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内脏器官之一,位于腹腔的右上部。
它的重量约
为1500克,占据了腹腔的大部分空间。
肝脏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如合成胆汁、代谢蛋白质和糖类、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解毒和排泄等。
一、肝脏的外部结构
肝脏呈橡皮筋形,由左、右两个叶组成。
右叶较大,位于心脏的下方,左叶较小,位于心脏的左上方。
肝脏的上表面呈现光滑的圆顶形,称为圆
顶面;下表面呈现凹陷的形状,称为凹陷面。
肝脏的前缘与腹壁相连,后
缘紧邻胃、十二指肠及胰腺。
二、肝脏的内部结构
1.肝叶
肝脏的两个叶之间有间叶隔分隔。
肝脏内部的组织结构由肝小叶组成,每个肝小叶都是由数百个肝细胞群组成的。
肝细胞是肝脏最基本的生物学
单位,具有多种功能。
它们分泌胆汁,将胆汁输送到肝小管中,最终汇集
成胆管。
2.血液供应
3.胆汁系统
肝细胞产生的胆汁通过肝小管排泄到胆管中,最终经过胆总管进入十
二指肠。
胆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胆盐、胆固醇、磷脂等,它在消化过程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淋巴系统
肝脏还有一套独立的淋巴系统。
它将排泄物和细菌从肝脏引流到周围的淋巴结,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神经系统
总的来说,肝脏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合成、代谢、解毒、排泄等,对维持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肝脏的正常解剖和组织结构对于我们理解其功能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正常肝脏解剖和组织结构(共44张PPT)

窦内皮细胞:为有孔内皮,细胞扁而薄,腔面可见少量微 绒毛,局部细胞因有窗孔而成筛状
肝内巨噬细胞〔枯否细胞,kupffer 细胞〕:是定居肝内的 巨噬细胞,位于血窦内或血窦璧上,来源于
血液单核细胞 肝内的大颗粒淋巴细胞:曾被认为是肝内散在的内分泌细
胞,称为“pit〞细胞,证实具有NK细胞活性和
外表标记的大颗粒淋巴细胞
黄疸
中央静脉
• 位于肝小叶长轴的中央,周围成放射状排列的肝血窦汇入其中,
• 直径45μm,由内皮细胞围成,内皮外少量结缔组织,无平滑肌
• 肝血窦开口于中央静脉,开口处的内皮细胞具有收缩功能 • 假设干个小叶中央静脉集合成小叶下静脉
门管区
• 相邻肝小叶的三角形或不规那么性的结缔组织小区,
• 有三种管道分支: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
•
不易鉴别。电镜下胞质内含许多大脂滴。
•
功能:贮存维生素A、合成胶原
胆小管
相邻肝细胞间局部质膜凹陷形成槽并相互对接、封闭而成的微 细的小管,在肝板内连接成网状管道。胆管直径0.5~1μm。
胆小管(ATP酶染色)
胆小管〔EM〕
胆小管壁之肝细胞膜形成微绒毛突入管腔, 形成胆小管的相邻肝细胞之间紧密连接、桥粒, 以防止胆汁通过肝细胞间溢入窦周间隙。当胆小 管正常结构破坏——胆汁溢入窦周间隙——入血——
•特点:最大的消化腺〔最大腺体〕
肝脏位置
• 肝大局部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小局部达左季肋区 • 肝大局部被肋所掩盖,仅在腹上区 的左、右肋弓之间有小局部露于剑突 下
• 在呼吸时肝可随膈肌上下移动, 平静呼吸时肝的上下移动范围为 2~3cm
肝脏形态
• 肝脏由于血液丰富,固活体肝 呈现棕红色,质地柔软而脆弱
肝脏解剖及正常超声表现

1
一、肝脏的解剖概要
• 肝脏呈楔形,上面呈光滑圆顶形,下面 凹陷不平,有左、右纵沟和中间一条横 沟。
• 横沟为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肝 管等由此出入。
• 右纵沟前方为胆囊窝,内有胆囊,后方 为静脉窝,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2
二、肝内管道系统
3
肝动脉:常规超声较难显示,与肝外胆管伴行于门脉腹侧。
• 剑下纵切 肝左叶呈锐角(<45度)。 腹主动脉矢状切面测量左肝厚度,正 常值:5—7CM.
