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关中种植的小麦品种

合集下载

关中灌区优质小麦品种适应性筛选试验

关中灌区优质小麦品种适应性筛选试验

4 2 ・2
4・1 8
6・ 6
6・ 4
25 0
23 0
整齐
一般
6 7 8
新麦 9号 豫麦 5 6 36 2
1 1-1 1 l l 1・ 1 1 1・l 1
4・2 4 4・2 3 4・1 6
6- 7 6・ 6 6・ 2
26 0 25 0 21 0
种植 的优 质小麦品种 9 2 , 0 3 为大面积推 广提 供科学依据 。
关键 词 : 灌区; 优质 优质小品 ; 品种; 适应性
1 前 言
小麦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 , 常年种植面积 在 13 3 h 3. 万 m 左右 。 据报道 , 2 0 年, 至 0 2 通过国 家和省审定的优质小麦品种有 2 多个 , o 优质小麦
参试的 8 个品种 , 均具有良好 的抗倒伏性 ; 均
未有赤霉病 、 黑穗病和青干发生 ; 对条锈病除温麦 芒 。豫麦 5 小穗排列松散 , 6 其他品种相对紧凑。 6 号和济麦 1 两个品种感染外 , 7 其余 6 品种均 35 不同品种产量结果 个 .
表 3 穗部性状调查
表 4 产量结构 、 产量 结果
33 不同品种抗逆性特征 .

况各异 , 新麦 9 小穗数 1 . 号 2 5个为最少 , 温麦 6 号小穗数 1 . 个为最多; 60 豫麦 4 、 7 豫麦 3 、 4 济麦 1 、 麦 5 穗型都为纺锤体 , 四个 品种均为 7豫 6 其余 方形 ; 除济麦 1 穗无芒外 , 7 其余 7 品种穗均有 个
品 种 间基 本 苗 和 冬 前 群 体 的 最 大 相 差 1 4 . 万株/ 6m ; 季 群 体 的 最 大 相 差 1.9 67 。 春 6

