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机交互基础教程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合集下载

人机交互知识点整理(重点强化版本)

人机交互知识点整理(重点强化版本)

人机交互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人机交互概述背景知识1、人机交互的概念:定义1:有关交互式计算机系统设计、评估、实现以及与之相关现象的学科[ACM]定义2:研究人、计算机以及他们之间相互作用方式的学科,学习人机交互的目的是使计算机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Alan Dix]定义3:有关可用性的学习和实践,是关于理解和构建用户乐于使用的软件和技术,并能在使用时发现产品有效性的学科[Carroll]无论使用哪一种术语或定义方式,人机交互学科所关注的首要问题都是人和计算机之间的关系问题2、学习人机交互的原因(1)从市场的角度,用户开始期望系统能够简单易用,同时对那些设计低劣的系统的容忍度越来越差(2)从企业的角度,改善人机交互能够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学习人机交互能够降低产品的后续支持成本(3)从个人的角度,可以帮助用户有效地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避免由于错误引发的时间、金钱以及生命等难以估量的损失3、人机交互的相关领域基础学科:心理学、认知科学、人机工程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商务知识、图形设计、科技写作、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等人机交互与人性因素:人机交互更关注使用计算机的用户,人性因素没有这一限制人机交互与人机工程学:人机交互对面向重复劳动的人物和过程关注较少,且对用户界面的物理形式和工业设计不够重视人机交互与交互设计:交互设计不仅仅关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包括人与人以及人与其他非计算机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交互设计人员致力于改善人与产品或人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发展历史(新的界面变革都包含了上一代界面,有的交互方式仍然尤其存在的必要性)1、重要的学术事件(1)1945年, Vannevar Bush, “As we may think”(诚如所思)(2)1959年,HCI领域第一篇论文(从减轻操作疲劳的角度讨论计算机控制台设计)(3)1960年,Liklider JCK提出“Human-Computer Symbiosis”(人机共生),HCI的启蒙观点(4)1969年,第一次人机系统国际大会召开,第一份专业杂志创刊(HCI的里程碑)(5)1970年,英国拉夫堡(Loughbocough)大学的HUSAT研究中心和Xerox公司的Palo Alto 研究中心成立(PARC)(6)1980s,出版学术专著,Interface->Interaction(7)1990s,智能化交互、多通道交互、虚拟现实、脑机交互……2、主要的发展阶段(1)批处理阶段:特点:不符合人的习惯;耗费时间,又容易出错;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够运用自如(2)联机终端时代: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交互开始于联机终端出现之后,计算机和用户能够借助一种双方都能理解的语言进行交互式对话(CLI)特点:一维界面;回车后不能再对命令内容进行修改;灵活、高效主要研究问题:大部分命令语言对用户输入的要求非常严格;命令名称的缩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用户的使用负担(3)图形用户界面时期(GUI):主要特征:直接操纵WIMP模型:用户可在窗口内选取任意交互位置,且不同窗口之间能够叠加;二维半界面人机交互与软件工程的关系1、二者相互独立的证据:(1)软件工程师与人机交互设计人员关注的重点有很大不同(软件工程:以系统功能为中心;交互设计:以用户为中心)(2)交互设计的评估方式也与一般软件工程方法存在不同(交互评估通常基于真实用户,评价机制页往往来自于用户使用的直接感觉)(3)历史传统使然2、二者的关系:(1)相互独立(2)人机交互对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3)将二者结合起来存在很大的困难3、传统SE方法在实现交互式系统方面的缺陷:(1)没有提出明确地对用户界面及可用性需求进行描述的方法(2)不能够在系统开发过程进行中对用户界面进行终端测试(3)具有完善的系统功能(产品的可用性、有效性以及满意度并不高)4、将二者结合的困难:(1)价值观不同:SE的实施策略和方法选择上常有一定的倾向性;HCI包含较多的主观性和灵活性(2)方法论存在差异:SE采用形式化分析方法;HCI采用非形式化方法第二章人机交互的基础知识交互框架1、框架定义:框架是提供理解或定义的一种结构,他能够帮助人们结构化设计过程,认识设计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还有助于定义问题所涉及的领域2、执行/评估活动周期EEC:(1)活动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目标(想做什么)、执行(实现目标必须进行的操作)、客观因素(执行活动时必须考虑的客观条件)、评估(用于衡量活动执行的结果语目标之间的差距)(2)七个阶段:建立目标、形成操作意向、明确动作序列、执行动作、感知系统状态、解释系统状态、对照目标评估系统状态(3)Norman模型是从用户角度探讨人机界面问题的目标驱动循环:当某个目标确定后循环才开始数据驱动循环:当某个事件环境确定后开始循环(4)Norman模型可以用于解释为什么有些界面会给用户使用带来问题执行隔阂:用户为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动作与系统允许的动作之间的差别评估隔阂:系统状态的实际表现与用户预期之间的差别3、扩展EEC框架(1)交互式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系统(S)、用户(U)、输入(I)、输出(O)(2)其中,输入和输出构成了界面(3)执行阶段包括三个翻译过程:定义:用户阐述某个目标,然后通过输入语言进行协调和链接执行:输入语言被转换成内核语言,表示系统要执行的操作表现:系统使用输出语言吧内核语言的执行结果表示出来(4)评估阶段的过程观察:用户将输出与原有的目标进行比较从而评估交互的结果交互形式1、直接操纵:简单介绍:用户通过在可视化对象上面进行某些操作来达到执行任务的目的;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一种扩展;对象和操作一直可见;迅速且伴有直观的显示结果的增量操作;增量操作可以方便地逆转三个阶段:自由阶段(指用户执行操作前的屏幕视图)、捕获阶段(在用户动作(点击、点击拖拽等)执行过程中屏幕的显示情况)、终止阶段(用户动作执行后屏幕的显示情况)优点:将任务概念可视化,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辨别他们;容易学习,适合新手用户;基于识别,对记忆的要求不高,可减少错误发生;支持空间线索,鼓励用户对界面进行探索;可实现对用户操作的快速反馈,具有较高的用户主观满意度。

