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施工程序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施工程序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施工程序?(1)地下硬塑管道①开沟。
按规划放线开挖,沟宽0.8米,深要超过冻土层,掌握沟直底平,挖出土放一边,以利接收操作。
②接收。
有插接、对焊和对口套箍3种,常用插接法,沿沟顺输水方向依次插接收道和三通。
将下节管的一端放入烧热的机油或食油中加热软化后取出,用预制的圆台形木模将软化管口撑大,迅速将上节管插接10厘米以上,自然冷却即可。
接三通注意立管竖直。
③安装排水阀。
可在铁三通横管上钻孔,用螺栓塞堵闭,也可在末端三通模管外端安装阀门。
排水阀装好后要与土隔离,以免日久锈死。
④接连结管。
用软管、硬塑料或水泵胶管,把地下管道和水泵出口连接起来。
并在各三通立管上装好放水口。
⑤试水回填。
陈末端放水口外,其余出水口全关闭,开泵输水持续一段时间,反复检查,发现漏水及处理。
最后填沟,开始填土时要先填管道两侧,填完后放水淹实。
(2)地下软塑管道①沟槽开挖。
沟宽按软管的直径加20厘米,沟深为80厘米,要求管道埋在冻土层之下。
②灰土配制。
白灰和挖出的土分别过筛,去掉石块、草根等杂物,将白灰和细土按体积2∶8混合拌匀。
③管道联接。
三通采用和软管同直径的硬塑管制成,先在三通的两端缠上一层废旧塑料薄膜,用塑料绳捆扎牢固,将软管套接在三通上,再用塑料绳绑牢。
塑料薄膜起止水作用,并防止软管与三通的两端直接磨擦,以延长软管的寿命。
④管道铺设。
先在沟内均匀铺5厘米厚的灰土,修平管基,防止作物根茬、草等划破管壁。
将联接好的管道放入沟内,管子要顺向展平,不拧花扭曲。
在管道的一端设一个3米高的测管,再往管道内注水,使管内保持2~3米的水头,逐段检查软管及接头处是否有漏水现象。
然后均匀回填灰土,使软管上部灰土厚达15厘米,接着向沟内灌水。
⑤原土回填。
3天后灰土上能站人时,用木抹子拍实后回填原土;经灌水落实后再填用。
⑥机泵与管道的联接。
可建压力池、安装逆止阀、直接对接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⑦出水口修建。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是在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确保输水灌溉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
因此,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必须认真遵守。
首先,在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设计标准,准确计算管道的规格尺寸和材料,以确保管道的安全性。
同时,必须注意管道的抗冲击、耐腐蚀、耐磨性和耐热性等性能。
其次,在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中,要严格执行安装规范,确保管道安装质量。
必须严格按照管道安装图纸进行安装,并且要正确使用安装工具和仪器,以确保管道的安装质量。
此外,在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中,必须检查管道的质量,以确保管道的使用寿命。
必须检查管道的外观和内部质量,并且要定期检查管道的内外表面,以确保管道的安全可靠性。
最后,在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中,必须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以确保管道的安全。
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如涂覆防腐漆,以防止管道受到腐蚀,并且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管道的长期使用性。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是输水灌溉工程的关键所在,必须严格遵守。
只有严格执行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才能保证输水灌
溉工程的质量。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施工

一、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施工
(五)管道试压
1.水压试验目的
(1)检查管道安装的密封性是否符合规定; (2)检查管材耐压性能和抗渗性能是否符合 规定
现代节水灌溉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施 工与运行管理
目录
1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施工
2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运行管理
一、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施工
(一)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施工的基本要求
1、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进行。 2、施工前应检查图纸否齐全,核对设计是否与灌区实际情 况等相符 3、施工前应检查现场,制定安全措施,严防发生各种事故 。 4、施工前应严格按照工期要求制定计划,确保工程质量, 并按期完成。 5、施工中应随时检查施工质量,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坚决 返工,不留隐患。 6、施工中应注意防洪、排水、保护农田和林草植被,作好 弃土处理 7、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
一、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施工
(二)施工准备工作
