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绣对吴文化的传承作用
略谈苏绣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艺术研究文 陆 静略谈苏绣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苏绣源自苏州一带,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现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苏绣。
同时苏绣也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面笔者将对苏绣艺术特点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简述。
一、苏绣的艺术特点苏绣的精密、漂亮与苏绣的针法是密不可分的,针法总结起来有9大类43种,常用到的针法有平针、抢针、滚针、链条针、盘金等。
平针是利用金、银线代替普通丝线的技法,非常的简单,其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将金、银线平铺于绣面上,再用丝线短针扎上,且距离要适中,然后根据自己所绣的花纹将其填满即可;抢针又叫戗针,是用短直针顺着形体的姿势,以后针继前针,一批一批地抢上去的针法;滚针是采用两针来刺绣,这样线条转折就比较简单,也比较真实。
其中滚针的使用步骤是以花纹前起后落而下针,每一针都要有条不紊地落针,且线条长短也要注意,不可一长一短,但是遇到需要转折之处,线条短一些较好,有利于转折;链条针也叫辫子股,形状像头发梳成的辫子,比较结实均匀,是以并列的等长线条针针扣套而成的;盘金是平金的简化,是以丝绣图案为依据,将金线回旋,加于图案边缘的绣法。
盘金的作品光亮,平匀齐整,具有富丽辉煌的装饰效果。
苏绣以“和色无迹、均匀熨帖、丝缕分明、毛片轻盈松快”著称,最大的特点是平、齐、细、密、和、光、顺、匀。
平:绣面平展;齐:图案边缘齐整;细: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设色适宜;光: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丝理圆转自如;匀: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
手工苏绣与机绣有着明显的差别,肉眼就可清晰辨别。
手绣苏绣作品用线采用天然蚕丝,带有自然细腻的光泽;机绣时由于拉的比较紧,只能使用化纤材质的绣线,手感较硬,光泽生涩不自然。
天然蚕丝线可以劈丝,可以用不同粗细的线去刻画细节,使造型更加生动。
机绣用线因工艺原因,不能断线,因此整幅画面的线都是同样粗细,造型呆板,缺乏细节刻画。
浅谈苏州民间手工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夺天工 的苏州 手工 艺品时 常发 出“ 不 可思议 ” 的赞叹 。一把 檀香 扇卖到 1 0 0 美金 、 一件 苏绣服 装卖 到几千美 金仍 然购者 如云 。这
说 明制作精 良、 符合市场需求的手工艺品还是很有 前景 的 , 我们要
风雅之地 , 能否在整 治 中得 到重生 ?我 们 , 满心期 待 。烈 E t 当空 ,
合 理 的建 议 。
十分可惜 的, 传 承中国优 秀传统 文化是每个人 的责任 , 传 统文化 的
缺失不能作为现代科技突飞猛进 的代价 。他一直希望能够有机会 获得 国家专款扶持 , 广 收门徒 。 无论是桃花坞木版年 画 的画稿 、 刻板 , 还是 红木小 件 、 紫砂壶 的精制作 , 手艺的失传 , 都将 是不利 于传承 中华血脉 , 不利 于增强 中华 民族 的凝聚力 、 向心力 、 不利于提高 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的。同 时也减 少 了劳动者 就地创业 的机会 , 不 利于 向外展示 苏州非物质 文化遗 产资源 的丰富 内涵和独 特魅力 , 也无法让后人 领略苏州 的
【 关键 词 】 三百 六十行 手 工艺 ; 桃 花坞 ; 保护; 传承
老手工艺 的冲击 , 导致 文化断 层。诸如红木 制作等 手艺 的失 传是
在“ 两个 率先” 的指导 下 , 实现 现代化 的步伐 下 , 苏州 瑰宝 吴 文化面 临着一次 又一 次严峻 的挑 战 , 是保 护继 承 , 还 是摒弃 革新 ? 这个 问题成 了迫切需 要解 决的难题 ; 保护 和继 承吴 文化迫在眉 睫。 我们与苏州翰思 文化公司合作 , 得到 了桃 花坞 老艺 人的联系方 式 , 以及联 络到开 创江南古 文明 的源 头的吴泰伯 的后代 , 以及一 些拥 有老手艺 的老匠人。以老艺人的一生 为研 究视 角 , 在“ 两个率先 ” 进程 中吴文化 的现状 为研 究被试 , 探索 发展是否 要摒弃那些 曾经 辉煌 的文化 , 为 了更好地保护 中国文化 , 为 了中国历史 的发展 提供
漫谈苏绣的艺术之美

49艺术论丛漫谈苏绣的艺术之美陈群英陈群英刺绣工作室摘要:在四大名绣之中,苏绣拥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苏州人民的艺术结晶,更是我国古老刺绣艺术文化的传承。
该文从苏绣的文化起源、艺术特征、价值内涵三方面入手,探讨苏绣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苏绣;起源;特征;价值一、久远历史的辉煌之美苏绣的历史悠久,绵延悠长,苏绣历史悠久。
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
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1956年苏州虎丘塔发掘的4块宋代刺绣经帙,运用平抢、铺针、接针、施毛针等多种针法刺绣的花草图案,色彩鲜明,古朴大方。
可见苏州刺绣品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初期,不但针法丰富多彩,而且已经广泛应用。
宋代以后,随着江南经济的繁荣,绘画与刺绣互相影响,促使刺绣技艺竞相媲美。
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
设色精妙,光彩射目。
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
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水平。
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
