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洪喜——体质学说

合集下载

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运用分析

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运用分析

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运用分析作者:卢丹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10期【摘要】中医基础理论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体质学说,体质学说主要是针对人类生命活动的描述,主要内容是总结人类在长期的生命历程中在生理、心理以及形态上的综合表现。

体质学说在我国的发展较为久远,最先开始于西汉时期,当时该门学说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

在中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体质学说也不断完善。

本文主要分析中医儿科临床中体质学说的应用情况,目的是依靠体质学说指导中医儿科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体质学说;中医儿科;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19)19-0017-01体质学说主要是针对人类健康和疾病之间关系的描述。

中医对体质学说的研究较为久远,《黄帝内经》中就对体质有了一定论述,里面大体内容是这样描述的,诊治患者时首先需要观察他外在形体胖瘦特点,根据患者的胖瘦情况判断机体气机的虚实,实则泻虚则补,由此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小儿体质与成人体质存在明显的不同,正是由于小儿体质特点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儿更容易遭受疾病的侵袭。

因此加强对体质学说的研究指导儿科临床疾病的诊治是非常必要的。

易变性、不足性以及可塑性是小儿体质呈现出来的明显特点。

小儿脏腑功能还未发展完善,稚阴稚阳的体质呈现出小儿体质不足性的性特点。

此种体质类型的小儿更容易遭受外界病邪的侵袭,在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抵抗病邪的能力较差,因而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易变性是指,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小儿机体各个功能正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一旦遭受病邪入侵后,疾病发上发展速度较快。

此时在用药上要多加注意,根据小儿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以免用药不慎影响小儿正常体质。

小儿阶段的体质有较强的可塑性,该时期加强对小儿的干预,指导小儿养成健康的生活和作息习惯,有助于帮助小儿塑造健康的体质,对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重要意义[2]。

体质学说

体质学说

人格的结构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 ①是人格倾向,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动力 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等。 ②为心理特征,主要指能力、气质、性格等。 ③为心理调节,如自我评价、自我感受与自我控制。 可见,人格是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的一种多水平、 多层次的完整系统,它们彼此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其 中与中医学体质理论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个性心理特征中 的气质与性格等。
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是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本质特 征,它概括了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 的机能在生命活动或形体运动中的反映,与人的体格、 体型、机能、神经、心理等均有密切的关系。人体机能 在形体运动中反映出来的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敏性、 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等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概括了人体心理上的本质特性,人在心理 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智力、情感行为、感知觉、态度、个 性、性格、意志等均是心理素质的反映。
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 喜怒悲忧恐”,神志活动的产生和维持有赖于内在脏腑 的机能活动,以脏腑精气血阴阳为物质基础,通过口、 眼、舌、鼻、耳这些接受外界信息刺激的重要器官将信 息传入五脏,在五脏的生理活动下产生。 就认知活动而言,《灵枢· 本神》:“心藏脉,脉 舍神”、“肝藏血,血舍魂”、“肺藏气,气舍魄”、 “脾藏营、营舍意”、“肾藏精,精舍志”。 就情感活动而言,《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心“在 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 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
⒉气质:分为现代心理学之气质和中医学之气质。 ⑴现代心理学之气质 相当于西方心理学“temperament”,是指人在进行 心理活动时或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强度、速度、稳 定性、指向性和灵活性等动态性的人格心理特征。 既表现在情绪产生的快慢、思维的灵活程度、情绪 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情绪状态的稳定性、情 绪变化的幅度及心理活动的内倾性和外倾性方面,也表 现在行为动作和言语的速度与灵活性方面,是人的心理 活动稳定的、与遗传有关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内部心 理气候。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概述)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概述)

体质学说概述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类型特征,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

一、体质的概念(一)体质的基本概念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换言之,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人体个性特征。

(二)体质的构成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形与神的协调统一,这是生命存在和健康的基本特征。

健康,就是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精神心理方面的完好状态,正如张介宾《类经·藏象类》说:“形神俱备,乃为全体。

”神由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在,形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所舍之处;反过来,神是形的功能表现和主宰,神作用于形,对人体生命具有主导作用,能协调人体脏腑的生理机能。

因此,形壮则神旺,形衰则神衰。

体质概念包括了形、神两方面的内容,一定的形态结构必然产生出相应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特征,而良好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特征是正常形态结构的反映,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体质的固有特征中综合地体现出来。

可见,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差异性构成。

1.形态结构的差异性人体形态结构上的差异性是个体体质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外部形态结构和内部形态结构(有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

根据中医学“司外揣内”的认识方法,内部形态结构与外观形象之间是有机的整体,外部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外在表现,内部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内在基础。

