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易医”刘俊的养生法-道医刘三涛模板
刘太医谈养生

刘太医谈养生翻到一本《刘太医谈养生》的书,看看内容,大致还是靠谱的。
比如说,刘医生认为,全世界的百岁老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终生保持旺盛的饥饿感,而这个饥饿感还不完全是因为不吃或者少吃,而是胃气很旺。
刘医生认为,衰老的最基本特征是有皱纹,而皱纹是因为吸收功能和排泄功能减弱了。
因此,类似喝茶、抽烟、饮酒、嗜辛辣等等损耗阴精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他还认为,人之衰老的过程是自体中毒,其中主要的是便秘。
此外,低蛋白血症、脂肪太多、缺乏运动锻炼、缺少睡眠、纵欲等等,也都是导致衰老或者疾病的原因。
这些观点跟我所见的别的养生家的看法相互对照,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
在这本养生书里,刘弘章谈到他的祖先刘纯,一个明朝的太医的养生十条,看看觉得还是可以借鉴的。
第一条:“晨起胃气最弱,故而饮凉水以激胃气,此乃养生第一。
”第二条:“午时喝保元汤勿食肉,进补而避肉毒,又进粗食小菜以裹肠毒,谓之七分饱。
此乃养生第二。
”第三条:“饭后小憩,以养精神。
此乃养生第三。
”第四条:“小憩之后喝果汁,以滋血脉。
此乃养生第四。
”第五条:“申时,动而汗出喊叫为乐。
此乃养生第五。
”第六条:“过午不食,去肥气而养胃气。
此乃养生第六。
”第七条:“临睡烫脚,温经络以升清气,清气升而不死。
此乃养生第七。
”第八条:“信佛而通达,通达而知足,知足而不恼,不恼而常乐,常乐而不病,故佛乃上工。
此乃养生第八。
”第九条:“独睡而养精气,精气足而长寿。
房事每月一次足矣。
此乃养生第九。
”第十条:“人欲长生,肠欲常清。
逢月圆而清肠,泄浊污而去毒。
”刘纯的十条,意思都很明白,要点无非是三点:一是少吃,二是达观,三是运动。
第二条的“保元汤”,其实也就是肉汤,诸如牛筋汤、猪蹄汤、羊蹄汤、肉皮汤、鲫鱼汤、牛肉汤、排骨汤、鸡汤都可以。
第八条说到佛教,涉及信仰的问题。
按照刘纯的观察,长寿之辈,心态都非常好,乐天知命,非了解一点宗教的道理莫办。
养生的道理,其实也就这么多。
我的了解是: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而是做不到。
刘太医三分治七分养总结

刘太医三分治七分养总结刘弘章刘渤拨开迷雾看世界 2017-04-19《三分治七分养》刘纯和医官们经过两年多的激烈讨论,终于参照《内经》的19条病机,把两千多年来发现的2175个疾病,根据症状归纳为16个证候群。
参考:《明代太医刘纯以囚试医的传奇故事》由于许多人得病之后,都是不想吃饭,结果是自己把自己饿死;因此还要研究如何让病人想吃饭,以及吃什么饭的问题。
因此,除了16个证候群之外,还要加入升提胃气和食疗两个问题。
下面就是升提胃气、食疗和治疗16类疾病的具体方法。
1. 中医强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这是中医治则中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医生必需首先保障病人的生命,然后再去治疗病人的疾病。
什么是胃气呢?刘纯说:“胃气者。
知饥也。
”。
也就是说,胃气体现在饥饿感。
要知道,许多病人不是因病致死;而是不想吃饭,结果是自己把自己饿死了。
因此让病人想吃饭,是病人痊愈的先决条件。
采取什么办法能够迅速升提病人的胃气,使病人能够迅速产生饥饿感而能够活下来呢? 刘纯发现生北山楂果四两、广木香二两熬的汤效果最好。
刘纯命名生北山楂果四两、广木香二两熬的汤叫开胃汤。
明朝的一两,相当于现代的31.25克。
我为了省事,就改为生北山楂果100克、广木香50克了。
参考:《治病必先救胃气,两味中药立头功》开胃汤除了能够诱发饥饿感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这就是促进了坏死组织的吸收。
中医叫作气化,西医叫作吸收。
昏睡的病人醒了,要吃东西,守护的人高兴地说,谢天谢地,他要东西吃了;这就是饥饿感。
伤员的伤势很沉重,但是吃饭如狼似虎,医生就不担心他死掉;这就是饥饿感。
因此有饥饿感的人,就活下来了;而没有饥饿感的人,就不能够很好生存。
所以治病的第一步,是要喝山楂、木香熬的开胃汤。
但是不同的疾病,开胃汤中还需要加入特定的其他两味药材。
2.食疗是中医的控制疾病的基础:肉汤、果汁和粗粮食疗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也是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控制慢性病发展的基础疗法。
长寿秘诀 明朝太医刘纯的养生之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长寿秘诀明朝太医刘纯的养生之道
导语:现在都讲究养生,讲究长寿。
那么长寿该如何做呢?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知道长寿的重要性了,很多的皇帝是找寻很多的方法想让自己的长生不老
现在都讲究养生,讲究长寿。
那么长寿该如何做呢?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知道长寿的重要性了,很多的皇帝是找寻很多的方法想让自己的长生不老,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对的方法,那么今天风林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一下明朝太医刘纯的养生长寿方法,学习一些他是如何长寿的。