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
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
自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
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
民间刺绣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
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
二、刺绣技术的精湛之美苏绣之美在于用精湛的技艺体现艺术的价值,“技”中有“艺”,“艺”凭“技”高,苏绣通过穿针引线的技巧,将纵横交错的彩色丝线在光的反射作用下形成不同的明暗效果,从而巧妙生动地表达画面内容的真实感。
从苏绣艺术看吴地文化的品格和人文内涵

桑养蚕业的蓬勃 发展 , 宋时起 , 苏州就成为有名的“ 丝绸之 乡” 城乡手 工作坊林 立 , 房鳞次栉 比, 络妻织 , , 机 夫 刺绣得 到空前发 展, 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张应文著的《 清秘 藏》 这样评 价 : 宋 人之绣 , “ 针线 细密 , 用线 仅一二 丝 , 用针如 发细 者为之 , 设色精
绣精湛技艺 的反映 , 雅 、 成 为苏绣 的艺术追求 。当时 , 廷在 苏州设立 织造局 , 为皇室绣制 宫廷服饰 和 日用 品。 由于社 “ 洁” 朝 专 会对绣 品需求 的增多 , 进了商品绣的发展 。另外 , 促 昆剧 的兴起 , 刺绣剧 装戏衣应运 而生 , 得苏绣更加兴 盛。清时 , 使 苏州被称 为“ 绣市” 有 3个刺绣行业公所 , , 绣庄 10多家 , 5 可谓“ 家家有绣棚 , 户户有刺绣 ” 四乡有绣工 1 , 0万余人 , 刺绣成 为分布很广 的 家庭手工业 。从事凤冠 、 霞帔 、 补子 、 服、 官 被面 、 枕套 、 鞋面 、 手帕 、 扇袋 、 挂件 、 荷包 、 帔帏 、 披 , 椅 以及戏剧行 头等各种 各样 的绣 品制作 。在 民间作坊里 , 一大批苏绣艺人脱颖而 出, 成为当时的著名绣家。解放 以后 , 在党 对工艺美术 “ 保护 、 发展 、 提高” 针 方 的指引下 , 据统计 , 仅苏州吴县一带 , 绣娘就达 l 2万之 多。苏绣进入 了一个全面发展提高的新时期 。
妙, 光彩射 目。 描绘了宋代苏绣 已具有精工细作 、 ” 形象真实生动的特点。现代在苏州 虎丘塔 、 光塔 中出土的刺绣 品就证 明了 瑞
这一点 。
明代苏州人王鏊在《 姑苏志》 中对苏绣有 “ 精细雅洁 , 称苏州绣” 的评语 , 明当时苏绣 的风格特点 已经突现 。“ 、 是苏 说 精 细”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苏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苏绣文化传承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1.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 苏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传承苏绣文化有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得到传承和发扬,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让后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传统艺术的价值。
2. 促进艺术和创造力的发展:
- 苏绣以其精细的技艺和丰富的创意成为艺术的展示平台。
传承苏绣文化不仅传承了技术,更重要的是传承了艺术的魅力。
通过了解和学习苏绣,人们可以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推动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3. 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 苏绣产业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和经济潜力。
传承苏绣文化有助于促进该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同时,打造苏绣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助于提高苏绣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4. 弘扬民族文化自信:
- 苏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传承苏绣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自信。
通过向世界展示苏绣的独特之处,增强了国际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影响力,提升了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地位。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艺术发展和经济增长,更是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自信。
我们应该珍视苏绣文化,并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1. 引言苏绣作为中国传统的绣艺之一,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苏绣文化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
然而,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不仅仅是保护和传承一种手工艺技艺,更是涉及到历史文化的传承、艺术审美的传播以及艺术产业的发展等多个层面。
本文将从苏绣的历史渊源、传统技艺、文化价值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2. 苏绣的历史渊源苏绣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汉代。