人机交互知识点总结

人机交互知识点总结

⼈机交互知识点总结第⼀章绪论1、什么是⼈机交互所谓的⼈机交互是指关于如何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们使⽤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并围绕相关现象进⾏研究的⼀门学科。

⼈机交互是⼀门综合性的学科,他与认知⼼理学、⼈机⼯程学、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密切相关,其中,认知⼼理学和⼈机⼯程学是⼈机交互的理论基础,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与⼈机交互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2、⼈机交互的研究内容⼈机交互界⾯的表⽰模型与⽅法可⽤性分析与评价多通道交互技术认知与智能⽤户界⾯群件web设计移动界⾯设计3、⼈机交互的发展历史命令⾏界⾯交互阶段、图形⽤户界⾯交互阶段、⾃然和谐的⼈机交互阶段(情感计算、多通道交互、虚拟现实、只能⽤户界⾯)4、⼈机交互的发展趋势智能化、集成化、⽹络化、标准化第⼆章感知和认知基础1、⼈的感知视觉、触觉、听觉,其中⼈类从周围世界获取的信息80%都来源于视觉。

2、颜⾊通常⽤三种属性表⽰:强度、饱和度、⾊度颜⾊模型就是某个空间中的⼀个可见光⼦集,主要有RGB,CMYK,HSV,CIE四种颜⾊模型3、认知过程与交互设计原则(1)认知分为经验认知和思维认知,经验认知是指有效、轻松的观察、操作和响应周围的事件,他要求具备某些专业的知识并达到⼀定的熟练程度。

