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技术培训自编教材

合集下载

气动技术培训课件.

气动技术培训课件.

气动技术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气动技术基础》教材第3章“气动元件”及第4章“气动系统设计”,详细内容涉及气动元件的类型、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气动系统的设计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气动回路的搭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气动元件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气动系统中的应用。

2. 学会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气动回路设计。

3. 能够运用气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动系统的设计步骤及气动元件的选用原则。

教学重点:气动元件工作原理、气动回路的设计与搭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动技术教学模型、PPT演示文稿。

2. 学具:气动元件实物、气动回路搭建工具、学习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气动技术在工业生产线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气动技术的优势及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25分钟)讲解气动元件的类型、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结合教材第3章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第4章内容,讲解气动系统设计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气动回路的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5. 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利用气动元件和搭建工具,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气动回路的搭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动元件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2)设计一个简单的气动回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答案:(1)气动元件分类:气源设备、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

工作原理: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通过气动元件的控制,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

(2)示例:一个简单的气动回路设计如下:气源设备:空气压缩机、气源处理元件;执行元件:气缸;控制元件:二位五通电磁阀;辅助元件:快速排气阀、消声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气动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气动元件的分类及工作原理;2. 气动系统的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3. 气动回路的搭建与调试;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

气动技术培训课件.

气动技术培训课件.

气动技术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主要基于《气动技术基础》教材的第3章和第4章内容,详细讲解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气动系统的设计及调试。

具体内容包括:气动元件的分类及功能、气动系统的基本回路、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气动元件的分类、功能及工作原理,能正确选用气动元件。

2. 学会设计简单的气动控制系统,了解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方法。

3. 能够分析和解决气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及方法,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重点: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气动系统的基本回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动技术培训课件,气动元件实物,气动系统演示装置。

2. 学具:气动元件手册,气动系统设计软件,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气动元件实物和气动系统演示装置,让学生对气动技术产生直观的认识。

2. 理论讲解:讲解气动元件的分类、功能及工作原理,气动系统的基本回路。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及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简单的气动控制系统,并进行安装与调试。

六、板书设计1. 气动元件分类及功能2. 气动系统基本回路3.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原则4. 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气动控制系统,并进行安装与调试。

2. 答案:根据教材和课堂讲解,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学习更高级的气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了解气动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本课件以实践情景引入,结合理论讲解、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旨在让学生掌握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为气动技术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原则及方法2. 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3. 例题讲解与实践操作一、气动控制系统设计原则及方法1. 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节能。

气动技术培训课件.

气动技术培训课件.

气动技术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展开,涉及教材第3章“气动系统”的第4、5节,详细内容包括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气动元件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2. 学会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具备分析实际气动系统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气动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气动技术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教学重点: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气动技术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动元件实物、气动系统模型、PPT课件。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动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通过PPT课件和实物展示,讲解气缸、气阀等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

(2)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讲解气动系统的设计步骤、注意事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气动系统为例,讲解如何分析系统中的问题并进行优化设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气动系统实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2. 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1)设计步骤(2)注意事项3. 气动技术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

答案:(1)略。

(2)略。

2. 课后拓展:查阅资料,了解气动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提高课堂氛围。

3. 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气动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气动基础培训课件

气动基础培训课件

气动基础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气动技术基础》教材的第1章“气动系统概述”和第2章“气动元件”,详细内容涉及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气源装置、执行元件、控制元件等功能和用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领域。

2. 掌握气动元件的分类、功能及选用原则。

3. 学会分析气动系统原理图,具备简单的气动系统设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动元件的分类、功能及选用原则,气动系统原理图的分析。

教学重点: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气动元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搭配与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动基础培训PPT、气动元件实物、气动系统原理图、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气动设备运行视频,引发学生对气动技术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 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

2) 气动元件的分类、功能及选用原则。

3. 实例分析:分析气动系统原理图,讲解气动元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搭配与使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气动系统原理图,并进行简单的气动系统设计。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

2. 气动元件的分类、功能及选用原则。

3. 气动系统原理图分析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

2) 分析给定气动系统原理图,并指出其中所使用的气动元件。

3) 设计一个简单的气动系统,并说明其功能。

2. 答案:1) 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气源装置、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等。

工作原理:通过气源装置提供压缩空气,经过控制元件调节后,驱动执行元件完成相应动作。

2) 略。

3)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气动基础知识。

2024年气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2024年气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2024年气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气动技术基础》教材第1章至第3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气动系统的基本概念、气动元件的原理与功能、气动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重点掌握气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常见气动元件的选用与维护。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气动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2. 掌握常见气动元件的原理、功能及选用方法。

3. 学会分析气动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具备一定的气动系统设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动元件的选用与维护、气动系统设计。