刘纯是中医历史上着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的九世孙,明朝太医,他历经60多年的实践,落实“治未病”的理论,总结出一套预防疾病的养生十大要诀,他在《短命条辨》里说:“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夫正气衰者有三:过饱,气恼,不劳。
故尔养生者以十条克之。
”他健康高寿,享年126岁。
他的养生之道值得借鉴。
“晨起胃气最弱,故尔饮凉水以激胃气,此为养生第一。
”
就是说,人刚睡醒的时候胃气最弱,还不能吃东西;只能喝凉开水去刺激胃肠道,以产生饥饿感。
现代研究发现,如果每晨起饮凉水在数月至半年之后就会逐渐出现阳虚的诸多病症,女性会出现痛经、月经延期、甚至闭经,男性则出现胃病、关节疼痛、性功能降低等,有些人还会患上过敏性鼻炎等。
所以,用现代养生的观点,清晨喝与室温相同的开水最佳,天冷时可喝温开水,最好不要喝果汁、可乐、汽水、咖啡、牛奶等饮料。
“午时喝保元汤勿食肉,进补而避肉毒,又进粗食小菜以裹肠毒,谓之七分饱,此为养生第二。
”
“肉汤不害人。
而肉块入腹、变生肉毒、极害人矣。
”午饭时宜先喝生活常识分享。
养生治病理法系列文章摘录1

万病至简对治原理文/悠然生天地之理,大道至简。
中医济世度人,更是如此。
唯以至简,方可度人。
万病至简,精述如下:人由各种功能构成【吃喝拉撒和思考等等】,功能由能量推动,功能的本质是能量变动的体现。
能量的最本质特征是“热”。
万物生长靠太阳,靠的就是太阳的热能。
太阳运行一圈的轨迹产生温度的变化,因而产生功能的变化:热则升,寒则降,相应部位就产生功能的生长化收藏。
“病”就是功能的太过和不足。
器质性疾病为有形的病理产物,来源于功能性疾病的无形能量变化累积,量变到质变。
所以器质性疾病也包含在功能性疾病里。
功能太过本质是“热能太过——热”,病机就是热升太过,也叫不降;功能不足本质是“热能不足——寒”,病机就是热降太过,也叫不升。
万病至简,只有“寒、热”两个病因;只有“不升”和“不降”两个病机。
寒病治以热药温升,热病治以寒药凉降。
只要懂寒热,调升降,万病就都可以治疗了。
实现功能的基础有三个:推动功能的“热能”,承载热能的“水”,运行水的“通道”。
疾病的病因就在这三个物理基础上产生,变化。
所谓辨证,就是辨别“热能”“水分”“通道”三者的能量状态和关系。
热能去寒,水能降温,热和水都能扩张充盈通道,所以,治疗身体的疾病只要三个处方即可:加热【助升】,加水【助降】,加热水【疏通通道】。
最后再简说病根。
既然功能就是能量的体现,能量来源于心【情绪、思考】,那么,疾病的实质根源则在于“心”。
所以对治方法如下:扪心自问,心胸不闷;病由心生,心生万法!若心不病,身病自消。
正确生活即能治病文/悠然生观念比治疗重要,养生比药物有效!生病只是你没有正确的生活,改正了就可以。
生病只是告诉你,生活中你做错了些什么,你需要反思。
疾病是我们的好朋友,不是敌人。
生病的根源是不了解为何生病,而了解需要智慧。
佛家讲:“贪嗔痴”是人生苦的根源,在医理亦如是:贪心、生气、愚痴就是病根。
愚痴是最根本的病根。
没有智慧常生病,有了智慧百病除!医生有责任引导患者,寻找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让患者一直服药,导致对根本原因的忽视。
养生先养腿和脚刘长信.doc

书名:养生先养腿和脚作者:刘长信第1节:身体乾坤大,腿脚学问多(1)【概论】身体乾坤大,腿脚学问多腿脚是开启健康之门的钥匙足部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种优秀的理疗保健方法。
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很重视对双足的锻炼和保养,并运用足部泡脚按摩来防病治病。
因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关于腿脚与健康的俗语,比如“人老腿先老”“睡前洗脚,胜吃神药”等等。
现在走在大街上,我们随处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足疗店,表明足疗健身防病的功效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
足疗的发明,来源于现代医学的“反射理论”,它认为人体的脏腑、骨骼、肌肉等在足部都有反射区,通过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收到调理身体机能的效果。
据统计,足底的这种反射区多达六七十个,与几乎所有的体内脏器对应。
所以有人认为:“足底是反映全身的镜子。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从古到今的很多名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足部养生方法。
比如苏东坡,既写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诗句,也写出了“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的养生打**诗。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几遭贬谪,若没有一个好身体,怎么应付险风恶浪呢?其中,中医的足浴帮了他的大忙。
为此他特地撰文记录自己的足浴心得:浴足法,初始,其效不甚觉,但积累至百余日,功用不可量……若信而行之,必要大益,胜之服药。
