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酒精标准操作规程
食用酒精

食用级酒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酒精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 alcohoi;ethanol企业名称:长春中意化工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名称:酒精有害物成分乙醇纯品√ CAS No. 64-17-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可引起灼伤。
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等。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尽可能的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 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在火场中与可燃物混合会爆炸,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一面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火引起剧烈的沸溅。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消除方法: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的容器中收,转移至安全场所。
食用酒精安全技术说明书

食用酒精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化学品英文名称:Ethanol分子式:C2H6O;CH3CH2OH分子量:46.0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化学品名称:乙醇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乙醇95﹪V/V 64-17-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慢性影响。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燃爆危险:易燃,具刺激性。
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受热的容器有爆炸的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扑救。
灭火注意事项: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酒精安全操作规程

酒精安全操作规程
1. 背景和目的
酒精是一种易燃易爆的物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员工和设备的安全,制定本规程旨在规范酒精的安全操作。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使用酒精的员工和相关部门。
3. 酒精存储和标识
- 酒精应存放在专用的存储柜中,防火性能良好,并远离火源和热源。
- 存放酒精的存储柜应标注“易燃物品”和“禁止吸烟”等安全标志。
4. 酒精使用注意事项
- 在使用酒精之前,必须先穿戴好防护设备,包括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衣。
- 使用酒精时要避免与明火接触,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 酒精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并妥善存放,避免酒精泄露或挥发。
5. 紧急情况处理
- 若发生酒精泄露或波动,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停止一切明火、电气设备的操作,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 若酒精泄漏量较大,应尽快通知消防部门,并按照消防部门的指示进行处置。
6. 培训和意识教育
- 公司应定期对使用酒精的员工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包括酒精的危害性、安全操作方法以及紧急情况处理等内容。
- 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酒精安全操作的重视程度。
7. 监督和检查
- 公司应建立酒精安全操作的监督和检查制度,确保规程的有效执行和安全操作的落实。
- 监督和检查人员应定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下来。
8. 处罚措施
- 对违反酒精安全操作规程的员工,公司将依据违规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或纪律处分等。
以上为酒精安全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请各相关部门和员工严格依照规程执行,确保酒精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酒精安全操作规程

酒精安全操作规程
《酒精安全操作规程》
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酒精的安全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酒精安全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
1. 储存:酒精应该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
应该在标有警示标志的专用储存柜中储存,以防止发生意外。
2. 使用:在使用酒精时,应该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和护目镜,以防止酒精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
同时,应该远离火源,并避免吸入酒精的气味。
3. 处理:处理酒精时要小心谨慎,避免产生酒精蒸汽和飞溅。
不要将酒精倒回原容器中,以防止污染。
4. 废弃:废弃的酒精应该按照规定的方式处理,不能直接倾倒到下水道或者垃圾桶中,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5. 紧急情况:如果发生酒精泼溅或者误食,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影响的部位,并立即就医。
总之,酒精的安全操作规程对于工作场所的安全至关重要。
员工应该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公司也应该加强对酒精安全操作规程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乙醇安全操作规程

乙醇安全操作规程
目标
本文档旨在确保在使用乙醇时的安全操作,并减少潜在的法律
纠纷和风险。
安全操作指南
1. 了解乙醇的特性和危险性:
- 乙醇是易燃液体,应远离明火和热源。
- 长时间接触乙醇可能导致眼睛和皮肤刺激,应佩戴适当的个
人防护装备。
2. 储存乙醇的安全措施:
- 将乙醇储存在防火柜或专用储存容器中,以防止泄漏和火灾。
- 储存区域应远离明火和热源,通风良好。
3. 乙醇的使用安全操作:
- 在使用乙醇时,应佩戴耐化学品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 使用乙醇时应避免吸入蒸气,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操作。
- 不要将乙醇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以免产生危险的反应。
4. 废弃乙醇的处理:
- 废弃乙醇时,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 不要将乙醇直接倒入下水道或排放到环境中。
5. 紧急情况应急措施:
- 在发生乙醇泄漏或火灾时,立即采取安全撤离措施。
- 使用适当的灭火器材或与消防部门联系进行灭火。
请记住,在使用乙醇时,始终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如有任何疑问或紧急情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当地法规。
食用酒精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