教学重点:气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常见气动元件的功能及选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动元件实物、气动系统演示装置、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气动系统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气动技术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 气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组成。

2) 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3) 常见气动元件的原理、功能及选用。

3. 实践操作:1) 观察气动元件实物,了解其结构特点。

2) 演示气动系统的工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动系统的运行原理。

4. 例题讲解:选用一个简单的气动系统设计案例,讲解气动元件的选用与系统设计方法。

5. 随堂练习:1) 分析气动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选用合适的气动元件。

2) 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气动系统,并进行讨论。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气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气动元件的选用。

六、板书设计1. 气动系统的组成2. 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 常见气动元件的功能及选用4. 气动系统设计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气动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 分析一个实际气动系统应用案例,选用合适的气动元件,并说明理由。

3) 设计一个简单的气动系统,绘制系统原理图。

2. 答案:1) 气动系统的组成包括气源、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等,它们分别负责提供动力、执行动作、控制气流方向和压力等。

气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气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气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气动基础知识,内容涉及《机械基础》第四章第三节:气动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详细内容包括气源装置、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等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功能,以及气动系统的基本控制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各气动元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2. 学会分析气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具备简单的气动系统设计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动系统的控制原理,气动元件的选型及应用。

教学重点: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各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动基础知识课件、气动系统演示模型、气压表、气源处理器、气动执行元件、控制阀等。

2. 学具:笔、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引起学生对气动知识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气源装置、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等。

(2)讲解各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3. 实践操作:(1)演示气动系统的工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动元件的相互作用。

(2)指导学生进行气动元件的拆装、调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简单的气动系统控制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气动系统的控制原理。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气动基础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气源装置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2. 气动元件工作原理及功能:气源装置:提供压缩空气执行元件:将压缩空气转化为机械动作控制元件:控制气流的通断、方向和压力辅助元件:辅助实现气动系统的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例题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气动基础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气动技术培训资料

气动技术培训资料

气动技术培训资料气动技术培训资料(一)气动技术是一种利用压缩气体进行工程控制和传动的技术领域。

它在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包括生产制造、工程建设、能源管理等等。

通过学习气动技术,我们可以了解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气动回路的设计与搭建以及气动系统的操作和维护等内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气动技术培训资料,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气动技术。

一、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气动元件是气动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实现压缩空气的输送、转换和控制。

在气动技术培训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

1.1 阀门类气动元件阀门类气动元件包括单向阀、调节阀、电磁阀等,它们通过控制压缩空气的通断和流量来实现气动系统的控制。

其中,单向阀的作用是只允许空气单向流动,而调节阀则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空气的流量和压力。

电磁阀通过电磁原理实现气体的通断和控制。

1.2 执行元件类气动元件执行元件类气动元件主要包括气缸和气动马达等。

气缸是将气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常用于推动、拉动和升降物体。

气动马达则将气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工程设备中常用于驱动旋转运动。

以上是气动元件的一些基本工作原理,深入学习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气动技术。

二、气动回路的设计与搭建气动回路是指由气动元件组成的传动系统,用于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

在气动技术培训中,学习气动回路的设计与搭建是必不可少的。

2.1 回路的设计气动回路的设计是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和气动元件的性能特点来确定的。

在设计气动回路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明确工作任务的要求,包括工作轨迹、推力大小等参数。

其次,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气动元件进行组合,包括阀门类和执行元件类。

最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气路布置、管线布局和阀门的控制方式等。

2.2 回路的搭建回路的搭建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操作,包括将气动元件按照一定的布局连接好,保证气体能够在回路中正常流动。

在搭建回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保气动元件的连接口没有漏气现象,可以使用密封圈等密封材料增加密封性能。

气动培训教材[1]

气动培训教材[1]

