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绣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合集下载

浅谈苏州民间手工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浅谈苏州民间手工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夺天工 的苏州 手工 艺品时 常发 出“ 不 可思议 ” 的赞叹 。一把 檀香 扇卖到 1 0 0 美金 、 一件 苏绣服 装卖 到几千美 金仍 然购者 如云 。这
说 明制作精 良、 符合市场需求的手工艺品还是很有 前景 的 , 我们要
风雅之地 , 能否在整 治 中得 到重生 ?我 们 , 满心期 待 。烈 E t 当空 ,
合 理 的建 议 。
十分可惜 的, 传 承中国优 秀传统 文化是每个人 的责任 , 传 统文化 的
缺失不能作为现代科技突飞猛进 的代价 。他一直希望能够有机会 获得 国家专款扶持 , 广 收门徒 。 无论是桃花坞木版年 画 的画稿 、 刻板 , 还是 红木小 件 、 紫砂壶 的精制作 , 手艺的失传 , 都将 是不利 于传承 中华血脉 , 不利 于增强 中华 民族 的凝聚力 、 向心力 、 不利于提高 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的。同 时也减 少 了劳动者 就地创业 的机会 , 不 利于 向外展示 苏州非物质 文化遗 产资源 的丰富 内涵和独 特魅力 , 也无法让后人 领略苏州 的
【 关键 词 】 三百 六十行 手 工艺 ; 桃 花坞 ; 保护; 传承
老手工艺 的冲击 , 导致 文化断 层。诸如红木 制作等 手艺 的失 传是
在“ 两个 率先” 的指导 下 , 实现 现代化 的步伐 下 , 苏州 瑰宝 吴 文化面 临着一次 又一 次严峻 的挑 战 , 是保 护继 承 , 还 是摒弃 革新 ? 这个 问题成 了迫切需 要解 决的难题 ; 保护 和继 承吴 文化迫在眉 睫。 我们与苏州翰思 文化公司合作 , 得到 了桃 花坞 老艺 人的联系方 式 , 以及联 络到开 创江南古 文明 的源 头的吴泰伯 的后代 , 以及一 些拥 有老手艺 的老匠人。以老艺人的一生 为研 究视 角 , 在“ 两个率先 ” 进程 中吴文化 的现状 为研 究被试 , 探索 发展是否 要摒弃那些 曾经 辉煌 的文化 , 为 了更好地保护 中国文化 , 为 了中国历史 的发展 提供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引言苏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技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绣以其精美细致的刺绣工艺、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在中国绣品工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对传统苏绣艺术特色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其历史渊源、工艺特点和文化内涵,以期为保护和传承苏绣艺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一、苏绣的历史渊源苏绣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苏绣最早起源于苏州一带,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地方刺绣工艺。

在唐、宋、明、清各个历史时期,苏绣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发展时期,成为文人雅士和宫廷贵族喜爱的绣品。

苏绣的发展离不开苏州地区的繁荣与开放,同时也受到了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这些都对苏绣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苏绣的工艺特点苏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工艺特点。

首先是选材考究,苏绣所用的丝线主要有金银丝、绒线、丝线、金丝等,颜色丰富鲜艳,质地柔软,质量细密。

其次是纹样繁多,苏绣的纹样包括花鸟、人物、山水、动物等,图案繁复,线条流畅,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苏绣的刺绣技法以细腻精湛而著称,其中包括针法、图案、线迹等技艺皆需细心揣摩,方可成就一幅完美的苏绣作品。

三、苏绣的文化内涵苏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苏绣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理念,以山水、花鸟等自然风景为主题,表现了中国文人的意境情怀。

苏绣的图案和纹样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如寓意吉祥、传统节日、古代典故等,在苏绣作品中都能见到,这些图案和纹样不仅丰富多彩,还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

苏绣在历史上曾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影响,通过对文学典籍和绘画作品的借鉴,苏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文学和绘画美学的滋养,不断为苏绣的艺术提升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苏绣的现状和未来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苏绣这一传统手工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作文苏绣

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作文苏绣

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作文苏绣苏绣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下面请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苏绣精选作文!欢迎阅读!中国传统文化苏绣精选作文1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本次世界遗产大会就在我们苏州举行,我们的苏绣举世闻名,假如哪位领导到我苏州来一定不要错过这一次大好时机,参观一下我们的苏绣。

