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的基本知识及其功能应用

合集下载

浅谈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浅谈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不断发展 , GN 已经被越来越 多的运营商和设 备制造商所认 叫 的建立 、 N 维持 和释放 提供控 制功 能 , 括呼 叫处理 、 接控 包 连
同。而 软 交换技 术作 为下一代通 信 网络 的核 心技 术 , 一经 提 制 、 智能呼叫触发检 出和资源控制等 。
出, 便受到业 界的广泛认 同和 重视。 为此 , 本文就 软交换技 术 及其应用 的相关 内容 展开探讨 , 以供 参考 。
络的核 心设备之一 , 它独立于底层 承载协议 , 要完 成呼 叫控 M3 A、 主 U MGC 、 IC、 R 、 R 等 。 P BC P IB I 制、 体 网关接 入控 制、 媒 资源分配 、 议处理 、 由选 择、 协 路 认证
HL R S C
21 资 源管 理功 能 .. 5
文献标识 码 : A
关 键词 : 通信技术 ; G 软 交换技术 ; N N; 分组 中继 ; 虚拟 中继 ; 换 设备为控制核 心的下一代 网络 ( GN : 狭义上讲 , 多 N )从 软交换
中 图分 类 号 : N 1 T 95
呼 叫控 制功 能 从媒体 网关 中 ( 传输 层 ) 分离 出来 , 过服 中 通 务器 上的软件 实现基 本呼叫控制功 能 , 包括 呼叫选路 、 管理控 制 、 接控 制 ( 立 / 除会话 ) 连 建 拆 和信令 互 通 , 从而 实现 呼 叫 传输 与呼叫控制 的分离 , 为控 制、 交换 和软件可 编程 功能建立 分 离的平面 。
文章编 号 :0 9 2 7 2 1 2 — 0 6 0 10 — 3 4( 0 0) 4 0 4 — 2
0 前 言
下 一 代 网 络 ( GN, w e eain N t r) 集 话 N Ne G n rt ewok 是 o

软交换原理

软交换原理

软交换原理软交换是一种通过软件实现的电话交换系统,它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处理电话呼叫的路由、连接和管理。

软交换系统相对于传统的硬件交换系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通信需求。

本文将介绍软交换的原理及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软交换系统的核心是软交换服务器,它运行在标准的计算机硬件上,并通过特定的软件来实现电话交换功能。

软交换服务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其他交换设备或者电话终端,实现电话呼叫的接入、路由和连接。

与传统的硬件交换系统相比,软交换系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来支持新的功能和服务,而无需更换硬件设备。

软交换系统通过软件实现了电话呼叫的路由和连接,其中包括呼叫的建立、转接、保持和释放等功能。

软交换系统还可以支持丰富的增值业务,如呼叫转移、呼叫等待、会议呼叫等。

通过软件的灵活配置,软交换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通信服务。

在软交换系统中,呼叫控制和媒体控制分离,呼叫控制由软交换服务器完成,而媒体控制则由专门的媒体网关或者媒体服务器来实现。

这种分离的架构使得软交换系统更易于扩展和管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配置和部署媒体资源。

软交换系统在通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作为传统电话交换系统的替代方案,也可以作为新型通信网络的核心设备。

在互联网时代,软交换系统可以与互联网协议相结合,实现语音、视频和数据的综合传输,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通信体验。

总的来说,软交换系统是一种基于软件实现的电话交换方案,它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和丰富的功能特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通信需求。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交换系统必将在通信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通信服务。

软交换概念_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软交换概念_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软交换概念_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且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开始着手进行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实验。

软交换技术又是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已经完成了有关软交换体系的总体技术要求框架,863计划也对有关软交换系统在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立项。

1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功能(IPPBX)。

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

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

受到IP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1/ 4用户。

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软交换概念一经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ISC(InternationalSoftSwitchConsortium)的成立更加快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步伐,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得到了IETF、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

根据国际Soft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

因此,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软交换的常见协议以其作用

软交换的常见协议以其作用

软交换的常见协议以其作用北京邮电大学一.前言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

于是,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由于软交换既能执行与基于硬件的传统电话交换机相同的功能,又能同时处理IP通信,软交换技术降低网络成本并且使得运营商能更快地获得收入。

