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诊断的方法

合集下载

x线检查方法

x线检查方法

x线检查方法X线检查方法。

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通过X射线的穿透能力来观察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在临床诊断中,X线检查被广泛应用于骨折、肺部疾病、胸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X线检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检查技术。

1. 检查部位的准备。

在进行X线检查之前,患者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穿着合适的服装,避免穿戴金属饰品和饰物。

对于不同部位的检查,还需要做出相应的准备,比如胸部检查需要脱掉上身衣物,腹部检查需要空腹等。

这些准备工作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观察和分析X线片。

2. 检查设备的操作。

X线检查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操作人员来保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X线检查时,患者需要站立、躺下或采取其他姿势,以保证X线机能够照射到目标部位。

同时,操作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X线机的参数,以获得清晰的X线片。

在操作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医生和技师的指导,保持姿势稳定,避免运动造成影响。

3. 检查过程的注意事项。

在X线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首先是保持呼吸平稳,避免在拍摄时呼吸急促或憋气,以免影响X线片的清晰度。

其次是避免移动,尤其是在曝光时,要保持姿势不动,以免出现模糊的影像。

另外,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完成各种姿势的拍摄,以获得全面的影像信息。

4. 检查结果的解读。

X线检查完成后,医生会对X线片进行解读,给出相应的诊断意见。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

在接受X线检查结果时,患者也需要保持耐心和信任,避免过度担心和焦虑。

同时,患者也可以向医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意见,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结。

X线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X线检查时,患者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配合医生和技师的操作,注意检查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以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

X线检查方法(精)

X线检查方法(精)

第十篇五官第一章眼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一、平片检查1.普通摄影(1)眼眶20°后前位(眼眶正位)或23°后前位(柯氏位)显示眶窝及眶壁结构,并可观察附近鼻窦及前颅凹底部。

(2)眼眶侧位:显示眶窝、眶顶及眶底,并可观察蝶窦及蝶鞍。

(3)53°后前斜位(视神经孔位)显示视神经孔、眶上裂、眶顶、眶内壁、同侧额窦及后组筛窦。

2.体层摄影可较清晰显示眶壁结构。

一般可采用正位(冠状面)、侧位(矢状面)及53°后前斜位(视神经孔位)体层摄影。

二、造影检查1.眼眶肌圆锥造影可分为气体和阳性碘剂对比剂两种。

(1)空气眼眶造影:按一般球后穿刺方法,常规消毒、局麻后,从眶下缘中、外1/3交界处向眶窝后上内方穿刺,先用过滤空气2~3ml注入球筋膜囊内,再进针深3~4cm,达肌圆锥内,若抽吸无回血即注入空气10~15ml。

退针时,向肌圆锥外注入2~3ml空气,然后拔针。

(2)阳性对比剂眼眶造影:常用有机碘制剂,如泛影葡胺等,用普鲁卡因稀释,浓度宜控制在20%左右。

常规球后穿刺,注入3~5ml对比剂,向肌圆锥内注入3~5ml对比剂,勿使对比剂溢出肌圆锥,以免妨碍对肌圆锥影像的观察。

上述检查于注射完毕拔针后,应立即摄眼眶正位和侧位片。

此造影方法用于眶内肿物的定位。

有眼部急性或慢性炎症、眼球穿通伤者忌用眼眶肌圆锥造影。

造影反应一般较轻。

如眼部肿胀、疼痛、结膜下出血、视力障碍等,可密切观察或对症处理。

2.眼眶血管造影眼眶血管造影分为眼动脉和眶静脉造影两种方法,用于眼球突出的病因鉴别,对于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更有价值。

眶内急性炎症时忌用。

眼动脉造影采用颈内动脉造影显示眼动脉,用于眼动脉瘤、海绵窦动静脉瘘等血管疾病。

眶静脉造影可经内眦或额静脉穿刺,或经面静脉切开插管,快速注入60%泛影葡胺8~l0ml(用穿刺法应压迫同侧额静脉),立即摄正位或华氏位片和侧位片。

3.泪囊造影用以观察泪道和泪囊的形态大小、行径和通畅情况,主要用于泪囊及鼻泪管慢性炎症、瘘道及肿瘤诊断。

放射诊断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放射诊断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章 绪论 临床放射学(Clinical Radiology)含X线诊断学及放射治疗学。