苏绣产制太湖之边的镇湖镇,苏绣分两大类:单面绣和双面绣。

单面绣的特点是只能一面看,就像挂在墙上的画一样;而双面绣的特点是两面多能看出,分不出正反面。

苏绣它分为五大类:风景山水、动物宠物、植物花卉、静物油画、人物肖像。

朋友们你们看过邓小平爷爷的肖像吗?那你一定说我见过,那你看过苏绣绣出来的邓小平爷爷的肖像吗?你一定说没见过,告诉你,绣邓小平爷爷的绣娘是镇湖镇的姚建萍阿姨,她绣出的邓小平爷爷跟照片上的一模一样,她用了几十种丝线,她花了上百天的时间才绣出邓小平爷爷的肖像,小平爷爷额头上的皱纹多清晰可见,真是活灵敏现。

她还绣过毛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还有国外的依丽莎白女皇、萨马兰奇等......好多好多名人!在我们镇湖,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绣娘,她们绣出来的绣品都非常好,我家婶婶她绣的老虎活灵敏现。

她先把老虎的基本形状绣出来,然后把外轮廓一层一层的向里描,再用黄色的线在黑色的线里描了一层又一层。

有的小朋友会给我提出一个小小的问习题,那老虎还是不是森林之王了。

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在问我老虎的头上有一个王怎么不见了?你别着急,我还没有说到呢!接下来我就要说老虎头上的王了,它是这只老虎的额头上最最明显的地方了。

王是先用黑线潦草的略微描一下,然后再细细的的描一遍。

怎么样这个王描起来很特别吧!下来还剩眼睛和鼻子还有嘴巴是最最特别的了,它是要等其他的部位全都完工了再开始做的。

她做老虎最拿手了,有的蹲着、有的仰着、有的俯着、有的卧着......我最喜欢婶婶做的老虎了,因为她做的老虎活灵敏现非常逼真我希望一些领导能采取我的意见,去镇湖镇看一下我老家的苏绣,那时您会感觉到苏绣真的很美,您会像我一样忍不住的喜欢它!中国传统文化苏绣精选作文2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苏绣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作为中国刺绣的瑰宝之一,苏绣以其细腻的刺绣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对传统苏绣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从刺绣技艺、图案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工艺。

一、苏绣的刺绣技艺苏绣的刺绣技艺主要包括绣线、绣针、绣面和绣法等方面。

在绣线方面,苏绣所使用的线种较多,有金银线、彩色丝线、细金银丝线等,这些线种在刺绣时都能展现出不同的效果。

在绣针方面,苏绣使用的绣针种类繁多,有剪刀针、绣花针、打坐针等,每一种绣针都有着特定的用途和作用。

在绣面方面,苏绣的绣面细腻平整,线条流畅,密度适中,整体效果极为精美。

在绣法方面,苏绣采用的主要是平绣和钩针绣,这些绣法在刺绣时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苏绣的特色和魅力。

二、苏绣的图案特色苏绣的图案特色主要表现在图案的选择和设计上。

苏绣的图案主题丰富多样,既有花鸟鱼虫之类的自然图案,也有人物山水之类的传统图案,还有一些具有宗教、神话或历史故事的题材。

这些图案在设计上多采用对称、层次、对比等表现手法,使得整个刺绣图案更加生动、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苏绣的图案还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使得整体作品色彩鲜艳、和谐统一。

苏绣的图案特色表现在图案的丰富多样和设计的精妙细腻上。

三、苏绣的文化内涵四、苏绣的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苏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些影响。

一方面,传统苏绣作为手工艺品,受到了工业化的冲击,许多传统苏绣作坊逐渐式微,苏绣的传承和发展遇到了困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改变,一些新的刺绣工艺和风格也在不断涌现,对传统苏绣产生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不过,传统苏绣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一定的市场和影响力,一些传统苏绣作品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视,苏绣的传承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

五、传统苏绣的保护与传承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苏绣,有关部门和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苏绣的传承与发展

苏绣的传承与发展

苏绣的传承与发展苏绣是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之一,起源于江苏省苏州市,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东方刺绣艺术明珠"。