二.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技术是NGN网络的核心技术,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

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三. 软交换体系的结构软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核心技术。

它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业务/控制与传递/接入分离,各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

因此广义上,软交换就是一种解决方案,是一系列采用标准协议的各网络设备的总称。

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软交换的常见协议极其作用软交换所使用的协议非常多,包括H.248、SCTP、ISUP、TUP、INAP、H.323、RADIUS、SNMP、SIP、M3UA、MGCP、BICC、PRI、BRI等。

这些协议将规范整个软交换的研发工作,使产品从使用各厂家私有协议阶段进入使用业界共同标准协议阶段,各厂家之间产品互通成为可能,提供一个标准、开放的系统结构,各网络部件可独立发展。

下面对几个主要协议做简单介绍。

1. H.248协议H.248协议,也称为Megaco协议,是MGC与MG之间的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它是在早期的 MGCP协议基础上改进而成。

应用于媒体网关与软交换之间及软交换与 H.248/ Megaco 终端之间。

软交换

软交换

软交换1.概念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分层组网是建设低成本融合网络的核心理念2.基本要素软交换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生成接口,接入能力,支持系统。

(1)生成接口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网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2)接入能力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

(3)支持系统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软交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网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新兴运营商进入话音市场的新的技术手段,也是传统话音网络向分组话音演进的方式。

在国际上,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组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接受和采用。

3. 体系结构软交换控制设备(Soft switch Control Device)这是网络中的核心控制设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交换)。

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摘要从软交换的概念和主要功能、基于软交换的增强型业务框架以及其各层间的协议等方面对软交换技术进行论述。

并针对目前软交换设备所能够提供的业务,提出软交换的应用。

关键词软交换;网络融合;软交换的应用1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则是与业务无关的。

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2软交换的主要功能软交换作为新、旧网络融合和关键设备,必须具有以下功能:1)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该功能可以被认为是一类适配功能,它可以连接各种媒体网关,如PSTN/ISDN、IP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数据媒体网关等,完成H.248协议功能。

同时它还可以直接与H.323终端和SIP客户端终端进行连接,提供相应业务。

2)呼叫控制功能。

这是软交换的核心功能,它对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资源控制、智能呼叫触发等。

提供支持多方呼叫控制、二次拨号等功能。

3)业务提供功能。

软交换能够提供传统交换机所能提供的全部业务,以及与智能网相配合提供智能业务。

此外,软交换提供可编程的、开放的API,实现与外部应用平台的互通,从而易与新业务的引入和开发。

4)互连互通功能。

软交换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以低成本、高技术为基本思想,在现有网络基础上发展,完成传统网络向新型网络的过渡。

因此,软交换网络需要完成与现有网络的互连互通。

可通过信令网关实现分组网与现有7号信令网、智能网互通;可通过互通模块,实现与现有H.323体系的IP电话网、SIP网络体系的互通;提供IP网内H.248终端、SIP终端和MGCP终端之间的互通。

什么是软交换?软交换十大功能介绍

什么是软交换?软交换十大功能介绍

什么是软交换?软交换⼗⼤功能介绍什么是软交换?软交换⼗⼤功能介绍什么是软交换?软交换⼗⼤功能介绍利⽤把呼叫控制功能与媒体⽹关分开的⽅法来沟通公⽤电话交换⽹(PSTN)与IP电话(V oIP)的⼀种交换技术。

软交换(SS)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IP电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在通信⽹由窄带向宽带过渡,由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它继承了电信⽹集中控制的架构和可靠的信令技术,采⽤分层的机构实现了呼叫控制和媒体处理相的分离原则。

软交换是⼀种功能实体,为下⼀代⽹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代⽹络呼叫与控制的核⼼。

软交换是⼀种正在发展的概念,包含许多功能。

其核⼼是⼀个采⽤标准化协议和应⽤编程接⼝(API)的开放体系结构。

这就为第三⽅开发新应⽤和新业务敞开了⼤门。

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其它重要特性还包括应⽤分离(de-couplingofapplications)、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

软交换技术三个基本要素是:1)开放的业务⽣成接⼝。

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式是通过API与应⽤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络业务。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2)综合的设备接⼊能⼒。

软交换可以⽀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设备进⾏控制,最⼤限度地保护⽤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络的作⽤。

