出体内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以维持人体的水盐平衡和代谢平衡。
排泄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肾炎、肾结石、膀胱炎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
内脏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是人体的另一个重要的内脏系统,它包括男性的阴茎、睾丸等器官,以及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等器官。
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繁殖后代,维持人种的延续和传承。
生殖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男性的前列腺炎、女性的乳腺疾病、宫颈糜烂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殖健康,还有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
内脏学的研究可以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内脏学的研究方法内脏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是内脏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体器官的形态、构造和位置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解剖学可以通过对尸检和活体检查等方式来进行研究。
生理学研究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生命体内的机能和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内脏学

内脏(viscera):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 特点:1)大多数存在于胸、腹腔和骨盆腔内。 2)借管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一)内脏一般结构: 1、中空性器官: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2、实质性器官:一侧凹陷形成门,出入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被形成 蒂或根。 (二)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1、胸部的标志线
肝分泌胆汁 肝左右管 肝总管 胆总管 十二指 肠 二、胰(pancreas):
1、位置:横位于胃后方的腹腔上部,相当于第1、2腰椎体水平。 2、形态:
1)胰头:被十二指肠的“C”字形凹弯所包绕。 2)胰体:位于第一腰椎体前方 3)胰尾:伸向左上方,抵达脾门附近 3、排泄管: 1)胰管:自胰尾起沿胰长轴向右行,与胆总管汇合形成肝胰壶 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2)副胰管:在胰管上方,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4、构造: 1)外分泌部:多种消化酶(参与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 2)内分泌部:胰岛素(调节糖代谢)
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 4、直肠(rectum)
1)位置:在第3骶椎前方起自乙状结肠,沿骶、尾骨前面下 行,终于盆膈平面。
2)弯曲:矢状位上2个:直肠骶曲和直肠会阴曲 冠状位上3个:中间一个凸向左侧,上下两个凸
向右侧 肠横襞(Houston瓣):直肠壁上常有2~3片由环层肌和粘膜形成的半月状皱襞,称
2、肝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助区和腹上区,小部分达左季肋区。 体表投影:
右侧
前正中线
左侧
上界 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
平剑胸结合 处
左锁骨中线平第5肋 间隙
平右侧肋弓,8、9
下界
肋软骨
结合处超出肋弓
剑突下3~ 5cm
7-8肋软骨入左肋 弓,移行为左上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十二指肠:全长约25cm,围成“C”字形,包绕胰头。 十二指肠分为以下4部:
名
位置
称
解剖特点
上 幽门至肝门 近幽门处为球部,粘 部 下,第1腰 膜光滑平坦,无环状
椎体右侧 襞,是溃疡好发部位
降 第1~3腰椎 部 体右侧
后内侧壁上有十二指 肠纵襞,其下端形成 十二指肠大乳头,为 肝胰壶腹的开口。
内脏学
Splanchnology
人体解剖学系 许妍妍
第一章 总论
一.内脏的一般构造
1. 中空性器官 2. 实质性器官
二.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胸部标志线
1.前正中线 2.胸骨线 5.腋前、后线 6.腋中线
3.锁骨中线 7.肩胛线
4.胸骨旁线 8.后正中线
➢腹部分区
四分法 九分法
第二章 消化系统
alimentary system
消化管 alimentary canal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 (十二指肠、空肠和回 肠)和大肠 (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等部。
临床上通常把十二指肠以上的部分称为上消化道, 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为下消化道。
消化腺 alimentary gland
口腔腺、肝、胰以及消化管壁内的许多小腺体 (唇腺、颊腺、舌腺、食管腺、胃腺、肠腺等)。
二、咽 pharynx
