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一生。
这部电影以其精美的场景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王朝的衰落和一个人的苦难命运。
首先,电影的视觉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对于场景的选
择和摄影的运用非常出色,他成功地再现了清朝的宫廷和北京的胡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同时,电影中的服装和道具也极具真实感,让人不禁感叹当时的繁华和荒凉。
其次,影片通过溥仪的命运展现了一个帝国的崩溃和一个人的挣扎。
溥仪从一
个无忧无虑的孩子成为了一个被囚禁的囚犯,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和磨难。
电影通过溥仪的视角,展现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和一个人的内心挣扎,让人深刻地反思了权力和命运的无常。
最后,电影中的人物塑造也非常成功。
溥仪这个角色被演员约翰·洛威饰演得
深入人心,他成功地将溥仪的内心矛盾和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能够从他的表演中感受到溥仪的无助和无奈,让人不禁为他的遭遇感到心痛。
总的来说,《末代皇帝》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电影,它通过精美的视觉效果和深
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王朝的衰落和一个人的苦难命运。
这部电影让人在观影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人深刻地反思了权力和命运的无常。
强烈推荐观众观看这部经典之作。
[观后感]末代皇帝影评
![[观后感]末代皇帝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bc9e2e457e21af45b207a803.png)
[观后感]末代皇帝影评末代皇帝影评末代皇帝影评精选(一):本片讲述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的跌宕起伏的经历。
故事从1950年冬天开始讲述起: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
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
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发现状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
敲门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
1908年的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门,按慈禧太后旨意把3岁的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位。
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
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的小笼子。
他对蝈蝈的兴趣显然要超过几千名跪在他脚下的文武大臣。
登基之后,溥仪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独的孩子。
溥仪从回忆中惊醒过来。
他也被管理所长救起,从此开始了理解审判、理解改造的囚徒生活。
在他很不适应的囚徒生活中他回忆了更多关于前半生的生活。
小溥仪被紫禁城里的大臣太妃们管束一切,不能见自己的爸爸妈妈,不能离开紫禁城。
只有“阿嬷”陪着他,但是最后“阿嬷”也被送走了。
溥仪有着极大的物质生活上的满足,但是他的内心却是无比空虚。
没有人关心他,陪他。
庄士敦先生的到来,带给他全新的思想,逐渐使他从迷茫中走出来。
他激情澎湃的想要改革做个好皇帝。
然而这只能是空想,当他再次被关在大门里禁止去看他死去的妈妈时,他的愤怒无以复加,然而却没有办法改变什么,他依然是一个傀儡。
他只能在紫禁城里默数自己的世界,然而之后他却连这样的机会也没有了,被迫离开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
溥仪在庄土敦陪同下,带着婉蓉和文绣第一次进入了宫外的世界。
在日本人的庇护下,溥仪到了天津。
不久后,文绣耻于她的地位,毅然出走了。
日本人加紧了对溥仪的控制,一个名叫东宝的女特务被派驻在婉容身边,庄土敦也不得不于1931年离开了溥仪。
1934年,日本侵吞了东北三省后,便要求溥仪出任所谓”满洲国”的皇帝。
《末代皇帝》电影影评

《末代皇帝》电影影评当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孱弱的时代,西方文明的强盛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以一种注重人性、提倡人权的面貌自居,深谙此道的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以一种悲天悯人的姿态给我们读解了中国近代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末代皇帝溥仪。
西方有一句话说:人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出生,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都试图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一次又一次地以失败告终。
自出生皇室以来,他就注定拥有不平凡的一生,而处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末期,又决定了他人生的命运多舛。
在20世纪初叶的中国社会,普遍认为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导致了中国割地求和、丧权辱国的境地,清王朝已经被视为中国落后的最大根源,社会革命在所难免。
在这种环境中,溥仪仓促继位,以他冲龄之年,尚不能理政,更不能祈求他能实际解决社会矛盾。
宫墙外边风起云涌,而宫墙里边的小皇帝浑然不知,依然平静地度过他的童年。
小皇帝刚刚懂事,就发现自己已不再是全中国的主人,而在紫禁城中,他自己也无法事事做主。
他一开始就被中国的传统观念灌输为一国之君,但当自己真正想要实行君主的权利时,才发现自己甚至连自由的权利都没有了,这种矛盾深深地刺痛着溥仪。
一个想有作为而不能的君主,一位试图重新掌握自己命运的君主,一个渴望回家过正常生活的溥仪,导演贝托鲁奇为我们还原了一个作为人的溥仪和他极不平凡的一生。
溥仪的出场是以一个战俘的身份出现的,他穿着和其他战俘一样平凡的衣着,没有特别的行动表现。
这种出场方式与传统西方电影中主角戏剧化的出场方式是极其不同的。
溥仪的出场是和其他战俘一样作为一个整体的方式出现的,唯一的突出就是在出现溥仪的近景镜头多停留了2秒钟。
导演一开始就以溥仪这种出场姿态告诉大家一个信息,溥仪和其他人是一样的,即使作为战俘,他也并没有比其他人有多重要。
(而实际状况可能不是这样,溥仪是被与其亲属、其余战俘和拘押者隔离开来,并在加强监视下送到向中国当局的移交地)而与这种情况相反的是,溥仪被接入宫继承大统的段落。
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生平
和命运。
电影以溥仪的视角展现了中国的历史变迁,以及个人与国家命运的交织。
首先,电影的叙事手法非常出色,通过溥仪的回忆和现实场景的交替,将观众
带入了那个动荡的时代。
观众可以感受到溥仪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变成一个被历史巨轮碾压的无助老人的心路历程。
这种叙事方式让人在情感上更加投入,也更容易理解溥仪的内心世界。
其次,电影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再现也非常真实和震撼。
从溥仪的童年生活
到被废黜后的生活,再到最后的自我救赎,电影展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观众可以在影片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看到现代化进程中的痛苦和挣扎。
最后,影片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主演约翰·利思戴尔将溥仪的内心矛盾和
挣扎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
配角们也都表现出色,为电影增添了不少分量。
总的来说,《末代皇帝》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让人思考历史、文化和人性。
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中国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命运和道德选择的电影。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会感受到震撼和共鸣,也会对历史和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强烈推荐观影。
末代皇帝 影评