关中东部灌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关中东部灌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12):15-19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h l j n y k x .h a a s e p.c n D O I :10.11942/j.i s s n 1002-2767.2023.12.0015党润海,赵楠,王楠,等.关中东部灌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12):15-19.关中东部灌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党润海,赵 楠,王 楠,王树星,尚 杰,张 乐(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渭南714000)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关中东部灌区种植的高产㊁稳产小麦品种,以15个小麦品种与周麦36(C K )进行品种栽培比较试验,对生育期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测定㊂结果表明,海纳麦69分蘖强,千粒重高,抗逆性表现好,产量8942.85k g ㊃h m -2,较周麦36(C K )增产13.95%,综合排名第一,可作为本地区的首选栽培品种㊂商优1号和双收麦6号,均较周麦36(C K )有明显优势,可作为本地区的小麦备选栽培品种㊂关键词:关中东部灌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收稿日期:2023-09-14基金项目:陕西省厅市联动重点项目(渭南现代农业)(2022G D -T S L D -56-2)㊂第一作者:党润海(1970-),男,农艺师,从事小麦和玉米新品种选育㊁试验示范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㊂E -m a i l :1085598225@q q.c o m ㊂民以食为天 ,粮食是生存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㊂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833.2万h m 2,总产量68653万t,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㊂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持续变化,同时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1-5]㊂关中东部是陕西省粮食主产区,素有 关中粮仓 之美誉㊂小麦是关中东部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关中东部常年种植小麦28万h m 2,占陕西省小麦种植面积的30%,小麦年产量120万t ,占全省29.5%[6],抓好小麦生产对保障全省粮食安全意义重大㊂品种是小麦高产㊁稳产的先决条件和关键因素,培育和筛选高产的小麦品种是实现产量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7],近年来,围绕小麦种植密度㊁播期和施肥模式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的研究[8-11],而对于小麦高产品种潜力的挖掘并不多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种植者对品种了解不够,在品种选择上存在误区[12],一是,片面追求新品种,引种后减产或者绝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二是,盲目追求大穗品种,大穗型小麦品种一般具有较大增产潜力,但是要参考当地的生产气候条件及种植方式;三是,片面追求高肥水品种,但高肥水品种只有在高肥水地块才能发挥其增产潜力;如果在中低产田种植,小麦会表现出早衰㊁干枯㊁籽粒不饱满等问题,造成严重损失㊂本研究通过开展系列品种比较试验旨在引进和筛选出适合关中东部灌区种植,丰产性好㊁抗逆性强㊁稳产性好的优良品种,提高农户经济收益,更好地指导该地区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以期达到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民增收㊁农业增效[13-14]㊂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孙镇试验站(34ʎ97'N ,109ʎ78'E ),多年平均气温13.7ħ,极端最低气温-16.7ħ,极端最高气温41.8ħ㊂年平均日照时数2228.9h ,年平均降水量519.9m m ㊂试验地土质为壤土,前茬为玉米,中等肥力,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交通便利㊂1.2 材料供试小麦材料共16份,分别为涡麦505㊁华冠181㊁山农48㊁渭农609㊁天麦178㊁阜航麦1号㊁天麦139㊁海纳麦69㊁商优1号㊁轮选121㊁双收麦6号㊁新麦60㊁商麦188㊁孟麦188㊁泛麦5号和周麦36(C K )㊂具体信息详见表1㊂1.3 方法1.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16个处理,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3次重复,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2.5m2,区间设走道,四周设保护行4行㊂1.3.2 田间管理 2022年10月20日播种,2022年10月24日㊁2022年11月25日㊁2023年4月18日㊁2023年5月6日各灌溉1次,底肥施三元复合肥60k g ㊃(666.67m 2)-1,有机肥80k g㊃(666.67m 2)-1,3月22日追施尿素12.5k g㊃(666.67m 2)-1㊂1.3.3 数据分析 本试验数据通过E x c e l 2017进行处理㊂采用S P S S2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㊂51黑龙江农业科学12期表1供试品种信息编号品种品种来源选育单位1涡麦505莱州137/周麦16//郑育麦9987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华冠181洛麦21/矮抗58河南华冠种业有限公司3山农48A075-4/济麦22山东农业大学4渭农609徐麦35/泰麦733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5天麦178郑麦366/百农A