8
9
• 右肋缘下斜切面声像图 右肝缘呈钝角,约75度。可显示肝脏各 叶,三支肝静脉,门静脉左、右分支, 左右肝管及胆囊等结构。
• 正常值:肝右叶最大斜径12-14cm。
10
11
正常肝动脉波形 特点是低阻型,
主要病理:肝细胞发生广泛性坏死,其后 在肝实质坏死区出现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和 肝细胞再生现象。
44
45
(3)胆汁性肝硬化 主要病因:胆道系统阻塞淤胆而发生的肝硬化.
A.持续性肝外胆管阻塞和胆道上行性感染。 B.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叶间胆管破坏 和损伤。 主要病理:肝体积常增大,晚期可轻度缩小。肝 表面较光滑或呈细小颗粒状。
65
66
67
4.胆囊变化
胆囊壁增厚,或呈双层。 原因:肝纤维化血管萎缩,胆囊静脉回流受阻,胆囊 静脉压增高,引起胆囊壁水肿。
肝功能障碍血浆蛋白降低。
68
4.门脉高压表现(后期改变)
(1)脾肿大 (2)侧支循环形成 (3)腹水
69
70
• 脾门区脾门静脉增粗>1cm。
71
72
73
74
脐静脉重新开放:肝 圆韧带呈液性管腔, 一端与门脉左支囊部、 矢状部相通,另一端 至肝下缘延续至腹壁。
肝脏解剖及功能PPT参考课件

如果体内蛋白质缺乏,还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如体重减轻(其减轻程度与营养缺乏成正比)、 病人基础代谢活动能力降低,如症状较重,可出 现疲乏无力、消瘦、浮肿、血压降低、心率减慢 、尿量减少、手足发麻、脱发、发色变淡、低体 温等,肝脏脂肪浸润,形成脂肪肝或肝脏肿大。
(2)脱氨作用:蛋白质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 对人体有毒的氨,肝脏将大部分的氨合成尿素, 经肾脏排出,一小部分再重新合成氨基酸。血中 氨增多是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氨的增多来 源于肝脏脱氨功能的减退。
• 肝可分为上下两面,(膈面、 脏面),前后左右4缘
• 膈面上有矢状位的镰状韧带
肝小叶——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肝脏表面覆有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被膜 表面大部人有浆膜覆盖。被膜深入肝内形成网状支架, 将肝这质分隔为许多具有相似形态和相同功能的基本 单位,称为肝小叶。
成人肝脏约由50万-100万个肝小叶组成。肝 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单位,为多边棱柱体,约 1mm×2mm大小,其中有一条中央静脉通过,单排的肝 细胞即肝板(在横断面上称肝细胞素),肝细胞以中 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细胞索。
(一)代谢功能
肝脏参与蛋白质、糖、脂类、 维生素、激素、酶类、电解质和微量 元素等的代谢过程。
1、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基本 形式,也是肝脏的主要成分。蛋白质不是吸收进来就可以为 人体所利用的,而需经过化学改造的过程,就是肝脏利用氨 基酸重新合成各种蛋白质,随着血流输送到身体各组织,维 持生命的生理活动。肝脏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有 以下3个方面:
Glisson系统 - 肝内胆管 - 肝门静脉 - 肝固有动脉
肝静脉系统 - 肝右静脉 - 肝中静脉 - 肝左静脉
肝脏的8个标准切面声像图示范

VS
详细描述
此切面声像图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右叶的 冠状面形态,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肝脏右叶 的宽度、厚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等信息,评估肝脏右叶的健康状况。同时 ,此切面声像图还可以观察到肝脏右叶内 的血管、胆管等结构,有助于发现病变和 异常情况。
肝脏左叶切面声像图
总结词
观察肝脏左叶的横切面形态,了解肝脏左叶 的横径和厚度。
详细描述
此切面声像图能够清晰地显示肝动脉的走向和分布,医 生可以通过观察肝动脉的通畅情况、血流速度等信息, 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同时,此切面声像图还可以观察 到肝动脉内的狭窄、闭塞等病变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 和治疗相关疾病。
