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奇----末代皇帝溥仪

合集下载

爱新觉罗溥仪末代皇帝的荒诞命运

爱新觉罗溥仪末代皇帝的荒诞命运

爱新觉罗溥仪末代皇帝的荒诞命运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

他的生平经历充满了荒诞和曲折,承载了中国皇族的兴衰和变迁。

本文将以爱新觉罗溥仪末代皇帝的荒诞命运为主线,逐步展开他的人生经历和历史背景。

一、溥仪的出生与晚清朝廷的动荡溥仪出生在中国清朝末年,他是道光帝的第十一子,也是唯一一个活到成年的儿子。

然而,他的出生却正值晚清朝廷的动荡时期。

当时,中国面临外敌入侵和国内政治腐败的双重困境,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爱新觉罗溥仪在这样的背景下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

二、皇帝的加冕与辛亥革命的爆发1908年,溥仪继承皇位,成为清帝。

然而,就在他即位不久后,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中国的皇制体制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溥仪面对着日渐强盛的革命势力和民主思潮,他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

三、溥仪的软禁与伪满洲国的建立辛亥革命后,溥仪被软禁于紫禁城内,无法干涉国家政务。

然而,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动不断加剧,溥仪被迫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在此期间,溥仪失去了自由,成为了外国势力的附庸。

四、溥仪的投降与抗日战争的结束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抗战胜利。

溥仪被迫宣布废黜皇帝的身份,结束了对于“清朝”的控制。

这也宣告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彻底终结。

溥仪随后被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软禁的皇帝。

五、晚年的困境与内心的挣扎在软禁期间,溥仪感受到了封建制度的沉重压迫,并对自己被迫投降和傀儡皇帝的身份感到深深的内疚与痛苦。

晚年的他,时常陷入思考和回忆中,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充满了悔恨与自责。

六、溥仪的晚年与个人命运的终结1959年,溥仪在北京去世,他的离去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彻底结束和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的开启。

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注定充满了荒诞和矛盾,他被时代所抛弃,也成为中国历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符号。

结语爱新觉罗溥仪末代皇帝的荒诞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片段。

他的一生承载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消亡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末代皇帝——清朝溥仪的生平故事与历史意义

末代皇帝——清朝溥仪的生平故事与历史意义

末代皇帝——清朝溥仪的生平故事与历史意义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皇帝溥仪则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他出生于1906年,是清朝的第十二任皇帝。

尽管他的统治时间非常短暂,但他的生平故事以及历史意义却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历史。

溥仪的父亲是清朝的光绪帝,而他的母亲是珍妃,这让他在出生后便成为了清朝的太子。

然而,他的童年却是非常孤独的。

他被禁足于紫禁城中,接受的教育也非常有限。

在光绪帝去世后,他在仅仅三岁的时候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而在这个时候,清朝已经迎来了让它走向灭亡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已经走到了死胡同,而外来侵略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溥仪出生于这个时期,也同样无法摆脱它的影响。

在光绪帝离世后,溥仪成为了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并依次使用了同治、光绪以及宣统三个年号。

然而,这段时间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短暂的。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形势对清朝变得越来越不利。

在此时,清朝的精英们并没有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而混乱中也难以掌握住局面。

1912年,清朝结束了它的统治,而溥仪也被迫退位。

而他的退位之后却充满了戏剧性。

他被关押在紫禁城中,成为了一名“监国”。

而当他长大之后,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复辟之旅。

然而,这个时期的事情并没有得到成功,而他最终也成为了一名流亡者。

尽管溥仪在历史上可以被归为清朝晚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但他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

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对于现代社会缺乏了解,而他的统治时间也太短暂了。

其实,溥仪更多的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他是清朝及封建制度的终结。

他的经历更多地展示了这个王朝在其灭亡过程中所承受的煎熬。

然而,溥仪的故事也展示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个时代的特点。

这种特点就是在这个时代中,封建制度不再符合时代的发展。

而在这个时代中,中国被迫面对越来越多的外来压力,并不得不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应对这个挑战。