X线诊断学(Diagnostic Roentgenology)是应⽤X线特性,通过⼈体后在透视荧光屏或照⽚上显⽰正常和异常的影像,结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归纳,作出诊断的⼀种科学。

它不仅⽤以诊断疾病,还可以观察临床的治疗效果,亦可以⽤于预防医学,如体检、防痨、肿瘤、职业病和地⽅病等的普查防治。

X线诊断学是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放射治疗学(Radiotherapeutics)包括X射线、60钴及电⼦加速器等治疗机,应⽤其物理特性对⾝体各部位的肿瘤进⾏治疗的⼀种科学,将在本讲义第⼋章进⾏简要介绍。

近⼗年来由于电⼦科学进展,显像⼿段多样化,临床放射学的诊断部分得到许多扩充,影像诊断不只限于X线诊断,还包括超声,γ闪烁摄影、CT、MRI等,综合称为影像诊断(Imagediagnosis),亦称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ology)。

第⼀节 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法 ⼀、X线的特性 X线是⼀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是⼀种光⼦,诊断上使⽤的X线波长为0.08-0.31埃(埃A=10-8cm),X线有下列持性(主要应⽤于医学⽅⾯): (⼀)穿透性 X线能穿透⼀般可见光所不能透过的物质,包括⼈体在内。

其穿透能⼒的强X线的波长以及被穿透物质的密度与厚度有关。

X线波长愈短,穿透⼒就愈⼤;特质密度愈低,厚度愈薄,则X线愈易穿透。

在实际⼯作中,常以通过球管的电压伏值(Kilovolt,KV)的⼤⼩代表X线的穿透性(即X线的质),⽽以单位时间内通过X线的电流(milliampere,mA)与时间的乘积代表X线的量。

(⼆)荧光作⽤ X线波长很短,⾁眼看不见,但照射在某些化合物(如钨酸钙,硫氧化钆等)被其吸收后,就可发⽣波长较长且⾁眼可见的荧光,荧光的强弱和所接受的X线量多少成正⽐,与被穿透物体的密度及厚度成反⽐。

骨折的X线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骨折的X线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骨折的 X线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骨折属于外科中常见的一种病症。

在诊断骨折情况中较常运用X线这一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今对骨折的诊断与以往相比更为简便高效。

但是在对骨折病患进行X现诊断时也需多加注意,在人体中较为特殊的部位或者因遭受特殊外力导致骨折现象发生时,在对病患做X线时可能会遇到相应的困难,甚至出现误诊或漏诊现象,这必然就会对病患治疗方案的制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可能还会引发医闹事件。

下面一起来看看骨折X线诊断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吧!1.病患病史以及外伤主要临床表现的确定1.病史方面当骨折病患进入到医院进行治疗后,一定要重视了解病患的病史,主要通过对病患病史的了解掌握其是否有心脑血管类病症,当人体遭受外力造成骨折后产生的疼痛以及出血症状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进而导致病患出现休克,严重的可能导致病患出现死亡现象。

而且一旦没有涉及到对病患病史的了解,在进行X线诊断时就可能会因突发疾病而导致死亡现象发生,像是死于心肌梗塞病症。

但是病患的家属可能会出现误解,会认为是医生的原因才导致病患突然死亡,到时必然就会发生医闹及纠纷事件。

对此当骨折病患有较为严重的病史时,在做X线诊断时一定要有专业的内科大夫陪同进行诊断,这样能够有效杜绝X线诊断时出现意外及突发现象,而这也是在对病患的生命尽责。

1.临床表现方面为了确保X线诊断的正确性以及避免诊断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那么必然就需要对病患出现骨折后的临床具体表现做一个细致的了解,这是极为重要的。