苏绣以其精美细腻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在当代社会,苏绣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展现出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苏绣的传承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使命,需要由一代代绣工和爱好者共同承担。

传统的苏绣技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这对于绣工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正是这种传统的技艺传承,使得苏绣得以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为了推动苏绣技艺的传承,许多机构和组织都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如举办培训班、展览等,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苏绣的行列中。

随着时代的变迁,苏绣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传统的苏绣图案多以花鸟虫鱼等自然元素为主题,而现代的苏绣作品则更加多样化,涵盖了各种风格和主题,如城市风光、动漫人物等。

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创新,为苏绣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苏绣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地更新,如采用数字化设计、电脑刺绣等技术,使苏绣制作更加高效和精准。

苏绣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一项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苏绣作为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承和发展苏绣这一瑰宝,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在当代社会,苏绣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手工刺绣技艺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快消费也给苏绣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然而,正是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得苏绣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总的来说,苏绣作为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传承与发展,苏绣可以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芒,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苏绣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在时代的长河中永葆青春!。

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作文苏绣

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作文苏绣

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作文苏绣在江南水乡的一隅,有一门艺术,它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绸缎上绘出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这,就是苏绣。

我曾有幸亲眼目睹一位苏绣大师的创作过程,那场景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走进了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巷。

小巷的尽头,有一家不大的绣坊,门口挂着一块写有“苏绣”二字的牌匾。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轻轻推开门,走进了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

绣坊里,一位身着素雅旗袍的女子正坐在绣架前,聚精会神地绣着一幅作品。

她的眼神专注而温柔,手中的针线在绸缎上穿梭自如,仿佛在演绎着一场无声的舞蹈。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不敢出声打扰,生怕破坏了这美好的氛围。

只见她先拿起一根细细的绣花针,将丝线穿过针眼,然后用手指轻轻捋了捋丝线,使其更加顺滑。

接着,她将针在绸缎上轻轻一刺,再从另一面穿出来,一个小小的针脚就完成了。

就这样,一针一线,慢慢地,一朵娇艳欲滴的牡丹花在她的手下逐渐绽放开来。

牡丹花的花瓣层次分明,颜色由浅至深,过渡得十分自然。

她用了一种叫做“套针”的针法,使得花瓣的边缘呈现出柔和的渐变效果,仿佛真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而花瓣上的纹理,她则用了“滚针”的针法,细密而均匀,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触摸一下,感受那份细腻与真实。

牡丹花的叶子也是绣得极为逼真。

她用了深浅不同的绿色丝线,通过“戗针”的针法,表现出了叶子的脉络和光影变化。

在阳光的照耀下,叶子仿佛在进行着光合作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除了花朵和叶子,整幅作品的背景也是绣得极为精致。

她用了一种淡淡的蓝色丝线,绣出了若隐若现的云雾,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神秘而浪漫的气息。

