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剧本

太平天国剧本
太平天国剧本

背景:由于加封东王杨秀清“万岁”,北王韦昌辉不服,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东王以西线紧急为由,调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赴前线督师,只剩下天王和东王留在天京。陈承瑢后来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铲除东王。

地点:天王府

(七月,陈承瑢秘密前来拜见天王,向天王告密。)

陈承瑢:“臣陈承瑢参见天王。”

洪秀全:“你有何事?”

陈承瑢:“杨秀清要杀天王你,还要夺取你的位置。”

洪秀全大惊:“此事当真?”

陈承瑢急忙说:“这事千真万确,是臣亲耳听到。”

洪秀全深色肃然道:“朕马上草拟密诏召回北王、翼王及燕王,叫他们点本部兵马,即日启程,回天京擒王诛贼。”

陈承瑢:“臣告退。”

(洪秀全匆忙书写密诏,命人送去前线。)

独白:9月1日,北王韦昌辉率三千精兵赶回天京,当夜在城外与燕王秦日纲会合,陈承瑢开城门接应。

韦昌辉先表态:“天王英明,早该诛杀此贼了”

陈承荣也抢着说:“他已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如再不除之,他不仅是逼封万岁了,势必要篡位了,一国岂能有二主?”

燕王秦日纲想起了一件事,他说,“讨逆时,是不是只杀杨秀清一人呀?天王可是反对大肆屠戮。”

韦昌辉说:“做大事不能太女人心肠,斩草要除根,东王府的人一个不能留。还有杨秀清的亲信、爪牙、兄弟,凡在外领兵的名战的,应叫天王一律召回,名目可说是庆贺东王加封万岁庆典,届时一网打进。”

独白:1856年9月2日凌晨,北王府内书房,北王韦昌辉与燕王秦日纲和陈承瑢在做最后的部署。

地点:东王府

(东王府十分安静)

忽然院墙外那喊声震天,杨秀清被惊醒,问:“什么声音?”

侍女:“应该是在练操吧?”

杨秀清:“不对,这么早。”

(杨秀清毕竟有经验,他快步往前院奔,走到月亮门,碰上了叔父杨茂林。)杨茂林踉踉跄跄跑来,说:“快,快调兵,贼人造反了!”

浅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思想原因

社会发展学院 学年论文题目: 浅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思想原因班 级 103学 号9姓 名张琪指导教师应俊论文摘要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影响深远的起义运动。自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建号天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斗争开始了,它的兴起给清朝的封建统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是它却在前期达 到运动的高潮之后发生了天京变乱,从此太平天国运动迅速走向衰落。究其原因而言,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的失败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政策的偏离,有战略的错误与思想的原因,下面针对其思想原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太平天国 失败 思想、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

2019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3 课太平天国运动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下面是某一历史人物的主要经历,该历史人物是() 主要经历: 出身农家,苦读诗书。 四次乡试,次次落榜。仇视孔 子,毁弃孔学。创“拜上帝会”, 建人间“天国”。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左宗棠 1.答案 C 据“四次乡试,次次落榜”“创‘拜上帝会’,建人间‘天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人物是洪秀全。 2.《清史稿》记载:“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这里的“革命”指的是() A.黄巾起义 B.太平天国运动 C.三元里人民抗英 D.义和团运动 2.答案 B 据“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中关键信息“秀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3.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B.太平天国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 行为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D.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3.答案 D 据“推动这次大爆炸(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说明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4.“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败若寒鸡。”这是历史工作者在湖北武汉发现的一条宣传标语。这条标语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义和团运动中 C.辛亥革命中 D.鸦片战争中 4.答案 A 据“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败若寒鸡”中关键信息“天京”可知,这条标语应出自太平天国运动中。 5.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由于太平天国统治集团的内讧,导致“朝中无大将”,其后期任用的青年将领率军进逼上海时遭到了洋枪队和淮军的抵抗和反扑,这位青年将领是() A.石达开 B.陈玉成 C.杨秀清 D.李秀成 5.答案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6.如图为某一政权的玉玺印章,该政权的都城失陷后,玉玺被湘军掳去。这里失陷的“都城”是指( ) A.天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6.答案 A 观察题干图片可知,题干所说的政权是指太平天国政权。这里失陷的“都城”是指天京。 7.据《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之,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件造成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练习题(word 含答案)-学习文档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选择题 1.19世纪60年代在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民歌,其中说:“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指的是() A.禁烟运动是的中国军民 B.英勇斗争的太平军 C.甲午中日战争时的清军 D.义和团运动中的群众 2.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的是() A.洪秀全 B.冯云山 C.杨秀清 D.萧朝贵 3.有这样一位美国人,他梦想发战争财,受雇于清政府组建“洋枪队”,结果“咎由自取”反丧了卿卿性命。此人是() A.西摩尔 B.瓦德西 C.华尔 D.赫胥黎 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页。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表述准确的是()