肝静脉门静脉同时显示切面声像图
总结词
同时观察肝静脉和门静脉的走向和分布,了解两者通畅情况和相互关系。
详细描述
此切面声像图能够清晰地显示肝静脉的走向 和分布,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肝静脉的通畅情 况、血流速度等信息,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 。同时,此切面声像图还可以观察到肝静脉 内的血栓、狭窄等病变情况,有助于早期发
现和治疗相关疾病。
门静脉切面声像图
要点一
总结词
观察门静脉的走向和分布,了解门静脉的通畅情况。
肝脏周围有胆囊、胰腺、 十二指肠等器官环绕。
肝脏内部由门静脉、肝 动脉、胆管等管道系统 组成。
肝脏的生理功能
01
02
03
04
代谢功能
肝脏是人体内主要的代谢器官 ,参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的
代谢和转化。
解毒功能
肝脏能够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 毒或低毒物质,通过胆汁或尿
液排出体外。
造血功能
在胚胎期和新生儿期,肝脏有 造血功能,能够生成红细胞和
04
肝胆系统解剖和组织结构

肝小叶周边有窦状隙和胆小管 ,是血液和胆汁流动的通道。
肝小叶间结缔组织构成小叶间 胆管和小叶间动脉。
门静脉和胆小管系统
门静脉是肝脏的输入血管,收 集消化道的血液,携带营养物 质和代谢产物进入肝脏。
胆小管是肝脏的输出管道之一, 将胆汁从肝细胞输送到胆囊或 直接排入肠道。
门静脉和胆小管在肝脏内部形 成复杂的血管网络,为肝细胞 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排泄废物。
要点一
结缔组织的形态
要点二
结缔组织的功能
胆囊和胆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呈纤维状,排列紧密,具有固 定和保护作用。
维持胆囊和胆管的形态和位置,同时具有调节胆囊和胆管 运动的作用。
06
肝胆系统的生理功能
肝的代谢功能
蛋白质代谢
脂肪代谢
肝脏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场所,合成血浆 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等,维持血液 的正常凝固。
肝脏参与脂肪代谢,合成甘油三酯、磷脂 和胆固醇等,同时将脂肪酸氧化成二氧化 碳和水,释放能量。
糖代谢
维生素代谢
肝脏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通过糖原合成 和分解以及糖异生作用,将葡萄糖转化为 肝糖原储存或释放入血。
肝脏在维生素的吸收、储存和代谢中发挥 重要作用,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 K等。
胆汁的生成和分泌
04
胆囊和胆管的解剖
胆囊的位置和形态
总结词
胆囊位于肝脏下方,呈梨形,分为底、体、颈三部分。
详细描述
胆囊底通常位于肝脏的右前下缘,体部位于肝脏的胆囊床内,颈部则与胆囊管相连。
胆管的分类和结构
总结词
胆管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两部分,肝内胆管由小到大逐级分支,肝外胆管包括胆囊管和胆总管。
详细描述
肝内胆管从毛细胆管到左右肝管逐级分支,最终汇集成左右肝管。肝外胆管包括胆囊管、肝总管和胆 总管。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共42页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肝脏疾病--解剖生理概要

肝脏疾病--解剖生理概要一、肝脏解剖1.肝脏的大体解剖(l)部位:肝大部位于右上腹部,隐匿在右侧膈下和季肋深面,其左外叶横过腹中线而达左上腹,呈一不规则的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扁窄。
(2)膈面:呈凸形,大部分与膈肌相贴附。
(3)脏面:较扁平,与胃、十二指肠、胆囊、结肠肝曲,以及右侧肾和肾上腺相毗邻。
(4)膈面与脏面交界处成锐缘,右肝的下缘平齐右肋缘,左肝的下缘可在剑突下扪及,但一般在腹中线处不超过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
(5)肝的膈面和前面分别有左、右三角韧带及冠状韧带、镰状韧带和肝圆韧带,使其与膈肌及前腹壁固定。
(6)在肝的脏面还有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后者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又称肝蒂。