精品文档
1.目的:建立标准的食用酒精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
2.范围:对食用酒精的检验。
3.责任人:QA、QC。
4.内容:
4.1.外观气味
4.1.1.质量指标:无色透明液体,有乙醇香味,无臭味。
4.1.2.试验方法:用 50ml比色管直接取试样50ml,在亮光下观察,嗅味。
4.2.不挥发物
4.2.1. 质量指标:≤25mg/L。
4.2.2.试验方法:取试样100m L,注入恒重的蒸发皿中,置沸水浴上蒸干,然后放入电热干操箱中,于110~120℃下烘至恒重,计算即得。
4.3.含量
4.2.1. 质量指标:≥95%(v/v)
4.2.2.试验方法:将试样注入洁净、干燥的量筒中,在室温下静置几分钟,放入洗净、擦干的酒精计,同时插入温度计,平衡5 min,水平观测酒精计,读取酒精计与液体弯月面相切处的刻度示值,同时记录温度。
根据测得的酒精计示值和温度,查附录校正成20℃时的乙醉浓度(酒精度)。
4.4.检验周期
外观气味、不挥发物、含量每批均检。
.。
酒精规程

酒精分析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酒精的通用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中各种成分及杂质的测定。
2 引用标准GB601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6682 实验室用水规格GB8170 数值修约规则GB9721 化学试剂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则(紫外和可见光部分)GB9722 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则GB/T394.2-94 酒精通用试验方法3 总则3.1 方法中的名词、术语、计量单位均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
3.2 方法中所用的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气象色谱仪及酒精计等仪器,所用的吸管、容量瓶及滴定管等玻璃量器均需定期检定与校正。
分光光度法所用的比色皿必须测其吸光度,对其结果进行校正。
3.3 方法中的“仪器”,为试验中的所必须使用的特殊仪器,一般试验室仪器未列入。
试验中所用比色管必须成套,其玻璃材质、色泽要一致。
一般玻璃器皿,用洗涤剂或铬酸洗液清洗;用过高锰酸钾的器皿,须用草酸浸洗,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3.4 方法中所用的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应符合GB 6682 中三级水(或以上)规格要求。
3.5 方法中所用的试剂,在未注明其他规格时,均指分析纯(A、R)。
3.6 方法中的“溶液”,除另有说明外,均指水溶液。
“稀释至刻度“是指用水冲洗至刻度,即准确定溶至一定体积。
3.7 溶液的浓度,一般以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浓度表示,如:c(HCl)=0.1 mol/L 盐酸标准溶液;也可以质量浓度表示,单位为克每升,如:10g/L 淀粉指示液。
体积V1 的特定溶液,被加入到体积V2 的溶剂中,以“V1+V2”表示。
体积百分含量,以%(V/V)表示。
3.8 方法中所制备的标准溶液的浓度,均指20°C 时的浓度。
3.9 同一检测项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试验方法时,各试验室可根据各自条件选用,但以第一法为仲裁法。
乙醇安全操作规程

