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复旦大学第六版)
合集下载
统计学原理第二章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

统计分组体系可分为平行分组体系与复合分组体系
组的拟定
3.选择分组方式
平行分组体系
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 单分组然后并列在一起就形成平行分组体系。
平行分组体系的特点是,每一分组只能固定一个因素对差异的影 响,不能固定其他因素对差异的影响。
组的拟定
3.选择分组方式
复合分组体系
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进行分 组,就形成复合分组体系。
管理
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比较的结果。例如,用总 体的部分数值和总体的全部数值相比较说明总体的 结构
平均指标
按某个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例如,平均工资,平均成本计量 ….
统计指标的类型
数量指标
反映总体绝对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 表现的,具有实物的或货币的计量单位,如人口数、
第三产业 28.5 31.3 30.7 33.4
统计分组的作用
分析总体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分组将有相互影响的现 象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反映它们在数量上的变动规律。
例:中国农民家庭按收入分组的恩格尔系数(1984年) 按收入分组(元) <200 <300 <400 <500 <600 <800 <1000 恩格尔系数(%) 64.9 60.2 56.7 54.4 50.5 49.9 43.6
单项式分组 组距式分组
(根据数量变动的特征不同来选择)
组的拟定
3.选择分组方式
品质标志分组
按品质标志分组,就是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 品质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并在品质标志的变异范 围内划定各组界限,将总体划分成为若干个性质 不同的组成部分。
统计学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频率/组矩 (%)
30
24
18
12
组矩(异矩)
a
b
c
d
数据在b—c之间取值的频率可以表示为: 频率=组距(b-c)*(频率/组距)=即为红色部分的面积
开口数列:首组缺下限或末组缺上限的数列
闭口数列:首末两组的上,下限都齐全的数列
如果数据分布不均匀,为了正确反映各类型特征,就需要采用异矩分组.例如人口年龄的分组,可依据人口成长的生理特点分成: 0岁~6岁(婴幼儿组), 7岁~17岁(少年儿童组),18岁~59岁(中青年组), 60岁以上(老年组)
有些经济现象的标志值几乎成几何级数变化,组矩就宜按几何级数确定.例如:某市450家百货商店,按营业额大小反映其规模类型的分布特征,分组如下:
1
统计资料及其来源 原始资料 (2)次级资料
2
数据收集的主要渠道——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2)统计调查方法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3
数据的收集
原始资料也称为第一手资料,是反映被调查对象原始状况的资料。如原始记录、统计台帐、调查问卷答案、实验结果等。(通过普查或抽样调查获得)
举例:数据集03、数据集04
原始资料
次级资料也称为第二手资料,是已经存在的经他人整理分析过的资料。如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以及因特网上的资料,各级政府机构公布的资料,企业内部记录和报告等。
举例:数据集01、数据集02
次级资料
间接来源
1. 公开出版物:《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市场统计年鉴》、《世界经济年鉴》、《国外经济统计资料》、《世界发展报告》…… 2、网络
30
24
18
12
组矩(异矩)
a
b
c
d
数据在b—c之间取值的频率可以表示为: 频率=组距(b-c)*(频率/组距)=即为红色部分的面积
开口数列:首组缺下限或末组缺上限的数列
闭口数列:首末两组的上,下限都齐全的数列
如果数据分布不均匀,为了正确反映各类型特征,就需要采用异矩分组.例如人口年龄的分组,可依据人口成长的生理特点分成: 0岁~6岁(婴幼儿组), 7岁~17岁(少年儿童组),18岁~59岁(中青年组), 60岁以上(老年组)
有些经济现象的标志值几乎成几何级数变化,组矩就宜按几何级数确定.例如:某市450家百货商店,按营业额大小反映其规模类型的分布特征,分组如下:
1
统计资料及其来源 原始资料 (2)次级资料
2
数据收集的主要渠道——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2)统计调查方法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3
数据的收集
原始资料也称为第一手资料,是反映被调查对象原始状况的资料。如原始记录、统计台帐、调查问卷答案、实验结果等。(通过普查或抽样调查获得)
举例:数据集03、数据集04
原始资料
次级资料也称为第二手资料,是已经存在的经他人整理分析过的资料。如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以及因特网上的资料,各级政府机构公布的资料,企业内部记录和报告等。
举例:数据集01、数据集02
次级资料
间接来源
1. 公开出版物:《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市场统计年鉴》、《世界经济年鉴》、《国外经济统计资料》、《世界发展报告》…… 2、网络
《管理统计学》第二章 调查与整理

第二节
统计整理
2. U型分布:两头分布的次数多,中间分布的次数少。
【例10】某地区不同年龄人口死亡率资料如下图。
第一节 统计调查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期或时点。
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工作的起至时间,包括 搜集资料到报送资料整个工作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五)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1.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及调查人员的配置 2.调查的方式方法 3.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宣传、培训、试点、文 件印刷等 4.调查经费的预算和开支办法 5.调查资料的报送方法 6.调查成果的公布时间等
第二节
统计整理
确定组限 A.对于连续型变量来说,相邻的组限必须重叠, 遵循“上限不在内”原则; B.对于离散型变量,相邻组的组限可以断开,也 可以重叠。 当相邻组的组限断开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相 互衔接。 当相邻组的组限重叠时,必须遵循“上限不在 内”原则。
第二节
统计整理
组中值
组中值:指各组变量范围的中间数值。其计算 方法为:
年 年初库存:
计量单位: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其中:生产用
非生产用
购 进 量
实物量