3)基于策略的运⾏⽀持系统。

软交换采⽤了⼀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式来完成运⾏⽀持系统的功能,按照⼀定的策略对⽹络特性进⾏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分组交换⽹络与传统PSTN⽹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案,软交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新兴运营商进⼊话⾳市场的新的技术⼿段,也是传统话⾳⽹络向分组话⾳演进的⽅式。

华为公司软交换应用说明

华为公司软交换应用说明

华为公司软交换应用说明华为公司软交换系列产品从 99 开始开发, 2000 年开始逐步商用,至今为止,已 经在香港和记、重庆铁通等国内外实际网络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香港和记软交换商业网 香港和记利用华为公司软交换系列产品, 提供 IP Centrex、企业通信助理、点到点视频通信、视频会议等业务。

1. 组网图SoftX3000 MRS6000AppServerTMG8010(内置信令网关)H.248 香港和记IP承载网络H.248/MGCPE1/T1STPswitchSIPSIP/H.323AMG5000H.248 /MGCPPSTNH.323U-Path通信助理SIP phoneUniPhoneH.323 PphoneePhoneIAD系列POTS POTS香港和记软交换网络,利用和记宽频网的广覆盖特性,将软交换等核心 设备放置在中心机房,而接入网关 AMG5000、IAD、智能终端、视频电话 等设备则放置在中远大厦、中环广场、喜来登酒店等,向用户提供语音、数 据、多媒体综合业务。

2. 采用的软交换设备部件: 软交换 SoftX3000:实现香港标准 PSTN 语音业务、IP Centrex 业务、 分组多媒体业务等 中继网关 TMG8010:VoIP 及宽带网/3G 视频业务网关AMG5000:宽窄带一体化接入网关 多媒体 PC 客户端软件 UniPhone:基于 PC 的视频电话业务及视频会议客户端 智能终端 Pintel SIP Phone: 除实现语音业务外,还提供消息类、上网浏览、Email 等增值业务 C&S 公司 H323 视频终端:除实现语音、视频通信业务外,还提供消息类、上网浏览、Email 等增值业务 MCU ViewPoint 8620:提供多媒体视频会议资源,一框可支持 128 路384Kbps 视频会议 MRS6000:提供 IVR(录音、放音、收号)及会议桥资源 多口 IAD:支持 2、4、8 POTS 口的以太网综合接入设备 U-Path 企业通信助理:实现企业电子秘书、通信管家、通信助理、企业门户功能3. 提供的业务:i. 基本 PSTN 业务 Anonymous Caller Rejection Appointment Service Automatic Call back CFU CFB CFNR CND-1 CND-2 CND per call blocking CND per call unblocking CT CW Call Forwarding of Call Waiting Calls Calling Name Display Conference Calling DDI Do not Disturb Do Not Disturb with PIN Duplex ringing Sequential Mode of HuntingCircular Mode of Hunting Random Mode of Hunting Immediately Hot Line Delay Hot Line IDD Security International Call Barring(Incoming) MCT Music On hold Remote Activation of Call Froward Selective Call Acceptance Selective Call Forwarding Selective Call Rejection Speed Dialingii. IP Centrex 业务 Barge-In Exempt Call restriction Direct Call pick up Distinct ringing Group pick up Group Speed Dialing Private numbering planiii. U-Path 企业通信助理业务 Advise Of Charge Barge-In CFU- Attendant Absentee Service CFB-Attendant CFNR-Attendant Call transfer Camp-On Recall Data management Do Not Disturb Monitoring Originating an outgoing call for user Recall Secrecy Set appointment service according to user's requirements Single Line Queueiv. 视频业务 Personal Video Communication Video ConferenceVideo Message Video Mail 二、重庆铁通软交换商业网 重庆铁通软交换商用网是采用华为公司基于软交换技术的 SoftX 组建的,是 软交换技术在铁通的电信网络上的首次实际商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交换的基本知识及其功能应用摘要随着电信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向下一代网络(NGN)的逐步演进,软交换技术正扮演着关键角色,日益成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进行融合的技术纽带。

因此,软交换技术在电信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电信界的高度重视,此文主要论述了软交换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其功能和应用。

