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简答题
初中化学燃烧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燃烧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可燃物的是()。
A. 木材B. 氧气C. 煤炭D. 汽油答案:B2. 燃烧是一种()。
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结合D. 以上都不是答案:B3. 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 可燃物B. 氧气C. 达到着火点D. 以上都是答案:D4. 二氧化碳在灭火中的作用是()。
A. 降低温度B. 隔绝氧气C. 吸收热量D. 以上都是答案:B5. 以下物质中,燃烧时不产生火焰的是()。
A. 铁丝B. 硫磺C. 蜡烛D. 木炭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燃烧是一种______变化,通常伴随着______和______的释放。
答案:化学,光,热2.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3. 灭火的基本原理包括隔绝______、降低温度至______以下和隔绝______。
答案:氧气,着火点,可燃物4. 燃烧时,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和______能。
答案:热,光5.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会发出明亮的______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______。
答案:白,热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
答案: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达到着火点是物质开始燃烧的最低温度。
2. 为什么说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答案: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因为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并且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3. 描述一下二氧化碳在灭火中的作用。
答案:二氧化碳在灭火中的作用主要是隔绝氧气,因为燃烧需要氧气的支持。
二氧化碳是一种惰性气体,它可以覆盖在火源上,阻止氧气进入,从而抑制燃烧反应的进行。
4. 为什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会发出明亮的白光?答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会发出明亮的白光,是因为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看到了明亮的白光。
工程燃烧学简答题

工程燃烧学简答题(一)1. 什么是燃料的高、低位发热量?两者之间有何关系?为什么热力计算中要用燃料的应用基低位发热量?答:煤的高位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冷却到使其中的水蒸汽凝结成0℃的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煤的低位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冷却到20℃时放出的热量,不包括水蒸汽潜热的燃料发热量;烟气中的水蒸气尚未冷凝而直接排出,使燃料燃烧后烟气中的水蒸汽潜热无法回收利用2. 什么是标准煤?有何实际意义?答:人为规定应用基低位发热量29300kJ/kg(即气体燃料29300 kJ/m3)的燃料(P25)能源的种类很多,所含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相互对比和在总量上进行研究,我国规定应用基低位发热量29300kJ/kg(即7000kcal/kg)的燃料为标准煤,也称煤当量。
标准煤实际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为的规定。
有何实际意义:提出标准煤的主要目的是把不同燃料划归统一的标准,便于分析、比较热力设备的经济性。
不同的煤具有不同的发热量,有时差别很大。
因此,在相同容量、相同参数的锅炉,在相同运行条件下,不能仅仅依据消耗燃料量的多少,来衡量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如果把不同的燃煤都折算为统一的标准煤,那就容易判断:哪一台炉的标准煤耗量低,哪一台锅炉的运行经济性就好。
3. 煤中硫分有几种存在形式?简要说明他们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答:3种,有机硫、黄铁矿硫(前两者可燃,称为可燃硫或挥发硫)、硫酸盐硫。
4. 煤的化学成分有几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成分分析基?试推导各种基之间的换算系数。
答:工业分析(工分):灰分、水分、挥发份、固定碳、低位发热量、焦渣特性;5. 何谓煤的元素分析法?煤的可燃元素有哪些?答:元素分析:测定燃料中的碳、氢、氧、氮、硫及水分灰分的含量。
可燃元素:C、H、S6. 什么是燃油的闪点、燃点、着火点?了解它们有何实际意义?答:(二)1. 燃料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以有四种不同的情况:(1)空气消耗系数α=1,完全燃烧;(2)α>1,完全燃烧;(3)α>1,不完全燃烧;(4)α<1,不完全燃烧。
工程燃烧学简答题3

工程燃烧学简答题3
1.何为火焰稳定性?何谓回火?何谓脱火?工程上如何防止回火和脱火?