我们再看看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养生经验。
陈立夫一生经历大惊大险,生平横跨3个世纪,活了103岁,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在《我能活到100岁》书中,他总结了一生坚持的六大养生方法,其中第五条就是“头部宜冷,脚部宜热”,就是足浴养生保健之术。
一首《歌唱祖国》让我们记住了郭兰英,记住了她甜美圆润的嗓音。
现在80多岁的她,站在台上高歌一曲,嗓音不减当年,还独自来到广州番禺创办音乐学校。
郭兰英的养生经验也十分丰富,其中自我按摩足部是很重要的一条。
她说:“每天清晨起床后在床上,双手交叉按摩脚心的涌泉穴,对老年保健是大有好处的。
只要坚持,必有成效。
刘太医养生十大要诀(二)

刘太医养生十大要诀(二)⑵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的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⑶我要记住应该记住的,忘记应该忘记的;我要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⑷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
而当我们设身为他着想的时候,应当知道他比我们还可怜。
所以请原谅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⑸时间能够冲刷一切。
以时间来冲刷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水。
⑹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战胜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重视他的友情。
⑺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控制它们;因此我们只能控制自己。
⑻死亡教会人的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⑼男人在结婚之前,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少;而结婚之后就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⑽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掩盖,被时间迷离,被惰性消磨。
⑾人生短短一百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不要压抑自己。
⑿当幻想和现实矛盾时,你总是很痛苦的;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脚下。
⒀真正的爱情不讲究热闹、不讲究排场、不讲究繁华、更不讲究钱财。
⒁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方面要承受各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
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你感奋不已。
⒂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
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是比错误更大的错误。
所以我们不要后悔。
⒃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因此遇事不要钻牛角尖,那么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⒄生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东西比生命宝贵。
⒅凡是靠力气吃饭的人都是婴儿,因为他们的头脑简单。
⒆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今天是富人,明天不一定是富人;今天是穷人,明天不一定是穷人。
⒇暴富的财产必将减少;而点滴积存的金钱必然增加。
因此你要想长命百岁,就必需克服气恼的坏毛病而快乐。
刘太医谈养生刘太医养生方法

刘太医谈养生刘太医养生方法刘太医谈养生-刘太医养生方法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环境的恶化,养生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养生方法,特邀请到刘太医分享他的养生经验和方法。
刘太医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他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养生方法。
一、饮食调理养生的重要一环就是饮食调理。
刘太医强调食物的质量和搭配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
他建议每天摄入各类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