在云雾的衬托下,牡丹花显得更加高贵典雅,宛如一位从仙境中走来的仙子。

我站在那里,看得入了迷。

时间仿佛静止了,整个世界只剩下了她手中的针线和眼前这幅逐渐成型的苏绣作品。

不知过了多久,她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轻轻抬起头,看到了我。

她微微一笑,眼中透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满足和自豪。

浅谈苏绣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苏绣的传承与发展

苏州 最 早 的本 地刺 绣 是 出十 于虎 丘 云岩 寺塔 的 五代 绣袱 ,从 播到 世 界各 地 ,如 果说 吴文 化 能给 予 苏绣 以肩发 ,那 么 苏绣 也其 此 件 绣 品可 以看 出 ,最 早 在 五代 以前 苏 绣 的题材 就 已经 开始 包 括 实是 吴文 化传 承 的媒介 。 荷 花 、 菱花 、 卷草 等花 卉 水 草的 图形 ,与 自然混 然 天成 为 一体 , 三 、苏绣 在生 活 中的运 用 与发展
苏 州 自 占 以来 文 人 辈 出, 文 武 人 才 兼 备 , 爱 国 之 士层 出 不
历 史 ,最 早可 追溯 到 j 国时 。它 有 着悠 久 的文 化历 史 ,在 中 国工 穷 ;可 以说 ,苏州 是 一个 文化 气 息相 当浓 郁 的地 方 。作 为吴 文化 艺 美术 发 展 史上 有重 要 的位 置 ,与 粤绣 、湘 绣 、蜀 绣合 称 为 中 国 的 发源 地 ,苏 州这 座 古城 承载 着 吴文 化 的精 髓一 直 延续 至今 ,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苏 绣 的作 品 中往往 都 表现 出和平 安详 的文化 气 息 ,宣扬 着和 平 、 安宁 ,这 便 是苏 州城 市 的文 化精 神 与所 向往 的 理想 境界 ,而
这 座城 市 的 另一个 特 点 是充 满 了创 新与 活力 ,每 一 天都 充满 蓬 勃 ( 二 )传承 的意 义 ( 一 )苏绣 天 堂
验 。
及镶 色接 色 和顺 的特 点 。用 这种 绣法 绣 出的 水生动 物颜 色鲜 艳 , 栩 栩如 生 。 三 、苏 绣 的传 承
( 一 )苏绣 中 的吴 文 化
关 键 词 : 苏 绣 ;传 承 ; 吴 文化 ;发 展 前 言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苏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苏绣文化传承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1.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 苏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传承苏绣文化有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得到传承和发扬,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让后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传统艺术的价值。

2. 促进艺术和创造力的发展:
- 苏绣以其精细的技艺和丰富的创意成为艺术的展示平台。

传承苏绣文化不仅传承了技术,更重要的是传承了艺术的魅力。

通过了解和学习苏绣,人们可以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推动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3. 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 苏绣产业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和经济潜力。

传承苏绣文化有助于促进该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同时,打造苏绣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助于提高苏绣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4. 弘扬民族文化自信:
- 苏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传承苏绣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自信。

通过向世界展示苏绣的独特之处,增强了国际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影响力,提升了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地位。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艺术发展和经济增长,更是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自信。

我们应该珍视苏绣文化,并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苏绣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作者:郁丽琴
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10期
摘要:苏绣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一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演进与发展,成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苏绣工艺存在着比较清晰的历史脉络和地域特征,同时也呈现出与其他区域交叉融合的特性,这种融合,使得苏绣工艺不断发展,不断推广,既是苏绣艺人在长期创作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不断摸索,也是苏绣艺人集体创造体传习的方式,自发运用群体智慧模式推动了中国刺绣技艺的不断传承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苏绣;传承;保护
苏绣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低蕴,在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中,苏绣是最擅长吸取其他艺术精华的品种,构思巧妙,绣工精致,针法多样,色彩清雅且地方特色浓郁。

更加重要的是,在上千年的历史空间中,苏绣积累了丰富的针法和精湛的技术,在每个时期都有新的创造,并以活态的形式传承至今。

苏州刺绣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苏州便有了绣衣。

当时,苏州为吴国的都城。

东汉刘向《说苑》记载:“晋平公使叔向聘于吴,吴人饰舟以送之,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狐裘者。

”可见,吴国仪仗队已大规模使用绣衣。

三国时期,吴国“绣衣黼黻,转相仿效”,吴人追求丝织绣衣,成为时尚。

至宋代,苏州已形成刺绣专业坊巷,如绣衣坊,滚绣坊,绣线弄等,并且已经出现绣画,刺绣技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清秘藏》言:“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

设色精妙,光彩射目。

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唼唼之态。

佳者较画更胜,望之生趣悉备。


明代的苏州,随着丝织业的发达,刺绣也随之兴盛。

在民间,刺绣处处可见,“家家有绣绷,户户有刺绣”。

朝廷在苏州设立织造局,专门负责为朝廷制作织锦、刺绣、缂丝等服饰用品。

苏州刺绣形成了“精细雅洁”的独特风格。

至清代,苏州成为“绣市”。

苏州的刺绣服饰引导着全国的时装潮流。

近现代以来,苏绣在沈寿、杨守玉等大师的探索努力下,苏绣的表现技法、艺术特色都有了进一步发展。

苏绣艺术家沈寿,“以新意运旧法”,将西方素描、油画、摄影艺术的明暗关系和色彩处理方法,运用于中国刺绣之中,在绣制人像和花鸟时,对照光影,妙用线色与针法,使所绣物象富有立体之感,达到了仿真的效果。