A.金田起义标志着初步建立政权 B.天京事变标志着军事上进人全盛时期 C.《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学习西方 D.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近代史上,下列史实能够彰显这种优良传统的是() 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②义和团运动③五四运动④戚继光抗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下列史实都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确的是()①太平军占领南京②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③北伐西征④天京事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7.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北伐时期 B.天京事变 C.安庆陷落

8.下列组合搭配不正确的是() A. 虎门销烟——林则徐 B. 黄海大战——邓世昌 C. 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 D. 收复新疆——左宗棠 9. 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的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四洲志》 D.《天朝田亩制度》 10.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 陈胜吴广起义 C.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D. 五四爱国运动 11.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临湘二中邹平安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知识方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 ②能力方面: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经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的学习法。 ②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让学生学会列表归纳法。 ③进行探索性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②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③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2、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第一个内容,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它承担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它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同时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上一课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3、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教法: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师生互动为主,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性活动。在课前给学生预习资料,上课时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0级英教3班杨俊丽2010932107 最近恰处于五一放假期间,闲来没事儿,就把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前前后后研究了一番。以下是我对这次运动的一些看法。 太平天国自1851成立起至1864年天京陷落,前后历时有14年之久。它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此次农民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人民英雄,也体现出了中国农民阶级在历史进程中,为探索怎样使人民更好的生存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我本人十分欣赏太平天国反封建的运动,它体现出了农民阶级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敢于同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叫板,重重的打击了那些自以为是,因循守旧,不断的压榨贫苦劳动人民的统治者们。最重要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提倡人人平等,男人和女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即使是女人也可以行军打仗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去,当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战功显著的女将军。同时,太天国时期,十分注重商业经济的发展,确实的为广大贫苦百姓做出了很多好事儿,因此,该运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照这种形式发展下去,可以说太平天国会发展的更加壮大,人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该运动发展到后来却逐渐走向衰败,重要的领导人物相继遇害,直至天京的陷落,最后太平天国运动还是以失败告终。 可以说究其原因,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但可归纳为两个要点: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在我看来,太平天国之所以未能推翻清王朝而造成最后失败,其原因无论是客观的、主观的,主要的、次要的,都曾在斗争进程中不断地具体的表现出来。以下是我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分析。 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 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农民最关心的是什么,一直以来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土地问题。我们都知道,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高中时历史老师就强调过,这个制度有两重性的特点,一方面作为反封建斗争的一面旗帜、一个纲领,它通过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要实行农民土地的制度,所以,这是它革命斗争性最突出的表现,以及它把历代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要求最具体形象化、直观的展现在额、人们面前,所以它是一个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天朝农亩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与探索,它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政治文明进程,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一环。对于认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途径和深刻认识当今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讲述了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功绩、《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

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2)具体原因●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在对外问题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3)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三,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属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评价(1)《天朝田亩制度》比以往历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纲领和要求相比水平更高,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2)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对封建制度有否定意义,但无建设性意义。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2)具体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群众。(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意义:第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总: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分: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 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 ● 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2)激烈批判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3)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 (4)提倡文学革命。意义是什么?总体上讲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它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无答案):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

