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酿啤酒的糖化理论
啤酒糖化器实验报告单

啤酒糖化器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啤酒糖化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对麦芽淀粉的转化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啤酒生产中的糖化阶段以及相关参数的影响。
实验原理:1. 糖化过程:糖化是啤酒生产中酿造工艺的重要一步,指的是将麦芽中的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利用糖化酶的作用,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葡萄糖和麦芽糊精等可溶性糖。
2. 糖化温度:糖化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酶的变性,从而影响酶的活性;过低的温度则会抑制糖化酶的活性。
一般酿造啤酒时,糖化温度保持在58-65摄氏度。
3. 糖化时间:糖化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充分反应。
一般情况下,糖化时间为60-90分钟。
4. 搅拌速度:通过适当的搅拌可以促进糖化过程中酶的均匀分布,提高糖化效率。
5. pH值:糖化过程中pH值的调节对酶的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啤酒糖化酶对pH值在5.2-5.5的范围内较为活跃。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糖化器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残留。
准备所需的麦芽和糖化酶。
2. 糖化器设置:将合适量的水加入糖化器中,将糖化器预热至设定的糖化温度。
3. 加入麦芽:将适量的麦芽均匀加入糖化器中。
4. 加入糖化酶:按照糖化酶的使用说明,将适量的酶加入糖化器中。
注意酶的用量要根据麦芽的品种和质量确定。
5. 调节pH值:通过加入适量的酸或碱溶液,调节糖化液的pH值至5.2-5.5之间。
6. 开始糖化:启动糖化器的搅拌功能,开始糖化过程。
注意糖化过程中控制温度、时间和搅拌速度。
7. 取样分析:根据需要,可在糖化过程中取样分析糖化液中的糖含量及其他相关参数。
8. 糖化结束:完成糖化过程后,关闭糖化器并取出糖化液,备用于后续的酒曲发酵或其他工艺步骤。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得知,糖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搅拌速度和pH值等参数的控制对糖化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平衡以上参数,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糖化酶的活性,使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从而为后续的发酵过程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酿酒工艺学第三第一节糖化原理及方法

水解产物对啤酒酿造的影响
中分子肽类(1.2万<分子量< 6万)
——影响啤酒的风味,是啤酒浓醇的主要原因 ——其中有许多起泡蛋白,对啤酒的泡沫至关 重要
酿酒工艺学第三第一节糖化原理及 方法
水解产物对啤酒酿造的影响
高分子肽类(尤其是其中的水溶性蛋白质, 分子量>6万)
• 糖与非糖比:在啤酒工业中,控制麦汁糖与非糖比是控制麦 汁糖类成分以及啤酒麦汁极限发酵度的一种简单方法。
• 在这里,糖的概念系指麦汁中与斐林试剂起反应的化合物, 其中包括少量具有还原力但不能被酵母利用的戊糖和低聚糊 精。
• 麦汁中不为斐林试剂所还原的物质统称非糖,它包括淀粉的 分解产物糊精,不被斐林试剂还原的糖类如蔗糖和其他全部 有机和无机成分。
糖化:mashing or saccharification?