K58//周麦22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6阜航麦1号阜麦8号航天辐射阜阳市农业科学院7天麦139皖麦30/矮抗58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8海纳麦69濮职麦一号/济麦20濮阳市华龙区华丰种业有限公司㊁河南海纳种业有限公司9商优1号新麦26/商麦0826商丘市农林科学院10轮选121矮败小麦轮回选择上蔡县创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1双收麦6号淮麦22/周麦18淮北双收种业有限责任公司㊁濉溪县双收种业农作物研究所12新麦60新麦35/新麦12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13商麦188徐麦054/洛麦23商丘市农林科学院14孟麦188周麦22/华麦566河南先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5泛麦5号冀5418/京泛309//周麦13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地神种业农科所16周麦36(C K)矮抗58/周麦19//周麦22周口市农业科学院2结果与分析2.1供试小麦品种生育进程由表2可知,各品种小麦在10月20日播种,均在11月1日出苗,抽穗期在4月13日到4月16日之间,成熟期在5月31日到6月3日,差异不大;全生育期较周麦36(C K)长1d的品种有华冠181㊁天麦178㊁海纳麦69㊁双收麦6号㊁泛麦5号,其余品种全生育期均小于或等于周麦36(C K)㊂表2供试小麦品种生育进程编号品种播种期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全生育期/d 1涡麦50510月20日11月1日4月13日6月1日212 2华冠18110月20日11月1日4月16日6月3日214 3山农4810月20日11月1日4月15日6月2日213 4渭农60910月20日11月1日4月13日6月1日212 5天麦17810月20日11月1日4月16日6月3日214 6阜航麦1号10月20日11月1日4月13日6月1日212 7天麦13910月20日11月1日4月15日6月2日213 8海纳麦6910月20日11月1日4月15日6月3日214 9商优1号10月20日11月1日4月13日6月1日212 10轮选12110月20日11月1日4月14日5月31日211 11双收麦6号10月20日11月1日4月15日6月3日214 12新麦6010月20日11月1日4月13日6月1日212 13商麦18810月20日11月1日4月14日6月1日212 14孟麦18810月20日11月1日4月13日5月31日211 15泛麦5号10月20日11月1日4月15日6月3日214 16周麦36(C K)10月20日11月1日4月15日6月2日2132.2供试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由表3可知,各参试品种成熟时株高有一定差异,范围在73~83c m,各小麦品种的株高均比周麦36(C K)高,其中株高最高的小麦品种是泛麦5号,为83c m㊂在播期播量相同的条件下,各参试品种的基本苗有所差异,16个品种基本苗在280.35万~299.55万株㊃h m-2㊂各品种成穗率差异较大,成穗率在34.9%~61.4%,其中轮选121成穗率最高,为61.4%,双收麦6号和天麦178成穗率较低,均只有约35%㊂从有效穗来看,双收麦6号最多,达到682.5万穗㊃h m-2,其次是海纳麦69和商优1号,分别达到681.0万6112期 党润海等:关中东部灌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和663.0万穗㊃h m -2,最少的为天麦139,仅有582.0万穗㊃h m -2㊂穗粒数最多的是渭农609,达到38.2粒,其次是天麦178,达到36.1粒,最少的为泛麦5号,为32.6粒㊂各品种千粒重在40.7~45.9g 之间,海纳麦69千粒重最高,其次是涡麦505,达到45.5g ,新麦60的千粒重最低㊂表3 供试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编号品种株高/c m 基本苗/(万株㊃h m -2)成穗率/%有效穗/(万穗㊃h m -2)穗粒数/粒千粒重/g1涡麦50576d 299.55a56.7b 631.5e 34.3b c d e 45.5a2华冠18175e 294.00a b c40.7g 585.0i 36.0b 42.8b c d e 3山农4882a b 296.10a b 49.2e 648.0c33.8c d e 42.5c d e f 4渭农60977d 299.55a56.7b 600.0g h 38.2a 41.3e f 5天麦17881b294.60a b c34.9i601.5f gh 36.1b44.6a b 6阜航麦1号76d e 287.55b c d e 52.9c585.0i 35.5b c40.9e f 7天麦13975d e 292.05a b c d 38.1h 582.0i33.9c d e42.2c d e f 8海纳麦6978c 299.55a 48.7e f 681.0a35.0b c d 45.9a9商优1号79c299.55a 56.7b 663.0b 34.8b c d 44.6a b10轮选12176d e 299.55a 61.4a 636.0d e 33.7c d e 41.5d e f 11双收麦6号82a b 299.55a 35.4i682.5a 34.4b c d e43.7b c 12新麦6074e f 280.35e 56.4b 609.0f33.2d e 40.7f 13商麦18882a b 285.90c d e 56.7b 594.0h32.7e 41.2e f14孟麦18882a b 284.55d e 56.1b 604.5f g 33.6c d e 41.9c d e f 15泛麦5号83a 280.50e 50.9d 643.5c d32.6e 42.3c d e f 16周麦36(C K )73f295.50a b47.9f628.5e34.7b c d43.3b c d注:同列数据后字母表示在P <0.05水平差异显著㊂下同㊂2.3 供试小麦品种抗逆性表现由表4可知,从抗倒伏能力来看,各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强,均未发生倒伏㊂从病害发生情况来看,各小麦品种纹枯病均没有发生,锈病均为1级,白粉病和赤霉病总体发生较为严重,其中华冠181㊁阜航麦1号㊁新麦60㊁商麦188㊁泛麦5号和周麦36(C K )白粉病发生最为严重,天麦178和天麦139的赤霉病发生最为严重㊂表供试小麦品种抗逆性表现注:倒伏分级为级,不倒伏;级,倒伏轻微,植株倾斜角度小于级,中等倒伏,倾斜角度级,倒伏较重,倾斜角度5级,倒伏严重,倾斜角度60ʎ以上㊂纹枯病分级为0级,无㊂白粉病分级为1级,病情指数ɤ10;2级,10<病情指数ɤ20;3级,20<病情指数ɤ30㊂赤霉病分级为1级,发病小穗占全部小穗1/4及以下;2级,发病小穗占全部小穗(1/4~1/2];3级,发病小穗占全部小穗(1/2~3/4]㊂病情指数=ð(各级发病数ˑ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ˑ最高级代表值)ˑ100㊂2.4 供试小麦品种产量表现由表5可知,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各品种产量在7208.40~8942.85k g ㊃h m -2,其中阜航麦1号㊁天麦139㊁轮选121㊁新麦60㊁商麦188㊁孟麦188㊁泛麦5号产量均低于周麦36(C K ),分别较周麦36(C K )减产8.15%,3.36%㊁6.62%㊁0.87%㊁1.80%㊁5.23%和3.44%㊂其中海纳麦69产量最高,为8942.85k g㊃h m -2,较周麦36(C K )增产71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12期13.95%,其次为商优1号㊁双收麦6号㊁山农48㊁渭农609㊁华冠181㊁涡麦505㊁天麦178,产量分别为8699.70,8590.80,8511.45,8298.45,8111.55,7963.95和7881.75k g㊃h m -2,分别较周麦36(C K )增产10.85%㊁9.47%㊁8.46%㊁5.74%㊁3.36%㊁1.48%和0.43%㊂其他品种均较对照减产㊂表5 供试小麦品种产量表现编号品种小区产量/k gⅠⅡⅢ小区平均产量/(k g㊃h m -2)与对照比较增产量/(k g㊃h m -2)增产率/%位次1涡麦5059.869.9710.039.957963.95e f 116.101.4872华冠18110.2410.1810.0010.148111.55e 263.703.3663山农4810.7010.6810.5410.648511.45c663.608.4644渭农60910.5110.2410.3710.378298.45d450.605.7455天麦1789.939.929.719.857881.75f g 33.900.4386阜航麦1号9.089.088.879.017208.40k -639.45-8.15167天麦1399.539.409.529.487584.45h i -263.40-3.36128海纳麦6911.1411.0711.3211.188942.85a 1095.0013.9519商优1号10.9011.0110.7210.878699.70b851.8510.85210轮选1219.329.039.139.167328.10j k -519.75-6.621511双收麦6号10.7710.8310.6210.748590.80b c 742.959.47312新麦609.659.699.849.727779.75g-68.10-0.871013商麦1889.739.539.639.637706.70g h -141.15-1.801114孟麦1889.269.399.249.307437.45i j -410.40-5.231415泛麦5号9.359.599.479.477577.85h i -270.00-3.441316周麦36(C K )9.949.739.769.817847.85f g--93 讨论小麦新品种是推动小麦产业发展最主要的生产因素之一[15-17],开展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对于提升良种覆盖率㊁加快品种更新换代㊁促进提质增效,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具有积极作用[18]㊂许多地区通过围绕小麦的抗性表现㊁农艺性状及产量水平的研究,筛选出了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19-22]㊂关中平原东部光照充足,雨量适宜,年均气温11.3~13.6ħ,年降雨量529~638m m ,年日照2144~2505h ,年无霜期199~255d㊂此次参试的小麦品种均为冬小麦品种,并在本地区完成了整个生育期,且长势良好㊂说明16个小麦品种均能适应本地区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水条件,但成熟期较往年推迟,这主要是在成熟期遇连阴雨天气,温度偏低的原因㊂研究认为小麦株高越高,越不抗倒伏,小麦植株矮化可以降低重心,从而提高抗倒伏能力[23]㊂赵倩等[24]的研究表明,株高在90c m 以上的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最差,容易发生倒伏,株高在60~80c m 之间的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最强㊂本试验16个小麦品种株高在73~83c m 的范围,表现出较强的抗倒伏能力㊂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发生因素较多,包括温度和湿度等气象条件㊁小麦品种自身抗性等[25-26]㊂该地区今年雨水较多,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高温高湿的有利条件,导致白粉病和赤霉病发生较为严重,但由于品种本身的抗性使得海纳麦69㊁商优1号等品种病害发生较轻㊂小麦有效穗数㊁穗粒数和千粒重是产量构成的三要素[27],其中,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是维持小麦高产的重要保障,多穗型品种和大穗型品种均需要提高有效穗数,但过多偏重的有效穗数可能会导致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减少,因此造成产量下降[28-29]㊂本研究海纳麦69㊁商优1号和双收麦6号在保证有足够有效穗数的同时,又不因此减少穗粒数,降低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较其他品种具有更高的优势㊂4 结论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本研究16个小麦品种中,海纳麦69成穗率较高,抗逆性表现好,千粒重高,产量最高,为8942.85k g㊃h m -2,较周麦36(C K )增产13.95%,综合排名第一,可作为本地区的首选栽培品种㊂商优1号和双收麦6号,均较周麦36(C K )有明显优势,可作为该地区的小麦备选栽培品种㊂8112期 党润海等:关中东部灌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参考文献:[1] 徐亚东,张应良.新征程中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深刻内涵与关键举措[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4):95-103.[2] 张应良,徐亚东.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战略应对[J ].中州学刊,2023(3):52-61.[3] 马永欢,牛文元.基于粮食安全的中国粮食需求预测与耕地资源配置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9(3):11-16.[4] 何秀荣.国家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中国农村经济,2020(6):12-15.[5] 高鸣,魏佳朔.后小康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形势任务㊁战略选择及2035年远景谋划[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30-44.[6] 陕西统计局.2022陕西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7] 刘山.小麦新品种(系)产量与品质差异性比较研究[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23.[8] 郝代成,高国华,朱云集,等.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2):346-352.[9] 屈会娟,李金才,沈学善,等.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9,35(1):124-131.[10] 郭天财,查菲娜,马冬云,等.