答:①火焰稳定性:火焰传播速度与新鲜可燃混合气的流动速度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回火:预混可燃气体的火焰传播速度UL大于新鲜可燃混合气的流动速率W,火焰前沿位置将向新鲜可燃物的上游方向移动,则火焰向预混气体内部烧去称为回火。
回火不仅仅发生于预混可燃气体的燃烧过程中,在固体燃料如煤粉燃烧过程中,也会发生回火。
在工程上采用小孔或缩口等方法减小喷口直径、均匀喷口流速及冷却喷口等措施防止回火。
具体措施如下:可燃混合气体从烧嘴流出的速度必须大于某一临界速度,后者与煤气成分、预热温度、烧嘴口径及气流性质等有关;当空气或煤气预热时,其出口速度还应该提高;注意保证出口断面上速度的均匀分布,避免使气流受到外界的扰动;对于燃烧能力大的烧嘴,需用气冷或水冷将烧嘴头进行冷却。
③脱火:预混可燃气体的火焰传播速度U L远小于新鲜可燃混合气的流动速率W,火焰前沿位置将向燃烧产物的下游方向移动,则火焰被吹息或吹脱称为脱火。
工程上采用各种形式的气流稳焰器或组织大小适中的高温回流区、合理控制预混气体流速W、各种形式的钝体等综合措施来防止脱火。
具体措施如下:使气体的喷出速度与火焰传播速度相适应;采取措施构成强有力的点火源,如:燃烧通道突扩保证部分高温烟气回流到火焰根部;采用带涡流稳定器或带点火环的
烧;在燃烧器上安装辅助点火烧嘴或者在烧嘴前方设置起点火作用的高温砌体。
2.层流预混火焰稳定的条件?
答:层流预混火焰稳定的条件:法向稳定条件符合余弦定律ϕ
=;切向稳定条件,存在着点火圈。
cos
u
w
L。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为()。
? A.闪点?B.闪燃?C.燃点?D.爆燃?2.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3.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固体?B.液体?C.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4.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B.<28℃C.≥28℃5.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B.化学、生物?C.物理、生物?D.生物、物理、化学?6.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C.火焰、发烟?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7.下列()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溅。
?A.汽油?B.煤油?C.柴油?D.原油?8.木材的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9.液体的燃烧方式是()。
?A.一闪即灭?B.蒸发燃烧?C.沸溢燃烧?D.分解燃烧?10.下列物质中()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 A.H20B.COC.C02?D.HCN二、多项选择题?1.固体可燃物燃烧方式主要有()。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E.闪燃?2.发生有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化剂?C.温度?D.链式反应自由基?3.发生无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化剂?C.温度?D.链式反应自由基?E.燃点?4.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等性质有关。
? A.蒸气压?B.闪点?C.沸点?D.蒸发速率?E.燃烧时间?5.燃烧产物通常是指燃烧生成的()等。
?A.气体?B.热量?C.可见烟?D.氧气?E.液体?6.闪点是()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
燃烧学导论考试题及答案

燃烧学导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的定义是什么?A. 物质在氧气中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B. 物质在液态下发生的化学反应C. 物质在固态下发生的化学反应D. 物质在无氧气条件下的化学反应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燃烧的必要条件?A. 可燃物B. 氧气C. 足够的温度D. 足够的压力答案:D3. 燃烧过程中,哪个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A. 点火B. 火焰传播C. 热量释放D. 烟雾生成答案:D4. 以下哪种燃烧属于扩散燃烧?A. 木材燃烧B. 煤燃烧C. 天然气燃烧D. 汽油燃烧答案:C5. 以下哪种燃烧现象属于爆炸?A. 缓慢氧化B. 快速氧化C. 有声有光的快速氧化D. 无声无光的快速氧化答案:C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燃烧反应总是放热的。
(对)2.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必须与氧气直接接触。
(错)3. 燃烧速率与温度无关。
(错)4. 燃烧可以发生在任何压力下。
(错)5. 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对)6. 所有燃烧都是氧化反应。
(对)7. 燃烧过程中,火焰总是可见的。
(错)8. 燃烧过程中,热量的释放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错)9.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的浓度越高,燃烧速率越快。
(对)10. 燃烧过程中,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速率越快。
(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
答案: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或氧化剂、足够的点火能量。
2. 什么是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请各举一例。
答案:完全燃烧是指可燃物与足够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稳定产物。
例如,甲烷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完全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反应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碳黑等不稳定产物。
例如,木材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会产生烟和碳黑。
3. 描述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答案: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通常包括:点火(可燃物达到着火点)、火焰传播(反应迅速扩散)、热量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生成产物(如二氧化碳、水等)。
燃烧热的测定简答题

1、在氧弹里加10ml蒸馏水起什么作用?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2的氧化会产生热效应。
生成NO、NO2等,NO+NO2+H2O=HNO2,而后利用NaOH溶液对其滴定,以扣除N2燃烧引起的放热,若不加入蒸馏水,灰烬落在氧弹内较难清洗,加入水后灰烬落入水中,也便于氧弹清洗。