糖化,saccharification:
——在啤酒工艺中,糖化是指将粉碎后的麦 芽与水混合,将混合物加热并保持在恒定温度 (常见温度62酿℃酒工和艺学7第3三℃第一)节糖,化原以理及使麦芽中的酶将 淀粉分解为糖(通常为方法麦芽糖)的过程。
中国台北出版的《大辞典》对啤酒的定义与《辞海》 基本相同,但它却从祖国中医药的角度进而阐释了啤 酒的性味和功效:啤酒,英语Beer的音译。或译作皮 酒,也叫麦酒。用大麦芽和啤酒花为主要原料,经酵 母发酵而制成的一种含有二氧化碳的低浓度酒精饮料; 性平和,味甘,也具清爽的苦味,有帮助消化、促进 循环,滋补身体的功效。
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 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棕等颜色。
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 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方法。
酿酒工艺学第三第一节糖化原理及 方法
啤酒生产——啤酒糖化介绍

啤酒生产——啤酒糖化介绍糖化是指将碾碎的麦芽与热水混合后,利用麦芽内部的酵素,将麦芽中的淀粉分解为短链结构的过程。
麦汁糖化那么糖化过程主要发生了什么呢?*淀粉的分解*蛋白质的降解*β-葡聚糖的降解淀粉的分解淀粉的分解分为三个小过程:蛋白质的降解β-葡聚糖的降解β-葡聚糖是构成啤酒酒体和泡沫性能的主要成分,同时也会导致啤酒和麦汁过滤困难。
糖化方式1、单步浸泡出糖法这种糖化方式广泛的运用在酿造啤酒过程中。
基本上是把碾碎的麦芽与水混合后,温度保持在62℃-70℃之间,维持一段时间后再过滤出麦汁。
只需让麦芽与水混合后的温度保持在目标温度即可,操作简单2、多步浸泡出糖法除了单步出糖法,还可以选择不同段不同温度的方法来糖化,以达到特殊效果。
3、熬煮出糖法将碾过的麦芽混合水后取出一部分麦芽煮沸后投回糖化锅中,反复几次,就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
熬煮糖化法有两个优点可以获得更好的淀粉转化率可以增加麦芽香气。
4、分段式糖化法属于相对特殊的糖化方式,特殊体现在一次糖化操作下可以做出两种,甚至更多比重的麦汁。
使用分段式糖化法时,针对温度的控制与前述的糖化方式并无不同,差别指出仅是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要加大总麦汁的收集量,而糖化结束后的第一道麦汁,第二道麦汁和第三道麦汁都需要分别处理。
第一道麦汁收集在第一个煮沸锅中,等到收集到足够的麦汁时停糖化温度及其效应为了防止麦芽中各种酶因高温而引起破坏,糖化时的温度变化一般是由低温逐步升到高温.糖化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主要温度及其效应:35-37℃:酶的浸出,有机磷酸盐的分解。
40-45℃:有机磷酸盐的分解;β-葡聚糖的分解;蛋白质分解;R-酶对支链淀粉的解支作用。
45-52℃:蛋白质分解,低分子含氮物质多量形成;β-葡聚糖的分解;R-酶和界限糊精酶对支链淀粉的解支作用;有机磷酸盐的分解50℃:有利于羧肽酶的作用,低分子含氮物质的形成55℃:有利于内肽酶的作用,大量可溶性氮形成;内-β-葡聚糖酶、氨肽酶等逐渐失活53-62℃:有利于β-淀粉酶的作用,大量麦芽糖形成63-65℃:最高量的麦芽糖形成65-70℃:有利于α-淀粉酶的作用,β-淀粉酶的作用相对减弱,糊精生成量相对增多,麦芽糖生成量相对减少;界限糊精酶失活。
啤酒糖化系统设备工艺原理

啤酒糖化系统设备工艺原理在啤酒酿造的过程中,糖化环节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糖化环节的质量不仅关系到麦芽中淀粉质的转化成糖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发酵的品质。
因此,在现代啤酒酿造过程中,糖化环节通常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进行控制。
本文将介绍啤酒糖化系统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工艺。
什么是啤酒糖化系统设备啤酒糖化系统设备是由控制系统、糖化釜、过虑系统、水处理系统等几个重要部分组成的总体设备。
主要用于将麦芽中的淀粉质分解成糖分,通过水的循环处理控制温度,达到酿造啤酒所需要的浓度和比重,保证啤酒酿造质量。
啤酒糖化系统设备的工艺原理糖化釜糖化釜是啤酒糖化系统设备的核心,其原理是利用水的物理性质对糖化水温度的控制。