1、编制施工计划,建立施工组织,进行技术培训。 2、熟悉工程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安装说明书和施工技 术要求 3、编制劳力、工种、材料、设备、工程进度计划。 4、制定质量检查方法和安全措施及施工管理方法。 5、按设计要求检查工程设备器材。 6、准备临时供水、供电等设施,准备施工工具。
1.管理组形式
(1)村级管理组织:由村干部、2~3名人员组成,专业电工 、业务机手。村干部和机手任正副队长。 (2)专业户承包:水源、工程设施及机电设备归村所有, 专业队看管、养护、使用,村与专业队签订承包合同 。 (3)农户自行管理:农户自建灌溉工程。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新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新技术
核心提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新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一、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组成水源:符合灌溉用水的清水均可,若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新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一、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组成水源:符合灌溉用水的清水均可,若含沙量和杂质较多需要经过处理或同时考虑沉沙。
首部取水枢纽:主要包括水泵、动力机及其配套设备。
输配水管网:一般采用固定地埋管方式。
目前应用较多的管材有混凝土管、石棉水泥管、PE管及PVC管。
田间灌水系统:一是采用田间固定或移动的管网,采用退水管法浇地,二是采用田间明渠输水沟灌水,在田间进行畦灌、沟灌等地面灌水方法。
分水给水装置:在各级管道之间设置分水井、配水闸门等;在竖管出口处设置田间配水的出水口。
其他附属设施:特殊部位设置排气和调压阀等安全保水装置、水表及防冻和冲淤用的冲砂闸和泄水口等。
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规划设计要点管道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先确定水栓的位置,尽量保证各级管道垂直布置,力求管线最短。
(2)尽量利用地形落差实施自动输水。
(3)最末一级固定管道走向应与作物种植方向一致,尽量减少起伏折点,以利于田间管理和耕作。
管材的选择一般采用经济流速法,根据不同管材确定适宜流速和管径,若管材价格低、动力价格高时,经济流速选小值,反之选大值。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管材与连接件、附属设备及附属建筑物、水泵选型及动力机配套、管道施工与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工程验收、工程运行维护与管理、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40 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GB 4084 自应力混凝土输水管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9647 热塑性塑料管材环刚度GB/T 10002.1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 11837 混凝土管用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GB/T 12241 安全阀一般要求GB/T 13295 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 13663 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 13664 低压输水灌溉用薄壁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 18689—2002 农业灌溉设备小型手动塑料阀GB/T 18693 农业灌溉设备浮子式进排气阀GB/T 23241 灌溉用塑料管材和管件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 50203 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3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T 50235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T 50769 节水灌溉工程验收规范DL 499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JB/T 8512 输水用涂塑软管QB/T 1130 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QB/T 1916 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材SL 72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 255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SL 317 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低压输水管道农田灌溉技术要点

低压输水管道农田灌溉技术要点(试行)保定地区水利局1998年3月目录一、概述 (1)二、基本资料的搜集 (2)1、地形资料: (2)2、气象资料: (2)3、作物的种植资料: (2)4、作物需水量资料: (2)5、土壤资料: (3)6、水源和动力资料: (4)三、管道系统规划 (5)1、规划原则: (5)2、确定灌溉流量: (5)3、确定有效灌溉面积 (6)4、管网布置 (7)四、管径的确定 (9)1、管道压力和流速 (9)2、管径的计算选择方法 (13)五:管材的选择 (21)1、硬聚氯乙烯管(PVC管)、聚乙烯硬管(PE管)、聚丙烯硬管(PP管)。
(22)2、砼或水泥土管,又有离心和挤压成型之区别。
(22)3、塑料软管做内衬外护圬工料管道。