2、在实验中,哪些为体系?哪些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如何降低热损耗?在本实验装置中,氧弹的内部是被测物质的燃烧空间,也就是燃烧反应体系。
氧弹壳及环境恒温式量热计及内外筒内的水为环境。
盛水桶、3000ml水(刚好可以淹没氧弹)和氧弹三部分组成了测量体系,测量体系与环境之间有热量的交换,因为理想的绝热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同时影响热量的交换量大小的因素也比较多,与体系、环境的材质有关;与体系、环境的接触界面积大小有关;与体系、环境的温差有关。
所以要定量准确地测量出体系与环境交换的热量是比较困难的。
如果有净的热量交换的话,将会增大实验的测量误差。
在本实验过程中,样品点火燃烧以后体系的温度肯定将高于环境的温度,体系将热传递给环境,因此就必须在样品点火燃烧以前使体系的温度低于环境的温度,使体系从环境处获得热量,并使体系获得的热量与传出的热量尽量抵消,这样测量的效果就相当于绝热体系的结果。
3、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温度要比外筒温度低?低多少合适?无法避免体系与环境之间有热量的交换,就希望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的热量为零或尽可能的小。
在本实验过程中,样品点火燃烧以后体系的温度肯定将高于环境的温度,体系将热传递给环境,因此就必须在样品点火燃烧以前使体系的温度低于环境的温度,使体系从环境处获得热量,并使体系获得的热量与传出的热量尽量抵消,这样测量的效果就相当于绝热体系的结果。
根据称样量范围,升温变化应在1.5~2度之间,所以选择起始水温低于环境1度左右,以减少因未采用绝热式热量计而引起的热辐射误差。
4、欲测定液体样品的燃烧热,你能想出测定方法吗?采用药用胶囊装取液体试样装入氧弹进行测量。
燃烧的条件考试题(含解析).doc

燃烧的条件考试题(含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评卷人得分1.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A.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很快就熄灭,是因为温度达不到木材的着火点B.武德合金常用作保险丝,是因为武德合金的熔点较高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备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 D.许多物质在溶液中反应快,是因为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接触面积大【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酸和碱单元测试3.下列关于家庭小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淬火的钢针弯曲制成鱼钩 B.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C.用10%的烧碱溶液自制“叶脉书签”D.制作简易净水器时,为了达到好的净水效果,活性炭应该放在最上层【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4.不需要用控制变量法就能达到下列探究实验目的是()A.铁生锈的条件B.同一固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C.甲烷的组成元素 D.燃烧的条件【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5.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B鉴别氮气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C探究Mg、Ag、Cu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D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将两小片乒乓球和滤纸放在薄铜片的两则,加热铜片的中部A.A B .B C.C D.D【答案】C难度:中等 l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 B.只有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其充分燃烧【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8.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烧火时把木柴架空的目的是降低着火点C.可燃物只要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D.煤燃烧产生C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二、填空题(共6题)1.(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燃烧规律练习题

燃烧规律练习题1. 简答题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请简述燃烧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2. 选择题1) 燃烧反应的产物通常包括以下哪些物质?A. 二氧化碳和水B. 氧气和水C. 二氧化碳和氢气D. 一氧化碳和氧气2) 以下哪种物质是燃烧的必需品?A. 油B. 火柴C. 氧气D. 火焰3. 填空题1) 燃烧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 燃烧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是通过_________的传递实现的。
3) 燃烧反应需要消耗_________。
4. 计算题有一块质量为500克的木头,如果完全燃烧,计算释放出的热量(已知:燃烧一个克物质需要12J的热量)。
5. 应用题小明用一根火柴点燃了一根蜡烛。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 火柴是燃烧的什么物质?2) 蜡烛是燃烧的什么物质?3) 通过点燃蜡烛,小明能够学到哪个燃烧规律?6. 解答题某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燃烧实验,观察了不同物质燃烧时的现象。
请结合实验现象,分析不同物质燃烧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7. 分析题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其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大气中的燃烧产物,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请分析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8. 探究题能够通过观察火焰的形态来判断燃烧过程中的氧气供应是否充足。
请探究火焰的颜色和形状与氧气供应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注意:以上题目仅供参考,实际的练习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增删。
请参考实际情况,并注意文章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流畅易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喷出的液态二氧化碳使火焰熄灭。