首先,将浸泡好的麦芽放入糖化釜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通过糖化釜系统进行循环加热和降温。
初步加热的过程中,淀粉质会被糖化酶作用转化成麦芽糖,待水温降至酶的最适温度时,糖化酶活性达到顶峰,麦芽中的淀粉质基本全被糖化酶水解成了糖分和麦芽糖。
糖化釜需要周期性地进行提醒和加热,以保证温度和时间的控制。
糖化泵糖化泵主要用于对糖化液进行过滤和输送。
糖化液在糖化过程中需要循环输送,以保证温度不降低过快,同时也需要对糖化液进行过滤。
糖化泵可以通过传感器对流量和温度进行控制,确保糖化液流动和过滤的稳定性。
过滤系统过滤系统是啤酒糖化系统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采用板框过滤或膜过滤的方式,将糖化液中未溶解的麦芽和其他杂质过滤掉,以保证酿造后的啤酒的清澈和可口。
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可以对水质进行调整,以适应啤酒糖化设备的要求。
水质大大影响了糖化过程的效果和啤酒的口感,通过水处理系统可以调整水质的硬度、pH值以及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达到酿造啤酒所需的各项指标。
总结啤酒糖化系统设备是现代啤酒酿造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其原理是通过糖化釜、糖化泵、过滤系统和水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实现糖化液的循环处理、温度控制、糖化液过滤和水质调整等全面控制。
啤酒糖化工艺

啤酒糖化工艺啤酒是一种流行的饮品,而糖化工艺是啤酒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啤酒糖化工艺的原理和步骤。
糖化是将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糖的过程,是啤酒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糖化过程中,麦芽中的淀粉通过酶的作用分解为麦芽糊精和糖,糖又进一步发酵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糖化的第一步是湿法糊化,即将麦芽加入水中,控制温度在63-68摄氏度,使麦芽中的淀粉糊化成糊精。
糊化过程中需要持续搅拌,以充分分散糊精,避免结块。
糖化的第二步是糖化酶的作用。
糖化酶主要包括淀粉酶和糖化酶两类。
淀粉酶能将糊精分解成糖,而糖化酶则能将糖分解为更简单的糖分子。
在糖化过程中,麦芽中的糖化酶会与糊精反应,将糊精分解为糖。
糖化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因此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下进行糖化反应。
糖化的第三步是酒花的添加。
酒花中的苦味物质能够与糖分子发生反应,形成苦味物质-糖复合物。
这些苦味物质-糖复合物能够增加啤酒的苦味和香气,使啤酒更加美味。
糖化的最后一步是糖化液的过滤和煮沸。
在糖化过程中,糖化液中会产生一些杂质和残留物,需要通过过滤的方式去除。
过滤后的糖化液需要进行煮沸,以杀死残留的酶和细菌,同时也有助于稳定啤酒的质量。
糖化工艺对啤酒的口感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糖化过程中,温度和pH值的控制十分关键。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糖化反应不完全。
如果pH值偏离正常范围,也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糖化效果。
除了温度和pH值的控制,糖化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糖化液的搅拌和糖化时间的控制。
搅拌可以提高糖化液的均匀性,保证糖化酶与糊精的充分接触。
糖化时间的控制需要根据麦芽的品种和工艺要求进行调整,以达到理想的糖化效果。
总结起来,啤酒糖化工艺是将麦芽中的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糖的过程。
在糖化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pH值、酒花的添加和糖化时间,以保证糖化反应的进行。