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㊁运转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7,22(6):152-156.[11] 康国章,王永华,郭天财,等.氮素施用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3,29(1):82-86.[12] 王玉堂.小麦品种选择的4个误区[J ].科学种养,2010(10):7.[13] 关立,齐光荣,薛鑫.豫北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4):23-25,29.[14] 李俊玲.邯麦系列小麦品种推广应用情况概述[J ].农业科技通讯,2014(6):13-15.[15] 张爱仙.加快小麦新品种推广的实践与探索[J ].现代农业,2019(12):31-32.[16] 郭芳.邢台市良种推广体系建设及小麦品种推广现状[J ].农业科技通讯,2018(7):37-40.[17] 范金平,杨艳霞,蒋文林,等.影响小麦品种推广应用的几个因素[J ].中国种业,2015(11):34-35.[18] 刘悦善,张宇,胡丹.甘肃省小麦品种推广应用现状及对策[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7):79-80,85.[19] 赵江海,钱宏霞,倪艳云,等.11个强筋小麦品种农艺性状㊁产量与品质比较试验[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22,39(5):21-26.[20] 沈菁,罗高明,童培银.绍兴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2022(11):81-83.[21] 沈静,戴振福,郭凤梅,等.扬中市小麦品种比较试验[J ].农业装备技术,2023,49(3):26-30.[22] 杨爱霞,黄艳琴.沁阳市17个小麦品种比较试验[J ].河南农业,2021(4):41-42.[23] 韩玉林,殷贵鸿,杨光宇,等.小麦品种周麦22茎秆生长特性及其与抗倒性的关系[J ].作物杂志,2017(2):34-37.[24] 赵倩,梁新明,姜鸿明,等.小麦矮化对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J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9,16(3):168-171.[25] 金子纯.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村科技,2023(9):41-42.[26] 李静.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J ].现代农村科技,2022(11):41-42.[27] 张晗,孙加梅,韩瑞玺,等.基于小麦产量三要素的产量条件Q T L 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9,39(1):42-49.[28] 付庆云,杨金华,杨靖.四川和黄淮生态区小麦品种(系)主要产量性状比较[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17-4820.[29] 姜丽娜,王珍珠,张凯,等.不同品种小麦光合和产量性状的比较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6):171-175.C o m p a r a t i v eE x pe r i m e n t o fW h e a tV a r i e t i e s i n E a s t e r n I r r i g a t i o nA r e a o fG u a n z h o n gD A N GR u n h a i ,Z H A ON a n ,W A N GN a n ,W A N GS h u x i n g,S H A N GJ i e ,Z H A N GL e (W e i n a n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A 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W e i n a n714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 s c r e e no u th i g h -y i e l da n ds t a b l e -y i e l dw h e a t v a r i e t i e ss u i t a b l e f o r p l a n t i n g int h ee a s t e r n i r r i g a t i o na r e a o fG u a n z h o n g ,t h i s s t u d y c o m p a r e d 15w h e a t v a r i e t i e sw i t hZ h o u m a i 36(C K ),a n dm e a s u r e d t h e g r o w t h p e r i o d ,a g r o n o m i ct r a i t sa n d y i e l dt r a i t s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H a i n a m a i 69h a ds t r o n g t i l l e r i n ga b i l i t y ,h i g h1000-g r a i n w e i g h t ,g o o ds t r e s sr e s i s t a n c ea n dh i g h y i e l do f8942.85k g ㊃h a -1,w h i c h w a s 13.95%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Z h o u m a i 36(C K ).I t r a n k e d f i r s t i n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r a n k i n g a n d c o u l db e u s e d a s t h e p r e f e r r e d c u l t i v a r i n t h i s a r e a .S h a n g y o u 1a n dS h u a n g s h o u m a i 6h a d o b v i o u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v e r Z h o u m a i 36(C K ),a n d c o u l db eu s e da s a l t e r n a t i v e c u l t i v a r s i n t h i s r e gi o n .K e yw o r d s :t h e e a s t e r n i r r i g a t i o na r e a o fG u a n z h o n g ;w h e a t ;v a r i e t i e s ;c o m p a r a t i v e t e s t 91。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金麦1号的选育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金麦1号的选育