关键词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协议功能应用一、软交换基本知识(一)、软交换基本概念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技术概念的最早演进现阶段的软交换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集成分组网世界和电路交换网世界;* 具备汇接局和端局能力;* 呼叫控制与媒体层和业务层分离。

软交换设备位于控制层,提供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路由、网络资源管理、计费、认证等功能。

软交换设备与各种媒体网关、终端、应用服务器、其他软交换设备间采用标准协议相互通信。

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

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软交换技术的承载控制(二)、软交换体系的基本要素软交换功能结构图软交换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1、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2、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3、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三)、体系架构软交换控制设备(Soft switch Control Device)这是网络中的核心控制设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交换)。

它完成呼叫处理控制功能、接入协议适配功能、业务接口提供功能、互连互通功能、应用支持系统功能等。

1、业务平台(Service Platform)完成新业务生成和提供功能,主要包括SCP和应用服务器。

2、信令网关(Signaling Gateway)目前主要指七号信令网关设备。

传统的七号信令系统是基于电路交换的,所有应用部分都是由MTP承载的,在软交换体系中则需要由IP来承载。

3、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完成媒体流的转换处理功能。

按照其所在位置和所处理媒体流的不同可分为:中继网关(Trucking Gateway)、接入网关(Access Gateway)、多媒体网关(Multimedia Service Access Gateway)、无线网关(Wireless Access Gateway)等。

4、IP终端(IP Terminal)目前主要指H.323终端和SIP终端两种,如IP PBX、IP Phone、PC等。

5、其它支撑设备。

如AAA服务器、大容量分布式数据库、策略服务器(Policy Server)等,它们为软交换系统的运行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软交换技术的设计原理及其实现目标软交换技术是一个分布式的软件系统,可以在基于各种不同技术、协议和设备的网络之间提供无缝的互操作性,其基本设计原理是设法创建一个具有很好的伸缩性、接口标准性、业务开放性等特点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它独立于特定的底层硬件/操作系统,并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业务所需要的同步通信协议,在一个理想的位置上把该架构推向摩尔曲线轨道。

并且它应该有能力支持下列基本要求:(1)独立于协议和设备的呼叫设备的呼叫处理和/同步会晤管理应用的开发。

(2)在其软交换网络中能够安全地执行多个第三方应用而不存在由恶意或错误行为的应用所引起的任何有害影响。

(3)第三方硬件销售商能增加支持新设备和协议的能力。

(4)业务和应用提供者能增加支持全系统范围的策略能力而不会危害其性能和安全。

(5)有能力进行同步通信控制,以支持包括帐单、网络管理和其他运行支持系统的各种各样的后营业室系统。

(6)支持运行时间捆绑或有助于结构改善的同步通信控制网络的动态拓扑。

(7)从小到大的网络可伸缩性和支持彻底的故障恢复能力。

软交换的实现目标是在媒体设备和媒体网关的配合下,通过计算机软件编程的方式来实现对各种媒体流进行协议转换,并基于分组网络(IP/ATM)的架构实现IP网、ATM网、PSTN网等的互连,以提供和电路交换机具有相同功能并便于业务增值和灵活伸缩的设备。

分组网中的网络框架软交换位于端局或局域网时与PSTN/ISDN互通示意图(五)、软交换的协议软交换所使用的主要协议软交换体系涉及协议非常众多,包括H.248、SCTP、ISUP、TUP、INAP、H.323、RADIUS、SNMP、SIP、M3UA、MGCP、BICC、PRI、BRI等。

国际上,IETF、ITU-T、Soft Switch Org等组织对软交换及协议的研究工作一直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许多关键协议都已制定完成,或趋于完成。

下面对几个主要协议做一简单介绍。

1、H.248/MEGACOH.248和MEGACO协议均称为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应用在媒体网关和H.248/MEGACO与软交换设备之间。

两个协议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H.248是由ITU提出来的,而MEGACO是由IEFT提出来的,且是双方共同推荐的协议。

它们引入了Termination(终端)和Context(关联)两个抽象概念。

在Termination(终端)中,封装了媒体流的参数、MODEM和承载能力参数,而Context(关联)则表明了在一些Termination(终端)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

H.248/MEGACO通过Add、Modify、Subtract、Move等8个命令完成对Termination(终端)和Context(关联)之间的操作,从而完成了呼叫的建立和释放。