因此,溥仪的生平故事以及历史意义都是非常深刻的。

他的经历与中国现代化和现代史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他的故事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落后性和中国的改革之路。

末代皇帝溥仪的生平简介

末代皇帝溥仪的生平简介

末代皇帝溥仪的生平简介爱新觉罗·溥仪,字耀之,号浩然,是清朝第十二位、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同时也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

祖父为醇亲王奕譞,其父是光绪帝的同父异母弟爱新觉罗·载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末代皇帝溥仪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溥仪的生平简介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是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载沣的儿子,被称为宣统帝。

1908年的时候,光绪帝病重,慈禧就下令把载沣的儿子溥仪养在了宫中,载沣府中一阵大乱。

不久之后光绪皇帝就去世了,溥仪也被慈禧下令过继给了同治帝。

次日,叱咤半生的慈禧太后也就去世了。

同年十二月,溥仪就登基为帝,裕隆皇后和载沣摄政。

1911年爆发了武昌起义,消息传到了宫中,清廷大为震惊。

于是就派北洋军前去镇压,但是袁世凯一直都注意着朝中的一举一动。

武昌起义胜利之后,各国公使都要求清廷要启用袁世凯,但是袁世凯却故作推搡,最后和清廷做好协议要溥仪退位。

民国元年,裕隆太后颁布了溥仪的退位诏书,民国政府同意让溥仪暂时居住在紫禁城。

后来溥仪就在宫中学习、生活,宫中还是和以前一样,却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截然不同了。

北京政变发生之后,溥仪就搬到了之前载沣的住处居住,而后又逃到了日本公馆。

不久之后,溥仪就被日本人送到了天津。

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之下建立了伪满洲国,溥仪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公元1945年,前苏联对日本宣战并进攻伪满洲国,日本投降之后,溥仪准备潜逃去日本,但是却被苏联红军给抓住了。

后来溥仪被作为战犯,被送到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劳改。

后溥仪经过全国人大的讨论和商议被特赦出了监狱,被分配到了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和卖票的工作。

1967年的时候,溥仪身患尿毒症,尽管周恩来总理著名的医生诊治,但是最后还是因病情危重去世了。

溥仪的死因六岁登基的溥仪,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与太监一起长大。

因为知道他是注定要成为皇帝的人,身边的太监们对这位小皇帝极尽讨好。

历史趣谈:可怜的末代皇帝溥仪一生都活在别人的阴影下

历史趣谈:可怜的末代皇帝溥仪一生都活在别人的阴影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可怜的末代皇帝溥仪一生都活在别人的阴影下
导语:溥仪是很可怜的,他一辈子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被人操控者过完前半生,他没有自己的感情,自己唯一的利用价值,就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这一头
溥仪是很可怜的,他一辈子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被人操控者过完前半生,他没有自己的感情,自己唯一的利用价值,就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这一头衔。

毛主席接见溥仪
溥仪是可怜的,他三岁的时候就离家成为皇帝,但是仅仅三年后就被赶下台,那时候他甚至不知道当皇帝的滋味是什么,三岁作为孩子本应该是享受家人宠爱的时候,但是溥仪因为自己的命运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斗争之路。

要是可以选择重新再来,我想溥仪一定不会选择作为爱新觉罗的一员出生。

长大后,溥仪面临婚嫁年龄,他发现自己就算下台了,自己的婚姻也不由自己决定,别人帮他选的妃子,帮他成的亲,而自己要做的,就像一副空皮囊一样,任人摆布就好了。

张勋玩弄他,他的妃子又吵着嚷着要和自己离婚,在中国封建历史上,被自己的妃子抛弃这种事也是罕见。

可怜的溥仪并没有结束,随之而来的是推翻帝制的大潮,他的祖坟被挖,一连串的打击压垮了溥仪最后的精神支柱。

他要当皇帝,他要向世人展示自己作为帝王的尊严,他要复仇,要向着不公的社会复仇,于是,他来到伪满洲,在日本人的操控下,选择成为傀儡皇帝,他没有考虑后果,就算自己变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他也要呐喊出心中的不满。