导学案: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 备课人:张亮备课时间:9.20 班级:使用日期: 课前积累:“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坤乾。”——洪秀全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轨迹 2、情感: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史实得出结论:官逼民反;中国人民一直有反侵略反压迫的传 统 3、能力: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线索、意义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出现原因及评价 三、学习课时:1课时 四、学习过程 导:展示太平天国的一组图片 学: 一、问题设计:结合课文第一段及材料,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要求:群学,商讨,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积极举手展示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激励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毒打交不起税的人。“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二: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四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1843年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的启示下,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玕率先加入。后来,洪秀全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位置,遂外出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答案: 1、 2、 3、二、问题设计:阅读课文第14页至第16页第一段,结合材料,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在前期节节胜利 的原因? 要求:群学,商讨,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积极举手展示 材料一:“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驿,未走先哭。乃于十二日甫抵武宣,而教匪偷越紫荆山而来,如虎兕出柙,先锋已到三里圩矣……方到时县官一人,一县皆空,而纷纷向西逃者渡江船无歇时。问县(官)刘作肃有何准备?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我何等福气……” ——时任广西巡抚周天爵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贩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贩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答案: 1、 2、 3、 三、问题设计:阅读课文第16页至17页,思考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要求:群学,商讨,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积极举手展示 答案: 1、 2、 3、 4、 5、 6、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随堂练习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 拜上帝会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 A.宗教迷信严重 B.拜上帝会有创新精神 C.阶级矛盾尖锐 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2. 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图。此图不 能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中外势力色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3.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其中一个浮雕就是以金田起义为题材的。领导金 田起义的农民革命领袖是() A. 洪秀全 B.李秀成 C.林则徐 D.李鸿章 4. 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B.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C.洪秀全在永安封王建制 D.1853年,太平军将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 5.“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 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A. 西安 B.南京 C.永安 D.安庆 6. 下列漫画,与哪一文件有关()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资治通鉴》 D.《农政全书》 7. 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B.是太平天国后期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C.突出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D.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难以实现 8. 促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的军事行动不包括() A.北伐军进逼清朝统治中心地区 B.两征军在鄱阳湖湖口大败湘军 C.东征军控制江苏部分地区 D.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 9. 太平军进行北伐和西征的最终目的是() A.解除天京之围 B.推翻清朝统治 C.消灭华尔统领的洋枪队 D.建立与清政府对立政权 10.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及意义