毕竟临床表现是病患病情的一个直观体现,能够对X线诊断部位以及角度做一个具体的指导,进而让病患骨折部位显露出来。

此外一些骨折病患可能会伴随着一定的颅脑以及内脏器官损害,在X诊断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病情突然出现恶化而出现意外事故,给医院带去麻烦。

通过一系列的真实病例都可以给医院及医生一定的警示,一定要在进行X线诊断之前细致了解病患的具体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受伤时间、软组织情况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X线诊断。

X线检查的小常识

X线检查的小常识
X线检查的小常识
X线检查在疾病的诊断方面应用很广泛,以下是有关X线检查的一些基本知识。
1.透视、拍片与造影
利用X线穿透人体被检查部位在荧光屏上显示的影像而进行诊断的方法,叫做X线透视检查。透视的优点是在检查时可以
转动病人的身体,从各种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来观察病变的状况,也可以观察器官的运动功能,且经济、方便;缺点是难以看到细小的病变,又不能留下客观记录。X线透视检查的检查。
X线检查时,由于人体各种器官、组织的密度和厚度不同,所以显示出黑白的自然层次对比。但在人体的某些部位,尤其是腹部,因为内部好几种器官、组织的密度大体相似,必须导入对人体无害的造影剂(如医用硫酸钡),人为地提高显示对比度,才能达到理想的检查效果。这种检查方法临床上叫做X线造影检查。X线造影检查使用得较多的是胃肠钡餐造影和钡剂灌肠造影。这项检查安全、无创伤,无副作用,但有些患者,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病人,以及碘试验阳性的病人,一般不适宜做这项检查。
0胸膜增厚、粘连
这是胸膜发生炎症后而引起的一种病理变化,多数情况下可表明过去曾患过胸膜炎。
0胃充盈缺损
这是胃癌的X线检查临床表现之一。
0结肠充盈缺损
这是结肠癌或结肠息肉的X线检查临床表现之一。
0龛影
这是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诊断依据。
0十二指肠变形
这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诊断依据。
0肺透明度增加
当肺部含气量增加,在X线透视或拍片时会出现肺野透明度增加。这是肺气肿的临床表现。
0胸腔积液
当患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胸膜炎、癌症或胸部外伤等一类疾病时,可发生胸腔积液。X线检查只能说明有积液存在,而不能区别属于什么性质,所以必须由临床医生结合病情并作胸腔抽液来诊断患者可能得了什么病。

扁平足的 x 线测量方法:诊断和评估

扁平足的 x 线测量方法:诊断和评估

扁平足的 x 线测量方法:诊断和评估扁平足是指在站立时脚底的弓形弧度减小或消失的一种足部疾病,常常会引起足部疲劳、疼痛和不适,甚至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功能。

为了诊断扁平足和评估其严重程度,医生通常会使用 x 线测量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 x 线测量方法:
1. 足弓高度测量:医生会用一个叫做“足弓高度计”的工具来测量扁平足患者的足弓高度。

这种工具通常是一个有弹性的条状物,可以测量足弓的最高处。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足弓形态,并根据国际标准来判断足弓是否异常。

2. 足底压力测量:医生会用足底压力测量仪来测量扁平足患者足底的压力分布。

这种仪器可以记录患者站立和行走时足底的压力分布,并根据这些数据来评估患者的扁平足程度。

3. X 线片测量:医生会为患者拍摄站立和仰卧位的 X 线片,来观察脚底的弓形弧度和足底的骨骼形态。

通过这些测量数据,医生可以评估扁平足的严重程度,并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除了以上几种测量方法外,医生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评估扁平足的严重程度,例如足底压力分布测试、步态分析、运动测试等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扁平足,并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扁平足的 x 线测量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扁平足程度,为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提供重要的依据。

X线最常用的摄影方法

X线最常用的摄影方法

X线最常用的摄影方法X线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用于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和异常情况。

X线摄影是通过使用X射线,将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组织显影在X光片上的过程。

X线摄影方法有多种,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最常用的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常规X线摄影。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X线摄影方法。

患者需要在X射线机上采取特定的体位,如站立、坐位或仰卧位,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观察目标部位。