糖化工艺对啤酒的质量和口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啤酒生产中需要重视糖化过程的控制和优化。
啤酒糖化过程及其原理

啤酒糖化过程及其原理一、糖化的定义及作用糖化是啤酒酿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是将麦芽中的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分的过程。
在糖化过程中,淀粉被水解成为葡萄糖和麦芽糊精等多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是酵母菌发酵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啤酒糖化过程1. 麦芽浸泡:将大约2倍于麦芽重量的水加入到装有麦芽的容器中,使其浸泡。
此时,水分子会渗透到淀粉颗粒内部。
2. 加热:将浸泡好的麦芽和水混合物加热至65℃-70℃左右。
此时,淀粉颗粒内部的淀粉酶开始发挥作用,将淀粉分解成为较小分子量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3. 程控恒温:在加热后,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并保持恒定状态。
此时可以通过调节火力或使用恒温器进行控制。
4. 糖化结束:糖化过程通常在60-90分钟内完成。
当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一定量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时,糖化过程就会结束。
5. 过滤:经过糖化后的液体需要进行过滤,以去除残留的固体颗粒和杂质。
三、糖化原理1. 淀粉酶作用机理:淀粉酶是一种能够催化淀粉水解反应的酶类。
在加热后,淀粉颗粒内部的淀粉酶开始发挥作用,将淀粉分解成为较小分子量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其中,α-淀粉酶主要是将1,4-α-D-葡萄糖基键水解成为葡萄糖单元;β-淀粉酶则是将1,4-α-D-葡萄糖基键和1,6-α-D-葡萄糖基键水解成为葡萄糖单元。
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淀粉酶活性有很大影响。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淀粉酶的活性越强,反应速率也会加快。
但是,当温度过高时,淀粉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失去活性。
3. pH值对反应速率的影响:pH值对淀粉酶的活性也有很大影响。
在适宜pH范围内,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当pH值过高或过低时,淀粉酶的活性会受到抑制。
4. 麦芽中其他物质对糖化反应的影响:除了淀粉酶外,麦芽中还含有多种其他物质。
例如,谷氨酸可以促进淀粉水解反应;多糖类物质则可以抑制淀粉水解反应。
四、总结啤酒糖化是啤酒酿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啤酒生产工艺中糖化的原理

啤酒生产工艺中糖化的原理
x
啤酒生产工艺中糖化的原理
啤酒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酿造、糖化和发酵等,糖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步骤,也是重要的酿造工艺。
糖化作用是将淀粉质的米芽淀粉转化为酒精,也就是将米芽中的淀粉分解成糖分,以便于发酵得到更多的酒精。
在啤酒生产中,通常采用湿糖化法,其整个过程大致如下:
1. 冲洗:首先将大米及其绿豆等谷物浸泡在水中,以起到提纯洁化作用;
2. 搅拌:将浸泡后的谷物搅拌均匀,使其形成一定的浆糊;
3. 糖化:将浆糊加入活酵母,促使淀粉分解成糖分,即进行糖化反应;
4. 温度控制:保持烹饪温度在68℃~70℃,在此温度范围内,可以有效控制淀粉的分解,避免失去酒液中的酒精;
5. 时间控制:控制糖化时间,决定了糊精的浓度;
6. 过滤:将糊浆过滤,以分离出糖浆,其中混入的蛋白质和残渣将被过滤出去。
糖化是啤酒生产的重要环节,正确掌握糖化的技术原理,可以使啤酒的口感更加浓郁,其醇厚的口感也是啤酒的特色。
- 1 -。
啤酒生产工艺中糖化的原理

啤酒生产工艺中糖化的原理啤酒是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酒类饮品。