失败原因 从主观方面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没有无产阶级领导的单纯的农民革命运动。农民是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不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阶级力量的代表者,太平天国无法克服本身存在的许多致命弱点,以致在战争中犯了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没有也不可能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革命纲领。 第二,宗教迷信思想的危害。洪秀全利用拜上帝会发动起义,在初期曾起过一定的动员和组织作用。但宗教毕竟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反映,不可能正确地指导革命实践。洪、杨等人利用宗教迷信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终于酿成一场天父和天兄相互残杀的内乱。动摇了广大群众对上帝的信仰。后期,洪秀全在处理政务中,一味强调认识天情,依靠上帝,据纳谏议,引起李秀成、李世贤等将领的不满,严重地妨碍了群众的革命创造精神,使得太平天国无法在现实斗争中摆脱困境。 第三,宗派活动危害了起义队伍的团结。革命队伍的团结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金田起义之初,领导集团内部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但随着战争的胜利和定都天京后的安乐腐朽生活,居功骄傲,逐渐形成了东、北、翼诸王的宗派集团,进行着争权夺利的斗争,终于爆发了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在自相残杀中由盛转衰。 第四,封建思想的侵蚀,导致太平天国政权的蜕变。在太平天国的政权组织和制度中,存在着浓厚的封建礼制,沿袭了封建的官僚制度和等级制度。 第五,在政略和战略上的错误。团结朋友,联合友军,这个十分重要的政略问题,太平天国没有解决好。 第六,在对外关系上,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本质认识和应有的警惕,甚至把他们误认为“洋兄弟”,以致上当受骗。 3、历史意义(历史作用) 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史学界一直存在着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对近代历史起了推动作用,亦即起了积极作用;二是起了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亦即称之为消极作用。在做出这种截然不同的结论时,所持的标准也很不一样。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拔高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推动封建社会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在十年动乱中拔高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反孔斗争”。近年来有些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历史起了破坏作用,是因为这场战争导致千百万人死去,或生产力遭到破坏。标准不一样,结论自然就不同。那么,评价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究竟要不要有个标准呢?能不能有个标准呢?回答是肯定的。这个标准就是太平天国领导者对待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究竟持什么态度,他们的主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当时主张学习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对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经济来说,无疑是进步的。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四点: 第一、最早实践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第二、太平天国革命的直接导因是吸收西方文化的结果,主要是吸收西方基督教的教义。第三、主张对外开放政策。 第四、重视发展商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精品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分析太平天国的起义背景和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并理解其兴亡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英勇气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天京陷落。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旧式农民战争不可能提供正确的救国之路。 【新课导入】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起义是怎样爆发的?它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太平天国颁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有哪些内容?太平天国为什么在14年后又覆亡了呢?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问题探究: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鸦片战争后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进行大肆搜刮,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师补充材料: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拜上帝会”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理清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关于金田起义,教师指导学生参阅《金田起义浮雕》《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两幅图,在梳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摘要: 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农民运动中,最最著名的当属太平天国运动。这场寄托了农民美好生活愿望的运动在清政府统治下的黑暗中国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然而,和时代背景背离的运动最终走向了失败。 我们在惋惜的同时也感慨为何太平天国运动会最终失败。在这里,讨论了三方面的主要因素,太平天国运动领导集团的内部原因,大那是背景下的掌权者清朝政府与外过列强的外部因素,以及时代发展的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农民阶级;时代局限性 一、天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与失败 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发生了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太平天国运动。 在这场值得我们铭记的农民运动发生之前,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第一次出现了巨大的危机,而这个危机的原因就是那场惨败的战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巨额的军费和赔款,清政府无力偿还,将沉重的税赋负担加在了农民身上。而那条可以在中国传教的条款,也使农民倍受外国传教士的欺凌却无力反抗。外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于是,这场农民运动拉开了序幕。 一八四三年,洪秀全融合西方基督教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在广州这个最受外国传教士压迫的地方创立了拜上帝教。自此,农民运动真正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的“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永安建制”、标志太平天国形成和清对峙的局面“天京定都”,以及“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之后的北伐、西征、东征。起义期间太平天国的统治者们还颁布了太平天国前后期的两个治国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两个方案指导了太平军的前后两期的全部活动。 但是我们知道,定都天京之后,“天京事变”的发生摧毁了天平天国的内部领导集团,这也是天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再加上灵魂人物洪秀全的死,太平天国已经变得十分脆弱了。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盛极一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最终,在清政府和国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盛极一时的太平天国运动退了历史舞台。 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品试题(含答案):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背景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并与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他们在山区贫苦农民中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分子。 2.兴起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永安建制: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知识点2 定都天京 3.定都天京:1853 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4.《天朝田亩制度》 (1)颁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2)主要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局限性: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5.北伐和西征 (1)目的: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 (2)经过: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 (3)结果: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4)意义: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知识点3 天京陷落 6.天京事变 (1)原因: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2)概况:1856 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3)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7.后期局势 (1)重大举措: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试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试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颜廷山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自1851年1月开始,到1864年7月结束,历时14年之久,势力发展到18个省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它反对鸦片输入,不承认列强在华特权,同外国的武装干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列强侵略者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的声势之强、规模之大、经历时间之长、经过之复杂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但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最后却以悲壮的失败而告结束,其失败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发动和组织太平天国运动始终的指导理论——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太平天国的宗教思想,是一种落后的、不科学的理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利用宗教来发动农民起义并不是洪秀全的发明。早在东汉末年张角就是利用太平道教来发动黄巾大起义的。宗教思想原本只是统治阶级用来愚弄和麻醉劳动人民的工具,但宗教之所以也受到劳动人民的欢迎,只因为其中有一些原始平等思想和能够帮助劳动人民解脱残酷现实的美丽言辞,因此这一点往往会成为发动和组织农民起义的有力工具和思想武器。但宗教并非科学的理论,利用它发动起义或革命,只能使起义或革命取得暂时的成功,而不能把起义或革命引向胜利。 在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是洪秀全利用西方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曾起过积极的作用:第一、洪秀全、冯云山等农民起义的领袖,迎合了当时农民斗争的需要,把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创立的“拜上帝教”中所吸收的基督教义中国化,同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宗教的某些形式和精神,这样有利于吸引下层民众参加“拜上帝教”,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宣传和发动奠定组织基础。第二、“拜上帝教”把拜上帝的信仰与人民群众的日常愿望结合起来,促成基督教精神与主张衣食第一、求吉利、求如意、求平安的传统文化精神相结合,从而为日后把群众由虚妄的精神世界引向为实现这些美好愿望而斗争奠定了有利的思想基础。第三、洪秀全通过“拜上帝教”宣传,他即将建立的太平天国是人间天堂,适应了社会各阶层民众的需要,有利于号召教徒为建立这个国家而斗争。第四、洪秀全从基督教为上帝大家庭的观念中推衍出人无私财的社会经济理论,并把它写在定都天京后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中,这只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农民的平均平等思想、儒家的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美丽的空想,对起义群众起了巨大的鼓舞和组织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民起义的发展。 但是随着太平天国运动一步步的走向它的顶峰,特别是到了1856年秋天的天京事变后,“拜上帝教”这一套理论使越来越多的太平军将士怀疑其真实性和正确性。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整日躲在深宫里遥控外面的局势。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的思想就越来越受到他所创立的荒诞无稽的宗教信仰的束缚。李秀成曾说:“自六京解围之后,我主执外不由人奏,俱信天灵,诏言有天不有人也。”“主不问国中军民之事,深居宫内,永不出宫门”,而且“言天说地,并不以国为事”①。同时他发布的诏书有些就是要人相信他是受上帝和“耶稣基督”以及“天兵天将”的保佑的,例如当安庆已被敌军包围时,天王下诏说,他在一夜间登天“亲身觐见父皇”,聆听父皇的教导。 洪秀全和参加这场大革命的所有人都不能科学的解释他们初期为什么能够取得重大胜利以及这种胜利随后不能继续向前发展的原因。洪秀全既然说这是上帝造成的,那他只能再次期待上帝再显奇迹。“在革命前期,他曾借用天上语言来传达人间的革命意志,但到了后期,他从远离实际的王宫中发出来的非人间的语言,已不能在群众中引起什么激动了。”②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 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识读《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和阅读文献材料和观看人物图片,培养学生梳理重大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教学重点: 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得知近代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侵略战争?结果如何?” 学生齐答: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签了许多条约,让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老师: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农民阶级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准备发动起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反对列强入侵,于是发动了一场有别于古代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运动。 让同学们观看金田起义浮雕,引导学生看书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此运动的评价。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原因: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 (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2、准备:洪秀全,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 (引导学生看14页“人物扫描”多媒体展示洪秀全图片及简介)3、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广西桂平金田村,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太平军”。 (多媒体展示“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并引导学生看14页“材料研读”和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图片。) 4、永安建制:洪秀全称“天王”,杨秀清(东王),萧朝贵(西王),冯云山(南王),韦昌辉(北王),石达开(翼王)(图片展示各位领导的画像) 二、定都天京 1、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四方面原因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四方面原因是什么 太平天国算是一个短命的王权,那么,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失败呢?下面是分享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四方面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四个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丧失斗志和指挥失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腐败严重、其他原因。 首先丧失斗志和指挥失误主要是过早建都导致军队丧失锐气,太平军功课南京之后杨秀清带领文武百官迎接洪秀全进城,随后洪秀全便在南京建都,并改南京为天京。过早建立都成,导致太平军以保卫天京的安全为第一目的,这样在兵力部署上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革命的进攻阶段也被停顿了下来,士兵锐气渐渐被殆尽,这是兵家的大忌。另一方面过早建立都城也导致杨秀清和洪秀全在这场运动的指挥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带有深深的旧式农民战争的烙印。农民阶级存在很严重的分散性、守旧性、目光短浅等缺点,而农民阶级的这些弊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都显露出来,这也是导致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腐败严重指的是腐败从根本上动摇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根基,太平天国之所以会产生严重的腐败,其实这也是和过早建立都城有直接联