乙醇安全操作规程目标本文档旨在确保乙醇的安全操作,并遵循简单策略,避免法律纠纷。
安全操作规程以下是乙醇的安全操作规程,请严格遵守: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PPE):在接触乙醇之前,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这可以有效防止乙醇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
2. 保持通风良好:在操作乙醇时,确保操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以防止乙醇蒸汽积聚。
这有助于减少乙醇对呼吸系统的潜在危害。
3. 灭火器材准备:在操作乙醇时,必须确保操作区域内配备有合适的灭火器材,以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请确保灭火器材处于可靠状态,并且操作人员知晓正确使用方法。
4. 远离明火和高温源:乙醇易燃,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远离明火和高温源,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确保操作区域没有明火,并且操作设备的温度控制良好。
5.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乙醇具有还原性,因此与氧化剂接触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
在操作乙醇时,必须避免与氧化剂混合或接触,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6. 储存乙醇安全:乙醇应储存在专用的密闭中,以防止泄漏和蒸发。
储存区域应干燥、凉爽,并远离火源和明火。
请确保储存区域有明确的标识,以便警示他人。
7. 处置乙醇废弃物:乙醇废弃物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正确处置。
请勿将乙醇废弃物排入下水道或普通垃圾桶中,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8. 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下,如泄漏或火灾,必须立即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
请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以提高应对能力。
结论乙醇的安全操作至关重要,遵循上述操作规程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请在操作乙醇时严格遵守这些规程,并确保操作人员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原料名称:食用酒精
1.1 汉语拼音:shiyongjiuging
1.2 英文名:Edible Ethanol
2代号:F034
3检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0343-2008及《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4检验项目及操作方法
4.1性状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乙醇固有香气,香气纯正,无异臭,口感纯净、微甜。
4.2 相对密度
4.2.1 仪器与用具
a 电子天平(精度:万分之一);
b 比重瓶;
c 恒温水浴锅;
d 温度计。
4.2.2 操作方法
取本品,照相对密度测定法(附录VI A)测定,不大于0.8129,相当于含C2H6O不少于95.0%(ml/ml)。
4.2.3计算
相对密度
4.3 酸碱度
4.3.1 仪器与用具
a 移液管(20ml);
b 锥形瓶(300ml);
c 量筒(25ml);
d 滴管;
c 刻度吸管。
4.3.2 试剂与溶液
a 水;
b 酚酞指示液;
c 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
4.3.3 操作方法
取本品20ml,加水20ml,摇匀,滴加酚酞指示液2滴,溶液应为无色;再加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ml,溶液应显粉红色。
4.4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适量,与同体积的水混合后,溶液应澄清;在10℃放置30分钟,溶液仍应澄清。
4.5硫酸试验色度
4.5.1 仪器与用具
a 平底烧瓶;
b 量筒(10ml);
c 水浴锅;
d 比色管(25ml)。
4.5.2 试剂与溶液
a 硫酸;
b 铂一钴色标系列溶液。
4.5.3 操作方法
取10ml试样于平底烧瓶中,在不断摇动下,用量筒量取10ml硫酸均匀加入到平底烧瓶中,充分混匀。
立即将烧瓶置于沸水浴中计时,准确煮沸5min,取出,自然冷却。
移入25 ml比色管,与铂一钴色标系列溶液进行目视比色,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10%。
4.6酸
4.6.1 仪器与用具
a 量筒(50ml);
b 锥形瓶(250ml);
c 水浴锅;
d 钠石灰管;
e 滴定管(25ml)。
4.6.2 试剂与溶液
a 无二氧化碳的水(将水注入烧瓶中,煮沸十分钟,立即用装有钠石灰管的胶塞塞紧,冷却。
);
b 酚酞指示液;
c 0.02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4.6.3 操作方法
取试样50ml于250ml锥形瓶中,先置于沸腾的水浴中保持2mim,取出,立即塞以钠石灰管用水冷却。