而体表形态最为直观,故备受古今中外体质研究者重视。

因此,形态结构在内部结构完好、协调的基础上,主要通过身体外形体现出来,它以躯体形态为基础,并与内部脏器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故人的体质特征首先表现为体表形态、体格、体型等方面的差异。

体表形态是个体外观形态的特征,包括体格、体型、体重、性征、体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等。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

调理原则
因人制宜、整体观念、辨证施治。
运动调理
根据体质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促 进气血流通。
精神调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调节心理 状态。
药物调理
根据体质类型,使用相应的中药或针灸等 治疗手段。
常见体质调理方案
气虚质
益气健脾,适当食用黄芪、党 参等中药材,进行太极拳等运
动。
血虚质
养血补血,适当食用当归、枸 杞等中药材,进行散步等运动 。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
目录
• 体质学说的定义与重要性 • 体质的分类与特点 • 体质的形成因素 • 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 体质的辨识与调理 • 现代医学对体质学说的研究与应用
体质学说的定义与重
01
要性
体质学说的定义
体质学说定义
体质学说是指根据个体在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特征差异, 将人群划分为不同的体质类型,并分析不同体质类型与疾 病发生、发展及转归关系的学说。
体质的辨识与调理
05
辨识体质的方法与原则
望诊
观察形体、面色、舌象等,判断体质 类型。
01
闻诊
听声音、嗅气味,了解体质状况。
02 03
问诊
询问症状、病史,综合分析体质特点。
辨识原则
全面分析、综合判断,结合个体差异。
05
04
切诊
摸脉象,判断气血阴阳等状况。
调理体质的方法与原则
饮食调理
根据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食物,补充营 养。
平和质
精力充沛、适应力强、抵 抗力好、耐受寒热、不易 患病。
气虚质
易疲乏、气短、自汗、易 感冒、舌淡红、苔白润。
血虚质
面色苍白、心悸失眠、头 晕眼花、月经量少、舌淡 红、苔薄白。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的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的应用)

体质学说的应用体质学说,重在研究正常人体的生理特殊性,强调脏腑经络的偏颇和精气阴阳的盛衰对形成体质差异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个体的差异规律、特征及机理。

疾病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种种差异,取决于个体的体质,体质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预后上的差异及个体对治疗措施的不同反应性。

因此,体质与病因、发病、病机、辨证、治疗及养生预防均有密切的关系,体质学说在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医学强调的“因人制宜”,就是体质学说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体现,是个体化诊疗思想的反映。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体质因素决定着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耐受性。

体质反映了机体自身生理范围内阴阳寒热的盛衰偏颇,这种偏颇性决定了个体的机能状态的不同,因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亲和性、耐受性不同,也就是选择性不同,正所谓“同气相求”。

一般而言,偏阳质者易感受风、暑、热之邪而耐寒。

感受风邪易伤肺脏;感受暑热之邪易伤肺胃之津液及肝肾之阴气。

偏阴质者易感受寒湿之邪而耐热,感受寒邪后易入里,常伤脾肾之阳气;感受湿邪最易困遏脾阳,外湿引动内湿而为泄为肿等。

小儿气血未充,稚阴稚阳之体,常易感受外邪或因饮食所伤而发病。

体质因素还决定着发病的倾向性。

脏腑组织有坚脆刚柔之别,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不同,因而不同体质的人发病情况也各不相同。

一般而言,小儿脏腑娇嫩,体质未壮,易患咳喘、腹泄、食积等疾;年高之人,脏腑精气多虚,体质较弱,易患痰饮、咳喘、眩晕、心悸、消渴等病;肥人或痰湿内盛者,易患中风、眩晕;瘦人或阴虚之体,易罹肺痨、咳嗽诸疾;阳弱阴盛体质者易患脾肾阳虚之证。

脏气偏聚盈虚的改变,形成体内情感好发的潜在环境,使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使情志症状的产生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倾向性。

此外,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也与个体体质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不同的种族、家族长期的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条件不同,形成了体质的差异,即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抗病能力和免疫反应的不同。

体质学说的基本内容

体质学说的基本内容

体质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质分类:中医体质学说将人体分为九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分别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平衡质,每种体质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特征。

2. 体质形成: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人体的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先天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遗传基因和胎儿期的发育情况,而后天因素则包括饮食、生活习惯、环境、情绪等方面的影响。

3. 体质与疾病: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不同的体质类型容易患上不同的疾病,并且在患病后也会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影响。

因此,中医体质学说强调根据个体的体质类型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4. 体质调理:中医体质学说认为通过调理人体的体质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并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

调理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调理、心理调理和药物调理等,其中饮食调理是最基本的调理方法。

5. 体质检测:中医体质学说认为通过对人体的体质进行检测可以了解个体的体质类型和健康状况,并为个性化的诊
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前常用的体质检测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脉象检测、舌诊、面诊等。