思维认知是它涉及思考、⽐较和决策,是发明创造的来源。

(2)常见的认知过程:感知和识别、注意、记忆、问题解决、语⾔处理。

许多认知过程是相互依赖的,⼀个认知过程往往同时涉及多个不同的过程。

(3)影响认知的因素:1、情感 2、个体差异 3、动机和兴趣4、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指⼀种⽤户可以理解的关于系统的描述,他使⽤⼀组构思和概念,描述了系统做什么,如何运作,外观如何等第三章交互设备1、输⼊设备⽂本输⼊设备:键盘、⼿写输⼊设备图像输⼊设备:⼆维扫描仪、数字摄像头三维信息输⼊设备:三维扫描仪、动作捕捉设备、体感输⼊设备指点输⼊设备:⿏标及控制杆、触摸屏2、输出设备光栅显⽰器、投影仪、打印机、语⾳交互设备虚拟现实交互设备:空间跟踪定位器、数据⼿套、触觉和⼒反馈器三维显⽰设备:⽴体视觉(头盔显⽰器)第四章交互技术1、⼈机交互的输⼊模式请求模式:在请求模式下,输⼊设备的启动是在应⽤程序中设置的。

人机交互各章知识点

人机交互各章知识点
答:人机交互的研究内容有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与设计方法、可行性分析与评估、多通道交互技术、认知与智能用户界面、群件、Web设计、移动界面设计。3.人机交互经历的三个阶段
答:命令行界面交互阶段、图形用户界面交互阶段、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阶段4.发展趋势
答: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5.狭义的讲人机交互技术
37、界面描述语言一般分为两类:命令式语言;陈述式语言。
38、窗口系统的三种结构?在各个应用程序内部实现和管理多任务;在操作系统核心集中处理多任务管理;多任务的管理可由独立的管理程序进行管理。39、UIMS:用户界面管理系统。
40、对话独立性的概念:是人机交互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强调业务(应用程序的定义)与提供给用户的界面的分离。
WEB界面基本设计技术
HTML、JavaScript、JavaApplet、服务器端脚本语言、AJAX技术
第9章
1.可用性的定义及5个“E”。
答:可用性是指特定的用户在特定环境下使用产品并达到特定的目标的效力、效率和满意的程度。5个“E”是指有效性(Effective)、效率(Efficient)、吸引力(Engaging)、容错能力(Error Tolerant)、易于学习(Easy to Learn)
29、美国IBM公司采用OVID方法,OVID模型有:设计者模型;编程者模型;用户感念模型。
30、OVID方法的关键是确定交互中涉及的对象,并把这些对象组织到交互视图中。31、行为模型的概念:主要从用户和任务的角度考虑如何描述人机交互界面32、结构模型的概念:主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表示人机交互界面。
33、行为模型包括:GOMS:目标操作方法和选择行为模型是在交互系统中来分析用户复杂性的建模技术,主要被软件设计者用于建立用户行为模型。LOTOS:时序关系说明语言是一种作为国际标准的形式描述语言,它的特点是适于描述解决并发、交互、反馈和不确定性等问题的一系列系统的设计。UAN:用户行为标准是一种简单的符号语言,着眼于用户和界面两个交互实体的描述,主要描述用户的行为序列以及在执行任务时所用的界面。