X射线机会发出一束X射线通过人体,照射到X光片上。

通过这种方法,医生可以观察骨骼、肺部和胸腹部等部位,以诊断骨折、肿瘤和肺炎等疾病。

第二种方法是造影剂辅助的X线摄影。

在某些情况下,常规X线摄影方法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需要使用造影剂来增加对特定部位的显影效果。

例如,在消化道检查中,患者需要饮用或注射含有钡剂的溶液,以便在X光片上观察消化道的情况。

通过这种方法,医生可以检测消化道出血、溃疡和肿瘤。

第三种方法是数字X线摄影。

与传统的胶片X光片相比,数字X 线摄影采用数字技术将图像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种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减少重复曝光的需要。

此外,数字X线摄影还可以实现图像的电子化存储和远程传输,方便医生进行远程会诊和图像共享。

第四种方法是口腔X线摄影。

口腔X线摄影主要用于检查口腔颌面部的疾病,如龋齿、牙齿畸形和颌骨感染等。

常见的口腔X线摄影方法包括牙齿X线片、颌骨X线片和全口摄影。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口腔内部结构和牙齿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口腔疾病的诊断。

第五种方法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T)摄影。

CT扫描是一种高级的X线摄影技术,可以提供更详细和三维的图像。

它通过多次旋转照射和感应器接收来捕捉大量的X射线图像,并使用计算机将这些图像合成为立体图像。

CT摄影广泛应用于脑部、胸腹部和骨骼等部位的检查,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综上所述,X线摄影方法包括常规X线摄影、造影剂辅助的X线摄影、数字X线摄影、口腔X线摄影和CT摄影等。

循环系统X线影像诊断

循环系统X线影像诊断
常用心胸比例法判断心影增大:
编辑ppt
22
心左右缘最突出 点与胸中线垂直
距离之和与经右
膈面胸廓内径的
比值。正常成人 心胸比不超0.52。
编辑ppt
23
1.左心室增大:
常见于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疾病.二 尖瓣关闭不全及部分先天性疾病, 例:动脉导管未闭。左室增大主要 向左后下方增大。
编辑ppt
24
(1)后前位:
编辑ppt
30
(3)右前斜位:食管中下段局限 性向后压迫移位,是最敏感的征象, 也是左房增大分度的主要依据。共 分为三度:
1:食道前壁受压,无移位。 2:食道前后壁均受压伴移位。但
未超 出胸椎前缘。 3:重度增大,食道明显后移与脊
柱重合。
编辑ppt
31
1度
编辑ppt
2度
3度
32
3.右室增大: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肺心病.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及 法四(tetralogy of fallot).右 心室主要向前.向左.向后增大。
编辑ppt
36
(4)侧位:心前 缘于前胸壁接触 面积增大,同时 漏斗部与肺动脉 段突起。
循环系统 X 线影像诊断
编辑ppt
1
第一节X线诊断
一.心.大血管的X线检查方法
(一)普通检查
1.透视: 可通过转动体位从不同 角度观察心大血管形态.搏动及与 周围结构的关系。
2.摄影: 包括后前位.右前斜位. 左前斜位和左侧位.
编辑ppt
2
(1)后前位
病人直立,前胸贴
片,摄远达片,靶-片距为2米,以减
5
(二)造影检查
指将造影剂快速注入心腔和大血管, 以显示心.大血管内腔的形态及血 流动力学改变,常用造影方法包括: 右心造影.左心造影.主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线诊断的方法
X线诊断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诊断以X线影像为基础,综合X线各种病理表现,联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推理,才可能提出比较正确的X线诊断。

X线诊断的方法
(一)系统周密的观察。

要想作出正确的诊断,必须从系统周密的观察开始,观察的要求和内容包括:
1. X线片的技术条件。

阅读分析X线片时,首先应注意照片的质量,是否符合诊断的要求,一张良好的照片,必须达到:位置正确,黑白对比鲜明,细微结构清晰可见,照片清洁不带污迹及其他伪影,标记鲜明无误。