(7)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侧的支干,再进入肝实质内,此处也称第一肝门。
(8)门静脉系统:在肝实质内,由于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共同被包裹在Glisson纤维鞘内,所以可以由门静脉的分布来代表,故称为门静脉系统。
(9)肝静脉系统:另—个管道系统称为肝静脉系统,是肝血液的流出管道,其分布与门静脉系统不相一致。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此处也称第二肝门。
(11)肝内有若干平面缺少血管、胆管的分布,是肝内分区的自然界线,称为肝裂。
(12)以起自胆囊窝中部、向后上方抵于下腔静脉左壁的正中裂为界,将肝分为左、右两半。
(13)肝脏分为5叶:①起自胆囊窝中部,向后上方抵于下腔静脉左壁的肝正中裂为界,将肝分为左右两半。
②左、右半肝又各以叶间裂为界,分成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和尾状叶;左外叶和右后叶又以段间裂为界,再分成上、下两段,尾状叶也分成左、右两段。
(14)Couinaud分为8段:①以肝裂和门静脉及肝静脉在肝内分布为基础的Couinaud分段法,将肝脏分为8段。
②相当于尾状叶为I 段,左外叶为Ⅱ、Ⅲ段,左内叶为Ⅳ段,右前叶为V、Ⅷ段,右后叶为Ⅵ、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促进脂肪分解物的吸收:胆盐形成微胶粒,将脂肪酸、甘
油等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加速了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
④ 胆汁的其它功能
•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 防止胆固醇沉积; • 胆红素、药物激素的转化与排泄;
• 参与脂类、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的代谢;
• 吞噬、防御及造血
谢 谢
肝的淋巴
• 肝小叶内无淋巴管 • 肝内淋巴管分布于被膜内和小叶间血管周围,形成淋 巴丛 • 肝内淋巴(液)主要来自窦周间隙内的血浆 • 血浆在小叶周边经终末血管周间隙,入小叶间结缔组 织,进而被吸收至小叶间淋巴管内形成淋巴 • 肝产生的淋巴量很大, 淋巴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几乎 于血浆近似
肝胆系统的主要功能
肝脏组织学
• 肝脏外层富含弹性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被膜 • 肝小叶——不规则的多角棱柱状(2x1mm),成人50 - 100万
中央静脉
肝小叶 肝板(肝细胞索),界板 肝血窦 胆小管 门管区 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 和小叶间胆管
肝小叶模式图
小叶中央静脉
肝索,界板
肝窦 门管区
肝组织切片(HE)
肝 细 胞
肝动脉
与门静脉并行分支成小叶间动脉 终末微动脉并入肝血窦
终末微动脉
肝血窦的血液从小叶周围流向小叶中央 小叶中央静脉 小叶下静脉(单独走行于小叶间) 很快汇入下腔静脉
汇集成肝静脉从干后面出肝
肝内胆汁分泌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胆小管从小叶中央
流向
小叶周边 闰管出肝小叶后汇入小叶间 胆管
在小叶周边汇集成若干短小闰管(Hering管)
正常肝脏解剖和组织结构
肝脏解剖学
• 肝脏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消化腺 • 我国成年人肝脏约占体积的1/40-1/50
男性:重1154-1447克,体积 258x152x58mm 女性:重1029-1379克,体积 258x152x58mm
• 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较大,可占体重的1/20
如:1个月、身长51厘米的男婴肝脏重约140克
• 约占小叶体积80%,占肝内所有细胞的90% • 体积较大(20~30μm),多面体形,25%肝细胞有双核 • 三种不同的功能面:血窦面、胆小管面、肝细胞之间的连接面
• 肝细胞质丰富:线粒体丰富
粗面内质网多 滑膜内质网数量少于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溶酶体数量和大小不一 过氧化物酶
糖原、脂滴、色素等
中央静脉
• 位于肝小叶长轴的中央,周围成放射状排列的肝血窦汇入其中,