溥仪的一生真的很可怜,但同时他是幸运的,历朝的末代皇帝下场生活常识分享。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爱新觉罗溥仪则是这个朝代的末代皇帝。

他的身份不仅仅是皇帝,同时也是一位文化名人,对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爱新觉罗溥仪的背景以及他在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的双重身份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爱新觉罗溥仪的背景爱新觉罗溥仪于1871年出生在北京,是清朝的第十一代皇帝慈禧太后的皇孙。

他的祖父是清朝的道光皇帝,而溥仪的父亲则是辅政大臣奕劻。

由于出生在皇室家族,溥仪从小就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世界里,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和训练。

然而,溥仪的童年并不像一般的皇子那样优越和幸福,他经历了清朝的兴衰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对中国的未来感到忧虑和困扰。

二、清朝末代皇帝的角色1898年,慈禧太后退位,溥仪登基为皇帝,成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但他的统治时期并不长。

清朝末期,国内外形势紧张,国力衰退,社会动荡不安。

溥仪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了一个被动的统治者,失去了真正的权力。

尽管如此,他仍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力推动政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他试图通过改良政策来改善清朝的局势。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溥仪的改革举措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溥仪只有三岁。

他的叔叔载湉成为临时摄政王,执掌朝政。

1912年,溥仪被迫退位,清朝宣告结束。

从皇帝到庶民,溥仪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三、爱新觉罗溥仪的文化名人身份自退位后,溥仪开始了他新的人生旅程。

他离开北京,移居天津,开始了与封建王朝迥然不同的生活。

在天津,溥仪开始对艺术、文化和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学习了国内外的文化知识,尤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研究。

作为一位文化名人,溥仪活跃在社交圈和文化界,并广交文人墨客。

他与大批文化名人如梁启超、郭沫若、周作人等人保持联系,并积极参与文艺活动。

他撰写了大量的书信、诗歌和文章,表达了自己对社会、文学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溥仪的末代皇帝野史

溥仪的末代皇帝野史

溥仪的末代皇帝野史中国历史中,直到20世纪初期的清朝末年,依然有人担任皇帝的角色。

而溥仪就是这个时期最后一位皇帝。

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迁,他也被称为“末帝”。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溥仪的传奇一生,以及他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溥仪于1906年2月7日出生在北京紫禁城,他是中国朝代的最后一位皇帝。

当时,清朝正面临着许多内外的困境,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相互交织。

溥仪的童年时光并不幸福,他生活在封闭的宫殿中,与外界隔离。

他接受专门的教育,学习历史、文学、政治和礼仪,但缺乏一般孩子常有的阳光和快乐。

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溥仪年仅5岁时,他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受害者之一。

当时,清朝的统治威胁被推翻,溥仪被迫让位,成为犹如囚犯一般的立宪君主。

随着1912年清朝的灭亡,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溥仪的流亡生涯开始于中国的北方,他被迫居住在日本大使馆并接受日本的监护。

此举使得他与中国政治和社会越来越疏远,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几乎没有了解。

同时,在日本的影响下,溥仪对中国的认同和自己作为皇帝的身份产生了混乱和困惑。

在1917年,溥仪被日本政府带到东北地区的长春,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在伪满洲国的统治下,溥仪接受了日本的教育和影响,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工具。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溥仪的统治残余被共产党推翻,他被俘并被关押了数年。

尽管溥仪在历史中扮演了一个被操纵和利用的角色,但他的一生也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动荡和转变。

他被人们称为“末帝”,成为了中国帝制的终结者,也是东亚历史上最后一位宫廷皇帝。

溥仪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中国的传统帝制的衰落和西方现代化的崛起。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帝制最后的挣扎和革命的时期。