2. 按一定程序观察X线片。

为了不致于遗漏重要X线征象,应按一定顺序,全面而系统地进行观察,如以胸片为例,应按胸廓,纵隔,膈及胸膜等逐步观察,在分析肺部的X线表现时,可从肺尖到肺底,从肺门到肺周依次进行观察,在分析骨关节片时,应依次观察骨骼,关节及软组织,在分析骨骼时,则应注意骨皮质,骨松质及骨髓等。

否则很易被引人注目的部分所吸引,忽略观察其他部分,而往往这部分正是更重要而必须阅读的部分。

3. 对病变观察的要点
(1)病变的部位和分布。

某些病变好发于人体的一定部位,他的分布可表现出一定规律,成骨肉瘤多发生于骨干骺端,而尤文瘤多在骨干;后纵隔肿瘤多为神经源性肿瘤,而中纵隔的肿瘤则多为淋巴类肿瘤等。

(2)病变的数目。

病变的数目常于其性质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常为多发性关节病变,而结核性关节炎,则多为耽搁关节病,肺内转移瘤常为多发,而原发性周围性肺癌多为单发。

(3)病变的形状。

肺内斑片状阴影多为炎症,而球形阴影多为肿瘤,有时亦可为结核球或炎性假瘤。

骨囊肿往往呈现囊状透光区,而恶性骨肿瘤表现为不规则状骨破坏。

(4)病变的大小。

在肺内弥漫性病变中,急性粟粒性结核,其斑点状阴影直径为1--2mm,矽肺结节一般为2---4mm;而转移瘤的斑点,因转移时间不一,往往大小不一。

(5)病变的边缘。

肺内良性肿瘤边缘光滑锐利,恶性肿瘤边缘呈分叶状,并见细小毛刺,肺内炎症往往边缘模糊不清,又如胃的良性溃疡龛影口部边缘光整,而恶性溃疡边缘不光整,可见指压迹,裂隙征。

(6)病变的密度。

病变的密度可以较周围组织增高或减低,急性骨髓炎时以骨破坏为主,表现为密度减低;当骨质破坏转向修复时,可见骨质增生硬化,密度增高,浸润型肺结核初期病灶的密度较为浅淡,当硬结钙化时密度增高。

又如2cm以下周围性肺癌,病灶往往密度不均匀,可见颗粒征,空泡征,而3cm以上病灶通常密度增加且均一一致。

(7)器官本身的功能变化。

如胃窦炎的病人,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时,可见胃窦部处于半收缩状态,但形态可有所变化;而胃窦癌,其壁变得僵硬,蠕动消失,左心功能不全时可表现为肺淤血,甚至肺水肿,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病人,透视下呼吸改变时,膈移动甚小,肺野透亮度改变甚微,反映病人换气功能下降。

(8)病变周围的组织结构。

观察病变时,其周围情况也应有所了解,才能使诊断正确,全面,如中央型肺癌,早期可致外围出现阻塞性肺气肿,而后可引起阻塞性炎症,甚至出现肺不张,局部肋间隙变窄,同侧膈肌升高,更有甚者出现局部肋骨破坏,又如结核球,其周围往往可见斑点索条状阴影,即所谓卫星灶,恶性溃疡,龛影周围可见癌灶浸润所致的僵硬的环堤征,并见周围黏膜不规则,破坏等。

4. 掌握临床情况。

对病人的临床情况,除病例中或检查申请上记载外,根据诊断需要,有时可亲自做进一步询问和必要的查体,也可与有关临床医生共同研究,以便掌握更可靠和全面的临床资料,这对完成正确X线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二)客观的逻辑分析诊断。

当我们通过对X线影象的观察取得了大量丰富的材料后,产生了许多印象,必须经过科学地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进行综合分析时,如何使X线表现紧密与临床资料结合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1. 性别。

有些疾病的发生,与性别有一定关系。

如下腹部肠道外之肿块,对女性病人应考虑为卵巢或子宫的疾病,而在男性则来自睾丸或精囊肿瘤转移的可能,再如前列腺之疾病则仅为男性所有,类风湿关节炎多发生于30岁以上的女性,而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大动脉炎多见于女性。