金额(千元)
累计
本月 本月 累计
期末库存 折标系数
第一节 统计调查
(二)普查
普查的含义: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 一次性的全面凋查。
①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 普查必须注意的问题: ②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 ③规定统一的表式和内容 普查的局限性:费用大,时间长,需全社会多方 广泛配合,参与与支持,所以不宜经常使用。 普查的适用范围:普查一般用于国民经济中重大 问题,国家迫切需要了解的情况的调查,不宜经 常使用。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

利用洛伦茨曲线对收入分配状况分析 根据实际收入分配线与绝对平等线或 绝对不平等线进行比较,衡量不平等 程度。离绝对平等线越远分配越不平 等;反之,越靠近绝对平等线分配越 平等。 基尼系数 Gini coefficient :实际收入 分配曲线与绝对平等线围成的面积对 比总面积。基尼系数系数越大说明分 配越不公平。
第三节 频数分布
一、频数分布的基本概念
1.频数分布 frequency distribution 2.分布数列的两个要素 1)总体按某标志x所分的组。 2)各组所出现的单位数,即频 数f,亦称次数。
二、变量数列的编制
1.编制方法(P36,例2-1)。 2.频率的性质 1)频率是界于0和1之间的一个分 数, 2)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3.(异距分组)频数密度: 频数密度=频数/组距 频率密度=频率/组距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
Gaussian distribution 在高斯Gauss的一切科学贡献中,其对人类 文明影响最大者,就是这一项。 正态分布有极其广泛的实际背景,生产与科 学实验中很多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都可以近 似地用正态分布来描述。 例如,在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的强 力、抗压强度、口径、长度等指标;同一种 生物体的身长、体重等指标;同一种种子的 重量;测量同一物体的误差;弹着点沿某一 方向的偏差;某个地区的年降水量;以及理 想气体分子的速度分量,等等。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量是由许多微小 的独立随机因素影响的结果,那么就 可以认为这个量具有正态分布(中心 极限定理)。从理论上看,正态分布 具有很多良好的性质 ,许多概率分布 可以用它来近似;还有一些常用的概 率分布是由它直接导出的,例如对数 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等。
2、U型分布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2.分布数列的两个要素
1)总体按某标志x所分的组。 2)各组所出现的单位数,即频 数f,亦称次数。
二、变量数列的编制
1.编制方法(P36,例2-1)。 2.频率的性质
1)频率是界于0和1之间的一个分 数,
2)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3.(异距分组)频数密度: 频数密度=频数/组距 频率密度=频率/组距
组的组距。上
组中值 =
限
下
限
2
6)组数的计算: 组数=全距/组距 斯特杰斯Sturges经验公式(P31): 组数=1+3.3 Lg N 由此推出,组距=(最大变量值-最小 变量值)/(1+3.3Lg N )
三、统计指标Index, Indicator
(一)指标的定义 描述总体的数量特征。标志是描述个体 的。
2.专门调查是为某一专题研究而组织 的专项调查。
三、统计调查体系
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 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 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 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四、统计调查误差error
第二节 数据整理
一、数据整理的内容与程序
1.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 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是统计整理的中心 工作。 2.数据整理的程序。
(二)统计分组的方法
1.品质分组的方法 2.数量分组的方法 1)应注意的问题: A)分组时各组数量界限的确定必须能反 映事物质的差别。
B)应根据被研究的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确定相宜的组距、 组限。
2)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 A)单项式分组 B)组距式分组:
连续型变量或者变动范围较大的离散型 变量,适宜采用组距式分组。
1)总体按某标志x所分的组。 2)各组所出现的单位数,即频 数f,亦称次数。
二、变量数列的编制
1.编制方法(P36,例2-1)。 2.频率的性质
1)频率是界于0和1之间的一个分 数,
2)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3.(异距分组)频数密度: 频数密度=频数/组距 频率密度=频率/组距
组的组距。上
组中值 =
限
下
限
2
6)组数的计算: 组数=全距/组距 斯特杰斯Sturges经验公式(P31): 组数=1+3.3 Lg N 由此推出,组距=(最大变量值-最小 变量值)/(1+3.3Lg N )
三、统计指标Index, Indicator
(一)指标的定义 描述总体的数量特征。标志是描述个体 的。
2.专门调查是为某一专题研究而组织 的专项调查。
三、统计调查体系
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 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 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 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四、统计调查误差error
第二节 数据整理
一、数据整理的内容与程序
1.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 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是统计整理的中心 工作。 2.数据整理的程序。
(二)统计分组的方法
1.品质分组的方法 2.数量分组的方法 1)应注意的问题: A)分组时各组数量界限的确定必须能反 映事物质的差别。
B)应根据被研究的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确定相宜的组距、 组限。
2)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 A)单项式分组 B)组距式分组:
连续型变量或者变动范围较大的离散型 变量,适宜采用组距式分组。
统计学第六版ppt课件

相关性。
它通过比较两个变量之间的等级 关系,来评估它们之间的关联程 度,避免了因数据不符合正态分
布而导致的误差。
等级相关分析的方法包括斯皮尔 曼等级相关系数和肯德尔等级相
关系数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2