它以江苏苏州为中心,发展成熟于明代和清代。
苏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享誉中外,成为中国绣艺的重要流派之一。
3. 苏绣的传统技艺苏绣的传统技艺包括图案设计、线线绣、针法等多个方面。
苏绣的图案设计注重对自然景物的写实描绘,以花草、鸟兽、山水等为常见主题。
线线绣是苏绣的基本技法,它包括平绣、针织、织绣等多种绣法。
针法则是苏绣的灵魂,不同的针法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效果,如平针、提针、绣花等。
4. 苏绣的文化价值苏绣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其次,苏绣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可以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迪。
此外,苏绣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社会文化意义,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
5. 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5.1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之一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苏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手艺的延续,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传承苏绣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5.2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苏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还体现在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
苏绣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通过推广和传播苏绣文化,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同时,苏绣的传播还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吴文化选修--浅谈苏州刺绣

吴文化选修课——浅谈苏州刺绣作为一名外地人来苏州学习,对苏州的了解不多,或者说是很少。
而心里,又对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州深感兴趣。
得知学校里的选修课有关于苏州的课程时,便迫不及待地选择了——吴文化这门课。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对吴地文化有了比之前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学习,才了解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锡、苏州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这可让原先浅薄地以为吴文化仅是指苏州文化的我产生了一种要重新认识吴文化的想法。
吴文化众多且多彩多姿,从起源到吴地的经济、文化、教育、文学、园林和工艺等等,纷繁众多而又各有其独特之处。
而这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又数吴地工艺中的刺绣——苏绣。
苏绣,即苏州刺绣。
苏绣是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
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
不仅如此,苏绣还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与湘绣、粤绣、蜀绣齐名。
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绣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
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到了宋代,苏绣艺术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
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
设色精妙,光彩射目。
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
”描绘了宋代苏绣已具有精工细作、形象真实生动的特点。
明代,是苏绣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是社会对绣品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绣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嘉靖年间上海“露香园顾绣”的出现,对苏绣风格的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顾绣代表人物韩希孟,是“露香园”主人顾名世的孙媳,她的艺术特点,在于利用绘画为基础,尽力发挥刺绣针法与调和色彩的表现能力,使绣品效果达到淋漓尽致、相得益彰。
苏州丝绸文化有何历史传承

苏州丝绸文化有何历史传承苏州,这座拥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以其精湛的丝绸工艺和深厚的丝绸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丝绸,作为苏州的一张璀璨名片,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苏州丝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苏州地区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