再加无二氧化碳的水50ml、酚酞指示液2滴,用0.02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钞内不消失即为终点。
含酸不得大于20mg/L。
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10%。
4.6.4 计算
V×C×0.060
X= ×106
50
式中:
X:试样的含酸量(以乙酸计),mg/L;
V:滴定试样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的体积,mL;
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的浓度,mol/L;
0.060: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1.000mol/L)相当的乙酸的重量(g)。
4.7醛
4.7.1 仪器与用具
a 刻度吸管(20ml);
b 碘量瓶(250ml);
c 量筒(50ml);
d 滴定管(25ml)。
4.7.2 试剂与溶液
a 12g/L亚硫酸氢钠溶液;
b 0.1mol/L盐酸溶液;
c 0.1mol/L 碘标准溶液;
d 淀粉指示液;
e 1mol/L 碳酸氢钠溶液。
4.7.3 操作方法
取试样15.0ml于250mL碘量瓶中,加水15ml,12g/l亚硫酸氢钠溶液15ml,0.1mol/L盐酸溶液 7mL,摇匀,于暗处放置 1小时。
取出,用 50ml水冲洗瓶塞,以0.1mol/L 碘标准溶液滴定,接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 0.5m l,改用0.01mol/L 碘标准使用溶液滴定至淡蓝紫色出现(不计数)。
加 1mol/L 碳酸氢钠溶液 20mL,微开瓶塞,摇荡0.5min(呈无色),用 0.01mol/L 碘标准使用溶液继续滴定至蓝紫色为其终点。
同时作空白试验。
两次测定之差,若醛含量大于5mg/l
(0.0005g /100ml),不得超过5%;若醛含量小于或等于 5mg/L,不得超过13%。
4.7.4 计算
(V-V空)×C×0.022
X= ×106
15
式中:
X:试样中醛含量(以乙醛计),mg/L;
V:滴定试样时消耗碘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空:空白消耗碘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碘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0.022:与1.00ml碘标准溶液(1.000mol/L)相当的乙醛的重量(g)。
4.8水不溶性物质
取本品与同体积的水混合后,溶液应澄清,在10℃放置30分钟,溶液仍应澄清。
4.9 杂醇油
取本品10ml,加水5ml与甘油1ml,摇匀后,分次滴加在无臭的滤纸上,使乙醇自然挥散,始终不得发生异臭。
4.10 甲醇
4.10.1 仪器与用具
a 刻度吸管(1ml、5ml);
b 量筒(100ml);
c 烧杯(100ml);
d 水浴锅
e 比色管(10ml)。
4.10.2 试剂与溶液
a 磷酸溶液(1→10);
b 5%高锰酸钾溶液;
c 10%焦亚硫酸钠溶液;
d 硫酸溶液(3→4);
e 1%变色酸溶液;
f 标准甲醇溶液。
4.7.3 操作方法
4.10.3 操作方法
取本品5ml,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分取1.0ml加磷酸溶液(1→10)0.2ml与5%高锰酸钾溶液0.25ml,在30~35℃保温15分钟,滴加10%焦亚硫酸钠溶液至无色,缓缓加入在冰浴中冷却的硫酸溶液(3→4)5ml,在加入时应保持混合物冷却;再加新制的1%变色酸溶液0.1ml,置水浴中加热20分钟,如显色,与标准甲醇溶液(精密称取甲醇20mg,加水使成200ml)1.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20%)。
4.11 易氧化物
取50ml具塞量筒,依次用盐酸、水与本品洗净后,加入本品20ml,放冷至15℃,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密塞摇匀后,在15℃静置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4.12 丙酮和异丙醇
4.12.1 仪器与用具
a 刻度吸管(1ml、5ml);
b 垂熔玻璃漏斗;
c 比色管(10ml);
d 水浴锅。
4.12.2 试剂与溶液
a 磷酸氢二钠的饱和溶液;
b 高锰酸钾的饱和溶液;
c 10%氢氧化钠溶液;
d 新制的1%糠醛溶液;
e 盐酸。
4.12.3 操作方法
取本品1.0ml,加水1.0ml,磷酸氢二钠的饱和溶液1.0ml与高锰酸钾的饱和溶液3.0ml,混匀后,置45~50℃水浴中,待高锰酸钾褪色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3.0ml,摇匀,用垂熔玻璃漏斗滤过,滤液中加新制的1%糠醛溶液1.0ml,放置10分钟后,取出1.0ml,加盐酸3.0ml,在3分钟内观察,如显粉红色,与对照液(取磷酸氢二钠的饱和溶液1.0ml,10%氢氧化钠溶液3.0ml 与0.001%丙酮溶液0.8ml,加1%糠醛溶液1.0ml,用水稀释成10ml,放置10分钟后,取出1.0ml,加盐酸3.0ml)比较,不得更深(0.0008%)。
4.13 戊醇或不挥发的易炭化物
取本品25ml,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发至器皿表面微显湿润(约剩0.05ml),加95%硫酸数
滴,不得染成红色或棕色。
4.14不挥发物
取本品40ml,置105℃恒重的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干后,在105℃干燥2小时,遗留残渣不得过1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