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皇帝从权力巅峰到最终的
沦落的故事。
影片以其精湛的摄影和深刻的剧情赢得了观众的赞誉,同时也让人们对权力、自由和人性有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影片的摄影和美术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导演对于宫廷生活和皇家仪式的
再现非常细致,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华丽和庄严。
同时,影片还通过镜头语言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他的心路历程。
其次,影片的剧情也非常引人入胜。
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皇帝到最终的孤独
和绝望,主人公的命运变化让人不禁为之唏嘘。
影片通过讲述一个皇帝的故事,其实也在探讨权力对于个人和家庭的摧毁性影响,以及人性在面对挫折时的扭曲和蜕变。
最后,影片对于自由和个人尊严的追求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在
被剥夺一切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人性的信念。
这种对于个人尊严的坚守和追求,让人深受触动。
总的来说,电影《末代皇帝》以其精湛的制作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它让人们不仅仅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震撼和共鸣,更在电影结束后对于人性、权力和自由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
末代皇帝 影评

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是一部让人动容的电影,它以其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表演而闻名。
影片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真实经历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帝国的崩溃和一个人的苦难命运。
首先,影片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运用了精美的摄影和华丽的布景,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宏伟而充满神秘色彩的皇宫世界。
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
其次,影片的故事情节让人深思。
从溥仪从一个无知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被推上皇位的皇帝,再到他被推翻、囚禁和最终放逐,整个过程充满了悲剧性的转折和人性的挣扎。
影片通过溥仪的遭遇,深刻地探讨了权力与个人命运的关系,让人感到震撼和反思。
最后,影片的演员表现也是一大亮点。
主演约翰·利思戈以其精湛的演技,将溥仪这一复杂而矛盾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不仅展现了溥仪的软弱与坚强,还表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配角们的表现也是十分出色,他们的演技让整部影片更加生动和感人。
总的来说,《末代皇帝》是一部充满历史感和人性关怀的电影,它让观众在欣赏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深刻地思考人生和命运。
这
部电影不仅令人感动,更让人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新的认识。
它绝对
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末代皇帝 影评

末代皇帝影评
电影《末代皇帝》是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作品,它以细腻的情感和震撼的历史
场景,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首先,电影通过对溥仪生平的真实还原,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真正的人物。
他并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强大的皇帝形象,而是一个内心矛盾、迷失在历史漩涡中的普通人。
在电影中,溥仪被迫放弃了他的皇位,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折磨,最终成为了一个平凡的公民。
这种对于权力与命运的沉思,让我深深地感到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历史的反思。
其次,电影中的历史场景和视觉效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通过精心
的布景和细腻的镜头语言,将清朝的辉煌和崩溃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电影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沉痛。
这种历史感让我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演员的表演也是一大亮点。
张国荣饰演的溥仪形象
深入人心,他用细腻的表演和真挚的情感,将这个历史人物演绎得深情款款、令人心碎。
而其他演员们也都表现出色,为电影增添了不少魅力。
总的来说,电影《末代皇帝》是一部充满人性关怀和历史厚重的作品,它让我
在观影的过程中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历史的作品,更是一次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探讨。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会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末代皇帝 影评