经过漫长的岁月,苏州丝绸逐渐发展壮大,在唐代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的苏州丝绸以其精美的质地、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而备受推崇,成为了宫廷和达官贵人的喜爱之物。
到了宋代,苏州丝绸的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绫、罗、绸、缎等多种不同的丝绸品类。
同时,苏州的丝绸织造技术也不断创新,发明了许多新的织法和工艺,如“宋锦”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宋锦以其组织结构复杂、图案精美、色彩典雅而著称,被誉为“锦绣之冠”。
明清时期,苏州丝绸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当时,苏州成为了全国的丝绸生产和贸易中心,有着“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美誉。
苏州的丝绸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远销海外,成为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商品。
在这个时期,苏州的丝绸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漳缎”、“缂丝”等著名的丝绸品种。
漳缎以其绒面丰满、立体感强而受到青睐;缂丝则以其通经断纬的独特织法和细腻逼真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苏州丝绸文化的传承不仅体现在丝绸的生产工艺上,还体现在与之相关的文化艺术方面。
苏州的丝绸图案设计独具匠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花鸟、人物、山水等,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韵味。
同时,苏州的丝绸刺绣也是一门精湛的艺术,苏绣以其针法细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而被誉为“东方明珠”。
苏绣作品常常作为珍贵的礼品和艺术品,展示着苏州丝绸文化的魅力。
在苏州丝绸的发展历程中,还形成了独特的丝绸商业文化。
苏州的丝绸商人以诚信为本,注重品牌和质量,使得苏州丝绸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同时,苏州还建立了许多丝绸交易市场和丝绸行会,促进了丝绸业的繁荣和发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苏州丝绸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苏绣对吴文化的传承作用
作者:姚琴华
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苏绣的发展历史概况,然后介绍了苏绣表现的题材和艺术特色,接着分析了苏绣在爱国主义、爱好和平、自强不息与创新这三个方面对吴文化的传承,最后分析了苏绣对吴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面对苏绣和吴文化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苏绣;历史;吴文化;传承
1 苏绣的历史由来
苏绣的全称为“苏州刺绣”,发源于我国苏州吴县地区,该区域从古至今就一直是刺绣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
而苏绣的历史起源也很早,早在西汉时期的历史资料中,就已经有了对苏绣的记载。
此外,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苏绣就已经被用于服饰了。
而苏绣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很早以前其艺术水平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高度,这点从北宋史料《清秘藏》中就已经对苏绣做出“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
设色精妙,光彩射目。
”这样的评价可以看出。
并且,苏绣的发源地苏州又有“人间天堂”之称,苏州素有的古典美、诗意美早已融入到了苏绣的精髓里面,这也是苏绣能够闻名于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明代的苏州地区,当时的苏绣已经发展成一项广泛的百姓副业产品,基本上可以说达到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景象。
到了清朝,朝廷还专门设置了和刺绣有关的织造衙门。
比如创作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其祖父辈均在江南地区担任织造职务。
而清代可以说是苏绣发展最盛的时期,尤其是在清末民初之际,受到当时一些西方文化东流的影响,苏绣也开始不断创新,发展出更多的表现形式。
2 苏绣艺术美和特色
(1)苏绣表现的题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形式也在紧跟其发展脚步。
现在的民间苏绣工艺对普通民众来说不再是奢侈品,其设计理念也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普通家装等范畴。
传统苏绣工艺的主要表现题材大多有鸟兽、花草、风景、人物和文字等,另外部分会在其中加入一些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元素。
而苏绣发展至今,已经在传统表现手法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一定的西方绘画元素,加入现代艺术的光影手法,形成光线明暗对比强烈,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独特风格。
(2)苏绣的艺术特色。
苏绣的绣工可以说是非常精致的,图案往往比较细腻,色彩搭配也十分协调,常用的针法有齐针、套针等。
一幅好的刺绣作品,其对色彩的要求往往是比较高的,需要的色彩种类丰富而且富含变化。