他成长于一个国家的中心,并见证了它的覆灭。

他的命运不仅是个人的,也与中国复杂的历史背景相交融。

总结来说,溥仪作为末代皇帝,经历了中国历史的巨变和动荡。

他的一生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以及中国社会和政治体系的转型。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简介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简介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简介爱新觉罗·溥仪,字耀之,号浩然。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帝制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

作为清朝皇帝在位时,他的年号为“宣统”,故后世称之为”末代皇帝“或”宣统皇帝“。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简介爱新觉罗·溥仪,字耀之,号浩然。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帝制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

作为清朝皇帝在位时,他的年号为“宣统”,故后世称之为”末代皇帝“或”宣统皇帝“。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0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位,清王朝正式结束了在中国的统治。

其为清朝皇帝在位时年号“宣统”,故称宣统皇帝(1908年12月02日-1912年02月12日)。

因其为大清国的末代皇帝,所以有人称其为清废帝,或称为清逊帝。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2年,溥仪在日本关东军的策划和扶持下就任了伪满洲国的“皇帝”。

在伪满洲国时的年号为“康德”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亦被苏联红军俘虏,五年后被遣返回中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

1959年12月04日,溥仪被特赦出狱,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后担任第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著有《我的前半生》一书,是溥仪对他前半生生涯的自述。

1962年,溥仪经周总理介绍,认识了第五任妻子李淑贤,并于4月21日结婚。

两人婚后彼此呵护,恩爱有加。

1967年10月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

病倒,经抢救无效逝世。

其后几经周折,骨灰安葬在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评价如果要评价溥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他身上充满了悲剧色彩。

无论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也好,还是面对家庭婚姻也好,溥仪似乎一直都在不断地陷入悲剧中。

本来不应该是他得到的皇位,降临在他头上了。

而当时的中国社会又在急剧转型的局势下。

溥仪从小在宫廷中的成长就不见得快乐,他让弟弟溥杰帮他偷运出很多文物,想着能卖了供自己出国留洋。

后来中国社会剧变,溥仪极其矛盾,他不想让皇权中断在自己手中,投靠日本人对于他似乎就成了无奈之举。

末代皇帝溥仪的悲惨人生,无法生育还被戴绿帽子

末代皇帝溥仪的悲惨人生,无法生育还被戴绿帽子

末代皇帝溥仪的悲惨人生,无法生育还被戴绿帽子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一生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溥仪从上位开始,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没有一天不在当傀儡皇帝,真正的实权先后被慈禧太后、袁世凯掌握。

等当了一段时间平民后,又被日本人请去伪满洲国做起了傀儡,但从这点看,溥仪也是最悲惨的几位皇帝之一了。

说起溥仪,最无奈的当属他的婚姻了,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皇后离婚的皇帝。

溥仪的皇后叫婉容,是内务府大臣荣源之女,从小便接受很好的教育,除了学习中国文化外,更是精通英语,是一位举止端庄的才女。

1922年,溥仪与17岁的婉容成婚,但是婚后生活却不如意。

由于溥仪的生理缺陷,婉容都是一个人在储秀宫独守空房。

久而久之,一个花季少女长期得不到满足,脾气便变得越来越大,对太监、宫女经常动不动就责骂。

再后来,婉容索性与溥仪的贴身侍卫李体玉勾搭在一起。

由于是贴身侍卫,经常与婉容接触,这一来二去的倒也没人发现。

就在这时,溥仪却让李体玉去进修,而婉容再次陷入一个人的境地。

就在婉容寂寞难耐的时候,她又找上了溥仪的司机祁继忠。

两个人可能是因为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

所以最终导致婉容怀孕了。

这下被溥仪知道了,火冒三丈,可是又没有啥办法了。

如今的溥仪已经是平民,手中已没有生杀大权,只得花钱让当事者先封口。

事情一发不可收拾,索性婉容便与溥仪离婚了,自此溥仪成为第一个离婚的皇帝。

并且溥仪后来的女人,算上伪满洲国的也无法给溥仪留下子嗣。

至于溥仪为何无法生育,据溥仪口述,是小时候与宫女玩耍,经常有宫女强制性地与溥仪发生关系。

久而久之,溥仪的身体便吃不消了,以致后来彻底无法生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传奇----末代皇帝溥仪
(2023.2整理)
坐在北京子午线的中心点上,他成了末代天子;站在时代变革的交叉点上,他只是匆匆的过客。