人机交互基础教程复习

人机交互基础教程复习
直接操纵:指可以把操作的对象、属性、关系显式地 表示出来,用光笔、鼠标、触摸屏或数据手套等指点 设备直接从屏幕上获取形象化命令与数据的过程。
WIMP:人机交互领域最普遍的电脑互动界面:包括视 窗、图标、菜单、定位设备。
与命令行界面相比,图形用户界面的人机交互自然性和效率 都有较大的提高。图形用户界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菜单选择 和交互小组件(Widget)。
◦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关
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且 围绕这些方面的主要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ACM SIGCHI, 1992,第6页)
认知心理学
◦ 研究人们如何获得外部世界信息,信息在人脑内如何表 示并转化为知识,知识怎样存储又如何用来指导人们的 注意和行为。
图形用户界面给有经验的用户造成不方便,他们有时倾向使 用命令键而不是选择菜单,且在输入信息时用户只能使用手 这一种输入通道。
图形用户界面需要占用较多的屏幕空间,并且难以表达和支 持非空间性的抽象信息的交互。
◦ 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阶段
随着虚拟现实、移动计算、无处不在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 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方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基于语音、手
智能用户界面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一样自 然、方便。上下文感知、眼动跟踪、手势识别、三维输入、 语音识别、表情识别、手写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都是认知 与智能用户界面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群件(Groupware)
群件是指帮助群组协同工作的计算机支持的协作环境,主要 涉及个人或群组间的信息传递、群组中的信息共享、业务过 程自动化与协调,以及人和过程之间的交互活动等。目前与 人机交互技术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群件系统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支持交流与共享信息的方式、交流中的决策支持工具、 应用程序共享以及同步实现方法等内容。

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设计基础知识

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设计基础知识

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设计基础知识第一章人机交互概述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简称HCI)是研究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行为以及如何设计更好的用户界面的学科。

人机交互基于人的认知、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交互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第一节人机交互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人机交互的优化已成为改善用户体验、提高计算机应用价值的关键。

有效的人机交互设计不仅可以增强用户对系统的操作感知,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使用者的认知负担。

第二节人机交互的基本原则1. 易学性:用户对于操作界面的学习曲线应尽可能平缓,并且具备直观性,用户能够迅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2. 可用性:界面设计要符合用户的直觉习惯和心理期望,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完成复杂的任务。

3. 一致性:相同操作在不同界面中应该保持一致,用户不应该因为界面差异而产生困惑。

4. 反馈性:及时给予用户操作的反馈信息,让用户知道其操作是否有效,以及当前状态的展示。

例如,进行过程中的进度条提示,以及按钮按下后的变化提示。

5. 容错性:容忍用户的错误操作,减少用户因操作失误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第二章用户体验设计基础知识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X)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系统时所产生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良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可以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第一节用户体验设计的目标1. 提供愉悦的使用体验:通过合理的界面设计、流畅的交互过程和人性化的功能设计,使用户感到愉悦和满意。

2. 高效的操作:用户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完成复杂的任务,减少对用户的认知负担。

3. 强化品牌形象:用户体验设计需要与品牌形象一致,突出产品或服务的独特价值和优势。

4. 个性化定制: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使用习惯,提供个性化的界面设置和功能选择。

第二节用户体验设计的关键要素1. 可用性:设计界面时要考虑用户的操作习惯和认知特点,尽量减少学习成本。

人机交互基础教程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人机交互基础教程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机交互基础教程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机交互各章知识点第1章1.⼈机交互的概念,所涉及的学科及关系。

答:⼈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们使⽤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并围绕相关的主要现象进⾏研究的科学。

⼈机交互技术与认知⼼理学、⼈机⼯程学、多媒体技术和虚拟实现技术密切相关。

其中,认知⼼理学与⼈机⼯程学是⼈机交互技术的理论基础,⽽多媒体技术、虚拟实现技术与⼈机交互技术是相互交叉和渗透的。

2.⼈机交互研究的内容。

答:⼈机交互的研究内容有⼈机交互界⾯表⽰模型与设计⽅法、可⾏性分析与评估、多通道交互技术、认知与智能⽤户界⾯、群件、Web设计、移动界⾯设计。

3.⼈机交互经历的三个阶段答:命令⾏界⾯交互阶段、图形⽤户界⾯交互阶段、⾃然和谐的⼈机交互阶段4.发展趋势答:集成化、⽹络化、智能化、标准化5.狭义的讲⼈机交互技术答:⼈机交互技术主要是研究⼈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主要包括⼈到计算机和计算机到⼈的信息交换两部分。

第2章1.⼈的主要的感知⽅式答:视觉、听觉、触觉2.⼈的常见认知过程答:1、感知和识别2、注意3、记忆4、问题解决5、语⾔处理交互原则:许多认知过程是相互依赖的,⼀个活动可同时涉及多个不同的过程,只涉及⼀个过程的情况⾮常罕见。