体质学说

体质学说

体质学说●中医学体质学说——属于藏象的内容之一。

●体质的内在基础即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精气血津液等。

体质的差异,实乃内在物质之偏倾和功能活动之差异的反映。

●研究体质,实质上是从差异性方面研究藏象,藏象理论是体质学说的指导思想。

第一节体质学说的基本概念一、“体质”名称的由来●古有“禀赋”、“素质”、“禀质”、“素禀”、“气禀”、“气体”等名称。

●近年来,“体质”逐渐形成一种学说,被日益重视。

●“体质学说”的兴起,拓展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形成一些新的理论热点。

二、体质的含义是人体在遗传性(先天禀赋)和获得性(后天调养)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结构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先天禀赋——来自父母,为体质形成的第一个因体质素(遗传因素、胎育因素)后天因素——决定体质的发展与差异性结论:先天禀赋决定了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后天调养又使得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体质的表现形式体质的表现形式体现于两方面:生理体质—个体对外来刺激的生理反应性,个体在体力、智力、本能方面的特性;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等)体质的表现病理体质—个体受病邪作用时的发病倾向(机体对某些外邪的易感性,对病证的易发性和发病后的易转性等)四、体质所含内容包括内部与外形两部分:气质:是隶属于体质的一个较小概念,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称(神态、意识、言行、风度中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内部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体现于感觉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等)性格:是人习惯化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点(骄傲、谦虚、勤奋、懒惰、勇敢、怯懦等)形态:人体躯体形态(体重、特征、骨骼、体形及体姿等)外形体格: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煅炼程度的状态(身长、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皮肤等)体型:身体类型(胖、瘦、高、矮、肤色等)注:上述内容中,素质、形态、体格、体型可概括为“形”;气质、性格可概括为“神”体质的内容实为“形神合一”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体质学说的应用

体质学说的应用

体质学说的应用体质的特殊性是由脏腑之盛衰,气血之盈亏所决定的,反映了机体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

由于体质的特异性、多样性和可变性,形成了个体对疾病的易感倾向、病变性质、疾病过程及其对治疗的反映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因此,中医学强调“因人制宜”,并把体质学说同病因学、病机学、诊断学、治疗学和养生学等密切地结合起来,以指导临床实践。

一、体质与病因体质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和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不同体质对某些病因和疾病有特殊易感性。

中医病因学对这一现象早有认识,针对某种体质容易感受相应淫邪的特点尚有。

同气相求”之说。

如迟冷质者素体阳虚,形寒怕冷,易感寒邪而为寒病,感受寒邪亦易人里,常伤脾肾之阳气;燥红质者素体阴虚,不耐暑热而易感温邪;粘滞质者体素湿盛,易感湿邪,常因外湿引动内湿而为泄为肿等。

{内经》中还有。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

(《灵枢·五变》)等记载。

由此可见,由于脏腑组织有坚脆刚柔之别,不同体质的人发病情况也各不相同。

肥人多痰湿,善病中风;瘦人多火,易得痨嗽;年老肾衰,多病痰饮咳喘。

凡此种种,均说明了体质的偏颇是造成机体易于感受某病的根本原因。

二、体质与发病中医学认为,正气虚是形成疾病的内在根据,而邪气只是疾病形成的外在条件。

邪之所客必因正气之虚。

正气虚,则邪乘虚而人;正气实,则邪无自人之理。

正气决定于体质,体质的强弱决定着正气的虚实。

因此,发生疾病的内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人的体质因素。

体质决定发病与否及发病情况:体质的强弱决定是否感受外来的邪气。

人体受邪之后,由于体质不同,发病情况也不尽相同。

有立刻发病的,有不立刻发病的,也有时而复发的。

体质健壮,正气旺盛,则难以致病;体质衰弱,正气内虚,则易于发病。

如脾阳素虚之人,稍进生冷之物,便会发生泄泻,而脾胃强盛者,虽食生冷,却不发病。

可见,感受邪气之后,机体发病与否,往往决定于体质。

当然我们决不能因为强调了体质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而否定邪气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洪喜————体质学说
一、桂枝体质——白、瘦(长脸)(面部白瘦,两腮无肉)
桂枝体质:患者肤色白而缺乏光泽,皮肤湿润而不干燥,口唇暗淡而不鲜红,体型偏瘦者
多,肌肉比较坚紧,一般无浮肿,腹部平,腹部肌肉较硬而缺乏底力,如同鼓皮,严重者
腹部扁平而两腹直肌拘急。

多见于循环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营养不良患者。

桂枝体质
是适合长期服用桂枝以及桂枝汤类方的一种患者体质类型。

代表方为桂枝汤、小建中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

这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心肾阳气的不足,或肝胃阴液的不
足,易于表虚,易于阳越,易于气脱,易于气阴两虚。