(22)4、现场浇筑砼管。
(22)5、菱镁土管。
(23)六、机泵的选配 (25)1、水泵的选配原则 (25)2、动力机的选配原则。
(26)七、辅助建筑物的设计 (27)1、选用硬PVC管道,在潜水电泵或深井泵出水口处安装一真空泵底阀,水流可直接给管道,减少了枢纽部分的闸阀,弯头,铁管等管件。
降低工程造价,减少了水头损失。
(27)2、选用砼管道,还要设主水池,分水池和排气孔沉沙池等。
(27)八、效益分析 (29)1、还本年限: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29)2、总效益系数: (29)3、益本比 (29)九、管道施工 (30)1、管道埋设深度。
(30)2、测量放线。
(30)3、基坑开挖。
(30)4、管道铺设。
(30)十、管理与运用 (31)1、全面配套。
(31)2、组织管理。
(31)3、工程管理。
(32)4、运行管理。
(32)前言我国水资源匮乏,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途径是:全面节流,适当开源,强化管理,加强保护。
农业是用水大户,有很大的节潜力。
目前,农业节水的出路在于发展节水灌溉,推广先进的灌水技术和措施。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施工技术

锤进管 , 一人 在后 扶管 , 使安 装 管道 保
右 的土 , 减少 速效 养分 挥发 。 以
■ e 。 } 。 e 。 e 。 e 。 e 。 } 。 } 。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维普资讯
持 水平状 态 , 外 一人 负责检 查 、 运 另 搬 管道 管 件等 。 3管道安 蓑 管道 的安 装从进 水 . 端 开 始 . 顺 序 进 行 。 轻 管 道 通 常 采 按 等 用 加 热 软 化 一 端 再 承 插 安 装 法 。加 热 端 向进 水 方 向 .以 形 成 良好 的 水 流 条 件 加 热 可 用 介 质 油 加 热 或 喷 灯 烧 烤
5沼肥 与化 肥 混台 施 用 氨 水 和 . 碳 酸 氢 铵 是 生 产 成 奉 较 低 的 氮 素 腮 料 . 碱 性 , 料 的养 分 易 I 损 失 。 呈 肥 军发 沼波 与氨水 、 碳酸 氢 铵 配合施 用 , 能帮 助化肥 在土壤 中溶解 .吸附 和刺激 作 物 吸 收 养 分 , 提 高 化 肥 利 用 率 体 并 具 配方 是 每 5 公 斤 沼 液 肥 中加 人 0 ~ 0 . l 5 公斤碳 酸氢铵 或 氨水 。沼气 渣 肥与过 磷酸 钙混合施 用 ,也 能提 高过 磷 酸钙 的肥效 。
喷 肥 . 般 每 隔 1 天 1 , 用 纯 沼 液 一 0 次 采
为好 ,气 温高 时应加人 适 量 清水 稀释 后 喷施 。 4利 用 沼渣 作基 肥 由于沼渣 的 . 养分 含量 高 ,有 丰富 的有 机质 和较 多 的腐 殖酸 , 宜作基 肥 。沼渣作基 肥 , 适 既 是 优 质 肥 料 , 又 是 良好 的 土 壤 改 良 荆 施 于 水田 , 最好是 耕 田时施 用 , 使 泥 、 结 合 , 6 7 方 米 施 用 2 0 公 肥 每 6平 00 斤左 右 ; 于旱 地 , 好 集 中施 用 , 施 最 如 穴施 、 沟施 , 后疆 盖 一 层 10 米 左 然 0毫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条文说明St34s

一般情况下接近正方形的地块宜采用树状管网
长条形地块宜用 山
环状管网 多数情况下需作方案比较才能确定合理的形式 本条所提流量与管道级数的配合 是根据河北 山西 东等省的情况归纳提出的 对于透水性大的沙质土灌区
为达到田间水利用系数不小于
点范围的上下界 规范第
将通过工作点核算 使其位于高效区内 在本
条中作了规定 本条采用的公式与参数 部分引自 喷灌工程 技术规范 薄壁塑料管在地埋条件下有较大的变形 致使摩阻增 大 据山西省水科所对地埋薄壁 管埋土前与运行半年后现 场测试 半年后摩阻系数比埋土前增大 因此表 的注中 规定了地埋薄壁塑料管的 值 水泥沙土管的 值引自山东省水 科所测试资料 地面软管的水力性能研究尚不充分 所以未列出 给水栓 或出水口 的水头损失 据北京市水科所 山西 省水科所对十几种出水口的测试 绝大多数出水口局部水头损失 在 范围内 由于目前产品定型的不多 局部损失资料 缺乏 故本条规定了局部损失值 供无资料时参考使用 提出的管道流速是根据 七五 期间实践归纳 仅用于初 估管径 在初估管径后 尚需经过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各管段直 径 管道的设计工作压力 应包括正常运行时 不含冲击压 力 的最大工作压力和正常运用时常发生的冲击压力 在低压管 YND-YND-YND-YND-YND-YND-YND-YND-YND-YND-YND-YND-YND-YND 道输水灌溉系统中 出水口的启闭由人工操作实现 水锤压力 不是最大值 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因管道工作压力低 水锤压力 与工作压力的比值较大 美国 标准 地下热塑性灌 未包括冲击压力的工作压 溉管道的设计 安装和性能 规定 力 应不超过管材公称压力级的 由此可换算出管材公称 压力应不小于 倍正常工作压力 不含冲击压力 本规范引用 这一规定 当地材料管的水击波速大于塑料管 至少也应留出这 一裕度 所以文中没有限定管材 设有单向阀 包括潜水泵体内设有单向阀 的管道系统 其最高与最低水锤压力通常都在事故停泵中出现 核管道强度的依据 水锤情况下的内水压力 由于作用时间短 故以此作为校 应作为校核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灌区部分)【题名】: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副题名】:【起草单位】:xx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标准号】:SL/T153-95【代替标准】:【颁布部门】:xx水利部【发布日期】:1995年3月27日发布【实施日期】:1995年7月1日实施【标准性质】:xx行业标准【批准文号】:水科教[1995]97号【批准文件】:xx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SL/T153—95)的通知水科教[1995]97号根据1991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计划,由部科技司主持,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制定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