3.⼈机系统设计步骤答:(1)需求分析阶段(2)调查研究阶段(3)系统分析规划阶段(4)系统设计阶段(5)测试阶段(6)⼈机系统的⽣产制造及提交使⽤阶段4.⼈机⼯程学的定义答:⼈机⼯程学是研究“⼈-机-环境”系统中⼈、机、环境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的⼈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法的科学。

第3章1.交互设备的的分类输⼊设备{⽂本输⼊设备:键盘、⼿写输⼊设备(⼿写板)图形输⼊设备:⼆维扫描仪、数码摄像头三维信息输⼊设备:三维扫描仪、动作捕捉设备指点输⼊设备:⿏标、光笔、控制杆板、触摸屏输出设备显⽰器、打印机、语⾳交互设备(⽿麦、声⾳合成设备)虚拟现实交互设备:三维空间定位设备(空间跟踪定位器、数据⼿套、触觉和⼒反馈器),三维显⽰设备(⽴体视觉、头盔式显⽰器、VAVE(洞⽳是现实环境)、裸眼⽴体显⽰器、真三维显⽰)第5章1.⼈机界⾯的分类⽅式:根据⽤户界⾯的具体形式、根据根据⽤户界⾯中信息载体的类型、根据计算机输出信息的形式图形⽤户界⾯有哪⼏种:命令⾏界⾯、图形界⾯和多通道⽤户界⾯2.图形⽤户界⾯的三个重要思想答:1.桌⾯隐喻2.所见即所得 3.直接操纵3.设计⽤户界⾯的⼀般性原则答:(1)界⾯要具有⼀致性(2)常⽤操作要有快捷⽅式(3)提供必要的错误处理功能(4)提供信息反馈(5)允许操作可逆(6)设计良好的联机帮助(7)合理划分并⾼效地使⽤显⽰屏幕4.多通道⽤户界⾯的基本特点答:1.使⽤多个感觉和效应通道 2.允许⾮精确的交互3.三维和直观操纵 4.交互的双向性5.交互的隐含性第6章1.GOMS、LOTOS、UAN的定义与作⽤。

人机交互知识点总结

人机交互知识点总结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一门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交互方式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人机交互的核心知识点:交互模型:理解人机交互的基本模型,如行为模型、认知模型和感知模型。

这些模型有助于理解用户如何与计算机系统交互,以及如何设计和评估交互体验。

用户界面设计原则:包括布局、颜色、字体、图标、动效等元素的设计原则。

了解如何运用这些原则来提高用户界面的易用性和吸引力。

交互方式:包括命令行界面、图形用户界面(GUI)、语音识别与合成、触摸界面、手势识别、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

理解每种交互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用户体验(UX)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是提高人机交互质量的关键。

了解如何通过用户研究、原型设计和用户测试来设计和评估用户体验。

信息架构:信息架构是组织和管理网站或应用程序内容的方式。

理解如何设计易于导航和查找信息的系统。

可访问性设计:了解如何设计对所有人(包括残障人士)都易于使用的系统,遵循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和实践。

人机交互研究方法:掌握用于研究和评估人机交互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用户调研、用户测试、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技术和新兴趋势:关注最新的技术趋势,如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家居等,理解它们对人机交互的影响和潜力。

伦理和社会影响:了解人机交互的伦理和社会影响,如隐私、安全、数据保护等问题,并考虑如何在设计中平衡技术与用户需求。

案例研究:分析和研究成功的人机交互设计案例,理解其背后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技术,以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以上就是人机交互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提供了理解和改进人与计算机之间交互方式的框架。

人机交互基础教程1

人机交互基础教程1

人机交互基础教程1第一篇:人机交互基础教程11.1 什么是人机交互技术?答:所谓人机交互,是指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并围绕相关的主要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