统计学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社 会、经济、医学、自然学科等, 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统计学起源于17世纪中叶,最初是用于研究国家治理和社会现象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学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生物、医学、经济学等。
现代统计学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理论,发展成为一门更加严谨和实用的科学。
要点一
总结词
描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概念和步骤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是研究多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关 系的回归分析方法。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一个平面,使得 因变量的变异能够被多个自变量解释。步骤包括确定自变 量和因变量、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检验回归模型的 假设和预测未来值。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相比,多元线性 回归分析需要考虑更多的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重共线 性问题。
信息对该假设进行检验
方差分析的假设检验步骤
02
确定检验假设、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计算统计量值、确定临界
值、做出决策
方差分析的假设检验实例
03
以某实验为例,说明如何进行方差分析的假设检验
06
CATALOGUE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的概念与类型
总结词
描述相关分析的概念和类型
详细描述
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可以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线性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直线表示,而非线性相关则不能用直 线表示。
它通过比较两个变量之间的等级 关系,来评估它们之间的关联程 度,避免了因数据不符合正态分
布而导致的误差。
等级相关分析的方法包括斯皮尔 曼等级相关系数和肯德尔等级相
关系数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2
统计学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社 会、经济、医学、自然学科等, 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统计学起源于17世纪中叶,最初是用于研究国家治理和社会现象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学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生物、医学、经济学等。
现代统计学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理论,发展成为一门更加严谨和实用的科学。
要点一
总结词
描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概念和步骤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是研究多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关 系的回归分析方法。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一个平面,使得 因变量的变异能够被多个自变量解释。步骤包括确定自变 量和因变量、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检验回归模型的 假设和预测未来值。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相比,多元线性 回归分析需要考虑更多的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重共线 性问题。
信息对该假设进行检验
方差分析的假设检验步骤
02
确定检验假设、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计算统计量值、确定临界
值、做出决策
方差分析的假设检验实例
03
以某实验为例,说明如何进行方差分析的假设检验
06
CATALOGUE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的概念与类型
总结词
描述相关分析的概念和类型
详细描述
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可以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线性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直线表示,而非线性相关则不能用直 线表示。
统计学原理-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第二章课件

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大致可分为普查准备、登记 和复查、数据处理和公布三个阶段。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口普查工作都用4-6年来完成,我 国近几次人口普查准备工作用时都在2-3年左右。
统计学原理-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
《统计学》第程二-工章商管统理第计二数章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28
1、人口普查的准备阶段 我国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人口普查的立法,建立普查机 构,制定《人口普查办法》、普查表和工作细则,制定工作计 划,试点,普查区域的划分,户口整顿,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 宣传工作,物资准备等。 2.人口普查的登记和复查阶段 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在一定日期内对每一户、每一人进行登 记,然后对登记的资料进行全面复查。这个阶段工作时间一般 不超过15天,参加人员最多,是人口普查最关键的阶段,这 个阶段的任何失误在以后各工作环节中都无法补救。 3.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和公布阶段 主要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主要编码,汇总,资料评价, 资料发表和印刷,分析研究,总结等。
经营的主要商品
商品 计量 数 名称 单位 量
经营效果(元)
现金 现金 上缴 收入 支出 税款
填表单位:
填表时间:
.