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SL/T153—95。
本标准自1995年7月1日起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部科技司,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xx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七日1总则1.0.1为统一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及运行与维护。
1.0.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将井、水泵、管道系统及田间工程统一考虑,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效益显著。
1.0.4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中的机井:新井必须经成井验收合格;现有机井必须是符合SD188《农用机井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完好机井。
1.0.5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建设,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工程规划2.1规划原则2.1.1应准确占有规划区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水文地质、表层土壤、工程现状、农业生产、社会经济以及地形等资料。
2.1.2规划应在当地农业区划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应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分期实施。
2.1.3规划中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达到投资省、效益高、节水、节能、省地及便于管理的目标。
2.1.4在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时,宜以年费用最小为主要依据选定规划方案。
2.1.5水源水质应符合GB5084《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的规定。
2.2主要技术参数2.2.1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宜不低于75%。
2.2.2管系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95。
2.2.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灌区,应做到田间工程配套齐全、灌水方法合理、灌水定额适当,其田间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85。
2.2.4灌溉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80。
2.2.5灌水定额应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资料地区可参考邻近地区试验资料确定,也可按下式计算m=1000Ys h(pi—p2)(2.2.5)式中m灌水定额,m3/hm2;Ys——计划湿润层土壤干容重,kN/m3;h——土壤计划湿润层xx,m;P1——适宜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上限,可取田间持水量的0.85〜0.95;P2——适宜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下限,可取田间持水量的0.60〜0.65。
2.3水量供需平衡分析2.3.1应根据规划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所提供的不同典型年地下水可采量,结合配套设备能力,确定可供水量;已成井区还应根据多年采补资料,对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加以复核,分析确定可供水量。
2.3.2需水量中应包括灌溉、牧副渔业、工业及生活等用水量,并应考虑发展计划。
2.3.3不同保证率相应典型年的灌溉用水量,应根据作物组成、复种指数、作物需水、降水可利用量等计算确定。
2.3.4可采用典型年法进行水量供需平衡计算。
2.3.5需水量大于供水量时,宜调整种植比例,减少灌溉面积或增辟水源。
2.4管道系统布置与畦沟灌水要素2.4.1一般宜用单井管道系统;采用多井汇流系统,应经技术经济论证。
2.4.2应根据机井位置、地块形状、种植方向及田间工程配套等因素,通过比较确定采用树状管网或环状管网。
2.4.3管道级数,应根据系统灌溉面积(或流量)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旱作物区,当系统流量小于30m3/h时,可采用一级固定管道;系统流量在30〜60m3/h时,可采用干管(输水)、支管(配水)两级固定管道;系统流量大于60m3/h,可采用两级或多级固定管道。
对于渗透性强的沙质土灌区,末级还应增设地面移动管。
2.4.4应力求管道总长度短、管线平直、减少折点和起伏。
2.4.5干、支两级固定管道在灌区内的长度,宜为90〜150m/hm22.4.6支管走向宜平行于作物种植行;支管间距宜采用50〜150m,单向浇地时取较小值,双向浇地取较大值。
2.4.7给水栓(或出水口)应按灌溉面积均衡布设,间距宜为50〜100m,单口灌溉面积宜为0.25〜0.6h/m2,单向浇地取较小值,双向浇地取较大值。
2.4.8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条件下的畦田与灌水沟规格及适宜流量,应根据当地试验资料确定;无资料地区可参照表2.4.8-1和表2.4.8-2选定。