• 直径45μm,由内皮细胞围成,内皮外少量结缔组织,无平滑肌 • 肝血窦开口于中央静脉,开口处的内皮细胞具有收缩功能 • 若干个小叶中央静脉汇合成小叶下静脉
门管区
• 相邻肝小叶的三角形或不规则性的结缔组织小区,
有三种管道分支: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 • 每个肝小叶周围约有3~4个门管区
在腔静脉沟的上 端出肝,分别注 入下腔静脉
肝脏分段
左半肝:左内叶 左外叶——左外叶上段、左外叶下段
Glisson 系统
右半肝:右前叶 右后叶——右后叶上段、右后叶下段 尾状叶也同时分为左右两半:尾状叶左、右两段
5个叶 6个段
肝脏分段
肝静脉系统---
肝左静脉 肝中静脉 肝右静脉
在腔静脉沟的上 端出肝,分别注 入下腔静脉
② 储存和浓缩胆汁
• 胆囊容量:15—60ml(35ml);
• 浓缩部位:胆囊壁重吸收水分;
• 浓缩能力:5—10倍;
• 电解质吸收:Na+主动转运;Cl-被动转运。
③ 胆汁的主要作用--脂肪的消化吸收
• 促进脂肪的消化:胆盐、卵磷脂、胆固醇乳化脂肪颗粒裂 解,增加脂肪酶的作用面积,有利于脂肪的分解。
肝组织模式图
• 肝细胞质丰富:线粒体丰富 粗面内质网多 滑膜内质网数量少于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溶酶体数量和大小不一 过氧化物酶 糖原、脂滴、色素等
肝 血 窦
• 血窦位于肝板之间,血窦内血流从肝小叶周边汇入中央 静脉 • 肝窦内腔大不规则,窦壁由内皮细胞构成,肝窦内有肝 巨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
脏面),前后左右4缘
• 膈面上有矢状位的镰状韧 带
肝脏膈面
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 肝右叶、肝左叶
肝脏脏面
肝脏:右叶、左叶、方叶、尾状叶
肝脏后面
肝脏:右叶、左叶、方叶、尾状叶
肝脏分段
肝表面形态的简单分叶,不完全符合肝内管 道系统的配布情况。 肝门静脉 肝固有动脉 Glisson 系统 肝管及其分支 肝内管 道系统 肝左静脉 肝静脉系统--肝中静脉 肝右静脉
特点:最大的消化腺(最大腺体)
肝脏位置
•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 区,小部分达左季肋区
• 肝大部分被肋所掩盖,仅在腹上 区的左、右肋弓之间有小部分露 于剑突下 • 在呼吸时肝可随膈肌上下移动, 平静呼吸时肝的上下移动范围为 2~3cm
肝脏形态
• 肝脏由于血液丰富,固活
体肝呈现棕红色,质地柔
软而脆弱 • 肝略呈现楔形,右端园钝 而厚,左端逐渐变窄而薄 • 肝可分为上下两面,(膈面、
肝窦内皮细胞
肝内巨噬细胞
肝细胞、肝血窦、窦周隙(Disse 间隙)和胆小管
窦周隙和贮脂细胞
• 窦周隙又称Disse 间隙(狄氏腔):肝细胞与血窦内皮 细胞之间的狭窄间隙(0.4μm)光镜下极难辨认
• 贮脂细胞(储脂细胞)又称Ito细胞、窦周细胞、间质 细胞: 在窦周隙散在存在,形态不规则。光镜下普通染色 不易鉴别。电镜下胞质内含许 肝细胞索(肝板)、界板
肝小叶
肝血窦:窦内皮细胞、肝内巨噬细胞和肝内大颗粒淋巴细胞 窦周隙和贮脂细胞 胆小管
门管区:
(结缔组织中有)小叶间动脉、小叶见静脉和小叶间胆管
肝脏血液循环
入肝
门静脉
逐渐分支形成小叶间静脉
终末门微静脉(行于小叶间)
入口微静脉(穿过肝板与肝血窦相连) 入肝
功能:贮存维生素A、合成胶原
胆小管
相邻肝细胞间局部质膜凹陷形成槽并相互对接、封闭 而成的微细的小管,在肝板内连接成网状管道。胆管直 径0.5~1μm。
胆小管(ATP酶染色)
胆小管(EM)
胆小管壁之肝细胞膜形成微绒毛突入管腔, 形成胆小管的相邻肝细胞之间紧密连接、桥粒, 以防止胆汁通过肝细胞间溢入窦周间隙。当胆 小管正常结构破坏——胆汁溢入窦周间隙—— 入血——黄疸
• 制造胆汁 • 储存和浓缩胆汁
• 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 参与脂类、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的代谢 • 药物与激素的转化与解毒
① 制造并分泌胆汁
• 日分泌量:600-1200ml;肝胆汁黄棕色,胆囊胆汁色深。 • 成分:有机成分为胆盐、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卵磷 脂等;无机成分有钠、钾、钙、氯和少量重金属等。
窦内皮细胞:为有孔内皮,细胞扁而薄,腔面可见少量微 绒毛,部分细胞因有窗孔而成筛状 肝内巨噬细胞(枯否细胞,kupffer 细胞):是定居肝内的 巨噬细胞,位于血窦内或血窦璧上,来源于 血液单核细胞 肝内的大颗粒淋巴细胞:曾被认为是肝内散在的内分泌细
胞,称为“pit”细胞,证实具有NK细胞活性和
表面标记的大颗粒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