他终结了一个旧时代,也见证了一个新时代。

他就是爱新觉罗.溥仪。

对于这位清末皇帝,世人都存有不同的看法,或褒或贬。

对于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来说,他是有功之人;但从出卖国家利益,使东北人民群众陷入水深火热这点来说,他是历史的罪人。

人无完人,不管是谁,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溥仪的优缺点也常被人用放大镜来查看。

在我看来,溥仪也是一个封建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

混在旧社会与新时代的交叉点,他扮演的无疑是一个悲剧角色。

我看了很多人对溥仪的评论,大多数都是过分的抨击他的历史过失。

这对他是很不公平的。

作为一个新时代公民,我们应该持有公正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历史人物。

公元1908年12月2日,清朝的第十二代皇帝,也就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溥仪,坐上了北京子午线中心点上的龙椅,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

从此便开始了他短暂的帝王生活,年号为宣统。

但不幸的是,三年后,袁世凯以《清室优待条件》为条件,逼迫隆裕皇太后签署并向全国发布了《逊位诏书》。

就这样,溥仪便拱手让出了皇位。

一位一生热衷于权力的瘦老太太-----慈禧,把溥仪推上了北京子午线上的龙椅,而一位同样一生热衷于权力的胖老头儿------袁世凯,又想方设法地逼他离开龙椅。

而他呢,作为一名无知孩童,稀里糊涂地被钦定而坐上皇位,但又稀里糊涂地被退了位。

这样稀里糊涂的三年帝王生活,让他成为了中国帝王史上的匆匆过客,留下一个亡国之君的骂名。

其实对于一个三岁登基,六岁退位的小娃娃来说,溥仪本身并不存在着过错。

大清政
权偃旗息鼓,源自于嘉庆后一代又一代腐败无能的最高统治者。

刚好又恰逢西方工业革命掀起的新时代革命浪潮,这就使得大清政权雪上加霜了。

也许,这是历史和溥仪开的一个玩笑吧。

作为一名被围困在大红宫墙内与世隔绝的皇帝,溥仪更多变现出来的是一个少年对宫墙外新鲜好玩的世界的向往和对新奇事物的孜孜不断追求。

这得归功于他的洋老师-----苏格兰文学硕士庄士敦。

这位洋师傅不仅面对面地给他讲授英文,数学,历史,地理,博物等几门课程,还讲授并演习了大量的西方礼仪和西方生活方式,像是怎样使用刀叉,西方绅士怎样喝茶等。

庄士敦的出现,深深地影响了这位年幼的中国皇帝。

庄士敦告诉他,坐轿子是封建帝王的陋习,而骑单车才是现代文明人的出行方式,于是,宫里出现了第一辆自行车;庄士敦告诉他,脑后留辫子也是令西方人笑话的事情,已经学会独立思考的溥仪,不管宫里众人的反对,果断地剪断了自己的辫子,还在全国提倡剪辫子。

从努尔哈赤统治大清以来,满族人就用他们特有的风俗统治汉族,对于清代的遗老遗少来说,辫子绝对是男性尊严的象征。

溥仪这一举动,在宫里的发响不亚于八级地震。

庄士敦还建议他在宫里安装电话,溥仪不管内务府大臣的劝告,安装了电话并用这部电话与未曾谋面的皇后婉容通了电话。

再后来,溥仪更是为了留住洋老师,不理皇室成员怎样强烈反对,毅然戴上了眼镜。

庄士敦对溥仪的影响根深蒂固,但更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庄士敦的穿针引线,溥仪结识了五四运动的先锋人物胡适先生,彼此间还成为挂席不错的朋友。