表2.4.8-1畦田灌水要素表地面灌水坡度要素土壤透水性40.0020.002〜0.0050.005〜0.01畦长(m)单宽流量[L/(s・m)]畦长(m)单宽流量[L/(s・m)]畦长(m)单宽流量[L/(s・m)]强25〜505〜630〜605〜650〜704〜5中30〜605〜640〜704〜560〜804〜5弱40〜704〜550〜803〜480〜1003〜4表2.4.8-2沟灌灌水要素表地面灌水坡度要素土壤性40.0020.002〜0.0050.005〜0.01沟长(m)流量(L/s)沟长(m)流量(L/sm)(m)流量(L/s)强30〜401.0〜1.540〜600.7〜1.0800.6〜0.9中40〜600.7〜1.070〜900.5〜0.61000.4〜0.6弱50〜600.5〜0.680〜1000.4〜0.51200.2〜0.42.5规划成果2.5.1应提交工程规划报告,报告内容宜分为下列部分:(1)序言;(2)基本情况与资料;(3)主要技术参数;(4)水量平衡计算;(5)规划方案及比较;(6)田间工程;(7)机井装置;(8)实施安排;(9)投资估算;(10)经济效益分析;(11)附图。
2.5.2附图中应有下列主要图件:(1)1/5000或1/100水利设施现状图;(2)1/5000或1/100管道灌溉工程规划图;(3)1/1000或1/2000典型管道系统布置图。
3工程设计3.1设计流量3.1.1灌溉系统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Q0=amA/nTt(3.1.1)式中Q0——灌溉系统设计流量,m3/h;透水沟长60〜80〜90〜a——控制性的作物种植比例;A——灌溉系统设计灌溉面积;m2;n——灌溉水利用系数;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d;t——日工作小时数,h。
当Q0大于水泵流量时,应取Q0等于水泵流量,并相应减小灌溉面积或种植比例。
3.1.2树状管网各级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3.1.32)式中Q——管道设计流量,m3/h;n——管道控制范围内同时开启的给水栓(或出水口)个数;N——全系统同时开启的给水栓(或出水口)个数。
1.1.3环状管网各级管道设计流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单井单环网管道设计流量,可按下式计算Q=Q0/2(3.1.3)1.1.4管道系统、各级管道及给水柱(或出水口)的实际流量,应通过水泵工作点计算确定。
3.2设计水头3.2.1管道系统最大和最小工作水头,应分别按式(3.2.1-1)和式(3.2.1-2)计算H max=Z2—Z0+^Z2+E h f2+E h j2(3.2.1-1)H min=Z1—Z0+^Z1+Z h fl+Z h j1(3.2.1-2)式中H max——管道系统最大工作水头,m;H min——管道系统最小工作水头,m;Z0——管道系统进口高程,m;Z1——参考点1地面高程;在平原井区,参考点1一般为距水源最近的出水口,m;Z2——参考点2地面高程;在平原井区,参考点2一般为距水源最远的出水口,m;△Z1、△Z2——分别为参考点1与参考点2处出水口中心线与地面的高差,m,出水口中心线高程应为所控制的田间最高地面高程加0.15m;Z h f1、Z h j1——分别为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1的管路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m;Z h f2、Z h j2——分别为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2的管路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m。
3.2.2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宜按最大和最小工作水头的平均值近似取用H0=(Hmax+Hmin)/2(3.2.2)式中H0——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m。
3.2.3灌溉系统设计扬程,应按下式计算H p=H0+Z0-Z d+Z h f0+Z h jO(3.2.3)式中H p——灌溉系统设计扬程,m;Z d机井动水位,m;Z h f0、E h j0——分别为水泵吸水管进口至管道系统进口之间的管道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m。
3.2.4水泵运行的扬程(流量)范围,应通过水泵工作点计算确定。
3.3水头损失3.3.1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3.3.(1)式中h f——沿程水头损失,m;f——管材摩阻系数;L管长,m;D——管道内径,mm;m流量指数;b——管径指数。
各种管材的f、m、b值,可按表3.3.1取用。
表3.3.1f、m、b值表管材类别fmb硬塑料管0.948x1051.774.77石棉水泥管1.455x1051.854.89旧钢管、旧铸铁管6.25x1051.95.1当地材料管7.76n2x10525.33注①地埋薄壁塑料管的f值,宜用表列硬塑料管f值的1.05倍;②n为糙率,水泥沙土管n=0.0143。
3.3.2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3.3.(2)式中h j——局部水头损失,m;Z——局部损失系数;u管内流速,m/s;g——重力加速度,为9.81m/s2。
3.3.3给水栓(或出水口)的局部水头损失,应按试验或厂家提供的资料确定;无资料时可按0.3〜0.5m选用。
3.4管径与管道工作压力3.4.1管道系统各管段的直径,应通过技术经济计算确定;在初估管径时,可按表3.4.2选择管内流速。
表3.4.1管道流速表管材混凝土管石棉水泥管水泥沙土管硬塑料管移动软管流速(m/s)0.5〜1.00.7〜1.30.4〜0.81.0〜1.50.5〜1.23.4.3管道系统各管段的设计工作压力,应为正常运行情况下最大工作压力(不含冲击压力)的1.4倍;最大工作压力应根据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比较确定。
3.4.4正常运行情况下(不含冲击压力),管道的工作压力不得为负值。
3.5水锤压力3.5.1管道系统设置单向阀时,应验算突然停泵时的水锤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