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苏绣的艺人已经能够做到“劈
丝拼色”的程度,不但能够实现作品丰富的色彩,而且能够通过色彩的搭配表现出不同形象的不同质感。
此外,苏绣中的代表作品还有双面绣等,这些别具一格的刺绣作品,充分体现了苏绣精致而且富有创新的艺术特色。
3 苏绣中传承的吴文化
(1)爱国主义。
苏绣作为苏州这座城市的标志性特产之一,可以说也是苏州城文化和精神的最佳载体之一。
首先,苏绣从我国古代一直延续至今,不得不说是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
苏州这座城市,最开始的文化气质可以说是“尚武”的,到后面随着战事的结束,其“尚武”的文化也逐渐开始向“崇文”方面发展,读书成了大多数希望报效国家的爱国人士的选择。
“崇文”这一风尚开始之后,苏州依然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历代中进士中状元的捷报不断,一直至今,苏州都可以说是一个文化气息非常浓厚的城市,其中,更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夹杂在里面,而苏绣从古至今的延续当中,无疑也对这种爱国主义的文化精神进行了良好地传承。
(2)爱好和平。
苏州这座城市的另一特点便是内敛而不张扬,和谐思想而包容开放,是对和平理念的一个完美诠释。
可以说,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其城市气息中充分表现了吴文化中爱好和平这一特点。
而苏绣的许多作品里面,基本上也都表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向往幸福、和平的理念。
(3)自强不息与创新。
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苏州这座城市的另一大特点便是充满了自强不息与创新的精神。
而苏绣作为苏州的代表性工艺产品,也是对这一吴文化最好的传承之一。
从古至今,苏绣的发展历程中均体现了自强不息与富含创新的精神。
苏绣艺人除了追求在一针一线上使作品达到最完美的状态之外,还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创作出一些新的针法和绣法,如何在作品中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和理念。
可以说,苏绣不仅表现出了吴文化中传统的人文特色,也对其自强不息和创新的精神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和传承。
4 苏绣对吴文化传承的意义
(1)吴文化发展史的体现。
苏绣的发展历史可谓相当久远,而且期间从未间断,可以说,苏绣的发展历史是伴随着吴文化发展历史进行的。
苏州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拥有较多的文物古迹和非常多的私人园林等,这些古迹和园林等历史遗留物均是对吴文化的最好诠释。
而苏绣作为苏州的传统工业产品,可以说伴随着吴文化的成长而成长。
因此,吴文化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苏绣的发展史来体现,二者各不相同但又息息相关。
(2)所呈现的吴文化精神。
吴文化涵盖了吴地人民在历史的发展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等方方面面,而其中许多部分都是和水有关的,其原因就是吴地作为一个水乡,其地方文化自然也就具有了许多和水相关的特性。
这些吴文化水的特性里面,苏绣所呈现最多的无疑就是——水的和谐精神。
这种和谐精神,可以说在整个吴文化中都占有相当核心的位置。
所谓水的和谐精神,即是指一种包容开放、和谐谦让的精神。
吴文化很早以前就有与中原文化之
间的不断交流,具有博取众家之长,兼容并包的豁达胸怀。
而这一精神,也在苏绣上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苏绣的作品往往表达的都是一种对和平以及和谐生活的追求,也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在艺术形式上,苏绣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不断地在吸取一些新的理念,新的艺术手法,融入刺绣作品当中,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西方的绘画技巧。
此外,苏绣在吴文化初形成时期诞生,延续千年而不间断,其中经历了经济的兴衰、朝代的更替等,依然能够延续至今,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它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吴文化的滋养,已经与吴地的文化精神充分地联系到了一起。
(3)成为吴文化的重要构成。
苏绣可以说是对吴文化的一种传承,也可以说它其实就是吴文化构成的重要部分。
可以说,现在的苏绣作品,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自身的实用价值,表现出更多的,带给观赏者更多震撼的往往是其所表现出的文化气息。
苏绣作品当中所表现出的一些民俗文化、文化经典往往也是吴文化的重要构成。
因此,苏绣可以说是吴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也可以说它本身已经就是吴文化的一部分了。
5 总结
苏绣既是我国传统艺术工艺里面的一大瑰宝,也是对吴文化的良好传承之一,它所表现出的爱国情怀、渴望和平、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等精神,是艺术作品与传统文化合二为一的最佳体现。
相信在吴文化的不断滋养之下,苏州这座城市必定能够在和谐城市的建设历程上取得更大成绩,而苏绣的发展也必定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林锡旦.苏州刺绣[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2] 汪长根,蒋忠友.苏州文化与文化苏州[M].古吴轩出版社,2005.
[3] 陈立.刺绣艺术设计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陈其弟.感知苏州[M].广陵书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