赵 [6] 谦.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一膜两年用”种植胡麻免耕栽培技 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5:9.
-197-
2015.8 粮食作物
别以高产、广适、分蘖成穗率高的优质、抗病、光和效 数 35 粒左右,千粒重 45~48 g。 粒饱、大小均匀、半角
率高的材料为亲本,聚齐优质、高产等基因,选育在 质, 外观商品性好, 经品质鉴定金麦 1 号属强筋小
境污染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扶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
模, 引进先进设备, 改进生产工艺, 通过以旧换 新、 提高废旧地膜回收价格等措施, 充分调动加工
安徽农学通报 [J].
,2014,20(14):121.
张 [4] 文军,刘英华,金继军,等.秋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宁夏彭
阳的推广应用[A]. 2010 第五届西部大开发塑料论坛暨中国
增产 22 7.4%, 居参试品种第 2 名 年 ;2012 -2013 年
为选育适应关中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 度参加关中灌区小麦生产试验 B 组,5 点平均亩产
适应性好的小麦品种,2003 年 4 月我们以高产、广
较对照小偃 增产 453.6 kg,
22 6.4%。
适、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国审小麦小偃 22 为母本, 2.3 抗性鉴定
的 50 个株系中,第 11 个株系表现矮秆抗病,综合农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艺性状好,从中选留 20 株,并于 2006 年种植 F4 代。 (哈尔滨)2013 年分析:金麦 1 号容重 816 g/L,角质率
在 F4 代株系中,第 5 株系表现优异,从中选留 8 株 粗 92%, 蛋白(干基)含量 降落 14.99%, 数值 299 湿s,
以高产、优质、个矮、抗倒、光和效率高、成熟落黄好 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011 年-