三、统计调查方案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单一表和一览表)
4、确定调查时间
(1)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直接称为调查时间 (2)搜集调查资料的工作时间称为调查期限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 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
统计学原理-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
《统计学》第程二-工章商管统理第计二数章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5
第一节 统计资料的搜集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三、统计调查方案 四、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口普查工作都用4-6年来完成,我 国近几次人口普查准备工作用时都在2-3年左右。
统计学原理-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
《统计学》第程二-工章商管统理第计二数章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28
1、人口普查的准备阶段 我国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人口普查的立法,建立普查机 构,制定《人口普查办法》、普查表和工作细则,制定工作计 划,试点,普查区域的划分,户口整顿,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 宣传工作,物资准备等。 2.人口普查的登记和复查阶段 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在一定日期内对每一户、每一人进行登 记,然后对登记的资料进行全面复查。这个阶段工作时间一般 不超过15天,参加人员最多,是人口普查最关键的阶段,这 个阶段的任何失误在以后各工作环节中都无法补救。 3.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和公布阶段 主要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主要编码,汇总,资料评价, 资料发表和印刷,分析研究,总结等。
经营的主要商品
商品 计量 数 名称 单位 量
经营效果(元)
现金 现金 上缴 收入 支出 税款
填表单位:
填表时间:
.
三、统计调查方案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单一表和一览表)
4、确定调查时间
(1)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直接称为调查时间 (2)搜集调查资料的工作时间称为调查期限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 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
统计学原理-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
《统计学》第程二-工章商管统理第计二数章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5
第一节 统计资料的搜集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三、统计调查方案 四、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统计学课件第二章统计调查.ppt

中南大学
统计学概论
•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 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 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统计报表的特点 统计报表具有统一性、全面性、周期性和相对可 靠的特点。
中南大学
统计学概论
我国统计报表的情况
目前,我国统计报表,由国家统计报表、业务部 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三方面组成。三者互 有联系,而国家统计报表则是统计报表体系的基 本部分。
普查的组织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自上至下组织专 另一种是利用调查单位的原 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 始记录和核算资料,或者结 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 合清库盘点,由调查单位自 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 填调查表。
中南大学
普查实例
统计学概论
•1950年: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 •1953年6月30日24时: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1964年6月30日24时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 •1982年7月1日0时,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1990年7月1日0时,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2000年11月1日0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1996年12月31日,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
一、确定调查目的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三、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 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五、确定调查方法 六、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中南大学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学概论
统计调查方案是指导统计调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每一项调查都应有周密的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据的质量。不 同调查任务的调查方案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会有 一定的差别,但包括的主要内容大体是一致的。
中南大学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统 计 学 概 论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 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实际搜 集资料的过程。
统计学概论
•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 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 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统计报表的特点 统计报表具有统一性、全面性、周期性和相对可 靠的特点。
中南大学
统计学概论
我国统计报表的情况
目前,我国统计报表,由国家统计报表、业务部 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三方面组成。三者互 有联系,而国家统计报表则是统计报表体系的基 本部分。
普查的组织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自上至下组织专 另一种是利用调查单位的原 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 始记录和核算资料,或者结 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 合清库盘点,由调查单位自 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 填调查表。
中南大学
普查实例
统计学概论
•1950年: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 •1953年6月30日24时: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1964年6月30日24时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 •1982年7月1日0时,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1990年7月1日0时,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2000年11月1日0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1996年12月31日,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
一、确定调查目的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三、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 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五、确定调查方法 六、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中南大学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学概论
统计调查方案是指导统计调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每一项调查都应有周密的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据的质量。不 同调查任务的调查方案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会有 一定的差别,但包括的主要内容大体是一致的。
中南大学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统 计 学 概 论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 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实际搜 集资料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