2.年龄。

根据受检查的年龄对疾病进行分析,如儿童肺内肿块,多为良性,而老年则多为恶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于40岁以上发病,而原发性心肌病发病年龄偏轻,骨肉瘤一般发病年龄在15--25岁之间,而骨巨细胞瘤多于20--40岁发病,年长者骨肿瘤以转移
瘤多见。

3. 体型。

人的体型对心脏方面影响较明显,如瘦长者心脏多呈垂位心,而矮胖者心影多呈横位,因此,对瘦长人来说,如出现横位心时,往往提示心脏增大。

4. 职业史和接触史。

受检查的职业与接触史,为诊断职业病和寄生虫病的重要依据,如在诊断尘肺或放射损伤等,则均应具有特殊的职业史和接触史,在诊断肺部血吸虫病时,必须询问是否有疫水接触史。

5. 生活史。

在诊断地方病或区域性疾病时,应详细了解受检者的生长和居住过的地区,这对确定某些疾病的性质是有决定作用的,如包虫病多发生于西北牧区,而华东地区则有血吸虫病,大骨节病又以东北多见。

6. 过去史。

病史对决定病变的急性与慢性有很大帮助,如位于肺底部斑片状模糊阴影,如系发病突然且伴有发热,咳嗽,胸痛者,可诊断为急性肺炎;而对病程较久,又有长期咳嗽,咯痰与咯血者,则应考虑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可能,如在一个局部反复出现炎症,年龄偏大,应想到阻塞性肺炎之可能。

又如,当发现关节有狭窄或破坏征象时,病史短者多为化脓性病变,而结核性关节炎则往往病史较长。

7. 体征。

心脏病的早期或心脏的X线征象改变不典型时,心脏听诊更为必要,对肺淤血,心影呈现梨形病人,胸骨左缘第二至第三肋间闻及较柔和的收缩期杂音,多为房间隔缺损,胸骨左缘第三至第四肋间闻及粗糙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可扪及震颤,多为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滚桶样连续性杂音,则多为动脉导管未闭;听到心包摩擦音或心音遥远,应想到心包炎。

小肠,大肠广泛积气,明显扩张,腹部听不到任何肠鸣音,可诊断为麻痹性肠梗阻。

8. 重要的检查结果。

临床检验结果,对分析病变性质和确定X线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在痰中发现结核杆菌时,上肺野出现斑片状阴影,应首先考虑为肺结核;颅骨和扁骨出现斑点样破坏而尿中本-周氏蛋白阳性,可诊断为骨髓瘤。

9. 治疗经过。

对某些X线影象一时难以确定其性质时,可通过诊断性治疗,观察病灶的变化,最终给予判断。

如在肺部发现片状阴影,而临床症状轻微,经过抗感染治疗后,阴影消失,则可诊断为肺炎而不是结核。

又如骨骼的广泛性囊样骨吸收,经过甲状旁腺摘除后,病情好转,则可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应该指出,X线诊断是有价值的,但也有一定限制,传统X线检查只能分辨四种密度,如只能诊断胸腔积液,而无法区别是脓胸,血胸或胸水,有些疾病临床表现已经出现,而X线可暂时表现为阴性,有滞后现象,如大叶性肺炎,骨髓炎,右心衰竭等。

总之,X线诊断结果基本上三种情况:1.肯定性诊断,即确诊;2.否定性诊断,即经过X线检查,排除了某些疾病,此种判断应慎重,因有时X线表现比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滞后现象,必须跟踪观察;3.可能性诊断,即经过X线检查,发现了某些X线征象,但一时难以明确性质,可列出几种可能性,当然可能性最大者应放在首位。

X线诊断用于临床已有近百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尽管其他一些先进的影象检查技术,例如CT,MRI等对一部分疾病的诊断,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但他们不能取代X线检查,而且X线诊断学是这些先进的影象学检查技术的基础,一些部位的检查,例如胃肠道,骨与关节及心血管,仍主要使用X线检查,X线片的空间分辨率高,图象清晰,且经济,简便,因此X线诊断仍然是影象诊断中使用最广泛和最基本的方法。

当然在检查中应该高度重视防护。

来源:互联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