关中地区冬小麦新品种示范与效果

关中地区冬小麦新品种示范与效果

0引言当前,中国人口增加,耕地逐年减少,粮食增长缓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1]。

21世纪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虽没有那么骇人听闻,但也必须高度重视,要解决粮食问题,一条可行的途径是通过育种手段来提高作物生产潜力;另一条可行的途径是研究提高栽培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2]。

在目前育种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进展的情况下,后者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更显迫切性和重要性。

冬小麦作为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3],又是中国北方广大人民群众的主粮[4],研究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最大限度提高冬小麦产量,这在中国21世纪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5]。

张学林等[6]、朱金宝等[7]指出,不同地点的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等因素的不同,使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种植,其品质性状也会发生较大变化。

目前,中国小麦生产中主要存在问题是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少,栽培技术不配套,这造成中国小麦生产效益低下[8-9]。

所以准确观察小麦新品种丰产性等品种特性,提升小麦高产创建的质量和种植科技水平,发挥新品种的增产优势,挖掘新品种高产潜力,并掌握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是目前解决冬小麦生产效益低下的唯一方法[10]。

因此,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2011—2012年在关中地区(宝鸡陈仓区)对不同冬小基金项目: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王周录,男,1957年出生,陕西岐山人,高级农艺师,大学,主要从事粮油作物栽培技术推广与研究。

Tel :0917-*******,E-mail :wzl0917@ 。

收稿日期:2013-05-10,修回日期:2013-06-27。

关中地区冬小麦新品种示范与效果王周录,王钧强(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宝鸡721001)摘要:为了对关中地区的冬小麦新品种栽培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于2011—2012在关中地区(宝鸡陈仓区)对不同冬小麦新品种进行示范栽培。

关中东部灌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关中东部灌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关中东部灌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杨萍;秦焕荣;李婷;周君乐
【期刊名称】《陕西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陕225"丰产潜力大,应扩大种植;"济南17、小偃503"早熟、株型紧凑是理想的间套品种;"皖麦38、小偃54"产量一般,建议小范围种植;"陕150"综合性状好、耐旱是较理想的旱肥地主栽品种;"陕253"综合性状好,但产量低.【总页数】3页(P14-15,68)
【作者】杨萍;秦焕荣;李婷;周君乐
【作者单位】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渭南,714000;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渭南,714000;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渭
南,714000;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渭南,7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产量比较试验 [J], 姜春英;李玉侠;李翠芹
2.昆明市东川区抗病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J], 胡廷惠
3.关中东部灌区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比较试验 [J], 李向阳;李勇;王余粮;张聪合
4.河西灌区饲用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J], 张正洁;杨国华;郭瑞红;陈苍
5.井泉砂田灌区8个胡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J], 马泉芳;杜世坤;杨继忠;赵宝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新品种西农921

小麦新品种西农921

小麦新品种西农921王翠苹 张瑞华 张月应 程红洲(陕西省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710021)摘要:西农921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省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用H18-5/周麦26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属于半冬性中早熟品种。

该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高抗条锈病、抗倒伏和适应好的特点,2020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陕西关中灌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西农921;栽培技术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是一切农作物产业链的起点,更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

小麦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不断更新优良小麦品种,既能促进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又能优化品种生产布局,同时在粮食种植面积相对减少的情况下,良种良法配套推广,不断提高小麦单产,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最好办法[1]。

西农921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省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用H18-5/周麦26杂交,共同选育的普通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麦20210011。

1 品种特征特性1.1 农艺性状 西农921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

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叶片窄长,幼苗生长势壮,分蘖力较强,成穗中等。

冬季抗寒性中等,春季返青拔节比较早,耐倒春寒能力一般。

株高平均77.3cm,株型紧凑,蜡质中等,抗倒伏能力中等,旗叶宽短上举,穗层较整齐,灌浆较快,中早熟。

耐后期高温较好,熟相较好。

穗纺锤形,穗长、穗码适中,短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角质。

田间自然发病,综合抗病性中等。

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0.0万,穗粒数35.1粒,千粒重49.2g。

1.2 抗性 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鉴定:2017-2018年度条锈病近免疫,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2018-2019年度中抗条锈病,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抗纹枯病。

1.3 品质 2020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容重812g/L,蛋白质(干基)含量13.88%,湿面筋含量30.8%,吸水量59.0mL,稳定时间5.1min,最大拉伸阻力225E.U.(Rm.135),拉伸面积60cm2。

关中地区冬小麦种植管理

关中地区冬小麦种植管理

关中地区冬小麦种植管理作者:周维忠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08期摘要:小麦是宝鸡地区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当地主食和植物性蛋白的主要获取来源。

2015年宝鸡地区小麦播种面积不少于18.67万hm2。

本文主要探讨宝鸡地区冬小麦的种植管理。

关键词:宝鸡冬小麦;种植管理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621 播种前准备1.1 品种选择根据宝鸡市农业局的指导意见,建议农户选择以下适合的品种1.1.1 川塬灌区以种植小偃22号、西农979为主,搭配种植西农223、武农986、陕麦139、九麦2号、西农2000、西农9871、西农509、陕麦159、西高2号、西农889,示范种植西农938、中麦895、金麦1号。