1. 咽的位置和形态 2. 咽的分部 ① 鼻咽 ② 口咽 ③ 喉咽 3. 内面结构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鼓管扁桃体 咽扁桃体 咽隐窝 腭扁桃体 咽淋巴环 会厌正中襞p88 梨状隐窝
梨状隐窝
三、食管 esophagus
1. 食管的形态和位置
食管是一前后扁平的肌 性管状器官,位于第6 颈椎体下缘平面与第11 胸椎体下缘平面之间, 分颈部、胸部和腹部3 段,长约25cm。其上 端与咽相接,下端与胃 的贲门延续,前方借心 包与左心房相邻,后方 有胸主动脉、奇静脉、 胸导管伴行。
水 横过第3腰 平 椎体前方 部
肠系膜上血管从其前 方跨过
升 从水平部末 参与形成十二指肠空 部 端至第2腰 肠曲(十二指肠悬韧
椎体左侧 带)
2. 空肠和回肠:二者间无明确界限。一般是将空 肠、回肠全长的近侧2/5称空肠,远侧3/5称回肠。
名称 位置 管径 管壁 颜色 环状襞 淋巴滤泡 空肠 腹腔左上部 较粗 较厚 粉红色 高而密集 孤立淋巴滤泡
L
ⅠⅡ Ⅲ Ⅳ Ⅴ
恒牙 共32个,上、下颌各16个
R
第第 一二第第 第 中 侧 前前一二 三 切 切尖磨磨磨磨 磨 牙 牙牙牙牙牙牙 牙
L
12345678
临床上,记录牙的位置
乳牙—— II 代表左上颌乳侧切牙 恒牙—— 6 代表右下颌第一恒磨牙
(二)牙的形态
牙冠 牙根
牙冠
牙颈
牙冠腔
牙龈
牙根管
牙颈
2. 食管的狭窄部
3个狭窄处是食管内异 物容易滞留的部位,亦 是食管肿瘤的好发部位。
四、胃 stomach
1. 胃的形态和分部 胃有前、后壁,上、下缘,入、出口,分4部。
角切迹 胃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 胃在中等程度充盈 时,大部分位于左 季肋区,小部分位 于腹上区。
五、小肠 small intestine
5. 肛管
内面结构 肛柱 肛瓣 肛窦 肛直肠线 齿状线 肛梳 白线
第二节 消化腺
肝 liver
1. 肝的形态
肝略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窄 薄,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 左、右4缘。
2. 肝的位置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小部分达左季肋区。肝的前面大 部分被肋所掩盖,仅在腹上区的 左、右肋弓之间,有一小部分露 出于剑突之下,直接与腹前外侧 壁接触。当腹上区和右季肋区遭 到暴力冲击或肋骨骨折时,肝可 能被损伤而破裂。
颏舌肌
舌骨
6. 唾液腺 salivary gland
① 腮腺 ➢ 浅部 外耳道下方
深部 下颌支后内侧 ➢ 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
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 ② 下颌下腺 ➢ 下颌体与二腹肌之间 ➢ 腺管开口于舌下阜。 ③ 舌下腺 ➢ 舌下襞的深方 ➢ 腺管分大、小两种,
大管开口于舌下阜, 小管开口于舌下襞。
舌系带
舌下阜:
其上有下颌 下腺管和舌 下腺大管的 共同开口。
舌下襞:
其深面藏有 舌下腺。
(三)舌肌
➢舌内肌 :纵肌、横肌和垂直肌 ,收缩可改变舌的形状
➢舌外肌:收缩可改变舌的位置
颏舌肌
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方,即伸舌;
单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
舌粘膜
舌骨舌肌
舌上纵肌
茎突舌肌
舌横肌
舌垂直肌
舌下纵肌
牙根尖孔
牙髓
(三)牙组织 牙质 釉质 牙骨质
牙槽骨 牙根
(四)牙周组织
对牙起保护、固定和支持作用
牙周膜 牙槽骨 牙龈
牙釉质 牙质 牙冠腔 牙髓 牙骨质 牙根管 牙周膜
牙根尖孔
5. 舌 tongue
①舌的形态 舌体 舌根 舌尖 界沟
②舌粘膜:舌背的粘 膜上可见许多小 突起,称舌乳头。
轮廓乳头 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
第一节 消化管 一、口腔 oral cavity
1. 口唇 2. 颊
3. 腭 palate
硬腭 软腭 腭帆 腭垂 腭咽弓 腭舌弓 咽峡
4、牙 teeth (一)牙的种类和排列
根据牙的形状和功能 切牙 尖牙 磨牙
乳牙 20个,上、下颌各10个
R
第第
乳乳
一二
中侧 乳 乳 乳
切切 尖 磨 磨
牙牙 牙 牙 牙
2. 阑尾:是附于盲肠后内侧壁的一小段肠管,状似蚯蚓,一般长 6~8cm。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
右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外
1/3交点处为代表,该点被称为
麦氏点。
兰氏点:左右髂前
上棘连线的右、中
1/3交点处。 阑尾位置:
回肠前位、回肠后位、 盲肠后位、盲肠下位、盆位
3. 结肠
4. 直肠
直肠横襞 直肠壶腹
回肠 腹腔右下部 较细 较薄 粉灰色 低而稀疏 集合淋巴滤泡
六、大肠 large intestine
大肠的主要特征(直肠、肛管和阑尾除外): 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1. 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位于右髂窝内,长约6~8cm。回肠末 端向盲肠的开口,称为回盲口。此处肠壁内的环层肌增厚,并 覆以粘膜而形成上、下两片半月形的皱襞,称为回盲瓣。此瓣 既可以控制回肠内容物过快地进入盲肠,又可防止大肠内容物 逆流回小肠。
胰分头、体、尾3部。 胰管自胰尾向胰头走
行,沿途汇集各小叶 的导管,最后与胆总 管末端汇合成肝胰壶 腹,开口于十二指肠 大乳头。有时在胰管 上方有一副胰管,开 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3. 肝外胆道系统
包括肝左管、肝右管、 肝总管、胆囊、胆囊 管和胆总管。
① 胆囊:位于胆囊窝内, 具有浓缩和贮存胆汁 的作用。大体上近似 梨形,分为底、体、 颈3部。
② 胆道:由从肝门出肝 的肝左、右管合成肝 总管,肝总管与胆囊 管合成胆总管。
③ 胆囊三角
肝胰壶腹
二、胰 pancreas
胰是人体第2大消化 腺,横位于胃后方的 腹腔上部,相当于第 1、2腰椎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