他还在1924年会见了印度著名诗人作家泰戈尔。

也是受到庄士敦的影响,溥仪放下了皇帝的架子,遣散了除几位老太妃身边的个别太监外的其他一千多个太监。

这是一场举国震惊的改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这么大规模地遣散太监。

他的这个举动,受到了当时外界的一致称赞。

溥仪这个中国历史上的最后皇帝,他尽管没有任何建树,因为三岁登基,六岁退位,也不可能有什么建树,但他却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

总结原因,一方
面是当时巨大的社会动荡与社会变革,给他提供了创造诸多第一的条件;另一方面,洋师傅庄士敦的出现,对溥仪不断的创造第一的行动,也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一个骑自行车的皇帝,第一个在宫中使用电话的皇帝,第一个主张剪辫子的皇帝,第一个戴上眼镜的皇帝,第一个离婚的皇帝.......所有的这些都发生在这位中国末代皇帝的身上。

这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集中到同一个人的身上,这只有在那个极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才会产生这样的巧合。

这或许是溥仪极具神秘色彩的原因吧。

溥仪尽管拥有新时代的青年气息,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不能摆脱旧社会残留的陋习。

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帝王家的教育,尽管被退位了,但他还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理应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他自己又不能正确的认识当时的局势,但对于别人衷心的建议,他又完全听不进去。

这也是后来错信日本人,充当伪满洲国领导人,致人民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原因之一吧。

被退位后的溥仪,知道其弟溥杰想去沈阳武堂,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做起时,大发雷霆,认为他作为臣弟,给别人当一名普通的小兵,实在有损皇家的尊严。

他的堂妹,肃亲王之女,川岛芳子,大胆建议溥仪到日本学习治国安邦之策。

虽然溥仪嘴上没说什么,但内心充满了她的不满。

“你一个皇族格格,竟然敢在我大清皇帝面前放肆,说三道四。

”溥仪心里暗暗骂道。

所以那次在大连见面后,他俩谁也不想再见谁了。

溥仪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贪生怕死。

他曾把裴多菲的诗改写成:自由诚可贵,面子价更高,若为性命故,二者皆可抛。

也许也正是他这种怕死的性格,才被日本人玩于鼓掌之中的吧。

在他充当伪满洲国的康德皇帝期间,他先后与日本关东军签署了《日满密约》、《日满议定书》等。

《日满条约》把国防的保卫和对内治安的维持权力交给了日本人,把水陆空交通无偿地提供给日本关东军使用。

还申明推荐日本的贤达之士到满洲国参与议政。

不仅如此,溥仪还在日本人的授意下,制定了一系列利于日本发展的法令。

这赤裸裸的卖国行为,
使得他丧失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气节,成为伪满时期中国最大的卖国贼。

即使他有无奈,或许他也是被逼迫,但作为一名爱国人士,绝不能容忍这样的卖国行为,这些行为会被历史永远的铭记。

命运总爱开玩笑,这一悲剧的末代皇帝又是幸运的。

“青史茫茫无比奇”这一句用到溥仪身上绝对合适。

末代皇帝的命运,大致离不开这三种下场:第一种,被权臣或悍将篡位,成为“废帝”后,绝大多数被杀掉,就如,进工地司马德文被刘裕所篡位,南朝的宋顺帝刘凖被萧道成所篡位,最后都是被新皇帝杀死;第二种,被农民起义所推翻,到了穷途末路时,自杀或是被杀,就像是隋炀帝,明代的崇祯皇帝;第三种,在国破家亡后,成为敌人的俘虏,例如,南唐的宋代皇帝,著名词人李后主与北宋的徽钦二帝。

溥仪兼有这三种情况,但结局又是大大的不同。

历经一番转折后,他成为了中国的公民,还出了自传,真真正正地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1967年10月17日,他与世长辞,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对于溥仪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我们应该持着一个公正、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肯定他的贡献,宽容他过去的过错,才是我们对历史人物应该持有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