1.1.2 塬区旱肥地以种植小偃22号为主,搭配种植西农822、荔高六号、西农9718、西农556、西农9871、宝研8号、陕农138、中麦175。

示范种植中麦895、西农165、天麦899。

1.1.3 山区旱地山区旱肥地以种植西农928、长旱58、长武521、西农189、铜麦6号、中麦175、长航1号为主,示范种植西农318;山区旱薄地以种植晋麦47、运旱20410、普冰143、宝麦6号,西农688、普冰9946为主。

1.2 种子处理在现在的农业种植中,大力推广种衣剂拌种或药剂拌种技术,防治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等。

种子处理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拌种药剂用量要准确。

不能超过规定用量,特别是防治病害的药剂,用量过大容易引起小麦药害;药剂拌种后,播种深度不宜超过5cm。

播种过深影响小麦出苗。

小麦用三唑酮拌种,推迟出苗1~2d,但不会影响出苗率;辛硫磷在阳光下易分解失效,应避免阳光照射;禁止使用“3911”拌种。

因其对人、畜毒性高,对小麦药害重,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差。

1.3 造墒播苗积极开发水源,尽可能灌足底墒水,为小麦播种出苗打好基础。

陕西关中地区粮饲兼用型小麦品种(系)的筛选鉴定

陕西关中地区粮饲兼用型小麦品种(系)的筛选鉴定

陕西关中地区粮饲兼用型小麦品种(系)的筛选鉴定杨海波;丁明磊;王京宏;王伟伟;王志成;张超;孙风丽;刘曙东;奚亚军【期刊名称】《陕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22(68)11【摘要】为了筛选鉴定出适于陕西关中地区种植的粮饲兼用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系),以前期初步筛选的具有一定粮饲兼用潜力的7个品种(系)作为试验材料,对其冬季鲜绿饲草产量、农艺性状、籽粒产量以及综合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与对照周麦18比较,7个品种(系)冬季刈割后的农艺性状均适合当地的生产条件。

周麦32的冬季分蘖数较多,稷麦8号的春季再生能力较强;西农136的冬季鲜绿饲草产量最高,为19.35 t/hm^(2);西农119的籽粒产量为8.80 t/hm^(2),比对照周麦18增加了4.76%,显著高于其它6个品种(系)。

西农136和西农119的粮饲综合经济收益分别比周麦18的单一籽粒收益增加了47.36%和46.57%。

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评价,西农136和西农119表现突出,较为适宜作为粮饲兼用型小麦品种(系)在陕西关中地区推广应用。

【总页数】7页(P1-7)【作者】杨海波;丁明磊;王京宏;王伟伟;王志成;张超;孙风丽;刘曙东;奚亚军【作者单位】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陇县种子管理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S326【相关文献】1.河西武威地区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研究2.粮饲兼用小麦品种的筛选与评价3.宁夏引黄灌区粮饲兼用型玉米亩产吨粮品种的筛选4.张家川县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初报5.粮饲兼用型小麦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适合关中种植的小麦品种
关中地区是我国小麦种植的重要区域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种植适宜的小麦品种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最适合关中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
1.西农20号:西农20号是一种早熟、高产的小麦品种,适合在关中地区种植。

该品种具有抗倒伏、耐病虫害等优点,其花期和成熟期较短,适应关中地区的气候条件,产量稳定。

2.豫麦22号:豫麦22号是一种丰产、抗倒伏、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适合在关中地区种植。

该品种具有矮秆、早熟、高产等特点,不仅能够适应关中地区的气候条件,而且在抗病虫害方面表现突出。

3.汉麦16号:汉麦16号是一种矮秆、早熟、高产的小麦品种,适合在关中地区种植。

该品种具有抗倒伏、抗病虫害等优点,适应关中地区的气候条件,产量高,品质好。

4.华麦12号:华麦12号是一种早熟、高产的小麦品种,适合在关中地区种植。

该品种具有矮秆、抗倒伏、抗病虫害等优点,适应关中地区的气候条件,产量高、品质好。

总之,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在关中地区,以上几种小麦品种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是种植者的优秀选择。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