系。洪秀全虽然提出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公平世界,但是他的这些思想都是从西方基督教的教义中半路捡来的,所以他的思想其实并没有深度消化,所以洪秀全无法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最后他只能还是按照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来管理,而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本来就存在很大的弊端,这也就加重了本次运动的腐败性质。 最后一个是其他原因,如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公元1851年到1864年间的一场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农民起义,最后以天京沦陷告终。那么太平天国运动过程是怎样的呢?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八个部分,分别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突围北上、定都天京、出师北伐、领军西征、天京事变和防御战。 金田起义发生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结了2万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与杨秀清、冯云山等人组成了领导运动的核心人物。永安建制说的是1851年9月,洪秀全突围北上并成功占领永安,随后洪秀全开始封赏将士。突围北上说的是1852年4月5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没有攻占下桂林,转而去攻占全州,冯云山被炮弹击中死亡。到1853年1月,太平军已经攻占下武昌,2月又攻下九江、安庆等地。定都天京发生在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下南京,并在此定都,改称天京。出师北伐是1853年5月13日,林凤祥和地方官李开芳等人带领2万军队从浦口出发,经过安徽、河南、山西等地长驱北上,10月29日到达西南的静海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部编版8年级上学期历史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分析太平天国的起义背景和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并理解其兴亡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英勇气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天京陷落。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旧式农民战争不可能提供正确的救国之路。 【新课导入】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起义是怎样爆发的?它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太平天国颁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有哪些内容?太平天国为什么在14年后又覆亡了呢?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问题探究: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鸦片战争后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进行大肆搜刮,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师补充材料: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拜上帝会”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理清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关于金田起义,教师指导学生参阅《金田起义浮雕》《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两幅图,在梳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二、定都天京 教师首先提问: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是怎样到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