它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其中糖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
糖化是指将淀粉质转化为糖的过程。
在啤酒生产中,糖化是将麦芽中的淀粉质转化为可发酵的糖分。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啤酒生产工艺中糖化的原理。
1. 麦芽制备在啤酒生产中,首先需要制备麦芽。
麦芽是指将谷物(通常是大麦)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发芽,再经过干燥和烘烤处理后制成的一种食品原料。
麦芽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质和酶,这是糖化的原材料。
2. 糖化过程糖化是将淀粉质转化为糖的过程。
在啤酒生产中,糖化是将麦芽中的淀粉质转化为可发酵的糖分。
糖化的过程需要用到酶,这些酶通常来自于麦芽中的胚芽和麦芽中残留的薄壳。
在糖化过程中,需要将磨碎的麦芽加入到加热的水中,然后保持一定的温度和pH值,使酶能够发挥作用。
酶将淀粉质分解成糖分,其中主要的糖分是麦芽糖和葡萄糖。
3. 糖化的条件糖化的条件对啤酒的口感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糖化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pH值下进行。
对于不同类型的啤酒,糖化的条件也有所不同。
例如,淡啤酒的糖化温度通常在63℃-67℃之间,而深色啤酒的糖化温度则通常在68℃-72℃之间。
在糖化过程中,还需要控制糖分的浓度和糖化的时间。
过高的糖分浓度和过长的糖化时间都会导致糖化不完全,影响啤酒的品质。
4. 糖化后的处理糖化结束后,需要将糖化液进行处理。
一般来说,糖化液需要进行过滤和煮沸。
过滤可以去除其中的固体物质,使糖化液更加清澈透明;煮沸可以杀死其中的细菌,同时也可以促进糖分的溶解。
5. 糖化液的发酵糖化液处理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发酵了。
发酵是将糖化液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添加酵母。
酵母能够利用糖分进行代谢,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发酵的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pH值,以保证酵母能够发挥最佳的作用。
6. 糖化液的陈酿发酵结束后,糖化液需要进行陈酿。
陈酿是将啤酒存放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自然发酵和成熟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酿啤酒的糖化理论经常有电话过来咨询啤酒糖化的问题,现在发一篇理论性高的文章参考。
一、所谓糖化是指利用麦芽本身所含有的酶(或外加酶制剂)将麦芽和辅助原料中的不溶性高分子物质(淀粉、蛋白质、半纤维素等)分解成可溶性的低分子物质(如糖类、糊精、氨基酸、肽类等)的过程。
由此制得的溶液称为麦芽汁。
糖化的目的就是要将原料(包括麦芽和辅助原料)中可溶性物质尽可能多的萃取出来,并且创造有利于各种酶的作用条件,使很多不溶性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变成可溶性物质而溶解出来,制成符合要求的麦芽汁,得到较高的麦芽汁收得率。
糖化时间是酶在起作用时所用的时间二、糖化时主要酶的作用糖化过程酶的来源主要来自麦芽,这些酶以水解酶为主,有淀粉酶(包括包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界限糊精酶、R-酶、麦芽糖酶、蔗糖酶),蛋白酶(包括内肽酶,羧基肽酶,氨基肽酶、二肽酶),β-葡聚糖酶(内β-1,4葡聚糖酶、内β-1,3葡聚糖酶、β-葡聚糖溶解酶)和磷酸酶等。
(一)淀粉酶1.α-淀粉酶是对热较稳定、作用较迅速的液化型淀粉酶。
可将淀粉分子链内的α-1,4葡萄糖苷键任意水解,但不能水解α-1,6葡萄糖苷键。
其作用产物为含有6~7各单位的寡糖。
作用直链淀粉时,生成麦芽糖、葡萄糖和小分子糊精;作用支链淀粉时,生成界限糊精、麦芽糖、葡萄糖和异麦芽糖。
淀粉水解后,糊化醪的粘度迅速下降,碘反应迅速消失。
2.β-淀粉酶是一种耐热性较差、作用较缓慢的糖化型淀粉酶。