1、比如,一个腹部痛病人,结合辩证,实证可以用桂枝加大黄汤。

2、比如,一个腹部痛病人,结合辩证,虚弱的就很有可能是小建中汤了。

比如节目主持人撒贝宁,明星,陈冠希,何润东,都是桂枝体质.
白瘦桂枝体质,瘦小者体质多阴液亏虚桂枝体质的感冒一般分3个层次递进,身体一般就用桂枝汤,比较虚弱的小建中,很虚弱的炙甘草,这3个层次都需要服汤以后微汗一时许方有效,太阳病,汗解为正治,,但都必须加连翘50克,这个连翘的问题,以后要很详细的给你解说,还没有写完的的,中医治疗感冒成败与否,全在此处,这个是很重要的问题。

二、小柴胡体质——黄、黑、瘦、干(方脸、尖下颏)(面部黄黑瘦,脸上没有肉)(淤暗无光)
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

肌肉比较坚紧,舌
苔正常或偏干。

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
绪的影响,四肢冷。

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

多见于精神神经
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胆道疾病患者。

柴胡体质是适合长期服用柴胡以及柴胡类方的一种体质类型。

代表方为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等。

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气机的郁滞或逆乱,或外邪郁于半表半里不易透发,或肝胆胃的气机易于逆乱,或气滞,或血瘀。

桂枝证腹主动脉搏动亢进压痛而柴胡证胸胁苦满无腹主动脉搏动亢进压痛
三、人参体质——黄,瘦,干(瘦老头)
人参体质的病人也是如此,很瘦弱,面部及身上皱纹很多,比较干瘦。

慢性病,消耗性疾病的病人非常多见。

(参、草同用)
黄师治疗肿瘤病人,消瘦多用炙甘草,麦门冬,都属于人参体质。

同理,心律失常的病人,消瘦,有人参外貌的用炙甘草是合适的。

干瘦黑黄的,满是皱纹的失血家,八珍汤,人参第一味药,人参为主。

皮肤黄而光滑,肌肉松软的尊荣人,治疗血痹的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第一味药,黄芪为主。

四、黄芪体质——黄,胖,软
病人进门之后,一看皮肤色黄,肌肉丰满,简单的说就是个皮肤黄色的胖子。

也就是尊荣人,那么用黄芪是安全的是有效地,退一万步讲,最多是无效,而不至于有副作用,相对是安全的。

黄芪体质”:其人多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

浮肿貌,目无精彩。

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

五、半夏体质——肥胖油腻(圆脸)
半夏体质:营养状况较好,肤色滋润或油腻,或黄暗,或有浮肿貌,但缺乏正常的光泽;形体并不羸瘦,肥胖者居多。

主诉较多而怪异,多疑多虑,易于精神紧张,情感丰富而变化起伏大,易于出现恶心感、咽喉异物感、粘痰等。

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

舌象多数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滑苔粘腻,或舌边有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或有齿痕舌。

半夏体质是适合与较长时间或大量服用半夏及其类方的体质类型。

代表方为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胆汤、半夏厚朴汤等。

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痰热内壅、痰气交阻、风痰上扰、痰湿内阻等
1、如消化道慢性腹泻,泄下有粘液,如八位解郁汤等;
2、再比如很多心理及精神方面的病人,亚健康状态,没有器质性病变,但精神症状明显,也是祖国医学痰证的范围,用温胆汤类有效的;
3、如腹部痛的病人,比较壮实,结合舌脉,确定是实证,可能是半夏泻心汤;
4、又如腹部痛的病人,看起来虚弱抑郁,舌脉都支持虚证,就有可能是解郁汤。

三、复合体质之桂枝半夏复合体——若是圆脸,身体又很白瘦
1、确定是实证——就有可能半夏泻心汤合桂枝加大黄汤;
2、看舌脉,身体虚弱之虚证,既有虚弱还有精神恍惚——就可能使用小建中汤合解郁汤来处方了。

六、五苓散体质——白胖/虚胖(多善于饮酒,喜欢吃肉)
患者一般有口渴,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多,不成形
体质要求:面部不油腻,能食,容易累,易疲劳,肚子大,比较软,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大部伴有脂肪肝,痛风,高血糖。

舌象:胖大,舌质淡,暗或紫,舌苔厚腻,喜欢吃肉,喜欢喝酒。

胖有几种情况,黄胖黄芪体质,黑胖油腻防风通圣体质等
比如沈殿霞,赵忠祥,老版红楼梦,贾府的老祖宗,都是比较典型的五苓散体质
瘦人方用五苓散,桂的用量相对要稍大,降水气,平冲逆,桂枝用瘦人多;
胖人用五苓散以泽泻用量稍大。

以阳虚运化无力,水血淤滞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