狭义地讲,人机交互技术主要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它主要包括人到计算机和计算机到人的信息交换两部分。

1.2 简单介绍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内容?答:(1)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与设计方法。

(2)可用性分析与评估(3)多通道交互技术。

(4)认知与智能用户界面。

(5)群体。

(6)Web设计。

(7)移动界面设计。

1.3 简单介绍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历史?答:(1)命令行界面交互阶段(2)图形用户界面交互阶段。

(3)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阶段1.4 列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人机交互技术应用的例子?答:只要对着屏幕在空中挥挥手,切菜、打球这些游戏轻松搞定,还可以锻炼身体,如果再加上几个跳跃,就可以驾驶一艘快艇穿越激流险滩,享受冒险的乐趣……看似普通的玻璃窗,当你走近时,一幅幅山水画或奇幻的景观缓缓变换,延伸你的视野,连同客厅的一面墙变成大自然的一个角落;如果不想看这些图像,可以两手做拉拢窗帘的动作,两幅窗帘会缓缓合上盖住这些景象,当你离开时,窗户玻璃还原本来的透明本色,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

手势识别和合成,手势遥控器。

2.1 人机交互过程中人们经常利用的感知有哪几种?每种感知有什么特点?答:(1)视觉感知:视觉感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受到外部刺激接收信息阶段和解释信息阶段。

(2)听觉感知:听觉感知的信息仅次于视觉。

听觉所涉及的问题和视觉一样,即接受刺激,把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并对信息进行加工,然后传递到大脑。

(3)触觉感知:触觉的感知机理与视觉和听觉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非局部性,人们通过皮肤感知触觉的刺激人的全身布满了各种触觉感受器。