可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的第二个α-1,4葡萄糖苷键开始水解,但不能水解α-1,6葡萄糖苷键,而能越过此键继续水解,生成较多的麦芽糖和少量的糊精。
3.R-酶R-酶又叫异淀粉酶,它能切开支链淀粉分支点上的α-1,6葡萄糖苷键,将侧链切下成为短链糊精、少量麦芽糖和麦芽三糖。
此酶虽然没有成糖作用,却可协助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作用,促进成糖,提高发酵度。
4.界限糊精酶界限糊精酶能分解界限糊精中的α-1,6葡萄糖苷键,产生小分子的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和直链寡糖等。
由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不能分解界限糊精中的α-1,6葡萄糖苷键,所以界限糊精酶可以补充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分解的不足。
5.蔗糖酶蔗糖酶主要分解来自麦芽的蔗糖,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虽然其作用的最适温度低于淀粉分解酶,但在62℃~67℃条件下仍具有活性。
(二)蛋白分解酶蛋白分解酶是分解蛋白质和肽类的有效物质,其分解产物为眎、胨、多肽、低肽和氨基酸。
按分子量大小可分高分子氮、中分子氮和低分子氮,所占比例的大小取决于分解温度的高低,并对啤酒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蛋白分解酶类主要包括内肽酶(50—60度)、羧肽酶(50-60度)、氨肽酶(40-50度)和二肽酶(40-50度)。
(三)β-葡聚糖酶麦芽中β-葡聚糖酶的种类较多,但在糖化时最主要的是内切型β-葡聚糖酶和外切型β-葡聚糖酶。
它是水解含有β-1,4葡萄糖苷键和β-1,3葡萄糖苷键的β-葡聚糖的一类酶的总称。
可将粘度很高的β-葡聚糖降解,从而降低醪液的粘度,提高麦汁和啤酒的过滤性能以及啤酒的风味稳定性。
三、糖化时主要物质变化(一)淀粉的分解麦芽的淀粉含量占其干物质的58%~60%,辅料大米的淀粉含量为干物质的80%~85%,玉米的淀粉含量为干物质的69%~72%。
1.麦芽及辅料淀粉的性质麦芽淀粉和大麦淀粉的性质基本-致,只是麦芽淀粉颗粒在发芽过程中,因受酶的作用,其外围蛋白质层和细胞壁的半纤维素物质已逐步分解,部分淀粉也受到分解,麦芽中淀粉含量比大麦中淀粉含量减少4%~6%,淀粉结构变化主要是支链淀粉含量有所减少,直链淀粉含量稍有增加,它比大麦淀粉更容易接受酶的作用而分解。
麦芽淀粉中直链淀粉约占20%~40%,支链淀粉占60%~80%;糯米含支链淀粉90%~100%,籼米只有60%~70%,玉米高达85%~90%。
2.淀粉的分解过程淀粉的分解分为三个不可逆过程,但它们彼此连续进行,即糊化、液化、糖化。
糊化:淀粉颗粒在一定温度下吸水膨胀,淀粉颗粒破裂,淀粉分子溶出,呈胶体状态分布于水中而形成糊状物的过程称为糊化。
形成糊状物的临界温度称为糊化温度。
液化:淀粉糊化为胶粘的糊状物,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将淀粉长链分解为短链的低分子的α-糊精,并使粘度迅速降低的过程称为液化。
糖化:谷类淀粉经糊化、液化后,被淀粉酶进一步水解成糖类和糊精的过程称为糖化。
糊化、液化与糖化是相互关联的,糊化促进液化的迅速进行,液化又促进淀粉的充分糊化。
液化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糖化能否完全、麦汁质量的好坏以及过滤和洗糟速度的快慢。
因此,辅料的糊化是糖化工艺的重要环节。
3.辅料的糊化与液化大米或玉米作为麦芽的辅助原料,主要是提供淀粉,为了促进糊化、液化,防止糊化醪稠厚和粘结锅底,必须在辅料中加入15%~20%麦芽或α-淀粉酶(6~8u/g原料),使其在55℃起就开始糊化、液化,还可缩短时间。
辅料的糊化、液化常在100℃下进行,保温30min。
有的采用低压100kPa,105~110℃保温30min。
使淀粉充分糊化,提高浸出率,同时可提供混合糖化醪升温所需要的热量,达到阶段升温糖化的目的。
糊化醪的检验,只凭经验感官检查。
良好的糊化醪不稠厚、稍粘,不发白,上层呈水样清液。
辅料糊化时应控制好料水比及α-淀粉酶的用量,并注意避免出现淀粉的老化现象,或称回生。
所谓老化现象是指糊化后的淀粉糊,当温度降至50℃以下,产生凝胶脱水,使其结构又趋紧密的现象。
4.淀粉的糖化在啤酒酿造中,淀粉的糖化是指辅料的糊化醪和麦芽中的淀粉受到麦芽中淀粉酶的作用,产生以麦芽糖为主的可发酵性糖和以低聚糊精为主的非发酵性糖的过程。