2、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是由IEFT提出来的,是简单网关控制协议(SGCP)和IP设备控制协议(IPDC)相结合的产物。

MEGACO协议是对MGCP协议的进一步改进、完善和提高,MGCP协议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协议,协议的内容与MEGACO协议比较相似。

目前软交换系统设备大都支持该协议,其不足也慢慢表现出来,将来可能要被H.248/MEGACO协议所取代。

在软交换系统中,MGCP协议与H.248/MEGACO协议一样,应用在媒体网关和MGCP终端与软交换设备之间,通过此协议来控制媒体网关和MGCP终端上的媒体/控制流的连接、建立和释放。

3、会话初始协议(SIP)会话初始协议(SIP)是IETF提出的在IP网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协议。

以Internet协议(HTTP)为基础,遵循Internet的设计原则,基于对等工作模式。

利用SIP可实现会话的连接、建立和释放,并支持单播、组播和可移动性。

此外,SIP如果与SDP配合使用,可以动态地调整和修改会话属性,如通话带宽、所传输的媒体类型及编解码格式。

在软交换系统中,SIP协议主要应用于软交换与SIP终端之间,也有的厂家将SIP协议应用于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之间,提供基于SIP协议实现的增值业务。

总的来说,SIP协议主要应用于语音和数据相结合的业务,以及多媒体业务之间的呼叫建立与释放。

(六)、多媒体软交换系统多媒体软交换是为提供以下类型的业务和应用而设计的:· 会话式多媒体--在两方或更多方之间同时使用多种媒体进行的实时、延迟敏感的多向通信,如可视电话或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可以轻松处理媒体,在会话过程中添加或删除媒体;· 组合业务--会话业务结合信息相关应用,如目录信息或基于位置的业务(例如业务和白板的存在调用);· 会话业务与其它多媒体业务组合--如在线游戏结合可视电话或3D电话会议,组成包含社交活动的有趣而丰富多彩的业务。

支持这些类型的业务需要开放体系结构、API和协议。

系统必须能够处理多媒体,包括实时视频、视频数据流、三维环绕立体声、数据(包括文本)、图像(如相片和图片)、以及传统但现在可以选择质量等级的话音。

多媒体软交换系统构建在与3GPP(第3代移动网络标准)相同的体系结构之上,并使用会话始发协议(SIP)。

SIP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标准,能够灵活地集成消息传递、存在业务、多媒体会议和实时通信(如电话)。

它经过精心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以创新方法集成应用,可以扩展,从而支持新的技术。

二、软交换功能应用软交换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软交换具有十大功能:(一)、媒体网关接入功能媒体网关功能是接入到IP网络的一个端点/网络中继或几个端点的集合,它是分组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接口设备,提供媒体流映射或代码转换的功能。

例如,PSTN/ISDNIP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和综合接入网关等,支持MGCP 协议和H.1248/MEGACO协议来实现资源控制、媒体处理控制、信号与事件处理、连接管理、维护管理、传输和安全等多种复杂的功能。

(二)、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可以说是整个网络的灵魂。

它可以为基本业务/多媒体业务呼叫的建立、保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支持基本的双方呼叫控制功能和多方呼叫控制功能,多方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多方呼叫的特殊逻辑关系、呼叫成员的加入/退出/隔离/旁听等。

(三)、业务提供功能在网络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的演进过程中,软交换技术必须能够实现PSTN/ISDN交换机所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还应该与现有的智能网配合提供智能网业务,也可以与第三方合作,提供多种增值业务和智能业务。

(四)、互连互通功能下一代网络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网络,尤其是在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演进中,不可避免地要实现与现有网络的协同工作、互连互通、平滑演进。

例如,可以通过信令网关实现分组网与现有7号信令网的互通;可以通过信令网关与现有智能网互通,为用户提供多种智能业务;可以采用H.323协议实现与现有H.323体系的IP电话网的互通;可以采用SIP协议实现与未来SIP网络体系的互通;可以采用SIP或BICC协议与其他软交换技术互联;还可以提供IP网内H.248终端、SIP终端和MGCP终端之间的互通。

(五)、协议功能软交换是一个开放的、多协议的实体,因此必须采用各种标准协议与各种媒体网关、应用服务器、终端和网络进行通信,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