请解释其中的灭火原因在一次失火后的现场处理中,消防人员发现有一种易燃物保存了下来。
分析原因,得知该物质中填加了一种阻燃剂。
当火情出现时,这种阻燃剂发生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生成的产物覆盖在易燃物质表面。
这些都起到了阻止该物质燃烧的作用1、从燃烧条件分析,这种易燃物没有燃烧的原因.2、推测这种阻燃剂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产物应具有的化学性质(写出一点就可以火灾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害。
发生火灾时,根据可燃物的种类不同,选择的灭火剂也有所不同。
水是常用的灭火剂但有的火灾不能用水灭火。
(1)木材着火可以用水扑灭,当水接触燃烧物时,水吸收热量转化为水蒸气,其体积增大1700倍左右,大量水蒸气笼罩在燃烧物的周围,使火焰熄灭。
说明其灭火原理。
(2)汽油、煤油、柴油燃烧造成的火灾,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什么?据报道,近日一辆行驶在102国道上的运送镁粉的罐车起火.由于镁遇热水反应产生氢气,因此消防官兵用了覆盖沙土的方法将火扑灭。
(1)镁粉燃烧通常需要满足什么条件?(2)覆盖沙土灭火的原理是什么?(3)解释镁粉着火不能用水灭火的原因对着一支燃着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燃烧更旺?请分析原因某同学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一段时间后,发现燃烧的红磷已经熄灭,他立刻将燃烧匙取出,但此时红磷又开始燃烧,该同学很疑惑。
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帮助他解释这一现象。
使用酒精灯时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抹布的主要成分是棉花)扑盖.(1)分析湿抹布灭火的原理(2)在灭火时湿抹布没有燃烧,试分析原因06年安徽国家公园曾发生过一起火灾,在灭火过程中,消防官兵使用了一种新型灭火弹,这种灭火弹是一种无雷管、无炸药的安全消防器材,以超导材料引燃后,遇火瞬间弹体裂开,释放出超细干粉高效灭火剂——碳酸氢钠。
请分析:(1)灭火弹的原理是什么?(2)在灭火过程中还使用了手持式风力灭火机,它能喷出类似12级风的高速气流,将火吹灭。
此灭火机的原理是?(3)在灭火过程中消防官兵常被大火烤得难以忍受,需要不断往身上浇水。
这样做的道理是?吹灭燃着的蜡烛火焰,烛芯上方产生一缕“白烟”,立即用燃着的火柴从“白烟”的上方向烛芯接近,但不要接触烛芯,会发现“白烟”被引燃,并且从上方向下燃烧,从而使烛芯也被引燃。
反复做几次实验,进行比较,会发现直接点燃烛芯使蜡烛燃烧要比点燃“白烟”使蜡烛燃烧困难一些。
试分析原因。
近日通过媒体,我们知道黑龙江发生了重大的矿难事故,死亡百余人。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发生的是瓦斯气体爆炸,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夹在煤层中的气体,随着煤层的开采逸散在矿井中。
(1)请你分析矿井内发生瓦斯爆炸的原因。
(2)你认为煤矿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用来制取氧气的氯酸钾必须是纯净的晶体,不能含有纸屑、木屑或碳粉等杂质,否则加热时可能发生什么危险?并分析原因。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做自燃。
秸秆、柴草、煤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自燃现象。
(1)解释某些草堆发生自燃的原因。
(2)对如何存放可燃物以防止其发生自燃提出两条建议。
根据燃烧条件解释现象:取一支蜡烛,在烛芯上滴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二硫化碳极易挥发)不一会,蜡烛便自己燃烧起来。
资料一: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站产生的电能。
资料二:三峡工程与同样装机容量的火力发电机组相比,每年少排放1亿吨二氧化碳。
资料三;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若煤的平均含硫量按1%计算,则每年将排放二氧化硫60万吨。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三峡工程在能源与环境方面的实际意义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能源仓库,不仅蕴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还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的地热能。
地热能是人类历史上开辟的又一新能源,它可直接用于居室取暖、供热和工业发电等。
从环境、能源等多方面具体说明使用地热能的实际意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哈尔滨市火力发电选用消耗大量的煤炭,热电公司技术研究小组改进燃炉结构,适当增加进风量,将炉内煤粉吹起,使之剧烈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这种做法有利于节能的原因(2)这种做法也有利于减排,但还存在的问题是?你的建议是?“清洁工艺”的含义是:在科学研究、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以增加生产效益,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比较用天然气作燃料和煤作燃料,哪一个更符合清洁工艺的要求?写出两个理由。
当你走过大庆油田的时候,你会发现长久不熄燃着的巨大“火炬”,“火炬”产生的黑烟飘向空中。
其实那是为处理在原油开采过程中释放的燃气而造成的。
看到这一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请从能源角度谈谈你的观点。
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各种能量的相互转化。
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两个例子:(1)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______.(2)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______。
为缓解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现已研制开发出许多节能产品。
请列举已走进我们生活的一种节能产品天然气、沼气、“可燃冰”1、随着“西气东输”的全线贯通,05年8月底上海市将有7万户用上天然气。
请填写下列有关天然气的知识:(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2)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
我知道填充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3)天然气本身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使用时常在其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在我国北方的农村,历来有将收获玉米后废弃的秸秆作为生活燃料的习惯。
因此家家户户都在墙边、院落里堆放秸秆。
而现在很多农村正在修建大型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池,将农作物的秸秆投入其中作为发酵的原料。