在糖化过程中,随着可发酵性糖的不断产生,醪液粘度迅速下降,碘液反应由兰色逐步消失至无色。
可发酵性糖是指麦汁中能被下面啤酒酵母发酵的糖类,如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和棉子糖等。
非发酵性糖(也称非糖)是指麦汁中不能被下面啤酒酵母发酵的糖类,如低聚糊精、异麦芽糖、戊糖等。
非发酵性糖,虽然不能被酵母发酵,但它们对啤酒的适口性、粘稠性、泡沫的持久性,以及营养等方面均起着良好的作用。
如果啤酒中缺少低级糊精,则口味淡泊,泡沫也不能持久。
但含量过多,会造成啤酒发酵度偏低,粘稠不爽口和有甜味的缺点。
一般浓色啤酒糖与非糖之比控制在1:0.5~0.7之间,浅色啤酒控制在1:0.23~0.35,干啤酒及其它高发酵度的啤酒可发酵性糖的比例会更高。
(二)蛋白质的水解糖化时蛋白质的水解具有重要意义,其分解产物即影响啤酒泡沫的多少,泡沫的持久性,啤酒的风味和色泽,又影响酵母的营养和啤酒的稳定性。
糖化时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蛋白质休止,分解的温度称为休止温度,分解的时间称为休止时间。
在糖化过程中,麦芽蛋白质继续分解,但分解的数量远不及制麦时分解得多。
因此,蛋白质溶解不良的麦芽,经过蛋白质休止后分解仍是不足的,但这并不意味没有分解蛋白质的必要,而需进一步加强对蛋白质的分解。
相反对溶解良好的麦芽,蛋白质的分解作用,可以减弱一些。
α-氨基氮的含量麦汁中α-氨基氮的含量,不仅关系到酵母的营养,也关系到酵母代谢产物的变化。
α-氨基氮含量过低,酵母会利用糖自己合成酮酸,在。
而生成需要的氨基酸,大量的酮酸必然会进行转氨作用,从其他胺类得到-NH2形成大量的高级醇、酯和双乙酰,啤酒中双乙酰的含量就会增高;α-氨基氮含量过高,会通过脱氨脱羧形成高级醇,啤酒起泡性差,口味淡泊。
120P麦汁,α-氨基氮含量应保持在180±200mg/L,110P麦汁以160 mg/L、100P麦汁以150 mg/L为宜。
过高为分解过度,过低则为分解不足。
(三)β-葡聚糖的分解麦芽中的β-葡聚糖是胚乳细胞壁和胚乳细胞之间的支撑和骨架物质。
大分子β-葡聚糖呈不溶性,小分子呈可溶性。
在35~50℃时,麦芽中的大分子葡聚糖溶出,提高醪液的粘度。
尤其是溶解不良的麦芽,β-葡聚糖的残存高,麦芽醪过滤困难,麦汁粘度大。
因此,糖化时要创造条件,通过麦芽中内-β-1,4葡聚糖酶和内β-1,3-葡聚糖酶的作用,促进β-葡聚糖的分解,使β-葡聚糖降解为糊精和低分子葡聚糖。
糖化过程控制醪液PH在5.6以下,温度在37~45℃休止,有利于促进β-葡聚糖的分解,降低麦汁粘度(1.6~1.9mPa·s)。
(四)滴定酸度及pH的变化麦芽所含的磷酸盐酶在糖化时继续分解有机磷酸盐,游离出磷酸及酸性磷酸盐。
麦芽中可溶性酸及其盐类溶出,构成糖化醪的原始酸度,改善醪液缓冲性,有益于各种酶的作用。
(五)多酚的变化酚类物质存在于麦皮、胚乳的糊粉层和贮存蛋白质层中,占大麦干物质的0.3%~0.4%。
溶解良好的麦芽,游离的多酚多,在糖化时溶出的多酚也多,在高温条件下,与高分子蛋白质络合,形成单宁-蛋白质的复合物,影响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多酚物质的酶促氧化聚合,贯穿于整个糖化阶段,在糖化休止阶段(50~65℃)表现得最突出,又会产生涩味、刺激味,导致啤酒口味失去原有的协调性,使之变得单调、粗涩淡薄,影响啤酒的风味稳定性。
氧化的单宁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在冷却时呈不溶性,形成啤酒混浊和沉淀。
因此,采用适当的糖化操作和麦汁煮沸,使蛋白质和多酚物质沉淀下来。
适当降低PH,有利多酚物质与蛋白质作用而沉淀析出,降低麦汁色泽。
在麦汁过滤中,要尽可能地缩短过滤时间,过滤后的麦汁应尽快升温至沸点,使多酚氧化酶失活,防止多酚氧化使麦汁颜色加深、啤酒口感粗糙。
(六)无机盐的变化麦芽中合有无机盐约为2%~3%,其中主要为磷酸盐,其次有Ca、Mg、K、S、Si等盐类,这些盐大部分会溶解在麦芽汁中,它们对糖化发酵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钙可以保护酶不受温度的破坏,磷提供酵母发育必需的营养盐类等。
(七)黑色素的形成黑色素是由单糖和氨基酸在加热煮沸时形成的,它是一种黑色或褐色的胶体物质,它不仅具有愉快的芳香味,而且能增加啤酒的泡特性,调节pH,所以它是麦芽汁中有价值的物质,但其量必需适当,过量的黑色素不仅使有价值的糖和氨基酸受到损失,还会加深啤酒的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