气动技术的特点
与机械、液压、电气相比,气动技术 具有广泛的工作适应性
• 易于实现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摆动和高速移动 • 输出力、运动速度调节方便,改变运动方向简单 • 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安全可靠,容易实现防潮、防爆 • 安装与控制有较高的自由度 • 具有过载保护能力
气动技术的特点
与机械、液压、电气相比,气动 技术也具有一定的缺点
• 由于空气的压缩性,气缸的动作速度容易受到负载变化的影响,很难达 到匀速状态 • 低速运动时,摩擦力占推力的比例较大,易出现爬行,因此低速稳定性 不好 • 气缸的输出力相对较小
气动技术的应用
气动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 域,可以实现工件的拾取、吸吊、搬运、定位、 夹紧、装配、清洗、清扫、冷却、检测等等
• 空气进入过滤器时,顺着导流片螺旋前进,依靠离心作用将水滴甩至杯壁后 沉降,然后再穿过滤芯,去除粉尘。
三联件--过滤器AF的维护要点
• 必须定期排放冷凝水。上班开工前、下班时均要求排放冷凝水。 • 滤芯要定期更换。一般是每2年更换一次或者压力差超过0.1MPa时更换。
调整合适的工作 压力
定期检查排 水状况;
• 请使用透平一号油 • 一旦加油,不能停
维修安装时,必须排放残压, 以免发生危险
三联件的选用
1. 注意过滤精度、流量与气动系统的匹配; 2. 有些元件是厌油的,因此要注意是否需要油雾器;
三联件的选用
3. 在冷凝水难以人工排除的位置,请选用自动排水器; 4. 若需要确保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可选用压力开关。
压缩空气为何需要净化?
a气动系统的主要污染物有
水分 尘埃 油雾
a 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1. 大气中含有水分、粉尘、油污等物质。 2. 系统内部产生的污染:管道锈蚀、润滑油炭化、密封件磨损老化等; 3. 系统安装和维修不规范带来的污染:螺纹牙屑、毛刺以及铸砂、密封材料碎 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氣壓力0.1MPa 供氣壓力0.2MPa 供氣壓力0.3MPa 供氣壓力0.4MPa 供氣壓力0.5MPa 供氣壓力0.6MPa 供氣壓力0.7MPa
流量(L/min)
五口电磁阀主要技术参数
• 4V系列电磁阀的反应速度 影响电磁阀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 1)先导阀反应速度:励磁时间(动铁芯的行程、线 圈的激磁力、动铁芯复归弹簧作用力; 2)主阀换向时间:活塞腔进气排气时间、轴心的磨 擦阻力、轴心的行程等。
气动技术培训
理论基础篇
黄翔强 2009-4-15
气动技术基础
• 气动技术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进行传动 的控制,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的 重要技术。
气压传动与其它传动方式对比
对比性 能
输出力
动作 快慢
负载变化 的影响
工作环境条件
无级调 速
远距离控制 能力
信号传 递
外泄漏影 响
构造
工作寿 命
维 护
价 格
气动
中等
较快

适应性强,可用于易燃 易爆多尘潮湿冲击等恶 劣环竟
较好
中距离
较易
不污染环 境
简单

简 单
低 廉
液压
最大
较慢

不怕震
良好
短距离
较难
污染环境
复杂
一般
复 杂
较 贵
电 器 电 控 电 子
中等

几乎没有
要求高
良好
远距离
最容易
漏电影响 安全
较复杂
较短
较 复 杂
较 贵
最小
最贵
没有
要求最高
良好
远距离
4V130-06
有效堆面积S(mm )
Cv值
5.5
0.32
5
0.29
12
0.7
9
0.53
五口电磁阀主要技术参数
• 4V200/3V200系列电磁阀的流量参数:
型号规格
4V210/220-06 4V230-06 4V210/220-08
2
4V230-08
有效堆面积S(mm )
Cv值
14
0.82
12
0.70
五口电磁阀结构
• 单头双作用——复位形式:1) 弹簧复位;2)气复位;3)弹 簧、气复合复位;
五口电磁阀
• 双头双作用:1)特点及应用;2)符号
五口电磁阀
• 双头三位置:1)中间位置封闭型;
五口电磁阀
• 双头三位置:2)中间位置泄压型;
五口电磁阀
• 双头三位置:3)中间位置加压型
五口电磁阀主要技术参数
3V1电磁阀结构图
3V1电磁阀
• P、A、R孔; • 使用特点; • 直动式
五口阀内部结构的分类
• 滑柱式; • 截止式;
最容易
漏电影响 安全
最复杂