他的养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均衡饮食:每天摄入五谷杂粮、肉类、蔬菜和水果等多种食物,保证身体所需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2. 搭配合理: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实际情况,合理搭配食物。
比如,补充蛋白质可以选择鱼、奶类产品和豆类食物等,而提高免疫力可以适当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3. 少食多餐:每天分为多个小餐,减小对胃的负荷,促进消化吸收。
二、运动保健除了正确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也是刘太医强调的养生方法之一。
他指出,运动能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预防疾病的发生。
他推荐以下几种运动方式:1. 散步:每天如有条件,尽量选择走路代替乘坐交通工具,增加身体的活动量。
2. 慢跑:适当慢跑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帮助身体排除毒素。
3. 水中运动:游泳或水中有氧运动,能够减少对关节的冲击,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三、调节情绪情绪的稳定对于身体的健康和养生也至关重要。
刘太医认为,压力和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到身体的生理机能,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关键。
他提供以下方法帮助大家调节情绪:1.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给自己一些放松和享受的时间。
2. 找人倾诉:与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忧愁和烦恼,可以减轻压力并获得安慰。
3. 学会调节:通过做瑜伽、冥想等方法,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四、养生小贴士除了以上的养生方法,刘太医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小贴士,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1.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学习刘太医养生防病常识心得

学习刘太医养生防病常识心得某红色电影语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小改为“身体是幸福的本钱”,谁说不是人类的真理?身体垮了,还能有什么?温饱,小康,富裕,幸福,啥也不要谈!可是,当代吾国致病以及促使疾病恶化的因素太多:惨烈的生存竞争,大量的各种污染,养生防病常识的普遍欠缺,靠不住的社会及医疗保障体系和机构,在在都叫人如临深不可测之渊。
然而吾等升斗草民,又实难改变“杀机四伏”的外部环境,要想保住“幸福的本钱”,搭上“科学发展”的便车,趁机谋求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便只能“从自己做起”,尽快补上养生防病常识这一课。
近期笔者研习著名中医世家刘弘章教授的中医理论,受益良多,很想与诸位网友分享二三。
谨将自己的几点学习心得罗列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1、尽快补上养生防病常识这一课中国古代文明的遗产中,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东西不多。
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实践,是少数最值得珍视的瑰宝之一。
尤其在防治慢性病方面,比起只知“治病”而不知“养生”、只知“对症治标”而不懂“辨证治本”的西医来,中医的“道行”之高,足可令不知中医为何物的西医师们瞠目结舌。
而一些无知无畏的“废除中医论”者,却紧跟在学过西医的周树人先生身后,肆意攻击中医国宝为“骗人术”。
诸位切不可上这些人的老当!为了保住咱们的“幸福本钱”,笔者建议大家多看看刘弘章教授的系列论著和“太医网”文章,尽快补上中医养生防病常识这一课,以免盲人骑瞎马,临深渊而不知。
2、不良心态情绪为致病首要因素攀比富家,永不知足,贪得无厌,违法犯禁,妒忌掐酸,怨天尤人,时时悔恨,钻牛角尖等等,都是不良心态。
愁眉苦脸,忧心重重,伤心不止,动辄发怒等等,都是不良情绪。
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中,除了一个“喜”字,均应远离和迅速忘却。
否则就是自毁免疫长城!3、缺氧乃百病之源氧气为健康之本。
缺氧乃百病之源。
对于长处室内的城市居民而言更是如此。
儿童白血病的多发,是新家具中的甲醛毒气因门窗紧闭无处散发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医”刘俊的养生法|道医刘三涛
运用祖国传统医学帮人康复,遵循古圣先贤“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传统养生理论,注重人体经络气血的畅通,与生物磁场的调整,通过不打针不吃药无任何痛苦与副作用的自然疗法手段,让客人恢复生理机,从而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这就是易医。
在通城,有一位名叫刘俊的行医人,也就是运用易经阴阳五行的原理,指导人体养生祛病。