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生活
故事。
影片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精湛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宫廷政治斗争和人性挣扎的世界。
首先,影片的制作非常精良,场景布置和服装道具都极具中国古代宫廷的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导演对于历史细节的还原和再现,让观众对于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次,影片通过溥仪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帝王的悲剧命运。
他从小被推上皇位,却在政治斗争和外部压力下无法自主,最终被迫放弃皇位。
影片通过对溥仪内心挣扎的描绘,让观众对于他的命运产生了共鸣,也让人对于封建王朝的残酷和无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影片也对于溥仪的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挖掘。
他在被废黜后,经历了种种
磨难,最终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
这种对于人性的探索,让观众对于溥仪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对于历史的反思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总的来说,《末代皇帝》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人性挣扎的电影,它让观
众在情感上得到了共鸣,也让人对于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电影绝对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末代皇帝》影评
闲来无事在豆瓣上看到《末代皇帝》的推荐,以前我是很反感看外国人拍任何跟中国历史文化有关的影片的。
但是看了以后不得不承认这部影片非常的成功,每一个场景都能精准地把握那个时代的印记,触动人心。
不愧是奥斯卡金奖影片。
这部影片是导演贝托鲁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讲述中国人的故事,也是关于中国的电影第一次获得奥斯卡金奖。
也许是出于对大师的尊敬,中国没有对这部影片做任何剪辑和修改,体现在中国观众面前的完全是原汁原味的面貌。
而且在拍摄过程中故宫完全是清场取景,撤销了所有的护栏,这是绝无仅有的。
甚至拍摄期间恰逢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访华,也因拍摄缘故无法参观故宫。
不过据我所知,贝托鲁奇是意大利共产党员,这个身份也许有点微妙。
溥仪是头号大汉奸,是一级战犯,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也都知道这是拜时代所赐。
溥仪三岁即被送入宫,从天真的孩提时代就被禁锢在森严的紫禁城中,虽为傀儡但也是要什么有什么。
自小他便知道自己拥有一切,但是他所拥有的都是建立在深深的无奈之上,懂的越多,这种无奈便越深重。
他一直是孤独的,尽管有那么多的宫女太监陪他玩,但他得时刻知道自己是个皇帝,他的孤独渗到了骨髓里,以至于他长大了,从小照顾他的奶娘被接走时他说了一句话:“她不是我的奶娘,她是我的蝴蝶。
”在那个压抑人心的禁区,唯一一份亲情也被无情地剥夺。
皇宫锦衣华服,歌舞升平,事实上他所享受的再多不过是紫禁城里的封建时代所残存的封建思想使然罢了。
他的人生三起三落,三次做皇帝三次投降。
满清的末代皇帝,张勋复辟是称帝,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向中华民国投降,向日本人投降,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投降。
他也曾想干一番事业,在紫禁城里他要改革,在明知日本人是在利用他时他曾信誓旦旦地说:“我也要尝试着去利用日本人。
"但他没有能力,那个时代注定了他的没有能力。
所以说,称他为一级战犯还真是抬举他了。
他只是一个王朝的牺牲品,他不幸地成为了末代皇帝,哪一个末代皇帝又是有好下场好评价的呢?廉政的末代皇帝不是没有,只是对于一个改革变化风起云涌的时代来说,多余的不是你这个皇帝,而是整套的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溥仪不过可怜地成了这套制度的代言人,他无法选择。
更何况,他不是一般的末代皇帝,这个时代也不是一般的时代,因此他的经历也注定了变换诡谲,注定了悲剧。
这部电影最为成功的地方在于导演用全新的视角讲述了溥仪的一生,客观真实。
在影片
中,溥仪不是我们所想的罪人,而是一个无知却又善良的时代庸人,被历史狂潮推来卷去,他无能为力。
对于影片的拍摄技巧这里也不得不提。
影片几乎全部运动广角自然光,没有任何镁光灯的映衬,显现出一种自然质感。
贝托鲁奇巧妙地运用光线表现人物心情。
他曾说:“在紫禁城里,溥仪从未有过阳光的直照,他总是处在阴影中,在这段生活中,他在思想上始终同外界隔绝,稍后,当他从老师庄士敦那儿学到的东西越多,我们就越来越感觉到阳光照着他了。
光与影的搏斗也就逐渐展开了,就像意识和无意识在你身上展开了搏斗一样,在满洲国那部分故事中,当他被日本人充当傀儡皇帝,当他自己也梦想着重返自己的帝国时,阴影几乎又笼罩了整个画面,就像又回到了童年时代一样。
后来,在监狱中,他回想自己的一生,越是他懂得许多事情时,光和影也越来越趋向平衡,他应该在光和影完美无缺的平衡中,在平稳的色调中了结他的一生。
我只希望能够实现这一设想。
”在影片中,光代表欢乐、光明,影则代表这压抑、绝望。
更令我惊喜的是,在电影最后提及了那个疯狂的年代,激进的红卫兵,疯狂的忠字舞,戴高帽游街,油头粉面大腹便便的管教,打到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这样的情景是不可能在任何一部国产影片中看到的。
想来这些竟被一个意大利人讲述的如此真切,心中不免唏嘘。
花了那么长时间抒发感想,总觉得不能很好地表达,内心还有很多讲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也许这就是一部好电影能带给人的思考和震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