最 复 杂
最 贵
机械
较大
一般
没有
一般
困难
短距离
最难
一般
一般
简 单
一 般
气压传动的优点
• 工作介质为空气,容易获取,无污染; • 空气的粘性小,流动阻力损失小,便于集中供气和远距离 输送; • 气动执行元件运动速度快; • 气动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 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 元件使用寿命长; • 本身有过载保护作用;
3V1
Hand Operated Valve , Foot Pedal Valve
HSV
3L 4L
4H
3F 4F
4HVL(NEW)
ASC
Hand Operated Valve
S3PL
S3HL
S3HS
S3PF
S3L
S3B
S3R
S3V
典型气路图
方向控制阀的分类
• 接口数与位置数分:5/2、5/3、4/2、3/2、 2/2; • 作动形式分:直动式、先导式; • 控制形式:电控、气控、机控、人控; • 常态形式:常开、常闭; • 安装形式:4V、4M;
• • • • • 型号规格、接口尺寸: 1)4V110/120/130:M5、1/8; 2)4V210/220/230:1/8、1/4; 3)4V310/320/330:1/4、3/8; 4)4V410/420/430:1/2;
五口电磁阀主要技术参数
• 流量的定义 • C值的定义:被测元件全开时,元件两端压差 △P=0.098MPa,流体密度ρ0=1g/cm3,通过元件 的流量q(m3/h),则流量能力C值为:
线圈的结构
电源插片
包塑 线架 地线插片 铁架
线圈与先导头组合示意图
旧款线圈与先导头组合示意图
线圈的编码原则
: : : : : : : : : : : :
:出线式线圈 :端子式线圈 为φ :线圈内孔直径 的第一款产品
电压
端子的编码原则
端子 主要外型 尺寸
主要外型 表面代号: :透明 :哑光 尺寸
C q ( p0 ) ( 0 p)
q——实测流体流量,m3/h; Δp——阀两端压差,MPa; ρ0——流体密度, g/cm3 。 ρ——实测流体密度, g/cm3
五口电磁阀主要技术参数
• Cv值的定义:被测元件全开时,元件两端压差 △P0=1 lbf/in2 (1lbf/in2 =6.89KPa),通过元件的流 量q(U.S.gal/min)(1U.S.gal/min=3.785L/min),则流通能力 Cv值为
五口电磁阀主要技术参数
• 4V系列电磁阀的润滑 4V系列电磁阀动密封件用的润滑脂:全氟聚醚 特点: 1)附着性强; 2)蒸发量低; 3)摩擦系数低;
五口电磁阀主要技术参数
• 4V系列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4V系列电磁阀的使用寿命,主要由密封件的使用寿 命决定。 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 1)密封件的摩擦系数; 2)动密封件的干涉值; 3)空气的质量;
线圈的耐热等级
• B:130℃ • F: 155℃ • H: 180℃
线圈的主要参数
• • • • • • 3.5VA AC220V 50/60Hz Voltage Range:AC187~253V 100%ED IP65 CE
线圈的保护电路图
• • • • • • 普通线圈; 半波整流线圈; 桥式整流线圈; 压敏电阻器; 直流线圈保护电路; LED指示灯(氖灯)
气源处理元件 后冷却器 过滤器 干燥器 排水器 润滑元件 油雾器 集中润滑元件 各类传感器 磁性开关 限位开关 压力开关 气动传感器 其它辅助元件 消声器 快换接头与软管 液压缓冲器 气液转换器
气源设备 空气压缩机 气罐
方向控制阀 电磁换向阀 气控换向阀 人控换向阀 机控换向阀 单向阀 梭阀
气动执行元件 气缸 摆动气缸 气马达 气爪 真空吸盘 流 量 控 制 阀 速度控制阀 缓冲阀 快速排气阀
16
0.94
12
0.70
五口电磁阀主要技术参数
• 4V300/3V300系列电磁阀的流量参数:
型号规格
4V310/320-08 4V330-08 4V310/320-10
2
4V330-10
有效堆面积S(mm )
Cv值
25
1.46
18
1.05
30
1.75
20
1.17
五口电磁阀主要技术参数
• 4V400系列电磁阀的流量参数:
4V系列电磁阀的进步与完善
• • • • 换向速度,更快; 使用寿命,更长; 流通能力:更大; 使用稳定性:更可靠。
4V系列电磁阀主要改进历史
• • • • • • • 轴心加导向环; 轴心复归弹簧加强; 本体内孔加工工艺改进; 密封件干涉值降低; 手动销复归性能改善; 密封件耐油性改善; 最低换向气压降低;
型号规格 有效堆面积S(mm ) Cv值
2
4V410-15 50 2.92
4V430-15 30 1.75
五口电磁阀主要技术参数
• 4V210电磁阀的流量曲线图:
供氣壓力(MPa)
電磁閥4V210-06流量特性曲線圖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150 300 450 600 750 900 1050 1200 1350 1500 1650
气压传动的缺点
• 因气体可压缩,使得工作部件运动速稳定 性差,改善方案:气液压联动; • 因工作的压力低,气动执行元件的输出力 比液压的小; • 气动信号的传递速度远小于电信号,而且 有较大的延迟和失真,不宜用于需高速传 递信号的复杂系统,气动信号的传递距离 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驱 动 装 置
压 力 控 制 阀
减压阀 增压阀 安全阀 顺序阀 压力比例阀 真空发生器
方向控制阀
VALVES
※ 2/2 way Solenoid Valve ※ 3/2 way Solenoid Valve ※ 5/2,5/3 way Solenoid Valve ※ 3/2 way Air Valve ※ 5/2,5/3 way Air Valve ※ Manifold ※ Hand Operated Valve ※ Direction Control Valve ※ Foot Pedal Valve
2/2 Way Solenoid Valves
2DV
2PV
2P
2V
2PMV (NEW)
3/2, 5/2,5/3 way Air Valve
3/2 way Solenoid Valve
3A 4A
3V100, 3V200, 3V300 Series 4V100, 4V200, 4V300, 4V400, 4M Ser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