请你写出两点在农村修建沼气池的现实意义。
•(09江西中考)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1)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__• A 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B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 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D 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2)请你另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1、二硫化碳挥发,烛芯上残留的白磷小颗粒与空气接触(1分)氧化产生热量(1分)温度升高到40℃,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引燃蜡烛(1分)2、节约化石燃料减缓温室效应减少酸雨污染3、(1)、可以节约化石燃料(2)、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使用成本低,经济效益高4\(1)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氧气量,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从而节约了能源(2)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仍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开发新的清洁能源)5\天然气1、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混合更充分、更均匀,燃烧效率高。
2、不含硫、氮等有害元素,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6\燃气燃烧造成能源浪费;燃烧放出的热量应综合利用;将燃气储备输送,直接供给生产、生活能源;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不合理使用造成浪费;对燃气加工处理,提高使用效率。
7\1、隔绝空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2、湿抹布上的水蒸发吸热,温度达不到棉布的着火点8\(1)灭火弹的原理是什么?碳酸氢钠遇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阻止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水分蒸发吸热,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2)在灭火过程中还使用了手持式风力灭火机,它能喷出类似12级风的高速气流,将火吹灭。
此灭火机的原理是?通过鼓风带走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3)在灭火过程中消防官兵常被大火烤得难以忍受,需要不断往身上浇水。
这样做的道理是?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通过流水带走消防官兵身上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9\“白烟”要比烛芯表面石蜡的温度要高,更接近石蜡的着火点(1分)而且“白烟”比烛芯表面石蜡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要大,因此更容易被点燃(0.5)10\甲烷是可燃性气体,逸散在矿井中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后急剧地燃烧,在矿井有限的空间内短时间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1)要严禁烟火,排除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因素;(2)注意矿井的通风,使在矿井中产生的甲烷尽快散失;11\可能发生爆炸。
(1分)因为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纸屑、木屑或碳粉等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1分)受热后温度达到着火点(1分),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使气态生成物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1分)12\答:柴草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因堆积在一起热量不易散失、温度达到柴草的着火点。
①保持空气流通②可燃物不能堆放过大过密1\节约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或增加农民收入、变废为宝等)(在我国农村利用沼气,不仅可以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还能综合治理环境卫生问题)6\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1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1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1分)笼罩在可燃物的表面,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7、阻燃剂发生化学反应吸收热量,降低了易燃物质周围的温度,时温度达不到该易燃物质的着火点(1分)阻燃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覆盖在易燃物质表面,隔绝了氧气(或空气)(1分)2、不燃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8\(1)水接触燃烧的木材时吸收热量,使木材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1分)大量水蒸气笼罩在木材周围,能隔绝空气(1分)(2)汽油、煤油、柴油均难溶于水(0.5),且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0.5),水不能使油隔绝空气,油随水流动甚至会扩大着火面积(1分)9\镁粉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镁粉的着火点隔绝氧气镁粉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可燃,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10\对着蜡烛吹气,火焰周围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所以熄灭。
对着点燃的蚊香吹气不仅不能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反而提供更多氧气,所以燃烧更旺11\开始红磷熄灭的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含量低(或被耗尽),但红磷的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这时将燃烧匙取出,红磷又接触到氧气,又开始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