2.2 颜色模型有哪几种?试说明RGB、CMYK以及HSV颜色模型各适于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答:颜色模型有四种,分别是RGB、CMYK、HSV、CIE颜色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机系统设计步骤
答:(1)需求分析阶段(2)调查研究阶段(3)系统分析规划阶段
(4)系统设计阶段(5)测试阶段(6)人机系统的生产制造及提交使用阶段
4.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的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人机交互各章知识点
第1章
1.人机交互的概念,所涉及的学科及关系。
答: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并围绕相关的主要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
人机交互技术与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多媒体技术和虚拟实现技术密切相关。其中,认知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是人机交互技术的理论基础,而多媒体技术、虚拟实现技术与人机交互技术是相互交叉和渗透的。
第5章
1.人机界面的分类方式:
根据用户界面的具体形式、根据根据用户界面中信息载体的类型、根据计算机输出信息的形式
图形用户界面有哪几种:命令行界面、图形界面和多通道用户界面
2.图形用户界面的三个重要思想
答:1.桌面隐喻2.所见即所得3.直接操纵
3.设计用户界面的一般性原则
答:(1)界面要具有一致性(2)常用操作要有快捷方式(3)提供必要的错误处理功能
2.测试执行的六个阶段(制定测试计划、选择测试者、准备测试材料、执行引导测试、执行正式测试、分析最终报告)
3.可用性测试的评价(通过搜集一些客观、量化的数据进行性能评价、如果要比较两个可选的交互设计,即对两个交互界面A和B,根据某一准则做一个客观的测试决定哪个更好。
4.可用性工程的生命周期有以下几个阶段
WEB界面基本设计技术
HTML、JavaScript、JavaApplet、服务器端脚本语言、AJAX技术
第9章
1.可用性的定义及5个“E”。
答:可用性是指特定的用户在特定环境下使用产品并达到特定的目标的效力、效率和满意的程度。
5个“E”是指有效性(Effective)、效率(Efficient)、吸引力(Engaging)、容错能力(Error Tolerant)、易于学习(Easy to Learn)
(4)提供信息反馈(5)允许操作可逆(6)设计良好的联机帮助(7)合理划分并高效地使用显示屏幕
4.多通道用户界面的基本特点
答:1.使用多个感觉和效应通道2.允许非精确的交互3.三维和直观操纵4.交互的双向性5.交互的隐含性
第6章
1. GOMS、LOTOS、UAN的定义与作用。
GOMS:定义:是在交互系统中用来分析用户复杂性的建模技术,主要被软件设计者用于建立用户行为模型。作用: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将一个任务进行多层次的细化,通过目标(goal)、操作(operator)、方法(method)、以及选择规则(selection rule)四个元素来描述用户的行为。
2. WEB网站可用性的5个原则
答:易学性、有效性、易记性、容错性、满意程度
2. WEB界面字体和颜色的选用原则
颜色:确定网站的标准色彩、以红、绿、蓝三色称为三基色、底色应应柔和、素雅。网页色彩搭配的原则:色彩的鲜明性、色彩的独特性、色彩的合适性、色彩的联想性。
字体:1.整个网站上的字体应该保持使用的一致2.考虑字体如何适应网页,以及字体与整个设计的关系3.的字体和整个页面及网站应融为一体4.计元素例如页边框,行间距,背景颜色和前景颜色等都可以影响最终的结果。5.通过字体不同的安排,可以让网站产生丰富变化的外观和感觉
答:1.了解用户2.竞争性分析3.设定可用性目标4.用户参与的设计5.迭代设计6.产品发布后的工作
1、人机交互:是指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并围绕相关的主要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
2、人机交互是一门综合学科。认知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是人机交互技术的理论基础,虚拟现实技术与人机交互是相互交叉和渗透的。
第3章
1.交互设备的的分类
输入设备
{
文本输入设备:键盘、手写输入设备(手写板)
图形输入设备:二维扫描仪、数码摄像头
三维信息输入设备:三维扫描仪、动作捕捉设备
指点输入设备:鼠标、光笔、控制杆板、触摸屏
}
输出设备
显示器、打印机、语音交互设备(耳麦、声音合成设备)
虚拟现实交互设备:
三维空间定位设备(空间跟踪定位器、数据手套、触觉和力反馈器),三维显示设备(立体视觉、头盔式显示器、VAVE(洞穴是现实环境)、裸眼立体显示器、真三维显示)
5.狭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讲人机交互技术
答:人机交互技术主要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主要包括人到计算机和计算机到人的信息交换两部分。
第2章
1.人的主要的感知方式
答:视觉、听觉、触觉
2.人的常见认知过程
答:1、感知和识别2、注意3、记忆4、问题解决5、语言处理
交互原则:许多认知过程是相互依赖的,一个活动可同时涉及多个不同的过程,只涉及一个过程的情况非常罕见。
2.支持可用性的设计原则及各原则所包含内容。
答:1.可学习性(其中包括可预见性、同步性、熟悉性、通用性、一致性)
2.灵活性(其中包括可制定性、对话主动性、多线程、可互换性、可替换性)
3.鲁棒性(其中包括可观察性、可恢复性、响应性、任务规范性)
3.用户测试的三个部分
答:1.前期准备工作(明确测试的目的、准备测试环境、准备测试设备、确定测试过程中的各种角色分配)
LOTOS:是一种作为国际标准的形式描述语言,它的特点是适于描述解决并发、交互、反馈和不确定性等问题的一系列系统的设计,因此可以用来描述交互系统。
UAN:是一种简单的符号语言,着眼于用户和界面两个交互实体的描述,主要描述用户的行为序列以及在招待任务时所用的界面
第7章
1. WEB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1.以用户为中心2.一致性3.简洁与明确4.体现特色5.兼容不同的浏览器6.明确的导航设计
2.人机交互研究的内容。
答:人机交互的研究内容有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与设计方法、可行性分析与评估、多通道交互技术、认知与智能用户界面、群件、Web设计、移动界面设计。
3.人机交互经历的三个阶段
答:命令行界面交互阶段、图形用户界面交互阶段、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阶段
4.发展趋势
答: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