走进这家工作室,扑鼻而来的是阵阵檀香,耳边回荡的是轻轻古乐,整个屋子洋溢着悠然和芬芳。
说是医生,但刘俊更注重的是养生。
在一番长聊之后,才知道刘俊之所以为医,正是因为自己在十年前曾身患重疾,久医难见神效,后在一位老中医的指点下自行修炼气功,外加中医指压,才逐渐恢复了健康。
久病缠身的他深知病痛之苦,决心帮助更多疾病患者。
于是,他潜心研读,掌握了丰富的中医知识,加以配合自身多年来适用的气功疗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自然疗法。
作为一个传统医学的受益者,到从事研究传统养生康复技术的从业人员,刘俊在理论与方法上有着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面对采访,他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
刘俊说,人们所处的环境无不发生着变化,如今疾病的形成,早已不能单从细菌、病毒等因素来认识判断,他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与综合观察,对当今常见病的形成原因作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不少好的养生建议。
一是病从口入。
如今人们的卫生意识普遍增强,基本都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不会用脏手拿东西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界细菌、病毒由食物带进体内的可能。
这里所讲的病从口入主要是指从食品安全角度和合理饮食角度与疾病的关系而言,现代人烟酒重,应酬多饮食无节制,摄入大量的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导致痛风、糖尿病、高血压等诸多疾病的产生,上述均为病从口入的范畴。
二是病因境起。
这一点主要指环境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现代都市人基本都生活在钢筋水泥的结构里,汽车噪音、尾气、装修材料甲醛超标、各种电磁波的辐射,导致了诸如失眠、头痛、脑神经衰弱、哮喘类疾病的增多,总之科学合理改善利用环境,注重好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细节对人们追求健康祛除疾病是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
三是病由心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好胜心强竞争激烈,又时常面对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容易心理失衡,而祖国传统医学早就有着七情内伤之说。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七情内伤是指由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引起七情的异常变化,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阳失调而导致的疾病发生。
如功能性心脏病,肠胃功能紊乱往往都是由于心绪波动引起的,现代心理科学也称其为心因性疾病。
四是养生不当致病:追求健康长寿是人们的天性,然而不少人往往存在盲目与冲动,搞得健康不成反损身心,如过度依赖和夸张使用保健品,盲目食补反而导致营养的不均衡,过度美容、整容造成的负面作用等等。
以上是刘俊对现代常见疾病产生的原因所作的部分认识概括,他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防微杜渐,健康养生,按时体检,千万不要等到病发再急于投医。
为此,刘医师向《三角洲》读者推荐古代先贤们共同推崇的养生术打坐法。
打坐又称静坐,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烦恼,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修养身心的最佳方法。
因为打坐,致心一处,使大脑入于静定状态,把散乱的心安定下来,心境达到清净安详,气脉自然畅通。
《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
”由此观之,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精神意识所起的积极作用。
因为通过打坐,可以使精神高度放松,达到恬淡虚无,心无罣碍;也可以使精神高度集中,用意念力运化身心,达到愉悦内外。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对40名学生进行静坐生理实验,观察表明:只要静坐5~10分钟,人的大脑耗氧量就会降低17%,而这个数值相当于深睡7个小时后的变化,同时发现受试者血液中被称为“疲劳素”的乳酸浓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
而当身体和精神完全处于放松
状态时, 其记忆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而且发现打坐的人记忆没有明显的饱和点,而这正是道家提出“天人合一”理论的最好见证。
打坐,必须要有信心与恒心,坚持不断地练习下去,才能收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