沈寿“仿真绣”的经典作品《世界救主耶稣像》于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获得一等大奖,从而确立了中国刺绣在世界工艺史上的领先地位。

沈寿“仿真绣”,将中国传统刺绣推向了美术的艺术境界,至今仍是苏绣艺术家们学习的楷模。

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打破固定刺绣模式,在传统技法上改变原有规整的针
法,以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交叉线条,分层加色的新法来呈现苏绣“精细雅洁”的艺术韵味。

此后,苏绣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苏绣技艺的同时,又吸收了仿真绣、乱针绣、散套针绣及虚实乱针绣,苏绣艺术发展到全新的艺术境界。

苏州刺绣在丝绸上,运用针、铅和丰富多彩的丝绸绣成各种颜色的一种传统艺术设计,包括设计图纸、上绷、草案、刺绣、拉伸和装裱工艺流程。

刺绣要达到“平、光、齐、匀、和、顺、细、密”八个字的艺术境界。

平,即绣花表面平整,贴合像画;光,即色泽明亮;齐,即缝合整洁,轮廓清晰;匀,即皮头均匀,密度是一致的;和,即色彩和谐,阴影相适;顺,即线条合理,圆转自由;细,即用针纤细,线条紧密;密,即安排紧凑,不露缝合,颜色和谐。

这反映出苏州人精明、细致、巧手的特点,给人以一种美丽的享受。

苏绣的针法也是苏绣艺术魅力的最基础构成元素,在苏绣的作品中针法体现的是线条,这些针脚的运动轨迹和苏绣的整体画面表现有着直接关系,比如采用戗针可用于表现装饰性的图案,也可以采用色彩的渐变对图案进行立体化处理。

苏绣还善于使用打籽针法,即在布面上形成用针线堆成的“籽”,这种针法常常会用于塑造花朵等艺术形象上,能够增加画面的立体感。

总体来看,苏绣在刺绣时会通过针脚的细密排布以及交叠等等,对图案进行灵活多变的处理,使得画面看起来更有立体感以及装饰性效果。

苏绣艺术发展到当代,需要传承的并不仅仅是刺绣的“工”,更重要的应是其背后的“艺”。

然而,在当前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却逐渐物化了苏绣艺术,呈现出过分重视物态的错误倾向。

诚然,物态作为苏绣文化的载体,对于保护和传承苏绣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苏绣的根本应是其文化精髓,是其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所呈现出的、动态的发展趋势。

人作为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主体,对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影响重大。

在保护和传承苏绣艺术的过程中,要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长效发展机制。

首先,加强对苏绣传承群体的保护。

对于现如今正在从事或曾经从事过绣工的苏绣从业人员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并借助当下的自媒体或新闻媒体平台,对“绣娘”这一职业进行宣传,让更多人理解并接受,欣赏苏绣文化。

其次,提升绣工的准入门槛。

虽然现阶段绣工人数正在缩减,但考虑到文化的艺术价值和传承性,并不能因此降低相关人才标准,而要逐步提升绣工的准入门槛,吸引更多高学历的群体投入这一领域中。

如设置各类职业资格考核,对苏绣文化实行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艺术性考核,从总体上提高苏绣文化传承群体的学历和专业素质。

最后,大力培养优质人才。

与其他文化不同,苏绣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形成的优秀文化。

对于文化的继承,也需要时间和实践的不断累积来实现。

因此,保护与传承苏绣文化需要建立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人才培養机制,如地方高校可以设置苏绣学习的专业,培养传承与保护苏绣文化的专项人才,同时为苏绣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从传统的平针绣,到一百年前的仿真绣、乱针绣,苏绣艺术经无数绣娘、大师的努力,在当代博采众长,适应现代生活审美理念。

苏绣艺术的发展是长期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传承与保护工作应当是一项多元的、具有现代化发展特色的、紧跟历史发展与时代
进步的工作。

通过保护苏绣传统工艺的生态环境,强化苏绣的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持久性,从而提升苏绣核心竞争力,传承和发展好苏绣艺术。

参考文献:
[1]陈丽君.镇湖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证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作者简介:郁丽琴又名郁丽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